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9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猕猴桃大学问——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学旅行案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曹承娥 《中国科技教育》 2019年第11期21-23,共3页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让青少年在情景化的场景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进行有效衔接的方式,不仅是“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有效结合,更是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素养、提升格局的有效途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以下简称“武汉植...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让青少年在情景化的场景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进行有效衔接的方式,不仅是“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有效结合,更是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素养、提升格局的有效途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以下简称“武汉植物园”)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我国三大核心科学植物园之一,具有良好的情景空间和资源优势。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武汉植物园可以让中小学生在自然中领略科学的魅力,真正做到既“研”又“旅”,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研学旅行 科研机构 提高素养 武汉植物园 科普教育 全国中小学生 科学思维能力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主题专题营:探秘城市空间绿化 共建绿色生态中国
2
作者 曹承娥 《中国科技教育》 2021年第7期62-63,共2页
2020“云上科学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主题专题营于8月15-19日在线上举办,营员通过云上科学营平台进行了为期5天的科学之旅,感受植物的自然之美与科技之美交融的魅力。科学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虚拟大学城,营员通过网络平台参加... 2020“云上科学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主题专题营于8月15-19日在线上举办,营员通过云上科学营平台进行了为期5天的科学之旅,感受植物的自然之美与科技之美交融的魅力。科学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虚拟大学城,营员通过网络平台参加云游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与名家大师面对面、线上科研实践、与科学导师互动交流等活动。遨游云端,畅享科学,营员以赤诚之心拥抱科学之美,将科学的种子种在心田。其中,“探秘城市绿化空间,共建绿色生态中国”系列探究课题为武汉植物园分营的特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武汉植物园 绿色生态 科研实践 绿化空间 网络平台 互动交流 大学城
下载PDF
猕猴桃科技扶贫路上的"燃灯者"——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钟彩虹
3
作者 钟彩虹 《党员生活(湖北)》 2019年第25期16-17,共2页
今年是钟彩虹做猕猴桃研究第27个年头,50岁的她依然像10年前一样,寒来暑往,奔波在贫困山区的田间地头。2010年,“蒲江猕猴桃”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成为蒲江的标志。
关键词 猕猴桃 武汉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 科技扶贫 彩虹 研究员 地理标志保护 贫困山区
原文传递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梁琼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是孕育原始创新及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其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基金制度一直以来得到各研究机构及科研人员的高度认可。在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以下简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是孕育原始创新及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其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基金制度一直以来得到各研究机构及科研人员的高度认可。在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以下简称“武汉植物园”)人才队伍得以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本文就近10年武汉植物园科学基金组织及管理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科学基金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管理 武汉植物园
原文传递
武汉植物园(磨山园区)古树及其后备资源调查与保育策略
5
作者 孙攀 李震 刘艳玲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为开展武汉植物园古树及其后备资源保育管理、养护复壮等工作,掌握古树及其后备资源种类、数量等概况,通过资源调查、树龄检测、调查走访、文献查阅进行分析,对古树及其后备资源开展养护管理措施。结果表明:武汉植物园现有古树3株,古树... 为开展武汉植物园古树及其后备资源保育管理、养护复壮等工作,掌握古树及其后备资源种类、数量等概况,通过资源调查、树龄检测、调查走访、文献查阅进行分析,对古树及其后备资源开展养护管理措施。结果表明:武汉植物园现有古树3株,古树后备资源276株,隶属13科24属30种。数量较多的树种有池杉、樟、二球悬铃木、湿地松、龙柏,占比为70.62%;从树龄结构看,树龄100 a以上的有3株,50~99 a有276株。从径级结构上看,树高主要集中在20~30 m之间,占比为75.27%;胸径以50~80 cm为主,占比73.12%;冠幅主要集中在5~10 m,占比为38.35%。从生长势来看,74.55%的为正常株,生长轻度衰弱的占24.01%,重度衰弱的占1.43%,无濒临死亡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古树后备资源 树龄分布 生长状况 保育策略
下载PDF
中国天麻属植物一新记录种——墨脱天麻
6
作者 孔珊珊 彭帅 +6 位作者 江慧 杨家鑫 廖苗 黄文 张彩飞 王晖 胡光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报道了在西藏墨脱发现的兰科天麻属(Gastrodia)中国一新记录种——墨脱天麻(Gastrodia putaoensis X.H.Jin)。该种于2017年正式发表,为缅甸北部发现的新种。其唇瓣分前后两部分,前唇密被黄色短毛,先端密被红色乳突,与天麻属中其他... 本文报道了在西藏墨脱发现的兰科天麻属(Gastrodia)中国一新记录种——墨脱天麻(Gastrodia putaoensis X.H.Jin)。该种于2017年正式发表,为缅甸北部发现的新种。其唇瓣分前后两部分,前唇密被黄色短毛,先端密被红色乳突,与天麻属中其他物种的区别明显。本文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花部解剖照片,可作为该物种的补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脱天麻 天麻属 新记录 中国
下载PDF
武汉植物园21种迁地保护珍稀植物大量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和吸收系数 被引量:2
7
作者 钟志祥 徐有明 +1 位作者 陈防 万开元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2-548,共7页
在“生态相似性”营养保育策略的指导下,研究了武汉植物园迁地保护的樟科Lauraceae和木兰科Magnoliaceae 21种珍稀植物的营养状况,以及它们所生长土壤的营养条件。结果表明,土壤大量元素平均质量分数顺序为钙>镁>氮>钾>硫&... 在“生态相似性”营养保育策略的指导下,研究了武汉植物园迁地保护的樟科Lauraceae和木兰科Magnoliaceae 21种珍稀植物的营养状况,以及它们所生长土壤的营养条件。结果表明,土壤大量元素平均质量分数顺序为钙>镁>氮>钾>硫>磷。质量分数和元素顺序说明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磷钾较为缺乏。元素平均值、背景值以及氮、磷比值分析可以得出,植物体内的磷、硫以及氮较为缺乏。6种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顺序为氮>磷>钾>硫>钙>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对6种元素的需求顺序。针对21种植物叶片营养状况与土壤营养条件的关系,为确保珍稀植物“从种子到种子”的成功,建议适量增加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磷和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珍稀植物 迁地保护 营养元素
下载PDF
武汉植物园野生果树迁地保护的现状及发展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绪中 张忠慧 +3 位作者 黄宏文 程中平 李丽 姜正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19,共3页
武汉植物园在全国率先建立野生果树资源圃,主要对华中地区野生果树资源进行迁地保护,已收集蔷薇科、木通科等20个科37个属300余种野生果树资源。分析了武汉植物园野生果树资源迁地保护的现状,并就目前野生果树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 武汉植物园在全国率先建立野生果树资源圃,主要对华中地区野生果树资源进行迁地保护,已收集蔷薇科、木通科等20个科37个属300余种野生果树资源。分析了武汉植物园野生果树资源迁地保护的现状,并就目前野生果树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若干探讨,提出了加大物种迁地保护工作力度,发展特色野生果树,促进开发利用,加强资源评价及遗传研究等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植物园 野生果树资源 迁地保护
下载PDF
武汉植物园景观温室植物生长现状及景观应用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陆婷婷 朱剑峰 +1 位作者 程玲 刘宏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7期207-214,共8页
为了对景观温室植物生长状态有更好的了解,选择位于中部地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内最大的景观温室做植物调查,从植物收集、科普教育、景观展示等方面阐述景观温室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结果表明,该温室现存植物420种,隶属83科242个属;其... 为了对景观温室植物生长状态有更好的了解,选择位于中部地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内最大的景观温室做植物调查,从植物收集、科普教育、景观展示等方面阐述景观温室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结果表明,该温室现存植物420种,隶属83科242个属;其中观叶观花类植物109种,隶属18科56属;观花观果类植物16种,隶属8科13属。景观温室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温室群,应加强对现有植物资源保护和对专类植物的收集力度,同时加强科普教育宣传工作,努力打造温室特色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植物园 景观温室 植物 景观应用
下载PDF
生态调度控制汉江中游入侵沉水植物过度生长效果研究
10
作者 李建 赵肥西 +3 位作者 辛小康 操瑜 熊斌 尹炜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1,共7页
针对汉江中游江段入侵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过度生长的问题,以2019年调查监测为基础,采用生物量、分布面积、流速、流量等指标,于2020-2021年在汉江丹江口水库联合王甫洲水利枢纽开展了控制伊乐藻过度生长的生态调度试验并... 针对汉江中游江段入侵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过度生长的问题,以2019年调查监测为基础,采用生物量、分布面积、流速、流量等指标,于2020-2021年在汉江丹江口水库联合王甫洲水利枢纽开展了控制伊乐藻过度生长的生态调度试验并评估其生态效果。结果表明:(1)丹江口−王甫洲区间适宜入侵沉水植物伊乐藻生长的水域面积达16.8 km^(2),主要分布在坝前两岸浅水区、泄水闸上游洲滩、水岸新城、中洲岛、木排港、羊皮滩等区域;(2)生态调度的控制效果显著,伊乐藻生物量和分布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其年度峰值生物量变化与春季萌发期1-3月流量极值比(r=-0.997)和生长旺盛期4−8月平均流量(r=-0.963)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与全年平均流量(r=-0.748)和4−8月平均水温(r=0.732)的相关系数大于0.7,流量(流速)和水温是影响伊乐藻生物量的关键因子;(3)根据王甫洲坝前漂浮伊乐藻日打捞量与入库流量统计,可以对伊乐藻成熟团聚体产生明显冲刷影响的王甫洲入库流量(即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条件为不小于1500m^(3)/s;丹江口水库峰值流量为3500m^(3)/s的单次汛期调度过程,可减少研究区间内约40%的伊乐藻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生长控制 生态调度 伊乐藻 汉江中游
下载PDF
基于AHP的武汉地区樟科植物园林应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文斌 万佳 +3 位作者 吴风璨 夏伯顺 王淑慧 韩艳妮 《湖北林业科技》 2017年第1期30-33,58,共5页
对武汉植物园引种成功的樟科植物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武汉植物园樟科物种进行了园林应用价值评价。确立了三个约束层(观赏性C1、适应性C2、资源数量C3)、14个标准层的评价模型,并制定了标准层所有14个指... 对武汉植物园引种成功的樟科植物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武汉植物园樟科物种进行了园林应用价值评价。确立了三个约束层(观赏性C1、适应性C2、资源数量C3)、14个标准层的评价模型,并制定了标准层所有14个指标的5级评价标准,通过数据统计,从中筛选出24种具有园林应用前景的种类,为武汉地区的樟科植物园林应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 樟科 园林应用 武汉
下载PDF
2015~2016年冬春武汉植物园61种樟科植物冻害调查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文斌 詹玉玲 +1 位作者 吴风璨 夏伯顺 《湖北林业科技》 2016年第3期36-39,78,共5页
针对2016年1月的极端低温天气,对武汉植物园61种露天栽培的樟科植物受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38株樟科植物中,受冻害85株,占所有调查植株15.8%;冻害程度达到Ⅱ级以上的有11个种,占所有调查樟科种类的18.0%;本次调查中,新木姜子... 针对2016年1月的极端低温天气,对武汉植物园61种露天栽培的樟科植物受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38株樟科植物中,受冻害85株,占所有调查植株15.8%;冻害程度达到Ⅱ级以上的有11个种,占所有调查樟科种类的18.0%;本次调查中,新木姜子属和楠木属耐寒性较好,而木姜子属的耐寒性整体表现最差,以上调查结果为樟科植物在武汉市的园林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科 冻害 园林应用 武汉植物园
下载PDF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对武汉植物园景观优化的启示
13
作者 潘俊峰 李震 +1 位作者 梁琼 刘艳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157-158,246,共3页
总结了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并阐述了武汉植物园的发展现状及景观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植物园在园林景观营造、维护与管理方面的发展建设思路,期望可以为植物园的景观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发展现状 种类丰富 景观优化 园林景观营造
下载PDF
湖北种子植物七个新记录
14
作者 胡光万 蒋卓 +3 位作者 田径 王俊杰 江慧 丁世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在对位于武陵山区的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植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过程中,发现了湖北省种子植物7个新记录种(5种及2变种)及1新记录属.7个新记录种(变种):彭县雪胆(Hemsleya pengxianensis W.J.Chang)、九龙山凤仙花(Impatiens jiulongshani... 在对位于武陵山区的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植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过程中,发现了湖北省种子植物7个新记录种(5种及2变种)及1新记录属.7个新记录种(变种):彭县雪胆(Hemsleya pengxianensis W.J.Chang)、九龙山凤仙花(Impatiens jiulongshanica Y.L.Chen)、裸茎囊瓣芹(Pternopetalum nudicaule(de Boiss.)Hand.-Mazz.)、贵州点地梅(Androsace kouytchensis Bonati)、小花花佩菊(Faberia cavaleriei Levl.)、腺毛大红泡(Rubus eustephanos var.glanduliger T.T.Yu&L.T.Lu)、毛狐臭柴(Premna puberula var.bodinieri(Levl.)C.Y.Wu et S.Y.Pao).花佩菊属(Faberia Hemsl.)为湖北省种子植物新记录属.其中,九龙山凤仙花、小花花佩菊及毛狐臭柴也是整个武陵山区的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记录 湖北省 武陵山区 花佩菊属 种子植物
下载PDF
武汉植物园樟科植物引种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文斌 万佳 吴风璨 《湖北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20-22,共3页
对武汉植物园引种成功的樟科植物进行了统计,结合植物园近年的樟科引种记录,对中国樟科植物在武汉植物园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樟科植物中,在原产地分布范围广、分布密度大的物种,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引种成功率高;在各属中,樟属... 对武汉植物园引种成功的樟科植物进行了统计,结合植物园近年的樟科引种记录,对中国樟科植物在武汉植物园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樟科植物中,在原产地分布范围广、分布密度大的物种,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引种成功率高;在各属中,樟属、黄肉楠属和山胡椒属引种成功率最高,琼楠属引种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科 植物引种 适应性评价 武汉植物园
下载PDF
武汉和宁夏地区‘威代尔’干白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雨君 余仲谋 +3 位作者 周慧敏 孟琳 廖晓利 辛海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5,共7页
以武汉和宁夏2个不同产区的2022年‘威代尔’干白葡萄酒为实验材料,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两地‘威代尔’干白葡萄酒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个产区的‘威代尔’干白葡萄酒中共检出... 以武汉和宁夏2个不同产区的2022年‘威代尔’干白葡萄酒为实验材料,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两地‘威代尔’干白葡萄酒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个产区的‘威代尔’干白葡萄酒中共检出了71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不同产区的‘威代尔’干白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基本相同,但各成分的含量有明显区别,影响两款葡萄酒风味的主要差异性挥发风味物质有36种。风味组学桑基图分析结果表明,两个产区的差异物质主要集中在果香、生青味、甜香、蜡香、药草香、木香等感官风味。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及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分析值,鉴定了1-庚醇,5-甲基-2-庚-4-酮,β-苯乙酸乙酯等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作为区分宁夏和武汉‘威代尔’干白葡萄酒风味差异的主要特征标志物。该研究有效实现了对武汉威代尔及宁夏威代尔的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和区分,解释了其风味差异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不同产区 差异物质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藏南谷地湿地植物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随海拔变化的驱动因素初探
17
作者 欧阳建鑫 李伟 操瑜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维持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促进其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AMF群落多样性及其构建过程对海拔的响应尚不清楚。本研究在藏南谷地沿4200~5100 m的海拔梯度进行了湿地植物调查、...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在维持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促进其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AMF群落多样性及其构建过程对海拔的响应尚不清楚。本研究在藏南谷地沿4200~5100 m的海拔梯度进行了湿地植物调查、水体因子测定和土壤样品采集并分析。结果显示,藏南谷地湿地生态系统的AMF群落结构随海拔变异较大,其中以Glomus为优势属,且其相对丰度随海拔的上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所有采样点中,AMF群落组成的差异以物种替换过程为主。变差分解结果表明,底泥和水体是解释AMF多样性海拔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群落构建 多样性分析 青藏高原 湿地
下载PDF
马先蒿属一中国新记录种——陈塘马先蒿
18
作者 陈灵灵 杨家鑫 +3 位作者 江慧 廖苗 蔡秀珍 胡光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39,共5页
于西藏喜马拉雅南坡的陈塘沟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发现一种在《中国植物志》中未记录的马先蒿属(Pedicularis)植物。通过文献查阅和详细的形态学比较,确定其为中国新记录种Pedicularis tamurensis T.Yamaz.,为其新拟中文名称:陈塘... 于西藏喜马拉雅南坡的陈塘沟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发现一种在《中国植物志》中未记录的马先蒿属(Pedicularis)植物。通过文献查阅和详细的形态学比较,确定其为中国新记录种Pedicularis tamurensis T.Yamaz.,为其新拟中文名称:陈塘马先蒿。该种以前仅发现于尼泊尔,现也发现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结县陈塘镇。此新记录种生长于海拔约2900 m的冷杉(Abies fabri(Mast.)Craib)林下,与光唇马先蒿(Pedicularis fletcheri P.C.Tsoong)相似,主要识别特征为:叶对生,两面均密生短毛,羽状全裂至深裂;花序总状,花白色,盔瓣呈镰刀状弯弓,中间渐狭成喙,顶端2裂,下唇完全包围盔瓣。本文对陈塘马先蒿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介绍了其分布信息,并提供彩色图片便于鉴别。该新记录种的发现更新了国产马先蒿属植物的资料,丰富了中国植物多样性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先蒿属 陈塘马先蒿 新记录 中国 藏南地区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组群落构建及其病害防治应用进展
19
作者 刘浩浩 李黎 +2 位作者 刘巍 黄丽丽 钟彩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14,共8页
植物表面及内部定殖着种类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与植物经过长期进化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功能整体,植物寄主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空间和营养,而微生物则在植物生长发育、营养摄取及植物逆境抗性等方面发挥作用。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受到各... 植物表面及内部定殖着种类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与植物经过长期进化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功能整体,植物寄主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空间和营养,而微生物则在植物生长发育、营养摄取及植物逆境抗性等方面发挥作用。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受到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目前人们对于不同因素如何驱动微生物群落构建及如何利用功能微生物提高寄主植物抗逆性等的认识仍不深入,这严重阻碍了微生物群落应用的发展。明确微生物群落构建的机制和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利于扩宽微生物群落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本文总结了不同植物寄主、同一寄主不同生态位及不同生长阶段下的微生物群落差异,阐述了生物因素(生态位、病原入侵等)及非生物因素(地理位置、季节变化等)对植物地上及地下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解析了植物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微生物通过竞争和诱导植物系统抗性降低病害发生的机理,介绍了合成菌群在植物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微生物组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将有效助力微生物组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的绿色高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组 群落构建 高通量测序 病害防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岩溶碳汇稳定性影响研究
20
作者 孙彩云 郑冰清 +8 位作者 李俊 符洪铭 孙荣卿 刘红豪 廖祖莹 江红生 吴振斌 夏世斌 王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0-439,共10页
岩溶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其稳定性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地球上每年约45%的光合作用发生在水环境中,而岩溶区沉水植物如何影响岩溶碳汇稳定性仍不明确。以3条岩溶区河流中的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样方法、pH-drift技术... 岩溶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其稳定性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地球上每年约45%的光合作用发生在水环境中,而岩溶区沉水植物如何影响岩溶碳汇稳定性仍不明确。以3条岩溶区河流中的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样方法、pH-drift技术和元素化学计量学,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开展了沉水植物对岩溶碳汇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DR中沉水植物有8种,CTR中沉水植物有5种,HXR中沉水植物有7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趋势均为ZDR>HXR>CTR。在3条河流中沉水植物的优势种为苦草、海菜花、竹叶眼子菜和黑藻,且均具有利用HCO-3的能力。ZDR、HXR和CTR中沉水植物的年固碳量分别为8.56×10^(3)、4.83×10^(3)和3.88×10^(3) g·m^(-2)·a^(-1),平均值为5.76×10^(3) g·m^(-2)·a^(-1),分别是草地的37.65倍和人工林的40.56倍。3条河流中沉水植物多样性越高,其固碳量也越高。总的来说,在岩溶水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发挥着碳泵的作用,进而提高了岩溶碳汇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碳汇 沉水植物固碳 植物多样性 优势种植物 河流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