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细胞拉曼技术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阮真 朱鹏飞 +7 位作者 张磊 陈荣泽 李洵融 付晓婷 黄正谷 周刚 籍月彤 廖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468-3473,共6页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和麻风分支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总称。近年来NTM导致人类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感染的临床症状与MTC感染极为相似,但两者治疗方案却存在差异,临床亟须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用于诊断NTM...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和麻风分支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总称。近年来NTM导致人类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感染的临床症状与MTC感染极为相似,但两者治疗方案却存在差异,临床亟须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用于诊断NTM感染。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SCRS)具有非标记、免培养、快速、准确、低成本等优势。据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显微共聚焦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鉴定NTM的方法。通过对临床常见的六种NTM(脓肿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土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以及堪萨斯分枝杆菌)的拉曼光谱进行处理比较,并结合峰位注释进行分析。采用无监督低维可视化的t-分布式随机邻域嵌入方法展示六种NTM的拉曼数据结构,证明其数据在低维空间上的可分性后,比较分类中常用的六种分类器[支持向量机分析(SVM)、K最近邻分类算法(KNN)、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随机森林(RF)、线性判别分析(LDA)、XG Boost]的效果。SVM和LDA在NTM分类中效果最好,分别达到了99.4%和98.8%的测试准确率;SVM仅对于堪萨斯分枝杆菌(97.96%,48/49)的分类准确性略低,其余均为100%;LDA对于脓肿分枝杆菌(95.65%,22/23)和戈登分枝杆菌(96.30%,26/27),其余也均为100%。因此,单细胞拉曼检测结合SVM分类器为NTM快速准确鉴定提供了富有潜力的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拉曼技术 非结核分枝杆菌 病原微生物鉴定 支持向量机分析
下载PDF
面向微藻单细胞检测的小型共焦拉曼系统研制
2
作者 卢渊 李远东 +2 位作者 郭飞 任立辉 郑荣儿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1期55-61,共7页
海洋微藻研究对海洋环境监测以及生物资源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作为一种非标记、快速检测技术已在生命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现阶段,商业化显微共焦拉曼仪器在微生物研究领域占据主导,但由于体积庞大、工作环境要求严格等因素... 海洋微藻研究对海洋环境监测以及生物资源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作为一种非标记、快速检测技术已在生命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现阶段,商业化显微共焦拉曼仪器在微生物研究领域占据主导,但由于体积庞大、工作环境要求严格等因素,很难开展微藻细胞的现场检测与分析。因此,将微型光纤光谱仪引入微藻"单细胞"的检测,自主研发了一套小型显微共焦拉曼系统,尝试低成本开发微生物分析设备。整个系统基于微型光纤光谱仪实现了硬件的一体化小型设计(L750 mm×W350 mm×H410 mm),具备光谱探测、显微成像、光镊捕获功能。通过四种典型微藻(中肋骨条藻、微拟球藻、东海原甲藻及小藻)的检测验证,成功识别了"单个活体细胞"内的蛋白质、脂类、糖原、核酸等多种细胞组分,相应的结果经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后,很好地实现了四种微藻的种类归属,证明了光纤光谱仪应用于单细胞量级海洋微生物分析的可行性,并有望在将来发展成为船基设备,用于微藻的甲板在线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焦拉曼 光纤光谱仪 小型化系统 海洋微藻 单细胞分析
下载PDF
单细胞视角下污水反硝化聚磷菌资源挖掘与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孙鹏城 潘慧慧 +3 位作者 荆玉姝 夏文香 任义尚 荆晓艳 《微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0-1666,共17页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加剧,高效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变得尤为迫切。传统脱氮除磷工艺因微生物间的污泥龄差异和碳源竞争难以实现氮和磷的高效同步去除。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ying phosphorus-accumulating organisms,DPA...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加剧,高效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变得尤为迫切。传统脱氮除磷工艺因微生物间的污泥龄差异和碳源竞争难以实现氮和磷的高效同步去除。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ying phosphorus-accumulating organisms,DPAOs)具备同时去除氮和磷的能力,展现出显著的污水处理潜力。然而,基于群体水平的研究往往忽视了细胞间的异质性,导致对DPAOs脱氮除磷机制的理解不够深入。采用传统的“先养后筛”法获得的高效DPAOs菌株数量有限,且在实际污水处理环境中其稳定性和适应性面临诸多挑战。单细胞分析技术为深入理解微生物的生态位和代谢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非破坏性单细胞表型识别技术,如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single cell Raman spectroscopy,SCRS)与培养技术耦合,为DPAOs菌株的挖掘开辟了新途径。本文综述了DPAOs菌株资源挖掘及其代谢机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重点探讨了单细胞技术在揭示DPAOs脱氮除磷机制及资源挖掘中的潜力,为DPAOs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从而推动高效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技术 反硝化聚磷菌 拉曼光谱 微生物资源挖掘 代谢机制
原文传递
拉曼光谱技术在单细胞表型检测与分选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喜先 孙晴 +2 位作者 刁志钿 徐健 马波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1期204-224,共21页
基因组测序、编辑与合成技术日新月异,推动了基因型“设计”和“合成”能力的突飞猛进,同时也使人工细胞的表型检测成为合成生物学发展的瓶颈之一。对于细胞功能的快速测试与评价,单细胞分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与前景,但理想的解决方案需... 基因组测序、编辑与合成技术日新月异,推动了基因型“设计”和“合成”能力的突飞猛进,同时也使人工细胞的表型检测成为合成生物学发展的瓶颈之一。对于细胞功能的快速测试与评价,单细胞分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与前景,但理想的解决方案需要具备活体无损、非标记式、提供全景式表型、能分辨复杂功能、快速高通量且低成本、能与组学分析联动等特征。拉曼光谱技术具备上述所有特征,能够提供单细胞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分子结构等信息,是一种高效的单细胞表型识别技术。本文首先概述了拉曼组概念和基于拉曼组的细胞功能表型识别,包括代谢产物定性和定量、底物代谢和互作表征、细胞种类和状态鉴定以及环境应激检测等;其次,根据拉曼信号的分类、拉曼信号检测模式和目标细胞分选策略,对现有的拉曼分选平台及其在细胞表型分选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对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在合成细胞表型检测与分选面临的问题、潜在解决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展望。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不仅为细胞工厂的高通量、全景式表型检测与筛选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还将推动“单细胞精度的表型组-功能基因组”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大数据类型,服务于“数据科学”驱动下的合成生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拉曼光谱技术 细胞工厂 单细胞表型识别 高通量分选
下载PDF
单细胞拉曼光谱测试分选装备研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刁志钿 王喜先 +2 位作者 孙晴 徐健 马波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5期1020-1035,共16页
合成生物学的跨越式发展,取决于“设计-构建-测试-学习”(design-build-test-learn)这四大环节的突破。随着基因组测序、编辑、合成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业界设计和构建突变体甚至人工细胞工厂的能力已经突飞猛进。然而,合成生... 合成生物学的跨越式发展,取决于“设计-构建-测试-学习”(design-build-test-learn)这四大环节的突破。随着基因组测序、编辑、合成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新月异,业界设计和构建突变体甚至人工细胞工厂的能力已经突飞猛进。然而,合成生物学至今仍面临的困境之一便是“大体系的复杂性难以处理”,一旦体系变大,细胞表型测试与分选的工作量就非常艰巨,甚至不可完成。单细胞拉曼光谱(SCRS)技术能够在活体单细胞水平、非标记状态下识别全景信息从而分辨复杂功能表型,且具有快速、低成本、能够与下游细胞组学研究耦联等优势,被视为全新的单细胞表型识别技术。目前,基于SCRS技术强大的表型识别能力已发展了系列合成表型的测试与分选装备,并进行了广泛的应用示范,展示了其助力合成生物学表型测试与分选的巨大潜力。本文选取自主研制的单细胞拉曼光镊分选仪(RACS-Seq)、单细胞微液滴分选系统(EasySort)和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选仪(FlowRACS)为典型仪器装备,分别概述其技术原理和技术迭代以及特色应用案例等。本文最后对当前基于SCRS技术的合成表型测试分选装备所存在的问题及潜在解决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 细胞工厂 单细胞表型识别 高通量分选
下载PDF
以单细胞拉曼光谱为基础的细胞乙醇应激
6
作者 滕琳 籍月彤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2-264,284,共4页
生物乙醇被认为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然而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环境污染物。虽然目前关于细胞乙醇应激的研究已经非常广泛,但是细胞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对单细胞层面的细胞应激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单细胞进化的认识,... 生物乙醇被认为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然而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环境污染物。虽然目前关于细胞乙醇应激的研究已经非常广泛,但是细胞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对单细胞层面的细胞应激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单细胞进化的认识,然而目前在单细胞尺度进行细胞应激反应研究的方法还是非常有限的。拟采用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对细胞在不同浓度乙醇处理下进行指纹图谱的检测,获得其单细胞应激的表型性状。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乙醇处理30min的条件下,细胞可以非常灵敏地对外界刺激进行反应,主要表现在脂类、蛋白类拉曼谱峰的强度增强,以及表征核酸类物质的拉曼峰强度下降;同时,由于在不同浓度乙醇作用下细胞的不同反应,可以对细胞外环境中乙醇含量进行预测。由研究结果可见,细胞乙醇应激可以采用单细胞拉曼光谱进行检测,同时该技术还可以应用在对环境中存在的乙醇含量的预测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刺激 单细胞拉曼光谱(SCRS) 浓度预测
下载PDF
单细胞水平解析土壤固氮鱼腥藻的碳氮固存过程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同 赵远 +2 位作者 彭成荣 荆晓艳 梁玉婷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1-1734,共14页
固氮鱼腥藻作为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具备良好的碳氮固存能力。施加固氮鱼腥藻能够提升土壤肥力并减少化肥施用量。然而,解析固氮鱼腥藻在土壤中的碳氮固存机制以及不同菌株固存效率差异仍有待深入研究。因此,从单细胞水平对土壤固氮鱼腥... 固氮鱼腥藻作为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具备良好的碳氮固存能力。施加固氮鱼腥藻能够提升土壤肥力并减少化肥施用量。然而,解析固氮鱼腥藻在土壤中的碳氮固存机制以及不同菌株固存效率差异仍有待深入研究。因此,从单细胞水平对土壤固氮鱼腥藻菌株进行筛选和碳氮固存过程的研究至关重要。针对固氮鱼腥藻在单细胞水平上发生的复杂而动态的元素变化过程,本研究综述了土壤固氮鱼腥藻碳氮固存过程,并探讨了利用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法与稳定同位素标记结合(nano-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stable isotopic probing,NanoSIMS-SIP)技术和拉曼光谱成像与稳定同位素标记结合(Raman spectroscopy imaging-stable isotopic probing,Raman-SIP)技术解析单细胞水平上的碳氮元素的时空分布的原理、进展与难点。重点关注了单细胞稳定同位素技术定量可视化固氮鱼腥藻碳氮固存的最新技术发展与应用。同时,对该类可视化技术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本研究对于理解固氮鱼腥藻在土壤中的碳氮固存机制和固氮效率差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农业生产中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 固氮鱼腥藻 纳米二次离子质谱 拉曼光谱 稳定同位素探针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宏基因组模拟数据的生物标志物筛选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晓君 滕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59,共4页
鉴于生物圈中微生物资源的巨大开发潜力以及测序技术不断发展,宏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物群落已经被看作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并且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微生物菌群的复杂性,使得精确确定和定量宏基因组数... 鉴于生物圈中微生物资源的巨大开发潜力以及测序技术不断发展,宏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物群落已经被看作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并且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微生物菌群的复杂性,使得精确确定和定量宏基因组数据中的分类单元成为宏基因组数据分析的难点。已有的宏基因组数据标记分析工具无法解决微生物群落预测结果重现的稳健性、准确性以及处理非冗余标记物方面遇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宏基因组自助抽样(metagenomic bootstrap)的生物标志物选择方法,它结合了mRMR(minimal redundancy maximal relevance)和自助抽样方法(bootstrapping),可以更加稳健、准确而有效地通过对宏基因组数据的挖掘实现非冗余标记物的筛选。基于模拟数据集,通过其与2种自上而下的方法(Metastats、LEf Se)以及自下而上的方法(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对比,表明本方法可以在较高准确率的基础上更加稳健地选择更多的非冗余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 生物标志物 mRMR 自助抽样法
下载PDF
单细胞拉曼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阮真 朱鹏飞 +1 位作者 付晓婷 廖璞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48-1359,共12页
单细胞拉曼技术是基于拉曼光谱分析原理实现非培养、无标签、快速、高效、低成本揭示物质本质的新方法。近年来,单细胞拉曼技术也开始在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崭露头角。本文结合单细胞拉曼技术基本原理这一理论基础,阐述该技术在病原微生... 单细胞拉曼技术是基于拉曼光谱分析原理实现非培养、无标签、快速、高效、低成本揭示物质本质的新方法。近年来,单细胞拉曼技术也开始在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崭露头角。本文结合单细胞拉曼技术基本原理这一理论基础,阐述该技术在病原微生物鉴定、药物敏感性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及最新技术方向,并探讨其在临床实验室应用的可行性,为未来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拉曼 病原微生物 鉴定 药物敏感性试验 分选技术
原文传递
微拟球藻Ⅰ型脂酰辅酶A: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编码基因NoDGAT1A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辛一 路延笃 徐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20,共6页
从微拟球藻高产油藻株IMET1的cDNA中,克隆出一个I型脂酰辅酶A: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的编码基因NoDGAT1A,该基因共编码437个氨基酸,与拟南芥I型DGAT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38%,且含有至少9段高疏水区。随后,NoDGAT1A被转化入营养缺陷型酿... 从微拟球藻高产油藻株IMET1的cDNA中,克隆出一个I型脂酰辅酶A: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的编码基因NoDGAT1A,该基因共编码437个氨基酸,与拟南芥I型DGAT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38%,且含有至少9段高疏水区。随后,NoDGAT1A被转化入营养缺陷型酿酒酵母三脂酰甘油合成突变株H1246中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表明,在外加二十碳五烯酸(EPA)时,表达No DGAT1A的H1246能够产生三脂酰甘油(TAG),针对其TAG的分析表明,与酵母DGAT相比,表达NoDGAT1A的H1246产生的TAG中含有更多的EPA,说明NoDGAT1A具有更强的合成含EPA的TAG之能力。此外,16:0(63.82%)和18:0(27.98%)是其TAG中主要的脂肪酸链成分,说明NoDGAT1A合成的TAG侧链仍以长链饱和脂肪酸为主。NoDGAT1A对微拟球藻中TAG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也为以微拟球藻为模式的产油微藻TAG和EPA代谢网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拟球藻 脂酰辅酶A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 三脂酰甘油 二十碳五烯酸
下载PDF
代谢研究新技术助力合成生物学
11
作者 杨琛 徐健 杨弋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76-1482,共7页
合成生物学通过构建人工代谢途径,不仅可以发展高效的生物制造技术,还可以用于人类重要疾病的诊疗,为催生新的生物产业革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该文围绕代谢组与代谢流量分析以及代谢建模、单细胞代谢表型组分析与分... 合成生物学通过构建人工代谢途径,不仅可以发展高效的生物制造技术,还可以用于人类重要疾病的诊疗,为催生新的生物产业革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该文围绕代谢组与代谢流量分析以及代谢建模、单细胞代谢表型组分析与分选、代谢物生物传感与时空调控等前沿技术,介绍现有状况和水平,综述分析这些技术如何助推合成生物学设计-构建-测试-学习(DBTL)循环,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 代谢流量 代谢模型 单细胞代谢表型组 单细胞拉曼分选 代谢物生物传感 分子探针 代谢时空分析 光遗传学控制
原文传递
微拟球藻中潜在C_4循环对不同抑制剂、光质的响应
12
作者 魏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8-302,共5页
为了探讨微拟球藻C3、C4循环在碳固定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通过对其基因组、转录组进行解析,发现微拟球藻IMET1中存在编码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苹果酸酶、丙酮酸磷酸双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等C4途径关键酶的基因。分析了关... 为了探讨微拟球藻C3、C4循环在碳固定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通过对其基因组、转录组进行解析,发现微拟球藻IMET1中存在编码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苹果酸酶、丙酮酸磷酸双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等C4途径关键酶的基因。分析了关键C4基因的进化,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微拟球藻在不同光质条件下C4基因(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表达量的变化。此外通过使用不同的化学抑制剂检测这些潜在C4基因对其的响应。结果表明,IMET1中存在细菌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在系统同发育关系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基因都与硅藻、褐藻进化关系很近。在白光、蓝光、红光等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基因表达在蓝光下短期内会显著升高,而后相对表达又下调。在某些胁迫条件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丙酮酸磷酸双激酶酶等活性的升高可能改变了微拟球藻IMET1碳代谢途径的走向,C4代谢途径功能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拟球藻 C4循环 抑制剂 转录动态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组的口腔“亚健康状态”检测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适 滕飞 +4 位作者 杨芳 朱鹏飞 苏晓泉 马波 徐健 《生命科学》 CSCD 2017年第7期660-668,共9页
口腔亚健康是指口腔处于健康与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状态,其灵敏辨别与准确检测对于维护儿童和成人群体的身心健康均具重大意义。最新研究表明,口腔共生菌群的特异性结构或功能变化可先于口腔临床症状出现,因此具备预测疾病发生的潜力。首... 口腔亚健康是指口腔处于健康与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状态,其灵敏辨别与准确检测对于维护儿童和成人群体的身心健康均具重大意义。最新研究表明,口腔共生菌群的特异性结构或功能变化可先于口腔临床症状出现,因此具备预测疾病发生的潜力。首先,综述了口腔菌群与口腔内生态位、宿主年龄、疾病状态等的关联,讨论了基于口腔菌群定义与检测牙齿、牙周组织的亚健康状态的现有证据及潜力;其次,以微生物组大数据和单细胞分析为例,探讨了新一代微生物组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基于微生物组的口腔亚健康状态检测与机制研究,将为口腔乃至全身的精准医疗与精准护理提供新思路和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菌群 疾病预警 亚健康 龋病 牙周疾病 宏基因组 单细胞技术
原文传递
人工细胞的表型测试与分选:构建从光谱学到遗传学的桥梁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波 徐健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93-1204,共12页
近年来,基因组测序、编辑与合成技术日新月异,推动了基因型"设计"和"合成"能力的突飞猛进,同时也使人工细胞的表型检测成为合成生物学发展的瓶颈环节之一。对于细胞功能的快速测试与评价,单细胞分析技术具有重要意... 近年来,基因组测序、编辑与合成技术日新月异,推动了基因型"设计"和"合成"能力的突飞猛进,同时也使人工细胞的表型检测成为合成生物学发展的瓶颈环节之一。对于细胞功能的快速测试与评价,单细胞分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与前景,但理想的解决方案需要具备活体无损、非标记式、提供全景式表型、能分辨复杂功能、快速高通量且低成本、能与组学分析联动等特征。以此为出发点,文章重点介绍了基于非标记式分子光谱学的单细胞功能表征、分选与组学技术体系的进展,并讨论了该领域的关键问题与发展方向。多种光谱技术之间扬长避短的运用与多模态成像,结合高通量的光谱激活细胞分选技术及下游单细胞组学技术,正构建与拓展着一条连接光谱学与遗传学的广阔桥梁。这一桥梁不仅为细胞工厂的高通量、全景式表型检测与筛选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还将推动"单细胞精度的光谱表型组-功能基因组"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大数据类型,服务于"数据科学"驱动下的合成生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表型测试 分子光谱 光谱激活细胞分选 单细胞表型组 单细胞功能基因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