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丽丽 朱祯 李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7期39-44,共6页
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在蛋白质转录后修饰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进展揭示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在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及适应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然而人们对该类酶功能和参与调控机制的认识还很少。该文综述了精氨酸甲基转移酶的分类... 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在蛋白质转录后修饰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进展揭示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在真核生物的生长、发育及适应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然而人们对该类酶功能和参与调控机制的认识还很少。该文综述了精氨酸甲基转移酶的分类标准、各种类型精氨酸甲基转移酶的生化特性及在动物、植物和酵母中精氨酸甲基转移酶的种类。分析了精氨酸甲基转移酶蛋白质结构特征及作用底物的特点。并综述了最近动植物中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功能研究的进展,精氨酸甲基转移酶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及其活性的调控方式;并对进一步研究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功能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甲基转移酶 结构 分类 功能
下载PDF
植物光合产物转运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9
2
作者 胡梦芸 张正斌 徐萍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文章就高等植物光合同化物转运蛋白家族的结构、分类、表达位点、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光合同化物运输和分配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介绍。
关键词 植物 光合作用 转运蛋白 光合产物
下载PDF
亏缺灌溉下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产物积累运转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06
3
作者 胡梦芸 张正斌 +3 位作者 徐萍 董宝娣 李魏强 李景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11-1719,共9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小麦旱地品种晋麦47和西峰20、水旱兼用型品种石家庄8号和水地品种4185为材料,分别进行0水(T0)、一水(T1)和二水灌溉(T2)处理(每次灌水量60mm),研究了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根系分布、耗水量、...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小麦旱地品种晋麦47和西峰20、水旱兼用型品种石家庄8号和水地品种4185为材料,分别进行0水(T0)、一水(T1)和二水灌溉(T2)处理(每次灌水量60mm),研究了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根系分布、耗水量、产量因子与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拔节前不灌溉,拔节到开花期亏缺灌溉,促进干物质积累和深根发育。随着灌溉水的增加,耗水量显著增加,产量和WUE与耗水量呈二次曲线关系。T0处理显著减少了干物质积累和成穗数,产量、经济系数(HI)和WUE最低。T1和T2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增加了穗数和穗粒数。灌浆期水分亏缺降低了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加速了功能叶片的衰老,但诱导了花前储存碳库的再转运,显著提高了HI和产量。因此,在拔节和开花期亏缺灌溉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而产量和产量WUE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增加了灌浆期叶片的Pn和光合功能持续期,促进花前储存碳库的再转运,显著提高了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亏缺灌溉 产量 经济系数
下载PDF
近50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原因 被引量:130
4
作者 刘敏 沈彦俊 +1 位作者 曾燕 刘昌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9-269,共11页
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完全相关系数法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全域及其各气候区近50年的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存在减少趋势,区域平均减少速率为17.2mm/10a;其中湿润区减少速率最大,为2... 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完全相关系数法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全域及其各气候区近50年的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存在减少趋势,区域平均减少速率为17.2mm/10a;其中湿润区减少速率最大,为29.7mm/10a;半干旱半湿润区次之,为17.6mm/10a;干旱区最小,为5.5mm/10a。四季中,夏季减少速率最大,全国平均减少速率为16.2mm/10a,其次为春季,为9.7mm/10a,秋冬两季减少速率较小。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存在显著减少趋势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湿润区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和云贵两省,半干旱半湿润区的黄淮海地区、山东半岛和藏东地区,以及干旱区的新疆、甘肃中部和青海省等。完全相关系数法分析表明,气温日较差和平均风速的减小与蒸发皿蒸发量的减少具有最显著的相关性,是蒸发皿蒸发量减少的影响因子。气温日较差的减小主要由云量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气溶胶及其他污染物的增加引起,这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减弱;而平均风速的减小则主要与全球变暖背景下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减弱导致我国平均风速的减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蒸发皿蒸发量 气温日较差 平均风速 Mann—Kendall趋势检验
下载PDF
亏缺灌溉下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产物积累运转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胡梦芸 张正斌 +3 位作者 徐萍 董宝娣 李魏强 李景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84-1891,共8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小麦旱地品种晋麦47和西峰20、水旱兼用型品种石家庄8号和水地品种4185为材料,分别进行0水(T0)、一水(T1)和二水灌溉(T2)处理(每次灌水量60 mm),研究了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根系分布、耗水量、...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小麦旱地品种晋麦47和西峰20、水旱兼用型品种石家庄8号和水地品种4185为材料,分别进行0水(T0)、一水(T1)和二水灌溉(T2)处理(每次灌水量60 mm),研究了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根系分布、耗水量、产量因子与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拔节前不灌溉,拔节到开花期亏缺灌溉,促进干物质积累和深根发育。随着灌溉水的增加,耗水量显著增加,产量和WUE与耗水量呈二次曲线关系。T0处理显著减少了干物质积累和成穗数,产量、经济系数(HI)和WUE最低。T1和T2产量的提高主要是增加了穗数和穗粒数。灌浆期水分亏缺降低了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加速了功能叶片的衰老,但诱导了花前储存碳库的再转运,显著提高了HI和产量。因此,在拔节和开花期亏缺灌溉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而产量和产量WUE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增加了灌浆期叶片的Pn和光合功能持续期,促进花前储存碳库的再转运,显著提高了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亏缺灌溉 产量 经济系数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多特征组合的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前后湿地变化
6
作者 郑晓玲 于一雷 +3 位作者 吕翠翠 李文彦 姜纪沂 王仕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目的】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对改善和调节雄安新区乃至整个京津冀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探究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前后下垫面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选... 【目的】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对改善和调节雄安新区乃至整个京津冀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探究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前后下垫面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选取生态修复前后(2017年和2022年)的Sentinel-1 SAR影像和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提取光谱指数特征、SAR指数特征和纹理特征,结合随机森林方法,对白洋淀湿地进行分类;从下垫面类型、面积和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分析生态修复前后白洋淀湿地的变化情况。【结果】(1)同时使用光谱指数特征、SAR指数特征和纹理特征3种特征进行分类的总体精度最高,光谱指数特征、SAR指数特征和纹理特征的重要性贡献率分别为40.713%、27.269%和32.018%。(2)2017—2022年,耕地面积明显减少,湿地面积显著增加,湿地面积的增长主要来自耕地的转换。(3)生态修复后,2022年林地和水体的破碎化程度均有减小的趋势,水体、挺水植物和林地的聚集度和连通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最明显的为林地。【结论】生态修复之前白洋淀湿地景观趋于破碎化,生态修复后白洋淀湿地的水体、挺水植物以及林地各自的连通性和聚集度明显提升。淀区内的退耕还淀、生态清淤和生态补水等工程增加了白洋淀湿地面积,提升了白洋淀水体的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湿地 生态修复 湿地分类 特征组合 景观指数 随机森林
下载PDF
作物几种光合酶与抗旱节水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胡梦芸 张正斌 徐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1-256,共6页
干旱胁迫是作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利用较少的水分生产较多的光合干物质,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因此,深入研究光合酶的调控机制,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光合酶基因的表达和活性,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是实现高光效和高WUE... 干旱胁迫是作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利用较少的水分生产较多的光合干物质,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因此,深入研究光合酶的调控机制,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光合酶基因的表达和活性,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是实现高光效和高WUE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水分胁迫下作物光合作用与抗旱节水的关系研究,以及光合固定CO2、蔗糖和淀粉代谢关键酶的生物学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作物光能高效利用及抗旱节水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光合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抗旱节水 光合酶
下载PDF
小麦TaNADP-ME2基因重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对水稻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1
8
作者 付振艳 苟小清 +2 位作者 张正斌 肖向文 王晓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61,共4页
小麦TaNADP-ME2是一光反应基因,并对干旱、盐、低温等非生物胁迫作出响应。构建TaNADP-ME2基因的重组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水稻获得转基因植株。利用重组技术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冻融法转化农杆菌,农杆菌介导方法转化水稻成熟胚诱导的愈伤... 小麦TaNADP-ME2是一光反应基因,并对干旱、盐、低温等非生物胁迫作出响应。构建TaNADP-ME2基因的重组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水稻获得转基因植株。利用重组技术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冻融法转化农杆菌,农杆菌介导方法转化水稻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潮霉素筛选和PCR鉴定转基因植株。成功构建了重组植物表达质粒pSUE2,并将pSUE2转入农杆菌EHA105,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PT)基因和TaNADP-ME2基因PCR鉴定获得16棵转基因阳性水稻植株。为进一步确定TaNADP-ME2基因的水分利用效率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ADP-ME2 农杆菌 基因转化 水稻
下载PDF
我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平衡对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50
9
作者 孙波 潘贤章 +4 位作者 王德建 韩晓增 张玉铭 郝明德 陈欣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01-1208,共8页
区域农田养分盈亏是驱动农田土壤肥力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对我国6个农业生态试验站(海伦、沈阳、栾城、长武、常熟、鹰潭)站区农田土壤肥力在近年来时空演变的研究表明,除了海伦站黑土和常熟站水稻土的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下降外,其... 区域农田养分盈亏是驱动农田土壤肥力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对我国6个农业生态试验站(海伦、沈阳、栾城、长武、常熟、鹰潭)站区农田土壤肥力在近年来时空演变的研究表明,除了海伦站黑土和常熟站水稻土的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下降外,其他站区均呈现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黑土和乌栅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高,目前农田有机C和N投入水平无法维持其平衡;6个站区土壤速效磷有增有减,而土壤速效钾除了栾城和鹰潭站区域外均呈降低趋势。从站区农田养分的年平衡与土壤养分的年变化量关系看,农田氮、磷、钾的盈亏量决定了土壤养分的变化方向。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初始含量过高(分别超过15.1 g/kg和1.60 g/kg)时,也会导致其年际间的变化方向从增加变为降低。农田氮素盈亏量与土壤全氮变化量之间相关不显著,主要是由于化肥投入和作物籽粒输出的农田氮平衡不能完全代表土壤氮素的真实盈亏情况;而农田磷素和钾素的盈亏量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年变化量的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养分盈亏 土壤养分 土壤有机碳 时空演变 区域尺度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夏玉米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崔晓朋 郭家选 +2 位作者 刘秀位 张喜英 孙宏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1-238,共8页
光能利用效率(RUE)的提高是增加玉米产量非常重要的因素。夏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产量和RUE均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如何通过改善RUE进而提高玉米产量,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种植对玉米产量及光能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于2012年在... 光能利用效率(RUE)的提高是增加玉米产量非常重要的因素。夏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产量和RUE均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如何通过改善RUE进而提高玉米产量,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种植对玉米产量及光能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于2012年在中科院栾城试验站进行,选用该区域普遍使用的先玉335和郑单958 2个品种,设20 cm+100 cm,40 cm+40 cm,60 cm+60 cm,40 cm+80 cm 4个行距水平,除了40 cm+40 cm密度为6.2×104株/hm2,其他密度均为7.5×104株/hm2。结果表明:郑单958的叶面积系数在60 cm+60 cm处理下比其他3个处理高5%~20%,先玉335高5%~17%;整个生育期内两品种60 cm+60 cm行距处理RUE高于其他处理10%~30%;在整个生育期内先玉335 60 cm+60 cm行距处理总干物质量比其他3个种植模式高15%~22%,郑单958高17%~25%;两品种60 cm+60 cm的行距处理玉米收获指数、干物质量的转移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从而利于提高产量。分析表明,太阳辐射和积温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而夏玉米光能利用率明显受到积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行距 光能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植物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多维本质(英文)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幼宁 刘孟雨 李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7-614,共8页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GAPDH 作为一种糖酵解蛋白在糖酵解的能量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常作为一种模式蛋白用于蛋白和酶的分析 ,也可以用作研究基因表达量的内在对照 .然而 ,最近的相关研究表明 ,真核及原核生物的 3-磷酸甘油醛脱...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GAPDH 作为一种糖酵解蛋白在糖酵解的能量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常作为一种模式蛋白用于蛋白和酶的分析 ,也可以用作研究基因表达量的内在对照 .然而 ,最近的相关研究表明 ,真核及原核生物的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多维本质 ,研究证明它在 DNA修复、细胞凋亡、核 RNA输出、及其在细胞周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该酶在植物中的研究不如在哺乳动物中的深入 ,但研究已经陆续证明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在植物中同样具有许多未被发现的功能 ,目前已经报道该酶在厌氧、热激、伤害以及能量供应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就国内外对于该酶在植物中的研究作一总结论述 ,以期推进科学界对它的更深入认识和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 光和CO2依赖的厌氧诱导 时空调控诱导 热激胁迫 糖源效应
下载PDF
石家庄地区近70年来伴随经济发展的水文环境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沈彦俊 宋献方 +2 位作者 肖捷颖 陈建耀 唐常源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61,共11页
论文系统分析了石家庄地区70年来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历史,结合水文资料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区域水文环境变迁的影响。并通过对地下水采样,结合室内水化学和氚同位素测定,确认区域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通过河道得到线状的垂向补给... 论文系统分析了石家庄地区70年来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历史,结合水文资料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区域水文环境变迁的影响。并通过对地下水采样,结合室内水化学和氚同位素测定,确认区域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通过河道得到线状的垂向补给,和上游含水层的侧向补给两种天然途径。城市及工农业发展改变了区域水循环系统的补排结构。河流断流减少了地下水的垂向补给,造成地下水的补给源从原来的天然垂向补给和上游的侧向补给,变为单一的侧向补给。另一方面,大量开采地下水已成为区域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其中用于农业灌溉的大部分以蒸发、蒸腾的形式耗散于大气,无法回补。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地下水化学类型转变及其空间分布显示了水量和水质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发展 水文环境变化 水资源开发利用 区域水循环结构 水化学
下载PDF
甘氨酸预处理对中华羊茅热胁迫下幼苗生长和氧化损伤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文颖 殷恒霞 +5 位作者 徐进 刘小京 米琴 杜军华 马玲玲 周华坤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8,共4页
研究了甘氨酸预处理对降低中华羊茅幼苗热胁迫的保护性作用.甘氨酸预处理降低了活性氧水平,保护了热胁迫下幼苗细胞膜的完整性,因而降低了植株根系细胞的死亡率.研究表明:甘氨酸预处理可以提高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研究了甘氨酸预处理对降低中华羊茅幼苗热胁迫的保护性作用.甘氨酸预处理降低了活性氧水平,保护了热胁迫下幼苗细胞膜的完整性,因而降低了植株根系细胞的死亡率.研究表明:甘氨酸预处理可以提高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甘氨酸预处理幼苗中CAT基因的表达比对照高.讨论了抗氧化酶活性在甘氨酸调节热胁迫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羊茅 甘氨酸 热胁迫 抗氧化酶
下载PDF
面包小麦新品种——科农1093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俊明 王志国 +5 位作者 安调过 纪军 王静 张爱民 孙家柱 刘冬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7-157,共1页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面包 父本杂交 系统选育 区域试验 河北省 冬小麦 冀中南
下载PDF
小麦TaNADP-ME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及可溶蛋白纯化
15
作者 付振艳 张正斌 +1 位作者 王晓军 徐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NADP依赖的苹果酸酶(NADP-ME)是C4光合途径关键酶。为了确定TaNADP-ME1基因的功能,利用重组技术将前期克隆到的TaNADP-ME1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双酶切和PCR鉴定阳性克隆,CaCl2法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 NADP依赖的苹果酸酶(NADP-ME)是C4光合途径关键酶。为了确定TaNADP-ME1基因的功能,利用重组技术将前期克隆到的TaNADP-ME1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双酶切和PCR鉴定阳性克隆,CaCl2法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Ni2+-NTA琼脂糖亲和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成功获得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E1,TaNADP-ME1基因在BL21(DE3)pLysS中得到了融合表达,SDS-PAGE表明,融合蛋白分子量为80 kDa,并成功纯化到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NADP-ME1基因 融合表达 蛋白纯化
下载PDF
山前平原地下水侧向补给潜力空间变异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涛 雷玉平 郑力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19,共4页
SWAT模型利用分辨率较高的DEM数据,可以估算山前地下水侧向补给的空间变异,并可以计算不同降水年型下补给量的差别。模拟需要对研究区进行填洼、流向确定、汇流和河网水系的提取四步运算,并对河道临界支撑面积的取值进行分析。分别模拟... SWAT模型利用分辨率较高的DEM数据,可以估算山前地下水侧向补给的空间变异,并可以计算不同降水年型下补给量的差别。模拟需要对研究区进行填洼、流向确定、汇流和河网水系的提取四步运算,并对河道临界支撑面积的取值进行分析。分别模拟了平水年和丰水年两种降雨年型下研究区13个出水口的地下水侧向补给潜力。在研究区,由于地形的变化,导致山与平原交接断面上出水口的集水面积变异非常大,因此山前平原所接受的地下水侧向补给量的空间变异也非常大。不同的降雨年型下,降雨量转化为地下水侧向补给量的比例也不同。平水年的转化比例较小,丰水年的转化比例较大。应用SWAT模型时,与ArcView的拓展模块有机结合,可以更方便提取完整的大流域,划分出合理的子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侧向补给 集水面积 SWAT模型
下载PDF
雪山工程—水力发电与跨流域调水综合工程 被引量:3
17
作者 Shaan Pawley 杨永辉 +1 位作者 杨艳敏 樊彤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7-100,共4页
雪山工程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流域,是一项在墨累河和马兰比吉河上进行水力发电、农业灌溉调水和河道管理的综合工程。从工程管理、规划、主要设施建设、调水量、水权、用水分配原则以及一些环境问题的角度介绍雪山工程的情况。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澳大利亚 雪山工程 墨累达令流域
下载PDF
一个八倍体小偃麦染色体组成的分子细胞学分析及品质特性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伟光 王志国 +2 位作者 纪军 王静 李俊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0,共5页
八倍体小偃麦是普通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材料,为进一步发掘和利用其优良基因,对从匈牙利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引进的八倍体小偃麦BE-1的染色体组成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 S)进行了分析鉴定。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其体细胞染色体数... 八倍体小偃麦是普通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材料,为进一步发掘和利用其优良基因,对从匈牙利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引进的八倍体小偃麦BE-1的染色体组成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 S)进行了分析鉴定。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5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 C M I)染色体构型2n=28Ⅱ的细胞占65.8%;分别用长穗偃麦草(T h inopy rum elong a tum,D.R D ew ey,2n=14,EE)、百萨薄冰草(T h inopy rum bessarabicum,A.Love,2n=14,JJ)、假鹅观草(P seud oroegneria strig osa,A.Love,2n=14,S tS t)的总基因组DNA作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发现仅在假鹅观草总基因组DNA作探针时,能够检测到BE-1 14条染色体明显的杂交信号,进而认为它们来源于S t基因组相近的鹅观草属的物种;对八倍体小偃麦BE-1麦谷蛋白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其HMW-G S组成为1,6+8,5+10。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它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及沉淀值均超过当前优质小麦品种,可做为普通小麦品质改良的重要基因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小偃麦 基因组原位杂交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区域作物生长模拟模型 被引量:6
19
作者 唐天均 雷玉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0-185,共6页
利用VB程序语言改写SUCROS作物生长模型,将其模块法并改进了水分平衡和作物系数算法。通过试验数据对参数的校验,模型可以较准确模拟主要作物生长变量和预测产量。以GIS与作物生长模拟模块紧密集成的方式,采用ArcGIS Engine控件开发了... 利用VB程序语言改写SUCROS作物生长模型,将其模块法并改进了水分平衡和作物系数算法。通过试验数据对参数的校验,模型可以较准确模拟主要作物生长变量和预测产量。以GIS与作物生长模拟模块紧密集成的方式,采用ArcGIS Engine控件开发了区域作物模拟模型(RCGM),可用以模拟区域作物生长和产量时空分布。建立空间数据库管理区域作物生长模拟所需空间数据。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应用RCGM进行县域冬小麦生长模拟和产量预测,模拟产量平均相对误差为12.51%,表明区域模型模拟也有较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模型 作物生长 空间数据库 冬小麦 产量预测
下载PDF
水分处理对冬小麦生育期耗水分配及产量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梁硕硕 关劼兮 +1 位作者 李璐 邵立威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59,共8页
【目的】探索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灌溉水在生育期运筹的响应过程。【方法】通过人工控水试验开展了6个生长季(2012—2018年)的测坑冬小麦灌溉试验,试验设置不同灌溉水时间和不同次灌水定额,3个处理分别为拔节90 mm(I90)、拔节45 ... 【目的】探索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灌溉水在生育期运筹的响应过程。【方法】通过人工控水试验开展了6个生长季(2012—2018年)的测坑冬小麦灌溉试验,试验设置不同灌溉水时间和不同次灌水定额,3个处理分别为拔节90 mm(I90)、拔节45 mm+抽穗45 mm(I45*2)、拔节30 mm+抽穗30 mm+灌浆30 mm(I30*3),总灌溉额均为90 mm,重点研究了灌溉水在生育期分配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6个生长季的试验数据统计分析表明,I90、I45*2和I30*3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为6 878.3、7 249.1和7 568.6 kg/hm^2;与I90处理相比,I45*2和I30*3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了4.4%和10.0%;在灌溉定额一定条件下,不同灌溉处理对生育期总耗水没有显著影响,但I45*2处理比I90处理生殖生长阶段的耗水增加了23.7%,且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4.8%。【结论】有限供水条件下,小定额多次灌溉可以有效改善生育后期麦田水分状况,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化,进一步提高冬小麦千粒质量和收获指数,最终提高了冬小麦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有限供水 耗水分配 水分利用效率 小定额灌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