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天地-根叶”释读逻辑的山西雁北民居大门面叶造型研究
1
作者 梁啸 田林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山西雁北民居装饰文化是在明代军屯与洪洞迁民的人口地理变迁下所形成的。百姓通过大门金属面叶祈愿“殷实多子,福寿绵长”,其造型寓意是对晋商文化的艺术诠释。田野调查对雁北民居大门面叶造型与构图进行整理,依据所在门上位置可分为... 山西雁北民居装饰文化是在明代军屯与洪洞迁民的人口地理变迁下所形成的。百姓通过大门金属面叶祈愿“殷实多子,福寿绵长”,其造型寓意是对晋商文化的艺术诠释。田野调查对雁北民居大门面叶造型与构图进行整理,依据所在门上位置可分为两侧面叶、锁底衬叶与门底面叶三个部分。根据面叶端部造型做分类梳理,对叶身承载纹样寓意做描述,总结出面叶纹样的顺序与寓意包含有“天地-根叶”的经纬释读逻辑。面叶是民居的“老物件”,恒久记录民居乡土文化,是地方五金工艺美术的物质遗存,是金属浮雕的美学呈现。其可表达区域乡土建筑的文化差异,是新旧乡村不变的住俗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雁北地区 传统民居 大门面叶 装饰造型 吉祥寓意
下载PDF
河北省白洋淀地区民居建筑围护结构特征及节能改造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窦晗天 田林 《建筑节能(中英文)》 2021年第2期112-118,共7页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腹地,其周边大部分村落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传统面貌,村内以传统营造技术建造的民居随处可见,由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独特,这些传统民居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是华北地区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2017年4月...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腹地,其周边大部分村落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传统面貌,村内以传统营造技术建造的民居随处可见,由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独特,这些传统民居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是华北地区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2017年4月,雄安新区正式设立,白洋淀地区的农村将迎来较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延续该地区文脉,传承"乡愁"文化,对既有民居建筑进行一定程度的节能改造,一方面能提升建筑的舒适性与耐候性,另一方面也是顺应环保潮流实现节能减排的必要措施。将河北白洋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外部围护结构的特征与节能改造策略进行分析。分别归纳了白洋淀传统民居在建材选择、营造技术、空间利用等方面的特征,并针对墙体保温、墙体选材、墙体防潮、屋顶保温与建筑外门窗选型几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节能改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民居建筑 围护结构 节能改造
下载PDF
前门地区传统商业建筑近代化变迁与保护利用研究
3
作者 王阳 田林 《住区》 2022年第5期85-91,共7页
本文从历史溯源与技术发展的角度,解析空间需求转变和结构技术传播对前门地区传统商业建筑演变的推动作用,总结出传统商业建筑在营建技艺与社会文化融合层面的独特价值。通过价值辨析与调研分析结合的方法,找出前门地区传统商业建筑保... 本文从历史溯源与技术发展的角度,解析空间需求转变和结构技术传播对前门地区传统商业建筑演变的推动作用,总结出传统商业建筑在营建技艺与社会文化融合层面的独特价值。通过价值辨析与调研分析结合的方法,找出前门地区传统商业建筑保护利用的主要问题与根本矛盾。最后通过剖析社会需求和解读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探索出传统商业建筑保护修缮原则及合理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保护 传统商业建筑 近代化 保护利用策略
下载PDF
蔚县地区民间土工建筑遗产特征与价值研究
4
作者 王阳 田林 李东虹 《古建园林技术》 2021年第5期83-86,共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拥有众多种类丰富、价值独特的建筑遗存,从一般民居到更高等级的寺庙建筑都采用土工技术建造,其生土选取、土坯加工、建造工艺都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展现出较高的遗产价值。本文选取蔚县老城、卜北堡、白河东、暖泉...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拥有众多种类丰富、价值独特的建筑遗存,从一般民居到更高等级的寺庙建筑都采用土工技术建造,其生土选取、土坯加工、建造工艺都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展现出较高的遗产价值。本文选取蔚县老城、卜北堡、白河东、暖泉等地区的民间土工建筑,从建筑类型、材料选取、建造技艺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蔚县土工建筑的特征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蔚县 土坯建筑 特征 价值
下载PDF
基于日常生活的公共艺术分类问题
5
作者 吴士新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7-83,共7页
在现有学科分类中,公共艺术学科归于设计学下,涉及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建筑、雕塑、壁画、景观艺术等。这种分类,既会造成设计学与艺术学之间的割裂,又会造成传统艺术分类标准的失效。从形态上来看,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艺术”的集合... 在现有学科分类中,公共艺术学科归于设计学下,涉及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建筑、雕塑、壁画、景观艺术等。这种分类,既会造成设计学与艺术学之间的割裂,又会造成传统艺术分类标准的失效。从形态上来看,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艺术”的集合,更偏重于艺术社会学。而现有的传统艺术分类方法,难以对公共艺术进行有效的分析。对公共艺术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类,就显得极为迫切。公共艺术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分类标准,它常常会随着空间形式、艺术方式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艺术因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差异而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类型和风格。这反向说明了,“公共艺术”中“公共”和“艺术”的不确定性。如何对这种不确定性进行相对定量化的分析、归类,是解决公共艺术分类的关键。从人类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在人的生活世界之中,空间、时间和行动,分别指向了人的社会物质性空间、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社会交往活动等三个方面。空间对应了人所处的环境,时间对应了人类的记忆,行动对应了人类的行动与事件。基于此,本文从人的日常生活的角度,将公共艺术分为环境型公共艺术、纪念型公共艺术以及新类型公共艺术三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 日常生活 公共艺术 分类问题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英传统军事聚落历史、形态与发展比较研究——以蓬莱水城和约克古城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尹泽凯 谭立峰 +1 位作者 田林 张昊雁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8-36,共9页
历史悠久的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也造就了无数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为数众多的世界遗产,但是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大量有价值的中小型传统聚落遗产未被妥善保护,其资源远未被充分利用和开发。以中国和欧洲传统聚落... 历史悠久的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也造就了无数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为数众多的世界遗产,但是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大量有价值的中小型传统聚落遗产未被妥善保护,其资源远未被充分利用和开发。以中国和欧洲传统聚落现状差异为出发点,选取英国名城约克的传统城区和我国明代海防重镇山东蓬莱水城,比较两者的历史演进过程和形态差异。通过借鉴英国的先进经验,充分挖掘明代海防军事聚落的资源潜力,进而带动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我国的乡村振兴大业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中英传统军事聚落 演进过程 形态比较 经验借鉴
下载PDF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非遗要素植入模式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田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大运河沿线涉及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非遗要素植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大势所趋,但并非所有的非遗内容都适合植入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可分为强联系、弱联系和无联系;应按照非遗要素植入原则,从文化遗... 大运河沿线涉及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非遗要素植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大势所趋,但并非所有的非遗内容都适合植入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可分为强联系、弱联系和无联系;应按照非遗要素植入原则,从文化遗产与景观空间关系的视角划分大运河非遗的类别与层级;针对不同类别的非遗项目,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采取不同的植入模式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国家文化公园 非遗要素 植入模式
下载PDF
白洋淀区域古代城市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贺鼎 田林 石欣玥 《世界建筑》 2020年第11期110-114,130,共6页
白洋淀区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历史底蕴深厚、形态丰富的历史城镇,对其形态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为建设雄安新区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收集明、清、民国、建国后的古地图、地方志等历史文献,综合使用形态学和类型学方法,... 白洋淀区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历史底蕴深厚、形态丰富的历史城镇,对其形态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为建设雄安新区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收集明、清、民国、建国后的古地图、地方志等历史文献,综合使用形态学和类型学方法,对白洋淀区域及其周边范围内的古代城市进行考察,对其形态特征进行归纳。进一步,作者从军事防御因素、礼制和自然互动因素、水利工程的技术与文化因素3个方面讨论其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城市 形态 机制 白洋淀 遗产 雄安 新区
下载PDF
基于公共艺术化的博览建筑环境空间设计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田林 邢晨燕 《雕塑》 2022年第2期32-34,共3页
信息时代的博览建筑环境空间设计在关注文化多样性、以公众需求为主导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如何以动态的展示方式与公众互动,尤其是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新技术除了应用于展陈,甚至延伸到对博览建筑形态设计的影响。反观公共艺术领域,... 信息时代的博览建筑环境空间设计在关注文化多样性、以公众需求为主导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如何以动态的展示方式与公众互动,尤其是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新技术除了应用于展陈,甚至延伸到对博览建筑形态设计的影响。反观公共艺术领域,其对于与公众互动、环境融合的关注毋庸置疑,对于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早已开始并应用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间设计 文化多样性 博览建筑 环境融合 公众需求 展示方式 公共艺术 信息时代
原文传递
大运河国内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卜颖辉 田林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6,26,共7页
文献引文计量学分析软件CiteSpace能对文献进行可视化网络图谱绘制和分析。选用近十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大运河”为主题,被核心期刊、CSSCI、EI收录的750余篇研究型文献,综合运用CiteSpace、统计学等方法,对文献分布、主题热点和前沿... 文献引文计量学分析软件CiteSpace能对文献进行可视化网络图谱绘制和分析。选用近十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大运河”为主题,被核心期刊、CSSCI、EI收录的750余篇研究型文献,综合运用CiteSpace、统计学等方法,对文献分布、主题热点和前沿趋势等进行分析。2010-2021年,大运河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主要集中在文化传承和文旅融合等方面,研究多为宏观理论层面,微观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强。大运河主题研究趋势分析,对精准大运河研究方向和领域、增强研究的社会价值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知识图谱 热点前沿 可视化 CITESPACE
下载PDF
明代海防军堡和民堡聚落的历史和形态比较研究——以浙江温州地区为例
11
作者 尹泽凯 王婷 +1 位作者 谭立峰 田林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明初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首个系统的海防聚落体系,但在经历了100多年的和平之后严重衰败了。嘉靖后期,史无前例的倭患使得衰败的海防聚落体系漏洞百出。在倭患尤为严重的浙江温州地区,明朝政府加紧修复各级海防聚落以及府、州、县城以加... 明初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首个系统的海防聚落体系,但在经历了100多年的和平之后严重衰败了。嘉靖后期,史无前例的倭患使得衰败的海防聚落体系漏洞百出。在倭患尤为严重的浙江温州地区,明朝政府加紧修复各级海防聚落以及府、州、县城以加强防御,但效果不佳。于是人民自发建造民堡,有效地加强了本地的海防。从军堡和民堡的比较为出发点,通过对温州典型海防军堡、民堡进行分析,在建设历史、城池选址、内部布局、规模及形态等方面阐述了两者的相似点和不同之处,从而丰富和加深了对明代温州及浙江海防的整体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海防聚落 温州 军堡 民堡
下载PDF
中国明代蓟州镇长城与英国哈德良长城的景观体验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霏 田林 +1 位作者 肖东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第3期107-115,共9页
中国长城与英国哈德良长城均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选取中国明代蓟州镇长城与英国哈德良长城进行比较,其主要共性因素包括采用砌筑方式建造、有海洋边界段也有内陆段、保存现状和观赏性均较好、景观体验设计相对完善并可被... 中国长城与英国哈德良长城均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选取中国明代蓟州镇长城与英国哈德良长城进行比较,其主要共性因素包括采用砌筑方式建造、有海洋边界段也有内陆段、保存现状和观赏性均较好、景观体验设计相对完善并可被较好感知,同时从自然环境、长城防御体系、长城聚落、历史特征等四个方面分析其内涵和体验方式的不同,可为探索国家文化公园的价值、阐释和展示提供借鉴,以避免建设中的同质化,增强不同区段景观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代蓟州镇长城 英国哈德良长城 景观体验比较
下载PDF
公共性与本土化——中国公共艺术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13
作者 吴士新 《雕塑》 2022年第6期54-56,共3页
中国公共艺术存在本土化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我们如何理解所谓的“本土化”?它是以西方的样式发展,还是以中国自己的方式呈现出特殊的样式?在上述问题被抛出之前,当前,我们似乎更愿意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公共艺术是舶来品,与近代... 中国公共艺术存在本土化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我们如何理解所谓的“本土化”?它是以西方的样式发展,还是以中国自己的方式呈现出特殊的样式?在上述问题被抛出之前,当前,我们似乎更愿意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公共艺术是舶来品,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革命与建设联系在一起,并逐步实现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本土化 革命与建设 逻辑与路径 公共性 舶来品 样式 近代以来
原文传递
基于建筑类型学的设计手法探讨--以钞关历史博物馆建筑设计为例
14
作者 邢晨燕 田林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7期16-19,共4页
文章基于建筑类型学理论,阐释其设计手法在不同地域环境中的实践价值,以国内外建筑师的实践案例进一步分析建筑类型学设计方法,最后以中洲历史文化街区内钞关历史博物馆建筑设计作为实践案例进一步进行印证。
关键词 建筑类型学 设计手法 传统文化 地域特征 钞关历史博物馆
下载PDF
运城盐湖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刍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2期107-115,共9页
晒盐技艺(运城河东制盐技艺)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然而除传统技艺外,运城制盐还广泛涉及历史、生产、经贸、城建、社会等多个方面,其保护工作应扩展至更广阔的文化景观遗产视野,为此需要运用系统性思维对运城... 晒盐技艺(运城河东制盐技艺)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然而除传统技艺外,运城制盐还广泛涉及历史、生产、经贸、城建、社会等多个方面,其保护工作应扩展至更广阔的文化景观遗产视野,为此需要运用系统性思维对运城盐湖进行全面审视。非遗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自然、社会、生活在这个系统中水乳交融,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也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自然生态系统、文化生态系统、生产工艺系统管窥池盐文化遗产的系统性特征,要求我们在保护中也应秉持系统性方法。制盐技艺是盐湖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应纳入盐湖文化遗产系统的保护之中彰显其价值与意义,调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制盐技艺 系统性保护 文化景观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为时代而歌——浅谈赵刚绘画艺术中的反思与创新
16
作者 赵迪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188,共5页
赵刚的画作既富含传统韵味,又体现出时代的特点,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其生活、师承以及对中西绘画传统的思考有着密切关系。赵刚17岁起师从著名山水画家梁树年学习传统绘画,练就了扎实的传统功夫。20世纪80年代,受“八五新潮”影响,他... 赵刚的画作既富含传统韵味,又体现出时代的特点,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其生活、师承以及对中西绘画传统的思考有着密切关系。赵刚17岁起师从著名山水画家梁树年学习传统绘画,练就了扎实的传统功夫。20世纪80年代,受“八五新潮”影响,他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艺术实验,并在21世纪之交形成了成熟的创作风格。赵刚的重要作品《山居》系列和《甘南行》,典型地体现了他破除程式化之弊端、坚持不懈进行艺术创新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刚 山水画 创新
原文传递
艺术如何介入社区?——社区公共艺术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士新 《雕塑》 2022年第1期34-37,共4页
艺术如何介入社区?这个问题或许从社区规划之初便已经展开。规划师、建筑师、雕刻家、壁画家以及现代艺术家都以不同的艺术方式介入空间的设计与美化,以达到公共艺术的设置目的——环境美化与观念传达。因此,向社区公众传达审美价值,以... 艺术如何介入社区?这个问题或许从社区规划之初便已经展开。规划师、建筑师、雕刻家、壁画家以及现代艺术家都以不同的艺术方式介入空间的设计与美化,以达到公共艺术的设置目的——环境美化与观念传达。因此,向社区公众传达审美价值,以艺术化方式为社区公众提供适宜的生活居住条件和环境,是社区公共艺术发展建设的目标。这也是艺术家通过艺术介入社区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社区规划 艺术介入 环境美化 规划师 介入空间 设置目的 现代艺术家
原文传递
从汉字到汉字公共艺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士新 《雕塑》 2022年第3期30-32,共3页
汉字是中华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之一。作为中华民族的使用文字符号,汉字广泛地见于各类公共空间、场所之中。它不仅形象地表达着事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当然,汉字既是一种象形文字,还是一种最为重要的视觉艺术形... 汉字是中华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之一。作为中华民族的使用文字符号,汉字广泛地见于各类公共空间、场所之中。它不仅形象地表达着事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当然,汉字既是一种象形文字,还是一种最为重要的视觉艺术形式。由汉字衍生的书法、书体、字体,产生了不同的视觉美学,成为公共空间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因此,汉字也常常成为艺术家进行公共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可以说,从汉字到汉字艺术,再到汉字公共艺术,艺术家们以汉字为载体或者以汉字思维方式进行艺术创造,既对汉字进行了最为广泛的审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文字符号 公共空间 汉字艺术 象形文字 汉字思维 视觉美学 审美传播
原文传递
环境艺术,还是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环境化刍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士新 《雕塑》 2022年第2期30-31,共2页
公共艺术等同于环境艺术吗?这个问题一直是艺术理论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当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时,环境艺术也就成了热点的公共话题。事实上,公共艺术与环境艺术两者各有异同。两者除了为美化环境而进行艺术设... 公共艺术等同于环境艺术吗?这个问题一直是艺术理论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当环境问题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时,环境艺术也就成了热点的公共话题。事实上,公共艺术与环境艺术两者各有异同。两者除了为美化环境而进行艺术设计与创作之外,还与人的生存、感知、运动、认识、观念相关。本期将就公共环境艺术创作、公共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公共环境艺术 人类社会生存 艺术设计 公共话题 美化环境 理论与实践问题 人的生存
原文传递
玻璃,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媒介
20
作者 赵迪 《雕塑》 2023年第6期53-55,共3页
玻璃,一种有着5000年历史的人工合成材料。虽然关于它“诞生”的问题依然众说纷纭,不过可以确知的是,时至公元前1500年左右,居于两河流域以及尼罗河畔的人们就已能够通过“内核成型技术”制作简易的玻璃器皿。“内核成型技术”亦称“砂... 玻璃,一种有着5000年历史的人工合成材料。虽然关于它“诞生”的问题依然众说纷纭,不过可以确知的是,时至公元前1500年左右,居于两河流域以及尼罗河畔的人们就已能够通过“内核成型技术”制作简易的玻璃器皿。“内核成型技术”亦称“砂芯法”,其工艺流程大体如下:首先,选取具有一定强度,同时又较易碎的材料(例如砂砾、黏土、纤维等)制作容器的内部形状,亦即“内核”。接着,再在这个内核的表面均匀覆盖灼热的玻璃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材料 玻璃器皿 玻璃涂层 两河流域 成型技术 公共艺术 内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