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进程评估 被引量:5
1
作者 朱广岩 张小妹 +5 位作者 严晓辉 高丹 呼和涛力 程婉静 田亚峻 谢克昌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17,共12页
能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4个维度构建了现代能源指标体系,运用序关系分析法定量评价中国现代能... 能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4个维度构建了现代能源指标体系,运用序关系分析法定量评价中国现代能源体系的历史进程,并进行国内外横向对比。结果表明:过去11年(2010—2020年),中国推动能源革命进程成效显著,2020年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在全球76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38位,落后于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领先于俄罗斯、印度等发展中经济体。中国高效指数排名明显落后于发达经济体,表明中国能效提升方面空间巨大,也说明更要重视科技投入;中国的安全指数排名比较靠前,证明了中国煤炭在能源安全中的“压舱石”地位,但是同样的原因导致中国的低碳指数相对落后;过去10年,中国能源清洁利用成效显著,但是排名整体靠后,说明中国能源的清洁开发利用依然任重道远。其中,中国能源结构指标、碳排放系列指标、能源强度指标是影响中国综合指数水平的关键性指标,尤其是能源强度指标。因此,首先,未来要加快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以化石能源为辅的现代能源体系;其次,新能源与低碳技术达到体量尚需时日,长期以来,煤炭支撑中国经济和社会较快发展,是中国能源安全保障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仍需加强,而实现了清洁高效利用的煤炭就是能源清洁;最后,能源转型的关键是优化能源结构,要多能互补,集成热、电、气、冷,提升火电机组灵活性,而在终端消费方面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实施电能替代,形成以电为中心的能源消费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能源体系指数 清洁 低碳 安全 高效
下载PDF
硬木类生物质直燃发电厂环境足迹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广岩 田亚峻 +1 位作者 李俊杰 谢克昌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60-1067,共8页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了硬木直燃发电的清单数据,运用ILCD Midpoint+方法针对6种环境影响类型进行评价,并分析了造成各类环境影响的主要污染物,同时,在6种环境影响类型方面对多种发电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硬木直燃发电过程的...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了硬木直燃发电的清单数据,运用ILCD Midpoint+方法针对6种环境影响类型进行评价,并分析了造成各类环境影响的主要污染物,同时,在6种环境影响类型方面对多种发电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硬木直燃发电过程的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种植过程和发电过程,其中全球变暖主要来自发电过程,其余5种环境影响类型主要来自种植过程;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氨、温室气体是造成各单元过程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在环境影响方面,与水力、风力、光伏发电方式相比,硬木直燃发电具有一定劣势,但其产生的环境影响远低于传统化石能源发电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发电 生命周期评价 发电方式 环境影响
下载PDF
基于BayesianOpt-XGBoost的煤电机组碳排放因子预测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敬皓 王娜娜 +1 位作者 蒋嘉铭 田亚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7-426,共10页
以贝叶斯参数优化的XGBoost算法为基础,基于机组特征和煤炭特性建立BayesianOpt-XGBoost预测模型,其发电、供热碳排放因子预测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1和0.87,绝对误差百分比为2.51%和2.91%.进一步,通过特征标准化方法减少对煤炭特性... 以贝叶斯参数优化的XGBoost算法为基础,基于机组特征和煤炭特性建立BayesianOpt-XGBoost预测模型,其发电、供热碳排放因子预测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1和0.87,绝对误差百分比为2.51%和2.91%.进一步,通过特征标准化方法减少对煤炭特性的依赖,模型预测R2分别为0.79和0.77,绝对误差百分比为3.94%和2.75%,精度仍可得到保障.基于该模型分析全国各省区煤电机组碳排放因子并与公布数据进行比较,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对机组预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对现存的低容量机组进行改造、对新建造电机组采用大容量高参数可以减少碳排放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核算 煤电碳排放因子预测 贝叶斯参数优化 XGBoost 特征标准化
下载PDF
不同技术路线重卡的生命周期碳排放、能耗及经济性效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凌波 朱广岩 +3 位作者 王雯 王昌芳 王明华 田亚峻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15-523,共9页
近年来,控制和减少CO_(2)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在交通运输行业,重卡承担着货物运输的重要职能,但其CO_(2)排放占整个行业的40%,因此发展新能源重卡迫在眉睫。目前,电动重卡发展迅速,氢(氨)能重卡受到广泛关注,但其能耗、碳排放及经济性... 近年来,控制和减少CO_(2)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在交通运输行业,重卡承担着货物运输的重要职能,但其CO_(2)排放占整个行业的40%,因此发展新能源重卡迫在眉睫。目前,电动重卡发展迅速,氢(氨)能重卡受到广泛关注,但其能耗、碳排放及经济性仍缺乏系统性研究。从技术、环境和经济角度评估了9条技术路线(电能、柴油、氢能、氨能),并采用熵权法耦合碳排放、能耗和经济成本指标,评估并比较不同技术路线的综合竞争力。结果表明,目前以传统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相关技术路线能耗和碳排放普遍较高,但成本较低;而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技术路线虽然碳排放和能耗较低,但经济成本相对较高。随着燃料成本的降低以及碳价的上升,至2060年,常温条件下电动重卡具有最高竞争力,柴油重卡的综合竞争力逐渐降低,以绿氢(氨)为基础的氢(氨)燃料电池重卡的综合竞争力逐步提高;在低温条件下,从2030年开始,氢(氨)燃料电池重卡(光伏、风电制氢氨)将拥有最高综合竞争力。未来,将逐渐形成以电动重卡为主、氢(氨)燃料电池重卡为辅的新型重卡运输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重卡 碳排放 能耗 经济性
下载PDF
两条不同技术路线的煤制聚丙烯生命周期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泉鑫 李俊杰 +1 位作者 龚先政 田亚峻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根据中国煤制烯烃产业现状,采用生命周期分析(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以生产1 t煤制聚丙烯为功能单位,对航天粉煤加压气化-DAVY甲醇合成-DMTO工艺(HDDMTO)与GSP(gas Schwarze Pumpe)气化-低压甲醇合成-Lurgi MTP工艺(GLLMTP)... 根据中国煤制烯烃产业现状,采用生命周期分析(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以生产1 t煤制聚丙烯为功能单位,对航天粉煤加压气化-DAVY甲醇合成-DMTO工艺(HDDMTO)与GSP(gas Schwarze Pumpe)气化-低压甲醇合成-Lurgi MTP工艺(GLLMTP)两条工艺路线合成的聚丙烯产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HDDMTO工艺与GLLMTP工艺的能耗强度分别为4.23 tce/t和4.22 tce/t,碳排放强度分别为7.95 tCO_(2)/t和7.40 tCO_(2)/t,水耗强度分别为13.74 t/t和17.56 t/t。化石资源稀缺性(FFP)主要来源于煤炭开采与洗选阶段,陆地酸化(AP)、颗粒物质生成(PMFP)、海洋富营养化(MEP)、臭氧消耗(ODP)、光化学烟雾对生态损害(EOFP)、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损害(HOFP)主要来源于能源供应阶段(电力供应与公用工程阶段)以及煤炭开采与洗选阶段,温室效应(GWP)来源于能源供应阶段、低温甲醇洗阶段以及气化阶段。环境影响潜值由大到小依次为:FFP,GWP,EOFP,HOFP,AP,PMFP,MEP,ODP。未来可考虑更换成甲醇转化率更高的新型工艺装置,或发展循环经济,收集废弃烯烃重新加工利用循环来降低FFP环境影响;在降低GWP方面,可考虑在低温甲醇洗过程部署碳捕集、转化或者封存工艺以降低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煤制聚丙烯 碳排放 生命周期 环境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