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77
篇文章
<
1
2
…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探索知识创新 提升研发能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知识管理实践
被引量:
1
1
作者
侯雄
张冶
+2 位作者
贾倩
毕经元
杨玉堃
《航天工业管理》
2013年第5期4-12,共9页
知识的记录、传播和利用一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力量,广义的"知识管理"在人类文明早期就有所体现,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知识管理才被正式提及。学术界一般将知识管理划分为学习、过程、技术、智力资本和战略5个流派。
关键词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知识管理
知识创新
研发能力
人类文明
学术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知识管理运营实践
被引量:
1
2
作者
贾倩
王彦静
+1 位作者
杜俊鹏
张巍
《航天工业管理》
2018年第4期4-9,共6页
所谓知识运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运作手段维护知识价值,促进知识流通,从而发挥知识对业务的支撑作用。对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而言,知识运营是将知识视为研究院核心资源,以最优的途径和最高效的执行搭建知识在各类人员之间的传递链路...
所谓知识运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运作手段维护知识价值,促进知识流通,从而发挥知识对业务的支撑作用。对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而言,知识运营是将知识视为研究院核心资源,以最优的途径和最高效的执行搭建知识在各类人员之间的传递链路,推动知识在最大范围内的快速流动和及时共享,并实现知识在型号(项目)中的应用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知识管理
运营
支撑作用
核心资源
快速流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技术研究
被引量:
28
3
作者
汪小卫
张普卓
+1 位作者
吴胜宝
申麟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8,共10页
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技术是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对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根据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的发展情况和技术特点,梳理出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的三种技术类型,分别为伞降回收、垂直返回和带翼飞回式。根据这三种子...
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技术是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对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根据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的发展情况和技术特点,梳理出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的三种技术类型,分别为伞降回收、垂直返回和带翼飞回式。根据这三种子级回收技术类型,对国际上的相关技术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梳理出了三种回收方式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关键技术内涵。文章进一步从技术难度、对总体设计布局影响、运载能力损失和回收过程复杂性等方面,对不同的子级回收技术类型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得到三种类型的回收方式各具特点,但伞降回收方式技术成熟度更高,最后给出了中国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技术初步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级回收
回收着陆
运载火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多学科优化平台的运载火箭集成设计技术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王俊峰
胡冬生
+1 位作者
张普卓
李烁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共4页
基于多学科优化设计平台对运载火箭回路设计中使用的各专业软件接口进行了规范及封装,解决了不同模型之间的数据交互问题,形成涵盖总体、弹道、姿控、气动、载荷等多个专业的集成设计仿真平台。仿真结果表明,集成平台大大缩短了运载火...
基于多学科优化设计平台对运载火箭回路设计中使用的各专业软件接口进行了规范及封装,解决了不同模型之间的数据交互问题,形成涵盖总体、弹道、姿控、气动、载荷等多个专业的集成设计仿真平台。仿真结果表明,集成平台大大缩短了运载火箭回路设计周期,精度较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专业耦合
总体回路
集成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适用于新型运载火箭的快速测试发射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胡欣
刘飞
+2 位作者
姚旺
刘文文
王红霞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48-3849,3852,共3页
运载火箭测试发射系统对数据处理能力、数据通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发射效率、缩短测试时间、优化测试流程是航天发射任务长期的需求;为了适应新型运载火箭快速测试发射的需求,提高我国地面测试发射系统整体水平,在借鉴和继承国内...
运载火箭测试发射系统对数据处理能力、数据通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发射效率、缩短测试时间、优化测试流程是航天发射任务长期的需求;为了适应新型运载火箭快速测试发射的需求,提高我国地面测试发射系统整体水平,在借鉴和继承国内外成熟型号地面测试发控系统优秀设计思想的基础上,概要介绍了新型运载火箭测发控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新型运载火箭地面测试发射系统框架和快速测试发射工艺流程,给出了最少发射条件的建议,为新型运载火箭机动快速发射测试方法和测试流程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测试
发射流程
数据处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有模型强化学习的飞行器制导技术研究
6
作者
滕庆骅
惠俊鹏
+1 位作者
李天任
杨奔
《宇航总体技术》
2025年第2期26-34,共9页
面向避障、绕飞等任务驱动的飞行器在线轨迹,为了提升制导性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复杂场景,聚焦于充分利用飞行器模型中的已知信息,基于iLQR这种有模型强化学习方法,设计了智能化的制导方式。与无模型强化学习相比,有模型强化学习的可解释...
面向避障、绕飞等任务驱动的飞行器在线轨迹,为了提升制导性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复杂场景,聚焦于充分利用飞行器模型中的已知信息,基于iLQR这种有模型强化学习方法,设计了智能化的制导方式。与无模型强化学习相比,有模型强化学习的可解释性好,训练难度低。在单飞行器制导仿真中,相比TD3算法,iLQR方法飞行过程平均制导误差增加了28.07%,中末交班点误差降低到12.35%,提升幅度巨大;在多飞行器编队保持问题上,相比TD3算法,iLQR方法跟踪效果提升巨大,平均误差不超过TD3算法的22.67%,最大误差不超过TD3算法的15.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QR算法
有模型强化学习
标准轨迹制导
强化学习制导
编队保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箭体结构检测及维护方法研究
被引量:
7
7
作者
郑正路
徐振亮
+1 位作者
汪小卫
庄方方
《航天制造技术》
2016年第1期68-70,共3页
为了实现运载火箭箭体的可重复使用,分析并总结了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箭体结构的检测及维护方法,梳理了检测及维护的基本流程,最后提出了重复使用箭体结构检测及维护方面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关键词
运载火箭
可重复使用
结构
检测
维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e-navigation技术发展研究
被引量:
2
8
作者
姜爽
梁君
+2 位作者
张翔
李海伟
荣刚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7年第2期39-40,共2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航海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文中介绍了e-navigation产生的概念,分析了世界航海的发展及我国开展e-navigation研究的意义,并结合我国海事局现状,对中国e-navigation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e-navigation
建议
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概率的运载火箭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
4
9
作者
刘百奇
韦常柱
雷建长
《宇航总体技术》
2018年第2期49-55,共7页
针对传统的控制系统极限偏差设计方法导致运载火箭余量大、总体性能下降的问题,综述了基于概率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概率设计的基本思想及设计流程,基于概率密度函数建模理论,建立了通过实际控制...
针对传统的控制系统极限偏差设计方法导致运载火箭余量大、总体性能下降的问题,综述了基于概率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概率设计的基本思想及设计流程,基于概率密度函数建模理论,建立了通过实际控制指令来控制概率密度函数拟合权值的状态空间,并基于最小二乘方法对状态空间中的参数进行了辨识,进而建立了密度函数成型控制模型,提出了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运载火箭控制器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方法的有效性,为我国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精细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设计
控制系统
运载火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运载火箭数据总线技术发展概述
被引量:
1
10
作者
刘海光
袁维佳
+1 位作者
唐庆博
唐超
《载人航天》
CSCD
2013年第6期84-90,共7页
随着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运载火箭1Mb/s的数据传输带宽已无法满足越来越大量的信息数据传输应用需求,发展高速数据总线势在必行。为适应新型运载火箭数据传输需要,通过对现今国内外航空、航天器应用的数据总线进行研究,对各类数据总线...
随着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运载火箭1Mb/s的数据传输带宽已无法满足越来越大量的信息数据传输应用需求,发展高速数据总线势在必行。为适应新型运载火箭数据传输需要,通过对现今国内外航空、航天器应用的数据总线进行研究,对各类数据总线的性能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依据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功能、性能要求,初步认为光纤通道总线是下一代运载火箭数据总线的首选,提出今后运载火箭应用光纤通道总线尚需开展的主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数据总线
光纤通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应用于运载火箭上的组合制导方法研究
被引量:
5
11
作者
陈新民
谢全根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6-349,共4页
以惯性导航为基础的组合制导技术,既保持了惯性导航的独立性和抗干扰的特点,又可以提高制导的精度,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组合制导的形式很多,适合于运载火箭的组合制导方法主要有惯性导航+卫星导航组合制导、惯性导航+星光导...
以惯性导航为基础的组合制导技术,既保持了惯性导航的独立性和抗干扰的特点,又可以提高制导的精度,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组合制导的形式很多,适合于运载火箭的组合制导方法主要有惯性导航+卫星导航组合制导、惯性导航+星光导航组合制导两种基本形式。本文对以上两种组合制导方式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对组合制导在运载火箭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制导
惯性导航
卫星导航
星光导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运载火箭分离装置引导与捕获过程非光滑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5
12
作者
张宏剑
庄方方
+2 位作者
季宝锋
黄诚
张希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3,共4页
分离装置是运载火箭中的一个重要部件,直接影响运载器飞行任务成败。以往研究多集中分离装置中连接释放过程,对后续引导与捕获相关过程研究尚少。对引导与捕获阶段相关非光滑动力学问题进行归纳,对相关现有技术进行总结,提出引导与捕获...
分离装置是运载火箭中的一个重要部件,直接影响运载器飞行任务成败。以往研究多集中分离装置中连接释放过程,对后续引导与捕获相关过程研究尚少。对引导与捕获阶段相关非光滑动力学问题进行归纳,对相关现有技术进行总结,提出引导与捕获阶段研究设计方法,并指出工程设计需关注的几个问题,对分离装置结构工程研究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分离装置
非光滑动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运载火箭静电带电理论研究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
1
13
作者
郗琦
晁鲁静
+1 位作者
王海涛
胡晓峰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6年第3期282-288,共7页
运载火箭在大气中飞行会使箭体、发动机等表面带电,当静电累积达到一定量级并产生静电放电时,可能对箭上电气设备造成灾难性后果。在众多起电原因中,文章重点研究发动机喷流起电和摩擦起电过程,提出这2种起电方式的计算模型,并结合相关...
运载火箭在大气中飞行会使箭体、发动机等表面带电,当静电累积达到一定量级并产生静电放电时,可能对箭上电气设备造成灾难性后果。在众多起电原因中,文章重点研究发动机喷流起电和摩擦起电过程,提出这2种起电方式的计算模型,并结合相关静电测量试验,确定这2种起电方式的等效充电电流,定量分析火箭最大静电带电电位,为指导单机设计及系统防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摩擦起电
喷流起电
静电电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温氢输送管路Taconis热声振荡数值模拟研究
14
作者
张淇栋
厉彦忠
+3 位作者
马原
王磊
艾立强
吴胜宝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2,共7页
针对低温氢输送管路构建二维半开口半封闭管仿真模型,通过初始温度梯度与瞬态初始压力扰动加载,计算获得了低温氢Taconis热声振荡基本特性,并对比研究了温度梯度β、热冷端温度比α、热冷端长度比ξ、管径和管长5个因素对热声振荡压力...
针对低温氢输送管路构建二维半开口半封闭管仿真模型,通过初始温度梯度与瞬态初始压力扰动加载,计算获得了低温氢Taconis热声振荡基本特性,并对比研究了温度梯度β、热冷端温度比α、热冷端长度比ξ、管径和管长5个因素对热声振荡压力振幅和频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温氢管路系统存在临界温度梯度和临界热冷端温度比,超过临界值系统会振荡。热冷端长度比存在两个临界值,在振荡区内,频率随ξ的增加而增大,振幅在ξ=1处达到最大值,而在ξ=1两侧逐渐衰减。振荡特性受α、β、ξ及管路几何结构的影响,实际工程中建议通过调整温度、管径和管长等来抑制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conis
热声振荡
低温氢管路
压力振荡幅值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运载火箭技术发展及思考
被引量:
1
15
作者
刘秉
魏威
陈海鹏
《国际太空》
2020年第12期46-51,共6页
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一个国家航天发展的舞台就有多大。近年来,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行星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牵引下,新一代运载火箭、上面级等陆续首飞和投入应用,我国运载火箭综合性能显著提升,有力支撑我国迈入航天强国行列。但是...
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一个国家航天发展的舞台就有多大。近年来,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行星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牵引下,新一代运载火箭、上面级等陆续首飞和投入应用,我国运载火箭综合性能显著提升,有力支撑我国迈入航天强国行列。但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运载火箭在技术水平、商业化综合竞争力等方面仍存在差距与不足。本文通过对新型运载火箭特征进行研究,提出我国新型运载火箭的主要技术发展路线及实施建议,以实现我国未来新型运载火箭的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探测
载人航天
月球探测
上面级
新一代运载火箭
航天强国
运载火箭技术
技术水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
36
16
作者
鲁宇
汪小卫
+2 位作者
高朝辉
申麟
庄方方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共7页
首先从伞降回收、垂直返回、带翼飞回和升力体式等类型分析了国外典型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发展现状;然后从技术难度、对总体设计体系的影响、运载能力损失、对主发动机的技术要求、回收过程复杂性等方面对各技术途径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并...
首先从伞降回收、垂直返回、带翼飞回和升力体式等类型分析了国外典型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发展现状;然后从技术难度、对总体设计体系的影响、运载能力损失、对主发动机的技术要求、回收过程复杂性等方面对各技术途径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并概述了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关键技术,开展了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经济性分析;最后对未来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发展进行展望。重复使用是运载火箭发展的必然途径,中国还需大力发展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未来还将走向天地往返+重复使用空间运输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重复使用
子级回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用芯级捆绑构型运载火箭方案分析与思考
17
作者
胡冬生
王俊峰
刘楠
《中国航天》
2024年第5期57-65,共9页
通用芯级构型火箭充分利用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的设计理念,通过并联捆绑多个通用芯级提升火箭运载能力,规避大直径箭体结构研制难题,同时降低研制成本、加快研制进度。本文对世界主要通用芯级运载火箭的方案和参数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通用芯级构型火箭充分利用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的设计理念,通过并联捆绑多个通用芯级提升火箭运载能力,规避大直径箭体结构研制难题,同时降低研制成本、加快研制进度。本文对世界主要通用芯级运载火箭的方案和参数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从总体方案、级间比、模块推重比、长细比、发动机节流和推进剂交叉输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和计算分析,总结出运载火箭采用通用芯级构型设计的新特征和规律,以及发动机节流和推进剂交叉输送对火箭性能的提升效果,最后形成了对通用芯级火箭方案设计的思考,力求为该类火箭总体方案论证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芯级
火箭方案
发动机节流
交叉输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火箭子级垂直返回海上平台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
10
18
作者
康建斌
谢泽兵
+1 位作者
郑宏涛
吴胜宝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2-35,共4页
从Falcon-9火箭一子级垂直返回历次技术验证试验入手,分析得到了火箭一子级垂直返回海上平台的多个终端约束和技术指标要求,提出了火箭一子级垂直返回海上定点平台任务必须解决的先进GNC技术,剖析了这些GNC技术的内涵和技术难度,并给出...
从Falcon-9火箭一子级垂直返回历次技术验证试验入手,分析得到了火箭一子级垂直返回海上平台的多个终端约束和技术指标要求,提出了火箭一子级垂直返回海上定点平台任务必须解决的先进GNC技术,剖析了这些GNC技术的内涵和技术难度,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解决思路,为中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尤其是火箭子级垂直返回回收提供了研究发展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复使用火箭
子级垂直返回
约束和技术指标
制导、导航和控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复使用运载器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研究
被引量:
3
19
作者
詹景坤
代京
+3 位作者
彭小波
赵雯
郑宏涛
杜刚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5年第6期1848-1850,1862,共4页
为了实现传统一次性运载火箭的可重复使用特性,提高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维修保障性,破解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难度大、技术风险高的难题,研究了一种重复使用运载器的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方案;该系统采用一种"机载-地面&q...
为了实现传统一次性运载火箭的可重复使用特性,提高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维修保障性,破解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难度大、技术风险高的难题,研究了一种重复使用运载器的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方案;该系统采用一种"机载-地面"辅助决策的系统设计方案,机载部分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系统架构设计方案,地面部分采用区域管理和综合调度的设计方案,有效实现运载器在线式健康状态监测与诊断;重复使用运载器预测与健康管理设计方案的应用,确保运载器在全寿命周期内,实现在线实时故障检测、故障预测和健康评估,为故障处理、维修保障和系统操作优化提供决策支持,显著提升了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安全性、可靠性、保障性和效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使用运载器
预测与健康管理
分层分布式
区域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子午工程探空火箭伸杆展开机构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20
作者
杨萱
杨华
+3 位作者
孙健
邹向荣
马鑫
周伟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8-682,共5页
根据子午工程探空火箭电子和电场探测需求,设计了套筒式伸杆展开机构.通过电子伸杆和电场伸杆的结构方案设计、力学仿真分析,伸杆单项力学试验,伸杆与整箭的匹配力学试验以及伸杆飞行试验验证得出,该伸杆技术方案合理可行,伸杆总体构型...
根据子午工程探空火箭电子和电场探测需求,设计了套筒式伸杆展开机构.通过电子伸杆和电场伸杆的结构方案设计、力学仿真分析,伸杆单项力学试验,伸杆与整箭的匹配力学试验以及伸杆飞行试验验证得出,该伸杆技术方案合理可行,伸杆总体构型、布局设计及结构方案设计满足科学探测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工程
探空火箭
套筒式伸杆展开机构
电子伸杆
电场伸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探索知识创新 提升研发能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知识管理实践
被引量:
1
1
作者
侯雄
张冶
贾倩
毕经元
杨玉堃
机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出处
《航天工业管理》
2013年第5期4-12,共9页
文摘
知识的记录、传播和利用一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力量,广义的"知识管理"在人类文明早期就有所体现,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知识管理才被正式提及。学术界一般将知识管理划分为学习、过程、技术、智力资本和战略5个流派。
关键词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知识管理
知识创新
研发能力
人类文明
学术界
分类号
G322.2 [文化科学]
F426.5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知识管理运营实践
被引量:
1
2
作者
贾倩
王彦静
杜俊鹏
张巍
机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出处
《航天工业管理》
2018年第4期4-9,共6页
文摘
所谓知识运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运作手段维护知识价值,促进知识流通,从而发挥知识对业务的支撑作用。对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而言,知识运营是将知识视为研究院核心资源,以最优的途径和最高效的执行搭建知识在各类人员之间的传递链路,推动知识在最大范围内的快速流动和及时共享,并实现知识在型号(项目)中的应用与创新。
关键词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知识管理
运营
支撑作用
核心资源
快速流动
分类号
F27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426.5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技术研究
被引量:
28
3
作者
汪小卫
张普卓
吴胜宝
申麟
机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出处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8,共10页
基金
民用航天预研项目
文摘
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技术是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对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根据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的发展情况和技术特点,梳理出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的三种技术类型,分别为伞降回收、垂直返回和带翼飞回式。根据这三种子级回收技术类型,对国际上的相关技术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梳理出了三种回收方式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关键技术内涵。文章进一步从技术难度、对总体设计布局影响、运载能力损失和回收过程复杂性等方面,对不同的子级回收技术类型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得到三种类型的回收方式各具特点,但伞降回收方式技术成熟度更高,最后给出了中国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技术初步发展建议。
关键词
子级回收
回收着陆
运载火箭
Keywords
launch vehicle stage recovery
recovery and landing
launch vehicle
分类号
V5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多学科优化平台的运载火箭集成设计技术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王俊峰
胡冬生
张普卓
李烁
机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出处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共4页
文摘
基于多学科优化设计平台对运载火箭回路设计中使用的各专业软件接口进行了规范及封装,解决了不同模型之间的数据交互问题,形成涵盖总体、弹道、姿控、气动、载荷等多个专业的集成设计仿真平台。仿真结果表明,集成平台大大缩短了运载火箭回路设计周期,精度较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多专业耦合
总体回路
集成设计
Keywords
Multi-specialty coupling
System circuit design
Integrated design
分类号
V42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适用于新型运载火箭的快速测试发射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胡欣
刘飞
姚旺
刘文文
王红霞
机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出处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48-3849,3852,共3页
文摘
运载火箭测试发射系统对数据处理能力、数据通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发射效率、缩短测试时间、优化测试流程是航天发射任务长期的需求;为了适应新型运载火箭快速测试发射的需求,提高我国地面测试发射系统整体水平,在借鉴和继承国内外成熟型号地面测试发控系统优秀设计思想的基础上,概要介绍了新型运载火箭测发控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新型运载火箭地面测试发射系统框架和快速测试发射工艺流程,给出了最少发射条件的建议,为新型运载火箭机动快速发射测试方法和测试流程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快速测试
发射流程
数据处理
Keywords
rapid test
launch flow
data processsing
分类号
V455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有模型强化学习的飞行器制导技术研究
6
作者
滕庆骅
惠俊鹏
李天任
杨奔
机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北京长征航天飞行器
研究
所
出处
《宇航总体技术》
2025年第2期26-34,共9页
文摘
面向避障、绕飞等任务驱动的飞行器在线轨迹,为了提升制导性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复杂场景,聚焦于充分利用飞行器模型中的已知信息,基于iLQR这种有模型强化学习方法,设计了智能化的制导方式。与无模型强化学习相比,有模型强化学习的可解释性好,训练难度低。在单飞行器制导仿真中,相比TD3算法,iLQR方法飞行过程平均制导误差增加了28.07%,中末交班点误差降低到12.35%,提升幅度巨大;在多飞行器编队保持问题上,相比TD3算法,iLQR方法跟踪效果提升巨大,平均误差不超过TD3算法的22.67%,最大误差不超过TD3算法的15.44%。
关键词
iLQR算法
有模型强化学习
标准轨迹制导
强化学习制导
编队保持
Keywords
iLQR algorithm
Model-based reinforcement learning
Standard trajectory guidanc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guidance
Formation keeping
分类号
V448.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箭体结构检测及维护方法研究
被引量:
7
7
作者
郑正路
徐振亮
汪小卫
庄方方
机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出处
《航天制造技术》
2016年第1期68-70,共3页
文摘
为了实现运载火箭箭体的可重复使用,分析并总结了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箭体结构的检测及维护方法,梳理了检测及维护的基本流程,最后提出了重复使用箭体结构检测及维护方面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关键词
运载火箭
可重复使用
结构
检测
维护
Keywords
launch vehicle
reusable
structure
detection
maintenance
分类号
V475.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V467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e-navigation技术发展研究
被引量:
2
8
作者
姜爽
梁君
张翔
李海伟
荣刚
机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出处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7年第2期39-40,共2页
文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航海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文中介绍了e-navigation产生的概念,分析了世界航海的发展及我国开展e-navigation研究的意义,并结合我国海事局现状,对中国e-navigation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e-navigation
建议
发展
分类号
U675.7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概率的运载火箭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
4
9
作者
刘百奇
韦常柱
雷建长
机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
出处
《宇航总体技术》
2018年第2期49-5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403100)
文摘
针对传统的控制系统极限偏差设计方法导致运载火箭余量大、总体性能下降的问题,综述了基于概率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概率设计的基本思想及设计流程,基于概率密度函数建模理论,建立了通过实际控制指令来控制概率密度函数拟合权值的状态空间,并基于最小二乘方法对状态空间中的参数进行了辨识,进而建立了密度函数成型控制模型,提出了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运载火箭控制器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方法的有效性,为我国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精细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概率设计
控制系统
运载火箭
Keywords
Probability design
Control system
Launch vehicle
分类号
V448.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载火箭数据总线技术发展概述
被引量:
1
10
作者
刘海光
袁维佳
唐庆博
唐超
机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
出处
《载人航天》
CSCD
2013年第6期84-90,共7页
文摘
随着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运载火箭1Mb/s的数据传输带宽已无法满足越来越大量的信息数据传输应用需求,发展高速数据总线势在必行。为适应新型运载火箭数据传输需要,通过对现今国内外航空、航天器应用的数据总线进行研究,对各类数据总线的性能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依据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功能、性能要求,初步认为光纤通道总线是下一代运载火箭数据总线的首选,提出今后运载火箭应用光纤通道总线尚需开展的主要工作。
关键词
运载火箭
数据总线
光纤通道
Keywords
launch vehicle
data bus
fiber chanel
分类号
V421.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应用于运载火箭上的组合制导方法研究
被引量:
5
11
作者
陈新民
谢全根
机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
研究
所
出处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6-349,共4页
文摘
以惯性导航为基础的组合制导技术,既保持了惯性导航的独立性和抗干扰的特点,又可以提高制导的精度,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组合制导的形式很多,适合于运载火箭的组合制导方法主要有惯性导航+卫星导航组合制导、惯性导航+星光导航组合制导两种基本形式。本文对以上两种组合制导方式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对组合制导在运载火箭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组合制导
惯性导航
卫星导航
星光导航
Keywords
Composite guidance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GNSS
Celestial navigation system
分类号
V448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载火箭分离装置引导与捕获过程非光滑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5
12
作者
张宏剑
庄方方
季宝锋
黄诚
张希
机构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
研究
所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出处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3,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402033)
文摘
分离装置是运载火箭中的一个重要部件,直接影响运载器飞行任务成败。以往研究多集中分离装置中连接释放过程,对后续引导与捕获相关过程研究尚少。对引导与捕获阶段相关非光滑动力学问题进行归纳,对相关现有技术进行总结,提出引导与捕获阶段研究设计方法,并指出工程设计需关注的几个问题,对分离装置结构工程研究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运载火箭
分离装置
非光滑动力学
Keywords
Launch vehicle
Separation device
Non-smooth dynamics
分类号
V421.7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载火箭静电带电理论研究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
1
13
作者
郗琦
晁鲁静
王海涛
胡晓峰
机构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
研究
所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军械工程学院静电与电磁防护
研究
所
出处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6年第3期282-288,共7页
文摘
运载火箭在大气中飞行会使箭体、发动机等表面带电,当静电累积达到一定量级并产生静电放电时,可能对箭上电气设备造成灾难性后果。在众多起电原因中,文章重点研究发动机喷流起电和摩擦起电过程,提出这2种起电方式的计算模型,并结合相关静电测量试验,确定这2种起电方式的等效充电电流,定量分析火箭最大静电带电电位,为指导单机设计及系统防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运载火箭
摩擦起电
喷流起电
静电电位
Keywords
launch vehicle
friction electrification
jet flow electrification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分类号
O441 [理学—电磁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温氢输送管路Taconis热声振荡数值模拟研究
14
作者
张淇栋
厉彦忠
马原
王磊
艾立强
吴胜宝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系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出处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376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2332012)。
文摘
针对低温氢输送管路构建二维半开口半封闭管仿真模型,通过初始温度梯度与瞬态初始压力扰动加载,计算获得了低温氢Taconis热声振荡基本特性,并对比研究了温度梯度β、热冷端温度比α、热冷端长度比ξ、管径和管长5个因素对热声振荡压力振幅和频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温氢管路系统存在临界温度梯度和临界热冷端温度比,超过临界值系统会振荡。热冷端长度比存在两个临界值,在振荡区内,频率随ξ的增加而增大,振幅在ξ=1处达到最大值,而在ξ=1两侧逐渐衰减。振荡特性受α、β、ξ及管路几何结构的影响,实际工程中建议通过调整温度、管径和管长等来抑制振荡。
关键词
Taconis
热声振荡
低温氢管路
压力振荡幅值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Keywords
taconis thermoacoustic oscillation
pipelines of cryogenic hydrogen
amplitude of pressure oscill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K9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运载火箭技术发展及思考
被引量:
1
15
作者
刘秉
魏威
陈海鹏
机构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
研究
所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出处
《国际太空》
2020年第12期46-51,共6页
文摘
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一个国家航天发展的舞台就有多大。近年来,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行星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牵引下,新一代运载火箭、上面级等陆续首飞和投入应用,我国运载火箭综合性能显著提升,有力支撑我国迈入航天强国行列。但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运载火箭在技术水平、商业化综合竞争力等方面仍存在差距与不足。本文通过对新型运载火箭特征进行研究,提出我国新型运载火箭的主要技术发展路线及实施建议,以实现我国未来新型运载火箭的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发展。
关键词
行星探测
载人航天
月球探测
上面级
新一代运载火箭
航天强国
运载火箭技术
技术水平
分类号
V475.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
36
16
作者
鲁宇
汪小卫
高朝辉
申麟
庄方方
机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出处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共7页
文摘
首先从伞降回收、垂直返回、带翼飞回和升力体式等类型分析了国外典型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发展现状;然后从技术难度、对总体设计体系的影响、运载能力损失、对主发动机的技术要求、回收过程复杂性等方面对各技术途径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并概述了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关键技术,开展了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经济性分析;最后对未来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发展进行展望。重复使用是运载火箭发展的必然途径,中国还需大力发展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未来还将走向天地往返+重复使用空间运输的模式。
关键词
运载火箭
重复使用
子级回收
Keywords
Launch vehicle
Reusable
Substage recovery
分类号
V475.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用芯级捆绑构型运载火箭方案分析与思考
17
作者
胡冬生
王俊峰
刘楠
机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
研究
所
出处
《中国航天》
2024年第5期57-65,共9页
文摘
通用芯级构型火箭充分利用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的设计理念,通过并联捆绑多个通用芯级提升火箭运载能力,规避大直径箭体结构研制难题,同时降低研制成本、加快研制进度。本文对世界主要通用芯级运载火箭的方案和参数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从总体方案、级间比、模块推重比、长细比、发动机节流和推进剂交叉输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和计算分析,总结出运载火箭采用通用芯级构型设计的新特征和规律,以及发动机节流和推进剂交叉输送对火箭性能的提升效果,最后形成了对通用芯级火箭方案设计的思考,力求为该类火箭总体方案论证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通用芯级
火箭方案
发动机节流
交叉输送
分类号
V475.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火箭子级垂直返回海上平台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
10
18
作者
康建斌
谢泽兵
郑宏涛
吴胜宝
机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出处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2-35,共4页
文摘
从Falcon-9火箭一子级垂直返回历次技术验证试验入手,分析得到了火箭一子级垂直返回海上平台的多个终端约束和技术指标要求,提出了火箭一子级垂直返回海上定点平台任务必须解决的先进GNC技术,剖析了这些GNC技术的内涵和技术难度,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解决思路,为中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尤其是火箭子级垂直返回回收提供了研究发展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可重复使用火箭
子级垂直返回
约束和技术指标
制导、导航和控制
Keywords
Reusable launch vehicle
Vertical landing droneship
Terminal constraints and requirements
Guidance navigation and control
分类号
V448.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复使用运载器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研究
被引量:
3
19
作者
詹景坤
代京
彭小波
赵雯
郑宏涛
杜刚
机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出处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5年第6期1848-1850,1862,共4页
文摘
为了实现传统一次性运载火箭的可重复使用特性,提高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维修保障性,破解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难度大、技术风险高的难题,研究了一种重复使用运载器的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方案;该系统采用一种"机载-地面"辅助决策的系统设计方案,机载部分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系统架构设计方案,地面部分采用区域管理和综合调度的设计方案,有效实现运载器在线式健康状态监测与诊断;重复使用运载器预测与健康管理设计方案的应用,确保运载器在全寿命周期内,实现在线实时故障检测、故障预测和健康评估,为故障处理、维修保障和系统操作优化提供决策支持,显著提升了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安全性、可靠性、保障性和效费比。
关键词
重复使用运载器
预测与健康管理
分层分布式
区域管理
Keywords
reusable launch vehicle
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
hierarchical and distributed
regional management
分类号
TP206.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子午工程探空火箭伸杆展开机构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20
作者
杨萱
杨华
孙健
邹向荣
马鑫
周伟
机构
中国
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
研究
中心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
技术
学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
研究
所
中国
科学院大学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8-682,共5页
文摘
根据子午工程探空火箭电子和电场探测需求,设计了套筒式伸杆展开机构.通过电子伸杆和电场伸杆的结构方案设计、力学仿真分析,伸杆单项力学试验,伸杆与整箭的匹配力学试验以及伸杆飞行试验验证得出,该伸杆技术方案合理可行,伸杆总体构型、布局设计及结构方案设计满足科学探测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
关键词
子午工程
探空火箭
套筒式伸杆展开机构
电子伸杆
电场伸杆
Keywords
,leridian Project, Sounding rockets, Sleeve-type of boom deployment mechanism,Electronic boom, Electric field boom
分类号
V475.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探索知识创新 提升研发能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知识管理实践
侯雄
张冶
贾倩
毕经元
杨玉堃
《航天工业管理》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知识管理运营实践
贾倩
王彦静
杜俊鹏
张巍
《航天工业管理》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技术研究
汪小卫
张普卓
吴胜宝
申麟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16
2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多学科优化平台的运载火箭集成设计技术研究
王俊峰
胡冬生
张普卓
李烁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适用于新型运载火箭的快速测试发射技术研究
胡欣
刘飞
姚旺
刘文文
王红霞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有模型强化学习的飞行器制导技术研究
滕庆骅
惠俊鹏
李天任
杨奔
《宇航总体技术》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箭体结构检测及维护方法研究
郑正路
徐振亮
汪小卫
庄方方
《航天制造技术》
2016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国e-navigation技术发展研究
姜爽
梁君
张翔
李海伟
荣刚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基于概率的运载火箭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刘百奇
韦常柱
雷建长
《宇航总体技术》
201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运载火箭数据总线技术发展概述
刘海光
袁维佳
唐庆博
唐超
《载人航天》
CSCD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可应用于运载火箭上的组合制导方法研究
陈新民
谢全根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运载火箭分离装置引导与捕获过程非光滑动力学研究
张宏剑
庄方方
季宝锋
黄诚
张希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运载火箭静电带电理论研究与试验验证
郗琦
晁鲁静
王海涛
胡晓峰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低温氢输送管路Taconis热声振荡数值模拟研究
张淇栋
厉彦忠
马原
王磊
艾立强
吴胜宝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新型运载火箭技术发展及思考
刘秉
魏威
陈海鹏
《国际太空》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进展与展望
鲁宇
汪小卫
高朝辉
申麟
庄方方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通用芯级捆绑构型运载火箭方案分析与思考
胡冬生
王俊峰
刘楠
《中国航天》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火箭子级垂直返回海上平台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研究
康建斌
谢泽兵
郑宏涛
吴胜宝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6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重复使用运载器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研究
詹景坤
代京
彭小波
赵雯
郑宏涛
杜刚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子午工程探空火箭伸杆展开机构技术研究
杨萱
杨华
孙健
邹向荣
马鑫
周伟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3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