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6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1
作者 《集成技术》编辑部 《集成技术》 2018年第3期81-84,共4页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时监测与传输技术研究中心黄晓霞研究员及其团队主导的研究[1]在非视距的情况下基于无线信号对行为识别方面取得进展(基于无线电信号的室内无设备行为识别)。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无设备移动识别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时监测与传输技术研究中心黄晓霞研究员及其团队主导的研究[1]在非视距的情况下基于无线信号对行为识别方面取得进展(基于无线电信号的室内无设备行为识别)。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无设备移动识别的方法——利用非视距环境中的链路状态信息进行人的移动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识别 能源受限网络 D2D中继通信 波束成形 深度序列 移动图像标记 相位解缠 情感认知 协作质量感知 移动物联网
下载PDF
2017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生命与医学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2
作者 《集成技术》编辑部 《集成技术》 2018年第1期72-75,共4页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蔡林涛研究员与龚萍研究员及其团队主导的研究[1]在双响应小分子探针用于肿瘤靶向成像引导的光动力治疗取得进展。该研究把红光染料Rho和靶向肿瘤的近红外染料Cy通过胱胺连在一起,构...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蔡林涛研究员与龚萍研究员及其团队主导的研究[1]在双响应小分子探针用于肿瘤靶向成像引导的光动力治疗取得进展。该研究把红光染料Rho和靶向肿瘤的近红外染料Cy通过胱胺连在一起,构建了一例"4合1"多功能的集肿瘤诊疗为一体的简单有机小分子Rho SS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靶向成像 免疫治疗 二维纳米材料 Fe3O4磁性纳米粒子 金纳米棒 黑磷纳米片 超小黑磷量子点 生物医用材料 止血 壳聚糖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8年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3
作者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 《集成技术》 2018年第5期78-81,共4页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蔡林涛研究员、郑明彬副教授和马轶凡研究员及其团队主导的研究在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方面取得进展(基于纳米金笼@二氧化锰的增氧免疫光动力治疗用于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光动力治...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蔡林涛研究员、郑明彬副教授和马轶凡研究员及其团队主导的研究在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方面取得进展(基于纳米金笼@二氧化锰的增氧免疫光动力治疗用于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光动力治疗因具有非侵入和时空可控的优势而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但肿瘤缺氧是光动力治疗难以逾越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增氧纳米光敏剂 光热治疗 胎盘 特异性药物 扩增测序 骨磷灰石 成骨分化 淀粉样蛋白 结构转化 椎板减压规划 骨科手术机器人
下载PDF
2017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材料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4
作者 《集成技术》编辑部 《集成技术》 2018年第4期72-75,共4页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蔡林涛研究员与保罗C·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盛宗海副研究员及其团队主导的研究在纳米复合材料的体内示踪及载药方面取得进展(金团簇-吲哚菁绿纳米探针用于肿瘤成像、治疗...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蔡林涛研究员与保罗C·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盛宗海副研究员及其团队主导的研究在纳米复合材料的体内示踪及载药方面取得进展(金团簇-吲哚菁绿纳米探针用于肿瘤成像、治疗以及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实时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示踪 荧光成像 病毒浸染 光声成像 银线透明电极 氧化石墨烯 空穴传输材料 黑磷 钾掺杂三联苯 超导体 苯晶体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8年在工程科学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5
作者 《集成技术》编辑部 《集成技术》 2018年第6期88-90,共3页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材料中心孙蓉研究员与曾小亮副研究员及其团队主导的研究在高导热绝缘聚合物复合散热材料开发方面取得进展(氮化硼取向调控制备高导热、高强度聚合物复合材料)。该研究通过调控热压的温度和压力,研究...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材料中心孙蓉研究员与曾小亮副研究员及其团队主导的研究在高导热绝缘聚合物复合散热材料开发方面取得进展(氮化硼取向调控制备高导热、高强度聚合物复合材料)。该研究通过调控热压的温度和压力,研究了其对制备的环氧树脂/有序氮化硼复合材料断面形貌和导热系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导热 环氧树脂/有序氮化硼复合材料 弯板渐进成型 多孔金属材料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质量评价 教学优化算法 车载内容中心网络 WiFi室内定位
下载PDF
2017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材料学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6
《集成技术》 2017年第6期72-75,共4页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调控与生物力学研究室李江宇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参与的研究在有机一无机钙钛矿铁电体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该研究工作通过压电力显微镜在微米尺度上对材料的6个极轴方向进行标定,采用溶液法制备出微米...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调控与生物力学研究室李江宇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参与的研究在有机一无机钙钛矿铁电体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该研究工作通过压电力显微镜在微米尺度上对材料的6个极轴方向进行标定,采用溶液法制备出微米级厚度的薄膜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材料学 研究院 技术 深圳 生物力学 微米尺度 薄膜样品
下载PDF
2017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7
《集成技术》 2018年第2期89-91,共3页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室郑炜研究员及其团队主导的研究[1]在生物组织成像中的信号强度和分辨率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自适应光学提升超分辨显微成像)。该研究将具备深层生物组织成像能力的双光子显...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室郑炜研究员及其团队主导的研究[1]在生物组织成像中的信号强度和分辨率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自适应光学提升超分辨显微成像)。该研究将具备深层生物组织成像能力的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和具备超分辨成像功能的瞬时结构光照明显微成像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双光子激发的超分辨显微成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子显微成像 超声神经调控 荧光探针 角膜图像分割 抑郁症 情绪调节网络 聚丙烯压电驻极体 薄膜传感器 锥束CT环形伪影 迭代修正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发出可在室温下稳定工作的新型钙离子电池
8
《新材料产业》 2018年第5期85-85,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及其研究团队联合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成会明研发出一种高性能的钙离子电池。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钙离子 研究院 稳定工作 深圳 电池 研发 技术
下载PDF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组织实施概况及成效分析——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谭乐 甘政鑫 周颖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3-649,共7页
科学仪器的创新既是科技创新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在推动基础研究、促进原始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本文介绍了新型科研机构典型代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 科学仪器的创新既是科技创新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在推动基础研究、促进原始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本文介绍了新型科研机构典型代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情况及成效,从项目的组织、实施、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该类项目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新型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原文传递
蝴蝶模式:大科学时代科研范式的创新探索--基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15年科学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 被引量:7
10
作者 樊建平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8-716,共9页
大科学时代,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线性模型”和“巴斯德象限”的底层逻辑不断演进,世界科学研究的形态逐渐向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各类要素系统集成演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深入实践“线性模型”和“巴斯德象限”... 大科学时代,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线性模型”和“巴斯德象限”的底层逻辑不断演进,世界科学研究的形态逐渐向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各类要素系统集成演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深入实践“线性模型”和“巴斯德象限”的基础上,聚焦打造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闭环生态,坚持科学与产业一体设计、一体推进,构筑了“0—1—10”纵向融通重构和“10—∞”横向跨界整合的“蝴蝶模式”,并进行了体系化探索和系统化实践,有效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的形成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模式 线性模型 巴斯德象限 科学 产业
原文传递
打通创新链,促进产学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3
11
作者 谭乐 安一硕 张鑫卉 《中国基础科学》 2020年第4期44-50,共7页
近年来,新兴前沿交叉学科"合成生物学"飞速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典型代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合成生物学领域高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瞩目成绩。本文梳理和总结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团队在研究方... 近年来,新兴前沿交叉学科"合成生物学"飞速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典型代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合成生物学领域高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瞩目成绩。本文梳理和总结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团队在研究方向布局、人才团队建设、重大项目承担、载体平台建设、科研成果与产业合作等方面的现状和特色,并对其内外部原因进行了分析:一是得益于新时代新兴交叉学科的崛起、国家及地方的相关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的支持;二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工研院的定位、多学科交叉及前瞻性学科布局、"人才强院"战略和良好的人才环境。以期为新型研发机构中新兴前沿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前沿交叉学科 合成生物学 新型研发机构 人才强院
原文传递
对“先进院模式”成功实践的理解--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建华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建华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8年第9期76-80,共5页
12年前的2006年,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友好协商,决定在深圳市共同建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这是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过近30年的发展、各项事业均取得较好发展的阶段,也是三个共建方在深圳建... 12年前的2006年,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友好协商,决定在深圳市共同建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这是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过近30年的发展、各项事业均取得较好发展的阶段,也是三个共建方在深圳建立的首个国立科研机构。直到10年后的2016年,深圳才有了第二个国立科研机构一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深圳市 研究院 党委书记 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 科研机构
原文传递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在可注射医用胶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13
作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第23期9-10,共2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潘浩波团队和研究员赵晓丽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多家单位,在可注射医用胶的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n Injectable Rapid-Adhesion and Anti-Swelling Adh...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潘浩波团队和研究员赵晓丽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多家单位,在可注射医用胶的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n Injectable Rapid-Adhesion and Anti-Swelling Adhesive Hydrogel for Hemostasis and Wound Sealing”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赵晓 生物医药 医用胶 香港大学 研究成果
原文传递
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海生 李泓 +53 位作者 徐玉杰 陈满 王亮 戴兴建 徐德厚 唐西胜 李先锋 胡勇胜 马衍伟 刘语 苏伟 王青松 陈军 卓萍 肖立业 周学志 冯自平 蒋凯 尉海军 唐永炳 陈人杰 刘亚涛 张宇鑫 林曦鹏 郭欢 张涵 张长昆 胡东旭 容晓晖 张熊 金凯强 姜丽华 彭煜民 刘世奇 朱轶林 王星 周鑫 欧学武 庞全全 俞振华 刘为 岳芬 李臻 宋振 王志峰 宋文吉 林海波 李杰才 易斌 李福军 潘新慧 李丽 马一鸣 李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6-1552,共37页
本文对2022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2022年中国储能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 本文对2022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了2022年中国储能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技术、集成技术和消防安全技术等。结果表明,2022年中国储能技术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方面均有重要进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储能技术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最活跃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技术 进展
下载PDF
DNA提取扩增检测一体化工作站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涛 范志永 +5 位作者 常海龙 孙丹 王守山 崔海涛 门帆涌 陈力 《警察技术》 2024年第1期58-63,共6页
依托“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多色荧光检测、微流控提取扩增、精密注胶泵、集成式恒温卡盒、24通道毛细管阵列、基因信息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采用“微流控提取扩增结合激光诱导荧光-毛细管电泳、自动基因分型”技术体系,... 依托“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多色荧光检测、微流控提取扩增、精密注胶泵、集成式恒温卡盒、24通道毛细管阵列、基因信息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采用“微流控提取扩增结合激光诱导荧光-毛细管电泳、自动基因分型”技术体系,首次设计了兼顾大通量、高精度、样本进-结果出的全集成DNA检测一体化工作站,实现全集成的DNA样本高效提取扩增和高精度检测,大幅降低技术使用难度,显著提高设备检测性能。成果推广应用后,在解决公安机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专业实验室建设难、专业实验室运维难等问题方面作用显著,对实现DNA检验核心技术装备自主保障、推进我国法庭科学DNA核心技术装备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提取扩增 一体化工作站 激光诱导荧光 毛细管电泳 多色荧光
下载PDF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制出黑磷光纤传感器
16
《分析仪器》 CAS 2018年第2期89-89,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吕建成、喻学锋与英国班戈大学教授陈险峰等合作,成功研制出首个基于黑磷的光纤化学传感器,实现对重金属离子的超灵敏检测。
关键词 研究院 光纤传感器 技术 深圳 光纤化学传感器 中国科学院 超灵敏检测
下载PDF
质谱成像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分析及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李芳 罗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8,共9页
环境污染暴露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会被代谢和蓄积,通过与多种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毒性效应。阐明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特征,明确其引发的毒性效应并发现关键毒性生物标志物,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重... 环境污染暴露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会被代谢和蓄积,通过与多种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毒性效应。阐明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特征,明确其引发的毒性效应并发现关键毒性生物标志物,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外源性污染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代谢程度和累积情况存在差异,内源性生物分子合成和累积也具有精准的空间分布,因此对它们在生物体内的空间分布进行原位可视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质谱因出色的定性和定量能力成为化合物分析的关键技术,以它为基础的质谱成像技术(MSI)是一种新兴分子影像技术,单次分析可提供组织切片上数百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的结构、含量和空间分布信息。该技术具有免标记、无需复杂样品前处理、高灵敏和高通量等优点,已被用于生物学、药学和临床研究中。近年来,MSI技术已成为环境分析和毒理学研究中最具前景的新技术之一,不仅可表征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整体和特定器官内的时空分布特征,还可通过开展空间代谢组学解析内源性代谢物对暴露的应答情况。本文介绍了常见MSI技术电离源的原理和特点、常用质量分析器及分析流程,对其在环境污染物分析和毒理学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成像 空间代谢组学 环境污染物 可视化分析 空间分布 毒性 综述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的中美脑机接口领域技术竞争态势比较研究
18
作者 于贵芳 王海芸 +1 位作者 李骁健 苏涛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3期153-162,共10页
为探究中美两国脑机接口技术竞争态势以及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发展问题,基于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方法对两国脑机接口领域的技术竞争态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美国脑机接口领域研发资助机构更加多元,且注重应用导向下的基础研究,我国的资... 为探究中美两国脑机接口技术竞争态势以及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发展问题,基于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方法对两国脑机接口领域的技术竞争态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美国脑机接口领域研发资助机构更加多元,且注重应用导向下的基础研究,我国的资助机构较为单一,主要开展纯基础研究;中国与美国分别侧重脑机接口技术应用研究的不同领域,中国开展脑机接口技术应用研究的创新主体以大学为主,美国则主要包括企业和大学,中国发明专利的申请主要在国内,美国则注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专利布局。提升中国脑机接口技术的整体竞争力需要从强化基础研究的应用导向、加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拓展全球专利布局等多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专利分析 脑机接口 技术竞争态势
下载PDF
先进封装铜-铜直接键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明辉 高丽茵 +2 位作者 刘志权 董伟 赵宁 《电子与封装》 2023年第3期52-62,共11页
在后摩尔时代,先进三维封装技术成为实现电子产品集成化、小型化的重要出路。应用于封装互连的传统无铅锡基钎料由于存在金属间化合物脆性、电迁移失效、制备工艺限制等问题,已不再适用于窄间距、小尺寸的封装。金属铜的电阻率低、抗电... 在后摩尔时代,先进三维封装技术成为实现电子产品集成化、小型化的重要出路。应用于封装互连的传统无铅锡基钎料由于存在金属间化合物脆性、电迁移失效、制备工艺限制等问题,已不再适用于窄间距、小尺寸的封装。金属铜的电阻率低、抗电迁移性能好,其工艺制备尺寸可减小到微米级且无坍塌现象。铜-铜(Cu-Cu)直接互连结构可以实现精密制备以及在高电流密度下服役。对Cu-Cu键合材料的选择、键合工艺的特点及服役可靠性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u直接键合 先进电子封装 表面处理 键合工艺
下载PDF
序言: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专题
20
作者 孙蓉 《集成技术》 2021年第1期1-2,共2页
先进电子材料是集成电路的三大要素之一,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当前,电子材料的核心技术一直被美国、欧洲和日本垄断,近年来崛起的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也具备了大量的电子材料核心技术。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 先进电子材料是集成电路的三大要素之一,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当前,电子材料的核心技术一直被美国、欧洲和日本垄断,近年来崛起的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也具备了大量的电子材料核心技术。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仍存在对外依存度高、国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造成这一现状的核心问题在于电子材料领域缺乏连接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的平台,产业科研能力和产业人才的培养与世界水平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电子材料领域如何在此形势下补足差距、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战略层面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先进电子材料创新平台建设是我国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也先后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2012—2030)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科技计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品 创新平台建设 对外依存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顶层设计 中国台湾地区 集成电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