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被引量:9
1
作者 卢宗凡 梁一民 刘国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1,共5页
该文依据作者20多年对水土保持科研工作的实践,提出了进行水土保持科研的基本思路是:一定强度的降雨降至无覆盖的坡地地表土壤上,引起水土流失。通过建造植被、水土保持耕作、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或通过上述措施的复合组装,或通过... 该文依据作者20多年对水土保持科研工作的实践,提出了进行水土保持科研的基本思路是:一定强度的降雨降至无覆盖的坡地地表土壤上,引起水土流失。通过建造植被、水土保持耕作、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或通过上述措施的复合组装,或通过复合措施的优化配置,使降雨不能直接达到坡地地表土壤上;或使降雨降至平地,不足引起水土流失,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同时依据这一基本思路,提出了进行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科学研究
下载PDF
印度的水土保持科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钦孝 刘宝元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60-63,共4页
本文是在学术访问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写成。文内对印度土壤侵蚀现状、水土保持科研的任务、内容、重要成果和方向等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同时总结了主要的经验供我们借鉴。
关键词 印度 土壤侵蚀 成果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德国研究机构与土壤科学研究进展──李比希大学土壤和土壤保持研究所及其科学研究现状介绍
3
作者 张成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1-61,共1页
德国大学的研究所既是一个教学机构,又承担着各类研究项目。吉森李比希大学土壤和土壤保持研究所是李比希大学农学系下属的一个教学科研机构,其人员结构、组织管理方式、科研运行机制等在欧洲具有普遍性。它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土壤养... 德国大学的研究所既是一个教学机构,又承担着各类研究项目。吉森李比希大学土壤和土壤保持研究所是李比希大学农学系下属的一个教学科研机构,其人员结构、组织管理方式、科研运行机制等在欧洲具有普遍性。它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土壤养分、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及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的土壤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机构 德国 土壤学 水土保持
下载PDF
欢庆新中国成立40周年略述水土保持各项研究工作的进展与成效
4
作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28,共28页
欢庆新中国成立4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仅就建所30多年来,在土壤侵蚀规律及其预测预报的研究中,在土壤和土地资源的评价与合理利用的研究中,在植被恢复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中,在旱作农业增产体系及依据的研究中... 欢庆新中国成立4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仅就建所30多年来,在土壤侵蚀规律及其预测预报的研究中,在土壤和土地资源的评价与合理利用的研究中,在植被恢复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中,在旱作农业增产体系及依据的研究中,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及在其它方面的研究中,取得的较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分六个部分概述与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土壤 侵蚀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流失规律与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蒋定生 江忠善 +2 位作者 侯喜禄 范兴科 周佩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4-17,共4页
该文论述了降雨强度、坡度、坡长对水土流水失的影响,提出了适合本地区地形特点的水土保持措施—平面三区结构配置模式和坡面梯层结构配置模式,其社会、生态和水土保持效益显著。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土壤侵蚀
下载PDF
水土保持农业增产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卢宗凡 赵更生 +3 位作者 郑剑英 苏敏 吴瑞俊 张兴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6-74,共9页
本文根据我们多年多项大田试验的结果,结合试区综合治理的实践,阐述了黄土丘陵沟壑类型区的特点;提出了水土保持农业增产体系设计的原则,并明确了适合这一地区农业增产的配套措施:用多年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增产效益及其原因。通过试验区... 本文根据我们多年多项大田试验的结果,结合试区综合治理的实践,阐述了黄土丘陵沟壑类型区的特点;提出了水土保持农业增产体系设计的原则,并明确了适合这一地区农业增产的配套措施:用多年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增产效益及其原因。通过试验区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所提的水土保持农业增产体系,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益和较高的增产效果,适合在广大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农业 增产体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评价试验研究 (Ⅱ)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泥效益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范兴科 蒋定生 黄国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6,共6页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法,对黄土高原坡耕地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在蓄水拦泥效益方面进行了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得出了坡耕地的坡度、降雨强度、降雨雨型、水土保持措施以及植被覆盖度5个主要因素影响下的拦蓄降水量和产沙量多维回...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法,对黄土高原坡耕地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在蓄水拦泥效益方面进行了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得出了坡耕地的坡度、降雨强度、降雨雨型、水土保持措施以及植被覆盖度5个主要因素影响下的拦蓄降水量和产沙量多维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对其分析,得出了各个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及各水土保持措施在蓄水拦泥效益方面的作用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水土保持 蓄水拦泥
下载PDF
黄土高原人工草地的土壤水分动态及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卢宗凡 张兴昌 +1 位作者 苏敏 林和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5年第1期40-49,共10页
通过9年观测,黄土高原人工草地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变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模拟不同人工草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随着牧草生育期的延长至第9年,人工草地土壤水分恢复程度逐渐减弱;沙打旺生存能力极强,能够高效地利用深层... 通过9年观测,黄土高原人工草地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变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模拟不同人工草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随着牧草生育期的延长至第9年,人工草地土壤水分恢复程度逐渐减弱;沙打旺生存能力极强,能够高效地利用深层土壤贮水;用数学模型可以模拟不同人工草地的水土流失,将植被因子引入水土流失方程,可以定量描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反映植被、土壤等因子与水土流失关系的复合因子A ̄1值,基本上代表不同人工草地水土流失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动态 水分补偿 水土保持效益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抗冲性研究──以黄委会西峰水土保持试验站为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郑世清 周佩华 周保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2-16,共5页
通过对西峰水保站1964~1980年径流小区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次暴雨侵蚀模数与径流深之间以幂函数相关为最好(g=aH ̄b)。笔者以单位面积、单位径流深的冲刷量均值(kw)做为描述土壤抗冲性的指标,并对其影... 通过对西峰水保站1964~1980年径流小区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次暴雨侵蚀模数与径流深之间以幂函数相关为最好(g=aH ̄b)。笔者以单位面积、单位径流深的冲刷量均值(kw)做为描述土壤抗冲性的指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沟壑区 土壤抗冲性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评价试验研究 (Ⅲ)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蒋定生 黄国俊 范兴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8-13,共6页
根据实验结果,从社会、水土保持和生态经济三个方面来评价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综合效益,并以建立的模型为基础,采用模拟方法,找出了影响综合效益的主导因素及高效益型组合技术方案。
关键词 坡耕地 水土保持措施 效益评价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评价试验研究 (Ⅰ)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对降雨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蒋定生 范兴科 黄国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10,共10页
本试验采用二次止交旋转回归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地面坡度、平均降雨强度、暴雨雨型、水土保持措施和植被覆盖度对降雨入渗的影响,经分析,已得到两个描述与入渗结果有关的多维反应面回归方程。试验表明,坡耕地上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对... 本试验采用二次止交旋转回归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地面坡度、平均降雨强度、暴雨雨型、水土保持措施和植被覆盖度对降雨入渗的影响,经分析,已得到两个描述与入渗结果有关的多维反应面回归方程。试验表明,坡耕地上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对拦蓄降雨,增强入渗有显著效益。在供试的几种水土保持措施中,以水平梯田效果最佳,其次为隔坡梯田,再次为水平沟种植。在59~70min 时间内,降水80~90mm,基本上能全部就地拦蓄入渗,不发生径流。随着地面坡度和平均降雨强度的增大,发生径流或者蓄水超渗的起始时间提前;增加农田植被覆盖,将有利于拦蓄降雨,增大入渗,保护土壤;随着降雨雨型的变化,土壤入渗速率依时间变化曲线与常态有压入渗时迥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水土保持措施 降雨入渗
下载PDF
几种水土保持措施对强化降水入渗和减沙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石生新 蒋定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4年第1期82-88,共7页
采用人工降雨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耕作措施、生物措施、田间工程措施、工程整地造林措施对强化降水入渗和减少径流泥沙的影响。
关键词 水土保持措施 强化降水入渗 径流 泥沙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型薪炭林建立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立 周泽生 +3 位作者 汪有科 傅左 杨光 杨保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2年第1期1-18,共18页
农村能源是当今世界上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农村能源严重短缺,黄土高原地区农村能源尤为突出,而发展薪炭林则是解决我国农村能源最现实、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通过试验提出建立水土保持型薪炭林的系列技术及提高其生产力的有效措... 农村能源是当今世界上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农村能源严重短缺,黄土高原地区农村能源尤为突出,而发展薪炭林则是解决我国农村能源最现实、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通过试验提出建立水土保持型薪炭林的系列技术及提高其生产力的有效措施,可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发展和建造薪炭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型薪炭林 造林密度 配置类型 轮伐利用 多用途法
下载PDF
薪炭林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有科 李立 +2 位作者 傅左 周泽生 杨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2年第1期70-76,共7页
根据试验小区观测资料,本文分析了降雨量,雨强,土壤渗透及植物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雨强是影响径流强度的主导因子,雨量是决定径流量的关键。建立植被,增强土壤入渗能力是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薪炭林 水土保持 径流
下载PDF
中国水土保持的迫切性评价与制图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勤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1-88,共8页
根据土壤侵蚀、水土保持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分异,划分了我国水土保持类型区。然后以防治土壤侵蚀危害,合理利用土地为目标,根据土地生产力及开发程度、土壤侵蚀强度、危害性及水保效益等进行了水土保持迫切性评价... 根据土壤侵蚀、水土保持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分异,划分了我国水土保持类型区。然后以防治土壤侵蚀危害,合理利用土地为目标,根据土地生产力及开发程度、土壤侵蚀强度、危害性及水保效益等进行了水土保持迫切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编制了1:1 500万中国水土保持图,该图表示了我国水土保持类型区、各类型区治理迫切性程度、土壤侵蚀治理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向以及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土壤侵蚀 评价
下载PDF
上黄大岔沟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体系配置研究
16
作者 黄国俊 蒋定生 曹清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4年第1期102-105,118,共5页
宁南固原地区,地貌属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体系的配置遵从“强化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的指导方针,围绕固坡保沟的目标,分成坡面、水路网、道路和沟道整治四个层次进行设计,收到较好效果。
关键词 水土保持工程 措施体系 水路网 沟道整治
下载PDF
中国黄土元素背景值分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田均良 李雅琦 陈代中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53-262,共10页
报道了中国黄土中40个元素的背景值,并以F、Cr、Mn、Co、Ni、V、Cu、Zn、As、Se、Cd、Pb、Hg等13个元素为例,讨论了其在黄土高原的分布与含量。利用趋势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揭示了黄土中元素的某些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元素背景值的分... 报道了中国黄土中40个元素的背景值,并以F、Cr、Mn、Co、Ni、V、Cu、Zn、As、Se、Cd、Pb、Hg等13个元素为例,讨论了其在黄土高原的分布与含量。利用趋势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揭示了黄土中元素的某些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元素背景值的分异规律。结果表明,黄土的元素背景值具有三维的分异特征,黄土的质地及沉积的生物气候环境黄土是影响背景值分异的主要因素。为中国黄土的风成学说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元素背景值 分异规律 中国
下载PDF
影响水土流失主要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赵鸿雁 吴钦孝 +2 位作者 韩冰 吴瑞雯 李靖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5年第1期99-102,共4页
利用主分量分析的方法对人工油松林地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径流势能、根量、郁闭度对水土流失起决定性作用而尤认径流势能最为突出。在9个影响水土流失的因子中,影响水土流失大小的顺序依次是:径流势能... 利用主分量分析的方法对人工油松林地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径流势能、根量、郁闭度对水土流失起决定性作用而尤认径流势能最为突出。在9个影响水土流失的因子中,影响水土流失大小的顺序依次是:径流势能、根量、郁闭度、I30、枯枝落叶厚度、降水量、降水历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主要因子 降雨量 根量 油松林
下载PDF
森林植被水土保持功能评价 被引量:25
19
作者 汪有科 吴钦孝 +1 位作者 韩冰 焦菊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4年第3期24-30,共7页
文章评价了乔层、灌层、草层、枯落物层、根层及盖度对水土保持的影响,认为矮草层和死被层是决定水土保持效益的关键。盖度的有效性与高度关系紧密,草层和死被层仍最为有效。黄土高原人工林水土保持效益不好,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完好的... 文章评价了乔层、灌层、草层、枯落物层、根层及盖度对水土保持的影响,认为矮草层和死被层是决定水土保持效益的关键。盖度的有效性与高度关系紧密,草层和死被层仍最为有效。黄土高原人工林水土保持效益不好,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完好的草层和死被层。如果林分具有良好的结构,黄土高原建造植被的减沙潜势为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枯落物 盖度 水土保持
下载PDF
森林植被垂直截留作用与水土保持 被引量:75
20
作者 刘向东 吴钦孝 赵鸿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4年第3期8-13,共6页
本文分析了林冠层、灌木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的截留量及其削减的降雨能量,并以六盘山林区各森林流域为例.评论了垂直截留作用对林地土壤和森林流域水量收入的影响,阐明了森林植被垂直结构中各层次在保持水土中的地位。
关键词 森林植被 垂直截留作用 水土保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