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M2/GDP的季度波动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磊 朱太辉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73,87,共8页
我国以M2/GDP衡量的货币化率呈现出了规则的锯齿状季度波动。本文在Friedman(1956)构建的经典货币需求函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解释M2/GDP季度性波动的理论分析模型。基于该理论模型开展的实证检验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的季度波动是导致M2/... 我国以M2/GDP衡量的货币化率呈现出了规则的锯齿状季度波动。本文在Friedman(1956)构建的经典货币需求函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解释M2/GDP季度性波动的理论分析模型。基于该理论模型开展的实证检验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的季度波动是导致M2/GDP季度波动的主要原因,而固定资产投资季度波动的原因则包括自然的季节性因素和我国的投资审批管理制度。最后,本文基于Mehrling(2000)构建的货币自然等级,讨论了投资审批导致的M2/GDP季度波动可能造成的效率损失:现有的投资审批制度增加了不同等级资产之间转换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上升造成的损失不仅仅局限于交易成本本身,还会影响经济主体的最优选择,从而造成远大于交易成本的效率损失。为降低M2/GDP季度波动可能造成的效率损失,不必针对M2/GDP的季度波动做任何政策干预,而应该进一步改革我国的投资审批制度,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投资中的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化率 M2/GDP 货币需求 季度波动
下载PDF
银行业结构如何促进行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基于异质性企业进入退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晗 贾润崧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88,共12页
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探讨银行业结构对行业资源配置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的提升可以改善企业间信贷资源的配置状况,促进行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中小银行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为潜在进入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 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探讨银行业结构对行业资源配置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的提升可以改善企业间信贷资源的配置状况,促进行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中小银行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为潜在进入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其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在位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降低其退出市场风险。这将有利于扩大中小企业市场份额,进而优化行业资源配置。因此,银行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企业自由进出市场,提升行业资源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结构 中小银行 融资依赖 企业进入 企业退出
下载PDF
我国Fintech发展演进的综合分析框架 被引量:31
3
作者 朱太辉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7,共13页
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Fintech主要业态功能属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金融制度环境以及Fintech业态的发展实践,构建了我国Fintech发展演进的综合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了我国Fintech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研... 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Fintech主要业态功能属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金融制度环境以及Fintech业态的发展实践,构建了我国Fintech发展演进的综合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了我国Fintech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研判。研究发现,Fintech没有改变金融体系在支付结算、资金融通、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属性,但改善了金融体系在这些方面的功能表现;近年来我国Fintech快速发展是"四轮驱动"(四个因素驱动)的结果:信息科技发展的技术支持、Fintech企业的监管规避、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发展以及传统金融体系的金融供给不足。未来我国Fintech的发展既离不开科技创新推动提高金融功能效率,也取决于传统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及其对金融供需缺口的缓解程度,还受制于相关市场主体的风险管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互联网金融 金融功能 金融发展
下载PDF
Fintech的潜在风险与监管应对研究 被引量:128
4
作者 朱太辉 陈璐 《金融监管研究》 2016年第7期18-32,共15页
金融科技创新(Fintech)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降低风险集中度,有助于提高金融稳定性;但传统金融风险在Fintech业务中变得更加隐蔽,信息科技风险和操作风险更加突出,潜在的系统性、周期性风险不可忽视。目前各国对Fin... 金融科技创新(Fintech)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降低风险集中度,有助于提高金融稳定性;但传统金融风险在Fintech业务中变得更加隐蔽,信息科技风险和操作风险更加突出,潜在的系统性、周期性风险不可忽视。目前各国对Fintech大多基于现有金融监管框架实施归口监管,监管发展路径呈现出"行业自律先行—政府监管跟上"的特征,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创新的监管模式,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未来,Fintech监管需要在促进Fintech健康发展和识别缓释潜在风险之间努力做好平衡,在持续风险监测评估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优化监管政策,利用信息科技创新监管方式和监管工具,更加重视监管机构之间、不同国家之间的监管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创新 金融效率 金融稳定 金融监管
下载PDF
巴塞尔Ⅲ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巴曙松 尚航飞 朱元倩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8,共5页
流动性风险监管新规是巴塞尔Ⅲ的主要改革内容之一,然而其在加强了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本文首先讨论了流动性风险监管新规所引发的银行资产负债表替代效应,并基于此进一步从金融稳定、宏观经济及道德风险等方面... 流动性风险监管新规是巴塞尔Ⅲ的主要改革内容之一,然而其在加强了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本文首先讨论了流动性风险监管新规所引发的银行资产负债表替代效应,并基于此进一步从金融稳定、宏观经济及道德风险等方面分析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新规可能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塞尔协议Ⅲ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覆盖比率
下载PDF
资产证券化反思:宏观与微观视角 被引量:6
6
作者 胡燕 胡利琴 《新金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2,共5页
次贷危机打破了资产证券化的神话,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规模急速萎缩。本文从证券化产品的发起初衷追溯,分析了证券化产品微观机制设计层面存在的缺陷以及证券化产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并结合我国证券化产品试点情况,提出了发展证券化... 次贷危机打破了资产证券化的神话,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规模急速萎缩。本文从证券化产品的发起初衷追溯,分析了证券化产品微观机制设计层面存在的缺陷以及证券化产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并结合我国证券化产品试点情况,提出了发展证券化产品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利益冲突 流动性扩张 货币政策有效性
下载PDF
我国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非对称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育峰 李仲飞 《金融监管研究》 2015年第12期48-61,共14页
始于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进一步引起了银行业、监管层、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为了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增长顺周期性的具体特征,检验我国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非线性、非对称特征,本... 始于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进一步引起了银行业、监管层、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为了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增长顺周期性的具体特征,检验我国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非线性、非对称特征,本文采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STR),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的顺周期性是非对称的,在经济增长速度比较低的阶段,经济增长的波动对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认为,信用评级迁移、货币政策效应及银行经理人羊群效应的非对称性,是导致商业银行信贷增长顺周期性非对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周期性 非对称 STR模型
下载PDF
如何重塑金融韧性?——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彤玥 朱太辉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38,共17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韧性(financial resilience)成为了国际监管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金融监管改革的关注焦点和追求目标。但相关政策文件和学术研究成果并没有给出金融韧性的清晰界定和分析框架,政策应用和研究探讨之间存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韧性(financial resilience)成为了国际监管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金融监管改革的关注焦点和追求目标。但相关政策文件和学术研究成果并没有给出金融韧性的清晰界定和分析框架,政策应用和研究探讨之间存在"落差"。本文追根溯源,分析了经济韧性的内涵、范畴与影响因素,评价了其对理解金融韧性的启示;同时,对近年来金融韧性相关的政策文件、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收集梳理,从金融稳定、金融功能和金融发展三个方面,对金融韧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事前风险防控、事中应对恢复、事后学习反思为横轴,以金融稳定、金融功能和金融改革为纵轴,构建了一个金融韧性的二维分析框架。这一框架较全面地反映了金融韧性的特征属性和影响因素,对于我国协调推进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韧性 金融监管 金融稳定 金融功能 金融改革
下载PDF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及其防范 被引量:33
9
作者 仇书勇 龚明华 陈璐 《新金融》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9-53,共5页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科技型小企业融资的一种渠道。商业银行开展此业务的风险防范手段包括设置贷款申请条件和授信条件,引入外部中介机构,实施有针对性的贷后管理及与其它风险缓释工具相结合等方式。商业银行仍面临估值、处置变现和法律...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科技型小企业融资的一种渠道。商业银行开展此业务的风险防范手段包括设置贷款申请条件和授信条件,引入外部中介机构,实施有针对性的贷后管理及与其它风险缓释工具相结合等方式。商业银行仍面临估值、处置变现和法律等方面的固有风险以及知识产权市场交易不活跃、质押登记不规范、中介机构良莠不齐等外部障碍。应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管控能力,为知识产权退出变现创造有利外部条件等措施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质押 知识产权评估 知识产权处置
下载PDF
基于CoVaR方法的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测度 被引量:7
10
作者 严一锋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56-159,共4页
文章采用条件在险价值(CoVaR)方法测度了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结果表明: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城市商业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相对较小;并进一步估计了动态条件在险价值,发现... 文章采用条件在险价值(CoVaR)方法测度了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结果表明:四大国有银行以及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城市商业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相对较小;并进一步估计了动态条件在险价值,发现2015年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大幅上升,反映了同时期信用风险加速恶化、盈利水平持续下滑。2016年系统性风险虽然有所下行,但反弹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风险度量 CoVaR方法
下载PDF
经济增长减缓趋势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基于对浙江省温州市、江苏省苏州市的调研分析
11
作者 刘丽娜 刘剑雄 陈欣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4-66,共3页
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减速的背景之下,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和经济周期下行问题相互交织,使得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面临困难。基于课题组近期在浙江和江苏进行的调研,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 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减速的背景之下,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和经济周期下行问题相互交织,使得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面临困难。基于课题组近期在浙江和江苏进行的调研,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运行下行 产业结构调整 政策建议
下载PDF
经济去杠杆的重中之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润崧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第12期9-11,共3页
近年来,我国经济债务增长较快,尤其企业杠杆率较高,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尽管各界关于中国经济高杠杆问题提的很多,对高杠杆深表忧虑,但是我们对于中国经济杠杆的特点、成因等方面的了解依然有限。文章从杠杆率的衡量指标选取、中国经济... 近年来,我国经济债务增长较快,尤其企业杠杆率较高,债务负担不断加重。尽管各界关于中国经济高杠杆问题提的很多,对高杠杆深表忧虑,但是我们对于中国经济杠杆的特点、成因等方面的了解依然有限。文章从杠杆率的衡量指标选取、中国经济杠杆率情况、高杠杆风险及去杠杆路径选择四个方面对中国经济高杠杆进行了分析,认为导致高杠杆的重要原因在于投资回报率的下降,当前应加快企业结构调整,将资源重新导向有生产力的地方,并着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探索构建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杠杆 资产负债率 债务-GDP比率 债务风险
下载PDF
基于DSGE模型的货币供给内生性检验——兼对非常规货币政策效果的解释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威 朱太辉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3-53,共11页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近十年了,但世界主要国家采取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并没有如预期那样推动经济复苏。解释好这一问题,需要从根源上重新审视货币信贷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外生主导还是内生主导。本文将货币增长率引入传统的泰勒规则...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近十年了,但世界主要国家采取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并没有如预期那样推动经济复苏。解释好这一问题,需要从根源上重新审视货币信贷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外生主导还是内生主导。本文将货币增长率引入传统的泰勒规则方程,构建了一个检验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六部门DSGE模型,并通过贝叶斯技术估计货币增长率与利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对货币信贷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外生性进行了检验。估计结果表明,货币增长率与利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货币信贷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具有较强的内生性。正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货币信贷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的内生性相对于外生性更强,美日欧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从供给方增加货币供给,在短期内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和抑制经济的下滑态势,但难以刺激总需求和推动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绳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供给内生性 非常规货币政策 DSGE模型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原文传递
金融市场化改革路径:稳定与效率的跨期平衡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柏 朱太辉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13,共14页
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是在长期内处理好提高金融效率和加强金融稳定的跨期平衡问题。本文从金融效率、金融稳定和跨期平衡三个维度,研究了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路径。基于金融供需均衡框架的分析表明,金融市场化改革会增加供给曲线的长... 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是在长期内处理好提高金融效率和加强金融稳定的跨期平衡问题。本文从金融效率、金融稳定和跨期平衡三个维度,研究了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路径。基于金融供需均衡框架的分析表明,金融市场化改革会增加供给曲线的长度,降低供给曲线的斜率,有助于实现金融供需均衡,但政府抑制可能导致金融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剩,影响金融效率和金融稳定。考虑金融效率和金融稳定的跨期平衡,金融市场化改革总体上存在三条路径:同步提高型、稳定优先型和效率优先型,最终都可以实现全面提高金融体系效率和稳定的目的。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总体上遵循的是"稳定优先型"路径,由于过于注重短期的金融稳定,导致金融资源错配不断积累和脆弱性不断提高。下一步改革要更加注重提高金融效率,通过更高效的资金配置来降低金融脆弱性,实现金融效率和金融稳定的跨期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改革 金融效率 金融稳定 改革路径
原文传递
银行集团风险传染防范的国际经验和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毛竹青 《国际金融》 2014年第9期26-32,共7页
银行集团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并分散风险,不足则在于其内部的日常资金调度、特殊交易或产品结构安排,容易引发风险传染。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如何对银行集团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传染,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尤为关注的问题。对于我国而... 银行集团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并分散风险,不足则在于其内部的日常资金调度、特殊交易或产品结构安排,容易引发风险传染。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如何对银行集团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传染,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尤为关注的问题。对于我国而言,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跨业投资加快,但对集团内部风险传染的管理仍比较薄弱。借鉴国际经验,完善对风险传染的并表监管,是保证我国银行集团稳健发展的必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传染 银行集团 国际经验 防范 金融监管部门 银行业金融机构 全球金融危机 分散风险
原文传递
高货币化率的非货币化解释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磊 朱太辉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22,共10页
M2/GDP是货币化率的近似指标。在货币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且M2/GDP已经超过2时,M2/GDP已经无法近似货币化率。所以,要解释以M2/GDP衡量的高货币化率,反而需要考虑货币化之外的因素。根据货币交易方程,M2/GDP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高货... M2/GDP是货币化率的近似指标。在货币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且M2/GDP已经超过2时,M2/GDP已经无法近似货币化率。所以,要解释以M2/GDP衡量的高货币化率,反而需要考虑货币化之外的因素。根据货币交易方程,M2/GDP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高货币化率的本质是货币流通速度非常低。因此,要解释高货币化率,应该分析经济主体对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需求为何这么高,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如此低。本文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推导出,中国的高货币化率主要是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财富积累增加和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导致投资渠道有限且收益率较低造成的。本文利用数据初步验证了相关假说。本文也进一步推断了货币化率下降的最可能的路径:在货币供给增速不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投资渠道增加,对货币的需求降低,资产价格上涨,居民财富增加,消费增加,从而推动物价和产出逐步上升,M2/GDP缓慢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选择 货币需求 货币化率
全文增补中
英国支付保护保险问题
17
作者 孔尚惠 《中国金融》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82-84,共3页
伴随着我国金融混业发展的日益深化、社会融资规模的快速增长,
关键词 保险 保护 英国 金融混业 融资规模
原文传递
银行集团的风险并表:风险计量及评估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春航 陈璐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8-96,共9页
银行集团的风险评估和计量与单个银行的不同之处在于对风险的并表处理上,特殊风险暴露以及多样化收益的综合影响使得银行集团的风险并不等于各个业务单元风险之和。在单个风险类型、业务单元以及集团层面三个层次的风险加总过程中需要... 银行集团的风险评估和计量与单个银行的不同之处在于对风险的并表处理上,特殊风险暴露以及多样化收益的综合影响使得银行集团的风险并不等于各个业务单元风险之和。在单个风险类型、业务单元以及集团层面三个层次的风险加总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样化效应、相关性的作用和不同性质子公司风险如何加总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运用Copulas函数计量银行集团整体风险的方法,指出目前存在的困难主要有计量相关性和多样化效应的技术性障碍、信息系统的支持、风险并表和专业化风险管理与监管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提出解决风险并表的监管技术尚需不断完善,监管者要深入分析多样化效应和特殊风险暴露的综合影响,要兼顾风险的专业性和一体化需求,对大型复杂银行集团并表基础上风险水平的审慎计量和更严格的监管仍然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集团 风险并表 多样化效应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稳妥推动投贷联动试点 被引量:5
19
作者 廖媛媛 李育峰 《中国金融》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36,共3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适合科创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经国务院批准,2016年4月,银监会、科技部、人民银行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适合科创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经国务院批准,2016年4月,银监会、科技部、人民银行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正式启动了投贷联动试点。稳妥推动投贷联动试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点 银行业金融机构 金融服务模式 《指导意见》 企业发展 创新驱动 创新力度 人民银行
原文传递
基于日度数据的金融压力指数构建 被引量:4
20
作者 严一锋 李连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55,共7页
采用日度数据构建了测度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金融压力指数,涵盖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信贷市场、房地产市场、银行部门等方面的金融信息。研究表明,金融压力指数具有较强的市场灵敏度,能反映系统性金融风险走势... 采用日度数据构建了测度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金融压力指数,涵盖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信贷市场、房地产市场、银行部门等方面的金融信息。研究表明,金融压力指数具有较强的市场灵敏度,能反映系统性金融风险走势及重大事件冲击;2007年以来,我国金融系统经历了2009-2011年和2013-2016年两个时间段的高风险时期,且高风险阶段仍在持续;2012年后,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亟需引起警惕并采取主动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风险监测 金融稳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