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
作者 周启星 魏树和 刁春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9-424,共6页
从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概念出发,阐述了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在此理论探索基础上,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和有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两个方面的若干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基本上处于基础阶段,其研究的重... 从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概念出发,阐述了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在此理论探索基础上,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和有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两个方面的若干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研究基本上处于基础阶段,其研究的重点仍然在于超积累植物和高效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及合理搭配、修复机理的探索和基于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根际圈效应、以广义生物修复为核心的联合修复以及修复强化措施。可以预料,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将成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生态修复
下载PDF
人工合成麝香的环境污染、生态行为与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2
作者 周启星 王美娥 +1 位作者 范飞 祝凌燕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共11页
人工合成麝香作为一种替代型香料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行业,由于其持续不断地输入环境,其中的一些典型化合物如加乐麝香和吐纳麝香等在水、土壤和大气环境中的浓度日益升高,并且在动物体和人体组织中产生了蓄积作用,其效应相当于持久性... 人工合成麝香作为一种替代型香料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行业,由于其持续不断地输入环境,其中的一些典型化合物如加乐麝香和吐纳麝香等在水、土壤和大气环境中的浓度日益升高,并且在动物体和人体组织中产生了蓄积作用,其效应相当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此,人工合成麝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已成为药物和个人护理品污染物(PPCPs)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对人工合成麝香的种类与应用情况、环境来源和污染水平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从人工合成麝香的生物蓄积行为、环境降解行为和生物转化行为等3个方面,对人工合成麝香所具有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概述了人工合成麝香的环境激素毒性、遗传毒性效应、生理生态毒性、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微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展示了人工合成麝香所可能产生的不良生态效应.最后,根据目前对人工合成麝香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有关重点研究内容的建议,为合理评价和降低人工合成麝香的生态风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麝香 药物和个人护理品污染物(PPCPs) 环境污染 生态行为 毒理效应
下载PDF
大型真菌重金属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2
3
作者 周启星 安鑫龙 魏树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48-1853,共6页
大型真菌是生物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生态资源,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环境重金属污染对大型真菌的生态毒性效应、大型真菌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作用、大型真菌对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适应机制、大型真... 大型真菌是生物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生态资源,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环境重金属污染对大型真菌的生态毒性效应、大型真菌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作用、大型真菌对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适应机制、大型真菌对重金属污染的指示和生态修复作用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总结、评述了大型真菌重金属污染生态学的研究进展.随着重金属污染的加剧,加强研究大型真菌重金属污染生态学,对于大型真菌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重金属 毒理效应 生态修复 污染生态学
下载PDF
中美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孙小银 周启星 +1 位作者 于宏兵 孟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10-3017,共8页
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越来越多地用于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管理决策,尤其是在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和评价方面。目前世界上有许多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不同的生态分区与分级体系使用不同的生态分区方法和各种指标。如何正确评价和选择这... 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越来越多地用于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管理决策,尤其是在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和评价方面。目前世界上有许多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不同的生态分区与分级体系使用不同的生态分区方法和各种指标。如何正确评价和选择这些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进行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决策,已经成为管理者和研究者的一个难题。概述了近20a来生态分区分级研究现状与国际进展,重点比较、分析了美国主要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与中国生态功能分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生态分区的分区单元内涵、侧重点以及分区角度3个方面,中美之间有显著的不同。美国的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多注重自然生态系统,尤其在其评价指标中,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生态系统内其他生物相平等。而中国的生态功能分区,则更加突出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以及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些体系各有优点和缺陷。通过这些体系的比较研究,可为中国后续水生态分区研究和改进中国生态功能分区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分区 生态功能分区 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功能
下载PDF
麝香酮和镉单一与复合污染对金鱼藻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蕾 周启星 +1 位作者 孙福红 杨传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507-515,共9页
为从生物化学角度探讨一种新型污染物———麝香酮与镉(Cd)单一和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以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浓度麝香酮和Cd在水中单一与复合污染对金鱼藻叶片中抗氧化系统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 为从生物化学角度探讨一种新型污染物———麝香酮与镉(Cd)单一和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以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浓度麝香酮和Cd在水中单一与复合污染对金鱼藻叶片中抗氧化系统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脂质过氧化最终产物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麝香酮和Cd暴露下,SOD活性第1天均显著降低,而第7天在低浓度污染物的胁迫下呈升高趋势;金鱼藻受麝香酮和Cd胁迫的第1天,POD酶活性分别呈升高和降低趋势;麝香酮浓度为0.05mg·L-1或Cd浓度为0.01mg·L-1时,金鱼藻叶片中的CAT活性变化表现为显著的毒物兴奋作用;用两种污染物单一或复合处理第7天,金鱼藻叶片中的MDA和叶绿素含量可以作为评价麝香酮或/和Cd污染水体环境的敏感指标;SP在这两种污染物胁迫下处于能量及脂蛋白的补偿和应激蛋白的合成两方面的得失平衡过程中,故其含量与处理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复合污染中低浓度的麝香酮和Cd复合对金鱼藻表现为拮抗作用,高浓度的复合表现为相加或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人工合成麝香 麝香酮 镉(CD) 抗氧化系统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土壤健康的内涵及生态指示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20
6
作者 杨晓霞 周启星 王铁良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4期374-380,共7页
土壤健康是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一个赋有21世纪新世代气息的新概念。健康土壤学的发展,预示了土壤科学进入了一个新世代。论述了土壤健康这一新概念的内涵;阐明了土壤健康与人类疾病、农产品安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从... 土壤健康是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一个赋有21世纪新世代气息的新概念。健康土壤学的发展,预示了土壤科学进入了一个新世代。论述了土壤健康这一新概念的内涵;阐明了土壤健康与人类疾病、农产品安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从土壤动物、微生物、植物和土壤酶生态指示的角度,指出了土壤健康指标应该具有灵敏度高、使用范围广、分析测量方法切实可行等生态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土壤健康生态指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认为除了继续深入现阶段有关土壤健康的研究外,还应从土壤健康的水力学特征与水生生态过程的角度展开研究,使土壤健康评价系统更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健康 生态指示 农产品安全 人体健康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的DAT-IAT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改进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爽 华涛 +2 位作者 周启星 范亚维 吴琼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67-1572,共6页
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DAT-IAT工艺和A/DAT-IA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常规指标去除和生态毒理指标削减的最优运行条件。结果表明,在正交试验的同一工艺中,COD去除最优运行条件的出水COD值优于生态毒性削减最优运行条件的出水COD值,但前者出... 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DAT-IAT工艺和A/DAT-IA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常规指标去除和生态毒理指标削减的最优运行条件。结果表明,在正交试验的同一工艺中,COD去除最优运行条件的出水COD值优于生态毒性削减最优运行条件的出水COD值,但前者出水的生态毒性较大。由于厌氧池的水解酸化作用,A/DAT-IAT工艺对COD和生态毒性的处理效果均优于DAT-IAT工艺,并且回流总能耗低于DAT-IAT工艺,但是出水COD仍不达标。为了降低进入工艺的COD的总量,以絮凝沉淀做为预处理工艺,并采用Al残留量最小的絮凝剂投药量以降低出水中残留Al带来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COD去除最优运行条件下,具有絮凝预处理的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优于没有絮凝预处理的工艺。絮凝-A/DAT-IAT工艺在COD去除最优运行条件下出水COD为104.46 mg/L,满足排放标准。在毒性削减最优运行条件下,具有絮凝预处理的工艺的出水生态毒性有所上升,但是污染物的总量得到了大幅削减。絮凝-A/DAT-IAT工艺与DAT-IAT工艺相比,在污染物去除效率得到大幅增加的同时,生态毒性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IAT工艺 A/DAT-IAT工艺 絮凝 生态毒理指标 常规指标
下载PDF
老工矿区污染生态问题与今后研究展望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启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46-1150,共5页
老工矿区的环境污染及其引发的生态问题,已成为当今制约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对老工矿区这一概念的基本定义与范畴仍有争议,本文首先对这一概念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然后从剖析我国老工矿区现状尤其是其环境污染现实问... 老工矿区的环境污染及其引发的生态问题,已成为当今制约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对老工矿区这一概念的基本定义与范畴仍有争议,本文首先对这一概念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然后从剖析我国老工矿区现状尤其是其环境污染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入手,对老工矿区的区域二次污染这一科学前沿给予了重点关注;在深入阐述老工矿区环境污染问题复杂性与其特点的基础上,建议今后从国家层面上开展老工矿区二次污染发生机理与控制的系统研究,以及从分子生态毒理学角度系统开展有关新型疾病对环境污染响应的研究,是21世纪初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研究的两大关键科学问题,这无疑是今后我国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工矿区 污染生态问题 今后研究建议
下载PDF
修复土地再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家女 周启星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3期280-285,共6页
针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结果,但是对修复效果的评价研究却相对较少。实际上,在对污染土壤进行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修复后,再用前需要根据再用目的对可能残留的污染物或修复剂是否会产生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问... 针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结果,但是对修复效果的评价研究却相对较少。实际上,在对污染土壤进行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修复后,再用前需要根据再用目的对可能残留的污染物或修复剂是否会产生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问题进行风险评价。本文着重从修复场地原位观察法、实验室模拟观察法、微宇宙法和现场经验与推导法四方面讨论了如何能够有效、灵敏地诊断污染物对生态系统产生的潜在危害,归纳了生态毒理学实验在评价修复土地再用风险中的作用;并对修复土地再用生态风险评价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生态风险评价 方法学 生态毒理
下载PDF
花卉植物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0
10
作者 刘家女 周启星 +1 位作者 孙挺 王晓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17-1623,共7页
植物修复是解决污染土壤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已报道的超积累植物的种类非常有限.如果能从物种繁多的花卉植物中筛选出修复植物,不但能够弥补这一不足,而且还能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从植物修复的重要性和修复植物的筛... 植物修复是解决污染土壤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已报道的超积累植物的种类非常有限.如果能从物种繁多的花卉植物中筛选出修复植物,不但能够弥补这一不足,而且还能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从植物修复的重要性和修复植物的筛选出发,概括了修复植物的判断标准及基本特征.通过描述花卉植物资源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列举花卉植物与其它植物相比的优势,分析花卉植物的耐性、积累性和修复类型,探讨花卉植物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实践的可行性.从花卉中筛选超积累植物,将为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提供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植物 污染土壤 植物修复 超积累
下载PDF
抗生素的环境残留、生态毒性及抗性基因污染 被引量:255
11
作者 周启星 罗义 王美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3-251,共9页
抗生素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毒害问题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环境中几种典型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氯四环素和磺胺类等)的污染源以及在水和土壤环境中的残留与污染水平进行了分析;对抗生素的污染生态毒性... 抗生素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毒害问题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环境中几种典型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氯四环素和磺胺类等)的污染源以及在水和土壤环境中的残留与污染水平进行了分析;对抗生素的污染生态毒性最新研究进展给予了评述;对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可能的暴露途径进行了探讨,指出应将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一类新的环境污染物.鉴于我国抗生素污染的严峻事实,建议应从国家层面上尽快开展有关抗生素环境污染和生态毒害机理的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土壤 水环境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生态毒理学 生态风险
下载PDF
蚯蚓在环境安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2
作者 梁继东 周启星 孙福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1-586,共6页
蚯蚓在环境污染的生态毒理学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这是蚯蚓在环境安全研究中应用的基础。本文概述了蚯蚓生态毒理诊断的一些试验方法,包括急性毒性试验法、田间生态毒性试验法、污染环境的生物检测法和微观生物指标检测法。在这... 蚯蚓在环境污染的生态毒理学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这是蚯蚓在环境安全研究中应用的基础。本文概述了蚯蚓生态毒理诊断的一些试验方法,包括急性毒性试验法、田间生态毒性试验法、污染环境的生物检测法和微观生物指标检测法。在这基础上,就蚯蚓的环境安全生态指示研究进展进行了剖析与展望。还从蚯蚓处理生活垃圾与农业有机废弃物以及污水的蚯蚓过滤处理等应用方面,论述了蚯蚓在污染环境解毒过程中的重要生态作用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环境安全 污染物 生态毒理学
下载PDF
海上石油生产水的水生生态毒性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晓霞 周启星 王铁良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4-549,共6页
采用水生生态毒理学常用的大型蚤(Daphnia magma)和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以及毒性单位(Tua)法对渤海海上油田的石油生产水进行生态毒性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这些石油生产水对大型蚤和斑马鱼均表现出一定的毒性效应.其中,水样1和水样... 采用水生生态毒理学常用的大型蚤(Daphnia magma)和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以及毒性单位(Tua)法对渤海海上油田的石油生产水进行生态毒性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这些石油生产水对大型蚤和斑马鱼均表现出一定的毒性效应.其中,水样1和水样3的毒性较大,对大型蚤的Tua分别为151.52和70.96,而对斑马鱼的Tua分别为2.41和2.12.水样3虽经处理,但其生态毒性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水样2对大型蚤和斑马鱼都属于低毒等级,其Tua依次分别为4.39和1.97.可见,大型蚤和斑马鱼可以作为海上石油生产水生态毒性的监测指标,但在生态风险评价中大型蚤比斑马鱼更为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蚤 斑马鱼 石油生产水 水污染监测 生态毒性
下载PDF
中性环境中铝盐絮凝剂对典型作物的生态毒性效应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凯松 周启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73-2177,共5页
采用种子发芽和根伸长抑制的陆生生态毒理方法,在中性条件(pH=7.0)下对铝盐絮凝剂(Al-Cl3)的生态毒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Cl3溶液在pH=7.0时,与其酸性条件(pH=4.0)相比对萝卜、白菜和小麦等受试作物种子发芽和根伸长均表现出抑... 采用种子发芽和根伸长抑制的陆生生态毒理方法,在中性条件(pH=7.0)下对铝盐絮凝剂(Al-Cl3)的生态毒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Cl3溶液在pH=7.0时,与其酸性条件(pH=4.0)相比对萝卜、白菜和小麦等受试作物种子发芽和根伸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发芽抑制率和根伸长抑制率与铝浓度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尽管在酸性条件下AlCl3对白菜和小麦根伸长抑制效应比相同浓度中性条件更为强烈,但对萝卜根伸长的抑制程度在相同铝浓度条件下则是pH=7.0时明显大于pH=4.0时,在低浓度时萝卜发芽抑制率也是中性条件明显高于酸性条件.同时,铝盐在中性条件下对萝卜、白菜的发芽和根伸长产生明显抑制效应的起始浓度低于酸性条件(<2.0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盐絮凝剂 生态毒理 种子发芽 根伸长 抑制率
下载PDF
环境中两种沐浴露污染对大型蚤的生态毒性效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晓玲 罗义 周启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3-1177,共5页
选用2种在市场上畅销的护肤品(六神沐浴露和玉兰油沐浴露),采用大型蚤(daphnia magna straus)的急性毒性标准测定方法,初步研究和评价了2种沐浴露对水环境污染的生态毒性.结果表明,六神沐浴露24h的LC50和EC50值分别为96.76和81.72mg... 选用2种在市场上畅销的护肤品(六神沐浴露和玉兰油沐浴露),采用大型蚤(daphnia magna straus)的急性毒性标准测定方法,初步研究和评价了2种沐浴露对水环境污染的生态毒性.结果表明,六神沐浴露24h的LC50和EC50值分别为96.76和81.72mg·L-1,48h的LC50和EC50值分别为78.42和72.93mg·L-1;玉兰油沐浴露24h的LC50和EC50值分别为91.13和84.95mg·L-1,48h的LC50和EC50值分别为80.11和78.51mg·L-1.2种沐浴露对大型蚤的致死和抑制效应与其浓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且毒性效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与个人防护品(PPCPs) 沐浴露污染 大型蚤 生态毒性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的混合化工废水处理工艺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琼 华涛 +1 位作者 周启星 张曙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69-1474,共6页
为了解决污水处理出水水质安全与无害化这一问题,采用化学需氧量(COD)作为常规指标,小麦根伸长IC50和发芽率IC50作为生态毒性指标.对改进百乐克工艺处理天津某污水库存量混合化工废水的污泥回流速率qV、水力停留时间t和混合液污泥浓度ρ... 为了解决污水处理出水水质安全与无害化这一问题,采用化学需氧量(COD)作为常规指标,小麦根伸长IC50和发芽率IC50作为生态毒性指标.对改进百乐克工艺处理天津某污水库存量混合化工废水的污泥回流速率qV、水力停留时间t和混合液污泥浓度ρB13个控制参数进行试验,并从毒性控制的角度对微电解-百乐克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污水中存在具有一定生态毒性的物质和经工艺处理后毒性增强的有机物,导致小麦根伸长、小麦发芽率毒性指标与常规指标的最优工艺条件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乐克 微电解 根伸长 发芽率 生态毒理学
下载PDF
矿区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迁移行为的研究——以辽宁省青城子铅锌矿为例 被引量:28
17
作者 顾继光 林秋奇 +2 位作者 胡韧 诸葛玉平 周启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4-637,共4页
应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辽宁省青城子铅锌矿矿区土壤中Cd、Pb、Cu、Zn的污染状况以及在主要栽培作物玉米的根、茎、叶、轴心和籽实不同器官中的积累规律。调查结果表明,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大小为Zn>Pb>Cu>Cd;用重金属污... 应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辽宁省青城子铅锌矿矿区土壤中Cd、Pb、Cu、Zn的污染状况以及在主要栽培作物玉米的根、茎、叶、轴心和籽实不同器官中的积累规律。调查结果表明,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大小为Zn>Pb>Cu>Cd;用重金属污染指数对矿区土壤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其污染指数的大小为Cd>Pb>Zn>Cu,Cd含量已超过土壤环境质量的三级标准,污染程度最重;重金属在玉米体内的含量为Pb>Zn>Cu>Cd,4种重金属元素在玉米不同器官中的积累均为根中含量最高,籽实中最低,玉米籽实中Cd和Pb分别超出食品卫生限量标准的1.5和2倍,而Zn和Cu的含量未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玉米 迁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途径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70
18
作者 顾继光 周启星 王新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3年第2期143-151,共9页
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使农田遭受不同程度重金属的污染,重金属通过在作物体内富集进入食物链,对人畜健康构成了威胁.文章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治理途径及其原理、优缺点、可行性作了简要的回顾,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 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使农田遭受不同程度重金属的污染,重金属通过在作物体内富集进入食物链,对人畜健康构成了威胁.文章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治理途径及其原理、优缺点、可行性作了简要的回顾,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类型、原理、特点以及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镉污染植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的展望,为实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有效的生态整治与安全高效益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重金属污染 治理途径 研究进展 植物修复 生态整治
下载PDF
沈阳某冶炼厂废弃厂区的人类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9
19
作者 晁雷 周启星 +1 位作者 陈苏 崔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07-1812,共6页
以沈阳某冶炼厂废弃厂区重金属污染监测为依据,采用美国环保局最新的人类健康风险评价标准方法对沈阳某冶炼厂废弃地块污染土壤进行了评价,并且假设未来该土地利用类型为工业用地(Ⅰ)或休闲用地(Ⅱ).评价结果显示:工业用地(Ⅰ)和休闲用... 以沈阳某冶炼厂废弃厂区重金属污染监测为依据,采用美国环保局最新的人类健康风险评价标准方法对沈阳某冶炼厂废弃地块污染土壤进行了评价,并且假设未来该土地利用类型为工业用地(Ⅰ)或休闲用地(Ⅱ).评价结果显示:工业用地(Ⅰ)和休闲用地(Ⅱ)的累积非致癌风险指数分别为2.65×10-2和3.67×10-2;工业用地(Ⅰ)和休闲用地(Ⅱ)由呼吸摄入Cd造成的潜在致癌风险指数分别为4.48×10-9和7.30×10-10,不会对在该地区工作和休闲的人们造成身体健康上的伤害;无论是工业用地假设还是休闲用地假设,由无机铜造成的人类健康风险在整个风险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由美国环保局的人类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反推得出的冶炼厂地块未来为工业用地的土壤修复目标值均小于我国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健康风险评价 重金属 风险表征 修复基准 冶炼厂
下载PDF
Cd-Pb复合污染条件下3种花卉植物的生长反应及超积累特性研究 被引量:67
20
作者 刘家女 周启星 孙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39-2044,共6页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3种耐性较强的花卉植物在Cd-Pb复合污染条件下的生长反应及可能的超积累特性.结果表明,花卉植物种不同,其对复合污染的生长反应也不同,它们的耐性大小顺序为蜀葵(AlthaearoseaCav.)>凤仙花(ImpatiensBalsamin...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3种耐性较强的花卉植物在Cd-Pb复合污染条件下的生长反应及可能的超积累特性.结果表明,花卉植物种不同,其对复合污染的生长反应也不同,它们的耐性大小顺序为蜀葵(AlthaearoseaCav.)>凤仙花(ImpatiensBalsaminaL.)>金盏菊(CalendulaofficinalisL.);Cd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较大、Pb的影响相对较小.3种花卉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量都是根部大于地上部;蜀葵对重金属Cd具有很强的耐性和积累性,在Cd、Pb复合污染条件下极具植物修复的潜力.对于这3种花卉植物,Cd-Pb相互作用效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重金属之间的浓度组合、植物种和植株部位等,表现得极为复杂,不仅仅是单纯的加和、拮抗或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Pb复合污染 花卉植物 重金属 超积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