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饮用水中高分子量消毒副产物的检测识别方法
1
作者 韩亮亮 赵佳焱 +5 位作者 李梦媛 董慧峪 楚文海 周庆 施鹏 潘旸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73,共14页
消毒是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但普遍采用的氯系消毒剂在杀灭细菌病毒的同时,能产生大量具有“三致”效应的卤代消毒副产物(DBPs),严重威胁了饮用水的化学安全.研究人员已在饮用水中陆续检测并识别出700多种DBPs,但这些已知DBPs均... 消毒是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但普遍采用的氯系消毒剂在杀灭细菌病毒的同时,能产生大量具有“三致”效应的卤代消毒副产物(DBPs),严重威胁了饮用水的化学安全.研究人员已在饮用水中陆续检测并识别出700多种DBPs,但这些已知DBPs均为分子量小于800 Da的低分子量DBPs,目前对高分子量DBPs的认识还较为有限.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的高分子量DBPs检测方法,发现在基质为2,5-二羟基苯甲酸,阳离子化试剂为三氟乙酸钠,使用三明治法点靶,反射-正离子模式,90%激光强度时,信噪比和信号重现性达到最优,信噪比之和达到了136.2,变异系数(CV)则为4.77%.利用上述方法,在模拟饮用水中检测到5种新的高分子量DBPs.在此基础上,通过同位素模式分析、TOF/TOF串联质谱和数据库验证,建立了针对未知高分子量DBPs的分子式/结构式识别方法,确定新的高分子量DBPs为寡糖羧酸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量消毒副产物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阳离子化试剂 检测 识别
原文传递
饮用水中微塑料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红岩 张海峰 +2 位作者 李洁 郑蓓 于志勇 《净水技术》 CAS 2019年第7期7-12,共6页
微塑料的环境污染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饮用水中微塑料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文中从微塑料的来源、分布、检测方法及其潜在的健康危害等角度,概述了全球范围饮用水中微塑料的研究现状,并对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关键词 微塑料 饮用水 毒性 检测方法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碘代消毒副产物碘代三卤甲烷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振林 赵芳 +5 位作者 马亚红 覃太生 董慧峪 刘绍刚 谭学才 刁开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02-1306,共5页
对比研究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P&T/GC-MS)和液液萃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LLE-GC/ECD)检测饮用水中碘代三卤甲烷(I-THMs)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采用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为萃取剂直接液液萃取,LLE-GC/ECD检测更适... 对比研究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P&T/GC-MS)和液液萃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LLE-GC/ECD)检测饮用水中碘代三卤甲烷(I-THMs)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采用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为萃取剂直接液液萃取,LLE-GC/ECD检测更适于I-THMs的分析。在选定条件下,内标法定量,6种ITHMs在0.5~1 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3.9%~6.4%,方法检出限为0.05~0.11μg/L。0.5,2.0,10.0μg/L加标水平下,分别对某地表水、水厂滤后水和自来水进行I-THMs的加标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为81.2%~108.6%,RSD为2.6%~7.7%。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饮用水中新兴消毒副产物I-THMs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萃取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 碘代三卤甲烷 饮用水
下载PDF
巢湖东半湖饮用水源区沉积物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分布与生态风险 被引量:14
4
作者 潘潇 强志民 王为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234-2244,共11页
采用超声溶剂萃取(USE)、固相萃取(SPE)组合前处理和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对巢湖东半湖饮用水源区120 km^2范围内的14个采样点的沉积物中28种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进行了检测,并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显示,在检测的2... 采用超声溶剂萃取(USE)、固相萃取(SPE)组合前处理和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对巢湖东半湖饮用水源区120 km^2范围内的14个采样点的沉积物中28种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进行了检测,并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显示,在检测的28种PPCPs中,有21种在所有样点均未检出,有3种在部分样点达到检出限、但未达到定量限,有4种在部分样点达到了定量限,分别是苯扎贝特(BF)、咖啡因(CAF)、四环素(TCN)、泰妙菌素(TIA).4种PPCPs的最大含量分别为:BF 6.19μg·kg^(-1)、CAF 3.30μg·kg^(-1)、TCN 7.06μg·kg^(-1)、TIA 27.60μg·kg^(-1),其定量检出率分别为:BF 35.7%、CAF 28.6%、TCN 21.4%、TIA 85.7%.沉积物PPCPs含量在沿岸带高于敞水带,且沿主湖流方向自西向东呈降低趋势.分析了PPCPs分布与沉积物性质的关系,发现其与部分理化指标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采用风险商(RQ)法对4种检出的PPCPs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显示在78.5%的采样点对藻类有中等风险或高风险,对无脊椎动物、鱼类在42.9%的采样点存在中等风险,其余为低风险.巢湖东半湖饮用水源区沉积物PPCPs的生态风险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水源 沉积物 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 分布 风险
原文传递
北方某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及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洁 李红岩 +1 位作者 于志勇 郑蓓 《净水技术》 CAS 2021年第12期32-37,155,共7页
农村饮水安全关乎农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为掌握农村供水存在的典型问题,开展了北方某城市13个涉农区县的饮水水质调查。结果表明,该市农村供水达标率仅为50.82%,有效消毒是影响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的首要问题,其次为硝酸盐、氟化物等... 农村饮水安全关乎农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为掌握农村供水存在的典型问题,开展了北方某城市13个涉农区县的饮水水质调查。结果表明,该市农村供水达标率仅为50.82%,有效消毒是影响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的首要问题,其次为硝酸盐、氟化物等水源性水质问题。该市农村供水站消毒设备安装率为92%,正常运行率仅为69%,二氧化氯为主要消毒方式,其消毒效果优于其他方式。超标点硝酸盐和氟化物健康风险均接近荷兰建设和环境署推荐的可忽略风险水平,应注意饮用水中各有毒物质累加的总体风险。建议完善农村基础供水设施建设,重视加强运营管理,落实农村供水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实现农村供水良性可持续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饮用水水质 分布特征 有效消毒 水源污染
下载PDF
ATP生物发光法在饮用水和再生水活菌生物量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惠荣 池勇志 +2 位作者 辛丽花 刘刚 张昱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33,共7页
针对饮用水和再生水中微生物快速检测的需求,利用改进的三磷酸腺苷(ATP)生物发光技术对饮用水和再生水中的活菌生物量进行了快速和高灵敏度检测,并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和传统的异养菌平板计数法(HPC)进行了验证。利用该方法对不同流域1... 针对饮用水和再生水中微生物快速检测的需求,利用改进的三磷酸腺苷(ATP)生物发光技术对饮用水和再生水中的活菌生物量进行了快速和高灵敏度检测,并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和传统的异养菌平板计数法(HPC)进行了验证。利用该方法对不同流域17个给水厂和3个再生水厂进出水中的活菌生物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ATP检测限为0.001nM;给水和再生水厂进出水中活菌ATP(扣除胞外ATP)浓度与FCM检测的活细胞数相关性良好(R^2=0.87),平均每个细胞活菌ATP浓度为1.39×10^(-11)nM/个;该方法可成功用于饮用水和再生水中活菌生物量的检测。给水厂出水中活菌ATP占总ATP的3%~98%,其浓度均低于0.05nM,活细胞数均低于9.47×10~5个/mL,与国内外瓶装水、饮水机出水和管网水中的活菌ATP浓度数量级相同。再生水厂出水中活菌ATP占总ATP的22%~92%,浓度均低于1.16nM,活细胞数均低于2.34×10~8个/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再生水 ATP生物发光法 流式细胞术 异养菌平板计数
下载PDF
生活饮用水水样保存与运输条件对菌落总数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艳芬 李红岩 +2 位作者 郑蓓 于志勇 李洁 《净水技术》 CAS 2021年第12期26-31,共6页
鉴于样品采集与运输过程是影响检测结果能否客观、真实反映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水平的关键步骤,以菌落总数为研究对象,分析样品采集后的保存和运输条件对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保存温度、时长以及温度和时长的双因素... 鉴于样品采集与运输过程是影响检测结果能否客观、真实反映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水平的关键步骤,以菌落总数为研究对象,分析样品采集后的保存和运输条件对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保存温度、时长以及温度和时长的双因素交互作用均对微生物指标的测定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时长的影响更大。基于加标试验和实际水样检测结果,建议生活饮用水水样的保存条件根据运输时长选择:若水样采集后4 h内检测,可于环境温度下保存;若12 h内检测,需于4~25℃条件下保存;若超过12 h检测,需于4~15℃冷藏保存水样,时长最长不超过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温度 保存时长 微生物指标检测 菌落总数 饮用水
下载PDF
饮用水中新型环状消毒副产物的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魏文哲 罗家怡 +5 位作者 赵佳焱 楚文海 董慧峪 周庆 施鹏 潘旸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103,共17页
饮用水中新型环状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因具有较高的生物毒性,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饮用水中新型环状DBPs检测情况及暴露水平,重点探讨了新型环状DBPs的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内分泌干扰效应... 饮用水中新型环状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因具有较高的生物毒性,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内外饮用水中新型环状DBPs检测情况及暴露水平,重点探讨了新型环状DBPs的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内分泌干扰效应,并总结了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在毒性效应预测方面的应用,旨在为新型环状DBPs的毒性及致毒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环状消毒副产物 饮用水 毒性 QSAR
下载PDF
浅析饮用水嗅味评价标准化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卢宁 于建伟 《标准科学》 2016年第2期66-69,共4页
本文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饮用水嗅味评价的标准化现状,指出了饮用水嗅味评价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嗅味标准物质数据库、嗅味评价标准、公众满意度测评方法等方面的缺失或不完善,并建议加强研究形成感官与量化指标相结合的饮用... 本文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饮用水嗅味评价的标准化现状,指出了饮用水嗅味评价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嗅味标准物质数据库、嗅味评价标准、公众满意度测评方法等方面的缺失或不完善,并建议加强研究形成感官与量化指标相结合的饮用水嗅味评价标准,构建和完善饮用水嗅味评价标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味 饮用水 标准化
下载PDF
稻渔综合种养的科学范式 被引量:23
10
作者 管卫兵 刘凯 +2 位作者 石伟 宣富君 王为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451-5464,共14页
21世纪是渔业的世纪。中国和世界水产业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为人类应对食品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国传统的水产业对产量的片面追求导致养殖环境日趋恶化,养殖生态系统不断退化,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传统稻田其氮素的流失亦... 21世纪是渔业的世纪。中国和世界水产业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为人类应对食品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国传统的水产业对产量的片面追求导致养殖环境日趋恶化,养殖生态系统不断退化,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传统稻田其氮素的流失亦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源于复合生态系统演化进程的缺陷,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必须从优化复合生态系统演化进程着眼。采用优化的生态循环水产养殖模式,如综合水产养殖则可以大大提高氮、磷等养分物质的利用率。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科学的复合生态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种模式,一种是在我国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稻渔共生模式,可采取稻鱼、稻蟹、稻虾等多种共作形式;二是稻田作为湿地用于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模式,属于异位处理形式;三是将稻渔共生和水产养殖相耦合的模式,尤其是与多种水产养殖形式结合或与复合水产养殖系统相结合,甚至是与农牧系统相结合。这第三种稻渔共作模式又称为陆基生态渔场,具有高产、高品质、高生态可持续性等特点,应加强对该创新养殖模式中有机碳、氮、磷等营养收支平衡和循环利用的相关机制以及复合生态系统对外源营养输入的整体响应机制开展研究。概括而言,尾水排放是传统池塘养殖中氮源的主要流失途径,颗粒物吸附沉降是池塘养殖中磷源的主要流失途径,而系统中的碳源则主要是通过鱼类等生物的呼吸作用进行消耗。基于生态循环的"稻渔共生-池塘复合生态系统"则恰好可以解决这三大类营养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高效保持和利用问题,实践业已证明该复合系统拥有较高的产量、品质和生态效益,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稻渔复合生态系统的创新模式因其特有的生态循环机制及系统的高弹性、高缓冲性、高可持续性,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应对农田、渔业生态系统的退化,复合高效解决渔业、农业或农牧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典型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渔综合种养 稻渔共作 复合生态养殖 复合生态模式
下载PDF
塑料添加剂的环境迁移、毒性测试与风险筛查:进展与挑战
11
作者 华英迪 许宜平 +3 位作者 赵高峰 饶凯锋 马梅 王子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11,共19页
塑料和微塑料污染日益严峻,因此引发了对塑料添加剂释放现象的广泛关注,塑料添加剂在固废处置和回收过程中会大量向环境中释放。塑料添加剂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数量庞大,其复杂性使得其评估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目前塑料添加剂的风险... 塑料和微塑料污染日益严峻,因此引发了对塑料添加剂释放现象的广泛关注,塑料添加剂在固废处置和回收过程中会大量向环境中释放。塑料添加剂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数量庞大,其复杂性使得其评估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目前塑料添加剂的风险评估工作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体系。本研究对现有塑料添加剂的释放迁移研究、毒性测试及风险预测方法进行梳理,并基于塑料添加剂在种类、功能、添加量、监管、数据可用性等方面对公开信息的塑料添加剂逐级筛查,最终从1万多种现有塑料添加剂中筛选出106种值得关注的未监管添加剂物质。然后综合以下4项危害性指标,包括基于QSAR模型预测的物质毒性作用方式和危害等级、各化学品机构评估的PBT/PMT性质(持久性、生物累积性、迁移性、毒性)、生态毒性数据可用性、是否纳入化学品未来评估计划(CoRAP,ECHA),使用毒理学优先指数(ToxPi)方法按照等权重计算综合得分并排序,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对其进行优先级分类,提出相应风险评估优先序和研究关注的建议。结果表明,这其中很多尚未监管的塑料添加剂物质的潜在生态风险可能被低估。最后,我们提出对微塑料未来的研究挑战应主要聚焦在填补危害数据缺口和技术方法空白,包括其迁移释放机制、环境转化、混合效应及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添加剂 浸出毒性试验 非靶标筛查 生态风险评估 优先污染物筛查
下载PDF
我国重点流域地表水中29种农药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79
12
作者 徐雄 李春梅 +4 位作者 孙静 王海亮 王东红 宋瀚文 王子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7-354,共8页
针对我国重点流域水体,包括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太湖流域、松花江流域、黑龙江流域、东江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等,分析了29种农药(18种有机氯农药、6种有机磷农药、3种三嗪类农药、1种酰胺类和1种取代杂环类农药)在流域地表水中浓... 针对我国重点流域水体,包括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太湖流域、松花江流域、黑龙江流域、东江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等,分析了29种农药(18种有机氯农药、6种有机磷农药、3种三嗪类农药、1种酰胺类和1种取代杂环类农药)在流域地表水中浓度,并使用风险商的方法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在27个采样点地表水样中一共检出9种农药,包括α-六六六、α-氯丹、γ-氯丹、西玛津、阿特拉津、乙草胺、扑草净、敌敌畏和噁草酮。其中,阿特拉津、乙草胺、扑草净、噁草酮和敌敌畏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74.1%,59.3%,37.0%和33.3%;α-六六六、α-氯丹、γ-氯丹和西玛津均只有1~2个采样点检出。阿特拉津在各采样点浓度范围为7.0 ng·L-1~1 289.5 ng·L-1;乙草胺浓度范围为未检出(ND)~579.9 ng·L-1;扑草净浓度范围为ND^104.2 ng·L-1;噁草酮浓度范围为ND^32.6 ng·L-1;敌敌畏的浓度范围为ND^204.5 ng·L-1。研究发现,阿特拉津在太湖流域、黑龙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具有潜在生态风险;乙草胺在松花江流域有潜在生态风险;噁草酮在长江流域、太湖流域、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有潜在生态风险;敌敌畏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东江流域具有潜在生态风险。上述4种需要重点关注的水体污染物中,仅阿特拉津和敌敌畏被列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但都没有保护水生生物或保护水生态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地表水 风险评价 重点流域
下载PDF
水环境样品体外生物测试效应触发值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硕 韩颖楠 +1 位作者 李娜 马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0,共14页
水环境样品综合毒性的体外生物测试可以直接获得水环境中众多污染物共存状态下的生物毒害信息,已成为水环境污染评估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目前没有用于判定水质优劣的毒性效应限值标准,导致其很难被用于水质管理。为此,越来越... 水环境样品综合毒性的体外生物测试可以直接获得水环境中众多污染物共存状态下的生物毒害信息,已成为水环境污染评估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目前没有用于判定水质优劣的毒性效应限值标准,导致其很难被用于水质管理。为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推导体外生物测试的效应触发值(effect-based trigger value,EBT)。本文综述了EBT建立的背景和推导原则,并总结了以健康保护为目标和以生态保护为目标的多种EBT推导方法,其中针对饮用水水质的EBT以保护人体健康为前提,主要基于每日容许摄入量(allowable daily intake,ADI)、体内安全浓度、癌症发病率增加10%的每日剂量(TD10)和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EQS)中的水质指导值(guideline value,GV)推导,针对地表水的EBT以生态保护为目标,依据地表水EQS中的GV值和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曲线中的第5个百分位数的危险浓度(hazardous concentration,HC5)推导。本文系统比较了不同方法推导出的体外生物测试EBT值和特征,总结了EBT在水环境中的应用,以期为高通量体外生物测试用于水质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应触发值 体外生物测试 毒作用模式 内分泌干扰效应 遗传毒性 基线毒性
下载PDF
高内涵筛选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态毒理学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超 言野 +2 位作者 李娜 马梅 王子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共11页
大量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毒污染物仍然缺乏足够的毒理学数据来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为了满足海量化合物毒性评价的需要,基于离体生物测试的高通量毒性筛选方法在近些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高内涵筛选技术是新型的高通量化合物毒性筛选方法,... 大量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毒污染物仍然缺乏足够的毒理学数据来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为了满足海量化合物毒性评价的需要,基于离体生物测试的高通量毒性筛选方法在近些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高内涵筛选技术是新型的高通量化合物毒性筛选方法,该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在保持细胞结构和功能完整的基础上同时获取多种毒性指标。因此在简介高内涵筛选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其在生态毒理学领域已有的应用,并针对性地对高内涵筛选技术的发展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涵筛选 高通量筛选 离体毒性测试 生态毒理学
下载PDF
低温期黄河水源鱼腥味问题的预处理技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霞 魏魏 +6 位作者 乔莉 王涛 郭庆园 杨凯 于建伟 安伟 杨敏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5-29,共5页
针对呼和浩特市某黄河水源水库的鱼腥味问题及其预处理技术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原水中鱼腥味问题主要与锥囊藻及针杆藻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醛类物质有关,包括庚醛、2,4-庚二烯醛、2-辛烯醛、苯甲醛及β-环柠檬醛等。不同预... 针对呼和浩特市某黄河水源水库的鱼腥味问题及其预处理技术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原水中鱼腥味问题主要与锥囊藻及针杆藻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醛类物质有关,包括庚醛、2,4-庚二烯醛、2-辛烯醛、苯甲醛及β-环柠檬醛等。不同预处理技术的模拟试验表明投加高锰酸钾以及同时投加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的方法并不能有效处理该水库原水的鱼腥味问题,而单独采用活性炭吸附的预处理方法较为有效。试验中选取的煤质活性炭F325对臭味的去除效果最好,投加量8~12mg/L即可将臭味强度降到3.0级以下,对于相应醛类物质的去除率达到80%~100%。从活性炭的选择来看,可用微孔体积作为主要的参考指标,宜选择微孔体积较高的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味 嗅味控制 活性炭 高锰酸钾
下载PDF
饮用水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锐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6,共7页
天然地球化学过程导致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地下水氟污染,饮用水氟超标人口达5亿.控制以高氟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氟污染及其健康风险,成为饮用水质安全保障的核心问题之一.全世界在饮用水除氟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但成效十分有限.在此背景下,... 天然地球化学过程导致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地下水氟污染,饮用水氟超标人口达5亿.控制以高氟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氟污染及其健康风险,成为饮用水质安全保障的核心问题之一.全世界在饮用水除氟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但成效十分有限.在此背景下,深刻认识氟污染形成机制与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理信息、遥感等手段预测区域风险水平,优先考虑"更换水源",仍是饮用水氟污染控制的重要策略.此外,在研究层面上,应以净水药剂、环境功能材料创新为基础,以混凝沉淀、吸附、膜分离为重要技术方向,开发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的高效、经济、方便、稳定的除氟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在工程应用层面上,应加强饮用水除氟设施设计、建设、运行与监管,确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实现工程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风险控制 混凝 吸附 膜分离
原文传递
再生水受纳湖泊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生态风险时空分布及管控建议
17
作者 黄盼盼 马翔山 +2 位作者 郭亚琦 王晨晨 邱春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3,共9页
本研究以再生水受纳湖泊J湖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介质归趋模型对湖泊水相和沉积相中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进行不同时空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水相和沉积相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和邻苯二甲酸二... 本研究以再生水受纳湖泊J湖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介质归趋模型对湖泊水相和沉积相中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进行不同时空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水相和沉积相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alate,DEP)的危险商(hazard quotient,HQ)均小于0.1,对湖泊水生生物的风险水平为无风险;湖泊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生态风险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水相中,DBP低风险区占42.7%,DEHP中风险、低风险区分别占93.5%、5.6%;在沉积相中,DBP中风险、低风险区分别占0.5%、69.2%,DEHP中风险、低风险区分别占0.9%、68.3%。不同季节中,湖泊水相DEP、DBP和DEHP的生态风险差异较大,沉积物中PAEs的生态风险随季节变化与水相相似。最后,建议降低再生水中DBP和DEHP的浓度并从源头管控降低DEHP的生产和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受纳湖泊中DBP和DEHP的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邻苯二甲酸酯 时空分布 生态风险评价与控制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稀有鮈鲫不同雌激素受体亚型的重组荧光酵母
18
作者 季晓亚 杨明嘉 +5 位作者 黄超 袁圣武 周小红 饶凯锋 马梅 王子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113,共6页
目前关于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EEs)的效应评估大多数是基于人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的离体检测,缺乏EEs对鱼类ER影响的研究。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模式生物稀有鮈鲫不同ER亚型重组荧光双杂交酵母,... 目前关于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EEs)的效应评估大多数是基于人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的离体检测,缺乏EEs对鱼类ER影响的研究。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模式生物稀有鮈鲫不同ER亚型重组荧光双杂交酵母,用以快速检测EEs的雌激素活性并研究不同ER亚型对17β-雌二醇(E 2)敏感度的差异。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获取稀有鮈鲫ERα、ERβ1和ERβ2的配体结合域(LBD)序列,构建并鉴别诱饵质粒pGBKT7-ERα-LBD、pGBKT7-ERβ1-LBD和pGBKT7-ERβ2-LBD。将诱饵质粒和猎物质粒pGAD424-GRIP1同时转化荧光酵母Y187-Luc,分别构建3株稀有鮈鲫ERα-GRIP1、ERβ1-GRIP1和ERβ2-GRIP1重组荧光双杂交酵母,并考察了E 2、双氢睾酮(DHT)、9-顺维甲酸(9-cis RA)、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3)和孕酮(PG)对荧光素酶的诱导情况。结果显示:ERα-GRIP1、ERβ1-GRIP1和ERβ2-GRIP1重组荧光双杂交酵母能够专一性地被E 2诱导产生荧光素酶,并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半数效应浓度(EC 50)值分别为1.98×10^-9、1.77×10^-10、和3.52×10^-10 mol·L^-1,对E 2的敏感程度排序为:ERβ1-GRIP1>ERβ2-GRIP1>ERα-GRIP1。研究表明,稀有鮈鲫不同ER亚型对E 2的响应具有差异,3株重组荧光双杂交酵母不仅可以应用于快速识别内分泌干扰物中的类雌激素物质,分析稀有鮈鲫不同ER亚型对EEs的敏感性,解析雌激素污染物对稀有鮈鲫的作用机制,评估鱼类接触EEs的潜在风险,以期为水质保障和污染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17Β-雌二醇 稀有鮈鲫 酵母双杂交 雌激素受体 荧光酵母 雌激素效应
下载PDF
饮用水消毒技术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常洋洋 陈庆欣 +4 位作者 李宁 曾凡付 李菁 赵楠 兰华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3-419,共7页
消毒过程是饮用水安全保障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0—2012年间的学术论文和发明专利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全球在饮用水消毒领域的研究动态和趋势以及我国存在的主要差距.结果表明全球对该领域研究的关注度持续增加,其研... 消毒过程是饮用水安全保障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0—2012年间的学术论文和发明专利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全球在饮用水消毒领域的研究动态和趋势以及我国存在的主要差距.结果表明全球对该领域研究的关注度持续增加,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消毒技术工艺和消毒副产物两方面,其中氯化、臭氧氧化、氯化消毒副产物是近十余年的关注焦点.美国和瑞士作为本领域研究的主要领先国家分别在文章产出量和研究水平上位列第一,值得注意的是瑞士在本领域的研究偏重于高级氧化技术和新型消毒副产物.我国的发文量仅次于美国而专利申请量仅次于日本,但研究水平远落后于世界领先国家.我国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氯氧化消毒工艺和常规消毒副产物生成与控制,原创性研究有待加强.本研究对明确我国饮用水消毒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人员选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消毒 水处理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重力驱动浸没式超滤技术在某饮用水厂提标改造中的应用案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长鑫 吴瑞军 +4 位作者 马百文 高旭 李梁梁 胡晓宇 刘锐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9-805,F0002,共8页
饮用水源污染与饮用水标准提升双重约束条件下,我国许多饮用水厂都面临提标改造的现实需求。浸没式超滤技术以其水质稳定、占地小、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在市政自来水厂提标改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进一步降低系统能耗和运行成本,提出通过... 饮用水源污染与饮用水标准提升双重约束条件下,我国许多饮用水厂都面临提标改造的现实需求。浸没式超滤技术以其水质稳定、占地小、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在市政自来水厂提标改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进一步降低系统能耗和运行成本,提出通过改造膜过滤池(膜池)进水和排水、药剂投加等辅助单元,优化膜池构造和配套设施,充分利用膜池与产水池之间的高差、以重力驱动力完成膜过滤过程,从而省却离心泵正压或抽吸泵负压驱动的耗能模块。工程应用案例显示,重力驱动可以满足膜系统运行要求,相对于传统浸没式膜过滤可节约50%以上能耗、10%左右占地,并有助于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简化膜系统运行管理,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驱动 浸没式膜过滤 饮用水 提标改造 能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