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风能储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凯 张远 +1 位作者 孙燕平 杨科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5-338,358,共5页
为了验证和分析风电与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Advanced Adiabatic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简称AACAES)集成系统用于分布式供能的能量输出特性,建立了以风能储能技术为基础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模型,从热力学角度推导了与能量输出相... 为了验证和分析风电与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Advanced Adiabatic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简称AACAES)集成系统用于分布式供能的能量输出特性,建立了以风能储能技术为基础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模型,从热力学角度推导了与能量输出相关的参数表达式,得到了分布式能源系统冷热电输出特性与储热器中热量利用的关联性,并以某写字楼为例,分析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势。结果表明:随系统供热量的增加,系统供电量减少,制冷量增加,且能量输出总量增加;在满足冷量和热量需求的前提下,相比供电模型,分布式供能模型有更多的供电量,而在能量输出相同的条件下,分布式能源系统模型更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供能 风能储能 AA—CAES系统 能量利用
下载PDF
风力机专用翼型低雷诺数气动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薛丁云 杨科 +1 位作者 张磊 李星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5-1110,共6页
采用表面压力测量法,在小型回流式低速风洞中开展DU91-W2-250翼型在低雷诺数(Re〈3×10^5)条件下的气动特性实验研究,获得边界层自由和前缘固定转捩条件下翼型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表面压力分布特性。在自由转捩条件下,翼型发... 采用表面压力测量法,在小型回流式低速风洞中开展DU91-W2-250翼型在低雷诺数(Re〈3×10^5)条件下的气动特性实验研究,获得边界层自由和前缘固定转捩条件下翼型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表面压力分布特性。在自由转捩条件下,翼型发生层流分离的临界雷诺数为1.7×10^5,且雷诺数越低,层流分离发生时的攻角越小。层流分离使得翼型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发生跳跃性变化。通过在前缘增加粗糙带,强制边界层发生转捩,可消除前缘层流分离引起的失速,使翼型的气动力系数随攻角稳定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翼型 低雷诺数 层流分离
原文传递
后掠角对风力机翼型气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张超宇 武广兴 +2 位作者 石可重 李爽 张明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5-282,共8页
以风力机翼型DU93-W-210为研究对象,采取风洞实验的手段探究后掠角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后掠叶段的气动特性具有明显的展向差异;随着攻角增大,后掠叶段先后经历了均匀附着流、混合分离流和完全分离流。后掠会降低C_(L)曲线斜... 以风力机翼型DU93-W-210为研究对象,采取风洞实验的手段探究后掠角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后掠叶段的气动特性具有明显的展向差异;随着攻角增大,后掠叶段先后经历了均匀附着流、混合分离流和完全分离流。后掠会降低C_(L)曲线斜率,并增大上游截面的C_(Lmax);后掠对轻失速具有延迟效应,但也使深失速提前发生。通过对来流速度进行分解,提出一种适用于均匀附着流区中游截面的修正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为后掠叶片的气动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掠 风力机 翼型 气动特性 风洞
原文传递
2 MW风能热电联供机组建模及动态仿真分析
4
作者 李彬晔 曾嘉俊 +4 位作者 徐飞 孙香宇 钟晓晖 石可重 李庆安 《工程热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450,共6页
风热机组是风能高效供热的主要形式之一,风热机组和风电机组的集成有利于风能的高效利用。根据典型热电联供机组运行模式,对2 MW风能热电联供机组进行了仿真。通过与风热机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分... 风热机组是风能高效供热的主要形式之一,风热机组和风电机组的集成有利于风能的高效利用。根据典型热电联供机组运行模式,对2 MW风能热电联供机组进行了仿真。通过与风热机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分析机组参数的变化情况,得到风能热电联供机组扩大了风热机组的运行风区,拓宽了单台风电机组的功能,以热定电模式相比以电定热模式更能平抑风能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热机组 热电联供 风能利用
原文传递
双馈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胡书举 赵栋利 +1 位作者 赵斌 许洪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89-795,共7页
低电压穿越能力正逐渐成为大型并网风电机组的必备功能之一,要求风电机组在电网电压跌落发生时保持并网,故障消除后快速恢复正常运行。在分析双馈机组电压跌落特性的基础上,采用了转子主动式Crowbar电路和直流侧卸荷电路相结合的方法来... 低电压穿越能力正逐渐成为大型并网风电机组的必备功能之一,要求风电机组在电网电压跌落发生时保持并网,故障消除后快速恢复正常运行。在分析双馈机组电压跌落特性的基础上,采用了转子主动式Crowbar电路和直流侧卸荷电路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双馈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功能,讨论了具体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通过仿真验证了电路结构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在实验室10 kW双馈机组实验平台上,采用电压跌落发生器模拟电网电压跌落故障,进行了电网电压跌落至额定电压20%时不同持续时间的测试,证实了所采用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低电压穿越 背靠背变流器 电压跌落发生器 主动式Crowbar 直流侧卸荷电路
原文传递
电网故障条件下双馈机组运行特性分析及其协调控制 被引量:20
6
作者 孟岩峰 胡书举 +1 位作者 王玲玲 许洪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6-113,共8页
电网发生暂态故障情况下,风力发电机定、转子均会出现过压、过电流等一系列问题,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会导致风电机组大规模解列,将使电网故障进一步恶化。为防止上述情况出现,提高风电机组应对电网暂态故障的能力,详细分析了电... 电网发生暂态故障情况下,风力发电机定、转子均会出现过压、过电流等一系列问题,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会导致风电机组大规模解列,将使电网故障进一步恶化。为防止上述情况出现,提高风电机组应对电网暂态故障的能力,详细分析了电网故障时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特性,提出了一种电网故障条件下转子侧变流器与Crowbar电路的协调控制策略。重点研究了转子侧变流器与Crowbar电路在暂态故障期间状态切换逻辑;在低电压稳态运行期间,提出采用不同故障类型下的相应控制方法,即对称跌落时采用常规PI控制,不对称跌落时采用PIR控制;并给出了整个跌落期间双馈发电机完整的协调控制流程图。最后基于理论分析,研制了40kW双馈型风电模拟系统,将该系统应用于电力系统动模试验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协调控制策略,在电网暂态故障下,能有效改善双馈发电机定、转子过流、过压的情况,实现了双馈感应发电机在电网故障时的低电压穿越功能。电力系统动模试验系统与真实电网仿真度较高,研究成果对大功率机组增强应对电网故障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 低电压穿越 电网暂态故障 协调控制 Crowbar控制逻辑
下载PDF
LC滤波电压源型逆变器闭环控制策略综合对比与设计 被引量:24
7
作者 黄伟煌 付勋波 +1 位作者 林资旭 许洪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10-115,共6页
从控制器所在坐标系、控制器结构、控制器设计3个方面详细分析和比较了LC滤波电压源型逆变器(VSI)不同闭环控制策略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单独采用谐振控制器在无输出电压解耦的情况下能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在有解耦时会引起系统发... 从控制器所在坐标系、控制器结构、控制器设计3个方面详细分析和比较了LC滤波电压源型逆变器(VSI)不同闭环控制策略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单独采用谐振控制器在无输出电压解耦的情况下能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在有解耦时会引起系统发散。同时,讨论了单电压环控制与双闭环控制的区别。最后,针对不间断电源带电机负载的应用场合进行了VSI控制器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文中的设计方法与结论,能够加快控制器的设计过程,并且得到较满意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型逆变器 单环控制 控制器设计 电机型负载 闭环控制 电流内环 电压外环
下载PDF
双馈型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策略仿真 被引量:47
8
作者 朱颖 李建林 赵斌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24,共5页
针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问题,介绍了风力发电在电网电压跌落时的并网要求,分析了目前已有的各种应对策略,提出了一套应对电网电压跌落时的控制策略。对于电网严重短暂跌落,通过对转子电流和直流侧电压滞环比较来控制Act... 针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问题,介绍了风力发电在电网电压跌落时的并网要求,分析了目前已有的各种应对策略,提出了一套应对电网电压跌落时的控制策略。对于电网严重短暂跌落,通过对转子电流和直流侧电压滞环比较来控制Active Crowbar和直流侧卸荷电路,以卸荷多余能量并保护变流器,并保持风电机组的并网。对于电网的长时间跌落,还进行电网电压闭环发送无功,以支持电网进行恢复。通过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很好地抑制转子侧电流和直流侧电压的上升,并对电网提供无功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双馈型异步发电机 低电压穿越 CROWBAR 无功功率
下载PDF
模型参考自适应无速度传感器技术在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中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付勋波 张雷 +1 位作者 胡书举 许洪华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0-93,共4页
针对直驱风力发电系统(DDWPS)中测速码盘容易受到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RAS)无速度传感器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控制方案。选择PMSG本身作为参考模型,电机的电流模型为可调模型,可调模型中的电流和转速量为待估计参数... 针对直驱风力发电系统(DDWPS)中测速码盘容易受到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RAS)无速度传感器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控制方案。选择PMSG本身作为参考模型,电机的电流模型为可调模型,可调模型中的电流和转速量为待估计参数,根据利用Popov超稳定理论得到的自适应律实时地调节可调模型中的电流值,使其与电机定子的实际电流矢量误差收敛于零,同时使可调模型中的转速逼近实际值。利用估计到的转速进行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的电流闭环矢量控制,电网侧采用PWM整流器的有源逆变工作方式实现直驱系统背靠背变流器的并网发电。给出了DDWPS背靠背变流器的详细控制框图。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基于MRAS的转速估计方法及DDWPS背靠背变流器控制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力发电系统 无速度传感器 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 永磁同步发电机 Popov超稳定理论
下载PDF
非理想电网条件下双馈式风电机组的运行控制策略 被引量:12
10
作者 胡书举 孟岩峰 +1 位作者 龚文明 王玲玲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104,共6页
随着风电在电网中比例的增大,双馈式风电机组必须更好地适应电网中可能出现的非理想状况,例如谐波、电压跌落等。针对电网电压谐波问题,在转子侧变流器中采用PI+谐振控制器,抑制定子输出电流的低次谐波含量。针对低电压穿越问题,分析了... 随着风电在电网中比例的增大,双馈式风电机组必须更好地适应电网中可能出现的非理想状况,例如谐波、电压跌落等。针对电网电压谐波问题,在转子侧变流器中采用PI+谐振控制器,抑制定子输出电流的低次谐波含量。针对低电压穿越问题,分析了电压跌落时的暂态过程及转子Crowbar电阻的影响,对转子Crowbar电阻的参数进行校核修正,并对Crowbar电路的投切控制进行优化。在接入某电力系统动模实验室的双馈式风电模拟系统上进行了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想电网条件 双馈式风电机组 低次谐波 谐振控制器 低电压穿越
下载PDF
一种应用PIR控制器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电流谐波控制方法 被引量:19
11
作者 龚文明 孟岩峰 +1 位作者 胡书举 许洪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5-103,共9页
基于一种应用比例积分谐振(PIR)控制器的双馈风力发电机控制方法及其参数整定原则,对双馈型风力发电机进行了详细地建模分析,结果显示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造成了系统输出功率以及电磁转矩的波动。研究表明通过引入一种新型的PIR控制器,... 基于一种应用比例积分谐振(PIR)控制器的双馈风力发电机控制方法及其参数整定原则,对双馈型风力发电机进行了详细地建模分析,结果显示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造成了系统输出功率以及电磁转矩的波动。研究表明通过引入一种新型的PIR控制器,可以增强对谐波的控制能力,实现多种控制目标。在定子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当谐振控制器R的谐振频率为6倍工频时,能够对常见的5次、7次谐波电流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不影响基波分量的控制。通过分析控制器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分频段的参数整定原则。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双馈风电机组的仿真模型,并将该算法应用于一台110kW双馈风力发电地面实验平台。仿真和实验结果都表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双馈电机 谐波 谐振控制器
下载PDF
大型风电机组的功率曲线自寻优控制策略 被引量:9
12
作者 夏安俊 徐浩 +1 位作者 胡书举 许洪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23-2029,共7页
大型风电机组在额定风速以下一般采用最大功率曲线法进行机组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但机组的最大功率曲线一般通过实验获得,很难保证精度。为优化风电机组在低风速区域对风能的利用率,提出了基于微分跟踪器的功率曲线自寻优控制策略。采... 大型风电机组在额定风速以下一般采用最大功率曲线法进行机组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但机组的最大功率曲线一般通过实验获得,很难保证精度。为优化风电机组在低风速区域对风能的利用率,提出了基于微分跟踪器的功率曲线自寻优控制策略。采用微分跟踪器提取出机组转速和机械功率的微分值,并由此判断实际功率曲线与最大功率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采用三维模糊控制器对功率曲线的系数进行实时调整。以2MW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为基础,在Bladed仿真环境中对自寻优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寻优控制策略对机组参数如功率特性或转矩特性等依赖性较小,在风速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对机组功率曲线的系数进行实时的修改,并有效地将机组的功率曲线调整到最大功率曲线的位置,从而证明了该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模糊控制 自寻优控制 微分跟踪器 最大功率曲线
原文传递
不同尾缘改型方式对风力机钝尾缘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磊 杨科 +1 位作者 赵晓路 徐建中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3-776,共4页
目前风力机钝尾缘翼型改型方式研究不足,据此本文提出三种钝尾缘改型方式并用Xfoil进行了系列计算: (1)改变中弧线两侧的厚度分配比例;(2)改变厚度分布曲线;(3)刚性旋转上下弧线。用第二种方法研究了NREL的S814翼型,此种方法对钝尾缘改... 目前风力机钝尾缘翼型改型方式研究不足,据此本文提出三种钝尾缘改型方式并用Xfoil进行了系列计算: (1)改变中弧线两侧的厚度分配比例;(2)改变厚度分布曲线;(3)刚性旋转上下弧线。用第二种方法研究了NREL的S814翼型,此种方法对钝尾缘改型厚的升力系数影响不大,但对阻力系数产生了一些有利影响;其余两种方法研究了NREL的S815翼型,发现改变厚度分配比例可以使工作区发生移动,而刚性旋转上下弧线同样具有提高升力系数的优点。各种增加尾缘厚度的方式都有使工作区偏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尾缘 翼型 尾缘改型
下载PDF
电网不平衡下基于自适应观测器的锁相环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霍现旭 胡书举 许洪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20-125,共6页
电网不平衡条件下,传统软件锁相环已经不能准确跟踪电网电压的频率和相位信息,且无法直接得到电网电压的正负序分量。针对传统软件锁相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静止坐标系下基于自适应观测器的软件锁相环算法。算法设计了电网电压角频率的... 电网不平衡条件下,传统软件锁相环已经不能准确跟踪电网电压的频率和相位信息,且无法直接得到电网电压的正负序分量。针对传统软件锁相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静止坐标系下基于自适应观测器的软件锁相环算法。算法设计了电网电压角频率的自适应观测器模型,通过定义Lyapunov函数,推导出电网角频率的自适应律,并设计了使得观测器稳定的增益矩阵。该算法不仅可以观测到电网的频率、相位等信息,同时可以得到电网电压正负序分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观测器的锁相环具有检测精度高、动态效果好等优点,当电网处于各种不平衡条件时更能显示其优越性,可为风电网侧变流器的算法改进提供有效的控制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不平衡 自适应观测器 锁相环 正负序分量 风电变流器
下载PDF
Boost型PWM整流器并联环流机理分析及抑制策略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伟煌 胡书举 +1 位作者 高俊娥 许洪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96-101,107,共7页
对Boost型脉宽调制(PWM)整流器的并联环流产生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在αβ0坐标系下建模,将环流划分为共模环流、差模环流、高频环流3类,揭示了各类环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比例谐振调节器,针对差模环流和共模环流分别设计... 对Boost型脉宽调制(PWM)整流器的并联环流产生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在αβ0坐标系下建模,将环流划分为共模环流、差模环流、高频环流3类,揭示了各类环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比例谐振调节器,针对差模环流和共模环流分别设计了独立控制器。由于αβ0坐标系不需要电网相位信息,因此该控制策略能够省略锁相环节,简化计算量和控制结构。在600kVA对拖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了机理分析的正确性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脉宽调制整流器 共模环流 差模环流 αβ0 坐标系 谐振控制器
下载PDF
中点钳位型中压三电平风电变流器的损耗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黄伟煌 胡书举 许洪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65-70,共6页
中点钳位(NPC)型中压三电平变流器在兆瓦级风电机组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变流器容量及电压等级较高,功率器件的损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中详细分析了各个功率器件的开关动作与实际电流通路,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其损耗的实用计... 中点钳位(NPC)型中压三电平变流器在兆瓦级风电机组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变流器容量及电压等级较高,功率器件的损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中详细分析了各个功率器件的开关动作与实际电流通路,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其损耗的实用计算公式,指出了损耗在机侧变流器和网侧变流器之间的不同分布,为变流器的散热设计提供参考,并结合风力发电的特点,研究了功率波动对变流器效率的影响,得出了变流器的效率与功率成正相关的结论。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与GH Bladed的联合仿真系统,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变流器 中点钳位 风力发电 功率器件 损耗分析 效率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大型风电场实时仿真的双馈风力发电机响应模型 被引量:10
17
作者 龚文明 胡书举 许洪华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4-119,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响应的双馈发电机响应模型。由于使用代数运算取代微分方程迭代求解,使得模型计算量大为减少,可用于风电场的实时仿真与风电场控制器的硬件在环测试。该响应模型根据电网电压条件将双馈电机的运行分为正常运行与故障... 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响应的双馈发电机响应模型。由于使用代数运算取代微分方程迭代求解,使得模型计算量大为减少,可用于风电场的实时仿真与风电场控制器的硬件在环测试。该响应模型根据电网电压条件将双馈电机的运行分为正常运行与故障运行2种状态:正常运行时,定、转子输出电流能够很好地跟踪指令值,因此可以将电机等效为一个时间常数很小的惯性环节;电网电压发生跌落故障时,电机的定、转子上将出现较大的冲击电流。基于磁链不能突变的原理,研究了故障前运行状态、电机参数、撬棒阻值等对故障电流的影响,得到了双馈发电机定、转子故障电流的近似解析表达式。通过与常规4阶模型的对比仿真,验证了响应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双馈感应发电机 低电压穿越 响应模型 撬棒电阻 风电场
下载PDF
DVR在风电机组LVRT中的应用及其无功补偿能力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伟煌 胡书举 +1 位作者 付勋波 许洪华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3,共7页
针对动态电压补偿器(DVR)在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LVRT)的应用进行了讨论。为了提高DVR的动态响应能力,设计了双闭环控制策略,并引入电网电压前馈项,以避免补偿电压的过冲;电压外环采用了谐振控制器,可在静止坐标系下实现无静差跟踪,省略... 针对动态电压补偿器(DVR)在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LVRT)的应用进行了讨论。为了提高DVR的动态响应能力,设计了双闭环控制策略,并引入电网电压前馈项,以避免补偿电压的过冲;电压外环采用了谐振控制器,可在静止坐标系下实现无静差跟踪,省略了坐标变换以及锁相环节。同时详细分析了DVR在正常运行与跌落情况下无功补偿能力,通过对其补偿方式的分类与比较,指出了其无功补偿能力受到限制的原因。在Matlab/SIMULINK中构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能够迅速精准地补偿定子电压,减小了定子电流冲击,平稳地实现了机组的低电压穿越。最后在110 kW的电机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动态电压补偿器 低电压穿越 谐振控制器 无功补偿
下载PDF
基于全功率变流器的失速型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改造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伟煌 付勋波 +1 位作者 胡书举 许洪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流器的失速型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改造方案。该方案采用全功率背靠背变流器,机侧变流器稳定定子电压,网侧变流器稳定直流母线电压并发出无功电流,实现了机组在电压跌落期间的有功平衡和无功补偿。结合失速型风电机组的特... 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流器的失速型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改造方案。该方案采用全功率背靠背变流器,机侧变流器稳定定子电压,网侧变流器稳定直流母线电压并发出无功电流,实现了机组在电压跌落期间的有功平衡和无功补偿。结合失速型风电机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以稳定定子电压为控制目标的机侧控制策略,并设计了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来抑制机侧滤波电路带来的振荡。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780kW失速型风电机组仿真模型,并在110kW电机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速型风电机组 全功率变流器 低电压穿越 定子电压控制 双闭环控制
下载PDF
兆瓦级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变速变桨距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马蕊 鄂春良 +1 位作者 付勋波 许洪华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0,27,共5页
根据风速的大小,将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整个并网运行阶段划分为4个区域,每个区域采用不同的控制算法。在额定风速以上,为应对极端风况,引入2个变桨控制器,分别对发电机转速和加速度进行控制。利用风力发电领域权威仿真软件——GH Blade... 根据风速的大小,将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整个并网运行阶段划分为4个区域,每个区域采用不同的控制算法。在额定风速以上,为应对极端风况,引入2个变桨控制器,分别对发电机转速和加速度进行控制。利用风力发电领域权威仿真软件——GH Bladed对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将控制策略应用在某风力发电场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上,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恒频 变桨距控制 风力发电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