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2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主研发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 实现机场“一脸通关”——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石宇团队成果
1
作者 刘莎 石宇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20年第5期51-52,共2页
研发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辅助机场人证票核验人员进行现场人证核验,创新研发的双屏模式成为了国内民航安检人脸验证的标准模式;研发机场乘机“一脸通关”系统——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于2019年底顺利通过验收,推动了民航安... 研发安检人脸识别辅助验证系统,辅助机场人证票核验人员进行现场人证核验,创新研发的双屏模式成为了国内民航安检人脸验证的标准模式;研发机场乘机“一脸通关”系统——人工辅助验证智慧安保系统,于2019年底顺利通过验收,推动了民航安检的智能化变革。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一直在智能技术的民航领域转移转化道路上带头奔跑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人脸验证 智能技术 中国科学院 标准模式 绿色智能 核验 创新研发
原文传递
ERP在科研院所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中国科学院ARP系统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树梅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年第19期30-32,共3页
随着我国科学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科研院所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角色逐步向市场主导的竞争性角色转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科研院所必须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ERP管理理念的引入是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以中国科学院AR... 随着我国科学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科研院所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角色逐步向市场主导的竞争性角色转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科研院所必须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ERP管理理念的引入是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以中国科学院ARP系统应用为例,对ERP在财务管理中产生的积极作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P ARP 科研院所 财务管理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网信息模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东 杨涌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第6期151-151,共1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为使智能电网中的信息要素高效感知,本文提供相关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智能电网 信息模型 物联网
下载PDF
人工智能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出血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月 谢刚 李康(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致死、致残率高。出血转化(HT)是AIS的严重并发症,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密切相关。人工智能(AI)技术作为一种能早期准确预测HT的新方法,其中影像组学能从CT、MRI等多种神经影像学数据中深度挖掘并提取与HT密...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致死、致残率高。出血转化(HT)是AIS的严重并发症,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密切相关。人工智能(AI)技术作为一种能早期准确预测HT的新方法,其中影像组学能从CT、MRI等多种神经影像学数据中深度挖掘并提取与HT密切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可以实现HT预测信息的筛选及相关性分析、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优化,提高了HT的预测准确性。就影像组学、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预测AIS后HT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出血转化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预测
下载PDF
纳米孔技术研究蛋白质构象动力学
5
作者 张明焜 吕守芹 龙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11-211,共1页
目的蛋白质在履行生命功能时会形成多种构象态。检测和分析蛋白质的构象和变构对于阐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至关重要。纳米孔技术具有水环境检测、高时空分辨率、无标记和高通量等优势,在蛋白质检测中具有巨大潜力。本研究将利用纳... 目的蛋白质在履行生命功能时会形成多种构象态。检测和分析蛋白质的构象和变构对于阐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至关重要。纳米孔技术具有水环境检测、高时空分辨率、无标记和高通量等优势,在蛋白质检测中具有巨大潜力。本研究将利用纳米孔传感技术探索αXβ2整合素的不同构象态和变构过程。方法利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建立了纳米孔传感系统,以检测αXβ2的不同构象态。此外,基于拉伸分子动力学(SMD)模拟建立了纳米孔传感和原子力探针拉伸联用的方法,调控并探测了蛋白质的变构过程,并基于自由能分析了纳米孔空间约束对变构模式的影响。结果成功解耦了αXβ2的构象和取向对纳米孔离子电流的调制,估计了3种构象态的近似椭球形貌。利用椭球体积和形状特征区分了不同的构象态。此外,分析了纳米孔内的电导率的分布,厘清了孔壁和蛋白质对电导率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建立了一种基于电、力耦合传感的新方法,以探测纳米孔中蛋白质的构象动力学,并通过新型SMD-椭球近似方法实时解析了中间态构象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纳米孔约束增加了αXβ2构象伸展所需克服的能垒。结论本研究通过对离子电流和蛋白质变构的综合分析,提升了纳米孔技术用于蛋白质构象和变构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分子动力学 构象动力学 蛋白质构象 离子电流 纳米孔 中间态 形状特征 传感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在线观测的重庆冬季棕碳吸光特性、来源及辐射效应研究:二次转化影响
6
作者 邓竞成 彭超 +5 位作者 卢培利 李振亮 陈阳 翟崇治 杨复沫 田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53-3562,共10页
2023年1月20~2月21日在重庆典型城区开展棕碳气溶胶(BrC)多波段吸光系数的在线观测,分析污染天和清洁天BrC的吸光特性及其环境效应.结果显示,污染天和清洁天PM_(2.5)的AAE值分别为1.58和1.55,表明城区PM_(2.5)中明显存在BrC.观测期间,黑... 2023年1月20~2月21日在重庆典型城区开展棕碳气溶胶(BrC)多波段吸光系数的在线观测,分析污染天和清洁天BrC的吸光特性及其环境效应.结果显示,污染天和清洁天PM_(2.5)的AAE值分别为1.58和1.55,表明城区PM_(2.5)中明显存在BrC.观测期间,黑碳(BC)和BrC在370~660nm对PM_(2.5)的吸光贡献分别为58%~90%和10%~42%,表明PM_(2.5)吸光系数主要受BC影响,但BrC的贡献也不容忽视.污染天BrC在370nm的吸光系数σ_BrC(370)[(35.30±8.21)Mm-1]为清洁天[(14.28±7.10)Mm-1]的2.47倍,且其对PM_(2.5)的吸光贡献(10%~42%)也高于清洁天(8%~41%).值得注意的是,污染天AAEBrC值范围为3.2~4.7,整体低于清洁天(3.6~4.9),这可能与不同时段BrC的组分差异有关.基于最小相关系数法(MRS)获取一次棕碳(BrC_(pri))和二次棕碳(BrC_(sec))的吸光系数.污染天和清洁天BrC_(pri)对BrC吸光系数的贡献(74%~80%和57%~74%)均高于BrC_(sec)(20%~26%和26%~43%),但BrC_(pri)的AAE值(3.42和3.08)明显低于相应的AAE(BrC_(sec))(4.22和5.15),这与BrC_(sec)吸光具有较强的波长依赖性有关.此外,σ_BrC_(sec)(370)日变化表明BrC_(sec)生成可能主要受夜间高湿条件下液相反应的影响.BrC相对BC的辐射吸收贡献在短波段较为显著,随着波长范围增加明显减少.污染天BrC_(pri)和BrC_(sec)在370~950nm的辐射吸收贡献分别为24.8%和10.2%,清洁天分别为18.4%和9.8%.潜在源分析(PSCF)结果表明,污染天BrC主要来源于重庆本地排放,清洁天BrC受来自湖南省和贵州省的区域传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棕碳 污染天 吸光特性 辐射吸收 重庆
下载PDF
智能制造领域的数字孪生技术研究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昭明 邹劲松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9-1260,共12页
近年来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践行智能制造理念与目标的数字孪生技术,为解决智能制造过程中的信息物理融合难题提供了有效手段,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为全面解析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 近年来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践行智能制造理念与目标的数字孪生技术,为解决智能制造过程中的信息物理融合难题提供了有效手段,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为全面解析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检索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数据源,采用Citespace5.7软件梳理了2011~2021年发表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绘制出科学知识图谱,并从文献特征、科研合作、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等不同维度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最后从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两个角度预测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智能制造 研究热点及前沿 知识图谱分析 工业智能
下载PDF
污染物超临界水氧化技术防腐蚀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光伟 陈鸿珍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80-82,97,共4页
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以超临界水(SCW)为介质,将有机污染物深度降解为CO_(2)、H_(2)O和N_(2)以及无机盐等小分子化合物,具有反应快、降解彻底,无二次污染等明显优势,被誉为最有前途的污染物末端处理技术之一。然而,由于有机污染物氧... 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以超临界水(SCW)为介质,将有机污染物深度降解为CO_(2)、H_(2)O和N_(2)以及无机盐等小分子化合物,具有反应快、降解彻底,无二次污染等明显优势,被誉为最有前途的污染物末端处理技术之一。然而,由于有机污染物氧化过程及中间产物复杂,使得设备工况环境苛刻且变化范围大,长时间运行极易遭受严重的腐蚀。为了提升污染物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防腐蚀性能,使其实现规模化应用,科学家们通过耐腐蚀反应器研发,工程材料(金属、合金、陶瓷等)腐蚀过程和机理研究,卓有成效的工艺过程优化,强化了超临界水氧化系统中腐蚀发生、发展的认识,对防腐蚀技术的研发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已取得不少创新性成果。这些成果为开发新型防腐蚀超临界水氧化设备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对其处理效果和效率提升,能量及运行成本核算等工业化设计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 超临界水 腐蚀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微塑料对底栖动物影响进展研究
9
作者 肖文宇 陈垚 +1 位作者 李哲 马彦博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4,共9页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目前已被证实可对底栖动物产生多种影响。为探究微塑料对底栖动物影响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VOSviewer软件对2012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微塑料对底栖动物...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目前已被证实可对底栖动物产生多种影响。为探究微塑料对底栖动物影响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VOSviewer软件对2012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微塑料对底栖动物影响领域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研究正处于平缓发展期;当前研究热点集中在底栖动物中微塑料的来源、赋存、表征以及微塑料对底栖动物的毒性作用等方面。未来研究趋势将集中于底栖动物体内微塑料表征新方法、微塑料与污染物复合污染对底栖动物的毒性作用以及微塑料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和管控。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索微塑料对底栖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及其生态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底栖动物 文献计量分析 毒性作用 生态风险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格局研究
10
作者 孙云堃 冯琦 +1 位作者 丁长虹 温兆飞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5,共13页
三峡水库消落区是指坝前水位175 m逐步消退至防洪限制水位145 m之间,水库两岸因水库调度运用出现的临时性淹没或出露的水陆交错区域。三峡水库运行已近20年,但消落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至今尚未被全面定量地认识,给消落区的管理保护和利... 三峡水库消落区是指坝前水位175 m逐步消退至防洪限制水位145 m之间,水库两岸因水库调度运用出现的临时性淹没或出露的水陆交错区域。三峡水库运行已近20年,但消落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至今尚未被全面定量地认识,给消落区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带来了诸多困扰。通过2021-2022年4次大范围高密度的消落区实地调查采样,共获得2000余份一手调查数据,并以此从消落区的支持功能、供给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功能方面,系统地定量刻画了消落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发现:1)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在空间上分布相对均匀,各个区县的得分在平均分0.67上下波动;2)从库首到库尾,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系统的文化功能得分由0.60持续上升到0.73,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3)从库首到库尾,三峡水库消落区支持功能得分分别为0.34、0.41、0.27,供给功能得分分别为0.32、0.52、0.36,调节功能得分分别为0.55、0.72、0.67,服务功能指数分别为0.49、0.62、0.56,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消落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空间上呈现出集群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了形成这种空间分布格局的可能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生态保护和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消落区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空间分布
下载PDF
Y_(2)O_(3)增强TC4合金焊激光熔覆仿真及微观组织性能研究
11
作者 魏家帅 石明全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8,共9页
TC4(Ti-6Al-4V)钛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比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航空航天、航海石油和国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其硬度低、耐磨性差,限制了其在摩擦工况下的使用。基于涂层与TC4基材的相容性及基体对生成相的润湿性原理,在TC4表... TC4(Ti-6Al-4V)钛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比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航空航天、航海石油和国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其硬度低、耐磨性差,限制了其在摩擦工况下的使用。基于涂层与TC4基材的相容性及基体对生成相的润湿性原理,在TC4表面制备了Ti基稀土激光熔覆层,研究了Y_(2)O_(3)对涂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通过COMSOL软件模拟单道和多道TC4粉末熔覆动态过程,结合试验研究温度变化与熔覆层厚度,阐明了熔覆机理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对熔覆层的组织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利用显微维氏硬度计测量熔覆层硬度,结果表明,Y_(2)O_(3)增加显著减少了气泡和裂纹数量,促进了组织细化。为TC4表面激光熔覆涂层的微观组织调控、成形质量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Y_(2)O_(3)增强 激光熔覆 微观组织 耐磨性能 显微硬度 COMSOL仿真 组织细化
下载PDF
基于超构表面的偏振探测器件研究进展
12
作者 赵相锐 孙飞莹 +4 位作者 彭阳 娄泰铭 张先宁 张洪尘 魏兴战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5,共12页
偏振探测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探测手段,具有强抗干扰能力,并能有效提升探测距离,在光学遥感、环境监测、生物医学和水下成像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偏振探测系统存在体积庞大、光路复杂等问题,在小型化和集成化方面存在严... 偏振探测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探测手段,具有强抗干扰能力,并能有效提升探测距离,在光学遥感、环境监测、生物医学和水下成像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偏振探测系统存在体积庞大、光路复杂等问题,在小型化和集成化方面存在严峻挑战。超构表面是由人工亚波长结构单元组成的二维周期性阵列,可根据入射光偏振态对光场进行精细调控,有效降低偏振探测系统的尺寸,提升器件的集成程度,为小型化偏振探测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分析超构表面与偏振探测相关的光场调控机理,在此基础上归纳基于超构表面的光子型与光热型偏振探测器件,并对现存问题与未来趋势进行总结与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构表面 光场调控 偏振探测
下载PDF
光导型石墨烯探测器暗电流抑制电路研究
13
作者 仝淅哲 申钧 《红外》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针对光导型石墨烯探测器暗电流大的特点,在分析几种暗电流抑制电路的基础上,利用电容反馈跨阻放大器(Capacitive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CTIA)积分电路设计了一种新型低温度系数暗电流抑制电路。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良好... 针对光导型石墨烯探测器暗电流大的特点,在分析几种暗电流抑制电路的基础上,利用电容反馈跨阻放大器(Capacitive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CTIA)积分电路设计了一种新型低温度系数暗电流抑制电路。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良好的暗电流抑制能力。相比于传统CTIA结构,积分饱和时间提升显著,并且具有良好的积分均匀性和输出线性度。在-20~40℃温度范围内,电流--温度误差率为0.15%,电压偏移量不到80 mV,能够在室温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暗电流抑制功能。探测器偏置电压漂移改善88.7%,为探测器稳定工作提供了保障。同时,抑制电流的大小可调,为改善石墨烯基探测器像元的不均匀性和未来制备大规模的石墨烯基探测器阵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导型 石墨烯 暗电流抑制 电容反馈跨阻放大器 低温度系数
下载PDF
重庆研究院等三维石墨烯异质结光电探测器件研究获进展
14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79-1479,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与香港中文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重庆理工大学合作,在基于硅表面的三维石墨烯原位生长技术上,取得高性能异质结光电探测器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石墨烯 异质结 光电探测器件 重庆研究院 原位生长 PHOTODETECTOR SCHOTTKY 硅表面 系统集成 电子科技大学
下载PDF
超疏水自清洁涂层防结冰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5
作者 杨钦 罗荘竹 +3 位作者 谭生 罗一旻 张招柱 刘维民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2,共13页
仿生超疏水自清洁涂层是表面工程领域的前沿课题,在电力、通信等领域防结/覆冰雪方面显示出重要的工程应用前景。文中主要围绕"工程适用性",在总结国内外典型"多步法"制备超疏水表面的发展历程及局限性基础上,重点... 仿生超疏水自清洁涂层是表面工程领域的前沿课题,在电力、通信等领域防结/覆冰雪方面显示出重要的工程应用前景。文中主要围绕"工程适用性",在总结国内外典型"多步法"制备超疏水表面的发展历程及局限性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新发展的"一步法"的优势及研究进展,并论述了超疏水涂层在工程应用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结合自然低温结冰环境,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结冰测试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探讨了超疏水表面结冰/脱冰行为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简要介绍了超疏水涂层防结冰工程示范的新成果,并展望了其于工程防结冰领域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自清洁 低温冻雨 防结冰 工程应用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中国景观连接度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6
作者 陈春娣 贾振毅 +4 位作者 吴胜军 童笑笑 周文佐 陈若漪 张超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243-3255,共13页
景观连接度反映了景观对物种或某种生态过程在生境斑块之间运动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对维持景观格局及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在当前全球环境变化,自然生境丧失和破碎化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景观连接度的评价、模拟与应... 景观连接度反映了景观对物种或某种生态过程在生境斑块之间运动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对维持景观格局及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在当前全球环境变化,自然生境丧失和破碎化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景观连接度的评价、模拟与应用已成为景观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1999—2015年间国内发表的景观连接度期刊论文,通过文献计量法,分别从年发文量、来源期刊、研究机构、研究区域、研究目的、景观类型、景观尺度以及研究方法等多个视角分析国内该领域应用研究进展以及发展趋势。经检索共得到文献240篇,其中英文43篇。分析发现,近20年国内该领域年发文量总体呈显著增长趋势;《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和Urban and Landscape Planning为主要刊载期刊;研究力量集中分布在北京、南京等东部18所科研机构,文献量占到43.75%;研究目标区域也以东部为主(52.2%),而对中西部生态敏感脆弱区研究较少;研究目的以景观规划为主,但针对物种保护的研究较弱,仅占11.25%,且主要关注大熊猫等被公众熟知的珍稀濒危物种;城市、城乡等人工景观是常见的景观研究类型,相比之下,自然景观所占比例较低;研究的空间尺度集中在<5000 km2的中小尺度域,占72.5%,景观粒度以30 m的中等分辨率居多。识别出14种具体度量方法,常用的包括最小费用模型、基于图论原理的功能连接度指数和网络结构指数,以及景观格局指数等;关注功能性连接和多方法的综合应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趋势;度量方法的一些参数,如最小费用模型阻力赋值或距离阈值选择主要依据专家经验或已有文献,而针对目标物种采用实证研究的则较少。最后,对国内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不足展开讨论并展望了未来发展,以促进我国景观连接度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论 功能连接度 最小费用模型 生态网络 距离阈值
下载PDF
空间大型桁架在轨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杰 黎静 +1 位作者 吴文杰 于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59-3167,共9页
空间桁架作为航天器结构的理想支撑平台,在深空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空间任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型化、轻量化是航天器及其空间附属机构的发展趋势,但受地空运载能力与运载成本的约束,现有常规就地制造技术已无法满足大尺寸、高... 空间桁架作为航天器结构的理想支撑平台,在深空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空间任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型化、轻量化是航天器及其空间附属机构的发展趋势,但受地空运载能力与运载成本的约束,现有常规就地制造技术已无法满足大尺寸、高性能、复杂结构件的太空应用需求。在轨增材制造(在轨3D打印)技术可突破常规就地制造瓶颈,解决空间制备难题,实现低成本在轨建设。在轨增材制造是一种在微/零重力作用、高交变温差、强辐射等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新型制造技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技术成熟度较低,诸多基础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问题尚待解决。空间大型桁架的在轨增材制造不同于传统地面增材制造,是地面增材制造技术的拓展与延伸。目前,在基础研究方面,国内外已开展了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的熔融沉积成形增材制造试验,验证了微重力环境下熔融沉积增材制造的可行性。在成形装备方面,中、美、欧等国家或联盟均研制了适用于空间站舱内的熔融沉积增材制造样机,而针对空间大型桁架在轨增材制造的舱外装备,尚处于概念设计向工程样机转化的阶段。在成形工艺方面,受限于装备进展,在轨熔融沉积成形工艺性能研究较少;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中增材制造方面,针对大尺寸、长轴径比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熔融沉积成形制件的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已通过材料改性、层间粘结热调控等方法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进。本文系统总结了空间大型桁架在轨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针对在轨熔融沉积成形增材制造,归纳综述了空间微重力影响、在轨成形装备、成形工艺等关键瓶颈技术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空间大型桁架在轨增材制造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为空间大型结构的在轨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大型桁架 在轨增材制造 熔融沉积成形 空间极端环境 装备 工艺性能
下载PDF
基于扫描探针显微镜的近场超空间分辨指纹光谱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忠波 王化斌 +7 位作者 彭晓昱 施长城 夏良平 汤明杰 常天英 魏东山 杜春雷 崔洪亮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8,共12页
基于扫描探针显微镜的近场超空间分辨指纹光谱技术在分子识别及组分鉴别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扫描探针显微技术与不同的光谱联合使用,发展出了不同的具有纳米级分辨的指纹光谱技术,其中包括针尖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技术、纳米级分辨率... 基于扫描探针显微镜的近场超空间分辨指纹光谱技术在分子识别及组分鉴别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扫描探针显微技术与不同的光谱联合使用,发展出了不同的具有纳米级分辨的指纹光谱技术,其中包括针尖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技术、纳米级分辨率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及散射式的扫描近场太赫兹光谱技术.这三种散射式的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技术在实现方式上有所不同,在近场指纹识别方面可以相互补充.该综述主要对三种近场超空间分辨指纹光谱技术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比较,并且对这三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指纹识别 针尖增强拉曼散射 纳米级分辨率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散射式的扫描近场太赫兹光谱 生物医学
下载PDF
中药提取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高镱萌 徐愿坚 +1 位作者 杜洪飞 刘晓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90-894,共5页
中药提取在中药应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提取方法费时、溶剂消耗大、效率低。本文简要介绍了超声提取、微波提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传统索氏提取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新方法的原理、特点、影响因素和应用。
关键词 中药 超声提取 微波提取 超临界CO2萃取
下载PDF
重庆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基础物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乔 刘洪 +3 位作者 王森 王莉莎 刘基权 杨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148-4152,共5页
采集重庆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露头页岩,开展其基础物性实验,得到以下认识:①随层理角度的变大,声波时差呈现出增大趋势;②研究区域的页岩层理和微裂缝高度发育,脆性矿物含量高,石英平均含量超过45%,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含少量的膨胀... 采集重庆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露头页岩,开展其基础物性实验,得到以下认识:①随层理角度的变大,声波时差呈现出增大趋势;②研究区域的页岩层理和微裂缝高度发育,脆性矿物含量高,石英平均含量超过45%,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含少量的膨胀性黏土伊/蒙混层;③各样品的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平均值为8.2 mmol/100 g,比表面积的平均取值为18.39 m2.g-1,孔径大小平均值为3.76 nm,比表面积和孔径呈现负相关性。最后,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声波时差与理化特性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孔径、比表面积与声波时差关联度较好,分别呈正、负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志留统 龙马溪组 层理 声波时差 理化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