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MIP6模式的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时空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山建安 朱睿 +3 位作者 尹振良 杨华庆 张薇 方春爽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729,共13页
基于西北地区的152个气象台站和CMIP6(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6)的16个气候模式输出资料,采用RoMBC(Robust Multivariate Bias Correction)方法对CMIP6模式数据进行偏差校正,构建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tandardized Pre... 基于西北地区的152个气象台站和CMIP6(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6)的16个气候模式输出资料,采用RoMBC(Robust Multivariate Bias Correction)方法对CMIP6模式数据进行偏差校正,构建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分析西北地区历史及未来4种情景下(SSP1-2.6、SSP2-4.5、SSP3-7.0、SSP5-8.5)的干旱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历史和未来情景下西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增温速率为0.15~0.74℃·(10a)^(-1),降水增加速率为2.71~14.83 mm·(10a)^(-1)。(2)历史(1975—2014年)西北地区年、季节尺度SPEI整体呈下降趋势,春季下降速率最大,为0.19·(10a)^(-1),年、春季、冬季大部分地区干旱趋势加重,干旱频率轻中旱高于重特旱,东部干旱频率高于西部。(3)未来情景下(2020—2100年)SSP1-2.6情景有干旱趋势但无明显干旱特征,其余3种情景干旱次数增加、干旱趋势加重、干旱频率提高,SSP5-8.5情景下干旱最为明显。该研究通过气象数据和模式数据揭示了西北地区的干旱时空发展规律,可为西北地区干旱风险评估、水资源科学管理及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 干旱时空格局 CMIP6 西北地区
下载PDF
表碛覆盖型冰川参数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周卫永 许民 +2 位作者 韩惠 韩海东 康世昌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1期347-362,共16页
表碛的存在影响了大气与冰川间的能量传输过程,一方面,促进了冰面湖(塘)、冰崖的发育;另一方面,改变了冰川的消融过程和水文模式。利用表碛各项属性和物理参数模型化气候-表碛-冰川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过程能够正确认识表碛覆盖型冰川变... 表碛的存在影响了大气与冰川间的能量传输过程,一方面,促进了冰面湖(塘)、冰崖的发育;另一方面,改变了冰川的消融过程和水文模式。利用表碛各项属性和物理参数模型化气候-表碛-冰川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过程能够正确认识表碛覆盖型冰川变化的过程和机理,有助于准确估算和预测冰川物质平衡,进而判断冰川未来演变趋势。本文系统总结和对比了识别表碛范围、提取冰川流速以及获取表碛物理参数的各种技术手段,介绍了表碛覆盖影响下冰川消融模型的原理和应用情况,同时还对这些方法或模型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表碛覆盖型冰川所处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表变化复杂,为遥感方法识别表碛范围和提取冰川流速带来了诸多困难,如现有表碛识别方法仍无法克服固有干扰因素的影响,而流速提取方法需具备较强抗干扰能力,且配对影像时间基线需尽可能短。当前表碛覆盖型冰川相关研究中关键参数、数据存在大量空缺的状况有望在将来得到改善,冰川动力学过程和表碛动态变化的模型描述将更为精细,冰川物质平衡、径流量等指标的评估和预测也将更为真实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碛覆盖型冰川 表碛参数提取 冰川流速提取 冰川物质平衡 能量平衡模型
下载PDF
2021-2022年山西晋城泽州风电场风机运行及故障数据集
3
作者 火久元 张沣琦 +2 位作者 孟昱煜 常琛 张耀南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4期323-336,共14页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不断恶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非污染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风能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洁净能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我国是风机制造和生产大国,也是风力发电大国。风电机组常常面临机组工况多变和条件恶劣...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不断恶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非污染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风能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洁净能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开发和利用。我国是风机制造和生产大国,也是风力发电大国。风电机组常常面临机组工况多变和条件恶劣的工作环境,导致其在服役期间容易因故障而停机,带来安全隐患,影响风电场经济效益。本数据集为山西晋城泽州风电场10台风电机组运行及故障数据集,采用自动观测的方法,由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生成导出,时间范围为2021年5月19日到2022年5月18日,数据集包含了采样间隔10 min的SCADA数据和故障信息。本数据集时间范围长,收录较多风机故障数据,有效数据比例为97.92%,可为研究风机运行策略、风机故障诊断与预测等科学问题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SCADA 故障诊断 晋城
下载PDF
2000-2020年喀喇昆仑山洪扎河流域冰川高程变化数据集
4
作者 吴坤鹏 刘时银 朱钰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376-386,共11页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亚洲高山区冰川普遍处于退缩状态,而喀喇昆仑山大部分冰川保持稳定或前进,即“喀喇昆仑异常”。洪扎河流域位于西喀喇昆仑山,是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冰川集中分布区,冰川物质平衡对该地区水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有重...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亚洲高山区冰川普遍处于退缩状态,而喀喇昆仑山大部分冰川保持稳定或前进,即“喀喇昆仑异常”。洪扎河流域位于西喀喇昆仑山,是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冰川集中分布区,冰川物质平衡对该地区水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0年2月的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和2020年1–2月的资源三号立体像对影像,利用大地测量法,获取了洪扎河流域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数据集(Geo TIFF格式,空间分辨率30 m)。大致空间范围在36°N–37°N,74°E–76°E内,覆盖面积达7600 km^(2)。稳定地形区残差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高程变化总体精度约为1.1 m。结果显示,21世纪初洪扎河流域冰川表面高程呈减薄状态,且空间差异显著。表碛覆盖、冰裂隙、冰面湖/冰前湖、冰崖及冰川跃动对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数据集可作为喀喇昆仑山冰川物质平衡分析的基础数据,支撑中巴经济走廊地区水资源利用、冰川灾害预警及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扎河流域 大地测量法 冰川高程变化 资三立体像对 21世纪初
下载PDF
基于改进去噪扩散概率模型的风电机组故障样本生成方法
5
作者 孟昱煜 张沣琦 +2 位作者 火久元 常琛 陈峰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6-297,共12页
为解决风电机组故障诊断中故障样本不足而导致模型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将当下备受关注的数据增强方法-去噪扩散概率模型(denoising diffusion probability model,DDPM)引入到故障诊断领域以生成大量高质量的故障样本数据集。因此,结合Tran... 为解决风电机组故障诊断中故障样本不足而导致模型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将当下备受关注的数据增强方法-去噪扩散概率模型(denoising diffusion probability model,DDPM)引入到故障诊断领域以生成大量高质量的故障样本数据集。因此,结合Transformer网络,提出了一种DDPM-Transformer风电机组故障样本生成方法。首先,将用于计算机视觉图像生成领域的DDPM模型应用于风电机组故障诊断领域中,通过前向加噪过程将数据逐渐转化为噪声,再通过逆向去噪过程将噪声逐步恢复为原始数据,实现从噪声中生成故障数据,解决数据不平衡问题;其次,通过对原始DDPM中使用的U-net模块进行改进,使用Transformer模型替换U-net网络,利用扩散后的数据和添加的噪声训练Transformer模型,实现噪声预测,以提高故障数据的生成质量;最后,使用多种生成模型评价指标对生成的故障数据进行评价,在监督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故障数据生成中论证改进DDPM-Transformer模型的性能。通过试验证明,所提DDPM-Transformer模型与现有的生成模型相比,最大均值异(maximum mean discrepancy,MMD)最大提升0.13,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PSNR)最大提升7.8。所提模型可以有效地生成质量更高的风电机组故障样本,从而基于该样本集辅助训练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诊断模型,可以使诊断模型具有更高精度和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PM TRANSFORMER 风电机组 故障诊断 样本生成
下载PDF
鄂尔多斯高原十大孔兑不同地貌地形的植被覆盖特征分析
6
作者 马启民 杜函芮 +1 位作者 王峥铭 龙银平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443,共10页
人工植草种树有效改善了鄂尔多斯高原十大孔兑的水土流失,但部分区域出现了植被退化现象,深入理解地形对植被的影响对该地水土保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资源三号01星(ZY3-01)卫星高程数据、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2000—2... 人工植草种树有效改善了鄂尔多斯高原十大孔兑的水土流失,但部分区域出现了植被退化现象,深入理解地形对植被的影响对该地水土保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资源三号01星(ZY3-01)卫星高程数据、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2000—2022年十大孔兑不同地貌地形的植被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十大孔兑植被整体向好发展,不同地貌类型NDVI呈上升趋势,平原区、丘陵区、沙漠区多年平均NDVI分别为0.591、0.337、0.325,但沙漠区增加趋势最大。平原区植被退化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占平原区的16.28%;沙漠区退化主要分布在壕庆河中游,占沙漠区的0.64%;丘陵区退化主要分布在西柳沟、罕台川、哈什拉川上游,占丘陵区的1.88%。(2)不同坡度条件下,平原区的平缓坡和缓坡的植被整体要好于水平地和平地,沙漠区NDVI表现为水平地>平地>平缓坡>缓坡>陡坡,丘陵区NDVI几乎与沙漠区完全一致,但陡坡在2000—2022年都好于平缓坡和缓坡,差于水平地和平地。(3)不同坡向条件下,2000—2022年平原区NDVI表现为阳坡>半阴半阳坡>阴坡,沙漠区基本表现为阴坡>阳坡>半阴半阳坡,丘陵区表现为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因此,沙漠区和丘陵区应在水平地或平地种植较多的植被,在坡地区域应首选坡度较小的阴坡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三号01星卫星 沙地人工林 植被时空变化 坡度 坡向 十大孔兑 鄂尔多斯高原
下载PDF
中国天山冰川变化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蔡兴冉 李忠勤 +1 位作者 张慧 徐春海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53-2268,共16页
冰川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影响显著,而其变化的脆弱性也关乎区域生态服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中国天山为例,基于脆弱性的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构建涵盖自然地理特征、人口状况、社会经济水平、农业发展... 冰川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影响显著,而其变化的脆弱性也关乎区域生态服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中国天山为例,基于脆弱性的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构建涵盖自然地理特征、人口状况、社会经济水平、农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等因素的冰川变化脆弱性框架,并以此针对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探析天山冰川变化脆弱性的空间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自然、社会、经济和人口等因素对冰川变化适应能力的影响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脆弱性等级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呈降低趋势,且水平差异显著。天山东部地区脆弱性最低、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高。(2)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在空间上分别存在明显正相关与负相关,表明区域范围内冰川变化具有高暴露、高敏感地区往往适应能力较低,进而导致脆弱性较高;反之,脆弱性较低。(3)天山应对冰川变化能力的空间异质性是自然、社会、经济和人口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第二、三产业产值、城镇人口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年末单位从业人员等因素具有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变化 脆弱性 适应能力 地理探测器 中国天山
原文传递
毛乌素沙地东北部典型林场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液流特征
8
作者 马启民 罗旭冉 +3 位作者 赵人瑰 王增艳 余文莉 贾晓鹏 《中国沙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3,共8页
理解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耗水特征对制定沙地人工林科学用水灌溉策略以及林场经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包裹式树干茎流仪测定新疆杨液流,并对毛乌素沙地的环境因子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新疆杨晴天液流速率最大,... 理解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耗水特征对制定沙地人工林科学用水灌溉策略以及林场经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包裹式树干茎流仪测定新疆杨液流,并对毛乌素沙地的环境因子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新疆杨晴天液流速率最大,阴天次之,雨天最小,日液流累计量分别为16.38、12.56、2.22 L,晴天和阴天的液流速率接近。5、6、7、8、9、10月的日平均液流量分别为12.12、14.07、14.08、11.60、8.73、3.92 L,5—8月是新疆杨主要的耗水期,累计耗水量为1722.53 L。新疆杨液流与净辐射、饱和水汽压差、气温、太阳辐射、土壤热通量、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6、0.641、0.634、0.625、0.605、0.467;与土壤湿度、空气相对湿度、降水量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0.233、-0.178;与风速相关性不显著。净辐射对于新疆杨液流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杨 热平衡法 树干液流 毛乌素沙地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2001—2020年黄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华庆 朱睿 +3 位作者 尹振良 山建安 张薇 方春爽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70,共14页
植被覆盖变化对黄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功能和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选取2001—2020年MODIS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Hurst指数分析研究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并基于地理探测器和Pearson... 植被覆盖变化对黄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功能和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选取2001—2020年MODIS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Hurst指数分析研究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并基于地理探测器和Pearson偏相关分析探究各因子对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2001—2020年,研究区植被指数(NDVI)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多年平均NDVI值为0.42,增长速率为0.023/10a,NDVI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整体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001—2020年间植被覆盖呈现改善趋势面积(82.47%)大于退化趋势面积(4.97%),未来持续性改善面积(62.63%)大于持续性不变(5.78%)和持续性退化(3.69%)面积,说明植被覆盖度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降水量对NDVI空间分布影响力最大,达到0.502,其次为相对湿度(0.418)、高程(0.374);降水量(77.16%)、气温(71.82%)与NDVI空间分布正相关,日照时数(77.94%)、相对湿度(62.70%)与NDVI空间分布负相关。NDVI变化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气候暖湿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低NDVI土地利用类型向高NDVI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共同促进了植被覆盖向好发展。该研究有助于厘清研究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变化 影响因子 黄河流域水源涵养区 地理探测器 HURST指数
原文传递
基于GEE的石羊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春爽 朱睿 +4 位作者 卢睿 陈泽霞 王凌阁 山建安 尹振良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7-1179,共13页
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被用作评估气候变化和生态恢复成效的指标。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 (GEE)平台采用Theil-Se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TS-MK)、Hurst指数揭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采用偏... 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被用作评估气候变化和生态恢复成效的指标。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 (GEE)平台采用Theil-Se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TS-MK)、Hurst指数揭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采用偏相关分析、残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探究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20年间石羊河流域植被NDVI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增长率为0.023/10 a;呈显著增加趋势和显著减少趋势的面积占比分别为72.32%和2.40%。未来植被NDVI变化趋势保持一致(Hurst>0.5)的面积占比为63.84%,其中持续性显著增加的面积占比最大,为47.37%。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较强,而温度、太阳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的影响相对较弱。残差分析结果表明气候要素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植被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比分别为21.59%和60.07%,石羊河流域的植被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积极影响。此外,地理探测器的结果表明植被NDVI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水热条件分布特征的影响。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植被覆盖变化影响因素的认识,为石羊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影响因素 Google Earth Engine 地理探测器 石羊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