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江干流春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驱动因子研究
1
作者 张多鹏 刘洋 +8 位作者 白雪 罗鑫 杨佳莉 李正飞 刘振元 蒋玄空 莫扬新 陈娟娟 谢志才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3,共13页
开展西江干流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为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科学支撑。2021年春季从源头(曲靖市马雄山)至河口(肇庆市沙浦镇)设置50个采样点,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的全面调查,评估该水域的物种多样... 开展西江干流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为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科学支撑。2021年春季从源头(曲靖市马雄山)至河口(肇庆市沙浦镇)设置50个采样点,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的全面调查,评估该水域的物种多样性,刻画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甄别关键驱动因子和生态过程。调查共鉴定出底栖动物143种,隶属于5门10纲21目66科117属。其中,水生昆虫85种,软体动物34种,环节动物15种,软甲类6种,其他类群3种。全干流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39.58±206.9)个/m^(2)和(39.11±61.0)g/m^(2)。群落结构在不同河段间差异极显著(P=0.001),上中下游底栖动物的密度差异不显著,而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上游和下游的密度较高,分别为275.50和276.30个/m^(2);上游生物量较高,为62.84 g/m^(2)。全流域的优势种为摇蚊属(Chironomus sp.)和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不同河段的优势种各异。方差分解显示,局域环境、土地利用和空间因子共同解释了22%的群落变异。其中,空间(6%)和环境因子(5%)的独立作用相当,表明局域环境过滤和空间制约(主要是扩散限制)是驱动群落变异的关键生态过程。典范对应分析进一步甄别出驱动群落变异的关键局域环境因子(海拔、河宽、水深、盐度和高锰酸盐指数)、空间变量(包括大尺度的PCNM1、PCNM2、PCNM3、PCNM4、PCNM5、PCNM7、PCNM8和小尺度的PCNM23、PCNM34、PCNM35、PCNM37、PCNM39)和土地利用因子(耕地和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典范对应分析 西江干流
下载PDF
金沙江攀枝花江段白缘(鱼央)的繁殖生物学 被引量:3
2
作者 于学颖 谭德清 +1 位作者 但胜国 王剑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1-297,共7页
为丰富白缘(鱼央)Liobagrus marginatus(Günther)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于金沙江攀枝花江段收集到729尾性腺可辨的样本,分析其年龄结构、性别比、初次性成熟个体大小以及繁殖力等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繁殖群体由1~4龄4个年龄组组... 为丰富白缘(鱼央)Liobagrus marginatus(Günther)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于金沙江攀枝花江段收集到729尾性腺可辨的样本,分析其年龄结构、性别比、初次性成熟个体大小以及繁殖力等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繁殖群体由1~4龄4个年龄组组成,其中2龄个体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63.83%),其对种群繁殖力的贡献为62.07%。在性成熟个体中,雌性和雄性分别为64尾和77尾,雌雄比=1∶1.20;符合1∶1理论比值(χ~2=1.199,P>0.05);雌、雄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分别为66.80 mm、67.32 mm,体质量分别为5.7 g、6.7 g。攀枝花江段白缘(鱼央)的繁殖季节为3—6月,绝对繁殖力平均值为161.2粒±55.1粒。Ⅳ期卵巢中卵子发育不完全同步,卵径变幅为0.29~3.86 mm。金沙江攀枝花江段白缘性成熟快,但繁殖力低,繁殖群体主要由低龄个体组成,种群资源亟需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白缘(鱼央) 繁殖生物学
下载PDF
赣江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受胁因子初探 被引量:21
3
作者 邢圆 吴小平 +4 位作者 欧阳珊 张君倩 徐靖 银森录 谢志才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8-657,共10页
赣江是长江的第七大支流,孕育了极为丰富的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而相关的研究明显不足。基于文献调研和2016–2017年现场调查,本研究系统评估了赣江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受胁因素。共记录底栖动物5门10纲27目95科204属330种(历史记... 赣江是长江的第七大支流,孕育了极为丰富的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而相关的研究明显不足。基于文献调研和2016–2017年现场调查,本研究系统评估了赣江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受胁因素。共记录底栖动物5门10纲27目95科204属330种(历史记录138种,2016–2017年记录267种)。历史记录中国特有软体动物计48种(腹足类17种,双壳类31种),目前记录32种。优势种主要是一些耐污种和广布种。中游支流的密度、生物量和丰富度指数要高于赣江干流、上游支流和下游支流。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受海拔、基质、流速、浊度、挖沙等环境因子以及不同尺度空间因子的驱动。偏CCA结果显示,环境过滤对群落结构的影响高于空间过程。本研究结果可为赣江流域水生生物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典范对应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