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去2万年以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与人类适应——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之影响与适应任务群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郭正堂 任小波 +5 位作者 吕厚远 高星 刘武 吴海斌 张春霞 张健平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6年第1期142-151,153,共10页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之"影响与适应任务群"主要以全新世大暖期为"相似型",研究全球平均增温约1°C—2°C情形下的我国环境...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之"影响与适应任务群"主要以全新世大暖期为"相似型",研究全球平均增温约1°C—2°C情形下的我国环境格局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为人类适应提供自然背景及参照;探讨过去不同气候环境背景下人类的适应方式,揭示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规律和模式,为未来人类如何适应气候变化提供启示。通过近5年的工作,在自然背景研究方面,揭示出目前的全球增温有自然变暖的周期背景,且不同尺度的增温总体有利于我国季风区降水增加,导致森林面积扩大,我国北方沙漠区收缩,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在人类起源与适应研究方面,获得了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和迁徙的新证据,揭示出过去的气候变暖促进了农作物的栽培与驯化。8 ka BP—6 ka BP,稻作和旱作农业在空间上显著扩展,农业技术的进步促使史前人类在青藏高原大规模定居。一般情况下,过去寒冷的气候条件限制了人口发展,而相对暖湿的气候有利于人口的增加和文化的发展。研究同时显示,近70年来我国海岸带陆地面积由于人类活动加剧而增加近14 200 km^2。未来工作应加强高分辨率气候变化历史的定量重建,加强气候-环境-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机制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大暖期 环境格局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气候变暖及其对二氧化碳浓度敏感性的新认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之气候敏感性任务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廖宏 任小波 +3 位作者 葛全胜 严中伟 林朝晖 周天军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6年第1期134-141,2,共8页
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浓度不断增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已使2°C阈值从科学认知演变为政治共识,即未来全球平均气温相对工业革命前的增温应该控制在2°C之内,且相应的大气CO_2当量... 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浓度不断增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已使2°C阈值从科学认知演变为政治共识,即未来全球平均气温相对工业革命前的增温应该控制在2°C之内,且相应的大气CO_2当量浓度不超过450 ppm。全球温度变化与温室气体浓度的对应关系,是减排目标的逻辑起点,本质上是CO_2排放空间的问题。碳专项气候敏感性任务群从获取气候变化基础数据、发展完善中科院气候系统模式、预估全球2°C增温对应的温室气体浓度及出现时间这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气候敏感性的一系列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浓度 气候敏感性 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原文传递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之排放清单任务群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魏伟 任小波 +3 位作者 蔡祖聪 侯泉林 刘毅 李青青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5年第6期839-847,704,共9页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一直是气候模型构建、各国减排政策制定及国际谈判与博弈的重要基础。2011年中科院启动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其中设置了"排放清单任务群"4个项目,以建立我国...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一直是气候模型构建、各国减排政策制定及国际谈判与博弈的重要基础。2011年中科院启动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其中设置了"排放清单任务群"4个项目,以建立我国温室气体参数及排放数据库。文章介绍了"排放任务群"中"能源消费与水泥生产过程排放"、"土地利用与畜牧业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自然过程碳排放"和"卫星反演的‘净排放’"4个项目的主要研究进展,结果发现,中国2013年二氧化碳实际排放总量比前期估计值低近15%,该成果近期发表于Nature。本文同时针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需求,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收支 能源消费 天地利用 自然过程 气候变化 碳卫星
原文传递
中国科学院生物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杰 任小波 +4 位作者 陈新文 褚鑫 姚远 易轩 苏荣辉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6年第4期394-399,共6页
应对新兴复杂多变的生物安全威胁,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针对生物安全风险因子的全球性、复杂性、毁灭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中科院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建立了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网络平台,构建生物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形成应对新... 应对新兴复杂多变的生物安全威胁,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针对生物安全风险因子的全球性、复杂性、毁灭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中科院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建立了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网络平台,构建生物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形成应对新发和突发烈性传染病、外来生物入侵种等生物安全威胁的侦、检、消、防、治的综合能力,健全生物安全运行管理体系,加强战略资源和人才储备,前瞻部署生物安全防控科技项目,力争在解决国家生物安全威胁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科技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科技支撑体系 中国科学院
原文传递
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以中国科学院典型煤炭技术产业化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何京东 彭子龙 +1 位作者 王春 齐涛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36-1142,共7页
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的煤制油、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3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3项技术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分别采取了“一条龙”模式、“联合开发体... 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的煤制油、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3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3项技术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分别采取了“一条龙”模式、“联合开发体”模式和“金三角”模式整合社会资源,跨越了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鸿沟,成为我国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典范。文章回顾了3项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历程和技术转移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今后技术转移转化的模式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转移转化 煤制油 煤制烯烃 煤制乙二醇
原文传递
2020年全球重要空间科学发射任务 被引量:6
6
作者 时蓬 范全林 李自杰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2020年全球重要的空间科学发射任务约10次,主要集中在行星科学,包括4次火星探测和1次月球探测。中国GECAM卫星、欧洲太阳轨道探测器以及嫦娥五号和火星探测等任务都计划发射升空,为开展空间引力波研究、太阳爆发机制、行星起源和演化等... 2020年全球重要的空间科学发射任务约10次,主要集中在行星科学,包括4次火星探测和1次月球探测。中国GECAM卫星、欧洲太阳轨道探测器以及嫦娥五号和火星探测等任务都计划发射升空,为开展空间引力波研究、太阳爆发机制、行星起源和演化等科学前沿取得发现奠定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科学 航天发射 行星科学 空间天文 空间太阳物理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空基准相关技术提供基础性支撑 被引量:2
7
作者 肖伟刚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56-1162,共7页
文章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时空基准为线索,从卫星导航系统原理及精准定位技术的实现出发,从时空关系、测轨测距、精准计时到时间同步等,综述了中国科学院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所依赖的时空基准技术所作的基础性支撑。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时空基准 核心基础
原文传递
科技创新中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宇 郑崇辉 姜言彬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23年第1期7-13,共7页
举国体制在我国“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等重大成就中发挥了至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科技攻关中采用新型举国体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新形势下如何更高效地实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为解析这一问题,我们从历史... 举国体制在我国“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等重大成就中发挥了至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科技攻关中采用新型举国体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新形势下如何更高效地实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为解析这一问题,我们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出发,就国内外如何在国家层面调动创新资源、突破重大科学技术难题的方法和案例进行了比较,就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科技创新形势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举国体制实施的“弓箭模式”。该模式表明新型举国体制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前者侧重于确定大目标和大方向,后者则侧重保持各任务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一方面,“自上而下”的路径通过对各解决方案的内在关联梳理,使得整体谋划瞄准战略重点来展开;另一方面,“自下而上”的路径则用于协同子任务团队各尽所能地围绕大目标来攻关。因而,新型举国体制或可在科技团队的攻关任务协同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新型举国体制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大科学
下载PDF
2021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9
作者 陈海生 李泓 +29 位作者 马文涛 徐玉杰 王志峰 陈满 胡东旭 李先锋 唐西胜 胡勇胜 马衍伟 蒋凯 钱昊 王青松 王亮 张新敬 王星 徐德厚 周学志 刘为 吴贤章 汪东林 和庆钢 马紫峰 陆雅翔 张雪松 李泉 索鎏敏 郭欢 俞振华 梅文昕 秦鹏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52-1076,共25页
本文对2021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得出了2021年中国储能技术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 本文对2021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总结得出了2021年中国储能技术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新型储能技术、集成技术和消防安全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储能技术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储能技术基础研究最活跃的国家,也已成为世界储能技术研发和示范的主要核心国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技术 进展
下载PDF
“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任务概况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赤 李自杰 +5 位作者 孙天然 刘子谦 刘佳 吴琼 郑建华 李靖 《国际太空》 2017年第8期13-16,共4页
空间物理学是伴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基础学科,主要研究日地空间的物理现象,其中,日地耦合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空间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2014年,中国科学院(CAS)和欧洲航天局(ESA)共同发起实施了中欧联合... 空间物理学是伴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基础学科,主要研究日地空间的物理现象,其中,日地耦合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空间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2014年,中国科学院(CAS)和欧洲航天局(ESA)共同发起实施了中欧联合空间科学卫星任务,致力于在任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共同策划、征集、遴选并开展方案设计、工程研制及数据分析与利用。经过多轮遴选,"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SMILE)卫星从多个项目建议中脱颖而出。SMILE卫星由中国和欧洲科学家共同提出,旨在大倾角、大椭圆轨道上,对向阳侧磁层顶、极尖区和地球极光进行全景成像,同时通过原位测量地磁场、等离子体,以提高人类对于太阳活动与地球磁场变化的相互关系的认知。2015年底,中欧双方各自通过决策机构的立项建议审查,启动了工程立项工作。其中,中方工程立项综合论证工作已经完成,中国科学院于2016年11月批复工程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任务 全景成像 相互作用 磁层顶 太阳风 中国科学院 工程立项 空间技术
下载PDF
抓实青年理论学习 走好重大科技任务第一方阵
11
作者 杜晓明 《旗帜》 2023年第9期87-87,共1页
重大科技任务是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心组织理论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注重成果实践应用,努力在承... 重大科技任务是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心组织理论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注重成果实践应用,努力在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实践中走在前、作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小组 科技强国 中国科学院 自立自强 作表率 着力点 精心组织
原文传递
新时期加强我国科学工程师队伍的思路
12
作者 沈连成 马文涛 +5 位作者 郭俊敏 黎刚 张瑜 周润青 曹大泉 陆俊 《中国科技信息》 2022年第3期107-110,共4页
从现在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将逐步完成,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4.0同时在加速推动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同时掌握科学知识与动手技能的科学工程师队伍。如何适应时代的紧迫要求,增强这支队伍,加快... 从现在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将逐步完成,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4.0同时在加速推动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同时掌握科学知识与动手技能的科学工程师队伍。如何适应时代的紧迫要求,增强这支队伍,加快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本文通过国内外新形势分析,以及中国科学院已经尝试摸索多年的前期经验,提出几点思路,供科技管理人员决策参考:(1)以人为本,按照对发展目标的贡献为导向,兼顾日积月累、精益求精,与集成整合、开拓创新等多种技术人才类型,开展多元评价与激励;(2)机制创新,发挥中国的制度与文化特色,试点"工程师公社"的组织形式,根据需要集中跨院所与学校及企业的优势技术力量,从结构上保证跨学科团队交流合作,加速人才成长并释放协同优势;(3)开放共赢,营造让科学原创与技术传承及实用并重的文化氛围,跟实体行业的工程师组织密切协作,并在国际上发挥应有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管理人员 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科学院 智能制造 集成整合 人才类型 人才成长 卓越工程师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发一体化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卫 张政 +1 位作者 赵伟 肖伟刚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6,共16页
高超声速飞行对机体和发动机的特性匹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兼顾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和吸气式发动机的推力性能。本文从数值计算的角度综述了国内外开展的前体/进气道、尾喷管/后体局部集成研究,以及集成发动机的整体性能评估与优化实践,针... 高超声速飞行对机体和发动机的特性匹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兼顾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和吸气式发动机的推力性能。本文从数值计算的角度综述了国内外开展的前体/进气道、尾喷管/后体局部集成研究,以及集成发动机的整体性能评估与优化实践,针对一系列新颖的乘波体、进气道和尾喷管设计概念开展了重点介绍。总体而言,目前的一体化研究仍多侧重于局部结构和流场的集成优化,而对包括发动机在内全部件集成、全流场数值模拟开展得还较少。目前的飞/发一体化模拟中发动机内流模拟多采用简化降维模型,甚至仅将发动机作为一个气动部件忽略其燃烧热附加过程,而耦合高保真发动机反应内流模拟的飞/发一体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高解析度大涡模拟等数值手段有望被引入飞/发一体化内外流耦合模拟中,并在飞行器优化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超燃冲压发动机 一体化设计 乘波体 计算流体力学 综述
原文传递
中国科技智库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33
14
作者 王雪 褚鑫 +2 位作者 宋瑶瑶 刘慧晖 杨国梁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3-61,共9页
科技智库是中国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释了科技智库的内涵、特征和职能;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代表,分析了中国科技智库发展的态势以及科技智库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第三方评估与经济社... 科技智库是中国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释了科技智库的内涵、特征和职能;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代表,分析了中国科技智库发展的态势以及科技智库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第三方评估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科技供给中的作用;分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的主要特征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科技智库的使命和任务;剖析了中国科技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围绕加强顶层设计、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研究模式、提升研究能力、构建评价体系和开展全球治理6个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智库 顶层设计 研究模式 对策建议
原文传递
生物炭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15
作者 赵丹丹 李文健 +4 位作者 江丽霞 单锐 陈德珍 袁浩然 陈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19-2029,共11页
基于生物质热解得到生物炭材料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高比表面积和电子传递效率高等性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工、材料、能源、环境等研究领域。目前,由于水体中各种有机污染物的大范围增加,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因此,利... 基于生物质热解得到生物炭材料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高比表面积和电子传递效率高等性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工、材料、能源、环境等研究领域。目前,由于水体中各种有机污染物的大范围增加,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因此,利用绿色高效的光催化剂对有机物污染物废水进行高效处置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不同合成方法制备的生物炭基光催化剂对废水中各种有机污染物处置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对生物炭载体的不同制备方法进行了对比与分析,为后续生物炭最佳制备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思路。生物炭基载体能够有效避免纳米光催化材料的团聚现象,促进光催化剂在生物炭表面的分散。因此,该文还介绍了溶胶-凝胶法、水解法、超声法和热缩聚等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阐述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活性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生物炭基复合材料在去除废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甲基橙、吉米沙星、罗丹明B、磺胺甲恶唑等)方面的应用与有效性,并且将光催化剂的反应机理总结为污染物吸附、光激发电子-空穴以及污染物催化降解3个步骤。同时,生物炭基光催化材料能够增加与污染物的接触面积与提高污染物的传质过程,从而显著提高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后,从绿色、清洁、可持续的角度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及前景,希望该综述能为新型生物炭基催化剂的研发及其在光催化研究方面提供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光催化 生物质 有机污染物 光催化剂 反应机理
下载PDF
含碳掺氨燃料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赖诗妮 江丽霞 +2 位作者 李军 黄宏宇 小林敬幸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03-4615,共13页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与化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相矛盾,因此寻找高效清洁的替代燃料势在必行。氨的体积能量密度较高、成本低且完全燃烧时产物的污染性小,具有成为新时代绿色能源的潜力...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与化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相矛盾,因此寻找高效清洁的替代燃料势在必行。氨的体积能量密度较高、成本低且完全燃烧时产物的污染性小,具有成为新时代绿色能源的潜力。但它的燃烧性能较差,通常需要掺混煤、CH_(4)和合成气等燃料来改善。本文主要介绍了含碳掺氨的煤掺氨和甲烷掺氨混合燃料在基础燃烧特性和燃烧应用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燃烧策略及燃烧器设计中掺混氨燃料的燃烧特性和排放规律,为未来工业化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但在实际应用氨燃料过程中仍存在不少挑战,未来可进一步对优化分级燃烧的策略、改善相关燃烧设备的结构、调整含氨燃料的喷射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实现高效低污染氨燃料的应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 甲烷 煤燃烧 氮氧化物
下载PDF
射频低噪声放大器提高三阶交截点方法探讨
17
作者 赵巾翔 汪峰 +4 位作者 于汉超 王魁松 张胜利 梁晓新 阎跃鹏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49,共16页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特别是4G,5G等无线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多正交振幅调制(QAM)等高频谱利用率的调制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对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线性要求。射频低噪声放大器(RF LNA)作为射频前端(RF FEM)的第1个有源器...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特别是4G,5G等无线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多正交振幅调制(QAM)等高频谱利用率的调制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对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线性要求。射频低噪声放大器(RF LNA)作为射频前端(RF FEM)的第1个有源器件,其非线性特征直接影响系统的信号质量和动态范围。以3阶交调为例,低噪声放大器需要足够的输入3阶交截点,以确保即使在强干扰信号下也能提供预期的性能。基于3阶非线性模型,该文简要分析了3阶交调的理论模型,梳理了提高3阶交截点的方法,归纳研究了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射频低噪声放大器 高线性 3阶交截点
下载PDF
面向空天海地一体化的平行海上搜救
18
作者 杜晓明 徐延才 +2 位作者 王晓 秦蕊 秦继荣 《指挥与控制学报》 CSCD 2023年第5期531-541,共11页
空天海地一体化网络是基于空、天、海、地异构网络和节点互联互通构成的一种复杂网络系统,具有分布式、异构、时变和自组织性等特性.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相关技术及设备的推广应用,空天海地一体化网络相关研究成为该领... 空天海地一体化网络是基于空、天、海、地异构网络和节点互联互通构成的一种复杂网络系统,具有分布式、异构、时变和自组织性等特性.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相关技术及设备的推广应用,空天海地一体化网络相关研究成为该领域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引入平行智能的方法对空天海地一体化立体网络进行建模与数据生成,解决了数据和场景匮乏的难题,综合运用空基、天基、海基、地基四位一体的综合观测手段,对海上搜救中发生事故后的可疑区域进行识别、排查与救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空天海地一体化网络的计算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海上搜救 空天海地一体化 协同管理 任务调度
下载PDF
中科院海洋领域先导专项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A类先导专项“海洋专项”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诚 吴园涛 +4 位作者 郭琳 赵君 唐凯 李超伦 王辉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4-149,共6页
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在战略高技术、重大公益性关键核心科技问题的突破,其组织管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复杂系统工程。以中国科学院在海洋领域启动的首个A类战略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 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在战略高技术、重大公益性关键核心科技问题的突破,其组织管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复杂系统工程。以中国科学院在海洋领域启动的首个A类战略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为例,梳理总结专项组织管理的特点,并从建立科学组织体系、探索创新运行机制、构建高效管理机制、创造良好支撑条件并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阐述专项管理的探索和实践,提出思考与建议,旨在为其他重大专项的管理实施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海洋 先导专项 组织管理
下载PDF
硅基微加工工艺滤波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万晶 汪峰 +4 位作者 李琛 王霄 王嘉毅 阎跃鹏 梁晓新 《空间电子技术》 2019年第5期7-14,共8页
硅基滤波器在毫米波频段具有高Q值、低损耗、小体积、低成本的明显优势,并且易于与集成电路集成,是解决毫米波滤波器芯片化的绝佳手段。文章首先给出了硅基微加工工艺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分类,然后着重介绍近年来国内外硅基微加工工艺滤波... 硅基滤波器在毫米波频段具有高Q值、低损耗、小体积、低成本的明显优势,并且易于与集成电路集成,是解决毫米波滤波器芯片化的绝佳手段。文章首先给出了硅基微加工工艺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分类,然后着重介绍近年来国内外硅基微加工工艺滤波器的五种不同设计方法:集总式、薄膜腔体型、带线型、自屏蔽型以及基片集成波导型。通过介绍各方法的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各方法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并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从加工工艺难度和性能上来看,自屏蔽型以及基片集成波导型硅基微加工工艺滤波器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片 微加工工艺 滤波器 毫米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