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学生报纸运作方式探析——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青春报》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08-112,共5页
当前,学生报纸作为校内新闻实践的主要平台正在高校勃兴。然而,相当部分的学生报纸质量波动大,内容吸引力不足,操作不专业。以中青院新闻系《青春报》4年的改革探索实践为例,认为学生报纸在选题上可以尝试校内媒体监督的思路,刊期较长... 当前,学生报纸作为校内新闻实践的主要平台正在高校勃兴。然而,相当部分的学生报纸质量波动大,内容吸引力不足,操作不专业。以中青院新闻系《青春报》4年的改革探索实践为例,认为学生报纸在选题上可以尝试校内媒体监督的思路,刊期较长的报纸可走深度路线,新成员的培训是学生报纸兴衰的关键节点,制度化的出刊流程和成员激励能够保障学生报纸的持续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报纸 学生媒体 运作模式
下载PDF
首届“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学术研讨会”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召开
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2009年11月29日,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主办的首届“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学术研讨会”存我院召开。学院领导高度重视,院党委书记倪邦文同志会见了与会嘉宾,他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新媒... 2009年11月29日,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主办的首届“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学术研讨会”存我院召开。学院领导高度重视,院党委书记倪邦文同志会见了与会嘉宾,他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互交融、共生共长,为我们的学术研究和新闻实务提供了巨大的舞台和广阔的前景。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新闻报道,发挥媒体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学术命题和实践命题,值得研究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学术研讨会 新闻报道 媒介融合 传统媒体 互联网时代 经济全球化 党委书记
原文传递
“第二届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创新”研讨会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办 被引量:2
3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由我院新闻与传播系主办的“第二届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创新”研讨会于2010年10月30日在我院召开。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新清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李家华教授与会并发言;新闻与传播系主任戚鸣教授致闭幕词。
关键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媒介融合 创新 传媒 党委副书记 2010年 副院长 开幕式
原文传递
高校学生报纸运作方式探析——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青春报》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津 《网络财富》 2009年第7期22-24,共3页
当前,学生报纸作为学生校内新闻实践的主要平台在国内各高校勃兴。然而,相当部分的学生报纸质量波动大,内容吸引力不足,操作不专业。本文以中青院新闻系《青春报》的实际探索为例探讨学生报纸的定位、选题和制度等。提出,学生报纸在选... 当前,学生报纸作为学生校内新闻实践的主要平台在国内各高校勃兴。然而,相当部分的学生报纸质量波动大,内容吸引力不足,操作不专业。本文以中青院新闻系《青春报》的实际探索为例探讨学生报纸的定位、选题和制度等。提出,学生报纸在选题上可以尝试校内媒体监督的思路,同时,将新成员的培训作为报纸兴衰的关键问题来解决,在出刊流程、成员激励等方面都应通过固定的规章实现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报纸 运作模式
原文传递
新语境中民生新闻传播的政治生态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漆亚林 顾建俊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7-121,共5页
以民生、新媒介为关键词的新语境成为民生新闻传播范式发展创新的逻辑前提。在政治生活化和生活政治化的演进过程中,从政治生态学角度考察民生新闻传播在媒介实践中的流变与创新,有利于揭示执政理念、政治制度、法律规范、参政状况等生... 以民生、新媒介为关键词的新语境成为民生新闻传播范式发展创新的逻辑前提。在政治生活化和生活政治化的演进过程中,从政治生态学角度考察民生新闻传播在媒介实践中的流变与创新,有利于揭示执政理念、政治制度、法律规范、参政状况等生态因子与民生新闻传播互动共生的现实图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生新闻健康传播成为媒介与环境文化协商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语境 民生新闻传播 政治生态 传播形态
原文传递
教育传播学理论体系重构的研究设想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永健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2-26,共5页
传播研究的最初动机是要检验并提高教育、宣传、电信、广告、公共关系等领域的传播效果和传播效率。研究活动从关注效果开始,后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发展以及方法论方面的进步(尤其是实验、社会调查和统计方法的运用)又促进了研究活动的... 传播研究的最初动机是要检验并提高教育、宣传、电信、广告、公共关系等领域的传播效果和传播效率。研究活动从关注效果开始,后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发展以及方法论方面的进步(尤其是实验、社会调查和统计方法的运用)又促进了研究活动的发展。教育传播学理论的核心也是技术促进学习的效果和效率问题。将传播学已有的理论和教育技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建立教育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具体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教育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问题:一是作为教育技术学科群中的教育传播学必须借鉴大众传播学研究发展的经验和成就,必须从关注的焦点、研究方法等这些大众传播已经成熟的研究范式中汲取营养。传播学领域已经公认的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在这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典范。第二是从当前传播学研究已经建立的各种理论体系当中汲取营养,梳理传播学已有的理论结合教育技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解决教育技术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以此形成解决技术促进学习的效果和效率问题的一套教育传播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传播学 大众传播研究 里程碑 受众研究传统 理论体系 传播效率
下载PDF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创新 被引量:14
7
作者 黄楚新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94,92,共3页
媒介融合为新闻传播业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新闻传播业面临巨大挑战。媒介融合环境下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是既能通晓传统媒体,又对各种新媒体的使用了然于心的专业人才。因此,构建适应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同样面临人才... 媒介融合为新闻传播业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新闻传播业面临巨大挑战。媒介融合环境下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是既能通晓传统媒体,又对各种新媒体的使用了然于心的专业人才。因此,构建适应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同样面临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新闻传播教育 创新
原文传递
大众传媒推行的“中产”文化对当代中国青年群体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何晶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6-80,共5页
本文采用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大众传媒推行的中产文化对中国青年群体的影响。研究发现,大众传媒对中产阶层的形象呈现成为青年群体对这一新兴阶层认知的重要来源;大众传媒推行的中产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青年群体对未来... 本文采用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大众传媒推行的中产文化对中国青年群体的影响。研究发现,大众传媒对中产阶层的形象呈现成为青年群体对这一新兴阶层认知的重要来源;大众传媒推行的中产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青年群体对未来的设计——向"中产"/"白领"靠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中产文化 青年群体
下载PDF
中国共青团早期传播史述略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彤旭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5,共6页
考察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青团初创时期的传播政策与传播活动可以发现:共青团的早期传播活动与少年共产国际的传播活动有密切关联;共青团在传播中有统筹的安排与明确的策略;在共青团的领导下出现了两个成熟的杂志——《中国青年》和《中... 考察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青团初创时期的传播政策与传播活动可以发现:共青团的早期传播活动与少年共产国际的传播活动有密切关联;共青团在传播中有统筹的安排与明确的策略;在共青团的领导下出现了两个成熟的杂志——《中国青年》和《中国学生》。共青团传播史是20世纪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青团 传播史 传播者
原文传递
新传播环境中新闻评论伦理框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涛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建构新传播环境中的新闻评论伦理框架,应当包括宏观意义上的制度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微观意义上的个人层面和文本层面,以避免当前新闻评论伦理研究的"碎片化"现象。在制度层面,新闻评论伦理应当以评论者内在的道德诉求为主,通... 建构新传播环境中的新闻评论伦理框架,应当包括宏观意义上的制度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微观意义上的个人层面和文本层面,以避免当前新闻评论伦理研究的"碎片化"现象。在制度层面,新闻评论伦理应当以评论者内在的道德诉求为主,通过受众批评和媒体间辩论逐步寻求共识;在社会层面,评论者应保持独立性,言论的倾向性必须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在个人层面,要尊重事实、慎重发言,具备逻辑和民主的修养;在文本层面,做到署名规范,标明作者真实姓名和身份来辨清利益归属,并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评论 伦理框架 规范层次 独立性
原文传递
透过上海世博会看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技术规律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伍刚 伍业敏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1年第4期23-24,26,27,共4页
上海世界博览会既是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人类科技创新成果的展示舞台,又是世界各国文明交流、全球文化全面互动平台,胡锦涛总书记在与世博会主题有关的不同场合强调按信息化时代的新闻宣传创新、要适应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 世博会 信息化 传播规律
下载PDF
略论中国广电传媒集团化程度评估体系的构建
12
作者 李岚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广播电视产业 程度指标 传媒集团化 广电集团 广电传媒 广电媒体 程度评估
下载PDF
西方新闻生产和消费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及其启示
13
作者 李书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4-107,共4页
在英国政治经济学派语境中,新闻做为文化工业的一部分,其生产和消费既显示出一种比较特别的经济上的文化特点,又有其特定的新闻属性,会对公共舆论和话语起重大的组织结构作用。当新闻的生产与消费特性导致媒介集团的垄断愈益激烈时,西... 在英国政治经济学派语境中,新闻做为文化工业的一部分,其生产和消费既显示出一种比较特别的经济上的文化特点,又有其特定的新闻属性,会对公共舆论和话语起重大的组织结构作用。当新闻的生产与消费特性导致媒介集团的垄断愈益激烈时,西方社会的民主政治与多元化开始遭受威胁。鉴于新闻的产制与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结构密切相关,西方新闻事业的发展深受社会政治结构的左右。因此,对于政治民主的建设尚在继续发展之中的中国,急于将媒体彻底推向市场,将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生产和消费 商品属性 文化属性 政治经济学 使用价值
下载PDF
新媒体背景下青年意见表达的特点分析:以社交网站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斌 王萍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52,78,共5页
本文关注青年的新媒体使用行为,分析了他们在社交网站的意见表达现象,认为以社交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参与性的文化特征,与青少年的亚文化契合;在社交网站个案中体现出的青年意见多元混杂,反映了其生活中的真实看法;社交网站使用也带... 本文关注青年的新媒体使用行为,分析了他们在社交网站的意见表达现象,认为以社交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参与性的文化特征,与青少年的亚文化契合;在社交网站个案中体现出的青年意见多元混杂,反映了其生活中的真实看法;社交网站使用也带来了思维方式碎片化和青少年隐私保护等问题,应引起社会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青少年 参与性 社交网站
下载PDF
大数据技术对传播研究方法的影响与挑战 被引量:12
15
作者 苏林森 易伟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9-102,共4页
基于数据挖掘的大数据技术对传播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列举一些利用大数据进行传播学研究的案例之后,比较传统传播学研究和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传播学研究在研究目的、手段、逻辑等方面存在的区别,论文最后还分析了用数据挖掘... 基于数据挖掘的大数据技术对传播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列举一些利用大数据进行传播学研究的案例之后,比较传统传播学研究和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传播学研究在研究目的、手段、逻辑等方面存在的区别,论文最后还分析了用数据挖掘来分析传播资料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包括技术难题、隐私保护问题、数据低可信度与开放性、理论缺乏和网络受众代表性不足等问题,只有突破这些不足,才能充分发挥大数据在传播学研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传播研究 媒介 影响 挑战
下载PDF
社区参与和多元卷入——新闻生产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斌 高诗劼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6-79,共4页
社区化和数字化正使得新闻贴近城市居民生活,社区新闻可以有效提升市民的对话、理解和协作,富有参与性。在新媒体背景下,社区新闻正从传统的社区报形态向超本地新闻网站转型,这一过程既是对受众信息需求和媒介接触习惯的新适应,也是向... 社区化和数字化正使得新闻贴近城市居民生活,社区新闻可以有效提升市民的对话、理解和协作,富有参与性。在新媒体背景下,社区新闻正从传统的社区报形态向超本地新闻网站转型,这一过程既是对受众信息需求和媒介接触习惯的新适应,也是向社区新闻本质回归的努力。文章通过VOSD个案,分析了数字化的社区新闻面临的挑战和正在探索的运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新闻 社区报 数字化 超本地
下载PDF
新闻娱乐化与受众需求的错位——报纸内容分析及大学生新闻需求调查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朝霞 戚鸣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3-44,共2页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个有代表性的依据是:1998年底,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对美国16家主流媒体20年来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977年传统的硬新闻与娱乐性新闻比例为32%比15%,而1997年则颠倒过来,这个比例为25...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个有代表性的依据是:1998年底,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对美国16家主流媒体20年来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977年传统的硬新闻与娱乐性新闻比例为32%比15%,而1997年则颠倒过来,这个比例为25%比40%。周内媒体情况也不容乐观,借鉴美国学者的调查方法,我们对较有影响的三份报纸——《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北京晚报》进行内容分析,通过考察硬新闻与软新闻的比例,了解我国媒体新闻娱乐化的现状及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娱乐化 报纸内容 受众需求 大学生 新闻工作者协会 《中国青年报》 《南方都市报》 主流媒体 美国学者 新闻需求调查
下载PDF
从赵滩村信息传播渠道看“知沟”特点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永健 王佳慧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1,共3页
“知沟”理论是通过考察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在信息获得方面的差距,来反观社会的变迁。随着“三农”问题的提出,社会关注开始转向农村,我们通过考察河北乐亭赵滩村的信息传播渠道发现,在我国沿海农村农民媒介接触仍处于“过渡模式”,... “知沟”理论是通过考察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在信息获得方面的差距,来反观社会的变迁。随着“三农”问题的提出,社会关注开始转向农村,我们通过考察河北乐亭赵滩村的信息传播渠道发现,在我国沿海农村农民媒介接触仍处于“过渡模式”,对主要媒体的接触频率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不大。但沿海农村“知沟”依然存在,文化程度对于“知沟”的影响更多的呈现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知沟 社会经济地位 媒介接触 过渡模式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与“韩流”——关于“韩流”的调查分析报告 被引量:14
19
作者 楚卫华 刘朝霞 王怡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4期11-17,共7页
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大学生对韩国流行文化只是偶尔有所涉猎,并没有达到酷爱的程度;女生对韩国影视剧和韩国音乐的肯定程度高于男生;年轻的大学生对韩流现象的态度是宽容和开放的,既对其创作方面体现出的优点加以真诚的肯定,又提出了尖锐... 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大学生对韩国流行文化只是偶尔有所涉猎,并没有达到酷爱的程度;女生对韩国影视剧和韩国音乐的肯定程度高于男生;年轻的大学生对韩流现象的态度是宽容和开放的,既对其创作方面体现出的优点加以真诚的肯定,又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表明他们对韩国影视剧并不是盲目喜爱。也许韩国流行文化并不深刻,但它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成功是可以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学生 韩国流行文化 “韩流”
原文传递
重塑我国新闻教育的三块基石 被引量:15
20
作者 罗自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5-157,共3页
崇高的新闻理想与高尚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娴熟的职业技能是新闻教育的三块基石。目前,作为我国新闻教育基础理念的这三块基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落地不实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新闻教育事业这个大厦的稳定和安全,具体表现为:(... 崇高的新闻理想与高尚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娴熟的职业技能是新闻教育的三块基石。目前,作为我国新闻教育基础理念的这三块基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落地不实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新闻教育事业这个大厦的稳定和安全,具体表现为:(1)理想和伦理教育缺失,毕业生缺少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2)人文基础教育走向两个极端,泛而不专或者只有深度没有广度的现象普遍存在;(3)教学严重脱离实践,毕业生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教育事业 职业道德 职业技能 基础理念 教育缺失 社会责任 教育走向 人文基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