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8篇文章
< 1 2 2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束治癌进展 被引量:60
1
作者 肖国青 张红 +2 位作者 李强 宋明涛 詹文龙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5-88,共4页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重离子束治癌研究和治疗装置研制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束治癌的发展规划。
关键词 重离子治癌 浅层肿瘤临床治疗试验 治癌装置产业化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辐照生物研究平台 被引量:5
2
作者 肖国青 宋明涛 +2 位作者 李文建 刘杰 王菊芳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164,共4页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重离子加速器辐照生物研究平台、重离子辐照生物研究发展规划及在现代农业和生物产业方面取得的一些最新进展。
关键词 重离子辐照 重离子辐照生物研究平台 辐照诱变育种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1986~1995)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桂玲 刘玉岩 郑华智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66-370,共5页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物所)工作人员所受职业照射主要来自光子外照射。本文介绍1986~1995 年近物所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方法及结果。在1986~1995 年间,共监测1 217 人(次),年...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物所)工作人员所受职业照射主要来自光子外照射。本文介绍1986~1995 年近物所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方法及结果。在1986~1995 年间,共监测1 217 人(次),年个人有效剂量平均值为010 m Sv;个人年有效剂量< 010 m Sv 的有1046 人(次),占监测总人数(次)的86% ;个人年有效剂量在50~10 m Sv 范围的只有4 人,仅占03% ;最高个人年有效剂量为10 m 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剂量监测 外照射 年集体有效剂量 年人均
下载PDF
新时代大科学工程档案利用现状及改进策略--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毛双惠 《兰台世界》 2020年第11期112-114,共3页
新时代,“双谋”是档案工作的新指针,是档案利用工作的初心和使命。通过统计分析2015—2019年近代物理所综合档案室借阅登记数据,在阐释大科学工程档案利用的总体情况和利用特点的基础上,剖析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适应新时... 新时代,“双谋”是档案工作的新指针,是档案利用工作的初心和使命。通过统计分析2015—2019年近代物理所综合档案室借阅登记数据,在阐释大科学工程档案利用的总体情况和利用特点的基础上,剖析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适应新时代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大科学工程档案利用工作提质增效,开创大科学工程档案工作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物理所 大科学工程档案利用 利用现状 改进策略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磁体工程进展概述(英文)
5
作者 袁平 姚庆高 +6 位作者 马力祯 韩少斐 吴巍 关明智 张晓鹰 杨通军 倪东升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481,共7页
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目前正在研制的三大磁体工程,它们包括重离子治癌工程(HIMM),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工程,以及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在HIMM工程中的常规磁体建设中,着重介绍了联合运用钝化槽与活极头两... 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目前正在研制的三大磁体工程,它们包括重离子治癌工程(HIMM),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工程,以及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在HIMM工程中的常规磁体建设中,着重介绍了联合运用钝化槽与活极头两项技术改善磁场品质的设计方法,并且运用Opera-3D设计软件,对该类高场常规磁体进行了数值分析,进一步地测量了该磁体磁场分布情况,相关的测量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而对于正在处于预研阶段的HIAF工程中的快脉冲超导二极磁体,讨论了超导磁体的前期设计与结构优化技术,包括CACC超导线缆的结构设计,80 K冷屏与线圈盒结构的优化,力-磁耦合结构计算方法等。而在嬗变核废料处理的C-ADS注入器II中,核心部件是具有高磁场(高达7~8 T)的多层复合超导螺线管磁体结构,介绍了其在励磁和失超过程中相关磁学和力学多场实验测试工作。这些相关的设计和测量技术将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的磁体工程的物理和结构设计提供方法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设施 常规磁体 超导磁体 超导电缆
原文传递
无涯学海破浪行 竭忠尽智报国心——记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魏宝文
6
作者 岳海奎 《科学中国人》 1996年第4期46-48,共3页
1989年5月,柏林。 第12届国际加速器会议在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式大楼里举行。一位身材魁梧、目光炯炯的中国学者登上讲台作特邀报告。他含笑的面容、高亢的声调,显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核物理学家 竭忠尽智 分离扇回旋加速器 报国心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 近代物理研究所 百万电子伏特 新核素 科研人员
下载PDF
近代物理研究所超重核研究现状及计划 被引量:5
7
作者 徐瑚珊 黄天衡 +16 位作者 孙志宇 胡正国 詹文龙 周小红 黄文学 张宏斌 章学恒 甘再国 郑川 李君清 马新文 秦芝 肖国青 郭忠言 李智慧 张玉虎 靳根明 《原子核物理评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9-365,共7页
简单描述了超重核合成的历史与国际现状,详细地介绍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并对近代物理研究所未来在超重核研究方面的研究计划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超重核 反冲核分离系统 直线加速器
下载PDF
近代物理研究所新核素合成和研究的新进展
8
作者 靳根明 《物理通报》 1998年第3期41-42,共2页
近几年,我所承担的中科院‘八五’重大项目'新核素的合成和研究',在科学院、国家科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下,在A>170的重质量丰中子区先后合成了^(208)Hg、^(185)Hf、^(237)Th、^(239)Pa、^(175)Er和^(186)Hf等... 近几年,我所承担的中科院‘八五’重大项目'新核素的合成和研究',在科学院、国家科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下,在A>170的重质量丰中子区先后合成了^(208)Hg、^(185)Hf、^(237)Th、^(239)Pa、^(175)Er和^(186)Hf等六个新核素,在超铀缺中子区合成了新核素^(235)Am,随后,又在质子滴线附近核区合成鉴别出了^(135)Gd和^(121)Ce两个新核素,并成功地研究了滴线核^(69)Kr的奇异衰变性质,在核素图上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使我国在新核素合成和研究这一前沿领域,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本文对重质量丰中子区及滴线核区新核素合成及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实验结果作一些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核素 核素合成 钍237 汞208 铪185 稳定线
下载PDF
近代物理研究所新核素合成和研究的新进展(续)
9
作者 靳根明 《物理通报》 1998年第4期40-41,共2页
2 近代物理研究所在新核素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2.1 新核素^(208)Hg的合成和鉴别这项工作1989年、1992年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是近代物理所张立等人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完成的。我们选择炮弹在靶原子核^(208)Pb上产生的奇... 2 近代物理研究所在新核素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2.1 新核素^(208)Hg的合成和鉴别这项工作1989年、1992年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是近代物理所张立等人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完成的。我们选择炮弹在靶原子核^(208)Pb上产生的奇异多个核子转移反应来合成^(208)Hg。这种反应的几率很小,特别是利用象^(12)C这样具有'α结团结构'的重离子轰击靶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核素 核素合成 汞208 铪185 钍237
下载PDF
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利用重离子束在氧化石墨烯膜改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10
作者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1-171,共1页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利用重离子束在氧化石墨烯膜改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离纯化技术》(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杂志上.氧化石墨烯膜(Graphene Oxide Membrane,GOM)其...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利用重离子束在氧化石墨烯膜改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离纯化技术》(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杂志上.氧化石墨烯膜(Graphene Oxide Membrane,GOM)其表面含有丰富的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员 重离子束 分离纯化技术 改性研究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仿真的电子加速器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岳宏伟 李中平 +4 位作者 周有为 曹树春 任洁茹 张子民 赵永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4,共8页
电子加速器广泛用于材料改性、消毒灭菌和污水处理等领域。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束流强度的控制存在无法快速、准确调整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为了解决电子加速器中束流变化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稳定性问题,本文采用了PID算法、模糊... 电子加速器广泛用于材料改性、消毒灭菌和污水处理等领域。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束流强度的控制存在无法快速、准确调整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为了解决电子加速器中束流变化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稳定性问题,本文采用了PID算法、模糊PID算法和模糊神经网络PID算法,并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构建了相应的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对这3种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比PID算法、模糊PID算法和模糊神经网络PID算法的仿真结果可知:模糊PID算法在稳定时间、超调量、加入扰动后稳定时间方面分别降低了59.6%、48.9%、64.9%;模糊神经网络PID算法在稳定时间、超调量、加入扰动后稳定时间方面分别降低了77.9%、79.6%、87.1%。模糊PID算法和模糊神经网络PID算法有望提高电子加速器束流控制的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加速器 PID算法 模糊PID算法 模糊神经网络PID算法 SIMULINK
下载PDF
基于HIAF开展高电荷态重离子双电子复合谱精密测量的模拟研究
12
作者 黄厚科 汶伟强 +17 位作者 黄忠魁 汪书兴 汤梅堂 李杰 冒立军 袁洋 万梦宇 刘畅 汪寒冰 周晓鹏 赵冬梅 严凯明 周云斌 原有进 杨建成 张少锋 朱林繁 马新文 《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84,共12页
高电荷态重离子的双电子复合精密谱实验不仅能够为天体物理、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等研究提供诊断和建模的关键原子物理数据,还可以用于检验强电磁场条件下的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相对论效应以及电子关联效应等基本物理模型.我国正在建... 高电荷态重离子的双电子复合精密谱实验不仅能够为天体物理、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等研究提供诊断和建模的关键原子物理数据,还可以用于检验强电磁场条件下的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相对论效应以及电子关联效应等基本物理模型.我国正在建设的“十二五”大科学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其中高精度环形谱仪(SRing)装备有450 kV电子冷却器和80 kV超冷电子靶装置,能够在宽质心能量范围(从meV到几十keV)内对高电荷重离子开展双电子复合谱精密测量.本文首先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SRing上超冷电子靶的电子束温度分布,结果表明,热阴极产生的电子束经过磁场的绝热膨胀和电场加速后,电子束的横向温度从100 meV降至5 meV以下,而纵向温度则能从100 meV降至0.1 meV以下,这为开展高分辨和高精度的双电子复合实验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实验条件.接着分析了SRing上超冷电子靶的电子束温度对双电子复合实验中共振峰能量分辨的影响,以类锂■和■重离子为例,模拟了SRing上的双电子复合共振谱,并与兰州重离子储存环CSRe上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SRing超冷电子靶的双电子复合精密谱学实验在质心系能量较低的时候具有极高的能量分辨,能够测量更为精细的双电子复合共振结构.本研究为SRing上开展高电荷态重离子双电子复合谱精密测量检验强场QED效应和提取原子核结构信息等前沿实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荷态离子 重离子储存环 双电子复合 超冷电子靶 强场量子电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MPPC阵列的核辐射成像探测器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陶祖才 王强 +6 位作者 肖雄 宋宝林 张文强 刘双全 黄先超 丁雨憧 徐扬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本文使用YSO晶体阵列和MPPC阵列组成核辐射成像探测器,探究了基于MPPC阵列的核辐射成像探测器性能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前端电阻网络、光导厚度和光导边缘切割深度。首先,前端电子学实验发现,采用均匀电荷分配电路(SCD)可改善图像变形问题... 本文使用YSO晶体阵列和MPPC阵列组成核辐射成像探测器,探究了基于MPPC阵列的核辐射成像探测器性能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前端电阻网络、光导厚度和光导边缘切割深度。首先,前端电子学实验发现,采用均匀电荷分配电路(SCD)可改善图像变形问题并提高信噪比。接着,在SCD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厚度光导(0、1.0、1.5、2.0、2.5mm)对成像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光导厚度为1.5mm时具有最佳分辨效果,但仍无法区分晶体阵列边缘像素。最后,在1.5mm光导基础上,对光导外围进行不同深度切割并插入增强型镜面反射膜(ESR),实验表明全部切透且加入反射膜时,可以明显区分出边缘晶体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PC阵列 YSO晶体阵列 核辐射成像探测器 电子学 前端电阻网络 光导厚度 光导边缘切割深度
下载PDF
超高真空环境下TC4钛合金和ZrO_(2)陶瓷的出气性能研究
14
作者 焦纪强 蒙峻 +5 位作者 谢文君 刘建龙 魏宁斐 罗成 郭方准 王润成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1-285,共5页
内衬超薄壁真空腔体是离子加速器真空系统的核心元件,为了获得超高真空环境,对内衬材料的出气性能有较高要求。基于新型双通道出气率实验装置,完成了TC4钛合金和ZrO_(2)陶瓷在常温抽气、不同烘烤温度及烘烤结束后不同温度下的出气率实验... 内衬超薄壁真空腔体是离子加速器真空系统的核心元件,为了获得超高真空环境,对内衬材料的出气性能有较高要求。基于新型双通道出气率实验装置,完成了TC4钛合金和ZrO_(2)陶瓷在常温抽气、不同烘烤温度及烘烤结束后不同温度下的出气率实验;通过数值拟合方法获得了材料在不同加热温度下的出气率表达式;搭建了钛合金内衬超薄壁真空腔体压力实验装置,通过实验和仿真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压力分布。结果表明,烘烤温度越高,最终出气率越低,250℃烘烤时出气率较150℃时降低了约21%。经过高温烘烤后,当材料温度从50℃升高至210℃时,两种材料的出气率呈指数增加趋势,但钛合金的出气率低于陶瓷的出气率。常温抽气和烘烤过程中真空腔体压力梯度较小,对其进行升温时中间位置压力变化幅度较大,当温度为100℃,中间位置压力从初始值1.41×10^(-9)Pa升高至4.51×10^(-9)Pa;压力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平均相对偏差为6.86%。以上结果填补了钛合金和陶瓷出气率数据库,能够预测及评估真空腔体不同工况下的极限压力,为超高、极高真空获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加速器 超高真空 TC4钛合金 ZrO_(2)陶瓷 出气率 压力分布
下载PDF
大尺寸BGO-SiPM探测器温度效应及能量分辨研究
15
作者 宋路洋 苏俊 +12 位作者 张立勇 陈俊锋 刘峰成 覃之巍 盛耀德 江信之 陈鑫 林棽 黄羿彤 王琳 谌阳平 金仕纶 卢飞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7-264,共8页
大型闪烁体γ探测阵列在核物理和核天体物理等领域的实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光电倍增管(PMT)体积较大,对设计带来了诸多限制,进而影响阵列的效率、紧凑性和颗粒度等关键性能指标的提升,可采用体积更小的硅光电倍增器(SiPM)作... 大型闪烁体γ探测阵列在核物理和核天体物理等领域的实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光电倍增管(PMT)体积较大,对设计带来了诸多限制,进而影响阵列的效率、紧凑性和颗粒度等关键性能指标的提升,可采用体积更小的硅光电倍增器(SiPM)作为替代方案。然而,与PMT相比,SiPM的性能对温度的敏感性更显著,这一效应和闪烁体自身的温度效应相互叠加,进一步增加了探测器的使用复杂性。本工作将6 cm×6 cm×12 cm的大尺寸锗酸铋(BGO)闪烁体和8×8通道的SiPM阵列耦合形成BGO-SiPM探测器,并对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工作条件进行了测试,确定了其最佳工作电压,得到了最佳能量分辨率。同时,还采用PMT对同一BGO闪烁体进行读出(BGO-PMT探测器)并在相同温度下进行了对比测量。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高于20℃时,SiPM迅速上升的暗电流会导致探测器能量分辨变差;20℃以下,BGO-SiPM和BGO-PMT探测器性能接近,但BGO-SiPM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随温度降低的提升速度略优于BGO-PMT探测器,这主要归因于SiPM暗电流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此外,本工作还研究了20℃附近BGO-SiPM探测器峰道址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大尺寸BGO-SiPM探测器性能相较BGO-PMT探测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峰道址的温度敏感性更强,为SiPM在BGO探测阵列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探测阵列 硅光电倍增器 锗酸铋闪烁体 温度效应 击穿电压 能量分辨率
下载PDF
钛合金内衬薄壁腔体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
16
作者 焦纪强 蒙峻 +1 位作者 谢文君 郭方准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0,共6页
二极磁铁真空管道是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增强器的关键设备,为了降低涡流效应、减小磁铁气隙及降低真空管道加工难度,采用厚度为0.3 mm的不锈钢包裹3D打印钛合金内衬骨架制作薄壁腔体。通过仿真模拟对内衬骨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制作薄... 二极磁铁真空管道是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增强器的关键设备,为了降低涡流效应、减小磁铁气隙及降低真空管道加工难度,采用厚度为0.3 mm的不锈钢包裹3D打印钛合金内衬骨架制作薄壁腔体。通过仿真模拟对内衬骨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制作薄壁腔体进行变形量测试和高温烘烤强度测试。完成了3D打印钛合金出气性能评价、薄壁腔体镀Ti-Zr-V薄膜前后极限真空测试和涡流发热对真空性能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内衬骨架厚度为4 mm、宽度为11 mm、间距为15 mm时,不锈钢和钛合金应力小于强度极限;拱形高度为0.5 mm的内衬骨架实测变形量为0.78 mm,经过35次250℃高温烘烤后结构稳定;TC4钛合金材料的出气性能和薄壁腔体的极限真空性能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 钛合金内衬薄壁腔体 3D打印 结构优化 真空特性
下载PDF
二价乙烷分子离子三体碎裂的解离机制研究
17
作者 张紫琪 闫顺成 +3 位作者 陶琛玉 余璇 张少锋 马新文 《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49,共8页
分子离子广泛存在于行星大气的电离层中,其碎裂可以产生多个离子和中性碎片.研究末态产物的动能分布和生成机理,可以促进理解行星大气的逃逸等天文现象.本文开展了电子碰撞乙烷的双电离碎裂实验,重点研究了C_(2)H_(6)^(2+)离子C—C键断... 分子离子广泛存在于行星大气的电离层中,其碎裂可以产生多个离子和中性碎片.研究末态产物的动能分布和生成机理,可以促进理解行星大气的逃逸等天文现象.本文开展了电子碰撞乙烷的双电离碎裂实验,重点研究了C_(2)H_(6)^(2+)离子C—C键断裂后形成CH_(3)^(+)/CH_(2)^(+)/H的三体解离通道.直接测量了CH_(3)^(+)和CH_(2)^(+)离子的三维动量,然后利用动量守恒重构了H的动量.通过动能释放谱、Dalitz图、牛顿图分析了三体碎裂的解离机制.发现协同解离是产生该通道的主要机制,另有部分次序解离的贡献,其第一步是C_(2)H_(6)^(2+)解离生成H和亚稳态C_(2)H_(5)^(2+)第二步是C_(2)H_(5)^(2+)碎裂生成CH_(3)^(+)和CH_(2)^(+).实验发现H原子动能分布较广,最高能量甚至达到10 eV,远高于土卫六大气的逃逸能量,因而该解离路径对H逃逸过程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烷 电离解离 三体碎裂 反应显微成像谱仪
下载PDF
基于LSTM回归算法的缪子定位模拟研究
18
作者 张海峰 罗思远 +7 位作者 刘相满 何列 肖万成 尹隆乡 王克 邹雨辰 刘雨晨 王晓冬 《核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6,共13页
利用宇宙线缪子对物体成像需要确定缪子的径迹,而对缪子的击中点进行精确定位是缪子径迹重建的关键。当前主流的缪子径迹探测系统需要搭配多路电子学通道才能对缪子的击中点进行精确定位,此类探测系统的构造复杂且成本高昂。为实现简便... 利用宇宙线缪子对物体成像需要确定缪子的径迹,而对缪子的击中点进行精确定位是缪子径迹重建的关键。当前主流的缪子径迹探测系统需要搭配多路电子学通道才能对缪子的击中点进行精确定位,此类探测系统的构造复杂且成本高昂。为实现简便、低成本且高精度的缪子径迹探测系统设计,本研究基于Geant4软件,对无切割式的方形和圆形塑料闪烁体耦合硅光电倍增器(Silicon Photonmultipliers,SiPMs)的探测器进行模拟研究,使用SiPM收集的光子数和触发SiPM响应的时间作为特征参数,采用人工智能回归算法作为缪子定位的方法。模拟结果表明:以光子数作为特征参数的回归算法中,长短时间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算法在三种回归算法中的精度最高;在LSTM算法下,探测器上表面耦合12个SiPM的位置分辨率可达到厘米级别;当使用光子数和触发时间作为特征参数时,在探测器侧边仅耦合6个SiPM的位置分辨率同样能达到厘米级别,且与大面积塑料闪烁体四角耦合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PMT)的探测器在实验中对缪子定位得到的结果吻合。本研究使用LSTM回归算法作为缪子定位算法,提出的在塑料闪烁体侧边耦合6个SiPM的探测器系统结构简便、制造成本低且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缪子探测器 长短时间记忆算法 硅光电倍增器 缪子定位
原文传递
谐振环和矩形软波导性能研究
19
作者 吴峥嵘 施龙波 +4 位作者 江国栋 金珂安 孙列鹏 潘超 黄贵荣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1,共8页
为了解决波导传输线中硬连接问题,部分波导组件将使用软波导,但软波导的使用会带来传输线损耗的增大。为了探究其在真实工作条件下的损耗和电热情况,搭建了基于谐振环的测试平台,谐振环行波功率增益为13.4 dB,通过两个2 kW功率放大器,... 为了解决波导传输线中硬连接问题,部分波导组件将使用软波导,但软波导的使用会带来传输线损耗的增大。为了探究其在真实工作条件下的损耗和电热情况,搭建了基于谐振环的测试平台,谐振环行波功率增益为13.4 dB,通过两个2 kW功率放大器,成功在波腹位置实现了140 kW的等效功率。根据仿真和实验结果,对矩形软波导进行了优化设计,改进其结构和材料,以更好地应对高功率输入下的热形变和应力问题。优化后的软波导电热性能表现优于国外同类型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波导 高功率 传输线 谐振环 加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