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大蓟的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
作者 植飞 孔令义 彭司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64-667,共4页
对中药大蓟的复杂化学成分进行了整理 ,发现主要是三萜和甾体类、挥发油类、长链炔醇类、黄酮和黄酮苷类化合物等。并综述了其抗菌、抑制心脏、降压、升压、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形成、止血、抗肿瘤、杀线虫等药理作用。
关键词 大蓟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中药
下载PDF
中药秦皮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36
2
作者 魏秀丽 杨春华 梁敬钰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28-230,i002,共4页
目的:对中药秦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对秦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和结论:从秦皮中分离得到13个化学物,其中首次分得的化合物有咖啡酸(cafficacid,1)... 目的:对中药秦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对秦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和结论:从秦皮中分离得到13个化学物,其中首次分得的化合物有咖啡酸(cafficacid,1),芥子醛葡萄糖苷(sinapaldehydeglucoside,2),对羟基苯乙醇三十烷酸酯(triacontanoicacid,2(4hydroxyphenyl)ethyltriacontanate,3),丁香醛(syringaldehyde,5),芥子醛(sinapaldehyde,6),OsmanthusideH(8),三十烷酸(triacontanoicacid,13),其余为对羟基苯乙醇(4),丁香苷(7),(+)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熊果酸(12),三十三烷酸(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科 Chen琴属 白蜡树 秦皮 芳香化合物
下载PDF
2003年我国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进展
3
作者 孔令义 林玉英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61-271,共11页
检索国内外药学核心期刊 ,按照结构类型对 2 0 0 3年发现的新化合物进行综述 ,并对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进行了重点介绍。 2 0 0 3年我国学者共发表文章 4 0 0多篇 ,分离鉴定化合物 2 2 0 0多个 ,其中新化合物 6 0 4个 ,活性化合物 6 4... 检索国内外药学核心期刊 ,按照结构类型对 2 0 0 3年发现的新化合物进行综述 ,并对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进行了重点介绍。 2 0 0 3年我国学者共发表文章 4 0 0多篇 ,分离鉴定化合物 2 2 0 0多个 ,其中新化合物 6 0 4个 ,活性化合物 6 4个。通过对新化合物的归纳整理及生物活性的介绍 ,为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化合物 天然药物化学 研究进展 药学 新药 活性化合物 生物活性 核心期刊 中国 归纳整理
下载PDF
筋骨草属植物中二萜类成分的化学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昊 梁敬钰 +1 位作者 孙建博 陈莉 《海峡药学》 2017年第3期1-10,共10页
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的主要成分是新克罗烷型和松香烷型二萜,新克罗烷型二萜具有C-4,C-9位侧链取代基类型多变的结构特点,松香烷型二萜结构中多存在一个或多个酚羟基,筋骨草属植物的二萜类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降压以及昆虫拒食等... 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的主要成分是新克罗烷型和松香烷型二萜,新克罗烷型二萜具有C-4,C-9位侧链取代基类型多变的结构特点,松香烷型二萜结构中多存在一个或多个酚羟基,筋骨草属植物的二萜类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降压以及昆虫拒食等广泛药理活性。本文对筋骨草属植物的二萜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该类化合物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草属 二萜 结构特点 药理活性
下载PDF
楮叶中香豆素和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18
5
作者 杜彰礼 殷志琦 +3 位作者 王磊 叶文才 沈文斌 赵守训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4期630-632,共3页
本文对楮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叶中的香豆素和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利用柱层析、重结晶、色谱技术等分离手段,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伞形花内酯(1)、七叶内酯(2)、芹菜素(... 本文对楮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叶中的香豆素和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利用柱层析、重结晶、色谱技术等分离手段,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伞形花内酯(1)、七叶内酯(2)、芹菜素(3)、木犀草素(4)、山柰酚(5)、牡荆素(6)、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7)、芫花素(8)、槲皮素(9)、二氢槲皮素(10)。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楮树 香豆素 黄酮
下载PDF
黄花乌头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春华 张汉杰 刘静涵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28-1330,共3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 Aconitum coreanum的化学成分 ,寻找更多有活性的生物碱类物质。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取、氧化铝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有关成分 ,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 (IR,ESI-MS,1 H- NMR,1 3C- NMR,1 H- 1... 目的进一步研究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 Aconitum coreanum的化学成分 ,寻找更多有活性的生物碱类物质。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取、氧化铝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有关成分 ,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 (IR,ESI-MS,1 H- NMR,1 3C- NMR,1 H- 1 HCOSY,HMQC,HMBC)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花乌头根中分离得到 7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11,13-二乙酰基 - 14 -羟基 - 2 -异丁酰基 -赫替新 (11,13- diacetyl- 14 - hydroxy- 2 -isobutyryl heti- sine,I)、关附庚素 (guan- fu base G, )、关附己素 (guan- fu base F, )、关附 Z素 (guan- fubase Z, )、关附壬素 (guan- fu base I, )、关附子素 (guan- fu base K, )、关附胺醇 (guan- fu aminealcohol, )。结论化合物 I为新天然产物 ,命名为关附巳素 (guan- fu base P) ,首次报道其氢谱和碳谱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乌头 二萜生物碱 关附巳素
下载PDF
茵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0
7
作者 谢韬 梁敬钰 刘净 《海峡药学》 2004年第1期8-13,共6页
本文对中药茵陈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滨蒿 茵陈蒿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中药 保肝活性 保肝机理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两种乌头药材中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12
8
作者 柳文媛 刘静涵 +1 位作者 张正行 廖三强 《西北药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8-9,共2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湖北两种乌头药材中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的含量。采用SpherisorbODS柱,以甲醇-水-氯仿-三乙胺(60:40:2:0.1)为流动相,联苯为内标。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乌头碱 中乌头碱 次乌头碱
下载PDF
楮树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杜彰礼 殷志琦 +1 位作者 叶文才 赵守训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B05期140-147,共8页
本文对桑科构树属植物楮树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楮树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鼠李科达玛烷型三萜皂甙的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梁侨丽 丁林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6年第4期64-72,共9页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鼠李科达玛烷型三萜皂甙的类型、结构以及物理性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此类化合物的分离以及化学反应和波谱方法在其结构鉴定中的应用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中药化学 鼠李科 达玛烷型 三萜皂甙 结构 分离
下载PDF
叶下珠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28
11
作者 蔡瑾 梁敬钰 《海峡药学》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介绍叶下珠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及展望。方法  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 ,总结归纳叶下珠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结果  叶下珠具有明显的抗乙肝病毒 (HBV)作用。 结论  叶下珠将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抗乙肝病毒... 目的 介绍叶下珠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及展望。方法  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 ,总结归纳叶下珠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结果  叶下珠具有明显的抗乙肝病毒 (HBV)作用。 结论  叶下珠将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抗乙肝病毒植物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进展
下载PDF
桑树的黄酮类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志明 梁敬钰 《海峡药学》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介绍桑树中的黄酮类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方法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对桑树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综述。结果桑树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结论桑树中黄酮类成分具有很好的研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桑树 黄酮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山杨树皮中的一个新酚苷化合物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佩东 梁敬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07-1608,共2页
目的研究山杨Populus davidiana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分离山杨树皮的乙醇提取物。结果分离到一个新的酚苷类化合物(E)-5-羟基-2-[3,4,5-三羟基-6-(羟甲基)-四氢-2H-吡喃-2-氧]苯基3-(4-羟基苯基)丙烯酸酯。结论该化合物是一... 目的研究山杨Populus davidiana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分离山杨树皮的乙醇提取物。结果分离到一个新的酚苷类化合物(E)-5-羟基-2-[3,4,5-三羟基-6-(羟甲基)-四氢-2H-吡喃-2-氧]苯基3-(4-羟基苯基)丙烯酸酯。结论该化合物是一个新酚苷化合物,命名为山杨苷(davidiano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杨 酚苷 山杨苷
下载PDF
野葛藤茎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石生 邓京振 +1 位作者 刘欣 赵守训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16-417,共2页
从野葛 Pueraria lobata 藤茎中分离得到 9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尿囊素(allantoin, I),二十四酸-α-甘油酯(tetracosanoid acid-2,3-dihydro... 从野葛 Pueraria lobata 藤茎中分离得到 9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尿囊素(allantoin, I),二十四酸-α-甘油酯(tetracosanoid acid-2,3-dihydroxypropyl ester,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6,7-二甲氧基-3’,4’-次甲二氧基异黄酮(6,7-dimethoxy-3’,4’-methylenedioxyisoflavone, Ⅳ),芒柄花异黄酮(formononetin, Ⅴ),大豆苷元(daidzein,Ⅳ),大豆苷(daidzin,Ⅶ),葛根素(puerarin, Ⅷ)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 Ⅸ)。其中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葛 藤茎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玉米须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徐燕 梁敬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1-833,共3页
关键词 玉米须 化学成分研究 辅助治疗药物 《中国药典》 现代药理研究 增强免疫功能 清肝利胆 利水消肿 胆道结石 多种疾病
下载PDF
玉米须中的一个新黄酮和两个尿素苷 被引量:13
16
作者 徐燕 梁敬钰 +1 位作者 邹忠梅 杨峻山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35-1238,共4页
玉米须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了寻找玉米须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对玉米须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一个新黄酮1和两个尿素苷2和3.应用多种波谱学方法(1HNMR,13CNMR,HSQC,HMBC,1H-1HCOSY,ESI-MS等),确定了3个化合物... 玉米须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了寻找玉米须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对玉米须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一个新黄酮1和两个尿素苷2和3.应用多种波谱学方法(1HNMR,13CNMR,HSQC,HMBC,1H-1HCOSY,ESI-MS等),确定了3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鉴定为6-乙酰基-木犀草素;化合物2和3是两个新的天然产物,分别鉴定为鼠李糖尿素苷和1,3-二鼠李糖尿素苷.首次对两个新天然产物的氢谱和碳谱数据进行了全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6-乙酰基-木犀草素 鼠李糖尿素苷 1 3-二鼠李糖尿素苷
下载PDF
芝麻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胡永美 叶文才 +1 位作者 殷志琦 赵守训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6-291,共6页
芝麻花为胡麻科植物胡麻Sesamum indicumL.(S.orientale L.)的干燥花,有生发、消肿之功效,可治疗脱发、冻疮、便秘等。民间单方芝麻花治疗寻常疣、扁平疣等,均有满意的疗效。目前人们对芝麻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多,但尚没有人对芝麻花... 芝麻花为胡麻科植物胡麻Sesamum indicumL.(S.orientale L.)的干燥花,有生发、消肿之功效,可治疗脱发、冻疮、便秘等。民间单方芝麻花治疗寻常疣、扁平疣等,均有满意的疗效。目前人们对芝麻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多,但尚没有人对芝麻花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运用硅胶柱、凝胶柱、反相柱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别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atifonin(1),苦瓜脑苷(momor-cerebroside,2),大豆脑苷II(soya-cerebroside II,3),1-O-β-D-葡糖-(2S,3S,4R,5E,9Z)-2-N-(2′-羟基二十四碳酰氨基)-1,3,4-三羟基-十八碳-5,9-二烯[1-O-β-D-glucopyranosyl-(2S,3S,4R,5E,9Z)-2-N-(2′-hydroxytetra-cosanoyl)1,3,4-trihydroxy-5,9-octadienine,4],1-O-β-D-葡糖-(2S,3S,4R,8Z)-2N-(2′-羟基二十四碳酰氨基)-3,4-二-羟基-8-十八碳烯[1-O-β-D-glucopyranosyl-(2S,3S,4R,8Z)-2-N-(2′R)2′-hydroxytetracosanoyl)-3,4-dihydroxy-8-octadene,5],2-乙酰橙酰胺[(2S,1″S)-aurantiamide acetate,6],苯基乙醇-O-(2′-O-β-D-吡喃鼠李糖,3′-O-β-D-吡喃葡糖)-β-D-吡喃葡糖[benzyl alcohol-O-(2′-O-β-D-xylopyranosyl,3′-O-β-D-gluco-pyranoside)-β-D-glucopyranoside,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D-半乳糖醇(10)。其中化合物4为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的花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花 脑苷 鞘氨醇
下载PDF
峨嵋葛根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14
18
作者 桑已曙 史海明 闵知大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76-778,共3页
目的 研究峨嵋葛根 Pueraria omei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 H- 2 0柱层析以及制备性 HPL C分离纯化 ,通过理化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峨嵋葛根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进一步鉴定了一个化合物 :槐... 目的 研究峨嵋葛根 Pueraria omei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 H- 2 0柱层析以及制备性 HPL C分离纯化 ,通过理化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峨嵋葛根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进一步鉴定了一个化合物 :槐香豆素 A(sophoracoum estan A, )。从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和鉴定了 15个化合物 ,芒柄花苷 (ononin, ) ,大豆苷元 7,4′-二葡萄糖苷 (daidzein7,4′- diglucoside, ) ,大豆苷元 4′-葡萄糖苷 (daidzein7,4′-glucoside, ) ,3′-甲氧基葛根素 (3′- m ethoxy puerarin,PG- 3, ) ,3′-羟基葛根素 (3′- hydroxy puerarin,PG- 1, ) ,葛根素芹菜糖苷 (m irificin, ) ,8-甲基雷杜辛 - 7- O-葡萄糖苷 (8- methyl retusin 7- O- glucoside, ) ,大豆苷元(daidzein, ) ,大豆苷 (daidzin, ) ,染料木苷 (genistin, ) ,葛根素 (puerarin, ) ,二十八烷酸 (octacosanoic, ) ,尿囊素 (allantoin, ) ,二十五烷酸甘油酯 (glycerol1- monopentacosanoate, ) ,β-胡萝卜苷 (daucosterol, )。结论 除化合物 ~ , 已从乙酸乙酯部分分得外 ,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峨嵋葛根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 、 、 为葛属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嵋葛根 葛属 异黄酮 提取 分离 结构鉴定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槐种子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景华 李明慧 +1 位作者 王亚琳 楼凤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86-588,共3页
目的 研究槐种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及 Sephadex L H- 2 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用波谱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确证。结果 从槐种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经结构确证分别为 :染料木素 7- O- β- D-葡萄糖苷... 目的 研究槐种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及 Sephadex L H- 2 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用波谱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确证。结果 从槐种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经结构确证分别为 :染料木素 7- O- β- D-葡萄糖苷 - 4′- O- β- D-葡萄糖苷 (genistein7- O- β- D- glucopyranoside- 4′- O- β- D- glucopyranoside, )、染料木素 7- O-β- D-葡萄糖苷 - 4′- O- [α- L -鼠李糖基 - (1- 2 ) -β- D-葡萄糖苷 ](genistein 7- O-β- D- glucopyranoside- 4′- O- [α- L -rham nopyranosyl- (1- 2 ) - β- D- glucopyranoside], )、鸢尾苷元 (tectorigenin, )、鸢尾苷 (tectoridin, )、1,6 -二 - O-没食子酰基 -β- D-葡萄糖 (1,6 - di- O- galloyl-β- D - glucose, )、没食子酸乙酯 (ethyl gallate, )。结论 化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种子 异黄酮 多元酚 化学成分 色谱技术 结构鉴定
下载PDF
芝麻花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胡永美 杜彰礼 +2 位作者 汪豪 叶文才 赵守训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03-605,共3页
目的:对芝麻花Sesamum indic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鼬瓣花亭(lad... 目的:对芝麻花Sesamum indic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鼬瓣花亭(ladanetin,2),鼬瓣花亭-6-O-β-D-葡萄糖苷(ladanetin-6-O-β-Dglucoside,3),芹菜素-7-O-葡糖醛酸(ap igen in-7-O-glucuron ic ac id,4),胡麻素(pedalitin,5),胡麻素-6-O-葡萄糖甙(pedalitin-6-O-glu-coside,6)。结论:6个黄酮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花 黄酮类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