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价铬离子浓度对钕铁硼材料镀锌层蓝白钝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晓芳 高志强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46,8,共4页
三价铬离子是三价铬化学转化膜的主要成膜物,其含量对化学转化膜的生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将三价铬离子同草酸钠按1∶2形成配离子,通过改变三价铬离子浓度,研究了三价铬离子浓度对钕铁硼材料镀锌层钝化膜的外观、耐蚀性以及钝化液使用寿... 三价铬离子是三价铬化学转化膜的主要成膜物,其含量对化学转化膜的生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将三价铬离子同草酸钠按1∶2形成配离子,通过改变三价铬离子浓度,研究了三价铬离子浓度对钕铁硼材料镀锌层钝化膜的外观、耐蚀性以及钝化液使用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氯化铬浓度为28 g/L时,所得钝化膜的外观呈均匀光亮的蓝白色,耐蚀性最佳,且在该浓度下,钝化液的使用寿命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铬钝化 电镀锌层 钕铁硼 配合物 耐蚀性 外观 镀液使用寿命
下载PDF
拉伸应变对锌铝镁镀层裂纹及耐蚀性的影响
2
作者 宋志岗 王淑华 +4 位作者 梅淑文 张鹏 王玉慧 王海龙 郝雷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49,共6页
锌铝镁镀层钢板作为重要的耐蚀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加工变形,研究变形量对镀层形貌及耐蚀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以镀层重量为275 g/m^(2)的Zn-1.6%Al-1.4%Mg镀层钢板为研究对象,进行10%、20%的拉伸应变,扫描电镜(SEM)和金... 锌铝镁镀层钢板作为重要的耐蚀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加工变形,研究变形量对镀层形貌及耐蚀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以镀层重量为275 g/m^(2)的Zn-1.6%Al-1.4%Mg镀层钢板为研究对象,进行10%、20%的拉伸应变,扫描电镜(SEM)和金相(OM)观察镀层形貌显示裂纹宽度和密度随着拉伸应变量的增长而升高,10%应变试样裂纹宽度为9.5μm,而20%应变时裂纹宽度达到15.4μm,两者均有部分裂纹贯穿镀层达到基板,含有MgZn2相更多的二元共晶相成为裂纹的起源。电化学试验和中性盐雾试验表明,随应变量增大,镀层腐蚀电流增大,腐蚀失重加大,盐雾试验出红锈时间缩短。裂纹加速了腐蚀初期电化学反应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变形 锌铝镁镀层 裂纹 耐蚀性能
下载PDF
镁对新型合金镀层金属液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于武刚 刘昕 +2 位作者 刘灿楼 江社明 张启富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4-440,共7页
通过对新型合金镀层金属液(以下称合金液)氧化试验后宏观状态、微观形貌观察,结合X射线衍射(XRD)及能谱分析,研究分析了镁对该合金液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镁对该合金液的氧化行为影响显著,铝含量一定时,随着镁含量增加,合金液的抗... 通过对新型合金镀层金属液(以下称合金液)氧化试验后宏观状态、微观形貌观察,结合X射线衍射(XRD)及能谱分析,研究分析了镁对该合金液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镁对该合金液的氧化行为影响显著,铝含量一定时,随着镁含量增加,合金液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明显变差,且氧化层呈规律性增加,超过一定含量后严重影响镀层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镀层 抗高温氧化性能 热浸镀 表面质量 表面形貌
下载PDF
含氟低表面能海洋防污涂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高志强 江社明 +1 位作者 张启富 李晓刚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3-279,共7页
概述了低表面能海洋防污涂料的防污机理和影响因素,国内外含氟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研究进展,以及含氟涂料在新型表面织构化防污技术中的应用。展望了未来含氟低表面能海洋防污涂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物污损 含氟树脂 低表面能 仿生学 表面织构
下载PDF
预氧化对第三代汽车钢热浸镀锌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冯士杰 江社明 +3 位作者 李远鹏 黎振华 袁训华 张启富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30,共5页
研究了预氧化对第三代汽车钢表面氧化状态及镀层界面的影响。用Wagner理论和Grabke H.J.发展的内外氧化模型分析了预氧化对第三代汽车钢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氧化可明显改善第三代汽车钢的表面氧化状态以及界面相的生长状况。经... 研究了预氧化对第三代汽车钢表面氧化状态及镀层界面的影响。用Wagner理论和Grabke H.J.发展的内外氧化模型分析了预氧化对第三代汽车钢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氧化可明显改善第三代汽车钢的表面氧化状态以及界面相的生长状况。经预氧化后的钢板表面氧化物颗粒比未经预氧化退火的钢板表面氧化物颗粒少很多。不同退火条件退火后钢基体表面氧化物经XPS分析都为MnO、MnO2和Cr2O3,表明预氧化对第三代汽车钢表面氧化物种类无影响。未经预氧化的热浸镀锌板镀层界面抑制层颗粒生长不充分,未形成连续的抑制层,而经预氧化的热浸镀锌板界面抑制层颗粒相互之间衔接紧密,几乎都组成了连续且致密的抑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汽车钢 预氧化 热浸镀锌 抑制层 中锰钢
原文传递
退火气氛对中锰合金钢热浸镀锌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冯士杰 江社明 +3 位作者 李远鹏 黎振华 袁训华 张启富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00-204,共5页
观察并研究了不同氧势的退火气氛对中锰合金钢表面氧化物状态和热浸镀锌性能的影响。用合金元素内外氧化理论分析了不同氧势对氧化物形貌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钢板表面氧化物脱落理论以及Bellhouse曾提出的Zn桥理论分析了不同氧化物形貌... 观察并研究了不同氧势的退火气氛对中锰合金钢表面氧化物状态和热浸镀锌性能的影响。用合金元素内外氧化理论分析了不同氧势对氧化物形貌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钢板表面氧化物脱落理论以及Bellhouse曾提出的Zn桥理论分析了不同氧化物形貌对热浸镀锌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气氛中氧势较低时,钢板表面氧化物为颗粒状,较高时以玻璃质的膜状为主,并有部分颗粒状氧化物夹杂。颗粒状氧化物形貌表面更有利于热浸镀锌的发生,其热浸镀板抑制层颗粒出现了分化,有些区域晶粒细小而致密,而有些区域晶粒粗大而稀疏;但玻璃质的膜状氧化物表面热浸镀板抑制层颗粒细小且不连续,生长不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合金钢 热浸镀锌 氧势
原文传递
蒸镀锌镁合金镀层的组织及腐蚀行为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秋元 江社明 +3 位作者 高占勇 刘昕 岳崇锋 张启富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7-411,共5页
采用真空蒸镀方法在镀锌钢板表面沉积一定厚度的镁,然后对其进行合金化退火处理获得了新型锌镁合金镀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镀层表面及截面、切边的微观组织,利用能谱(EDS)进行了微区成分分析;应用盐雾试验,电化学方法对锌... 采用真空蒸镀方法在镀锌钢板表面沉积一定厚度的镁,然后对其进行合金化退火处理获得了新型锌镁合金镀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镀层表面及截面、切边的微观组织,利用能谱(EDS)进行了微区成分分析;应用盐雾试验,电化学方法对锌镁镀层钢板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镀层及镀层盐雾试验腐蚀产物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蒸镀锌镁镀层主要由MgZn2及其他锌镁合金相组成,锌镁镀层比普通镀锌板具有更强的耐腐蚀性能,同时有更好的切边耐腐蚀性能。在宏观上表现为蒸镀锌镁镀层腐蚀产物相对于纯锌镀层更加致密,在电化学行为上表现为蒸镀锌镁镀层具有更小的腐蚀电流密度和更高的极化电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镀 锌镁合金 盐雾试验 耐蚀性
下载PDF
助镀剂中氯化镍对热浸镀锌层增重、厚度及形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贺贺 姚敢英 +4 位作者 上官帖 李远鹏 江社明 唐囡 俞钢强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0,5,共3页
目前,就热浸镀锌助镀剂中Ni盐含量的变化对镀层的影响研究报道不多。将低碳钢退火板采用不同NiCl2含量的助镀剂助镀后热浸镀锌,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学显微镜(OM)对镀层的厚度、结构、形貌及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iCl2含量... 目前,就热浸镀锌助镀剂中Ni盐含量的变化对镀层的影响研究报道不多。将低碳钢退火板采用不同NiCl2含量的助镀剂助镀后热浸镀锌,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学显微镜(OM)对镀层的厚度、结构、形貌及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iCl2含量在0~6 g/L内,锌镀层质量及厚度随着氯化镍含量的增加而减小,NiCl2含量超过6 g/L时,则不随氯化镍的增加而变化;氯化镍会增加锌镀层中δ金属间化合物相的厚度,细化ζ金属间化合物相,使ζ金属间化合物相更加致密,并减少ζ金属间化合物相的厚度,对η金属间化合物相影响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浸镀锌 助镀剂 氯化镍含量 镀层厚度 结构 形貌 金属间化合物相 低碳钢
下载PDF
Zn-10% Al-RE镀层钢丝组织及耐蚀性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永亮 李远鹏 +3 位作者 杨光糯 张予 白尧 张启富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9-422,共4页
采用双镀法制备了Zn-10%Al-RE镀层钢丝。采用等离子体发射(ICP)光谱、SEM分析了合金镀液化学成分、镀层的化学成分以及组织结构,并与锌镀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Zn-10%Al-RE镀层中总混合稀土含量远低于合金镀液中的稀土含量。采用电化... 采用双镀法制备了Zn-10%Al-RE镀层钢丝。采用等离子体发射(ICP)光谱、SEM分析了合金镀液化学成分、镀层的化学成分以及组织结构,并与锌镀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Zn-10%Al-RE镀层中总混合稀土含量远低于合金镀液中的稀土含量。采用电化学分析和中性盐雾试验法对两种镀层的耐蚀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Zn-10%Al-RE镀层钢丝的自腐蚀电流密度约为锌镀层的二十分之一,中性盐雾腐蚀失重约为锌镀层的三分之一,说明Zn-10%Al-RE镀层钢丝的耐蚀性远远优于锌镀层钢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10% Al-RE镀层钢丝 高耐蚀性 稀土 锌镀层钢丝
下载PDF
基板表面粗糙度对合金化热镀锌板镀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江社明 李亚东 +1 位作者 谷美玲 张启富 《轧钢》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1,共4页
利用扫描电镜和电感耦合实验观察了不同基板粗糙度的合金化热镀锌钢板表面形貌,测定了镀层中的Fe含量。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合金化工艺条件下,基板表面粗糙度越大,合金化镀层中的Fe含量越高。较大的基板粗糙度使镀层中的微裂纹增多,镀层... 利用扫描电镜和电感耦合实验观察了不同基板粗糙度的合金化热镀锌钢板表面形貌,测定了镀层中的Fe含量。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合金化工艺条件下,基板表面粗糙度越大,合金化镀层中的Fe含量越高。较大的基板粗糙度使镀层中的微裂纹增多,镀层均匀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板粗糙度 合金化镀层 微裂纹 均匀性
下载PDF
无铵助镀剂条件下氯化镍对锌层厚度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涂湛 王贺贺 +4 位作者 李远鹏 江社明 唐囡 杨又华 俞钢强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5-438,共4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角钢在氯化镍含量不同的无铵助镀剂中助镀获得的镀层进行了镀层金属间化合物层形貌和镀层厚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氯化镍含量的增加,获得的镀层厚度不断减小,当氯化镍含量增加到6g/L时镀层厚...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角钢在氯化镍含量不同的无铵助镀剂中助镀获得的镀层进行了镀层金属间化合物层形貌和镀层厚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氯化镍含量的增加,获得的镀层厚度不断减小,当氯化镍含量增加到6g/L时镀层厚度不再随氯化镍含量的增加而减薄,氯化镍含量增加到6-8g/L时镀层最薄,氯化镍含量为4-8g/L时能获得厚度适中的镀层;氯化镍含量对镀锌层的形貌有影响,随着氯化镍含量的增加金属间化合物层中的ζ金属间化合物层减薄,晶粒尺寸减小。Γ和δ金属间化合物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镍 批量镀 镀层厚度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锌液中微量Mg对热镀锌层形貌、组织和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贺贺 唐囡 +3 位作者 江社明 李远鹏 杨佑华 俞钢强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58,9,共3页
目前关于在热镀锌液中添加微量Mg对合金镀层组织结构及耐蚀性影响的报道较少。采用Mg含量分别为0.05%,0.10%,0.30%的锌基合金在低碳钢退火板上热镀锌。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分析镀层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及成分,并对镀层进行中性盐雾试... 目前关于在热镀锌液中添加微量Mg对合金镀层组织结构及耐蚀性影响的报道较少。采用Mg含量分别为0.05%,0.10%,0.30%的锌基合金在低碳钢退火板上热镀锌。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分析镀层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及成分,并对镀层进行中性盐雾试验,研究了锌液中微量Mg对镀层的形貌、组织结构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锌液中添加微量Mg可明显细化镀层晶粒,使晶粒尺寸减小,锌液中Mg含量从0.05%增加至0.30%,镀层晶粒尺寸不断变小;添加微量Mg不影响镀层主体结构,但会细化各金属间化合物的晶粒,提高了镀层的耐蚀性,Mg含量升高,镀层耐蚀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镀锌 微量Mg 锌基合金 组织结构 形貌 耐蚀性
下载PDF
氢气含量对热镀锌低硅双相钢的表面氧化物形貌及可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远鹏 黄沙棘 +2 位作者 杨芃 江社明 张启富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2-126,共5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镀锌模拟设备,研究了氢气含量对于热镀锌低硅双相钢在连续退火镀锌后的表面氧化物形貌及抑制层的影响,并用SEM和XPS等手段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氧化物主要为MnO和Cr2O3,随着氢气含量的增加,氧化物数量和尺寸大... 利用自行研制的镀锌模拟设备,研究了氢气含量对于热镀锌低硅双相钢在连续退火镀锌后的表面氧化物形貌及抑制层的影响,并用SEM和XPS等手段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氧化物主要为MnO和Cr2O3,随着氢气含量的增加,氧化物数量和尺寸大小增加,但并没有影响氧化物的种类。随着氧化物数量和大小的增加,热镀锌后双相钢表面生成的抑制层质量下降。抑制层晶粒变得粗大,抑制层中出现空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氢气含量 可镀性 连续热镀锌
原文传递
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牟铭 顾宝珊 +3 位作者 王仕东 邹卫武 张启富 赵皓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21,共6页
水资源的短缺是当今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之一。石墨烯由于其比表面积大、表面具有多孔结构、化学稳定性好、可修饰性强以及导电性好等优点,在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石墨烯对水中物质的良好吸附作用、过滤作用和光催化作... 水资源的短缺是当今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之一。石墨烯由于其比表面积大、表面具有多孔结构、化学稳定性好、可修饰性强以及导电性好等优点,在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石墨烯对水中物质的良好吸附作用、过滤作用和光催化作用,以及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实际应用中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吸附 过滤 光催化 水处理
原文传递
预合金化温度对22MnB5锌基镀层组织和成分的影响
15
作者 邱肖盼 张杰 +4 位作者 李远鹏 江社明 孙世清 滕华湘 李学涛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4-139,共6页
采用扫描电镜及附属EDS能谱仪研究了不同预合金化温度对热成形钢22MnB5锌基镀层形貌及组织成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预合金化时间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镀层组成由开始时的ζ相、δ相和Γ相逐渐转变为只有Γ相;镀层中的Fe含量逐... 采用扫描电镜及附属EDS能谱仪研究了不同预合金化温度对热成形钢22MnB5锌基镀层形貌及组织成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预合金化时间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镀层组成由开始时的ζ相、δ相和Γ相逐渐转变为只有Γ相;镀层中的Fe含量逐渐增加,Zn含量逐渐减少,最终镀层中的Fe含量可达80%~90%,而Zn含量最高可达到25%以上;预合金化工艺为600℃保温10 min,奥氏体化工艺为900℃保温5 min时能得到质量较好的镀层;试样在奥氏体化之后,镀层表面为ZnO和Al_2O_3,镀层中的组织几乎全部为α-Fe(Zn),只在表层有极少的Г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合金化 22MnB5 锌基镀层 Zn-Fe相
原文传递
露点对DP590热镀锌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贺贺 齐春雨 +3 位作者 李远鹏 江社明 张启富 俞钢强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77-181,共5页
为研究退火气氛露点对DP590热镀锌行为的影响,采用SEM,XPS分析了不同露点下DP590表面氧化物的形貌和类型以及不同露点下镀层横截面形貌和界面层形貌。结果表明,露点变化会影响DP590表面氧化物形貌,表面氧化物形貌随着露点在-10℃到-50... 为研究退火气氛露点对DP590热镀锌行为的影响,采用SEM,XPS分析了不同露点下DP590表面氧化物的形貌和类型以及不同露点下镀层横截面形貌和界面层形貌。结果表明,露点变化会影响DP590表面氧化物形貌,表面氧化物形貌随着露点在-10℃到-50℃变化,表面氧化物密度先升高再降低;露点变化不会影响DP590表面上Cr和Mn等氧化物的类型但是会影响Si的氧化物类型,随着露点变化Si的氧化物类型发生了改变;露点变化对氧化物的影响,后续会影响Fe、Zn之间的扩散,进而镀层横截面和界面层的组织结构,随露点从-10℃到-50℃变化,Fe、Zn扩散先加快后减慢,铁锌相先增多后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点 DP590 热镀锌 可镀性 氧化物
原文传递
热镀锌工艺对DP590钢板表面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齐春雨 王贺贺 +3 位作者 李远鹏 江社明 张启富 俞钢强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为研究热镀锌合金化工艺参数对DP590双相钢合金化行为的影响,采用SEM、粗糙度仪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合金化镀层的表面形貌、镀层结构和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随着合金化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合金化镀层表面ζ相减少,δ相增多,出现小孔;... 为研究热镀锌合金化工艺参数对DP590双相钢合金化行为的影响,采用SEM、粗糙度仪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合金化镀层的表面形貌、镀层结构和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随着合金化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合金化镀层表面ζ相减少,δ相增多,出现小孔;480℃时DP590钢板镀层表面粗糙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500℃和520℃处理时镀层表面粗糙度时随时间延长而减小;当合金化时间为25 s时,镀层表面粗糙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20 s时,随合金化温度升高,表面粗糙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温度升高,时间增加,合金化程度加深,当合金化温度为520℃、合金化时间为25 s时,DP590钢板热镀锌合金化镀层中出现Γ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热镀锌合金化 表面形貌 镀层结构 表面粗糙度
原文传递
退火时间对锌镁合金镀层显微组织及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习中革 张启富 +3 位作者 江社明 刘秋元 胡春东 郭大伟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7-431,434,共6页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镀镁加退火的复合工艺制备了锌镁合金镀层,采用XRD,SEM和EDS能谱分析锌镁合金镀层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采用中性盐雾试验、中性循环盐雾加速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测试考察锌镁合金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相比镀锌钢材(...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镀镁加退火的复合工艺制备了锌镁合金镀层,采用XRD,SEM和EDS能谱分析锌镁合金镀层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采用中性盐雾试验、中性循环盐雾加速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测试考察锌镁合金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相比镀锌钢材(GI)镀层,锌镁合金镀层表观厚度增加不过10%,但是耐蚀性得到显著提升,具有优异的耐切边腐蚀能力,在镀层破损处具有优异的自愈能力,合金相的形成及腐蚀生成物是锌镁合金镀层具有高耐蚀特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镁合金 镀锌钢材(PVD) 耐蚀性 微观结构
下载PDF
BH钢合金化镀层抗粉化性能与合金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江社明 袁训华 +1 位作者 李远鹏 张启富 《轧钢》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24,共6页
研究了不同合金化工艺参数下BH钢合金化镀层的抗粉化性。结果表明,BH钢热镀锌层在合金化温度为510℃,合金化时间为10s时获得最佳的抗粉化性能。镀层的最佳相结构为Γ相的厚度小于镀层厚度的5%,合金化镀层表面的ξ相未完全消失,致密的δ... 研究了不同合金化工艺参数下BH钢合金化镀层的抗粉化性。结果表明,BH钢热镀锌层在合金化温度为510℃,合金化时间为10s时获得最佳的抗粉化性能。镀层的最佳相结构为Γ相的厚度小于镀层厚度的5%,合金化镀层表面的ξ相未完全消失,致密的δ相占据镀层中大部分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烤硬化钢(BH钢) 合金化镀层 抗粉化性能
下载PDF
Zn-Mg合金镀液中Al含量对批量热浸镀镀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远鹏 杨伟芳 +3 位作者 江社明 熊俊波 卞景忠 郝茂德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9,共4页
在Zn-Mg批量热浸镀时,添加Al能抑制Mg在镀液表面的氧化,但其会对镀层结构和组织产生影响。在Q235钢表面采用不同Al含量的Zn-Mg合金镀液制备了镀层。利用SEM,EDS,GDOES等技术分析了Al含量对Zn-Mg合金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在Zn-Mg批量热浸镀时,添加Al能抑制Mg在镀液表面的氧化,但其会对镀层结构和组织产生影响。在Q235钢表面采用不同Al含量的Zn-Mg合金镀液制备了镀层。利用SEM,EDS,GDOES等技术分析了Al含量对Zn-Mg合金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n-Mg合金镀液中Al含量的增加,镀层中的Fe-Zn合金相层逐渐减薄,Al含量为0.150%时,Fe-Zn合金相层消失,镀层主要由自由锌层组成; Al主要存在于镀层/基体界面,且以Fe-Al金属间化合物形式存在; Fe-Zn合金相层的减薄主要原因是Fe-Al金属间化合物层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量热浸镀 Zn—Mg合金镀层 铝含量 镀层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