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65车轮钢滚动疲劳磨损研究
1
作者 李唯一 刘鹏涛 +1 位作者 吴斯 任瑞铭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利用双盘滚动磨损实验机对CL65车轮钢与U75V钢轨钢进行滚动磨损实验,研究CL65车轮钢表面出现的疲劳磨损现象。实验表明:CL65车轮钢的磨损情况由黏着磨损不断向疲劳磨损过渡。机加工表面细晶层主要出现在磨损的初始阶段,疲劳磨损裂纹的... 利用双盘滚动磨损实验机对CL65车轮钢与U75V钢轨钢进行滚动磨损实验,研究CL65车轮钢表面出现的疲劳磨损现象。实验表明:CL65车轮钢的磨损情况由黏着磨损不断向疲劳磨损过渡。机加工表面细晶层主要出现在磨损的初始阶段,疲劳磨损裂纹的形成和扩展出现在细晶层内或细晶层与基体的界面,导致了细晶层的早期疲劳剥离。随着磨损周次的不断增加,原始片状珠光体和先共析铁素体,基体区域表层的塑性变形不断加剧,当塑性应变过大时,疲劳裂纹开始萌生,并逐渐开始向先共析铁素体区域、渗碳体与共析铁素体界面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65车轮钢 摩擦磨损 疲劳磨损 滚动接触疲劳 显微组织演化
下载PDF
动车组自主化轴箱轴承台架试验研究
2
作者 李梓铉 张关震 +5 位作者 赵雷 王金成 宋世勇 许云 冯亦得 李文博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4年第2期35-40,共6页
为解决自主化轴箱轴承台架试验运转初期温升高和跑合里程长的问题,基于温升机理及TB/T 3017.1—2016标准,通过控制变量设计了多个对比试验,系统分析了多个参数对自主化轴箱轴承台架试验初期轴承温升的影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减小... 为解决自主化轴箱轴承台架试验运转初期温升高和跑合里程长的问题,基于温升机理及TB/T 3017.1—2016标准,通过控制变量设计了多个对比试验,系统分析了多个参数对自主化轴箱轴承台架试验初期轴承温升的影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减小轴承注脂量、增大密封储脂空间均可有效降低自主化轴箱轴承台架试验初期的匀脂温度,显著缩短匀脂阶段的跑合里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自主化 轴箱轴承 匀脂热 跑合里程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钢轨硌伤模拟及其应力状态研究
3
作者 罗易飞 周韶博 +3 位作者 赵鑫 周志军 范伟 温泽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110,共9页
为研究诱发局部滚动接触疲劳的钢轨硌伤现象,需精确模拟其应力应变场。基于显式有限元法建立钢轨动态硌伤有限元时域分析模型,考虑车轮滚滑、真实接触几何、率相关弹塑性本构等因素,轮-轨-异物间瞬态接触采用基于罚函数的“面-面”接触... 为研究诱发局部滚动接触疲劳的钢轨硌伤现象,需精确模拟其应力应变场。基于显式有限元法建立钢轨动态硌伤有限元时域分析模型,考虑车轮滚滑、真实接触几何、率相关弹塑性本构等因素,轮-轨-异物间瞬态接触采用基于罚函数的“面-面”接触算法求解。针对摩擦系数为0.3,车轮运行速度为300 km/h,直径4 mm的刚性球形异物造成的硌伤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能捕捉到异物在硌伤过程中的复杂空间运动轨迹,以及连续体振动造成的应力波动;硌伤几何、残余应力、应变场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对称性;车速从100 km/h增加至350 km/h,硌伤坑变浅,表层残余应力、等效塑性应变在200 km/h时出现极值;摩擦系数由0.5降至0.1,硌伤截面形状、残余应力应变非对称化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硌伤 显式有限元 von Mises等效应力 等效塑性应变 非对称化
下载PDF
HXD2型机车车轮踏面斜裂纹产生机制及旋修对策研究
4
作者 石珮廷 杨延峰 +5 位作者 杨兴宽 吴军 孙亚星 孙宇铎 李立 赵飒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机车车轮服役工况恶劣,失效问题突出,针对HXD2型机车车轮频发的踏面斜裂纹问题,文中分析调研车轮运维现状,利用金相检查探究斜裂纹萌生及扩展机制,通过现场测试跟踪,归纳斜裂纹分布规律及特征,基于机车车轮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以下... 机车车轮服役工况恶劣,失效问题突出,针对HXD2型机车车轮频发的踏面斜裂纹问题,文中分析调研车轮运维现状,利用金相检查探究斜裂纹萌生及扩展机制,通过现场测试跟踪,归纳斜裂纹分布规律及特征,基于机车车轮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机车PHM+车轮系统”)提出经济性旋修方案,并进行试验效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踏面斜裂纹是制约车轮服役寿命的主要原因,该裂纹属于滚动接触疲劳伤损,开口方向指向轮缘,在1、4轴位处最易产生,并且随着轮径的减少,裂纹扩展深度也总体增加;经济性旋修方案能合理推荐轮缘厚度,降低轮径旋修损失,每片车轮单次旋修节省2.3 mm,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XD2型机车 踏面斜裂纹 机车车轮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 经济性旋修
下载PDF
解析国铁集团企业标准《动车组用涂料与涂装 第1部分:车体外表面用涂料及涂层体系》
5
作者 杨松柏 彭山青 《铁道技术监督》 2024年第4期23-25,共3页
介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CR 546 (所有部分)《动车组用涂料与涂装》的概况。解析Q/CR 546.1—2022 《动车组用涂料与涂装第1部分:车体外表面用涂料及涂层体系》的修订背景、增加的内容、重点技术指标的变化,为标准其他... 介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CR 546 (所有部分)《动车组用涂料与涂装》的概况。解析Q/CR 546.1—2022 《动车组用涂料与涂装第1部分:车体外表面用涂料及涂层体系》的修订背景、增加的内容、重点技术指标的变化,为标准其他部分修订和标准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涂料 涂层体系 技术标准 企业标准 解析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轮对压装参数对车轴结构设计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张建灵 吴毅 +1 位作者 李梓铉 冯亦得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轮对压装过盈量、突悬量对轮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分析轮对压装参数对车轴结构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轮对压装的突悬量,有利于提高轮对部位的疲劳强度,但轴身的疲劳强度略有下降。随着过盈量的不... 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轮对压装过盈量、突悬量对轮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分析轮对压装参数对车轴结构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轮对压装的突悬量,有利于提高轮对部位的疲劳强度,但轴身的疲劳强度略有下降。随着过盈量的不断增大,轴身的疲劳强度有所下降,轮对部位的疲劳强度有所提高。整体而言,压装工艺参数对轮对疲劳强度的敏感程度高于轴身。车轴结构设计时需结合压装工艺参数综合权衡并考虑轮对和轴身的强度匹配关系,通过优化设计可以较好调整压装工艺参数数值,进而达到轮对和轴身强度优化匹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轮对 压装 过盈量 车轴 设计
下载PDF
高速载流磨耗试验中接触线磨耗量测量装置的研究
7
作者 詹新伟 杜吉康 许鑫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为了研究和评价弓网关系中接触线和受电弓滑板的耐磨性能,在高速弓网关系载流磨耗试验台上进行载流磨耗试验是一个重要的方法。目前载流磨耗试验中的接触线磨耗量测量需要在安装接触线之前和磨耗试验后通过拆卸接触线进行测量和比较,经... 为了研究和评价弓网关系中接触线和受电弓滑板的耐磨性能,在高速弓网关系载流磨耗试验台上进行载流磨耗试验是一个重要的方法。目前载流磨耗试验中的接触线磨耗量测量需要在安装接触线之前和磨耗试验后通过拆卸接触线进行测量和比较,经测量磨耗试验前后的接触线磨耗面方向直径差计算面积差。当进行接触线磨耗量与磨耗公里数或弓架次之间关系的研究时,需要不断地从试验平台上拆卸和重新安装接触线,不但工作量巨大,而且反复拆卸和安装接触线还会引起接触线和滑板的接触状态发生变化,影响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不需要反复拆卸和安装接触线就能进行磨耗量测量的试验方法,并设计和制造了测量装置,通过载流磨耗试验验证了测量装置的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线 磨耗 高速弓网关系载流磨耗试验台 载流磨耗试验 测量方法 测量装置
下载PDF
不同制动初速度下铁路合成闸瓦磨屑的研究
8
作者 贺春江 吉媛 +1 位作者 裴顶峰 牛思仝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磨屑可以提供摩擦磨损相关的信息,但目前有关铁路合成闸瓦磨屑组成的研究还不全面。在1∶1制动动力试验台上采用2种制动初速度进行了合成闸瓦制动试验,研究了2种制动初速度下合成闸瓦外观形貌、摩擦系数的变化,对比分析了磨屑的粒径、... 磨屑可以提供摩擦磨损相关的信息,但目前有关铁路合成闸瓦磨屑组成的研究还不全面。在1∶1制动动力试验台上采用2种制动初速度进行了合成闸瓦制动试验,研究了2种制动初速度下合成闸瓦外观形貌、摩擦系数的变化,对比分析了磨屑的粒径、组成差异等。结果表明:与制动初速度35 km/h相比,125 km/h时合成闸瓦摩擦面形成了面积较大的第三体,导致摩擦系数减小;磨屑的粒径更细;磨屑中有机物含量减小,650℃下残重率从88.01%增加到93.08%;钙、硅、钡、硫、钾等无机元素含量增加;铁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从59.61%减小到51.35%。分析认为,2种制动初速度下磨屑粒径和组成差异是由于较高制动初速度下产生的剪切力更大、摩擦表面温度更高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闸瓦 制动初速度 磨屑 粒径 组成
下载PDF
大型养路机械构件焊缝涡流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
9
作者 黄凤英 安尚文 +2 位作者 王岩 李庆耀 高东海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大型养路机械车下悬挂装置焊缝较多,焊缝缺陷一旦漏检存在悬挂装置脱落隐患,有必要对重点焊缝实施探伤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目前在构件不拆卸的情况下没有适宜的探伤方法,主要靠人眼察看,尤其是被油漆遮盖的缺陷无法被直接发现。研究了... 大型养路机械车下悬挂装置焊缝较多,焊缝缺陷一旦漏检存在悬挂装置脱落隐患,有必要对重点焊缝实施探伤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目前在构件不拆卸的情况下没有适宜的探伤方法,主要靠人眼察看,尤其是被油漆遮盖的缺陷无法被直接发现。研究了构件焊缝涡流检测设备、探头和检测工艺参数,并进行了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机专用涡流探伤仪配接专用焊缝探头检测试块上的缺陷信噪比不低于14 dB,在漆层状态下直接对构件焊缝实施原位检测,信噪比达到检测要求,检测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养路机械 构件 焊缝 涡流检测
下载PDF
高海拔环境下钢轨铝热焊预热工艺研究
10
作者 高松福 任金雷 +2 位作者 石孟雷 李政 宋宏图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通过制作钢轨铝热焊预热测温试验模型,研究了海拔高度对预热气体质量流量和预热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相同的预热气体压力时,高海拔环境下预热气体质量流量减少,导致钢轨的预热温度增加缓慢,影响预热效果。为保证与平原地区相... 通过制作钢轨铝热焊预热测温试验模型,研究了海拔高度对预热气体质量流量和预热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相同的预热气体压力时,高海拔环境下预热气体质量流量减少,导致钢轨的预热温度增加缓慢,影响预热效果。为保证与平原地区相近的预热效果,高海拔环境下应采用较高的预热气体压力。高海拔环境下进行钢轨铝热焊接时,采用调整气体压力后的预热工艺,焊接接头性能满足TB/T 1632.3—2019《钢轨焊接第3部分:铝热焊接》技术要求及现场验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焊接 铝热焊 预热工艺 预热温度
下载PDF
全寿命周期内合成闸瓦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11
作者 吉媛 贺春江 +3 位作者 裴顶峰 牛思仝 范宏利 郭鑫宇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利用1:1制动动力试验台,按照紧急制动和常用制动的测试程序,对全新的和即将磨耗到限的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进行全寿命周期内摩擦磨损性能测试。新闸瓦经过5个完整的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动测试循环后有以下表现:在每个循环内,相同制动压力下... 利用1:1制动动力试验台,按照紧急制动和常用制动的测试程序,对全新的和即将磨耗到限的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进行全寿命周期内摩擦磨损性能测试。新闸瓦经过5个完整的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动测试循环后有以下表现:在每个循环内,相同制动压力下,摩擦系数随制动初速度的提高而降低;相同初速度下,常用制动的摩擦系数比紧急制动高,车轮踏面温升比紧急制动低;同样制动条件下,常用制动平均摩擦系数的变异系数在1.28%~5.17%范围内,车轮踏面温升的变异系数在4.85%~6.67%范围内;紧急制动平均摩擦系数的变异系数在2.36%~5.04%范围内,车轮踏面温升的变异系数在2.31%~5.51%范围内;每个测试循环的能量磨耗量没有显著变化,在0.24~0.26 cm3/MJ之间。即将磨耗到限的闸瓦,其摩擦系数及磨耗量数值在新闸瓦5组测试结果的波动范围之内。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寿命周期内,合成闸瓦摩擦磨损性能没有显著变化。研究结论为合成闸瓦的失效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闸瓦 全寿命周期 摩擦磨损性能 变化规律
下载PDF
铁路车辆用齿轮箱清洗剂性能研究
12
作者 杜玮 邵强 +5 位作者 张斌 伊钟毓 相若函 刘一铄 刘振兴 李洋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4年第2期53-56,共4页
对4种不同齿轮箱清洗剂的去污能力、腐蚀性、水分及挥发物、泡沫性能和高、低温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市售齿轮箱清洗剂仅有部分指标满足GB/T 35759—2017标准要求;自研产品首次添加了银杏叶提取物,其主要组分为含氮杂环有机... 对4种不同齿轮箱清洗剂的去污能力、腐蚀性、水分及挥发物、泡沫性能和高、低温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市售齿轮箱清洗剂仅有部分指标满足GB/T 35759—2017标准要求;自研产品首次添加了银杏叶提取物,其主要组分为含氮杂环有机物,此类有机物可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对金属起到保护作用;此外,针对4种齿轮箱清洗剂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对应特征产物为多元脂肪醇,具有优良的去污性、乳化性能;不同清洗剂在去污力方面存在差异,很大程度跟多元脂肪醇的浓度及与其复配的其他助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箱 清洗剂 腐蚀性 多元脂肪醇
下载PDF
U75VH钢轨服役性能研究
13
作者 周剑华 李闯 +4 位作者 卓常伟 薛宗兵 任屹 费俊杰 郑建国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4年第2期14-18,共5页
对铺设在兰州北环线的U75VH钢轨的服役性能进行了定期跟踪观测,线路包含2条半径为800 m的曲线和2条半径为1 200 m的曲线,钢轨上道使用15个月后累计通过总重182.151 Mt。研究显示:曲线段上股钢轨最大垂磨为1.66 mm,最大侧磨0.41 mm;下股... 对铺设在兰州北环线的U75VH钢轨的服役性能进行了定期跟踪观测,线路包含2条半径为800 m的曲线和2条半径为1 200 m的曲线,钢轨上道使用15个月后累计通过总重182.151 Mt。研究显示:曲线段上股钢轨最大垂磨为1.66 mm,最大侧磨0.41 mm;下股最大垂磨0.95 mm,曲线段上股钢轨轨距角处存在明显鱼鳞纹,半径800 m的曲线段下股钢轨踏面中心存在鱼鳞纹及轻微掉块,半径1 200 m的曲线段下股钢轨踏面中心存在轻微鱼鳞纹,经大机预防性打磨后使用正常。钢轨固定式闪光焊接头平顺性较好,铝热焊接头均为高接头,钢轨在试铺期间整体使用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75VH钢轨 服役性能 磨耗
下载PDF
钢轨焊接有限元模拟研究进展
14
作者 许蕊 张敏 +1 位作者 高振坤 赵国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3年第6期9-14,共6页
铁路运输高速重载化推进离不开无缝线路,大力发展无缝线路需要合适的焊接工艺支持。钢轨闪光焊接过程涉及电磁场、温度场、应力场及显微组织状态场等相互作用,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对焊接质量有显著影响,针对焊接温度和残余应力的研... 铁路运输高速重载化推进离不开无缝线路,大力发展无缝线路需要合适的焊接工艺支持。钢轨闪光焊接过程涉及电磁场、温度场、应力场及显微组织状态场等相互作用,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对焊接质量有显著影响,针对焊接温度和残余应力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除了实际的焊接及测量试验外,有限元模拟是目前钢轨闪光焊接过程研究的重要手段,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介绍和总结了钢轨闪光焊接温度场、应力场、工艺参数的有限元模拟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为钢轨闪光焊接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线路 焊接工艺 钢轨焊接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轮轨材料/硬度匹配研究进展与展望
15
作者 胡月 谭德强 +5 位作者 丁昊昊 周韶博 刘佳朋 王文健 张银花 刘启跃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7-121,共15页
车轮与钢轨硬度是影响轮轨磨损的主要因素之一,合理的轮轨材料与硬度匹配对于减轻轮轨磨损、延长服役寿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当前我国铁路运营过程中存在2种硬度钢轨匹配4种硬度车轮的现象,材料匹配行为复杂。针对铁路轮轨材料和硬度... 车轮与钢轨硬度是影响轮轨磨损的主要因素之一,合理的轮轨材料与硬度匹配对于减轻轮轨磨损、延长服役寿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当前我国铁路运营过程中存在2种硬度钢轨匹配4种硬度车轮的现象,材料匹配行为复杂。针对铁路轮轨材料和硬度的选用与匹配,至今尚无统一合理的规定与标准。从轮轨材料硬度出发,首先分析了国内外轮轨材料发展与硬度匹配的使用现状,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轮轨材料硬度的选用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日本新干线使用的车轮硬度远高于钢轨(HR/HW<1),欧洲高速铁路上HR/HW值接近1,而中国高速铁路系统中,轮轨种类多,硬度区间大。其次,总结了轮轨硬度匹配研究进展,明确材料硬度和轨轮硬度比(HR/HW)对磨损与滚动接触疲劳损伤都具有显著影响,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且以往的材料选用经验并不完全适用于当前的铁路系统。然后,针对现阶段轮轨材料与硬度匹配研究,探讨了材料加工硬化、合金钢微观组织、表面热处理工艺、复杂服役环境与车轮运行参数等因素的潜在影响。最后,提出了以建立统一合理的实验标准与评价体系为前提,开展复杂服役工况下高速和重载轮轨材料损伤行为与失效机制研究,轮轨材料硬度/韧性最佳匹配行为与选配原则研究,以及轮轨磨损规律与服役寿命预测方法研究等未来研究趋势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 硬度匹配 磨损 微观组织
下载PDF
适用于400km/h高速铁路的新型铜镁合金接触线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詹新伟 杜吉康 +2 位作者 刘文 刘科杰 周洪雷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3年第5期39-43,共5页
高速列车通过受电弓在接触线上的高速滑行中从接触网获得供电,400km/h高速列车对接触线提出了更高的张力要求。现有的接触线材料中,铜铬锆接触线(CTCZ)生产工艺复杂,批量生产还不是很成熟,而且在高速铁路的接触网中鲜有应用,而在高速铁... 高速列车通过受电弓在接触线上的高速滑行中从接触网获得供电,400km/h高速列车对接触线提出了更高的张力要求。现有的接触线材料中,铜铬锆接触线(CTCZ)生产工艺复杂,批量生产还不是很成熟,而且在高速铁路的接触网中鲜有应用,而在高速铁路有大量应用的铜镁合金接触线(CTMH)强度达不到400 km/h高速的要求。通过上引连铸工艺优化、连续挤压前增加感应预热装置和工艺以及对连续挤压模腔优化等接触线生产工艺优化的方法,在现有CTMH的成分范围内,试制了2个锚段的新型铜镁合金接触线CTMH(+),通过国家铁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CRCC)的检测,性能满足TB/T 2809—2017《电气化铁路用铜及铜合金接触线》对CTMH接触线要求。也达到了抗拉强度高于570MPa、导电率高于70%IACS的预定目标,为在400km/h高铁接触网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接触网 接触线 铜合金 铜镁合金 高强高导电性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服役性能与钢轨廓形匹配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茂锐 杨光 +1 位作者 陈秉智 刘丰收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39,共11页
动车组在高速铁路不同线路区段上经常出现异常振动问题,为研究动车组服役性能与钢轨廓形匹配的适应性,在不同高速铁路直线及大曲线区段选择200多个典型钢轨断面进行钢轨廓形跟踪测试,得到钢轨廓形偏差分布规律;分析不同偏差钢轨廓形分... 动车组在高速铁路不同线路区段上经常出现异常振动问题,为研究动车组服役性能与钢轨廓形匹配的适应性,在不同高速铁路直线及大曲线区段选择200多个典型钢轨断面进行钢轨廓形跟踪测试,得到钢轨廓形偏差分布规律;分析不同偏差钢轨廓形分别与新轮、磨耗车轮匹配时的等效锥度、动车组动力学性能及轮对、构架、车体时频振动特性。结果表明:偏差在-0.2~0.3 mm范围的钢轨廓形占比约34%;与LMa新轮匹配,等效锥度基本保持在0.03,动车组各项动力学性能指标优良;与磨耗车轮匹配,随着钢轨廓形偏差由-0.4 mm增加到0.8 mm,名义等效锥度逐渐由小于0.01增加到0.3,当钢轨廓形偏差大于0.6 mm时,构架横向振动加速度等指标明显增大,动车组动力学性能和运行品质劣化,动车组对于线路的适应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车辆动力学 钢轨廓形偏差 轮轨匹配 数值仿真
下载PDF
重载铁路用钢轨夹杂物临界尺寸研究
18
作者 石彤 彭启钰 +3 位作者 刘丰收 陈朝阳 俞喆 张骞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66,共10页
列车轴重的提高,对钢轨的纯净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探讨夹杂物对钢轨使用寿命的影响规律,建立钢轨有限元模型,分析夹杂物形状、深度及尺寸对钢轨应力的影响;通过FE-SAFE疲劳仿真软件,分析夹杂物对钢轨疲劳寿命的影响,计算夹杂物引起... 列车轴重的提高,对钢轨的纯净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探讨夹杂物对钢轨使用寿命的影响规律,建立钢轨有限元模型,分析夹杂物形状、深度及尺寸对钢轨应力的影响;通过FE-SAFE疲劳仿真软件,分析夹杂物对钢轨疲劳寿命的影响,计算夹杂物引起钢轨疲劳损伤的“半径-长度”曲线。结果表明:夹杂物棱角越小,越易引起钢轨局部应力集中;夹杂物与钢轨踏面之间距离越大,钢轨最大应力越小;夹杂物受载面积越大,对钢轨应力的影响越明显,夹杂物内切圆半径对钢轨应力状态的影响更大;25 t轴重下,钢轨疲劳寿命与夹杂物内切圆半径的3次方成反比,与夹杂物长度的2次方成反比,夹杂物内切圆半径相比长度对钢轨疲劳寿命的影响更大;钢轨踏面下5 mm深度处Al2O3夹杂物的“半径-长度”临界尺寸组合分别为“20μm-1 620μm”“60μm-395μm”及“100μm-207μm”,在钢轨检验中应关注超尺寸的大型夹杂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夹杂物 尺寸因素 疲劳寿命 临界尺寸
下载PDF
UHF RFID标签通用读写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武小鹏 杨兴宽 +1 位作者 李立 杨闻松 《物联网技术》 2023年第9期36-37,共2页
首先介绍了UHF RFID标签的应用特点和工作原理;然后针对由于用途广泛、用户需求多样导致标签读写设备需要进行二次开发,从而造成的开发时间延长和成本上升问题,设计了标签通用读写系统;最后,通过建立编码/解码规则库,并将编码/解码规则... 首先介绍了UHF RFID标签的应用特点和工作原理;然后针对由于用途广泛、用户需求多样导致标签读写设备需要进行二次开发,从而造成的开发时间延长和成本上升问题,设计了标签通用读写系统;最后,通过建立编码/解码规则库,并将编码/解码规则索引号写入标签的方式,实现了用户自由定制标签数据内容和格式,以及多种标签的混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F RFID 射频 标签 通用读写 编码 解码
下载PDF
铁路站房用装配式支吊架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宇 王鑫 +4 位作者 赵静存 庄英斌 冀磊 毛陈琛 和阔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3年第1期80-85,共6页
为规范铁路站房用装配式支吊架测试检测方法,总结装配式支吊架行业发展的现状,梳理与支吊架相关的检测标准。选取有代表性的国内标准GB/T 38053—2019和欧盟标准EAD 280016-00-0602进行测试对比,分析管夹抗拉拔性能、角连接件承载力、... 为规范铁路站房用装配式支吊架测试检测方法,总结装配式支吊架行业发展的现状,梳理与支吊架相关的检测标准。选取有代表性的国内标准GB/T 38053—2019和欧盟标准EAD 280016-00-0602进行测试对比,分析管夹抗拉拔性能、角连接件承载力、槽钢螺母防滑性能这3项关键项目中检测过程的差异,对比测试数据提出了科学的支吊架检测加载速度和加载图示,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装配式支吊架设计及检测标准的修订、铁路站房用装配式支吊架的检测标准编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站房 装配式 支吊架 型式检验 检测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