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领域野外观测试验站工作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黄铁青 刘健 +1 位作者 陈泮勤 傅伯杰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2年第3期231-234,共4页
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领域野外观测试验站的布局、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就 ,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分布情况 中国科学院 资源环境科学 野外观测试验站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研究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2
作者 秦大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8-123,共6页
11998年工作回顾1998年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试点工作中,我们全院从事资源环境科学技术研究的同志,从21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需要和世界科学... 11998年工作回顾1998年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试点工作中,我们全院从事资源环境科学技术研究的同志,从21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需要和世界科学前沿的前景出发,重新确定科技发展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院 资源环境科学 研究 知识创新工程
下载PDF
关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人才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鸿翔 杨鹏 赵千钧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4年第6期461-464,457,共5页
中国科学院新时期三大发展战略的关键是科技创新人才战略,近年来推行的一系列人才计划,为院知识创新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资源环境领域,尽管中国科学院人才在国内优势明显,但由于资源环境区域性研究的特点,近年来引进人才工作... 中国科学院新时期三大发展战略的关键是科技创新人才战略,近年来推行的一系列人才计划,为院知识创新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资源环境领域,尽管中国科学院人才在国内优势明显,但由于资源环境区域性研究的特点,近年来引进人才工作难度较大,限制了人才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环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资源环境领域人才的引进与队伍结构的优化调整,制度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针对人才建设的制度创新提出一些建议以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 制度创新 人才问题 可持续发展 发展战略 人才结构 推行 中国科学院 难度 知识创新工程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姚庆筱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对不同类型的科研任务进行了科学分类 ,并把不同类型项目的投入与产出分别进行量化赋分 ,建立了不同的数学模型 ,并构建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并采用量化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对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 对不同类型的科研任务进行了科学分类 ,并把不同类型项目的投入与产出分别进行量化赋分 ,建立了不同的数学模型 ,并构建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并采用量化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对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 1 7项不同类型的在研项目进行验证 ,结果证实量化评价与专家评价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项目 绩效 评价体系 资源环境 分类评价 综合评价 专家评价 科研管理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学科发展及其贡献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庆筱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10-214,共5页
关键词 资源环境 学科发展 中国科学院 矿产勘探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2002年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重大成果(进展)
6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3年第2期108-111,I003,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2002年 资源环境科学 科学研究
下载PDF
发挥空间信息技术优势,服务汶川抗震救灾决策--中国科学院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为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提供决策服务纪略 被引量:9
7
作者 黄铁青 赵涛 +3 位作者 翟金良 王世新 黄铭瑞 王绍强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8年第4期486-492,共7页
关键词 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灾害 空间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 决策服务 中国科学院 恢复重建 汶川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环境科技发展回顾(Ⅰ) 被引量:4
8
作者 黄铁青 庄绪亮 +3 位作者 牛栋 周桔 赵涛 芮海凤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9-543,共15页
对中国科学院自1949年建院之初至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启动之前的1997年这段时间内,中科院在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队伍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介绍。从1949年至1997年,中科院的环境科技工作经历了思... 对中国科学院自1949年建院之初至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启动之前的1997年这段时间内,中科院在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队伍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介绍。从1949年至1997年,中科院的环境科技工作经历了思想萌芽、初步发展、快速发展和稳定发展等四个发展阶段。从1998年开始,中科院的环境科技工作进入创新跨越阶段,更加注重环境污染形成机理、生态毒理等方面的原始创新和清洁生产前沿关键技术的突破与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环境技术 中国科学院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日地空间环境观测研究网络现状与未来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鸿翔 宁百齐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年第1期86-91,共6页
中国科学院日地空间环境观测网络是在中国科学院地磁台链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的,目前涵盖了9个主要的野外站和1个数据中心,它们大部分是国家地球物理台站网络和"子午工程"的骨干站,为我国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科学的发展做出了... 中国科学院日地空间环境观测网络是在中国科学院地磁台链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的,目前涵盖了9个主要的野外站和1个数据中心,它们大部分是国家地球物理台站网络和"子午工程"的骨干站,为我国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的建设,院"日地空间环境观测研究网络"将成为我国日地空间环境观测的研究基地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平台,将在我国日地空间环境地基观测中起到主导和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地空间环境观测网络 发展 中国科学院 现状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东部沿海环境研究的部署与思考
10
作者 庄绪亮 周桔 +2 位作者 杨萍 牛栋 冯仁国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7年第4期297-302,共6页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系统开展东部沿海地区环境问题研究刻不容缓。文章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现状,系统总结了我院针对东部沿海环境研究的基础,提出了东部沿海地区环境研究亟需...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系统开展东部沿海地区环境问题研究刻不容缓。文章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现状,系统总结了我院针对东部沿海环境研究的基础,提出了东部沿海地区环境研究亟需开展的研究工作重点,以及对于我院环境研究结构性调整的战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沿海 生态与环境 战略思考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网络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
11
作者 赵涛 翟金良 +1 位作者 黄铁青 谢昌卫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年第5期469-473,477,共6页
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网络是我院4大野外站网络之一,现包括高寒地区冰冻圈观测研究野外站5个、特殊灾害野外观测研究站2个、极端干旱区监测研究站1个和遥感试验研究站2个。6年来,各野外站在科研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科研项... 中国科学院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网络是我院4大野外站网络之一,现包括高寒地区冰冻圈观测研究野外站5个、特殊灾害野外观测研究站2个、极端干旱区监测研究站1个和遥感试验研究站2个。6年来,各野外站在科研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科研项目实施与成果产出等方面成效显著。今后,我院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网络建设,全面提升其监测和研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环境与灾害 监测网络 未来发展
下载PDF
开发与保护蓝色国土 发展海洋高技术——中国科学院在“863”计划海洋领域中的成果综述
12
作者 郭亚曦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1年第5期365-369,共5页
较系统和全面的介绍中国科学院“九五”期间承担“863”海洋领域研究工作 ,包括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减轻海洋灾害、维护国家海洋主权等方面 ,取得的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863”计划 海洋领域 成果综述 高技术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资源生态环境领域的发展趋势和规划
13
《科学与社会》 1997年第3期1-6,共6页
“冷战”结束以来,保护环境与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人类社会面临保护环境与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此后,各国相继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荒漠化... “冷战”结束以来,保护环境与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人类社会面临保护环境与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此后,各国相继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荒漠化公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系列旨在保护地球环境的文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资源生态 发展趋势 全球变化 生物多样性保护 环境领域 地球科学 环境科学 宏观生物学 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杨萍 于秀波 +1 位作者 庄绪亮 牛栋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年第6期555-561,F0002,共8页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于1988年由中科院组建。CERN的建立是我国生态系统监测与研究工作的一次飞跃,它克服了单个生态站监测和研究的局限,使得在国家尺度开展生态学对比研究和综合研究成为可能,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提供更全面、系统...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于1988年由中科院组建。CERN的建立是我国生态系统监测与研究工作的一次飞跃,它克服了单个生态站监测和研究的局限,使得在国家尺度开展生态学对比研究和综合研究成为可能,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提供更全面、系统的科学数据。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CERN的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以来,CERN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体系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成为我院与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联合、合作、共同发展的成功模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 建设 生态系统生态过程 联网研究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二期)项目布局与初步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黄铁青 赵涛 +12 位作者 冯仁国 丁永建 李凌浩 刘国彬 肖洪浪 陈亚宁 刘庆 王克林 贺秀斌 赵新全 李新 吴青柏 许洪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88-895,共8页
中国科学院于2000—2005年成功实施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一期),于"十一五"期间继续实施西部行动计划(二期)。在继续深化和扩展西部原有5个典型区域(北方草地、黄土高原、黑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岷江上游)生态建设试验示... 中国科学院于2000—2005年成功实施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一期),于"十一五"期间继续实施西部行动计划(二期)。在继续深化和扩展西部原有5个典型区域(北方草地、黄土高原、黑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岷江上游)生态建设试验示范研究的基础上,新增西南喀斯特、三峡库区和三江源区等3个试区的生态建设试验示范研究;开展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与综合模拟平台建设、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稳定性与沙害防治等研究工作;开展太阳能等特色资源开发及其他服务于西部大开发的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等方面的工作。该计划已按实施方案陆续展开,启动实施11个项目,在试验示范区/点的选定、设施建设、观测、试验、研究与示范等方面的进展顺利,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西部行动计划(二期) 生态 资源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建设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颖虹 王凡 王东晓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年第3期274-279,共6页
海洋技术、海洋生态等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也是中科院创新三期资源与海洋基地建设的重要任务。中科院在创新三期部署建设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重点对我国东海、黄海、南海北部海域进行长期定点综合观测。该网... 海洋技术、海洋生态等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也是中科院创新三期资源与海洋基地建设的重要任务。中科院在创新三期部署建设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重点对我国东海、黄海、南海北部海域进行长期定点综合观测。该网络是中科院五大基础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在建的黄海站、东海站、西沙站、南沙站、现有的3个国家近海生态环境监测站以及中科院开放航次断面组成,实现点、线、面结合,空间、水面、水体、海底一体化的多要素同步观测,同时兼有全面调查与专项研究功能,将为海洋科学研究和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 建设概况 展望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知识创新十年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翟金良 赵涛 +1 位作者 冯仁国 黄铁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共9页
10年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知识创新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科技布局调整不断优化,平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学科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学术水平得到提高;服务国家需求的应用、示范和决策支持领域不断拓展,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此外,承担重... 10年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知识创新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科技布局调整不断优化,平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学科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学术水平得到提高;服务国家需求的应用、示范和决策支持领域不断拓展,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此外,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增强,科技产出显著提高,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也取得良好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 知识创新工程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水污染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桔 庄绪亮 杨萍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年第5期504-510,共7页
水污染研究是我国控制水体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基础理论、监测预警、治理修复三方面介绍了中科院水污染研究的现状,特别是近年来在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河流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保护、饮用水保障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 水污染研究是我国控制水体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基础理论、监测预警、治理修复三方面介绍了中科院水污染研究的现状,特别是近年来在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河流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保护、饮用水保障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中科院水污染防治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水环境 水污染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领域知识创新工作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
19
作者 翟金良 冯仁国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71-681,共11页
地理科学领域知识创新工作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创新工程的启动阶段和全面推进阶段,通过研究机构的结构性调整与重组、重要科研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学科支撑体系的加强等,在地理科学领域的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 地理科学领域知识创新工作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创新工程的启动阶段和全面推进阶段,通过研究机构的结构性调整与重组、重要科研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学科支撑体系的加强等,在地理科学领域的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对地理科学的发展态势及知识创新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下一阶段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领域知识创新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 知识创新工程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研究网络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小波 王跃思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年第2期194-198,F0002,共6页
中国科学院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研究网络(Global Atmosphere Watch,CAS-GAW)立足于中科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创建与发展,已完成了5个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站和一个联网观测质量控制与管理(QA/QC)中心的建设,创新完成CERN大气气溶胶... 中国科学院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研究网络(Global Atmosphere Watch,CAS-GAW)立足于中科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创建与发展,已完成了5个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站和一个联网观测质量控制与管理(QA/QC)中心的建设,创新完成CERN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地基观测网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网络建设。CAS-GAW将建成国际标准的特色区域大气成分观测基地及环境、气候效应综合研究平台,继续主导和引领我国大气环境科学地基联网观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为大气科学以及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外交谈判等战略需求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本底 观测研究网络 未来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