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驭光逐影写意人生——访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杨元惺
1
作者 刘翠霞 杨元惺 《旅游世界》 2021年第4期32-37,共6页
Q:您是从什么时候、因何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的?A:谈起我和摄影的结缘,得从我父亲说起。我父亲是贫苦农民出身,但他自幼好学,后来被公费派到美国留学,读了博士。1937年他回国时就带了一台135相机,1956年他出国访问又带回来一台120相机。... Q:您是从什么时候、因何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的?A:谈起我和摄影的结缘,得从我父亲说起。我父亲是贫苦农民出身,但他自幼好学,后来被公费派到美国留学,读了博士。1937年他回国时就带了一台135相机,1956年他出国访问又带回来一台120相机。我那时年少好奇,有事没事就琢磨相机,还拿到学校去给同学拍合影,把一张张照片洗出来发给大家留念。北京师大一附中,到现在照片都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国访问 北京师大 艺术摄影 学会主席 贫苦农民 美国留学
下载PDF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 李树峰
2
作者 李树峰 《陕西画报》 2023年第12期8-8,共1页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用光照亮现实,也照亮自己;在照亮的同时,留下影像,也留下心路历程。你们处在生龙活虎的年龄,心中有光,眼中有亮,多到世界各处行走和观看,在观看时用自己的心灵和头脑去照亮现实,用丰富多彩的影像促进世界各国的人们心...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用光照亮现实,也照亮自己;在照亮的同时,留下影像,也留下心路历程。你们处在生龙活虎的年龄,心中有光,眼中有亮,多到世界各处行走和观看,在观看时用自己的心灵和头脑去照亮现实,用丰富多彩的影像促进世界各国的人们心灵相通、心意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摄影家协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摄影 文艺评论家 学会主席 心路历程 心灵相通 用光
原文传递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北京国际摄影周总策划 王建琪
3
作者 王建琪 《陕西画报》 2023年第12期9-9,共1页
在这个信息纷繁、图像万千的时代,你们拿起了相机,用镜头去探索、记录和诠释世界。在新时代丝绸之路的征程上,你们是最宝贵的见证者、建设者和传承者。新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和经济的桥梁,更是文化和思想的纽带。从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 在这个信息纷繁、图像万千的时代,你们拿起了相机,用镜头去探索、记录和诠释世界。在新时代丝绸之路的征程上,你们是最宝贵的见证者、建设者和传承者。新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和经济的桥梁,更是文化和思想的纽带。从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到今日高铁和航线的穿梭往返,每一个你们的快门捕捉的瞬间,都是这条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珠,汇聚成未来历史的洪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丝绸之路 艺术摄影 新丝绸之路 驻会副主席 国际摄影 滴水珠 传承者 见证者
原文传递
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名誉主席 朱宪民
4
作者 朱宪民 《陕西画报》 2023年第12期6-6,共1页
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是宝贵的,每一刻都在不断地流转,而摄影就是捕捉这些瞬间的艺术。每一张照片都是一种表达,一种情感,一种故事。它们是你看到的世界,你的视角,你的体验。摄影不仅仅是拍摄你看到的事物,更重要的是表达你对它们的感觉。... 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是宝贵的,每一刻都在不断地流转,而摄影就是捕捉这些瞬间的艺术。每一张照片都是一种表达,一种情感,一种故事。它们是你看到的世界,你的视角,你的体验。摄影不仅仅是拍摄你看到的事物,更重要的是表达你对它们的感觉。学会欣赏生活的细微之处,因为真正的美往往隐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一个微笑,一束光,一滴露珠,都可能成为你镜头下的主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摄影家协会 艺术摄影 名誉主席 学会欣赏 细微之处 微笑
原文传递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终身名誉主席 杨元惺
5
作者 杨元惺 《陕西画报》 2023年第12期7-7,共1页
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你们有活力,有激情,有想法,有创意;你们还能带来奇妙的世界观感。希望你们每一次快门的咔嗪声都能捕捉到青春的光芒,每一张画面都能呈现出生活的绚丽多彩。让我们一同踏入摄影的魅力之旅,领略摄影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 艺术摄影 艺术之美 终身名誉主席
原文传递
我喜欢摄影
6
作者 马庆芳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69,共2页
我喜欢摄影,喜欢影像瞬间的美感;喜欢摄影光、化学的神奇;喜欢摄影数字化魔术般的变异,喜欢与摄影相关的一切。
关键词 摄影数字化 摄影师 摄影作品 照片
下载PDF
记录生活 见证人性 专访人民摄影家朱宪民
7
作者 朱宪民(摄) 朱国伟 《旅游世界》 2021年第2期54-81,共28页
朱宪民,山东省濮城人(现河南省范县),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家,中国纪实摄影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摄影史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中国摄影史 纪实摄影 朱宪 摄影家 艺术成就 见证人 开拓者 奠基人
下载PDF
爱和自由:儿童摄影经验谈
8
作者 芦山 《新潮电子》 2008年第6期198-201,共4页
自从有了孩子以后,我出去拍照的机会少了很多,更多的时间是拍自己的儿子,这两年来给儿子拍的照片加起来大概有上万张。闲暇之余,我把自己拍的部分儿子照片发到了网上,得到了很多网友的一致好评,结果很多网友找我来给他们的孩子拍... 自从有了孩子以后,我出去拍照的机会少了很多,更多的时间是拍自己的儿子,这两年来给儿子拍的照片加起来大概有上万张。闲暇之余,我把自己拍的部分儿子照片发到了网上,得到了很多网友的一致好评,结果很多网友找我来给他们的孩子拍照,所以这几年除了拍自己的儿子外,又拍了很多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拍得多了,就想总结—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经验 拍照 照片 网友 儿童摄影
下载PDF
关于摄影的话题
9
作者 姬天剑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06年第9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摄影 美术 摄影师 摄影工作者 照相机
下载PDF
对话刘永 带着看美的心开启坝上摄影
10
作者 刘永 朱七七 《旅游世界》 2017年第9期39-40,共2页
Q=《旅游世界》A=刘永Q:您玩摄影有多少年了?A:有三十多年了,从八十年代开始到现在一直没有间断过。八十年代刚有身份证时候,给乡村的村民拍身份证的照片,那时候拍了很多标准照,黑白的,自己冲洗。从此以后就没有离开过摄影。Q:请问您去... Q=《旅游世界》A=刘永Q:您玩摄影有多少年了?A:有三十多年了,从八十年代开始到现在一直没有间断过。八十年代刚有身份证时候,给乡村的村民拍身份证的照片,那时候拍了很多标准照,黑白的,自己冲洗。从此以后就没有离开过摄影。Q:请问您去过多少次坝上?第一次去围场坝上是什么时候,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最钟情于坝上的哪些风景?A:去了差不多20次吧,春夏秋冬都去过,一年最多的时候去过四次,少的话也差不多每年去一次。第一次去是八十年代末,那时候我还是摄影界新人,跟着一些知名的摄影师去学习。第一次看到那里的风景十分震撼,浩浩荡荡的林海,无边无际的草甸,美丽的湖泊,感觉太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界 八十年代 旅游世界 身份证 摄影师 风景
下载PDF
“真实是摄影强大生命力的核心”——丹阳访谈录
11
作者 丹阳 雪柳 《影像视觉》 2008年第7期146-147,共2页
"我希望摄影师的记录责任永远要基于人道救援之后,这不仅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所在。"
关键词 OC 摄影师 访谈录
下载PDF
刘旭摄影作品
12
作者 刘旭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下载PDF
地质摄影展
13
作者 赵洪山(文/图) 《中国测绘》 2019年第4期60-65,共6页
在我国美丽的国土上,有众多的地质美景供人们去欣赏,游遍山川是我们的梦想,观赏美景是我们的追求。赵洪山拍摄的这些地质景观让我们与大自然走得更近。拍摄地点:黄山地质特征:黄山西海大峡谷因谷中有白云溪,又称“白云谷”。此谷是由近... 在我国美丽的国土上,有众多的地质美景供人们去欣赏,游遍山川是我们的梦想,观赏美景是我们的追求。赵洪山拍摄的这些地质景观让我们与大自然走得更近。拍摄地点:黄山地质特征:黄山西海大峡谷因谷中有白云溪,又称“白云谷”。此谷是由近旁的石柱峰、石床峰,右前方的薄刀峰、飞来石,对面的排云亭、丹霞峰、松林峰和左前方的九龙峰、云外峰等奇峰怪石所围成的空间。在谷中放眼四顾,可见那高山、中山和矮山;远山、近山和脚下山。有人说该处集黄山之锦绣,故被誉为“锦绣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展 地质
下载PDF
多元与融合 欧美亚十国摄影组织主席作品赏
14
作者 杨元惺 约安尼斯·利库里斯 +7 位作者 尤素福·图沙尔 郑培书 阿尔布西埃德 瓦沙·多贝尔莱特 布兰尼斯拉夫布尔基 加里克·阿瓦内齐安 罗竭·约尔丹 路易斯·弗兰克 《旅游世界》 2018年第12期82-95,共14页
世界进入读图时代后,影像与图片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重要且便捷的信息传递载体,将越来越多地发挥文化交流与文明融合的功能,为世界各地人们的对接、交流、互动发挥巨大作用。从世界摄影的发展趋势来看,当今的摄影已不再是传统固化的某一类... 世界进入读图时代后,影像与图片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重要且便捷的信息传递载体,将越来越多地发挥文化交流与文明融合的功能,为世界各地人们的对接、交流、互动发挥巨大作用。从世界摄影的发展趋势来看,当今的摄影已不再是传统固化的某一类艺术形式,它更是一个充满包容性、开放性、系统性的媒介和学科,在当代科技发展和文化背景下有着极其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 品赏 组织 十国 欧美 文化交流 读图时代 信息传递
下载PDF
记录·照亮·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与摄影视觉现代性的意义
15
作者 李树峰 《艺术评论》 2023年第10期8-17,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方法论意义;沿着这一理论与方法论,结合摄影的本体属性,可以从机位与视点对开启民智的作用、普通人肖像的发现和确立、人民大众成为文艺表现和摄影聚焦的主角三个方面,考察和发现摄影...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方法论意义;沿着这一理论与方法论,结合摄影的本体属性,可以从机位与视点对开启民智的作用、普通人肖像的发现和确立、人民大众成为文艺表现和摄影聚焦的主角三个方面,考察和发现摄影中蕴含的视觉现代性;进而在对摄影技术与艺术属性相融合的特点深刻体察的基础上,提炼出摄影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可以发挥的十二种视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摄影 视觉 现代性 艺术
原文传递
暖色弱光摄影艺术探索与展望
16
作者 李晓英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第6期112-118,共7页
根植于湖湘文化、发端于湘西的暖色弱光摄影,是探讨弱光环境下艺术摄影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年轻学科。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给暖色弱光摄影传承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一、暖色弱光摄影发展... 根植于湖湘文化、发端于湘西的暖色弱光摄影,是探讨弱光环境下艺术摄影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年轻学科。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给暖色弱光摄影传承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一、暖色弱光摄影发展形成历程以低照度环境为主的暖色弱光摄影艺术,走过了探索、成长、推进三阶段。1.探索期(1990—2000)国内此前的弱光摄影,佳作属于零星“偶拍”,没有深入探讨。国外情况大体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艺术 艺术摄影 走向世界 湖湘文化 弱光环境 中华文化 传承发展 探索期
原文传递
胡国旭作品
17
作者 胡国旭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下载PDF
黄河百姓
18
作者 朱宪民(图) 何汉杰 《旅游世界》 2020年第10期44-55,共12页
朱宪民的作品灵气扑面,人生百态纷至沓来,瞬间真实又寓意不尽,在刹那间令人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方寸的画面中浓缩了如此多的诉说,意境又极深远。非"感动"二字可形容的。我想,艺术之为艺术,大概就应该是... 朱宪民的作品灵气扑面,人生百态纷至沓来,瞬间真实又寓意不尽,在刹那间令人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方寸的画面中浓缩了如此多的诉说,意境又极深远。非"感动"二字可形容的。我想,艺术之为艺术,大概就应该是这样的吧。——张贤亮1976年,朱宪民重返阔别17年的故乡,在黄河大堤上久久徘徊,黄褐色的中原大地和滚滚东流的黄河展现在他的眼前,他的心中翻滚着难以抑制的激情。身背相机走南闯北、历经风雨的游子,无论走多远,根永远在这片黄河边的土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桑感 张贤亮 黄河大堤 静中有动 中原大地 人生百态 朱宪 动中有静
下载PDF
揭秘朝鲜 38线以北的行色纪实
19
作者 朱洪宇 《旅游世界》 2013年第1期72-77,共6页
一位中国专业摄影师在朝鲜的行色之旅……在多数人眼中,朝鲜是神秘的。没去朝鲜之前,听说朝鲜如同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一样,住的都是简易的板楼,穿的都是黑白灰的衣服,商品奇缺,人们生活在贫穷落后和恐怖气氛中。然而,实际抵达这片土地后... 一位中国专业摄影师在朝鲜的行色之旅……在多数人眼中,朝鲜是神秘的。没去朝鲜之前,听说朝鲜如同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一样,住的都是简易的板楼,穿的都是黑白灰的衣服,商品奇缺,人们生活在贫穷落后和恐怖气氛中。然而,实际抵达这片土地后,才发现说法仅仅是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纪实 专业摄影师 七十年代 恐怖气氛 中国
下载PDF
如何拍出不一样的西藏?
20
作者 刘志超(文/图) 《旅游世界》 2020年第8期14-29,共16页
我从喜欢到酷爱摄影、从酷爱走向职业摄影长达数十年,越拍越觉得不尽人意,常常觉得自己被禁锢在一个很难突破的思维定式中。如同工业转型,怎样从泛泛重复的装备制造转向符合时代市场需求又与界内不同的创新创造新型工业轨道上来?这是每... 我从喜欢到酷爱摄影、从酷爱走向职业摄影长达数十年,越拍越觉得不尽人意,常常觉得自己被禁锢在一个很难突破的思维定式中。如同工业转型,怎样从泛泛重复的装备制造转向符合时代市场需求又与界内不同的创新创造新型工业轨道上来?这是每个摄影人都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考反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转型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摄影 装备制造 思维定式 市场需求 创新创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