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给药系统在眼科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越 王雨生 惠延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72-75,共4页
纳米颗粒是纳米尺寸范围内的胶体载药系统,具有靶向、控释和跨生物膜给药等特点,可有效提高药物在眼部的生物利用度。研究发现,纳米制剂眼表给药在青光眼、眼内炎症和感染等治疗方面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纳米给药系统 纳米颗粒 眼科 药物载体 剂量
下载PDF
晶状体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琳 惠延年 +3 位作者 韩泉洪 杜宏俊 王英 黄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报告1组闭角型青光眼( angle-closure glau-coma, ACG)患者在1次手术中完成晶状体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植入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的视力和眼压控制效果。方法:对过去1a间为治疗ACG所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 目的:报告1组闭角型青光眼( angle-closure glau-coma, ACG)患者在1次手术中完成晶状体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植入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的视力和眼压控制效果。方法:对过去1a间为治疗ACG所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折叠IOL植入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共49例(56眼),其中52眼晶状体透明,27眼有明显的视野损害。患者随访10月~2a。结果:手术的并发症轻微,包括手术后的浅前房4眼、脉络膜脱离1眼、明显的纤维蛋白渗出2眼,经处理在短期恢复。手术后,各眼的视力保持或好于手术前最好矫正视力,其中41眼≥0.5,16眼≥1.0。手术后1周时眼压为10.1±3.7 (5~20) mmHg并在随访期内一直保持稳定,但有2眼在术后2周时眼压为22~23mmHg,常规点用2.5g/L噻吗洛尔,得到良好控制。所有的眼视野保持不变。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折叠IOL植入、小梁切除联合手术,对ACG,尤其中晚期病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控制眼压和保持视力的手术。术后浅前房、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少见。避免了2次手术。这种联合手术不仅促进房水外流,而且可矫正多数患者原有的远视,使其裸眼视力好于术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超声乳化 晶状体折叠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ACG 小梁切除术 手术治疗 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惠玲 张自峰 +1 位作者 王雨生 张卫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639-64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后果及防治原则。方法:对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7150眼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42眼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角膜内...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后果及防治原则。方法:对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7150眼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42眼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15眼(0.20%),恶性青光眼2眼(0.03%),IOL坠入玻璃体腔3眼(0.04%),视网膜脱离6眼(0.08%)和感染性眼内炎16眼(0.22%)。末次随访时,85.7%的患眼视力低于0.1。结论:由于超声波机械或热损伤、术中并发症以及患眼个体差异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可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虽经积极治疗,多数患眼视力恢复仍较差。因此,重要的是强调对这些严重并发症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并发症 临床分析 视网膜脱离 感染性眼内炎
下载PDF
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双有 林茂昌 +3 位作者 毛怡欣 王莉 吕涛 李春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743-745,共3页
目的:观察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28眼)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采用上睑皮肤双切口,制作提上睑肌腱膜瓣及额肌瓣,经眶膈后隧道将提上睑肌腱膜瓣于眉部辅助切口与额肌瓣吻合。结果:随访3mo... 目的:观察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28眼)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采用上睑皮肤双切口,制作提上睑肌腱膜瓣及额肌瓣,经眶膈后隧道将提上睑肌腱膜瓣于眉部辅助切口与额肌瓣吻合。结果:随访3mo~2a。21例(27眼,96%﹚术后效果良好,1例(1眼,4%﹚轻度矫正不足。结论:该术式具有矫治效果好、术中额肌剥离范围小、损伤轻、术后重睑形成自然美观等优点。是重度上睑下垂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 治疗 上睑下垂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黄斑水肿的国际临床分类法 被引量:95
5
作者 惠延年 王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P)和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的国际临床分类法以及有关的问题。方法:复习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以及作者原先收集的分类资料。结果:根据对DRP病理和临床眼底病变发展... 目的: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P)和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的国际临床分类法以及有关的问题。方法:复习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以及作者原先收集的分类资料。结果:根据对DRP病理和临床眼底病变发展的认识,在世界各地已产生多种分类法。在近10多年来,美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和威斯康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研究(WESDR)对大量病例进行了详细观察,成为新分类法的基础。经15个国家32位学者参与,提出了主要依据检眼镜可观察指标的DRP 5期分类法;对DME程度分为有或无2类,如果存在DME,则分为轻、中和重3级。结论:DRP和DME国际临床分类法的建立,将对糖尿病相关性盲的防治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国际临床分类法 DRP DME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治疗观察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红 王雨生 惠延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562-564,共3页
目的:分析综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连续收治的真菌性角膜溃疡76例(76眼),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病灶刮除、100g/L碘酊烧灼、结膜瓣覆盖和穿透性角膜移植等方法综合治疗。随访3mo,依角膜病灶变化判定疗效。结果... 目的:分析综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连续收治的真菌性角膜溃疡76例(76眼),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病灶刮除、100g/L碘酊烧灼、结膜瓣覆盖和穿透性角膜移植等方法综合治疗。随访3mo,依角膜病灶变化判定疗效。结果:治愈64例(84%),显效7例(9%),有效2例(3%),无效3例(4%),总有效率96%。结论:应用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其它综合治疗,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溃疡 治疗 病灶刮除 碘酊烧灼
下载PDF
内源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秀梅 王雨生 惠延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307-311,共5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发达国家老年人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正常情况下,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在体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任何原因引起血管生成因子相对或绝对增多就会导致新生...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发达国家老年人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正常情况下,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在体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任何原因引起血管生成因子相对或绝对增多就会导致新生血管生成。已有许多关于血管生成因子的研究报道,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等。近年陆续发现一些内源性血管抑制因子,如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凝血酶敏感蛋白、软骨源性抑制因子、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等。内源性血管抑制因子的抗新生血管作用为临床防治CNV相关疾病带来了新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血管抑制因子 研究进展 脉络膜 新生血管 视力损害 老年人
下载PDF
兔眼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后的视网膜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玮 张自峰 +4 位作者 王雨生 惠延年 马吉献 王英 肖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002-1005,共4页
目的:研究出血性视网膜脱离(hemorrhagicretinaldetachment,HRD)后的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健康青紫蓝兔18只,从16只动物的32眼中随机选出16眼作为实验组,另16眼作为对照组,另2只动物4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视网膜下注入自体抗凝... 目的:研究出血性视网膜脱离(hemorrhagicretinaldetachment,HRD)后的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健康青紫蓝兔18只,从16只动物的32眼中随机选出16眼作为实验组,另16眼作为对照组,另2只动物4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视网膜下注入自体抗凝血0.2mL(肝素钠浓度2.5kU/L)或含肝素钠(2.5kU/L)的生理盐水0.2mL的方法建立模型。手术后1h,1,3,7,10,14,28d取眼球,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RD组早期出现光感受器内外节脱落、变短,外核层水肿,3d时基本均已自行复位,14d时光感受器层仍有结构轻度紊乱,部分内外核层区略薄,部分细胞水肿,28d时与正常对照组光镜下未见明显区别。HRD组术后早期以光感受器内外节断裂缺失为主,继而出现外核层及内核层细胞水肿、细胞间隙变大、空泡样变性、并可见核固缩、核碎裂,至14d时光感受器大部分消失,结构紊乱,内外核层及网状层不规则,结构紊乱,空泡样变性,可见大量核固缩、核碎裂,28d时视网膜仍未自行复位。结论: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由于血液成分的机械损伤、可能的毒性作用,HRD对视网膜的损伤是涉及视网膜全层的严重的不可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眼 出血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 组织病理学 血液成分 机械损伤
下载PDF
托品酰胺与阿托品用于少儿弱视验光55例对比 被引量:9
9
作者 徐渊 赵炜 +2 位作者 崔志利 周芳红 李曼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对比2种睫状肌麻痹剂在少儿弱视验光中的作用,对托品酰胺在少儿弱视验光中的效果做出判定。方法:需要验光的少儿患者55例(110眼),年龄6~14(9.4±2.4)岁。先用5g/L托品酰胺眼液作睫状肌麻痹验光,发现1眼或双眼矫正视力≤0.8时... 目的:对比2种睫状肌麻痹剂在少儿弱视验光中的作用,对托品酰胺在少儿弱视验光中的效果做出判定。方法:需要验光的少儿患者55例(110眼),年龄6~14(9.4±2.4)岁。先用5g/L托品酰胺眼液作睫状肌麻痹验光,发现1眼或双眼矫正视力≤0.8时,再用10g/L阿托品眼液点药3~6d后重验,统计分析2组结果。结果:托品酰胺较阿托品验光结果显著偏近视。配对t检验,两组球镜及等值球镜均有显著差异。球镜偏近视幅度≥0.50D的占50.9%(56/110);等值球镜偏近视幅度≥0.50D的占42.7%(47/110);偏远视的较少,球镜偏远视幅度≥0.50D的占12.7%(14/110),等值球镜偏远视幅度≥0.50D的占10.0%(11/110)。两组柱镜结果,配对t检验无显著差异。最大偏差:偏近视3.25DS,3.25DC,等值球镜2.88D,偏远视1.75DS,2.00DC,等值球镜2.25D。结论:5g/L托品酰胺眼液作为睫状肌麻痹剂用于少儿弱视的验光配镜,不是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品酰胺 阿托品 弱视 验光 治疗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部循环改变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鹏 王雨生 +4 位作者 胡丹 吴玉丽 罗亚娟 韩泉洪 惠延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黄斑部循环改变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关系。方法对12例(24眼)首诊为萎缩型AMD,在随访中转变为渗出型AMD(16眼)的眼底荧光素血管造...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黄斑部循环改变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关系。方法对12例(24眼)首诊为萎缩型AMD,在随访中转变为渗出型AMD(16眼)的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nce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脉络膜循环变化。结果24只萎缩型AMD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均有局限性灌注不良,16眼(67%)CNV在原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不良区域内生成。结论脉络膜灌注不良是CNV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MD 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 视力 诊断
下载PDF
高度近视白内障小切口摘除术52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洪勋 李宏科 +2 位作者 吴玮 刘毅 郭长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隧道式小切口技术用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对52例(84眼雪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隧道式小切口囊外摘除,并植入人工晶状体28眼。结果:随访1~6mo,术后视力0.1以下者11眼,0.2~0.5者64眼,0.6~0.8... 目的:探讨隧道式小切口技术用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对52例(84眼雪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隧道式小切口囊外摘除,并植入人工晶状体28眼。结果:随访1~6mo,术后视力0.1以下者11眼,0.2~0.5者64眼,0.6~0.8者9眼。结论: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小切口摘除术 手术技巧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我国大陆地区眼外伤的流行病学状况 被引量:83
12
作者 徐建锋 王雨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069-1076,共8页
目的:了解国内眼外伤的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近20a来国内重点期刊上发表的眼外伤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眼外伤约占眼科住院总人数1/3,是眼科住院患者中首位致盲原因。男女比例大约为2.75~10.3∶1,左右眼之间无明... 目的:了解国内眼外伤的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近20a来国内重点期刊上发表的眼外伤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眼外伤约占眼科住院总人数1/3,是眼科住院患者中首位致盲原因。男女比例大约为2.75~10.3∶1,左右眼之间无明显差异。发病年龄以儿童(7~14岁)和青壮年(18~45岁)居多。职业中主要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其次是学生和学龄前儿童。致伤环境主要在工农业生产中、家庭生活和公共场所等。眼外伤类型以眼球穿通伤和眼球钝挫伤为主,其次为爆炸伤和化学伤。治疗后致盲率为12.7%~62.5%,眼球摘除率1.7%~13.3%。儿童眼外伤有独自的特点。结论:眼外伤是眼科常见眼病,在我国北方与南方地区之间在发病上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地区有各自的特点。绝大多数眼外伤是可以预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地区 眼外伤 流行病学 儿童
下载PDF
视盘水肿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雨生 惠玲 惠延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1-26,共6页
视盘水肿(或称视乳头水肿)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典型体征,与颅内压力升高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视盘 水肿的病因、病理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和治疗,强调对怀疑视盘水肿的患者应立即查找潜在的原 因。此... 视盘水肿(或称视乳头水肿)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典型体征,与颅内压力升高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视盘 水肿的病因、病理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和治疗,强调对怀疑视盘水肿的患者应立即查找潜在的原 因。此外还介绍了视神经鞘减压术治疗视盘水肿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效果以及并发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水肿 视乳头水肿 病因 病理学 发病机制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国际眼外伤流行病学概况 被引量:19
14
作者 赵炜 王雨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877-881,共5页
眼外伤是一重要的、致残性的健康问题,可导致眼部重要结构和功能的持久性改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眼外伤的发生都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损失。了解眼外伤的流行病学状况,对于眼外伤的防治非常重要。在国际眼外... 眼外伤是一重要的、致残性的健康问题,可导致眼部重要结构和功能的持久性改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眼外伤的发生都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损失。了解眼外伤的流行病学状况,对于眼外伤的防治非常重要。在国际眼外伤登记(WorldEyeInjuryRegistry,WEIR)尚未报道标准化的国际眼外伤流行病学资料之前,现将部分国家分别进行的眼外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作一概述,同时强调预防儿童眼外伤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流行病学资料 致残 眼部 改变 健康问题 流行病学调查 国际 社会 重要性
下载PDF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电场中定向移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韩静 惠延年 +2 位作者 韩泉洪 王雨生 郭长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998-1001,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电场对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retinalpigmentepithelial,hRPE)细胞移行方向及细胞内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于DMEM+100g/LFBS的hRPE细胞暴露于强度为6V/cm的电场中,未暴露于电场的细胞作为对照。观察并记录2... 目的:观察外源性电场对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retinalpigmentepithelial,hRPE)细胞移行方向及细胞内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于DMEM+100g/LFBS的hRPE细胞暴露于强度为6V/cm的电场中,未暴露于电场的细胞作为对照。观察并记录2h中每隔15min细胞移行的变化图像,测量细胞移行距离、细胞移行方向及其与场线间夹角。2h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内肌动蛋白表达情况。SPSS10.0及Image-ProPlus5.0软件处理结果。结果:未暴露于电场中的hRPE细胞在观察期间呈无序移行,2h后细胞分布未见特殊变化,细胞内肌动蛋白有弱阳性表达。细胞暴露于电场30min后开始出现阴极方向的移行趋势,大部分细胞长轴趋向垂直于场线方向排列。细胞的移行表现为移行速度和移行方向的一致性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暴露于电场2h后,大部分细胞内肌动蛋白表达阳性,且多集中分布于细胞质内朝向电场阴极一侧。结论:外加电场可诱导hRPE细胞向电场阴极方向定向移行,同时伴有细胞内肌动蛋白阳性表达及定向分布。电场对细胞的作用与暴露时间成正相关。视网膜脱离后的内源性电场的存在可能参与并诱导了RPE细胞的定向移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电场 定向移行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个体化切削和超常视力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炜 徐渊 +1 位作者 王雨生 惠延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895-899,共5页
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性手术的出现,使个体化切削成为可能,通过矫正人眼生理系统的高阶像差,人们期望获得超常视力及对比敏感度。但由于像差会受到衍射和散射影响,同时还会随时间、泪膜厚度、瞳孔大小以及调节的变化而波动... 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性手术的出现,使个体化切削成为可能,通过矫正人眼生理系统的高阶像差,人们期望获得超常视力及对比敏感度。但由于像差会受到衍射和散射影响,同时还会随时间、泪膜厚度、瞳孔大小以及调节的变化而波动,从而影响得到无像差的视网膜成像。无像差的视网膜成像还要受到视网膜采样以及大脑神经系统识别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个体化切削不一定能产生超常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 个体化 视网膜成像 对比敏感度 泪膜 过矫 生理系统 射影 引导 大小
下载PDF
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原因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自峰 刘玮 +1 位作者 王雨生 惠延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80-83,共4页
出血性视网膜脱离(hemorrhagicretinaldetachment,HRD)源于脉络膜和/或视网膜循环的破坏,病因复杂。它既可为独立的病变单独出现,也是眼外伤、眼部手术、多种视网膜脉络膜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 出血性视网膜脱离 HRD 手术 并发症 脉络膜
下载PDF
白内障手术中应用温热平衡盐液清除眼表沉降物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英 韩泉洪 +1 位作者 王琳 惠延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115-116,共2页
目的白内障手术过程中保持眼前段的清晰是很重要的,而眼表过多的沉降物会影响手术操作,我们观察用室温或温热的平衡盐液冲洗结膜囊对清除眼表沉降物的效果。方法使用室温(20~22℃)和温热(35~37℃)的平衡盐液5mL,在手术前冲洗结膜囊,... 目的白内障手术过程中保持眼前段的清晰是很重要的,而眼表过多的沉降物会影响手术操作,我们观察用室温或温热的平衡盐液冲洗结膜囊对清除眼表沉降物的效果。方法使用室温(20~22℃)和温热(35~37℃)的平衡盐液5mL,在手术前冲洗结膜囊,由手术医生对手术中前房结构的清晰程度做出评价。结果温热的平衡盐液清除眼表沉降物的效果最好,使前房结构清晰可见。结论应用温热平衡盐液在手术前冲洗结膜囊是有用的,可以在白内障手术中获得清晰的眼前段观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手术 平衡盐液 眼表 沉降物 结膜囊
下载PDF
视网膜巨大裂孔47例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玉丽 王琳 +1 位作者 惠延年 张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53-55,共3页
目的报告视网膜巨大裂孔的超声声像学特征。方法对47例(47眼)视网膜巨大裂孔伴脱离,应用美国Storz公司产品CompuScanA/B超声波扫描仪(探头频率10MHz)进行直接接触法探查,分析声像学特征,并与临床资料和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除5例眼球萎... 目的报告视网膜巨大裂孔的超声声像学特征。方法对47例(47眼)视网膜巨大裂孔伴脱离,应用美国Storz公司产品CompuScanA/B超声波扫描仪(探头频率10MHz)进行直接接触法探查,分析声像学特征,并与临床资料和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除5例眼球萎缩外,其余42例视网膜巨大裂孔的B型超声声像图特征如下:玻璃体腔内脱离的视网膜光带断裂,形成分离明显的2个断端,即裂孔的前、后瓣;裂孔的前瓣较短,后瓣较长;裂孔边缘特别是后瓣多翻卷形成钩状或发夹状。结论在大多数视网膜巨大裂孔眼,依照B型超声图像即可以提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巨大裂孔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膜CD44v6的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秦向阳 惠延年 马吉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膜中CD44v6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3例PVR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的剥离的视网膜前膜进行观察。结果:CD44v6阳性表达10例,表达率77%。结论:提示CD44v6在PVR的形成和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前膜 CD44V6 基因表达 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