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冷组合动力高超声速空天飞机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邓帆 谭慧俊 +2 位作者 董昊 付秋军 尘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进一步加快反应时间、降低发射成本,各国加大了对可重复使用组合动力空天飞机的研发。英国采用预冷组合发动机SABRE的高超声速空天飞机Skylon项目在宽速域组合动力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首先对其动力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轻质高效... 为进一步加快反应时间、降低发射成本,各国加大了对可重复使用组合动力空天飞机的研发。英国采用预冷组合发动机SABRE的高超声速空天飞机Skylon项目在宽速域组合动力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首先对其动力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轻质高效空气预冷器、内循环换热系统以及高度补偿集成喷管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面对不同任务需求的各阶段总体方案迭代,重点关注高空低密度条件下的高速布局设计、气动相关问题以及热防护措施;最后对载荷投放成本进行了横向比较,并阐述了欧空局对其作为下一代欧洲空天运输系统的任务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动力 空天飞机 空气预冷器 任务规划
原文传递
采用不同气动控制舵面的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舵效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邓帆 任怀宇 +1 位作者 李绪国 谢峰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0-245,共6页
在升力体构形的基础上,构造了3种不同布局方式的气动舵作为控制面,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FLAP舵、后缘舵及全动舵的舵效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带全动舵滑翔飞行器的气动特性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数据显示全动舵在纵向通道内调节压心位置的能... 在升力体构形的基础上,构造了3种不同布局方式的气动舵作为控制面,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FLAP舵、后缘舵及全动舵的舵效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带全动舵滑翔飞行器的气动特性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数据显示全动舵在纵向通道内调节压心位置的能力较大,有足够的配平能力,在偏航及滚转控制时舵效均高于FLAP舵及后缘舵,同时可有效降低对舵机载荷的要求。研究表明对于升力体构形的飞行器而言,全动舵在临近空间高超声速范围内作为气动控制舵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滑翔飞行器 气动控制舵面 舵效
下载PDF
一种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翼舵干扰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邓帆 任怀宇 +2 位作者 谢峰 李绪国 梁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1-747,共7页
在临近空间区域内飞行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对舵面操纵特性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在高空高速条件下主翼对舵效有严重影响。通过风洞试验对带全动舵升力体的高超声速升阻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由于主翼的遮挡效应,负舵偏比同舵偏值的正舵偏对升力... 在临近空间区域内飞行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对舵面操纵特性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在高空高速条件下主翼对舵效有严重影响。通过风洞试验对带全动舵升力体的高超声速升阻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由于主翼的遮挡效应,负舵偏比同舵偏值的正舵偏对升力体升阻特性影响更明显。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舵偏角从-20°~20°变化过程中,由于主翼与舵面之间气流干扰造成舵面上下压差变化复杂,-12°~2°舵偏产生抬头铰链力矩,其余正负舵偏均产生低头铰链力矩,主翼后缘上表面的分离线随攻角增加逐渐前移,迎风面高压气流通过翼舵之间缝隙向上发展,使得舵上表面再附线后移,翼舵之间均有明显的横向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高超声速飞行器 升力体 翼舵干扰
下载PDF
气动热环境试验及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4
作者 朱广生 聂春生 +1 位作者 曹占伟 袁野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0,共10页
地面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是研究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加热的主要手段。针对临近空间复杂气动外形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环境研究的需要,分析探讨了国内气动热试验及测量技术的发展情况。分析了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外形特征以及飞行剖面... 地面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是研究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加热的主要手段。针对临近空间复杂气动外形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环境研究的需要,分析探讨了国内气动热试验及测量技术的发展情况。分析了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外形特征以及飞行剖面、边界层转捩和气动热环境特性等,进而分析了气动热环境风洞试验模拟理论,介绍了适用于气动热研究的风洞试验设备及其模拟能力,重点讨论了适用于不同类型风洞的热流测量技术发展近况、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在以长时间、高热流、高壁温为主要特征的高超声速飞行试验中,无法应用风洞环境下的热流测量技术,因而介绍了目前飞行试验中采用的气动热测量技术,讨论了根据结构温度反辨识表面热流存在的问题,以及热流传感器表面的"冷点效应"、表面催化特性等因素对飞行试验气动热测量的影响,提出了后续工作中应重点研究和解决的临近空间飞行器气动热环境测量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高超声速 气动热环境 测量技术
下载PDF
基于单目视觉的三维重构相机技术研究
5
作者 温聚英 施卫科 倪越 《宇航计测技术》 CSCD 2023年第2期32-35,41,共5页
针对飞行器执行在轨服务获取空间多维图像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单目视觉的三维重构相机技术,利用基于亮度法体素着色原理实现空间目标的三维重构。搭建地面试验,设计模拟圆轨道和椭圆轨道多种试验,验证了在200 m范围内伴飞状态下,实现对目... 针对飞行器执行在轨服务获取空间多维图像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单目视觉的三维重构相机技术,利用基于亮度法体素着色原理实现空间目标的三维重构。搭建地面试验,设计模拟圆轨道和椭圆轨道多种试验,验证了在200 m范围内伴飞状态下,实现对目标的高分辨率三维重构图像,重构精度为0.105 m,为识别空间目标特征部位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目视觉 三维重构 图像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类复合材料烧蚀产物对等离子体流场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袁野 王丽燕 +3 位作者 曹占伟 聂春生 聂亮 马昊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8-304,共7页
高速飞行器表面的防热材料在气动加热产生的高温下会分解烧蚀并产生等离子体。为分析不同烧蚀条件下碳纤维增强类复合防热材料的烧蚀产物对下游流场特性的影响,利用高频等离子体风洞,采用高频感应加热方式对碳/碳和碳/碳化锆两种复合防... 高速飞行器表面的防热材料在气动加热产生的高温下会分解烧蚀并产生等离子体。为分析不同烧蚀条件下碳纤维增强类复合防热材料的烧蚀产物对下游流场特性的影响,利用高频等离子体风洞,采用高频感应加热方式对碳/碳和碳/碳化锆两种复合防热材料进行烧蚀并产生高速等离子体射流,在下游通过朗缪尔探针和平头柱塞量热计获得不同烧蚀状态下的流场电子数密度和驻点热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两种材料烧蚀率的增加,下游流场中的电子数密度和驻点热流逐渐降低,表明“黑障”风险和气动加热现象得到缓解;碳/碳化锆材料在降低下游流场的电离度和焓值方面优于碳/碳材料;随着材料前方来流焓值的增大,两种材料烧蚀造成的下游流场电离度和焓值的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类复合材料 烧蚀 等离子体 流场特性
下载PDF
基于DDR2 SDRAM的高速数据缓存技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吕文强 施睿 +1 位作者 任勇峰 武慧军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18期6-10,共5页
针对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图像数据采集的速率越来越高,而存储速率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DR2 SDRAM高速数据缓存技术。采用FPGA为主控制器,接收高速图像数据后写入DDR2 SDRAM缓存,在发送周期的空闲时间将数据读出并匹配存储设备的接... 针对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图像数据采集的速率越来越高,而存储速率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DR2 SDRAM高速数据缓存技术。采用FPGA为主控制器,接收高速图像数据后写入DDR2 SDRAM缓存,在发送周期的空闲时间将数据读出并匹配存储设备的接收速率。为了简化对DDR2 SDRAM的操作,使用ISE软件的存储接口生成工具(MIG)生成DDR2 IP核,实现了在250 MHz时钟下对DDR2 SDRAM的读/写操作,经验证,数据无丢帧无误码,设计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 DDR2 SDRAM DDR2 IP核 高速数据缓存
原文传递
多孔氮化硅气密涂层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阚国锦 林朝光 +2 位作者 刘波 周禹 张晓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84-90,共7页
多孔氮化硅陶瓷具有高比强、高比模量、高耐温、抗氧化、耐磨损、低介电性能的特性,可作为一种陶瓷基透波材料应用于飞行器天线罩。为防止高温气流进入飞行器内部,需对多孔氮化硅孔隙结构进行封闭。本工作制备出主要含有α-Si _(3)N _(4... 多孔氮化硅陶瓷具有高比强、高比模量、高耐温、抗氧化、耐磨损、低介电性能的特性,可作为一种陶瓷基透波材料应用于飞行器天线罩。为防止高温气流进入飞行器内部,需对多孔氮化硅孔隙结构进行封闭。本工作制备出主要含有α-Si _(3)N _(4)和β-Si _(5)AlON _(7)两相结晶、厚度约为20μm的气密涂层。为验证涂层气密性,对其进行了气体泄漏测试实验和电弧风洞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温气压环境下,气密涂层可保证多孔氮化硅无气密泄漏,实现了多孔氮化硅气密改性设计;在高速气流冲刷下,气密涂层表面完好,无剥脱现象。气密涂层技术可解决飞行器飞行气动加热环境下多孔氮化硅天线罩的气密问题,对其推广应用具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氮化硅 天线罩 气密涂层 气体泄漏率 风洞
下载PDF
某记录器存储模块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文丰 王雨婷 +2 位作者 薛志超 张志龙 张凯华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22期137-141,共5页
为了对飞行器飞行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并降低误码率,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数据存储记录器,并对该记录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Flash无效块检测、读写流程和ECC校验,同时该系统还设计了一种Flash多平面流水线式编程方... 为了对飞行器飞行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并降低误码率,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数据存储记录器,并对该记录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Flash无效块检测、读写流程和ECC校验,同时该系统还设计了一种Flash多平面流水线式编程方式。通过改变Flash编程方式突破了编程速度的限制性;并通过对Flash数据存储过程中出现的误码进行纠正,提高了数据存储的可靠性。系统经某飞行器实际应用,数据记录装置存储的数据误码率有效降低,验证本设计达到了良好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SH 存储器 FPGA 无效块检测 多平面流水线编程
原文传递
基于应变的应变硬化指数演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学习 关铂镔 +3 位作者 周兵营 吴向东 万敏 韩非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4-170,共7页
为准确描述变形过程中双相高强钢板的应力应变关系,针对3种双相高强钢板应变硬化指数的演化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理论模型预测。借助单向拉伸试验机和自主研发的DIC应变测量系统,获得了3种材料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基于经典的Hollo... 为准确描述变形过程中双相高强钢板的应力应变关系,针对3种双相高强钢板应变硬化指数的演化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理论模型预测。借助单向拉伸试验机和自主研发的DIC应变测量系统,获得了3种材料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基于经典的Hollomon流动应力模型,得到了其应变硬化指数的演化历程,发现3种材料应变硬化指数与真实应变呈非线性变化关系。为了更好地预测应变硬化指数的演化行为,提出了可以描述其值变化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并结合经典的Hollomon流动应力模型,提出了基于n值变化的修正的Hollomon-n流动应力模型,最后通过3种材料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高强钢板 应变硬化指数 数字图像相关法 应变演化 流动应力模型
原文传递
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传热-热解模型构建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冬 柳云钊 +2 位作者 陈鑫 杨云华 刘宏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59,共11页
针对现有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传热-热解模型忽略产物气体渗流可压缩效应的问题,建立了考虑热解气体可压缩流动的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传热-热解模型。通过可压缩压力耦合方程组半隐式方法,求解完整的Navier-Stocks方程,以实现对热解气体可... 针对现有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传热-热解模型忽略产物气体渗流可压缩效应的问题,建立了考虑热解气体可压缩流动的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传热-热解模型。通过可压缩压力耦合方程组半隐式方法,求解完整的Navier-Stocks方程,以实现对热解气体可压缩流动的模拟,而非现有模型普遍采用的不可压缩Darcy方程;改进了热解度的计算方式,提高了孔隙动态演化时热解区域材料物性插值的准确性。以一种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酚醛气凝胶复合材料为例,通过热质量试验数据,推导了热解动力学模型。测量了完全热解前后材料的关键计算输入参数。通过10 kPa低气压热试验测得了1000℃加热下材料的背温。结果表明:酚醛气凝胶复合材料存在200~550℃、550~800℃、800~1200℃共3个主要热解区间;完全热解前、后,材料孔隙率分别为0.568、0.484,渗透率分别为10^(-13)、10^(-12) m^(-2)。计算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大相对误差为9.2%;热解气体向舱内渗流形成富集区域的现象对材料隔热有负面影响,但低导热系数和产物气体热阻塞作用仍使材料具备优异的防隔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 热解动力学模型 传热-热解模型 低气压热试验
下载PDF
石英纤维/硅橡胶柔性复合材料超弹性本构模型构建及实验验证
12
作者 宁蕙 黄建栋 +2 位作者 谭志勇 张宏宇 龚世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121,共11页
柔性纺织复合材料因具有柔韧性和可折展特性在变构型飞行器的应用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其力学性能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石英纤维/硅橡胶柔性纺织复合材料进行5种偏轴角度的单轴拉伸实验,研究其单轴拉伸力学行为。针对石英纤维脆... 柔性纺织复合材料因具有柔韧性和可折展特性在变构型飞行器的应用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其力学性能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石英纤维/硅橡胶柔性纺织复合材料进行5种偏轴角度的单轴拉伸实验,研究其单轴拉伸力学行为。针对石英纤维脆性强和硅橡胶涂层柔韧性强的特点,建立一种石英纤维/硅橡胶柔性复合材料的超弹性本构模型,将应变能密度函数解耦为经向、纬向的拉伸应变能密度函数以及将硅橡胶拉伸与纤维剪切耦合的应变能密度函数,基于单轴拉伸实验数据确定模型参数,与偏轴拉伸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超弹性本构模型对面内拉伸行为预测误差小于3.88%。针对变构型飞行器中膜材柔性、可大变形的特点采用一种圆形膜材气压加载实验验证方法,可向柔性复合材料的膜面均匀施加载荷,并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的用户子程序UANISOHYPER_INV实现所采用的超弹性本构模型,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误差小于2.9%,表明所建立的超弹性本构模型对石英纤维/硅橡胶柔性复合材料的力学表征和数值仿真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纤维 硅橡胶 柔性纺织复合材料 单轴拉伸 超弹性本构模型 气压加载实验 各向异性
下载PDF
浆料浸渍辅助PIP工艺制备C/Hf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研究
13
作者 粟毅 史扬帆 +4 位作者 贾成兰 迟蓬涛 高扬 马青松 陈思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6-732,共7页
针对高速飞行器对于防热/承载一体化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以及现有反应型HfC先驱体存在的成本高、效率低和致密效果差等不足,本研究将HfC亚微米粉体配制成稳定的陶瓷浆料,利用浆料加压浸渍辅助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了... 针对高速飞行器对于防热/承载一体化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以及现有反应型HfC先驱体存在的成本高、效率低和致密效果差等不足,本研究将HfC亚微米粉体配制成稳定的陶瓷浆料,利用浆料加压浸渍辅助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了HfC基体均匀分布的C/HfC-SiC复合材料,探讨了HfC含量对于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力学与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fC实际体积分数为13.1%~20.3%时,复合材料密度为2.20~2.58 g·cm^(-3),开孔率约为5%。通过单层碳布加压浸渍陶瓷浆料,HfC颗粒能够分散到纤维束内部,且在复合材料中分布比较均匀。提高HfC含量会降低复合材料纤维含量,其力学性能也呈现出降低趋势。当HfC体积分数为20.3%时,复合材料的密度、拉伸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2.58 g·cm^(-3)、147 MPa和9.3 MPa·m^(1/2);经氧乙炔焰烧蚀60 s后,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062 mm/s和0.005 g/s,烧蚀过程中形成的熔融相Hf_(x)Si_(y)O_(z)能覆盖在材料表面,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fC-SiC复合材料 浆料浸渍 力学性能 抗烧蚀性能
下载PDF
喷注混合下冲压式爆震发动机起爆与传播模拟研究
14
作者 赵万东 梁剑寒 +2 位作者 王鑫鑫 姚轶智 杨雄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5-1234,共10页
针对吸气式冲压爆震发动机的喷注混合、火焰加速、爆燃转爆震(DDT)、爆震传播等多物理过程,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对其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求解自适应网格加密方法下的Navier-Stokes方程,并考虑详细的11组分27步氢空气化学反应机理,得... 针对吸气式冲压爆震发动机的喷注混合、火焰加速、爆燃转爆震(DDT)、爆震传播等多物理过程,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对其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求解自适应网格加密方法下的Navier-Stokes方程,并考虑详细的11组分27步氢空气化学反应机理,得到了在亚声速来流与喷注混合条件下的完整冲压式爆震发动机工作过程。为了快速实现DDT,光滑管中采用了多组横向对喷射流。结果表明:在考虑来流与喷注混合条件下,混合气的当量比分布极其不均匀;多组横向空气射流障碍物提高了混合物均匀性,同时促进了DDT的发生;在燃烧产物膨胀过程中,发现二次膨胀现象;在尾气膨胀与大气环境相互作用下,流场出现流动不稳定结构。此外,混合与吹除过程占据冲压式爆震发动机的大部分工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发动机 爆震发动机 爆震燃烧 火焰加速 爆燃转爆震(DDT)
下载PDF
火箭发动机涡轮典型结构形式对叶片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姜金朋 刘志超 +2 位作者 刘筑 巩帆 王珏 《宇航总体技术》 2020年第5期51-64,共14页
以某火箭发动机涡轮为对象,研究了涡轮叶片带冠、不带冠、带部分冠及叶片空心等典型结构形式对叶片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不带冠可以消除叶片顶部的疲劳损伤,但使叶背根部损伤增大,危险点位于叶背根部,叶片寿命与带冠叶片相... 以某火箭发动机涡轮为对象,研究了涡轮叶片带冠、不带冠、带部分冠及叶片空心等典型结构形式对叶片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不带冠可以消除叶片顶部的疲劳损伤,但使叶背根部损伤增大,危险点位于叶背根部,叶片寿命与带冠叶片相当;带部分冠叶片在消除叶顶疲劳损伤的同时,还可以减缓叶背根部的低周疲劳,危险点位于前缘根部,寿命比原叶片高约116%;叶片空心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叶片的应力应变水平,减缓叶片疲劳的效果最好,空心叶片危险点位于前缘根部,寿命比原叶片高约3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发动机 涡轮叶片 低周疲劳寿命 叶冠 空心叶片
下载PDF
逆向喷流技术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上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邓帆 谢峰 +4 位作者 黄伟 张栋 焦子涵 尘军 柳森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5-495,共11页
高阻力和强烈的气动加热是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设计研究中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作为一种主动流动控制技术,逆向喷流因其在减阻防热方面的良好效果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围绕逆向喷流技术在不同外形飞行器上的应用,梳理了其技术发展情况... 高阻力和强烈的气动加热是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设计研究中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作为一种主动流动控制技术,逆向喷流因其在减阻防热方面的良好效果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围绕逆向喷流技术在不同外形飞行器上的应用,梳理了其技术发展情况,包括逆向喷流的压比、质量流率以及冷却剂等关键参数的研究,逆向喷流可有效应用于高速再入体的防热,钝头体和升力体的减阻。对其自身表现出的典型物理现象,如流动模态转换、自激振荡的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介绍了作者所在研究团队在逆向喷流技术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飞行器升阻比的提升效果以及滑翔状态下逆向喷流的周期性振荡特性,为此技术在未来的进一步工程化应用提供一定参考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喷流 高速飞行器 压比 质量流率 流动模态转换 减阻 防热
下载PDF
全速域可变形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焦子涵 付秋军 +3 位作者 邓帆 陈林 范宇 尘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3-659,共7页
为了解决大空域、宽速域水平起降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的气动适应性问题,设计了一种满足高超声速巡航飞行性能的飞行器,为解决该种飞行器地面水平起飞和高速巡航飞行气动性能矛盾的问题,提出了两种变形布局方式——伸缩翼布局和翻转翼布局... 为了解决大空域、宽速域水平起降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的气动适应性问题,设计了一种满足高超声速巡航飞行性能的飞行器,为解决该种飞行器地面水平起飞和高速巡航飞行气动性能矛盾的问题,提出了两种变形布局方式——伸缩翼布局和翻转翼布局。通过数值手段比较分析了两种变形布局的低速气动特性,并通过风洞试验对其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增加相同机翼面积时,伸缩翼在起飞状态增升效率为68%,同时阻力增加35%;翻转翼在起飞状态增升效率为42%,阻力增加15%;伸缩翼布局比翻转翼布局的起飞升力大16%,阻力大20%,伸缩翼布局具有明显的升力优势,说明亚声速状态增加机翼展弦比是增升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带来阻力的增加;鸭翼具有显著的增升效果,起飞状态增升12.8%,同时阻力降低1.4%,纵向压心系数绝对值前移0.48%,有效缓解了起飞状态升力和纵向稳定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速域 可变形飞行器 伸缩翼 翻转翼 鸭翼 气动布局
下载PDF
柔性气凝胶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师建军 王伟 +6 位作者 朱伟 梁科 孔磊 杨云华 朱世鹏 张莹 李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48-156,共9页
气凝胶是一种纳米级多孔固体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极高的孔隙率、极低的密度、极低的热导率等优点,但也存在脆性高、柔韧性差的问题。近年来,具有良好压缩回弹特性和抗弯折性能的柔性气凝胶克服了传统气凝胶柔韧性差的缺点,受到研究人... 气凝胶是一种纳米级多孔固体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极高的孔隙率、极低的密度、极低的热导率等优点,但也存在脆性高、柔韧性差的问题。近年来,具有良好压缩回弹特性和抗弯折性能的柔性气凝胶克服了传统气凝胶柔韧性差的缺点,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概括了柔性气凝胶的种类,根据气凝胶材料组成成分的不同,将其分为氧化硅柔性气凝胶、碳基柔性气凝胶、生物质柔性气凝胶和纤维质柔性气凝胶;然后,系统总结了柔性气凝胶常用的制备方法,如溶胶-凝胶、老化、干燥等工艺,对比分析了不同制备工艺生产的气凝胶在性能上的差异;此外,介绍了柔性气凝胶在环保、光学、生物医学、柔性电子传感器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柔性气凝胶的发展做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气凝胶 溶胶-凝胶 氧化硅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高超声速对流环境下冷点效应对圆箔式热流传感器测热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宇 朱广生 +3 位作者 聂春生 檀妹静 陈伟华 曹占伟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44,共6页
在高超声速对流环境测量气动加热时,圆箔式热流传感器表面温度往往低于被测物体表面温度,这种表面温度的不连续会影响边界层流动,使热流测量结果产生偏差。针对高超声速对流条件下的钝头-平板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传感器表面局... 在高超声速对流环境测量气动加热时,圆箔式热流传感器表面温度往往低于被测物体表面温度,这种表面温度的不连续会影响边界层流动,使热流测量结果产生偏差。针对高超声速对流条件下的钝头-平板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传感器表面局部低温引起的“冷点效应”形成机理以及对表面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被测物体表面壁焓Hw与恢复焓Hre的比值Hw/Hre越高,“冷点效应”越明显;传感器表面温度Tw2与被测物体表面温度Tw1的比值Tw2/Tw1越小,“冷点效应”越明显;来流雷诺数Re对“冷点效应”影响较小。在马赫数Ma=18的来流条件下,研究分析了冷点效应对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冷点效应使测量结果偏高1.25倍,复现了热流预示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对流 热流传感器 冷点效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