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湿地氧化还原特征及其与微生物活性相关性 被引量:21
1
作者 何起利 梁威 +3 位作者 贺锋 成水平 周巧红 吴振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4-849,共6页
在水力负荷为800 mm/d的运行条件下,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不同功能层面的氧化还原特征、好氧微生物数量、基质的耗氧速率及氧化还原酶类活性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各功能层面的氧化还原电位、好氧微生物数量、耗氧速率表层... 在水力负荷为800 mm/d的运行条件下,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不同功能层面的氧化还原特征、好氧微生物数量、基质的耗氧速率及氧化还原酶类活性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各功能层面的氧化还原电位、好氧微生物数量、耗氧速率表层最高,并且随着基质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除过氧化物酶外,氧化酶活性表现为表层高于中下层;而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等活性变化趋势则相反。同时,氧化还原电位与基质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耗氧速率等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氧化还原电位与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等氧化酶活性也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下行流池的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等还原酶类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氧化还原电位 好氧微生物 氧化还原酶 相关关系
下载PDF
水生态修复对莲花湖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钟非 刘保元 +4 位作者 贺锋 梁威 成水平 左进城 吴振斌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60,共6页
武汉莲花湖是典型的富营养化城市浅水湖泊.通过对其进行16mo的监测后发现,治理后的小莲花湖比大莲花湖水质有明显改善.监测期间小莲花湖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明显高于大莲花湖,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Margalef多样性指数也高于大莲花湖... 武汉莲花湖是典型的富营养化城市浅水湖泊.通过对其进行16mo的监测后发现,治理后的小莲花湖比大莲花湖水质有明显改善.监测期间小莲花湖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明显高于大莲花湖,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Margalef多样性指数也高于大莲花湖.将大、小莲花湖的10种环境因子和底栖动物密度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后,发现总磷、温度、总氮、叶绿素a、氨离子是对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显著性影响的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修复 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环境因子 典型相关分析
下载PDF
五氯苯酚在武汉东湖底质颗粒物上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谢玲玲 周培疆 +3 位作者 刘丽君 李今 贺锋 吴振斌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8-452,共5页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五氯苯酚在武汉东湖底质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并考察了pH值、颗粒物浓度、盐度和腐殖酸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25 ℃时五氯苯酚在该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描述,在pH值3.0~10.0范围内,...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五氯苯酚在武汉东湖底质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并考察了pH值、颗粒物浓度、盐度和腐殖酸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25 ℃时五氯苯酚在该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描述,在pH值3.0~10.0范围内,五氯苯酚在颗粒物上的平衡吸附量先减小后又缓慢增加;颗粒物浓度在0.1~2.0g·L-1之间变化时,东湖底质颗粒物对五氯苯酚的吸附具有浓度效应;腐殖酸和盐度在一定范围内对五氯苯酚在颗粒物上吸附行为的影响为先促进其平衡吸附量增加,然后这种促进作用趋于缓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苯酚 武汉东湖 底质颗粒物 吸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还原态硫介导沉积物-水系统硝酸盐还原过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宇华 鲁汭 +3 位作者 荣鹏 王培 吴振斌 肖恩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0-357,共8页
沉积物-水系统中存在着硫元素与反硝化(DN)、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过程的耦合。通过向构建的沉积物-水微宇宙系统依次投加0(N组)、50(L组)和75 mg·L^(-1)(H组)还原态硫,解析各形态氮在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变化与微... 沉积物-水系统中存在着硫元素与反硝化(DN)、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过程的耦合。通过向构建的沉积物-水微宇宙系统依次投加0(N组)、50(L组)和75 mg·L^(-1)(H组)还原态硫,解析各形态氮在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变化与微生物群落结构,以揭示还原态硫对反硝化、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还原态硫投加量分别为50和75 mg·L^(-1)时,系统分别有38.02%和33.27%还原态硫被转化为SO_(4)^(2-)。硫氧化作用促进了反硝化的发生,导致L和H组总氮分别比N组减少11%和8%;但是对DNRA过程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具有硫自养反硝化功能的Thiobacillus和Dechloromonas相对丰度之和随着还原态硫浓度增加而上升,N、L和H组两者相对丰度之和分别为5.69%、6.52%和8.70%;而N、L和H组异养硝酸盐还原菌(HNRB)相对丰度分别为0.98%、0.91%和1.05%,其中,DNRA细菌相对丰度均较低(不超过1%),且不受还原态硫浓度的影响。此结果进一步印证了系统中硝酸盐还原以硫自养反硝化过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态硫 反硝化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 硝酸盐还原
下载PDF
基于生境分析的于桥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时空分布
5
作者 纪翔 张闫涛 +4 位作者 叶少文 杨洁 张堂林 姚维志 何文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10,共12页
为掌握华北地区典型水库于桥水库的鱼类组成现状及群落时空动态,为该类水体的生物操纵尤其是小型鱼类的生态调控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于2020-2021年中4个季度在天津于桥水库选取7个区域,每个区域从沿岸带到敞水区布设4~5个采样点,涵... 为掌握华北地区典型水库于桥水库的鱼类组成现状及群落时空动态,为该类水体的生物操纵尤其是小型鱼类的生态调控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于2020-2021年中4个季度在天津于桥水库选取7个区域,每个区域从沿岸带到敞水区布设4~5个采样点,涵盖主要生境类型,使用多网目刺网和地笼对各采样点的鱼类群落进行采样,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时空变化分析.调查显示:本次共采集鱼类16 321尾,隶属3目9科26属29种;按相对重要性指数排序,全年优势种为似鱎、鲫、■和红鳍原鲌;秋季鱼类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季节,荇菜生境(H3)及穗状狐尾藻生境(H1)的物种多样性高于其他生境. PCoA及PERMANOVA检验显示各季节之间及生境之间的小型鱼类群落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MPER分析表明造成群落结构季节及生境差异的主要贡献种为小型鱼类.结果表明于桥水库当前鱼类群落结构较为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鱼类小型化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桥水库 鱼类群落 时空分布 生境
原文传递
两种藻类对水体氮、磷去除效果 被引量:11
6
作者 凌晓欢 况琪军 +1 位作者 邱昌恩 胡征宇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7-491,共5页
借助人工装置和露天水池,通过分析实验水体中氮、磷元素浓度的变化,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一种绿球藻(Chlorococcumsp.)和露天小型生态系统中寡枝刚毛藻(Cladophora oligoclonaKütz).对污水中氮磷营养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绿球藻在高... 借助人工装置和露天水池,通过分析实验水体中氮、磷元素浓度的变化,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一种绿球藻(Chlorococcumsp.)和露天小型生态系统中寡枝刚毛藻(Cladophora oligoclonaKütz).对污水中氮磷营养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绿球藻在高浓度氮和磷的污水中生长良好并维持较高的氮磷去除率,在6天处理期间,人工污水中总溶解性氮、硝酸盐氮、氨氮、总溶解性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6.2%,37.8%,98.4%和79.3%;在对天然湖泊水的处理中,绿球藻对总溶解性磷的去除率在第5天为79.2%.室外条件下,该刚毛藻通过吸收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维持自身正常生长代谢,从而降低水体的电导率和改善水质.根据本次研究,结果两种被试藻类均可作为污水处理用藻类,其中Chlorococcumsp.适合用于静态水体的修复与改善,Cladophora oligoclona适合于流动水体的减负与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球藻 刚毛藻 水质 净化
下载PDF
西湖沉水植物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胡胜华 蔺庆伟 +6 位作者 代志刚 闵奋力 曾磊 张义 刘碧云 贺锋 吴振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40-1445,共6页
中国湖泊的富营养化与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已非常严重,太湖、滇池、东湖、西湖等许多湖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水生植被消亡、蓝藻水华频发,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沉水植物的恢复重建已成为富营... 中国湖泊的富营养化与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已非常严重,太湖、滇池、东湖、西湖等许多湖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水生植被消亡、蓝藻水华频发,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沉水植物的恢复重建已成为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关键手段之一与研究热点。对国家"十二五"水专项的浙江杭州西湖的沉水植物恢复示范区中的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植物种在示范区各水域的出现频率与各生活型植物种的组成,探讨了沉水植物恢复过程中植物种绝灭与定居特点。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沉水植物恢复工程是沉水植物物种多样性不断增加的过程,恢复工程首先导致恢复示范区内特有种的出现,其次为稀有种。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多年生沉水植物受示范工程的影响最大,而一年生沉水植物可存活于示范工程区的内部与外部,在示范工程区内沉水植物物种的绝灭速率小于定居速率。这表明,在湖泊恢复沉水植物,第一,必须要有一定的保护区域;第二,要合理利用湖泊资源,实行科学的湖泊管理制度;第三,有效恢复沉水植物群落需要经历一定时间与空间的生态重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 沉水植物恢复工程 物种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种丰富度
下载PDF
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测定东湖浮游病毒基因组的大小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艳鸣 张奇亚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238-240,共3页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东湖水样中的浮游病毒基因组大小进行了测定,显示5条主要核酸带,其大小分别为20、50、100、150和250 kb,以20~60 kb的核酸带为强,而这符合噬菌体和噬藻体的基因组主要范围,进一步证实东湖浮游病毒的优势类群为噬...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东湖水样中的浮游病毒基因组大小进行了测定,显示5条主要核酸带,其大小分别为20、50、100、150和250 kb,以20~60 kb的核酸带为强,而这符合噬菌体和噬藻体的基因组主要范围,进一步证实东湖浮游病毒的优势类群为噬菌体和噬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病毒 基因组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一个与大鲵蛙病毒(ADRV)感染相关基因-6R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其产物分离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涛 陈中元 张奇亚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3-358,共6页
在新近报道大鲵蛙病毒(Andriasda vidianus ranaviurs,ADRV)基因组的基础上,我们对ADRV 6R进行了克隆、原核表达及其产物的分离,这是一个经生物信息分析表明与病毒感染相关的功能基因。先经PCR扩增长到711 bp的ADRV6R,构建含扩增片段的... 在新近报道大鲵蛙病毒(Andriasda vidianus ranaviurs,ADRV)基因组的基础上,我们对ADRV 6R进行了克隆、原核表达及其产物的分离,这是一个经生物信息分析表明与病毒感染相关的功能基因。先经PCR扩增长到711 bp的ADRV6R,构建含扩增片段的克隆质粒p MD18-T-6R。再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 ET-32a-6R,进行测序,并与水生动物蛙病毒相关基因同源序列进行比对,该扩增片段与预期一致,其编码分子量约为27 k D、含236个氨基酸的蛋白,与水产动物病毒US22蛋白家族(US22 family protein)成员有很高的同源性。然后对p ET-32a-6R进行转化、诱导表达,并利用Ni-NTA His-Bind亲和层析及不同浓度咪唑洗脱液对表达产物进行分离、电泳分析,结果显示,获得与预测分子量相符的45 k D融合蛋白(27 k D目的蛋白与18 k D His标签)。这为后续制备抗体、并开展大鲵蛙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蛙病毒(ADRV) ADRV 6R 感染相关基因 US22蛋白家族 原核表达 蛋白分离
下载PDF
大鳞副泥鳅Sox基因保守区的克隆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游翠红 童金苟 俞小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0-498,共9页
为探讨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的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采用Sox基因HMG盒保守区的2对简并引物,SoxN与Sox9,用以扩增大鳞副泥鳅的基因组DNA,并对其性腺组织进行RT-PCR分析。SoxN引物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pdSox1、pdSox2、pdSox... 为探讨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的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采用Sox基因HMG盒保守区的2对简并引物,SoxN与Sox9,用以扩增大鳞副泥鳅的基因组DNA,并对其性腺组织进行RT-PCR分析。SoxN引物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pdSox1、pdSox2、pdSox3、pdSox4、pdSox11、pdSox14、pdSox19、pd-Sox21等13个Sox基因,分属SoxB与SoxC类群;Sox9引物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pdSox8、pdSox9等5个Sox基因,属于SoxE类群,这5个Sox基因均含有一个内含子,且内含子的起始位置一致。基于Sox基因HMG盒蛋白质的遗传距离构建的NJ系统进化树表明,大鳞副泥鳅18个Sox基因在小鼠或斑马鱼中均能找到相应的Sox直系同源基因,其中,pdSox4、pdSox8、pdSox9、pdSox11、pdSox14、pdSox19等6个基因存在基因加倍现象,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拷贝。用Sox9引物对大鳞副泥鳅的性腺进行RT-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精巢中表达的是pdSox9a,在卵巢中表达的是pdSox8a。以上结果表明,pdSox8与pdSox9是大鳞副泥鳅的性别相关基因,它们可能在大鳞副泥鳅的性别分化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 SOX基因 HMG盒 性别决定 性别分化
下载PDF
秋季太湖梅梁湾蓝藻的原位增殖与垂直分布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起超 赵爽 +2 位作者 彭成荣 沈伟 宋立荣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5期117-125,共9页
通过细胞分裂频率法对秋季太湖梅梁湾蓝藻(微囊藻)原位生长速率进行了测定,发现微囊藻白天的细胞分裂频率高于夜间,水柱表层微囊藻的原位生长速率最高;湖体微囊藻的原位生长速率为0.09—0.16 d^(-1),围隔微囊藻的原位生长速率为0.20—0.... 通过细胞分裂频率法对秋季太湖梅梁湾蓝藻(微囊藻)原位生长速率进行了测定,发现微囊藻白天的细胞分裂频率高于夜间,水柱表层微囊藻的原位生长速率最高;湖体微囊藻的原位生长速率为0.09—0.16 d^(-1),围隔微囊藻的原位生长速率为0.20—0.35 d^(-1);蓝藻的原位生长速率受光照、温度、营养盐与生物量等因素的影响。蓝藻生物量、群体粒径组成、捕光色素及其组成等在水柱中均有垂直分布差异,依赖于混合强度、浮力调节与群体粒径的垂直迁移或是蓝藻为了获取更为合适的光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原位增殖 垂直分布 群体粒径 色素组成
下载PDF
梭鱼白细胞介素-22原核表达及活性蛋白的制备
12
作者 王资生 齐志涛 +3 位作者 黄贝 张启焕 仇明 邵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2-755,共4页
根据梭鱼IL-22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从梭鱼脾脏中扩增IL-22用于表达片段,连接至载体pUC57。分别以BamHⅠ和KpnⅠ对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和pQE-30进行酶切,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M15中,以IPTG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Ni-NTA亲和层析... 根据梭鱼IL-22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从梭鱼脾脏中扩增IL-22用于表达片段,连接至载体pUC57。分别以BamHⅠ和KpnⅠ对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和pQE-30进行酶切,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M15中,以IPTG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Ni-NTA亲和层析进行纯化。经SDS-PAGE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SDS-PAGE显示该IL-22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后,IL-22重组蛋白主要在菌体培养上清中表达。通过优化蛋白表达及纯化方法,成功获得了梭鱼IL-22活性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白细胞介素-22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下载PDF
蛙虹彩病毒cop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13
作者 柯飞 赵哲 张奇亚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197,共5页
从蛙虹彩病毒(Rana gryliovirus,RGV)基因组中克隆了含凋亡相关结构域的新基因-cop(Caspaserecruit ment domain only protein,COP)基因的全部编码区,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进行了原核表达,并在鲤鱼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c... 从蛙虹彩病毒(Rana gryliovirus,RGV)基因组中克隆了含凋亡相关结构域的新基因-cop(Caspaserecruit ment domain only protein,COP)基因的全部编码区,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进行了原核表达,并在鲤鱼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cyprini,EPC)中进行了亚细胞定位.序列分析表明,RGVcop基因全长288 bp,编码一个长为95 aa,分子量为10.4×103的推定蛋白.二级结构预测表明其含有5个α螺旋.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RGVcop与其他6株虹彩病毒及人类cop相关蛋白同源性最高为94%,最低为33%.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COP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一条约14×103的融合蛋白.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3-COP转染EPC细胞,经DAPI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重组蛋白在整个细胞中均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虹彩病毒 凋亡相关结构域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蛙虹彩病毒一个晚期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维 赵哲 张奇亚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6-710,共5页
从沼泽绿牛蛙虹彩病毒(Rana gryliovirus,RGV)基因组中克隆了十四烷基化膜蛋白(myristylated membrane protein,MMP)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序列分析表明,RGVmmp基因全长972 bp,编码一个长为323 aa,分子量为35×103的蛋白.氨基酸同源性... 从沼泽绿牛蛙虹彩病毒(Rana gryliovirus,RGV)基因组中克隆了十四烷基化膜蛋白(myristylated membrane protein,MMP)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序列分析表明,RGVmmp基因全长972 bp,编码一个长为323 aa,分子量为35×103的蛋白.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分析,与同为蛙病毒属的其他病毒的相应蛋白同源性都在64%以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进行了原核表达,获得一条约53×103的融合蛋白,并制备出抗血清.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分析确定了RGV感染过程中mmp基因的表达时序,检测到感染4 h有转录,感染6 h有表达,且持续到感染48 h.用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CHX)和DNA复制抑制剂阿糖胞苷(AraC)分别作为蛋白合成和病毒DNA复制的抑制剂进行药物抑制实验,鉴定出mmp是蛙虹彩病毒RGV的一个晚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虹彩病毒 mmp基因 原核表达 药物抑制
下载PDF
高原河流着生藻类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以西藏黑曲、雪曲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志斌 周佳诚 +1 位作者 谭路 唐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282,共9页
海拔对生物群落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影响。探究生物群落随海拔变化规律不仅可以确定生物的地理分布范围,而且可为预测生物响应气候变化提供基础信息。然而,目前对于生物群落海拔格局的研究多集中于陆生大型生物,对水生微型生物的研究相... 海拔对生物群落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影响。探究生物群落随海拔变化规律不仅可以确定生物的地理分布范围,而且可为预测生物响应气候变化提供基础信息。然而,目前对于生物群落海拔格局的研究多集中于陆生大型生物,对水生微型生物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西藏昌都市境内金沙江上游支流黑曲和雪曲着生藻类的调查数据,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和分段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着生藻类密度、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样点对β多样性的贡献(Local contribution to beta diversity,LCBD)等生物群落指标的海拔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两条河流共鉴定出161个分类单元,分属硅藻门、蓝藻门和绿藻门。其中着生硅藻种类最多,占总分类单元数的78.9%,极小曲丝藻(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平均相对丰度:28.3%)、波状瑞氏藻(Reimeria sinuata,平均相对丰度:11.5%)、偏肿内丝藻(Encyonema ventricosum,平均相对丰度:9.3%)和细端菱形藻(Nitzschia dissipata,平均相对丰度:7.2%)为主要优势种。不同海拔的着生藻类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着生藻类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单调递减,着生藻类密度、生物量和LCBD随海拔梯度单调递增,而着生藻类均匀度并无明显的海拔分布格局。海拔对年均温、年降水量、日均辐射量、电导率、溶解氧、浊度和流速有显著影响。进一步解析海拔对着生藻类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机制,发现海拔主要通过影响年均温、年降水量和日均辐射量等区域气候因子进而影响局地环境因子间接影响着生藻类分布格局。电导率、溶解氧和浊度是着生藻类海拔分布格局的关键驱动因子。该研究结果为了解河流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提供了重要信息,为河流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生硅藻 密度 生物量 物种丰富度 均匀度 样点对β多样性的贡献(LCBD) 海拔分布格局
下载PDF
博斯腾湖鱼类密度季节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16
作者 王普泽 宋聃 +3 位作者 张尹哲 李俊锋 刘家寿 叶少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5-220,共6页
为了解博斯腾湖鱼类资源现状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于2019年5月(春季)、7-8月(夏季)、10月(秋季),采用分裂波束回声探测仪(Simrad EY60,120 kHz)开展全湖水声学探测,并对水环境指标进行现场测量。结果显示,博斯腾湖鱼类密度在夏季最高,... 为了解博斯腾湖鱼类资源现状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于2019年5月(春季)、7-8月(夏季)、10月(秋季),采用分裂波束回声探测仪(Simrad EY60,120 kHz)开展全湖水声学探测,并对水环境指标进行现场测量。结果显示,博斯腾湖鱼类密度在夏季最高,平均值为(8783±2611)ind./hm^(2);春季和秋季间无显著性差异,平均值分别为(709±141)、(743±499)ind./hm^(2)。根据目标强度与体长关系经验公式推算,春季、夏季和秋季鱼类的平均体长分别为8.8、4.0和5.1 cm。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博斯腾湖鱼类密度与水温和电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机森林模型的特征重要性排序结果显示,电导率是鱼类密度最重要的预测因子,其次为溶解氧、盐度和水温等。推测鱼类密度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变化、食物来源、繁殖习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环境因子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鱼类的生态环境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渔业声学 鱼类群落 鱼类丰度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营养级估算的差异性与影响因素——以鲢鳙为例
17
作者 白子晗 王睿龙 王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为了优化稳定性同位素估算消费者营养级的计算过程,降低算法和样品质量对其的影响,应用贝叶斯算法对中国水域已发表文献中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营养级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显示:贝叶斯... 为了优化稳定性同位素估算消费者营养级的计算过程,降低算法和样品质量对其的影响,应用贝叶斯算法对中国水域已发表文献中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营养级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显示:贝叶斯算法下鲢、鳙营养级与总磷(TP)、总氮(TN)2种环境因素无显著相关性。部分研究存在采样个数过少、采样频率过低,忽略了基准季节性和种内的变异性等问题,从而无法准确代表目标生物的营养特征,可能导致了营养级估计中出现异常值。贝叶斯算法与传统算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其依然无法冲淡采样设计所带来的影响。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维持采样数在6个以上有助于提高贝叶斯算法的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试验设计中,建议采样样品数多于6,并考虑季节与空间的差异,避免单次、少量的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分析 营养级 贝叶斯算法
下载PDF
焦酚对蓝藻和绿藻生长、光合色素及微量元素的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碧云 周培疆 +1 位作者 吴振斌 李红庆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9-724,共6页
研究了焦酚对4种常见蓝藻和绿藻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焦酚对几种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相同的处理浓度,4种藻生长率从小到大依次是: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 研究了焦酚对4种常见蓝藻和绿藻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焦酚对几种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相同的处理浓度,4种藻生长率从小到大依次是: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焦酚作用后铜绿微囊藻和羊角月牙藻的叶绿素a和胡萝卜素的含量有显著的变化,随着焦酚浓度的升高,铜绿微囊藻和羊角月牙藻叶绿素a和胡萝卜素含量减少,并且变化的趋势与生长率相一致.其中铜绿微囊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减少比叶绿素a快.焦酚作用72 h,铜绿微囊藻和羊角月牙藻体内的铁、锰、铜及锌等元素的含量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焦酚对铜绿微囊藻体内微量元素的减少影响更大.焦酚抑制藻的光合作用、减少藻类对微量元素的吸收是其抑制藻类生长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绿藻 焦酚 生长 光合色素 微量元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