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9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镧改性虾壳低温热解制备的生物炭对池塘养殖废水磷吸附的研究
1
作者 韩孟飞 徐栋 +5 位作者 武俊梅 曹涛涛 白国梁 陈迪松 杨夯 吴振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63,共11页
为提高生物炭对磷的去除效果和将厨余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文章以废弃虾壳为原料,用NaOH将LaCl_(3)以La(OH)_(3)沉淀形式附着在虾壳表面,进行热解得镧改性生物炭(CSLa)。采用XRF、SEM、BET、FTIR和XRD对改性前后的生物炭表征分析。采用... 为提高生物炭对磷的去除效果和将厨余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文章以废弃虾壳为原料,用NaOH将LaCl_(3)以La(OH)_(3)沉淀形式附着在虾壳表面,进行热解得镧改性生物炭(CSLa)。采用XRF、SEM、BET、FTIR和XRD对改性前后的生物炭表征分析。采用吸附等温线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生物炭的吸磷特征。研究了改性剂用量、初始pH、共存干扰离子对生物炭吸附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镧化合物负载在生物炭表面,对磷吸附能力明显提高,最大理论吸附量为160.51 mg/g,与CS400磷最大吸附量(100.60 mg/g)相比约提高60%。在低浓度或高浓度磷溶液条件下,CSLa对磷吸附量和去除率均高于CS400,在实际水产养殖废水中更实用。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颗粒内扩散控制。有关机理分析的结论表明表面沉淀作用、静电吸引、配体交换和内层络合作用是CSLa吸附磷的主要机理。CSLa更适合在弱酸性环境中除磷,不过在碱性环境条件下其吸附量也比较高。HCO_(3)^(-)和CO_(3)^(2-)对CSLa磷吸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以低温400℃为热解温度制备镧改性生物炭,不仅提升了生物炭对磷的吸附量和去除率,而且消耗热能较少,更有利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壳生物炭 磷酸盐吸附 镧改性
下载PDF
接种两株有益菌的生物絮团净水性能及饲料化潜力
2
作者 张波 刘泳宏 +5 位作者 张倩倩 虞舟 王强 肖恩荣 邱东茹 吴振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为强化新的絮团形成菌伪杜擀氏菌YN12(Pseudoduganella eburnea YN12,YN)利用养殖尾水生成生物絮团效果,并将絮团制成饲料,探讨在胡子鲶(Claris fuscus)饲养上的可行性。在生物絮团系统中,接种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AS)、伪杜擀氏... 为强化新的絮团形成菌伪杜擀氏菌YN12(Pseudoduganella eburnea YN12,YN)利用养殖尾水生成生物絮团效果,并将絮团制成饲料,探讨在胡子鲶(Claris fuscus)饲养上的可行性。在生物絮团系统中,接种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AS)、伪杜擀氏菌YN12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并配制成7组(AS、YN、BS、AS+YN、AS+BS、YN+BS和AS+YN+BS),分析絮团形态结构差异,评估出对模拟养殖尾水氮去除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势的最佳组合,最终收集最佳组合絮团烘干研磨成粉末添加到商业饲料制粒,分成对照组和絮团组两组,探讨对胡子鲶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肌肉营养成分及肝脏的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YN+BS组水质净化效果稳定,总氮去除效果(89.6%)良好,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积累低,具有良好的絮团生成量(9.0 ml/L)及占据优势(47.5%)的反硝化菌群(包括Hydrogenophaga、Flavobacterium、Pseudoxanthomonas、Burkholderiaceae、Comamonas、Acinetobacter等)。该组絮团粉以5%比例与商业饲料混合、研磨加工制粒后用于胡子鲶养殖,发现胡子鲶生长性能[包括存活率:(100±0.00)%>(95±0.00)%;增重:(2.81±0.35)g>(2.52±0.52)g;体长增加(1.68±0.36)cm>(1.51±0.34)cm]和饲料系数55±0.03>46±0.12均优于纯商业饲料的对照组,然而在淀粉酶等消化酶、免疫酶包括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物、谷胱氨酸过氧化物酶等及肌肉营养成分包括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等鲜味氨基酸上均低于对照组。YN+BS组絮团饲料在生长性能占据优势,然而在消化能力、免疫活性及肌肉营养成分上并未表现出明显优势,需要进一步调整水平絮团添加水平以优化胡子鲶饲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益菌 水产养殖尾水 生物絮团 反硝化菌 絮团饲料 胡子鲶
下载PDF
一类不可忽视的战略生物资源——淡水与海水中的病毒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奇亚 桂建芳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年第4期414-420,共7页
淡水和海水中存在的病毒被称为浮游病毒。它们是海洋和湖泊中最丰富的生物类群,是近年来才认识到的具有控制有害藻华(赤潮)、调节水生态系统结构、以纳米尺度驱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别是碳循环的一类不可忽视的战略生物资源。本... 淡水和海水中存在的病毒被称为浮游病毒。它们是海洋和湖泊中最丰富的生物类群,是近年来才认识到的具有控制有害藻华(赤潮)、调节水生态系统结构、以纳米尺度驱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别是碳循环的一类不可忽视的战略生物资源。本文在综述淡水和海水病毒的多样性、感染类型、基因组分析、分布与丰度及其具有生物泵的生态学功能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对策和重点研究方向,认为建立进行淡水和海水病毒研究的技术平台与系统应成为我国争取该类生物战略资源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湖泊 海洋 生物资源 水环境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千岛湖蒙古鲌种群生物学特征及资源量评估
4
作者 文峰 马玉兴 +6 位作者 梁智策 廖传松 盘家永 邵建强 何光喜 刘家寿 郭传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研究以千岛湖优势鱼食性鱼类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Basilewsky 1855)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逐月收集蒙古鲌样本431尾,对其年龄、生长、繁殖和死亡等种群生物学特征及种群资源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蒙古鲌种群... 研究以千岛湖优势鱼食性鱼类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Basilewsky 1855)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逐月收集蒙古鲌样本431尾,对其年龄、生长、繁殖和死亡等种群生物学特征及种群资源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蒙古鲌种群年龄结构完整,其中2—3龄为优势年龄组,呈现低龄化现象。种群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表现出正异速生长特征。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发现其生长系数(k=0.33)高于其他研究水域,属于快速生长类型。其生长拐点为3.23龄,拐点前后对应不同的生长阶段。千岛湖的蒙古鲌种群繁殖时间较长,种群繁殖力较高,卵径呈单峰分布,符合单批次产卵的特征,整体表现出周期主义繁殖策略。经估算,千岛湖蒙古鲌种群的初始资源尾数为34.79万尾,初始资源总量为259.4吨,开发率(E)为0.86,已超过最适利用率,表明其种群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状态。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研究为千岛湖蒙古鲌资源的保护、恢复和科学利用提供了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生态渔业 生物学特征 种群资源 蒙古鲌
下载PDF
重要养殖鱼类生物育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永华 胡炜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0-128,共9页
鱼类等水产品作为蓝色食物,被公认为优质的蛋白源,在保障全球食品和营养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家,其成功经验为世界所瞩目。我国在养殖鱼类中建立了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性控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技... 鱼类等水产品作为蓝色食物,被公认为优质的蛋白源,在保障全球食品和营养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家,其成功经验为世界所瞩目。我国在养殖鱼类中建立了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性控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技术,开展了鱼类基因编辑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实践,并在鱼类生殖干细胞和生殖开关等前沿育种技术方面进行了尝试。利用这些技术创制出养殖鱼类新种质,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养殖鱼类新品系和新品种,驱动和支撑着我国水产养殖的高质量发展。系统综述了生物育种技术在鱼类优良种质创制中的开发和应用,并展望了鱼类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前景,旨在推动养殖鱼类新品系和新品种培育,支撑我国水产养殖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鱼类 遗传育种 生物育种技术 新品种
下载PDF
淡水生态系统中几种大DNA病毒研究概述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奇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1-975,共15页
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大DNA病毒指存在于淡水系统中、基因组大小接近或超过100 kb的DNA病毒,它们通常是感染鱼类、虾类及藻类等水生生物以及两栖类的病原体,影响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及淡水生态平衡。文章以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的沼泽绿... 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大DNA病毒指存在于淡水系统中、基因组大小接近或超过100 kb的DNA病毒,它们通常是感染鱼类、虾类及藻类等水生生物以及两栖类的病原体,影响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及淡水生态平衡。文章以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的沼泽绿牛蛙病毒(Rana grylio virus, RGV)和大鲵蛙病毒(Andrias davidianus ranavirus, ADRV)、鱼蛙疱疹病毒科(Alloherpesviridae)的鲫疱疹病毒(Crucian carp herpesvirus, CaHV)、线头病毒科(Nimaviridae)的克氏原螯虾病毒(Procambarus clarkii nimavirus, PCV)及肌尾病毒科(Myoviridae)的铜绿微囊藻肌尾噬藻体-滇池株(Microcystis aeruginosa myovirus isolated from Lake Dianchi, MaMV-DC)为主线,对淡水生态系统中几种大DNA病毒代表株的研究现状与文献进行概述,并提出和讨论淡水水生大DNA病毒研究及水生病毒学科发展愿景,以期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水生系统 大DNA病毒 沼泽绿牛蛙病毒 鲫疱疹病毒 克氏原螯虾线头病毒 铜绿微囊藻肌尾噬藻体-滇池株
下载PDF
生物炭与丛枝菌根真菌联用对镉固化效果研究
7
作者 普东伟 邱亮 +1 位作者 周巧红 梁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4,共9页
生物炭因其制备简易、经济高效等优点被视为目前最有效的土壤修复剂之一。但单独使用生物炭进行土壤修复的实际应用中存在瓶颈,并且过度使用生物炭对植物有毒害作用。使用生物炭与其他修复方式联用是一种能有效发挥生物炭优势并且减少... 生物炭因其制备简易、经济高效等优点被视为目前最有效的土壤修复剂之一。但单独使用生物炭进行土壤修复的实际应用中存在瓶颈,并且过度使用生物炭对植物有毒害作用。使用生物炭与其他修复方式联用是一种能有效发挥生物炭优势并且减少其弊端的理想修复手段,丛枝菌根真菌作为土壤中与植物接触最紧密的微生物,具有降低重金属迁移性、提高植物抗重金属胁迫的能力,但如果作为外源微生物进入土壤,其生长会受到一定限制,影响其修复效率。该研究将常被用于土壤重金属修复的生物炭和可提高植物重金属胁迫能力的丛枝菌根真菌联用,研究该联用体系对土壤Cd的固化性能和以及对生菜Cd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生物炭与丛枝菌根真菌联用能够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Cd的比例,可交换态Cd比例由CK组62.9%降低至43.22%,剩余态比例上升至15.61%,Cd的迁移性显著降低。土壤CaCl2浸提Cd浓度显著降低,Cd的生物利用性显著下降。此外,生物炭与丛枝菌根真菌联用可以显著增加植物生物量和根长,增加SOD、P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同时减少植物体内MDA含量,植物的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研究结果可为生物炭与丛枝菌根真菌联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生物炭 重金属污染 生物修复
原文传递
生物信息学在水生植物化感控藻进化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萌 张柱 倪乐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882-13883,13885,共3页
从水生植物与藻类千百年长期博弈过程中所形成的抑制效应的进化形成机制着手,利用生物信息学原理探索其中所隐藏的可能机制,提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研究视角为植物控藻找到进化和分子代谢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化感作用 生物信息学 水生植物 藻类
下载PDF
藻类的生物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红强 李宝宏 +2 位作者 张东令 孙斌 李剑沣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41,共4页
大面积的藻类暴发,严重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而且藻毒素已构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威胁。生物控藻是一种生态修复技术,它借助于溶藻细菌、水生植物分泌的化感物质、滤食藻类的微小动物以及鲢... 大面积的藻类暴发,严重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而且藻毒素已构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威胁。生物控藻是一种生态修复技术,它借助于溶藻细菌、水生植物分泌的化感物质、滤食藻类的微小动物以及鲢鱼和鳙鱼等滤食性鱼类对藻类的共同作用,从而达到控制藻类生长的目的。本文概述了藻类生物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生物控藻技术 生态抑藻 溶藻细菌 化感作用 浮游动物
下载PDF
天然和人工饲养水生生物及渔饲料中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珊珊 惠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2-1018,共7页
POPs是英文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的缩写,中文名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是一类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并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等)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 POPs是英文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的缩写,中文名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是一类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并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等)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PCBs) 多溴联苯醚(PBDEs) 渔饲料:水生生物
下载PDF
基于浮游和底栖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浊漳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旭东 罗晓瑞 +2 位作者 陈佳琪 李超 赵永晶 《环境生态学》 2022年第2期50-56,共7页
基于水生生物多样性评价河流生态系统状况是河流保护和管理中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为了解浊漳河流域水生生物现状,于2021年4月对长治市内的浊漳河流域进行了水生态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共检出着生藻类52种,浮游植物67种,浮游动物47种... 基于水生生物多样性评价河流生态系统状况是河流保护和管理中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为了解浊漳河流域水生生物现状,于2021年4月对长治市内的浊漳河流域进行了水生态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共检出着生藻类52种,浮游植物67种,浮游动物47种,底栖动物52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漳泽水库的多样性较好,后湾水库的生物多样性相对较差;浊漳河流域水质处于寡污-中污,总体来看,水库的富营养化水平要高于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漳河流域 水生生物 生物多样性 水质
下载PDF
中国水产种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红浪 韩枫 桂建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振兴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种业发展涉及政策、技术和市场等多种因素。我国水产遗传育种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与《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的要求尚有差距。本文从育种技...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振兴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种业发展涉及政策、技术和市场等多种因素。我国水产遗传育种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与《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的要求尚有差距。本文从育种技术研究、发展与应用等角度阐述了我国水产遗传育种技术发展现状,对照《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与任务,从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育种技术创新、种业生产体系建设和种苗监管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水产育种技术发展存在的短板,认为我国水产养殖用种总体有保障、风险可管控,也存在国内种质资源丰富但遗传改良率不高、科研育种成果多但转化效率不高、种业企业多但核心竞争力不强等3个主要问题。针对短板,本文提出加强种质资源挖掘保存与创新利用技术研究、加强现代育种技术特别是新种质创制的研究及应用、加强生产体系技术标准化应用、加强育种技术商业化应用研究、加强种业市场监管技术支撑等建议,以期为我国水产育种技术创新攻关及种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种业 育种技术 种业振兴 发展建议
原文传递
基于河流环境与生物复合指标评价辽北地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凤清 蔡庆华 +3 位作者 唐涛 黎道丰 杨顺益 徐耀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5,共8页
基于河流环境与生物指标,构建了适用于以农田和城镇等土地利用格局为主的平原地区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River health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index,RHCAI),该指数主要由河流水文、河流形态、河岸带状况、水体理化参数以及水生生物5... 基于河流环境与生物指标,构建了适用于以农田和城镇等土地利用格局为主的平原地区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River health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index,RHCAI),该指数主要由河流水文、河流形态、河岸带状况、水体理化参数以及水生生物5大类指标构成.考虑到生物因子对河流干扰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利用层次分析法适当提高了生物指标的权重.以辽北地区辽河、浑河及其支流为例,利用RHCAI对其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河流的健康状态处于"一般"到"亚健康"水平,在被评价河流中,卧龙湖入湖河流的得分最高,接近"健康"水平,而北沙河、蒲河、柳河与东马莲河的健康状态相对较差.河流是淡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对其健康状态的科学评价可以为河流的生态修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水生生物 辽北地区
下载PDF
人工湿地黑臭水体处理系统微生物脱氮机理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张列宇 饶本强 +3 位作者 熊瑛 刘浩 刘永定 沈银武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6-261,共6页
以上海市老段浦I、II和北夏3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黑臭河道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平潜流湿地处理黑臭河道氨氮的转化及脱氮机理的研究。研究表明,3座人工湿地的pH值均呈弱碱性,且沿湿地水流方向变化较小。溶解氧值在0.09—0.35mg/L... 以上海市老段浦I、II和北夏3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黑臭河道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平潜流湿地处理黑臭河道氨氮的转化及脱氮机理的研究。研究表明,3座人工湿地的pH值均呈弱碱性,且沿湿地水流方向变化较小。溶解氧值在0.09—0.35mg/L范围内波动,氨氮沿湿地的流向呈递减的趋势,亚硝态氮及硝态氮浓度较低。在老段浦人工湿地的同一土样中,亚硝化细菌的数量远大于硝化细菌的数量,北夏人工湿地中,湿地前端的亚硝化细菌与硝化细菌的数量近似相等,但在湿地末端亚硝化细菌数量要远小于硝化细菌的数量。原位曝气抑制反硝化反应试验研究表明,3座人工湿地都发生了"新"的脱氮途径-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其中两座老段浦人工湿地50%的氮以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去除。北夏人工湿地中约20%的氮以短程硝化反硝化的途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黑臭河道 短程硝化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下载PDF
深圳湾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吴振斌 贺锋 +2 位作者 付贵萍 况琪军 雷志洪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8-64,共7页
对深圳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淡水种类占绝对优势 ,藻类5门32属45种 ,其中硅藻12属18种 ,绿藻1属15种 ,蓝藻7属10种 ,裸藻、金藻各1属1种 ;浮游动物共计37种 ,其中原生动物9种,轮... 对深圳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淡水种类占绝对优势 ,藻类5门32属45种 ,其中硅藻12属18种 ,绿藻1属15种 ,蓝藻7属10种 ,裸藻、金藻各1属1种 ;浮游动物共计37种 ,其中原生动物9种,轮虫14种 ,枝角类2种 ,桡足类8种 ,浮游幼虫及其它4种 ;底栖动物20种 ,分别为环节动物的多毛类7种 ,寡毛类2种 ,软体动物8种 ,甲壳动物2种 ,鱼类1种。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数量和分布的特征是 :藻类细胞密度为2.4×106~1.4×107个/L ,平均6.43×106 个/L。浮游动物为514.0~8049.2个/L,平均1690.8个/L。底栖动物个体数为180~8860个/m2,平均为2364个/m2。这三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与距深圳河河口的距离有密切关系。因此 ,三类生物多样性指数湾内段与湾口段差异明显,且平均值偏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湾 浮游生物 底栖动物 调查研究 种类 数量分布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池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吴振斌 张世羊 +2 位作者 高云霓 刘爱芬 梁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4,共5页
调查了在夏秋交替季节利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池塘组合系统养殖斑点叉尾鮰苗种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研究结果表明:1)系统内各塘间浮游植物和轮虫各自的密度和生物量差异显著,且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递增,而各塘间甲壳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无... 调查了在夏秋交替季节利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池塘组合系统养殖斑点叉尾鮰苗种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研究结果表明:1)系统内各塘间浮游植物和轮虫各自的密度和生物量差异显著,且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递增,而各塘间甲壳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2)系统内浮游植物和轮虫各自的密度和生物量在调查期内无显著波动,而甲壳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存在显著的波动性;3)循环水导致各塘中浮游生物出现交叉现象,且各塘中浮游生物的优势种处于不断的更替状态;4)养殖密度的增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并推动了浮游动物的小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浮游生物 密度 生物量
下载PDF
三峡水库生态渔业发展策略与关键技术研究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叶少文 杨洪斌 +4 位作者 陈永柏 刘家寿 胡征宇 毕永红 李钟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5-1040,共6页
针对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体资源丰富、水生态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支流库湾藻类"水华"问题较严重、鱼类群落结构有待调控、水生生物资源未有效利用和转化的现状,阐述了三峡水库生态渔业作为生态系统保护途径和绿色产业的必要性与... 针对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体资源丰富、水生态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支流库湾藻类"水华"问题较严重、鱼类群落结构有待调控、水生生物资源未有效利用和转化的现状,阐述了三峡水库生态渔业作为生态系统保护途径和绿色产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提出了三峡水库生态渔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认为三峡水库发展生态渔业应以生态安全保障和水质养护为首要任务,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种移植,以土著鱼类自然繁殖保护和捕捞管理为主,动态调控放流增殖的鱼类种类和数量为辅,建立以鱼类群落合理配置和食物网结构优化为手段的水库生态系统调控技术体系,促进高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实现环境保护和渔业增效的双赢。作者围绕渔业放流增殖、野生鱼类资源保护、捕捞管理、局部库区渔业调控、渔业生物控藻、社区渔业协调管理、生态渔业总体规划等方面,分析了现阶段三峡水库生态渔业的重点研究任务与关键技术,同时建议加强相关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技术示范和成果应用,为三峡水库"以渔养水"、"渔-水和谐"的综合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渔业 大型水库 生态调控 渔业增殖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生物操纵
下载PDF
西藏尼洋河水生生物群落时空动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3.大型底栖动物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海平 叶少文 +5 位作者 杨雪峰 张良松 钟国辉 何勇平 巴桑 李钟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4-160,共7页
于2008-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了西藏地区尼洋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组成和丰度,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石蚕幼虫、萝卜螺以及摇蚊幼虫是尼洋河主要的大型底... 于2008-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了西藏地区尼洋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组成和丰度,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石蚕幼虫、萝卜螺以及摇蚊幼虫是尼洋河主要的大型底栖动物,另外,随着海拔的升高,尼洋河大型底栖动物总丰度呈现降低趋势;Duncan检验法显示,物种总丰度在各采样点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CA方法显示,对于采样点,大型底栖动物总丰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采样点Ⅳ和采样点Ⅱ,对于季节,大型底栖动物总丰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秋季和冬季;CCA方法显示,可分别从尼洋河中上游和中下游两个河段来概括尼洋河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CART模型显示,从11项环境因子筛选了4项环境因子用以解释它们与大型底栖动物总丰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这4项环境因子包括矿化度、总磷、海拔和季节,建议加强对大型底栖动物及这些环境因子的关注,保障尼洋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尼洋河 大型底栖动物 时空动态 主成分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分类回归树
下载PDF
西藏尼洋河水生生物群落时空动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2.着生藻类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海平 叶少文 +4 位作者 杨雪峰 张良松 钟国辉 何勇平 李钟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7-915,共9页
本文于2008 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了西藏地区尼洋河着生藻类群落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着生藻类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尼洋河着生藻类共计6门30科49属,其中硅藻为优势... 本文于2008 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了西藏地区尼洋河着生藻类群落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着生藻类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尼洋河着生藻类共计6门30科49属,其中硅藻为优势着生藻类.着生藻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尼洋河中游最高,在中上游河段和中下游河段呈下降趋势,符合中间高度膨胀(mid-altitude bulge)假说.着生藻类的总丰度、物种丰富度以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尼洋河沿程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丰度在各个季节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物种丰富度在秋季和冬季存在显著差异,夏、秋季着生藻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冬、春季.主成分分析(PCA)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着生藻类的物种丰富度和总丰度呈递减趋势;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尼洋河部分硅藻与理化因子相关联,如:双壁藻(Diploneis)的丰度与总磷相关联,窗纹藻(Epithemia)的丰度与铵态氮相关联,双菱藻属(Surirella)的丰度与pH值相关联;部分绿藻与理化因子相关联,如:小球藻属(Chlorella)、栅藻属(Scenedesmus)、溪菜属(Prasiola)的丰度与水温相关联,小椿藻(Characium)的丰度与硬度相关联,转板藻(Mougeotia)的丰度与表层溶氧、矿化度相关联,新月藻属(Closterium)的丰度与碱度相关联;分类回归树(CART)模型预测了尼洋河着生藻类时空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即低海拔水域的着生藻类总丰度较高海拔高,高矿化度水域的着生藻类总丰度较低矿化度的高,不能用影响尼洋河着生藻类种类和数量的环境因子来解释着生藻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这些关键环境因子对尼洋河水域着生藻类的时空变化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建议加强对着生藻类及这些环境因子的关注,保障尼洋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尼洋河 着生藻类 时空动态 主成分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分类回归树
下载PDF
西藏尼洋河水生生物群落时空动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1.浮游植物 被引量:30
20
作者 刘海平 叶少文 +3 位作者 杨雪峰 张良松 钟国辉 李钟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5-706,共12页
于2008-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了西藏尼洋河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尼洋河浮游植物共计7门29科48属,其中硅藻为优势浮游藻类... 于2008-2009年按照季节调查了西藏尼洋河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尼洋河浮游植物共计7门29科48属,其中硅藻为优势浮游藻类.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尼洋河中游(尼洋河下游)最高,其他河段呈下降趋势,符合中间高度膨胀假说.尼洋河沿程浮游植物的总丰度、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夏季的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与其他季节的存在显著差异,夏季总丰度与秋、冬季的存在显著差异,冬季的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春季的存在显著差异,冬季的均匀度指数与其他3个季节的存在显著差异.尼洋河浮游植物季节演替依赖于外源性水源补充,沿程演替则与河道底质有着很大关系.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尼洋河硅藻门舟形藻科的藻类与理化因子铵态氮、表层pH、表层水温相关,部分蓝藻以及绿藻与水质理化因子也存在着关联.分类回归树(CART)模型预测了尼洋河着生藻类时空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尼洋河浮游植物群落总丰度和均匀度指数受pH值影响较大,pH值低于8.0的水域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比pH值高于8.0的水域大,尼洋河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受到河道底质影响较大,底质为黏土的水域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底质为砂石的大.这些关键环境因子对尼洋河水域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建议加强对浮游植物及这些环境因子的关注,保障尼洋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尼洋河 浮游植物 时空动态 主成分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分类回归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