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北农田黑土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
15
1
作者
荆瑞勇
曹焜
+6 位作者
刘俊杰
于镇华
刘居东
隋跃宇
金剑
刘晓冰
王光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2-137,142,共7页
黑土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最重要的土壤资源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为了调查我国黑土区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酶活性及两者间相互关系,我们从黑土区不同纬度农田采集了26个土壤样品,分析其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量碳(SMBC)及其它土...
黑土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最重要的土壤资源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为了调查我国黑土区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酶活性及两者间相互关系,我们从黑土区不同纬度农田采集了26个土壤样品,分析其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量碳(SMBC)及其它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发现,黑龙江北安黑土土壤全碳、全氮、全磷、碱解氮、SMBC、过氧化氢酶、脲酶及转化酶活性最大;简单相关分析发现,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及转化酶均与土壤全氮、全碳及SMBC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全氮是影响该土壤区土壤酶活性的主导因子,pH值是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另一主导理化因子,全氮是脲酶活性的主导因子,碱解氮、全碳、全氮是磷酸酶活性的主导因子,全氮和pH值是影响转化酶的两大主导理化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酶活性
土壤理化性状
通经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团聚体内有机碳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龙静泓
雷琬莹
+4 位作者
李娜
滕培基
韩晓增
何朋
李禄军
《土壤与作物》
2021年第4期373-384,共12页
土壤团聚体为有机碳提供物理保护,是土壤碳固存和稳定的主要场所。团聚体内有机碳的数量和化学结构对评价有机碳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以1985年建立在黑龙江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长期定位试验(农田...
土壤团聚体为有机碳提供物理保护,是土壤碳固存和稳定的主要场所。团聚体内有机碳的数量和化学结构对评价有机碳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以1985年建立在黑龙江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长期定位试验(农田、草地、林地和裸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团聚体分级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长期不同利用方式对黑土团聚体内有机碳的分布和化学光谱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农田相比,经过35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后,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团聚体稳定性及团聚体内有机碳的化学官能团相对峰面积发生不同程度变化。草地和林地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活性官能团的相对峰面积,草地处理>0.25 mm粒径团聚体质量分数最大,团聚体稳定性最高。裸地与农田相似,土壤碳氮含量和有机碳活性官能团相对峰面积较低,土壤团聚体以<0.25 mm粒径为主,团聚体稳定性也较低。进一步比较了干筛和湿筛两种筛分方法得到的土壤团聚体的力稳性与水稳性,发现与农田相比,草地显著提升了土壤团聚体的力稳性和水稳性,林地团聚体的力稳性显著降低,裸地团聚体的水稳性显著降低。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草地和林地处理主要为1420 cm^(-1)和2920 cm^(-1)的活性碳组分官能团,而农田和裸地处理主要为1630 cm^(-1)稳定性的芳香族官能团。退耕还林还草是提升黑土团聚体固碳能力的有效措施,其通过增强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团聚体内有机碳的数量和稳定性化学官能团的相对比例,增加土壤的固碳能力。大团聚体内碳的活性官能团相对峰面积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更敏感,对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贡献更大,可作为反映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黑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北农田黑土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
15
1
作者
荆瑞勇
曹焜
刘俊杰
于镇华
刘居东
隋跃宇
金剑
刘晓冰
王光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2-137,142,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15010103
中科院百人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黑土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最重要的土壤资源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为了调查我国黑土区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酶活性及两者间相互关系,我们从黑土区不同纬度农田采集了26个土壤样品,分析其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量碳(SMBC)及其它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结果发现,黑龙江北安黑土土壤全碳、全氮、全磷、碱解氮、SMBC、过氧化氢酶、脲酶及转化酶活性最大;简单相关分析发现,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及转化酶均与土壤全氮、全碳及SMBC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全氮是影响该土壤区土壤酶活性的主导因子,pH值是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另一主导理化因子,全氮是脲酶活性的主导因子,碱解氮、全碳、全氮是磷酸酶活性的主导因子,全氮和pH值是影响转化酶的两大主导理化因子。
关键词
黑土
土壤酶活性
土壤理化性状
通经分析
Keywords
black soil
soil enzyme activity
soil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path analysis
分类号
S154.2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团聚体内有机碳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龙静泓
雷琬莹
李娜
滕培基
韩晓增
何朋
李禄军
机构
中国科学院
黑土
区
农业
生态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出处
《土壤与作物》
2021年第4期373-384,共12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研究重点计划项目(ZDBS-LY-DQC017)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XDA28010301)资助.
文摘
土壤团聚体为有机碳提供物理保护,是土壤碳固存和稳定的主要场所。团聚体内有机碳的数量和化学结构对评价有机碳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以1985年建立在黑龙江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长期定位试验(农田、草地、林地和裸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团聚体分级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长期不同利用方式对黑土团聚体内有机碳的分布和化学光谱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农田相比,经过35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后,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团聚体稳定性及团聚体内有机碳的化学官能团相对峰面积发生不同程度变化。草地和林地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活性官能团的相对峰面积,草地处理>0.25 mm粒径团聚体质量分数最大,团聚体稳定性最高。裸地与农田相似,土壤碳氮含量和有机碳活性官能团相对峰面积较低,土壤团聚体以<0.25 mm粒径为主,团聚体稳定性也较低。进一步比较了干筛和湿筛两种筛分方法得到的土壤团聚体的力稳性与水稳性,发现与农田相比,草地显著提升了土壤团聚体的力稳性和水稳性,林地团聚体的力稳性显著降低,裸地团聚体的水稳性显著降低。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草地和林地处理主要为1420 cm^(-1)和2920 cm^(-1)的活性碳组分官能团,而农田和裸地处理主要为1630 cm^(-1)稳定性的芳香族官能团。退耕还林还草是提升黑土团聚体固碳能力的有效措施,其通过增强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团聚体内有机碳的数量和稳定性化学官能团的相对比例,增加土壤的固碳能力。大团聚体内碳的活性官能团相对峰面积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更敏感,对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贡献更大,可作为反映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黑土
Keywords
land use pattern
soil aggregate
soil organic carbon
Fourier Infrared Spectroscopy
Mollisols
分类号
S158.5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北农田黑土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
荆瑞勇
曹焜
刘俊杰
于镇华
刘居东
隋跃宇
金剑
刘晓冰
王光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团聚体内有机碳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
龙静泓
雷琬莹
李娜
滕培基
韩晓增
何朋
李禄军
《土壤与作物》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