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式跨超声速风洞热交换器设计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赵波 廖达雄 +1 位作者 陈吉明 符澄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6-702,共7页
以0.6m连续式跨超声速风洞为应用背景,通过工程计算得出椭圆翅片管式热交换器的初步结构,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详细研究了结构参数、管束材料以及流动条件对热交换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换热管束的排列方式和尺寸对热交换器性能影响很大... 以0.6m连续式跨超声速风洞为应用背景,通过工程计算得出椭圆翅片管式热交换器的初步结构,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详细研究了结构参数、管束材料以及流动条件对热交换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换热管束的排列方式和尺寸对热交换器性能影响很大;选用高导热率的材料制作翅片,会在基本不改变压损性能的情况下大幅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系数。建立了一组方便简洁的理论公式计算热交换器出口气流温度分布,且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符合良好。发现通过合理布置冷却水的流动路线,可以使热交换器出口气流具有较好的温度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式风洞 热交换器 换热效率 压力损失 流场品质
下载PDF
有限质量降落伞充气动力学数值模拟 被引量:8
2
作者 高兴龙 张青斌 +2 位作者 高庆玉 唐乾刚 杨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5-190,共6页
为研究空投任务中降落伞有限质量充气过程的动力学行为,基于罚函数耦合方法和网格自适应技术分析了降落伞柔性结构与周围不可压缩流场的流固耦合特性。数值模拟开伞过程伞衣三维外形变化,获得降落伞系统下落速度、阻力面积等参数;对比... 为研究空投任务中降落伞有限质量充气过程的动力学行为,基于罚函数耦合方法和网格自适应技术分析了降落伞柔性结构与周围不可压缩流场的流固耦合特性。数值模拟开伞过程伞衣三维外形变化,获得降落伞系统下落速度、阻力面积等参数;对比分析初始投放速度对降落伞开伞时间、伞衣阻力面积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对比分析开伞力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模拟降落伞系统有限质量充气过程的动力学特性,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落伞 流固耦合 有限质量充气 ALE动网格
下载PDF
带凹窗斜劈高速湍流气动光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勇 郭隆德 +1 位作者 张龙 金钢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6-671,共6页
采用数值方法分析研究了带凹窗斜劈高速湍流气动光学特性受窗口深度的影响。湍流数值模拟采用耦合J-B模型的RANS/LES混合方法即DES方法,依靠双时间步LU-SGS方法开展非定常迭代求解,并且利用物理光学方法和波前重构技术等计算气动光学效... 采用数值方法分析研究了带凹窗斜劈高速湍流气动光学特性受窗口深度的影响。湍流数值模拟采用耦合J-B模型的RANS/LES混合方法即DES方法,依靠双时间步LU-SGS方法开展非定常迭代求解,并且利用物理光学方法和波前重构技术等计算气动光学效应,用于分析近场波前畸变和远场光斑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在窗口较浅时,窗口前缘处产生较强激波,带来更大的波前倾斜影响,而窗口较深时,分离剪切层、旋涡等流场结构导致气动光学效应的非定常特性更为显著;高速湍流导致的气动光学效应很强,在所模拟条件下,波前倾斜、均方根光程差、峰谷值以及Strehl比分别达到69μrad、0.22λ、1.2λ和0.31,其对应的跳动值38μrad、0.04λ、0.8λ和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湍流 DES方法 气动光学效应 物理光学 非定常
下载PDF
无限质量降落伞充气动力学数值模拟 被引量:5
4
作者 高兴龙 张青斌 +1 位作者 高庆玉 唐乾刚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63,共6页
为分析降落伞火星再入环境下的超声速开伞性能,基于任意欧拉-拉格朗日罚函数法和多介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求解可压缩流场与降落伞结构的耦合动力学模型。数值模拟盘缝带伞超声速开伞过程外形变化,预测气动力作用下的伞衣织物三维结... 为分析降落伞火星再入环境下的超声速开伞性能,基于任意欧拉-拉格朗日罚函数法和多介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求解可压缩流场与降落伞结构的耦合动力学模型。数值模拟盘缝带伞超声速开伞过程外形变化,预测气动力作用下的伞衣织物三维结构动力学行为。结合风洞试验数据,对比分析降落伞开伞性能和前置体对伞衣充气外形的影响。最终给出超声速伞周围非稳态流场的尾流和激波分布。仿真结果表明:盘缝带伞在超声速开伞过程中被完全充满且充气效果良好,未出现塌陷情况;随着来流马赫数的增加,降落伞阻力系数逐渐减小,充气时间缩短。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保持一致,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落伞 超声速流动 无限质量充气 流固耦合 可压缩流
下载PDF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回路吸声降噪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吉明 吴盛豪 +2 位作者 陈振华 吕金磊 裴海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5-861,共7页
风洞试验段噪声(气流压力脉动)是评价风洞流场的重要指标之一,对高品质流场要求的大型风洞设计提出了严峻挑战。通过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0.6 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沿程回路噪声测试,分析得到风洞主要噪声源为:风洞压缩机、... 风洞试验段噪声(气流压力脉动)是评价风洞流场的重要指标之一,对高品质流场要求的大型风洞设计提出了严峻挑战。通过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0.6 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沿程回路噪声测试,分析得到风洞主要噪声源为:风洞压缩机、高速扩散段(含二喉道段)、试验段本身(含模型支架段)。其中,来自试验段上游的压缩机噪声必须通过沿程回路吸声降噪措施进行隔离。提出了压缩机尾罩段洞壁和整流罩尾椎采用微穿孔板,风洞第四拐角段导流片填充复合吸声材料2种降噪方案,均取得了良好的降噪效果。最终通过试验段自身通气壁壁板参数优化等主动降噪方案,并采用风洞二喉道节流状态抑制试验段下游噪声前传的措施,实现风洞试验段压力脉动系数ΔCp≤0.8%的噪声设计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式风洞 跨声速风洞 洞体回路 被动降噪 试验研究
下载PDF
燃烧流场线CARS测温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仁兵 苏铁 +4 位作者 张龙 鲍伟义 闫博 陈力 陈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968-3972,共5页
常规CARS采用凸透镜聚焦多束激光于空间一点,在满足相位匹配条件下产生携带该点温度信息的CARS信号。常规CARS一次只能测量一个空间点的温度,难以满足燃烧流场深入研究需要。为了提高CARS测量能力,使得CARS在一次测量中获得更多信息,提... 常规CARS采用凸透镜聚焦多束激光于空间一点,在满足相位匹配条件下产生携带该点温度信息的CARS信号。常规CARS一次只能测量一个空间点的温度,难以满足燃烧流场深入研究需要。为了提高CARS测量能力,使得CARS在一次测量中获得更多信息,提出了线CARS测量方法。线CARS测量方法在常规CARS基础上采用柱面凸透镜替换普通凸透镜,使得聚焦位置由焦点变为焦线。由于焦线上的点大部分满足相位匹配关系,因此可以同时获得多点CARS信号。后续光路同样采用柱面凸透镜替换普通凸透镜,通过光谱仪和ICCD相机将CARS信号传输至计算机,解析出聚焦线上CARS信号对应的温度信息,实现CARS测量能力由"点"到"线"的提升。基于平面火焰炉的燃烧实验结果表明:线CARS可以一次有效测量200个空间点的温度信息,空间测量长度约3.6 mm,空间分辨率约18μm,测量结果相对不确定度优于7%,在保持测量精度的同时有效丰富了单次测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谱 温度测量 流场诊断 线CARS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低速湍流模拟的预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勇 郭隆德 +2 位作者 彭强 陈志强 刘卫红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38-243,共6页
本文开展低速湍流的预处理技术研究.该预处理技术采用守恒型变量及主控方程与湍流方程相耦合的隐式求解方法,并为确保迭代求解稳定性,发展了合理的参考马赫数定义、双时间步无矩阵方法迭代求解形式以及湍流源项隐式处理方法等,从而真正... 本文开展低速湍流的预处理技术研究.该预处理技术采用守恒型变量及主控方程与湍流方程相耦合的隐式求解方法,并为确保迭代求解稳定性,发展了合理的参考马赫数定义、双时间步无矩阵方法迭代求解形式以及湍流源项隐式处理方法等,从而真正实现全速湍流软件平台统一形式.在喷管、翼型和方柱等低速湍流数值模拟中,本文方法正确刻画了流场结构特征,计算与理论、实验等相关结果符合较好,具有很强的迭代收敛性和结果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湍流 守恒型变量 预处理技术 耦合方法
下载PDF
微可压缩模型预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丛成华 邓小刚 毛枚良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5-779,共5页
微可压缩模型(slightly compressible model,SCM)是求解低马赫数流动的一种有效模型,SCM在求解过程中不必满足速度散度为零的条件,可直接应用时间推进方法求解得到不可压缩N-S方程的解.深入研究了该模型的效率和精度;为了提高收敛速度... 微可压缩模型(slightly compressible model,SCM)是求解低马赫数流动的一种有效模型,SCM在求解过程中不必满足速度散度为零的条件,可直接应用时间推进方法求解得到不可压缩N-S方程的解.深入研究了该模型的效率和精度;为了提高收敛速度将预处理技术引入到该模型中,推导了预处理后的控制方程和特征系统,并构造了预处理后的通量.通过对圆柱绕流、方腔流动、NACA0012翼型和6:1椭球的数值模拟,一方面,进一步展示了SCM的可行性与健壮性,表明SCM适合于低马赫流动的数值模拟;另一方面,充分验证了预处理技术在微可压缩模型中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马赫数流动的收敛问题,并提高了求解的准确性和精度.这为SCM应用于工程实际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马赫数流动 微可压缩模型 数值模拟 预处理 收敛加速
下载PDF
燃气发生器空气压力控制策略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刚 褚卫华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7年第2期67-69,94,共4页
燃气发生器采用高压空气加燃料燃烧的方式产生持续气流,为了保证发生器的效率和稳定性,燃气发生器对空气压力调节速度和精度要求很高;系统采用压力和位置串级控制方式,并结合模糊PID控制策略,通过优化控制参数,确保了大范围压力调节的... 燃气发生器采用高压空气加燃料燃烧的方式产生持续气流,为了保证发生器的效率和稳定性,燃气发生器对空气压力调节速度和精度要求很高;系统采用压力和位置串级控制方式,并结合模糊PID控制策略,通过优化控制参数,确保了大范围压力调节的动态响应和控制精度,通过试验验证,调压阀位置调节精度优于0.2%,在1.5~5.8 Mpa范围内,压力调节时间小于1 s,压力控制误差小于0.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发生器 压力 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 模糊PID
下载PDF
大型风洞设备的智能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廖达雄 陈万华 +1 位作者 彭磊 张浩 《控制与信息技术》 2019年第1期18-22,共5页
大型风洞设备作为空气动力学研究以及航空航天等先进武器装备研制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一种多学科高度融合的大科学装置,其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为了提升我国大型风洞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其流场品质、运行效率和试验能... 大型风洞设备作为空气动力学研究以及航空航天等先进武器装备研制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一种多学科高度融合的大科学装置,其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为了提升我国大型风洞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其流场品质、运行效率和试验能力,文章从制造装配、测量控制、压缩机运行、低温机器人、健康管理及振动控制等6个方面提出了大型风洞设备智能化措施,并针对相关关键技术问题,给出了未来需要重点研发的方向性建议,为推动风洞设备向深度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风洞 智能制造 自适应控制 压缩机 机器人 健康管理 振动
下载PDF
变频器控制交流电动机正反转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天毅 刘隆强 +1 位作者 张新民 周平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年第6期133-134,共2页
变频器控制交流电动机正反转技术是当前节能设备的变频器采用的主要原理。本文将变频器控制交流电动机正反转技术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对变频器控制交流电动机正反转技术进行概述、对变频器控制交流电动机正反转技术的类别进行分析... 变频器控制交流电动机正反转技术是当前节能设备的变频器采用的主要原理。本文将变频器控制交流电动机正反转技术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对变频器控制交流电动机正反转技术进行概述、对变频器控制交流电动机正反转技术的类别进行分析、对变频器控制交流电动机正反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方式进行研究和变频器控制交流电动机正反转技术的运转原理进行分析说明等。力求对变频器控制交流电动机正反转技术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等进行明确阐述说明,使变频器控制交流电动机正反转技术的理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应用。为目前变频器控制交流电动机正反转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频器 交流电动机 正反转技术
下载PDF
跨超声速风洞扩散段流动分离控制设计参数研究
12
作者 丛成华 廖达雄 +1 位作者 彭强 李红喆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1-566,共6页
为抑制跨超声速风洞扩散段的分离,提出了一种较为完备的设计方法。由于影响扩散段性能的参数较多,完全通过试验方法进行设计的成本过高,该方法通过数值模拟,结合适当的边界条件,详细描述了扩散段角度、分流锥角度与长度、孔板开孔率对... 为抑制跨超声速风洞扩散段的分离,提出了一种较为完备的设计方法。由于影响扩散段性能的参数较多,完全通过试验方法进行设计的成本过高,该方法通过数值模拟,结合适当的边界条件,详细描述了扩散段角度、分流锥角度与长度、孔板开孔率对扩散段性能的影响;从数值模拟的结果可以看出,孔板开孔率和扩开角对扩散段性能有显著影响,通过比较得出较为合理的参数匹配,提高了扩散段的防分离性能,并改善了出口气流质量。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结论一致,表明本文所用的方法用于扩散段气动设计是可行的,为数值模拟方法应用于风洞部段气动设计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超声速 风洞 扩散段 数值模拟 分离 控制
下载PDF
列车管空气流量计流量感应器的流场特性研究
13
作者 王旭如 丛成华 +2 位作者 刘峰 延九磊 许仲兵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101,共7页
为分析列车管空气流量计流量感应器的机械强度是否能够承受列车管充、排风时气流的频繁冲击,以CHT-LGT1-LB型列车管空气流量计和C61型货车的列车管为例,采用流体力学仿真分析软件分别建立1辆车编组和2辆车编组的列车管气动仿真模型,采... 为分析列车管空气流量计流量感应器的机械强度是否能够承受列车管充、排风时气流的频繁冲击,以CHT-LGT1-LB型列车管空气流量计和C61型货车的列车管为例,采用流体力学仿真分析软件分别建立1辆车编组和2辆车编组的列车管气动仿真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列车管内的充、排风流场,采用Roe算法求解对流项,采用Rugge-kutta迭代法推进求解时间;根据仿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不同编组条件下列车管充、排风时流量感应器的保护罩和传感器表面的冲击压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流量感应器保护罩和传感器表面受到的最大压应力与列车编组的辆数无关;保护罩和传感器表面受到的最大压应力出现在充风开始后的0.026和0.028s时和排风的开始时刻,分别为1.1和0.9 MPa,受到的最大弯曲应力分别为0.59和13 MPa;按3倍的安全系数考虑,保护罩和传感器的最大受力均远小于其制造材料的静态机械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管空气流量计 流量感应器 静态机械强度 气流冲击 流场特性 流体力学
下载PDF
低温风洞中液氮液滴的破碎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苗庆硕 魏震 +4 位作者 陈佳军 张海洋 钟富豪 郑勉 刘秀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9,共9页
为探究低温风洞中液氮液滴的破碎特性并阐明其破碎机理,基于耦合水平集流体体积函数(CLSVOF)方法,采用自适应局部网格加密技术,构建了二维液氮液滴破碎模型,对比了液氮液滴与常温液滴的形态演变规律,计算分析了韦伯数(We)对液氮液滴形... 为探究低温风洞中液氮液滴的破碎特性并阐明其破碎机理,基于耦合水平集流体体积函数(CLSVOF)方法,采用自适应局部网格加密技术,构建了二维液氮液滴破碎模型,对比了液氮液滴与常温液滴的形态演变规律,计算分析了韦伯数(We)对液氮液滴形态、变形系数及时间特性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液氮液滴的We高于常温液滴,且更容易发生变形和破碎;随着We的增大,液氮液滴依次发生袋状破碎、多模式破碎和剪切破碎;液滴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压差均随时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发生转变的原因是袋状结构形成或边缘液滴颗粒脱落;不同液氮液滴破碎模式下,变形系数的变化规律差异明显;液氮液滴无量纲初始破碎时间随We的增大而减小,在0<We<100时,临界变形系数维持在2.6附近。研究结果可为低温风洞中液氮喷雾冷却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风洞 液氮液滴 破碎特性 破碎模式 变形系数
下载PDF
某连续式超声速风洞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15
作者 陈旦 王众 +2 位作者 鲁相 林辰龙 裴海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7-174,共8页
某连续式超声速风洞作为国内首座连续式超声速风洞,马赫数和总压是该风洞最重要的2个流场参数,如何实现总压和马赫数的精确控制和快速稳定调节,是风洞控制系统设计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通过分析某风洞流场参数控制原理以及各... 某连续式超声速风洞作为国内首座连续式超声速风洞,马赫数和总压是该风洞最重要的2个流场参数,如何实现总压和马赫数的精确控制和快速稳定调节,是风洞控制系统设计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通过分析某风洞流场参数控制原理以及各调节手段的耦合关系,搭建连续式超声速风洞控制系统架构,并给出各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通过分段变参数模糊PI控制算法进行总压精确控制,设计了风洞运行控制流程,采用风洞吹风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总压精度优于0.05%,马赫数精度优于0.0003,均大幅优于设计指标,证明提出的设计思路是有效的,可为连续式超声速风洞的设计调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式超声速风洞 控制系统 马赫数 总压 分段变参数模糊PI算法
下载PDF
测控系统电磁兼容测试方法的研究
16
作者 赵月飞 李刚 郭惠广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6-39,共4页
对测控系统中面临的电磁兼容性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测控系统电磁兼容性测试的主要内容,根据国军标提出了测控系统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测试项目和要求。最后提出测控系统中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测试目的、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
关键词 测控系统 电磁兼容性 测试方法
下载PDF
低温风洞绝热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11
17
作者 宋远佳 陈振华 +3 位作者 赖欢 陈万华 刘秀芳 侯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69,共7页
为保持低温风洞的内部环境温度,提高试验效率,基于低温风洞运行的特殊工况,讨论多种低温绝热方式在低温风洞中应用的可行性,总结了目前小尺寸研究型低温风洞绝热系统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外绝热、冷箱、内绝热以及内外绝热组合等4种绝热... 为保持低温风洞的内部环境温度,提高试验效率,基于低温风洞运行的特殊工况,讨论多种低温绝热方式在低温风洞中应用的可行性,总结了目前小尺寸研究型低温风洞绝热系统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外绝热、冷箱、内绝热以及内外绝热组合等4种绝热结构的优缺点.对低温风洞内绝热系统的关键技术点——设计技术、低温流-固-热多场耦合分析技术及试验技术进行了阐述分析,并对大型低温风洞内绝热系统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风洞 低温传热 绝热系统 低温流-固-热耦合 试验
下载PDF
基于高温燃气引射的引射器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海锋 徐大川 +3 位作者 赵芳 陈志强 任泽斌 史煜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56,共7页
结合气体热力学理论和等压引射器设计理论方法,提出了高温燃气热力学参数计算方法,研制了基于高温燃气引射的超声速引射器试验平台。通过引射器与燃气发生器的对接实验,研究了零引射和被引射气流引射两种状态下的工作性能以及引射气流... 结合气体热力学理论和等压引射器设计理论方法,提出了高温燃气热力学参数计算方法,研制了基于高温燃气引射的超声速引射器试验平台。通过引射器与燃气发生器的对接实验,研究了零引射和被引射气流引射两种状态下的工作性能以及引射气流温度变化对工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被引射气流流量360 g/s时,入口总压达到3.89 kPa,优于设计指标4 kPa;引射气流温度在低于设计值100 K范围内的变化对引射器的工作性能不会造成影响。实验验证了基于高温燃气引射的超声速引射器性能计算分析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可靠性,相关研究结果为燃气发生器参数优化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 引射器 燃气发生器 零引射 被引射气流
下载PDF
基于中红外吸收光谱技术测量高温流场CO浓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尚炜 殷可为 +2 位作者 涂晓波 杨富荣 陈爽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6,共7页
CO是碳氢化合物燃烧的主要产物之一,准确测量超燃冲压发动机出口的CO浓度是评估碳氢燃料燃烧效率的重要依据。中红外波段的CO谱线相较近红外而言,具有吸收更强、谱线丰富且谱线对相对孤立、不受其他气体干扰等明显优势。本文基于中红外... CO是碳氢化合物燃烧的主要产物之一,准确测量超燃冲压发动机出口的CO浓度是评估碳氢燃料燃烧效率的重要依据。中红外波段的CO谱线相较近红外而言,具有吸收更强、谱线丰富且谱线对相对孤立、不受其他气体干扰等明显优势。本文基于中红外吸收光谱技术,计算研究了CO中红外光谱特性,选择了适用于高温流场CO测量的特征谱线,设计并搭建了高温流场CO浓度检测系统,开展了气体池浓度标定和不同当量比下平面火焰CO测量验证,实现了某超燃冲压发动机出口高温流场CO测量,反映了航空煤油燃烧过程中CO浓度和温度的变化情况,为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和流动机理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手段和丰富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吸收光谱技术 TDLAS CO 平面火焰 超燃冲压发动机
下载PDF
基于模糊PID的多类型轴同步运动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辰龙 褚卫华 +1 位作者 刘念 盖文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6年第8期99-102,共4页
在风洞设备中,存在着大量多轴联动或同步运动驱动机构,多轴同步运动精度影响风洞试验的品质;为提高多轴同步运动精度,对常用的同步控制模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以模糊PID控制算法为核心的主-从式与耦合式相结合的控制模型,并开展了... 在风洞设备中,存在着大量多轴联动或同步运动驱动机构,多轴同步运动精度影响风洞试验的品质;为提高多轴同步运动精度,对常用的同步控制模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以模糊PID控制算法为核心的主-从式与耦合式相结合的控制模型,并开展了双电机轴系统、双液压轴系统以及混合轴系统的建模仿真与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不仅能够减小多轴同步系统的同步运动误差,还能有效减小外部干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系统 同步控制 同步误差 模糊PID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