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星通信干扰信号识别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1
作者 陈凤 李聪 +3 位作者 朱立东 吴琦 乐秀权 戴志坚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3期227-239,共13页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系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干扰问题以及干扰识别技术的挑战。针对这一现状,介绍了常见的卫星干扰信号样式及卫星干扰信号的发展趋势,分别从基于特征提取的干扰识别方法、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以及深度学习方法3个方...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系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干扰问题以及干扰识别技术的挑战。针对这一现状,介绍了常见的卫星干扰信号样式及卫星干扰信号的发展趋势,分别从基于特征提取的干扰识别方法、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以及深度学习方法3个方面介绍了卫星干扰信号分类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对未来卫星干扰信号分类识别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 干扰样式 干扰识别 深度学习
下载PDF
PULSAR低轨卫星导航星座性能分析研究
2
作者 张弓 马福建 +4 位作者 聂欣 陈秋丽 李平 张旭 王腾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低轨卫星导航系统是当前卫星导航领域关注热点,文章以美国修娜空间系统公司的PULSAR低轨卫星导航星座为例,首先介绍了其发展规划和最新进展,然后从对地覆盖特性、GNSS天基监测能力、星间建链情况、掩星事件数目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建设阶... 低轨卫星导航系统是当前卫星导航领域关注热点,文章以美国修娜空间系统公司的PULSAR低轨卫星导航星座为例,首先介绍了其发展规划和最新进展,然后从对地覆盖特性、GNSS天基监测能力、星间建链情况、掩星事件数目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建设阶段的星座特性和最终定位性能。结果表明,在完全服务能力阶段,PULSAR星座能够提供全球8重以上(95%)覆盖,位置精度因子优于3.5(95%),具备米级独立定位能力,联合GNSS可将精密单点定位收敛时间显著缩短约90%,与此同时,在星载导航接收机的支持下,能够满足对GNSS的时空基准增强、空间天气监测、天基完好性监测等需求。相关结论可为我国低轨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娜空间系统 低轨星座 卫星导航 星座特性
下载PDF
通信卫星星箭耦合分析研究进展及建议
3
作者 尹家聪 谢伟华 +3 位作者 周江 姜人伟 邓明乐 李正举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文章简要回顾国内外星箭耦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并以“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为实例,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星箭耦合分析工作方面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卫星有限元模型缩聚的二次缩聚方法、液体晃动对星箭耦合分析结果的影响;对比了国内外依... 文章简要回顾国内外星箭耦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并以“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为实例,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星箭耦合分析工作方面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卫星有限元模型缩聚的二次缩聚方法、液体晃动对星箭耦合分析结果的影响;对比了国内外依据星箭耦合分析结果制定卫星正弦振动试验下凹条件的应用差异;讨论了星箭耦合分析的准确度、敏感度分析等问题;并对后续的星箭耦合分析工作提出若干研究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卫星 星箭耦合分析 液体晃动 正弦振动试验 力限控制
下载PDF
载人月球探测月面通信网总体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4
作者 朱珂 李彦欣 +5 位作者 王丹 黄克武 王小琰 张伟 田嘉 董超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23-1435,共13页
针对载人月球探测的月面通信网总体架构该如何规划、关键技术该如何部署的问题,调研分析了国际航天强国对地月空间通信系统发展规划趋势。对载人月球探测活动特点和月面多节点间组成月面通信网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 针对载人月球探测的月面通信网总体架构该如何规划、关键技术该如何部署的问题,调研分析了国际航天强国对地月空间通信系统发展规划趋势。对载人月球探测活动特点和月面多节点间组成月面通信网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未来月面通信网的总体技术架构。在总体架构设计的基础上,对月面通信网的建设需求进一步细化,并对照地面移动通信技术,分析了相关问题和解决途径,梳理得到了月面通信网建设需要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发展研究建议,提出了基础的通信协议框架,最后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月球探测 月面通信网 总体架构 协议框架
下载PDF
星下点观测的星载卫星导航反射信号海面风矢量极大似然估计
5
作者 王峰 李建强 +2 位作者 张国栋 张琦 杨东凯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8-1427,共10页
该文针对星载全球导航卫星反射计(GNSS-R)镜面反射信号对海面风向不敏感导致海面风向反演难问题,分析非镜向海面散射信号特征,提出星下点非镜向观测模式,定义该模式下海面风矢量敏感特征观测量,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星载GNSS-R海面风矢量... 该文针对星载全球导航卫星反射计(GNSS-R)镜面反射信号对海面风向不敏感导致海面风向反演难问题,分析非镜向海面散射信号特征,提出星下点非镜向观测模式,定义该模式下海面风矢量敏感特征观测量,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星载GNSS-R海面风矢量极大似然估计(MLE)反演算法直接利用两颗及以上导航卫星的星下点非镜向散射信号进行海面风矢量的反演,并提出风矢量搜索算法提高反演效率。通过搭建星载GNSS-R仿真平台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和评估算法性能。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直接利用非镜向独立观测模式下的多颗导航卫星散射信号反演得到海面风速和风向;多星观测可消除观测几何导致的模糊解从而将海风风向4个模糊解降至2个模糊解,但无法消除海浪谱的对称性导致的海面风向模糊解。在2~25 m/s的风速内,当信噪比(SNR)大于11 dB时,3星观测的风速均方根误差(RMSE)优于2 m/s,风向的均方根误差优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计 极大似然估计 海面风矢量 遥感
下载PDF
高通量卫星资源管控系统现状与趋势研究
6
作者 秦鹏飞 衣龙腾 +4 位作者 周业军 张程 董赞扬 戚凯强 曾令超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6,共8页
随着灵活载荷技术的发展,高通量卫星从大容量向兼顾灵活性发展,资源管控系统作为高通量卫星在轨应用的关键部分,对提升系统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单位带宽使用成本至关重要。文章总结了国外高通量卫星资源管控系统及资源管控算法的最新研究进... 随着灵活载荷技术的发展,高通量卫星从大容量向兼顾灵活性发展,资源管控系统作为高通量卫星在轨应用的关键部分,对提升系统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单位带宽使用成本至关重要。文章总结了国外高通量卫星资源管控系统及资源管控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泰雷兹公司、GMV公司、欧洲卫星(SES)公司、卫讯(Viasat)公司等提出的高通量卫星资源管控系统。结合高通量卫星资源在轨灵活管控需求,提出后续高通量卫星资源管控系统的发展趋势,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资源管控系统成为后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随着星上处理能力与存储能力的提升,星载资源管控系统架构也成为有潜力的发展方向而受到运营商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卫星 资源管控系统 灵活载荷
下载PDF
低轨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发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聂欣 郑晋军 范本尧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124,共9页
基于GNSS服务能力及低轨卫星导航服务需求,对国内外低轨卫星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其技术发展路径及效果,研究了低轨卫星导航系统的使能技术,结合服务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我国低轨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增强、备份、独立”三步走的建议,... 基于GNSS服务能力及低轨卫星导航服务需求,对国内外低轨卫星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其技术发展路径及效果,研究了低轨卫星导航系统的使能技术,结合服务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我国低轨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增强、备份、独立”三步走的建议,并给出了地面段、空间段和用户段的相应配置。增强模式采用“信息+信号增强”的模式,多种手段综合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对于第一步和第二步,可采用统筹建设的方法,形成增强和备份能力。可为我国低轨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导航卫星 增强 备份
下载PDF
电推进技术在通信卫星领域工程化应用综述
8
作者 田栋 温正 +1 位作者 魏鑫 苏宏博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90,共10页
结合主流离子和霍尔电推进技术特点,介绍其用于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和低地球轨道(LEO)卫星的不同优势。从空间任务定位、产品特点、不同轨道高度空间环境差异等角度,分析电推进技术发展在轨道转移、高精度推力矢量控制等方面的总体需... 结合主流离子和霍尔电推进技术特点,介绍其用于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和低地球轨道(LEO)卫星的不同优势。从空间任务定位、产品特点、不同轨道高度空间环境差异等角度,分析电推进技术发展在轨道转移、高精度推力矢量控制等方面的总体需求及应用特点。提出电推进技术在通信卫星领域工程化应用在指标、布局、卫星匹配性等方面的系统设计思路,以及产品化、电磁兼容性设计、可靠性和长寿命验证等方面的发展建议,可为后续电推进产品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卫星 电推进技术 任务剖面 匹配性设计
下载PDF
卫星大功率电缆束温度场建模分析及捆扎热效应研究
9
作者 胡帼杰 周江 +4 位作者 石明 李一帆 刘百麟 杨闻 尹家聪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5-1161,共7页
随着卫星功率的提高,星上功率电缆载流量和热耗水平大幅增加,热安全性问题凸显,功率电缆精准建模和精细化设计的需求日趋迫切。基于地面试验数据提出了卫星大功率电缆束的热分析建模方法,并给出了电缆安装固定处和捆扎处换热参数的经验... 随着卫星功率的提高,星上功率电缆载流量和热耗水平大幅增加,热安全性问题凸显,功率电缆精准建模和精细化设计的需求日趋迫切。基于地面试验数据提出了卫星大功率电缆束的热分析建模方法,并给出了电缆安装固定处和捆扎处换热参数的经验值和试验标定值;通过模拟电缆分束和合束捆扎的温度场定量分析了电缆束捆扎的热效应,明确了增强电缆与周边环境的辐射换热是改善电缆束散热条件最有效的手段。文中建立的卫星大功率电缆束热模型可作为星上功率电缆在轨温度预示和精细化敷设设计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卫星 功率电缆束 热效应 有限元分析 温度场
下载PDF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方向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天雄 周鸿伟 +2 位作者 聂欣 卢鋆 刘成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6-107,共12页
系统地解读了GPS、Galileo和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在第11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所做的大会报告,包括各大系统的星座部署、系统状态、定位精度、信号精度、星基增强以及系统发展等内容。分析并提出配置激光星间链路、提供安全可信导... 系统地解读了GPS、Galileo和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在第11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所做的大会报告,包括各大系统的星座部署、系统状态、定位精度、信号精度、星基增强以及系统发展等内容。分析并提出配置激光星间链路、提供安全可信导航服务、细分民用导航信号、导航与通信业务融合以及建设弹性系统是下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5项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卫星导航系统的热点,文章还给出了保证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稳定可靠运行以及保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先进性的5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间链路 安全可信 导航通信业务融合 弹性系统
下载PDF
国外新一代高轨通信卫星平台现状与分析
11
作者 李正举 崔颖慧 +4 位作者 蔡亚星 吕红剑 姚远 李凤簪 苏宏博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136,共9页
首先,介绍了国外新一代各类型高轨通信卫星平台的发展现状,给出了Spacebus-NEO、Eurostar-NEO、A2100/LM 2100、SSL-1300、BSS-702HP、Space Inspire、Onesat、BSS-702X、Astranis等卫星平台的主要技术指标。分析了国外新一代高轨通信... 首先,介绍了国外新一代各类型高轨通信卫星平台的发展现状,给出了Spacebus-NEO、Eurostar-NEO、A2100/LM 2100、SSL-1300、BSS-702HP、Space Inspire、Onesat、BSS-702X、Astranis等卫星平台的主要技术指标。分析了国外新一代高轨通信卫星平台在有效载荷承载力、电推力器、空间展开机构、热控、太阳翼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高轨通信卫星市场趋势和低成本等方面的发展特点。最后,提出了我国下一代高轨通信卫星平台的发展建议,可以作为发展我国未来高轨卫星平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轨卫星平台 通信卫星 全电推进卫星 卫星平台研发
下载PDF
卫星推进系统管路加热带温度分布试验研究
12
作者 刘百麟 谢伟华 +2 位作者 周江 李一帆 胡帼杰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01,共7页
卫星推进系统管路加热带的温度分布是影响推进系统任务实现及卫星在轨长寿命高可靠工作的致命因素。文章通过基础试验方法研究主导管路加热带温度分布的自变量及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管路加热带的温度水平与温度场分布均匀性受加热... 卫星推进系统管路加热带的温度分布是影响推进系统任务实现及卫星在轨长寿命高可靠工作的致命因素。文章通过基础试验方法研究主导管路加热带温度分布的自变量及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管路加热带的温度水平与温度场分布均匀性受加热丝丝径、管路管径、缠绕工艺、工作电流影响较大。另外,基于试验实测数据量化自变量影响规律并进行机理分析。文章研究成果可为卫星推进系统管路加热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推进系统 管路加热带 温度分布
下载PDF
通信卫星在轨热控功率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绍然 刘正山 +2 位作者 石明 王益红 刘洋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9-85,共7页
电加热器是航天器常用的主动热控措施,合理准确的电加热器在轨工作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评估热控功率设计的经济性。为了获取通信卫星热控功率准确的使用情况,研究了热控功率的电流评估、开关量评估方法,通过在轨实际数据对上述方法进行... 电加热器是航天器常用的主动热控措施,合理准确的电加热器在轨工作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评估热控功率设计的经济性。为了获取通信卫星热控功率准确的使用情况,研究了热控功率的电流评估、开关量评估方法,通过在轨实际数据对上述方法进行了验证。根据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热设计和遥测数据,给出了电加热器在轨使用规律和平均功率,结果表明:目前国内通信卫星加热器总功率余量大于48%,具有较大的统筹优化空间。该评估方法为在轨热控性能评估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评估结果可作为设计热控功率、制定在轨智能管理策略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控功率 电加热器 在轨性能 评估
下载PDF
低轨星座卫星快速开发与验证方案设计
14
作者 刘敏 范为 +1 位作者 裴胜伟 李峰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针对低轨星座卫星快速开发与验证需求,提出试验星+工程星+接口验证平台(VPI)并行研制验证方案。通过工程星研制,对卫星结构、总装设计及供电主通道、推进贮供主通道等设计进行验证,支撑试验星设计优化与结构投产;VPI对星上电子单机接口... 针对低轨星座卫星快速开发与验证需求,提出试验星+工程星+接口验证平台(VPI)并行研制验证方案。通过工程星研制,对卫星结构、总装设计及供电主通道、推进贮供主通道等设计进行验证,支撑试验星设计优化与结构投产;VPI对星上电子单机接口、星上软件等进行迭代验证。通过试验星研制,对低轨星座卫星功能性能全面验证,确定星座卫星基线。该方案经多颗卫星实施验证,有效提高了低轨星座卫星验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星座卫星 工程星 快速开发 设计验证
下载PDF
低轨星座对静止轨道卫星同频干扰指标研究
15
作者 孙茜 刘慧梁 +4 位作者 彭菲 楚尧 鲍晓月 江帆 张馨予 《空间电子技术》 2023年第4期33-39,共7页
随着全球低轨星座系统的快速部署及应用,非静止轨道卫星对静止轨道卫星系统的同频干扰问题日益凸显。为保护静止轨道卫星系统不受有害干扰,国际电联现行无线电规则中规定了非静止轨道卫星系统应满足的等效功率通量密度限值或干扰噪声比... 随着全球低轨星座系统的快速部署及应用,非静止轨道卫星对静止轨道卫星系统的同频干扰问题日益凸显。为保护静止轨道卫星系统不受有害干扰,国际电联现行无线电规则中规定了非静止轨道卫星系统应满足的等效功率通量密度限值或干扰噪声比限值,但所适用频段及限值标准仍在不断修订完善中。为了精确定量评估低轨星座对静止轨道卫星的同频干扰,通过对等效功率通量密度限值和干扰噪声比限值的确定方法及演进历程进行研究,分析了上述限值与静止轨道卫星实际被干扰的对应关系,并以典型倾斜轨道星座和极地轨道星座为例,分析了不同干扰指标对卫星系统间干扰判定结果的影响,当静止轨道卫星系统的实际被干扰门限低于国际电联制定等效功率通量密度限值选用的参考门限时,建议低轨星座选择干扰噪声比限值作为开展频率干扰分析与判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星座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等效功率通量密度 干扰噪声比 干扰评估指标
下载PDF
服务天基感知业务的卫星互联网模拟验证系统设计与分析
16
作者 陶滢 刘伟 +2 位作者 张磊 高梓贺 周钠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2024年第1期48-59,共12页
提出具有遥感、星间星地组网、星载边缘计算功能的低轨卫星与地面云计算中心和天基、临近空间、空中、陆地、海面等各类型终端构成的卫星互联网总体架构,给出包括资源层、虚拟化层、服务层、服务管理层及应用层在内的星载边缘计算功能... 提出具有遥感、星间星地组网、星载边缘计算功能的低轨卫星与地面云计算中心和天基、临近空间、空中、陆地、海面等各类型终端构成的卫星互联网总体架构,给出包括资源层、虚拟化层、服务层、服务管理层及应用层在内的星载边缘计算功能架构。针对星载计算能力有限、天基网络拓扑高动态等典型特征,在提出星载边缘计算模拟验证系统构建方法的基础上,设计服务天基感知业务的卫星互联网模拟验证系统,开展天基感知信息处理分发试验,并根据不同信息处理与分发方式对网络资源占用和用户服务时延的对比,分析不同能力条件下卫星互联网对天基感知业务服务的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基感知业务 卫星互联网 星载边缘计算 模拟验证
下载PDF
高精度霍尔电推进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17
作者 刘祺 毛威 +5 位作者 胡鹏 魏延明 扈延林 李永 边炳秀 刘旭辉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5,共15页
在现代化全域通信导航的应用背景下,卫星平台所需具备的精确轨道预测与实时轨道控制能力对电推进系统的推力精度、分辨率等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高精度的电推进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空间应用需求和电推进技术现状的分... 在现代化全域通信导航的应用背景下,卫星平台所需具备的精确轨道预测与实时轨道控制能力对电推进系统的推力精度、分辨率等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高精度的电推进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空间应用需求和电推进技术现状的分析,阐明了当前电推进技术的推力输出精度不足以支撑高精度连续导航、超低轨卫星实时阻力补偿以及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动中成像等空间任务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霍尔推进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研制高精度推进系统的技术难点,从霍尔推力器技术、流量控制技术、电源及控制技术和试验验证技术四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和探讨了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思路,为高精度霍尔推进技术未来的重点研究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霍尔电推进 放电稳定性 流量控制 数字化电源 电推进试验验证
下载PDF
甚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多播场景线性预编码算法
18
作者 魏强 廖瑛 +4 位作者 辛宁 张千 郝媛媛 任术波 缪中宇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7,共7页
在应用全频率复用的甚高通量卫星(VHST)通信系统中,线性预编码作为解决波束间共信道干扰的重要手段而受到广泛关注。文章提出一种VHTS通信系统多播场景下的线性预编码算法,依据数字视频广播第2代扩展标准(DVB-S2X)中多播帧的特点,建立... 在应用全频率复用的甚高通量卫星(VHST)通信系统中,线性预编码作为解决波束间共信道干扰的重要手段而受到广泛关注。文章提出一种VHTS通信系统多播场景下的线性预编码算法,依据数字视频广播第2代扩展标准(DVB-S2X)中多播帧的特点,建立系统吞吐量最大化问题,通过分析用户吞吐量与均方误差的关系,将问题转化为加权均方误差最小化问题,并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将该问题分解为多个并行求解子问题来处理。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算法相比应用最小均方误差(MMSE)的算法可以实现显著的吞吐量增益,且其复杂度无明显增加,可应用于后续全频率复用VHTS通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高通量卫星 线性预编码 吞吐量最大化 交替方向乘子法
下载PDF
亚太6D通信卫星方案设计与技术特点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强 廖瑛 +3 位作者 石明 刘建功 周颖 刘忠汉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7,共8页
亚太6D(APSTAR-6D)通信卫星是我国研制的首颗Ku/Ka频段全球高通量宽带商业通信卫星,也是首颗东方红四号增强型(DFH-4E)公用平台全配置的卫星,其通信容量达到50Gbit/s,并具有90个用户波束实现可视范围下全球覆盖。文章概述了亚太6D卫... 亚太6D(APSTAR-6D)通信卫星是我国研制的首颗Ku/Ka频段全球高通量宽带商业通信卫星,也是首颗东方红四号增强型(DFH-4E)公用平台全配置的卫星,其通信容量达到50Gbit/s,并具有90个用户波束实现可视范围下全球覆盖。文章概述了亚太6D卫星的方案设计,并总结了卫星系统减重、布局优化、高性能有效载荷、全生命期电推进应用、高效载荷测试、流程优化、在轨自主运行管理等技术特点,并给出了在轨使用效能以及对后续高通量卫星的发展建议。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应用,实现了我国高通量卫星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高通量卫星的研制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6D卫星 高通量卫星 方案设计 技术特点
下载PDF
虚拟测试技术在卫星研制中的应用
20
作者 吴小明 句美琪 +3 位作者 林佳伟 王梦菲 孙天逸 高新宇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3-89,共7页
针对卫星研制过程中技术难度跨越大和“阶段交叠,多线并行”等问题,提出一种虚拟测试技术.该技术以虚拟测试平台为依托,将星上软件嵌入虚拟目标机中,并将其与动力学仿真软件、部件仿真软件和自动化测试软件共同运行于一台PC机上,实现了... 针对卫星研制过程中技术难度跨越大和“阶段交叠,多线并行”等问题,提出一种虚拟测试技术.该技术以虚拟测试平台为依托,将星上软件嵌入虚拟目标机中,并将其与动力学仿真软件、部件仿真软件和自动化测试软件共同运行于一台PC机上,实现了软件运行的真实底层环境、软件各项功能、对外接口的模拟.虚拟测试具备“全软件工作”和“半实物工作”等多个模式,既能采用全虚拟部件运行,也支持接入真实部件,可应用于卫星各个研制阶段.和传统纯硬件测试相比,虚拟测试大大提前了测试时机,丰富了测试手段,同时缩短了测试周期,提高了卫星研制效率,节约了研制成本,具有较强的工程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测试 卫星 姿态轨道控制 星务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