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体外发酵模型研究芸豆-蓝靛果复合发酵液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王佳 王玺 +7 位作者 周芳 安宇 张智慧 李思楠 徐开媛 苑鹏 王颖 张璐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1-218,共8页
该研究利用复配乳酸菌发酵制备芸豆-蓝靛果复合发酵液(kidney bean-haskap compound fermentation broth,FKBH)、芸豆发酵液(kidney bean fermentation broth,FKB)和蓝靛果发酵液(haskap fermentation broth,FH),研究了不同原料发酵液... 该研究利用复配乳酸菌发酵制备芸豆-蓝靛果复合发酵液(kidney bean-haskap compound fermentation broth,FKBH)、芸豆发酵液(kidney bean fermentation broth,FKB)和蓝靛果发酵液(haskap fermentation broth,FH),研究了不同原料发酵液的基础理化性质与抗氧化性能,随后通过体外发酵模型分别评估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FKB相比,FKBH可显著提高黄酮及单宁含量,且FKBH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高于FKB;通过体外发酵模型分析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表明,与FH相比,FKBH可显著增加肠道菌群中有益菌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FKBH、FKB和FH均可降低肠道菌群中有害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的相对丰度。综上,芸豆和蓝靛果复合发酵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肠道菌群调节作用。该研究可为杂粮与小浆果的复合发酵产品开发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豆 蓝靛果 体外发酵模型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中国白酒年份酒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高梦昕 王德良 +3 位作者 刘海坡 郭红莉 王超丽 韩兴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6-346,共11页
白酒年份酒作为一种兼具饮用价值和收藏价值的饮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交易规模已破千亿元,白酒年份酒的研究逐渐成为行业热点。该文通过对白酒年份酒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年份酒综合研究方法,包括常规的感官分析、理化... 白酒年份酒作为一种兼具饮用价值和收藏价值的饮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交易规模已破千亿元,白酒年份酒的研究逐渐成为行业热点。该文通过对白酒年份酒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年份酒综合研究方法,包括常规的感官分析、理化分析和色谱分析、光谱分析、同位素质谱分析相结合,对年份酒进行综合拟合判定。该文还对不同香型白酒年份酒风味物质变化规律进行综述,发现白酒年份酒随着贮存时间延长,长链醇类、短链酸类、酚类、呋喃类、吡嗪类、较高沸点和较强极性的风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大部分酯类、大部分醇类和一些不饱和醛类和酮类、硫化物、低沸点化合物的含量降低。通过对白酒年份酒的综述,为年份酒提供更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年份因子的研究提供参考,对于规范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年份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白酒年份酒 检测方法 风味物质 年份因子
下载PDF
国内外食品用菌种安全性法规和动物致病性评价方法对比研究
3
作者 赵晓涵 奚文韬 +2 位作者 王欣悦 翟磊 姚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7期240-247,共8页
随着菌种在食品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安全性评价包括国内外安全性评价资料、全基因组测序、动物致病性试验、耐药性试验等,其中致病性是指微生物菌种感染宿主造成健康损害引起疾病的能力,是菌种安全性评价的重要项... 随着菌种在食品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安全性评价包括国内外安全性评价资料、全基因组测序、动物致病性试验、耐药性试验等,其中致病性是指微生物菌种感染宿主造成健康损害引起疾病的能力,是菌种安全性评价的重要项目。本文系统地调研了国内外食品用菌种的安全性管理法规和动物致病性评价要求,并对已报道的动物致病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旨在为动物致病性评价在我国食品等领域菌株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用菌种 安全性法规 动物致病性评价
原文传递
酵母麸曲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固态发酵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余安玲 张小娜 李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54,共8页
为提升清香型白酒中酯类物质的含量,该研究将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应用于麸曲制作中,对酵母麸曲的制作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将其应用于白酒固态发酵实验,对酒体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以麸曲的酵母活菌数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酵母麸曲的培... 为提升清香型白酒中酯类物质的含量,该研究将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应用于麸曲制作中,对酵母麸曲的制作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将其应用于白酒固态发酵实验,对酒体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以麸曲的酵母活菌数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酵母麸曲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38 h、培养温度32℃、水料比1.10∶1、接种量10%,麸曲酵母活菌数为(7.25±0.04)×10^(9)CFU/g。将优化后所得的酵母麸曲应用于模拟固态发酵白酒工艺中,以不同大曲麸曲比例作为自变量,采用相同生产工艺酿造白酒。结果表明,酵母麸曲组的乙酸乙酯含量较大曲组有明显增加,是大曲组的6.52倍。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麸曲酿造的白酒与仅使用大曲酿造的白酒的香气成分具有明显区别。该工艺制作的酵母麸曲可有效提高白酒中酯类物质含量,增加白酒香气成分,对白酒的酿造生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威克汉姆酵母 麸曲 大曲 模拟固态发酵 香气成分
下载PDF
乳酸菌与酵母菌联合发酵改善食品品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梓桐 刘堉萍 +5 位作者 汪超 王健 张温清 商亚芳 魏兆军 马意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17,共6页
乳酸菌和酵母菌广泛用于谷物、果蔬、豆制品、乳制品等食品的发酵,在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乳酸菌和酵母菌不仅可以分别用于食品的发酵,还可以组合使用对食品进行联合发酵。该文对不同乳酸菌与酵母菌的组合方式、相互作用,及其对... 乳酸菌和酵母菌广泛用于谷物、果蔬、豆制品、乳制品等食品的发酵,在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乳酸菌和酵母菌不仅可以分别用于食品的发酵,还可以组合使用对食品进行联合发酵。该文对不同乳酸菌与酵母菌的组合方式、相互作用,及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表明乳酸菌和酵母菌联合发酵对食品的感官特征、贮藏时间等品质具有明显影响,对改善食品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旨在为乳酸菌与酵母菌联合发酵改善食品品质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为传统发酵食品的改良与新型发酵食品的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酵母菌 联合发酵 发酵食品 食品品质
下载PDF
嗜热链球菌和瑞士乳杆菌复配发酵牛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晓鑫 葛媛媛 +3 位作者 于学健 刘冲 于爽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1-308,315,共9页
该研究旨在研究嗜热链球菌和瑞士乳杆菌单菌株及复配发酵对发酵乳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Arrow,HS-SPME-Arrow)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嗜热链球菌CICC 6063和瑞士乳杆... 该研究旨在研究嗜热链球菌和瑞士乳杆菌单菌株及复配发酵对发酵乳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Arrow,HS-SPME-Arrow)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嗜热链球菌CICC 6063和瑞士乳杆菌CICC 6064单菌以及它们的不同活菌比例组合(1∶1、5∶1、10∶1、100∶1、1000∶1)发酵牛乳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和定量分析。共鉴定出66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和醇类化合物。其中乙醛、乙酸乙酯、2,3-丁二酮、2,3-戊二酮、乙偶姻、2-壬酮和己酸等对复配发酵乳的风味产生重要影响。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CICC 6063和瑞士乳杆菌CICC 6064的比例对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产生影响。特别是在10∶1的复配组合中,确定了22种关键性风味化合物,乙酯类化合物含量达1641.59μg/L,并有香茅醇检出,赋予发酵乳水果与花的香气。研究结果为菌株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 瑞士乳杆菌 发酵乳 挥发性风味物质 HS-SPME-Arrow
下载PDF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的酿酒高粱早期霉变判别方法研究
7
作者 王娜 谌松强 +7 位作者 聂秋宇 李子文 李宗朋 熊雅婷 齐琳 程亚娟 王健 张海红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5,共9页
高粱在储存及运输阶段极易受到霉菌的侵染,为快速无损检测出无感染症状的早期霉变高粱,避免其携带有害霉菌进入白酒酿造环节导致品质下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探究高粱不同霉变程度挥发性物质差异及... 高粱在储存及运输阶段极易受到霉菌的侵染,为快速无损检测出无感染症状的早期霉变高粱,避免其携带有害霉菌进入白酒酿造环节导致品质下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探究高粱不同霉变程度挥发性物质差异及其贡献度,筛选能够表征不同霉变程度的特征物质并建立判别模型。结果显示,在所有高粱样品中共鉴定出38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醛类8种,醇类6种,酮类4种,酯类6种,其他类3种;PLS-DA分析结合霉菌菌落总数可对不同霉变程度高粱进行分类,依据变量重要性投影以及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性筛选了9种关键特征性物质用于建立线性判别模型,模型准确率和精确率提高了12.5%,召回率提高了9.4%,F_(1)值提高了10.4%。该方法可用于高粱霉变程度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高粱 早期霉变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物质 判别模型
下载PDF
谷氨酸钠协同低温冻融促进发芽芸豆富集γ-氨基丁酸的机理研究
8
作者 徐开媛 王默涵 +7 位作者 刘金洋 安宇 李思楠 王佳 张智慧 段盛林 王颖 张璐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0-196,共7页
该研究以发芽芸豆为原料进行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协同低温冻融处理,对处理前后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PAO)活性进行测定,并利用... 该研究以发芽芸豆为原料进行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协同低温冻融处理,对处理前后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和多胺氧化酶(polyamine oxidase,PAO)活性进行测定,并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对MSG协同低温冻融促进发芽芸豆富集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SG协同低温冻融可以显著促进发芽芸豆GABA的富集,处理后GABA含量为仅发芽处理组的3.33倍。发芽芸豆在MSG协同低温冻融处理后GAD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DAO活性和PAO活性显著降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发现,MSG协同低温冻融会引起发芽芸豆体内氨基酸、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类代谢物质变化,并主要通过调节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途径、β-丙氨酸代谢途径、烟酸和烟酰胺代谢途、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途、丁酸代谢途径促进GABA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钠 低温冻融 发芽芸豆 γ-氨基丁酸富集 代谢途径
下载PDF
复合菌种发酵制备白芸豆多肽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9
作者 李思楠 王萌 +7 位作者 安宇 王晴 徐开媛 王佳 张智慧 王玺 王颖 张璐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221,共9页
为探究复合菌种发酵制备白芸豆多肽(White kidney bean polypeptides,WKBPs)的最佳工艺条件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以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为发酵剂,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制备WKBPs的工艺进行优化,利用超滤膜进行分级分离,测定不... 为探究复合菌种发酵制备白芸豆多肽(White kidney bean polypeptides,WKBPs)的最佳工艺条件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以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为发酵剂,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制备WKBPs的工艺进行优化,利用超滤膜进行分级分离,测定不同分子量WKBPs体外抗氧化活性,筛选活性最好的组分,并结合体外模拟消化体系评价经胃肠消化后WKBPs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时间48 h、温度37℃、接种量9%、米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复配比例1:1条件下WKBPs得率为63.47%;超滤后分子量组分WKBPs-4(Mw<3 kDa)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在WKBPs-4浓度在0.2~1.0 mg/m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抗氧化能力随WKBPs-4浓度的增加而增加,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Fe^(3+)还原力IC_(50)值分别为0.47、0._(50)、0.46和0.66 mg/mL;经胃肠消化后WKBPs-4仍保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在肠消化终点240 min时,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4.29%和77.34%。本研究可为白芸豆高值利用及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芸豆多肽 复合菌种发酵 超滤 抗氧化活性 体外消化
下载PDF
芸豆-蓝靛果复合发酵液制备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10
作者 王佳 丁方莉 +9 位作者 安宇 曾雪莹 张智慧 李思楠 徐开媛 周芳 王颖 张璐 徐炳政 孙泽堃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231,共10页
为提高杂粮与小浆果的利用度,研究复配乳酸菌发酵芸豆-蓝靛果复合汁制备发酵液并优化其工艺参数。选取四种乳酸菌对芸豆-蓝靛果复合汁接种发酵,以活菌数为指标筛选复配乳酸菌后,进行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复合发酵液的工艺参数... 为提高杂粮与小浆果的利用度,研究复配乳酸菌发酵芸豆-蓝靛果复合汁制备发酵液并优化其工艺参数。选取四种乳酸菌对芸豆-蓝靛果复合汁接种发酵,以活菌数为指标筛选复配乳酸菌后,进行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复合发酵液的工艺参数,并对其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筛选得到复配乳酸菌L1:L2等比例复配接种芸豆-蓝靛果复合汁,优化得到的复合发酵液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原料复配比例1:1、初始pH5.0、接种量2%、发酵温度34℃,此条件下复合发酵液的活菌数为9.89 lg CFU/mL。经检测,复合发酵液中总酚及黄酮含量均在16 h达到最高,分别为2204.96μg/mL和701.09μg/mL。抗氧化实验表明,在发酵过程中芸豆-蓝靛果复合汁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呈现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最高清除值为98.23%和93.77%,最优条件制备的芸豆-蓝靛果复合发酵液抗氧化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豆 蓝靛果 乳酸菌 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植物源生物活性肽的制备、生理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思楠 王玺 +8 位作者 安宇 余钧 徐开媛 王佳 张智慧 王萌 王阿琴 王颖 张璐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402,共9页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需求的增长,具有潜在食用及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s,BAPs)受到了广泛关注。植物源BAPs来源广泛、安全无毒。目前,大量的植物源BAPs经分离纯化被鉴定出来,除了具...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需求的增长,具有潜在食用及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s,BAPs)受到了广泛关注。植物源BAPs来源广泛、安全无毒。目前,大量的植物源BAPs经分离纯化被鉴定出来,除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之外,还具有抗氧化、降糖、降血压和抑菌等多种生理活性。本文就植物源BAPs的制备方法、生理活性、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植物源BAPs在后续食品和医药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肽 制备方法 生理活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食品接触铝罐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国内外对比分析研究
12
作者 马鹏 吴刚 +3 位作者 仇凯 张晓娟 刘晋 钱平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09,共7页
食品安全法规标准是我国食品包装行业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首先梳理和综述食品接触铝罐安全标准体系现状,通过对比分析中国、ISO、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的食品接触铝罐标准法规现状,研究国内外食品接触铝罐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法规标准是我国食品包装行业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首先梳理和综述食品接触铝罐安全标准体系现状,通过对比分析中国、ISO、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的食品接触铝罐标准法规现状,研究国内外食品接触铝罐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差异,总为我国食品接触铝罐及其他金属容器的标准法规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和依据。其次,开展国内外食品接触铝罐的食品安全标准指标对比分析,通过对国内外食品接触铝罐的食品安全标准指标如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总迁移量及迁移试验方法的对比分析,为完善我国食品接触铝罐安全标准指标提供依据。最后,在开展上述对比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食品接触铝罐法规标准的发展建议。本文为食品包装行业了解国内外相关标准法规、理解相关安全指标提供知识信息,为完善我国食品接触铝罐安全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罐 法规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 国家标准 安全指标 质量指标
下载PDF
不同原料组成的配方食品体外消化特性研究及其eGI值测定
13
作者 王怀槟 柳嘉 +4 位作者 王萌 安海峰 陈晶 李翔 余稳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67,共8页
近年来,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Index,GI)食品因餐后血糖波动较平稳所带来的系列健康益处而广受消费者青睐。随着特定人群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配方食品)的需求持续增加,构建可精准预测配方食品GI值的体外模型以取代操作繁琐... 近年来,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Index,GI)食品因餐后血糖波动较平稳所带来的系列健康益处而广受消费者青睐。随着特定人群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配方食品)的需求持续增加,构建可精准预测配方食品GI值的体外模型以取代操作繁琐的体内血糖测试已成低GI碳水化合物食品的研发与推广的关键步骤。该论文系统研究了10款碳水化合物原料组分比例差异明显的配方食品的体外消化特性,还原糖释放曲线经消化反应动力学拟合后得到的各消化参数进一步与人血糖测试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碳水组成的配方食品的体外消化特性显著不同,且在所有体外消化参数中,AUC_(90)值(还原糖释放曲线0~90 min下的面积大小)在预测配方食品的eGI值方面具有最大的应用潜力,其预测GI值公式为eGI=0.0206×AUC_(90)-20.6180(R2=0.9081)。研究结果还表明,碳水化合物原料组成对eGI值的影响因原料类型而有所不同,其中,固体玉米糖浆和木薯糊精的添加均会显著提高消化过程中还原糖的释放效率,两者对餐后血糖升高的贡献几乎相当;相比之下,木糖醇对血糖的影响可能小于麦芽糖醇。此外,适量添加果糖对eGI值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生成指数(GI) 体外消化 配方食品 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地参中水苏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4
作者 滑利洲 王永霞 +7 位作者 马芙俊 段盛林 刘士伟 郑骁阳 于有强 王文鑫 曾雪莹 周芳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5期48-51,共4页
以水苏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热水浸提法从地参中提取水苏糖,使用单因素正交法优化提取工艺,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2.5(g∶mL),浸提时间3.5 h,重复次数2次,浸提温度65℃,此时水苏糖提取率为32.34%。同时检测水苏糖对DPPH自由基和A... 以水苏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热水浸提法从地参中提取水苏糖,使用单因素正交法优化提取工艺,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2.5(g∶mL),浸提时间3.5 h,重复次数2次,浸提温度65℃,此时水苏糖提取率为32.34%。同时检测水苏糖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得出水苏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参 水苏糖 抗氧化活性 工艺优化
下载PDF
阿魏酸对乙醇诱导的LO2肝细胞DNA损伤的修复机制研究
15
作者 钟恒 陈杉彬 +4 位作者 王德良 杨冬莹 温银萍 罗蕊琪 黄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1,共8页
阿魏酸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其对肝细胞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该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浓度阿魏酸对乙醇诱导的LO2肝细胞DNA损伤的潜在修复机制。通过将不同浓度的阿魏酸作用于LO2肝细胞,并分析其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乙醇对LO2细... 阿魏酸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其对肝细胞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该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浓度阿魏酸对乙醇诱导的LO2肝细胞DNA损伤的潜在修复机制。通过将不同浓度的阿魏酸作用于LO2肝细胞,并分析其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乙醇对LO2细胞周期的影响及阿魏酸的干预作用,使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NA损伤标记物p-H2AX的表达,以及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水平和细胞自噬的变化。结果表明,阿魏酸在低浓度时能促进LO2细胞增殖,中等浓度(0.25~2 mmol/L)能显著减少乙醇诱导的p-H2AX表达,降低活性氧水平,并可能促进细胞自噬。然而,高浓度阿魏酸则显示出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在DNA修复和自噬方面有潜在抑制效应。该研究表明,在特定浓度范围内,阿魏酸能够对抗乙醇诱导的LO2肝细胞DNA损伤,并可能通过促进细胞自噬机制来增强细胞的修复能力。但在高浓度下,阿魏酸则可能逆转其保护效应,表现出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LO2肝细胞 DNA损伤修复 细胞周期 活性氧 细胞自噬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不同吸附材料对凤香型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去除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郝丽刚 张万众 +6 位作者 胡景辉 孙守营 王增强 杨攀华 任俊宇 韩兴林 王德良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1,共6页
氨基甲酸乙酯(EC)是一种潜在的基因致癌物,广泛存在于酿造酒中,而我国部分白酒中EC含量高于国际标准150μg/L,严重威胁饮酒消费者健康安全。该研究通过选用不同种类的具有吸附性能的材料去除凤香型白酒中EC,通过对其去除率、风味物质损... 氨基甲酸乙酯(EC)是一种潜在的基因致癌物,广泛存在于酿造酒中,而我国部分白酒中EC含量高于国际标准150μg/L,严重威胁饮酒消费者健康安全。该研究通过选用不同种类的具有吸附性能的材料去除凤香型白酒中EC,通过对其去除率、风味物质损失和感官品评三个方面综合评价,筛选出性能较好的吸附材料。结果表明,筛选出3种吸附材料:硅藻土3号、5号和树脂D751,对应的EC去除率分别为24%、25%和31%。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处理后的酒体中风味物质含量结果显示,树脂D751对酒体中风味物质含量损失较大,尤其是对酯类和醛类的损失率高达50%以上,而硅藻土3号和5号则对风味物质含量损失较小,对酯类、醇类、醛类损失率分别为11%和11%、6%和2%、6%和14%。经感官品评,硅藻土3号和5号对酒体香气的影响较小,且硅藻土5号的酒体口感较优于3号。因此,硅藻土5号是一款较适合去除酒体EC的良好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凤香型白酒 吸附材料 去除 风味 感官品评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学分析西藏青稞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与风味形成的关系
17
作者 张金萍 于佳俊 +7 位作者 贾福晨 马文瑞 靳玉龙 朱子健 郭琪 张海鹏 张玉红 薛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0-321,共12页
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与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色谱法分析青稞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风味物质变化特征及优势微生物属及其对关键代谢通路的贡献度。结果显示,在青稞酒样品中,乳酸杆菌属、根霉属、威克汉姆酵母属、发酵毕赤酵母属为发... 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与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色谱法分析青稞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风味物质变化特征及优势微生物属及其对关键代谢通路的贡献度。结果显示,在青稞酒样品中,乳酸杆菌属、根霉属、威克汉姆酵母属、发酵毕赤酵母属为发酵过程中主要优势菌;检测出13个酯类、15个醇类、4个醛类、2个酮类、2个酚类和1个吡嗪类共37种风味物质。宏基因组测序总共获得去冗长的基因823072个,物种注释得到5个门微生物进行KEGG基因功能注释,全局和概述图谱、碳水化合物代谢、信号传导、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相对丰度处于高水平。同时得出不同微生物参与底物的代谢网络和风味形成存在分布差异,预测乳酸杆菌属、片球菌属、根霉属、酵母菌属和毕赤酵母属5个属微生物与风味形成的贡献度更相关。该研究有助于阐明青稞酒发酵过程中不同种类微生物在风味形成中的代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酒 宏基因组测序 风味物质 微生物组成 贡献度
下载PDF
透明质酸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透明质酸钠的含量
18
作者 陈楠楠 王弈忻 +6 位作者 陈玉娟 彭雪菲 陈雯雯 曹梦思 刘林枝 刘捷 刘明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5年第2期154-159,共6页
本文建立一种透明质酸酶-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凝胶糖果、饮料、胶囊等食品中透明质酸钠含量方法,并对酶解时间、酶的浓度、反应pH和透明质酸钠浓度等4个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透明质酸钠酶解最适条件为酶解时间1 h、pH为6.0、底物... 本文建立一种透明质酸酶-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凝胶糖果、饮料、胶囊等食品中透明质酸钠含量方法,并对酶解时间、酶的浓度、反应pH和透明质酸钠浓度等4个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透明质酸钠酶解最适条件为酶解时间1 h、pH为6.0、底物浓度为0.05 mg/mL,酶浓度为1000 U/mL;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线性、重复性及准确性良好,可用于凝胶糖果、饮料、胶囊等食品中透明质酸钠含量进行测定。该方法为相关方法标准的出台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 新食品原料 透明质酸酶 HPLC 标准
下载PDF
延安酶解小米粉的开发研究及产品评价
19
作者 王文鑫 杨东 +12 位作者 于有强 杨元智 潘聪 郑晓阳 刘士伟 马玥 王启 马喜山 刘金洋 苑鹏 柳嘉 曾雪莹 段盛林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5期25-30,共6页
对延安小米进行生物酶解,优化酶解工艺,对不同工艺小米粉进行物性评价及电子感官对比。采用单因素试验,以DE值与感官评分为测定指标,研究了生物酶制剂种类、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小米浆DE值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 对延安小米进行生物酶解,优化酶解工艺,对不同工艺小米粉进行物性评价及电子感官对比。采用单因素试验,以DE值与感官评分为测定指标,研究了生物酶制剂种类、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小米浆DE值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酶解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使用α-中温淀粉酶,酶添加量0.6%,在55℃条件下酶解50 min,以此条件所得酶解小米粉的水解度较高、粒径较小,DE值达到55.36%,平均粒径仅13.42μm。同时,风味得到强化,强于普通小米粉。通过上述试验得知,生物酶解可进一步改善小米粉的物理特性,同时对小米粉成品的感官品质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粉 生物酶解 工艺优化 产品评价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D-阿洛酮糖发生美拉德反应导致的色泽变化研究
20
作者 刘捷 华君 +1 位作者 叶凤凌 何舟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5年第3期101-108,共8页
D-阿洛酮糖具有还原性,在美拉德反应中易形成焦糖色,该特性限制了其在饮料产品中的应用。本文探究了不同条件下阿洛酮糖发生美拉德反应的色泽变化。结果显示,10%阿洛酮糖水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色泽稳定,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pH越高色泽稳定... D-阿洛酮糖具有还原性,在美拉德反应中易形成焦糖色,该特性限制了其在饮料产品中的应用。本文探究了不同条件下阿洛酮糖发生美拉德反应的色泽变化。结果显示,10%阿洛酮糖水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色泽稳定,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pH越高色泽稳定性越差,说明阿洛酮糖更适合用于酸性饮料。相比于氢氧根离子,柠檬酸根离子可加速阿洛酮糖的变色。阿洛酮糖水溶液和阿洛酮糖牛奶溶液的美拉德反应程度均随着阿洛酮糖的浓度、加热时间、加热温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阿洛酮糖牛奶溶液的美拉德反应程度更强,浓度在12.5%以内的阿洛酮糖水溶液在80℃下储存4 h无明显色泽变化,而相同条件的阿洛酮糖牛奶溶液保温40 min即可见色泽变化。5%的阿洛酮糖牛奶溶液在120℃下15 min即可见色泽变化显著,提示阿洛酮糖含量高的饮料应避免高温高压灭菌和长时间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 美拉德反应 色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