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As-S多元流体交代菱铁矿形成载金黄铁矿的矿物学证据
1
作者 唐红梅 鲜海洋 +5 位作者 何宏平 李珊 何昭露 朱建喜 李琴 邓腾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2-762,共11页
成矿流体与含铁围岩反应可生成大量黄铁矿并伴随金的高效沉淀,然而含Au-As-S的多元流体交代含铁碳酸盐围岩形成载金黄铁矿的矿物学过程还有待揭示。本文运用水热实验模拟了Au-As-S多元流体交代菱铁矿的成矿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 成矿流体与含铁围岩反应可生成大量黄铁矿并伴随金的高效沉淀,然而含Au-As-S的多元流体交代含铁碳酸盐围岩形成载金黄铁矿的矿物学过程还有待揭示。本文运用水热实验模拟了Au-As-S多元流体交代菱铁矿的成矿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等方法表征了菱铁矿蚀变前后的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含Au-As-S的多元热液流体交代菱铁矿可生成载金黄铁矿,且黄铁矿的平均颗粒尺寸受控于初始溶液的As浓度;当初始溶液As浓度从0升至100×10^(–6),黄铁矿的平均颗粒尺寸减小约56%;初始溶液As浓度越高,进入黄铁矿结构中的As则越多,也更有利于流体中的Au以不可见金的形式进入黄铁矿;所形成的载金黄铁矿的Au与As含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即存在As-Au耦合关系,与已报道的载金黄铁矿中的现象一致。该研究不仅深入剖析了菱铁矿在含Au-As-S的多元流体蚀变前后的矿物学演化特征,还有助于对载金黄铁矿中Au-As耦合关系成因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铁矿 交代反应 黄铁矿
原文传递
扬子地块北缘周庵超镁铁质岩体矿物学特征及其对铜镍矿化的启示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梦玺 王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9-194,共16页
扬子地块北缘~635 Ma周庵超镁铁质岩体是一个新发现的含铜镍硫化物矿化的隐伏岩体,主要由二辉橄榄岩组成。文章通过研究周庵岩体中橄榄石、铬铁矿和辉石的矿物成分变化探讨了岩浆演化过程和含矿岩体成因。根据岩石的矿物组合和蚀变程度... 扬子地块北缘~635 Ma周庵超镁铁质岩体是一个新发现的含铜镍硫化物矿化的隐伏岩体,主要由二辉橄榄岩组成。文章通过研究周庵岩体中橄榄石、铬铁矿和辉石的矿物成分变化探讨了岩浆演化过程和含矿岩体成因。根据岩石的矿物组合和蚀变程度,岩体从上到下分为3个部分:上部绿泥石-蛇纹石化二辉橄榄岩相带、中部二辉橄榄岩相带和下部绿泥石-角闪石化二辉橄榄岩相带。根据岩体中部带橄榄石和铬铁矿的成分,计算得到母岩浆的Mg#值为0.63,MgO/FeO摩尔比值为1.72,w(Al2O3)为10.2%~11.7%,w(Ni)为476×10-6,说明其为高镁玄武质岩浆;岩体中部带原生铬铁矿和粒间相铬铁矿核部的Cr2O3和Al2O3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铬铁矿与粒间硅酸盐熔体发生了平衡交换,铬铁矿的高w(TiO2)和Cr#值与拉张环境中层状岩体的铬铁矿特征一致;根据辉石温压计得到岩体中部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的共结温度为1 017~1 077℃,压力为(3.6~4.5)×108Pa,暗示形成岩体的浅部岩浆房深度约为12 km。岩体上部和中部带的橄榄石Fo值大部分集中在80 mol%~85 mol%,w(Ni)介于2 255×10-6~4 455×10-6,说明这些橄榄石是从没有经过强烈分离结晶和硫化物熔离的岩浆中结晶出来的。岩体下部带橄榄石的Fo值(67 mol%~68 mol%)和w(Ni)(1 500×10-6~2 000×10-6)都低于岩体上部和中部带的橄榄石相应值,说明岩体下部带的橄榄石可能形成于演化程度较高、并经历了硫化物熔离的岩浆。因此,笔者认为周庵岩体是由相对原始的和演化了的高镁玄武质岩浆两期侵位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橄榄石 铬铁矿 铜镍硫化物矿化 周庵超镁铁质岩体 扬子地块北缘
下载PDF
河南舞阳“铁山庙式”铁矿成因:矿物学特征的指示
3
作者 兰彩云 张连昌 赵太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92-393,共2页
河南舞阳"铁山庙式"铁矿,作为舞阳铁矿的一部分,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赋存于新太古界太华杂岩铁山庙组中。前人对于舞阳"铁山庙式"铁矿矿床成因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俞受鋆等(1981)较全面地对比分析了许昌、... 河南舞阳"铁山庙式"铁矿,作为舞阳铁矿的一部分,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赋存于新太古界太华杂岩铁山庙组中。前人对于舞阳"铁山庙式"铁矿矿床成因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俞受鋆等(1981)较全面地对比分析了许昌、鲁山、舞阳和霍邱铁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类型、磁铁矿单矿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铁矿石全矿化学成分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阳 铁矿床 矿物学特征 矿床成因 矿石类型 太华杂岩 霍邱 华北克拉通 条带状 矿石矿物
原文传递
湘东北地区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探讨:来自矿床地质、矿物学和硫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飞 王智琳 +6 位作者 许德如 董国军 宁钧陶 王展 邓腾 于得水 崔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6-385,共20页
湘东北大型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幕阜山岩体边部,矿体赋存于岩体及其内外接触带中的硅化构造角砾岩带内.根据野外调查和显微岩(矿)相学观察,可将栗山矿床的主成矿期——热液成矿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粗粒石英+萤石+绿泥石(Chl_Ⅰ)+少... 湘东北大型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幕阜山岩体边部,矿体赋存于岩体及其内外接触带中的硅化构造角砾岩带内.根据野外调查和显微岩(矿)相学观察,可将栗山矿床的主成矿期——热液成矿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粗粒石英+萤石+绿泥石(Chl_Ⅰ)+少量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Ⅰ)、石英+萤石+绿泥石(Chl_Ⅱ)+黄铜矿+黄铁矿阶段(Ⅱ)、石英+萤石+绿泥石(Chl_Ⅲ)+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阶段(Ⅲ)、细粒石英+少量黄铜矿+黄铁矿细脉阶段(Ⅳ).EPMA分析结果表明Chl_Ⅰ为蠕绿泥石,Chl_Ⅱ和Chl_Ⅲ为鲕绿泥石-铁镁绿泥石.根据绿泥石温度计,估算出阶段Ⅰ,Ⅱ,Ⅲ的成矿温度分别为239℃~280℃,221℃~261℃和212℃~238℃.结合闪锌矿硫逸度计算,表明栗山矿床形成于中温、低氧逸度、低硫逸度的环境.硫化物的δ^(34)S(-4.7‰~1.5‰)变化较小且接近零值,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通过与钦杭成矿带上典型的铅锌矿床对比,提出栗山矿床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中温热液充填交代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 幕阜山岩体 湘东北地区
下载PDF
锰(氢)氧化物在矿物表面的异相成核生长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5
作者 曹杰龙 杨奕煊 +3 位作者 刘晶 陈情泽 李鸿博 朱润良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5-727,共13页
锰(氢)氧化物(MnO_(x))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具有比表面积大、反应活性强等特点。MnO_(x)的形成与转化显著影响地表氧化还原循环、环境物质迁移转化等地球化学过程。矿物表面可催化Mn(Ⅱ)氧化结晶、为MnO_(x)的异相成核生长提供基底,是... 锰(氢)氧化物(MnO_(x))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具有比表面积大、反应活性强等特点。MnO_(x)的形成与转化显著影响地表氧化还原循环、环境物质迁移转化等地球化学过程。矿物表面可催化Mn(Ⅱ)氧化结晶、为MnO_(x)的异相成核生长提供基底,是MnO_(x)形成的重要场所。近年来,矿物表面诱导MnO_(x)异相成核生长过程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MnO_(x)在环境典型矿物表面[铁(氢)氧化物、锰(氢)氧化物、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和石英]的异相成核生长过程,探讨了矿物结构和环境条件对反应途径、产物结构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氢)氧化物 异相成核生长 氧化还原循环 矿物结构 环境条件
原文传递
焦家式蚀变岩型金矿床热液蚀变成因:磷灰石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琪彬 丁正江 +2 位作者 邱昆峰 屈潘 赵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1-431,共21页
胶东是我国最大的金矿集中区,累计探明金资源量5000余吨,焦家式蚀变岩型金矿床提供了80%以上的金资源量,钾长石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是该类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但对其成因与形成时限缺乏有效约束。为探究两类蚀变的成因并限定其形成年龄... 胶东是我国最大的金矿集中区,累计探明金资源量5000余吨,焦家式蚀变岩型金矿床提供了80%以上的金资源量,钾长石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是该类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但对其成因与形成时限缺乏有效约束。为探究两类蚀变的成因并限定其形成年龄,本文对典型蚀变岩型金矿床中钾长石化花岗岩与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进行锆石和磷灰石LA-ICP-MS U-Pb地质年代学、磷灰石微区原位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钾长石化玲珑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55.0±1.1Ma~155.8±1.3Ma,代表了其岩浆侵位年龄;钾长石化玲珑花岗岩蚀变弱的A1型磷灰石没能得到有效年龄,而蚀变较强的A2型磷灰石U-Pb年龄为146±7Ma~147±6Ma,代表了钾长石化蚀变作用发生的时间;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蚀变较弱的B1型磷灰石数量较少未形成协和年龄,强蚀变B2型磷灰石U-Pb年龄为125±6Ma,代表了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作用发生的时间。A1型磷灰石的稀土配分曲线与未蚀变玲珑花岗岩较为一致,A2型磷灰石显示更高的轻稀土含量和更明显的Eu负异常,随着钾长石化蚀变程度增强,La/Yb比值逐渐增大,Sr含量和Sr/Y比值同步降低,暗示蚀变流体相对富轻稀土,蚀变过程磷灰石的Sr被活化迁移;B1型磷灰石的稀土配分曲线与未蚀变玲珑花岗岩相似,B2型磷灰石和未蚀变郭家岭花岗岩较为一致,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且Eu异常不明显,在黄铁绢英岩化蚀变过程中Sr含量、Sr/Y比值和La/Yb比值显著增高。本文认为与焦家式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相关的蚀变作用与区域岩浆作用有关,晚侏罗世玲珑花岗岩的自交代作用形成了钾长石化蚀变,早白垩世郭家岭花岗岩分异的热液沿区域性断裂迁移,导致断裂带内发生黄铁绢英岩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 焦家式金矿 钾长石化 黄铁绢英岩化 磷灰石U-Pb 微区原位微量元素
下载PDF
纳米管状埃洛石的应用矿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杜培鑫 袁鹏 庄官政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9年第6期77-86,共10页
综述了纳米管状埃洛石在医学与生物医学、纳米复合材料和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埃洛石在上述领域的研究现状、面临挑战和未来前景。埃洛石由于自身独特的纳米管状结构和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药物、生物活性分... 综述了纳米管状埃洛石在医学与生物医学、纳米复合材料和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埃洛石在上述领域的研究现状、面临挑战和未来前景。埃洛石由于自身独特的纳米管状结构和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药物、生物活性分子、化妆品、除草剂、抗氧化剂、抗腐蚀剂和阻燃剂等的储存和可控释放,在药物输送、抗微生物材料、自修复聚合物以及再生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我国具有资源优势的一种重要非金属矿资源。埃洛石在人体内的相容性和细胞毒性以及埃洛石作为药物或生物活性分子(如小干扰RNA)载体等研究是今后需大力关注和投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洛石 纳米管 生物医学 纳米复合材料 污染治理 非金属矿
下载PDF
西昆仑木吉地区卡拉瓦拉伟晶岩型锂铍矿电气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8
作者 龙雨兵 王核 +5 位作者 张晓宇 黄亮 孙志强 张嵩 董瑞 王振宏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5-921,共17页
木吉地区的卡拉瓦拉锂铍矿床位于西昆仑-松潘-甘孜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带的西段,其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与三叠纪高分异花岗岩密切相关。电气石作为广泛分布于卡拉瓦拉各类伟晶岩中的重要矿物,是研究岩浆和热液系统的理想材料。通过对电气... 木吉地区的卡拉瓦拉锂铍矿床位于西昆仑-松潘-甘孜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带的西段,其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与三叠纪高分异花岗岩密切相关。电气石作为广泛分布于卡拉瓦拉各类伟晶岩中的重要矿物,是研究岩浆和热液系统的理想材料。通过对电气石主量和微量元素数据的详细分析,可以揭示其成因机制并追踪其地球化学演化过程。本文对卡拉瓦拉矿床中贫矿伟晶岩(BK)与含矿伟晶岩(MK)中的两类典型电气石样品进行了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发现卡拉瓦拉的电气石可分为碱性系列和X位空位系列,主要由铁电气石和锂电气石组成。BK型电气石主要分布于贫锂的花岗岩及其伟晶岩和细晶岩中,而MK型电气石则全部分布于富锂的花岗伟晶岩和细晶岩中。从BK型到MK型电气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趋势显示,Fe和Mg含量逐渐减少,而Li、Al和F含量逐渐增加,表明复杂的元素交换过程导致了电气石成分的多样性。此外,电气石中大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含量范围为0.1×10^(-6)~10×10^(-6),其中Sr、Pb和Sn的富集指示电气石受到了热液流体的显著影响。而BK型和MK型电气石中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关性的不一致,则进一步表明存在局部熔体/流体作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稀有金属伟晶岩 西昆仑 岩浆-热液演化
下载PDF
骑田岭芙蓉锡矿的成岩和成矿物质来源:锆石Lu-Hf 同位素和矿物包裹体He-Ar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1
9
作者 单强 曾乔松 +4 位作者 李建康 卢焕章 侯茂洲 于学元 吴传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4-715,共12页
本文分析测试了骑田岭花岗岩芙蓉锡矿的各类花岗岩的锆石 U-Pb 同位素年龄和Lu-Hf同位素组成。本区有两期花岗岩,早期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60.0±2.7 Ma,晚期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56.5±1.... 本文分析测试了骑田岭花岗岩芙蓉锡矿的各类花岗岩的锆石 U-Pb 同位素年龄和Lu-Hf同位素组成。本区有两期花岗岩,早期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60.0±2.7 Ma,晚期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56.5±1.8 Ma。在晚期矿化的黑云母花岗岩中出现了蜕晶化锆石,蜕晶化锆石强烈富集LREE和U、Th,是典型热液锆石的特征。四个花岗岩锆石的Lu-Hf同位素组成说明骑田岭花岗岩的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它们的原始岩浆源于中元古代(1.3~1.5 Ga)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部分地幔物质的参与。还分析测定了骑田岭芙蓉锡矿黄铁矿、石榴子石流体包裹体的 He-Ar 同位素组成,其3 He/4 He 比值较低(0.059~0.432),介于地壳和地幔流体3 He/4 He 比值之间,表明芙蓉锡矿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壳,同时有部分地幔流体的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田岭花岗岩 锆石Lu-Hf同位素 包裹体He-Ar同位素 地幔流体
下载PDF
湘东北地区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8
10
作者 许德如 董国军 +3 位作者 邓腾 宁钧陶 王智琳 邹凤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85-,共1页
湖南省东北部(简称湘东北地区)位于江南古陆中段(符巩固等,2002;贺转利等,2004;Xu et al.,2007),是华南地区极为重要的、以金为主的金-铅-锌-铜-钴多金属矿集区,目前已控制的金储量达200 t以上。该区除产有早已知名的黄金洞、七宝山等... 湖南省东北部(简称湘东北地区)位于江南古陆中段(符巩固等,2002;贺转利等,2004;Xu et al.,2007),是华南地区极为重要的、以金为主的金-铅-锌-铜-钴多金属矿集区,目前已控制的金储量达200 t以上。该区除产有早已知名的黄金洞、七宝山等金矿床外,上世纪80年代来还相继发现了大万(大洞-万古)、洪源、雁林寺、半边山、青草、官桥、南桥等一大批金矿床(点)。此外,一批铅锌矿床(点)(如栗山、芦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成矿 地球动力学背景 江南古陆 铅锌矿床 半边山 如栗 黄金洞 金矿化 矿集区 岩浆热液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中东部早白垩世伸展穹隆构造与多金属成矿 被引量:18
11
作者 林伟 许德如 +5 位作者 侯泉林 李双建 孟令通 任志恒 邱华标 褚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9-430,共22页
中国中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十分显著,表现为大量发育伸展成因的穹隆构造和地堑-半地堑盆地。对这些伸展穹隆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将中国中东部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发育区划分为:华北西部带、华北东部带、华北南缘及秦岭-大别带和华南... 中国中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十分显著,表现为大量发育伸展成因的穹隆构造和地堑-半地堑盆地。对这些伸展穹隆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将中国中东部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发育区划分为:华北西部带、华北东部带、华北南缘及秦岭-大别带和华南内陆带。区域上,这些伸展构造均具有NW-SE的伸展方向,与蒙古及俄罗斯泛贝加尔-鄂霍茨克带一同构成了全球最大的大陆岩石圈伸展地区。这些伸展构造使中下地壳的结构发生了强烈的改造,并使一些中深变质岩出露到地表。在华北地区,这期伸展构造具有对称性的特点,即华北西部带向NW拆离,相关的岩石变形大体上具有上部向SE的运动学特征;而华北东部带向SE拆离,伸展穹隆主体具有上部向NW的运动学特征。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伸展穹隆形成的峰期时间十分相近:集中在130~120 Ma之间。高大地热流值背景所代表的岩石圈伸展环境,与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大规模壳-幔作用具有非常好的耦合性,并诱发了我国中东部晚中生代岩浆-热液活动及其相关大规模的成矿作用。中东部的成矿带与同时代的伸展构造具有很好的吻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穹隆 对称拆离 早白垩世等时折返 中国中东部伸展构造 大规模成矿
下载PDF
广东河台金矿床矿物特征对成矿环境的制约 被引量:4
12
作者 焦骞骞 许德如 +3 位作者 陈根文 吴传军 陈延生 高亦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81-998,共18页
位于高要市境内的河台金矿床是目前广东省最大的金矿床,被普遍认为是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为了进一步认识金矿床的成矿环境,对采自河台矿区高村矿段的矿石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利用电子探针(EPMA)分析了矿石中毒砂、绿泥石和闪锌矿等矿物... 位于高要市境内的河台金矿床是目前广东省最大的金矿床,被普遍认为是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为了进一步认识金矿床的成矿环境,对采自河台矿区高村矿段的矿石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利用电子探针(EPMA)分析了矿石中毒砂、绿泥石和闪锌矿等矿物的成分。通过矿物温度计计算,毒砂的形成温度在330℃左右,绿泥石的形成温度集中在230~250℃之间,闪锌矿的形成温度在205~230℃之间,可能分别代表成矿早、中、晚期的温度;结合前人包裹体测试结果,推测河台金矿床成矿温度可能在205~250℃之间,属于中低温热液矿床。而糜棱岩的形成温度可能在300~500℃之间,明显高于金矿床的形成温度,因此,河台金矿床可能是动力变质期形成的糜棱岩带在热液期又发生脆性变形,并伴随含矿热液活动,最终导致成矿。在成矿过程中,绿泥石和闪锌矿是随着温度降低而相继连续产出的。在此过程中硫逸度也在不断降低,表现出比较宽泛的特征,lgf(S2)可能介于-20^-1,lgf(O2)可能介于-5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矿环境 毒砂 绿泥石 闪锌矿 河台金矿床
下载PDF
诱导成矿学:一门亟待建设的新兴交叉学科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焰 李宁波 +7 位作者 朱建喜 鲜海洋 朱润良 陈情泽 马灵涯 吴世军 梁晓亮 肖兵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2-847,共6页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绝大部分矿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现矿产资源增储和高效绿色开发。本文提出创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诱导成矿学”的基本设想,该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人工干预手段,...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绝大部分矿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现矿产资源增储和高效绿色开发。本文提出创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诱导成矿学”的基本设想,该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人工干预手段,加速并控制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与富集,使得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不具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低品位矿石以及尾矿、工业废弃物等转化为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诱导成矿学”以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地质学主要分支学科为基础,融合化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新进展,旨在表生成矿人工调控和人类世矿产再造两个研究领域对矿产资源的增储和开发提出变革性思路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成矿 表生成矿调控 人类世矿产 矿产资源增储 高效绿色开发
下载PDF
广东河台金矿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焦骞骞 许德如 +3 位作者 陈根文 吴传军 陈延生 高亦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6-,共1页
广东省河台金矿位于高要市境内,是广东省最大的金矿,已探明储量为一特大型金矿。河台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钦杭结合带南段,罗定-广宁断裂与吴川-四会断裂的交汇部位。矿区大体可分为北中南三个成矿带,北带由高村、云西、后迳和河海矿段... 广东省河台金矿位于高要市境内,是广东省最大的金矿,已探明储量为一特大型金矿。河台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钦杭结合带南段,罗定-广宁断裂与吴川-四会断裂的交汇部位。矿区大体可分为北中南三个成矿带,北带由高村、云西、后迳和河海矿段组成,其中高村、云西矿段已提交探明储量50t,是目前河台金矿的主要开采对象。矿区地层主要有震旦系云开群C组(Zc)、奥陶系、志留系,其中震旦系云开群C组(Zc)为一套整体无序的变质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化 河台 云开群 震旦系 特大型金矿 云西 探明储量 开采对象 矿区地层 大地构造
原文传递
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26种新矿物及其发现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先德 陈鸣 +1 位作者 谷湘平 杨和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0-530,共1页
截止2016年12月底,经IMA-CNMNC批准的独立矿物总数已有5208种,在这5200多种新矿物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国外学者的姓氏命名的,自1958年黄蕴慧先生在中国发现第一个新矿物-香花石以来,迄今国内已发现的新矿物有约130种,绝大部分都是以产地... 截止2016年12月底,经IMA-CNMNC批准的独立矿物总数已有5208种,在这5200多种新矿物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国外学者的姓氏命名的,自1958年黄蕴慧先生在中国发现第一个新矿物-香花石以来,迄今国内已发现的新矿物有约130种,绝大部分都是以产地或成分来命名的,如香花石、黄河矿、水碳硼石、钡铁钛石、氟碳铈钡矿、湘江铀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矿物 中国人 姓氏 氟碳铈钡矿 香花石
下载PDF
利用绿帘石化学成分及原位Sr同位素指示成矿流体特征:以东天山地区多头山铁铜矿床为例
16
作者 张维峰 陈华勇 +3 位作者 邓新 金鑫镖 刘舒展 谭娟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400,共17页
绿帘石族矿物是热液矿床中常见的Ca-Al硅酸盐矿物,常具有较高的微量元素含量,其化学成分和Sr同位素能够指示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来源。本文以东天山地区的多头山矿床为例,对主成矿期磁铁矿阶段大量分布的绿帘石族矿物展开研究。矿... 绿帘石族矿物是热液矿床中常见的Ca-Al硅酸盐矿物,常具有较高的微量元素含量,其化学成分和Sr同位素能够指示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来源。本文以东天山地区的多头山矿床为例,对主成矿期磁铁矿阶段大量分布的绿帘石族矿物展开研究。矿物化学结果表明,其分子式中Al原子数较高(1.95~2.24),富含Fe^(3+)而贫Fe^(2+),稀土总量较低[(21.53~63.52)×10^(-6)],属于绿帘石端员;同时样品富集中稀土元素,强烈亏损轻稀土元素,具中等Eu负异常,暗示稀土元素的分馏与中-碱性条件下硬酸离子的络合作用有关。元素的线性关系研究表明,REE主要通过类质同象替代的机制进入矿物晶格。多头山绿帘石与石英-榍石-磁铁矿等共生,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0.64~0.91)和较高的U/Th比值,指示成矿流体的氧逸度较高。绿帘石的初始Sr/Sr值为0.704 62~0.704 95,介于百灵山花岗杂岩与围岩或石炭纪海水之间,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并且在与围岩发生交互作用的同时伴随有外来盆地卤水的加入。本文研究进一步表明绿帘石可以作为揭示多种类型岩浆-热液矿床流体性质与演化过程的良好指示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帘石 矿物化学 SR同位素 成矿流体演化 东天山
下载PDF
玉龙斑岩铜矿带南段含矿斑岩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南北段成矿规模差异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陈喜连 黄文婷 +3 位作者 邹银桥 梁华英 张健 张玉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22-2534,共13页
藏东缘玉龙斑岩铜矿带是中国重要的产于碰撞造山环境下的斑岩铜矿带,其全长约300千米,主要由1个超大型、2个大型、2个中型斑岩铜矿床及一系列斑岩型矿床(点)组成。玉龙斑岩铜矿带大规模矿化主要位于矿带北段,南段矿化规模相对较小... 藏东缘玉龙斑岩铜矿带是中国重要的产于碰撞造山环境下的斑岩铜矿带,其全长约300千米,主要由1个超大型、2个大型、2个中型斑岩铜矿床及一系列斑岩型矿床(点)组成。玉龙斑岩铜矿带大规模矿化主要位于矿带北段,南段矿化规模相对较小,目前发现的多为小型矿床(点)。为了深入了解玉龙斑岩铜矿带时空演化及南北段矿化规模差异的控制因素,本文分析了玉龙斑岩铜矿带南段色礼、马牧普和总郭这3个矿化点矿化斑岩体锆石LA-ICP-MSU-Pb年龄、地球化学组成及色礼矿化斑岩体锆石Hf同位素。色礼、马牧普和总郭含矿斑岩分别为二长花岗斑岩、正长斑岩及石英二长斑岩,三者锆石LA-ICP-MSU-Pb年龄分别为39.4±0.2Ma(MSWD=1.10)、38.5±0.3Ma(MSWD=1.79)和39.4±0.2Ma(MSWD=1105)。矿化斑岩体为偏铝质,具有富碱、高钾(K2O/Na2O=1.2~2.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弱Eu负异常特征。3个矿化斑岩具有较高的Sr/Y比值,且都发育角闪石斑晶,呈现富水岩浆特征。色礼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εHf(t)为-2.7-2.8,平均值为-0.4,显示壳幔混合源区特征,并且其明显小于玉龙斑岩铜矿带北段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体锆石εHf(f)值(4.2)。玉龙斑岩铜矿带南北段含矿斑岩体形成时代相近,都形成于碰撞造山走滑构造背景。玉龙超大型矿床矿化斑岩锆石εHf(t)值明显大于色礼矿化点斑岩体锆石εHf(t)的值,表明矿床规模和岩浆源区物质含幔源物质多少有关,更多亏损地幔物质或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更有利于形成大型斑岩矿床。玉龙斑岩铜矿带南北段成矿规模差异可能为北段斑岩体含更多地幔或新生地壳物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床 锆石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玉龙斑岩铜矿带 西藏东部
下载PDF
广西五圩矿田三排洞矿床Sb-Au与Pb-Zn-Sb矿化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复合成矿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伍静 农仕华 +4 位作者 黄文婷 张健 梁华英 苑金涛 陈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27-1334,共8页
广西丹池成矿带五圩矿田三排洞矿床由早期Sb-Au矿化和晚期Pb-Zn-Sb矿化组成,而五圩矿田其它矿床则仅见Pb-Zn-Sb矿化。本文对比分析了三排洞矿床两类矿化控矿构造产状、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气液相组成、矿物组合、闪锌矿铁含量等差异... 广西丹池成矿带五圩矿田三排洞矿床由早期Sb-Au矿化和晚期Pb-Zn-Sb矿化组成,而五圩矿田其它矿床则仅见Pb-Zn-Sb矿化。本文对比分析了三排洞矿床两类矿化控矿构造产状、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气液相组成、矿物组合、闪锌矿铁含量等差异,探讨两类矿化成因联系,论证其是否为复合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早期Sb-Au矿化主要产于走向320°断裂带中,矿体倾向NE,倾角50°~60°,主要由辉锑矿、雄雌黄、辰砂及自然金组成(Au>2×10-6),银含量低(<20×10-6);Pb-ZnSb矿化产于走向350°断裂带中,矿脉倾向SWW,倾角70°~80°,主要由闪锌矿、脆硫锑铅矿、特硫锑铅矿、硫锑铅矿等组成,富银(>100×10-6),贫金(<0.1×10-6)。早期和晚期矿化脉中流体包裹体温度峰值分别在160~200℃和180~230℃之间,富CO_2包裹体数占总包裹体数分别约为8%和45%;早期和晚期矿化闪锌矿Fe含量分别为小于0.12%和在1.40%~3.65%之间;早期矿化锑矿物主要为辉锑矿,晚期矿化锑矿物则主要为脆硫锑铅矿、特硫锑铅矿及硫锑铅矿。上述差异表明早期矿化成矿热液具Sb-Au-As-Hg元素组合,相对贫CO_2及Fe,而晚期矿化成矿流体具Pb-Zn-Sb-Ag元素组合,富CO_2及Fe。据五圩矿田其它Pb-Zn-Sb矿床未发生Au成矿作用、三排洞矿床两期矿化受控于不同产状断裂构造、晚期矿化成矿温度高于早期矿化成矿温度、两期矿化成矿热液元素组成尤其是Au和Ag含量及CO_2含量的明显差异等,可以认为三排洞矿床早期Sb-Au和晚期Pb-Zn-Sb矿化为不同成矿作用的产物,两者没有成因联系,三排洞矿床发生了复合成矿作用。同一矿区不同成矿作用可形成不同元素组合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成矿作用 成矿流体 Sb-Au和Pb-Zn-Sb矿化 五圩矿田
下载PDF
硼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在俯冲带的循环与成矿初探 被引量:14
19
作者 林秋婷 陈晨 刘海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2,共8页
硼是广泛应用于化工、农业、材料科学及核工业领域的重要元素。硼与氢的核聚变反应是未来具备运用潜力的清洁能源。硼作为典型的亲石元素,是高度不相容元素。硼元素容易富集于蚀变洋壳及蛇纹石化地幔橄榄岩中。而在板块俯冲过程中,由于... 硼是广泛应用于化工、农业、材料科学及核工业领域的重要元素。硼与氢的核聚变反应是未来具备运用潜力的清洁能源。硼作为典型的亲石元素,是高度不相容元素。硼元素容易富集于蚀变洋壳及蛇纹石化地幔橄榄岩中。而在板块俯冲过程中,由于硼具有强的流体活动性,会优先赋存于流体中。因此,当蛇纹石化的大洋岩石圈及覆于其上的沉积物在俯冲过程中发生脱水,这使得弧前地幔楔发生大规模的蛇纹石化。此时大量硼元素很可能随俯冲流体释放并封存于弧前地幔楔中。目前已发现的超大型硼矿床主要位于聚合型板块边缘,尤其土耳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硼酸盐储量。我们推测这些矿床的形成基础条件之一可能与弧前高度蛇纹石化的地幔楔有关。尤其是在洋陆俯冲环境,弧前蛇纹岩或蛇绿混杂岩首先通过俯冲侵蚀再循环到火山弧岩浆中,使得岩浆更富集硼。随后弧火山喷发大量富硼的火山岩、岩浆热液及水气。在岩浆冷却过程中,硼元素析出、沉淀于火山表面,并伴随风化、侵蚀过程汇聚至碰撞造山带的封闭湖盆之中。此外,干冷的气候条件下也进一步促进了硼的成矿。我国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硼矿的地质条件,应加大研究及探勘力度,并适当购买硼作为战略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矿床 蛇纹岩 地幔楔 火山弧
下载PDF
斑岩铜矿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新进展
20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81-1281,共1页
斑岩型铜矿作为一种重要的矿床类型,蕴含了世界约80%的铜和95%的钼储量。现今发现的斑岩型铜矿床除少量分布于后碰撞等构造环境外,大部分形成于以环太平洋成矿带为代表的活跃的俯冲带环境。一般认为制约这种分布关键因素是富硫的、富金... 斑岩型铜矿作为一种重要的矿床类型,蕴含了世界约80%的铜和95%的钼储量。现今发现的斑岩型铜矿床除少量分布于后碰撞等构造环境外,大部分形成于以环太平洋成矿带为代表的活跃的俯冲带环境。一般认为制约这种分布关键因素是富硫的、富金属的成矿母源的存在,如富水、高氧化的母岩浆房。然而关于这种富水、高氧化的母岩浆形成动力学背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背景 成矿带 斑岩铜矿 斑岩型铜矿床 构造环境 矿床类型 环太平洋 岩浆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