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素质教育的突破之道——专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庞海芍
1
作者 庞海芍 邹宇铭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第8期1-6,共6页
从20世纪80、90年代至今,素质教育取得了很大成效,也引发了中国高校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巨大变革。面向未来,大学素质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深入发展素质教育,亟须实现理念的突破,深刻认识素质教育的价值和作用;亟... 从20世纪80、90年代至今,素质教育取得了很大成效,也引发了中国高校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巨大变革。面向未来,大学素质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深入发展素质教育,亟须实现理念的突破,深刻认识素质教育的价值和作用;亟须实现通识教育内容的突破,从教育观念、顶层设计、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升通识教育课程品质;亟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建立素质教育思想引领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须实现教育合力的突破,促进社会、家庭、学校形成素质教育合力,实现学校内部及外部的协同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素质教育 通识教育 书院制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大学素质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大家谈(笔谈)
2
作者 庞海芍 朱蔚蔚 +1 位作者 衣庆泳 曾妮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21期1-5,共5页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之后多次进行系统论述,并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培养高素...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之后多次进行系统论述,并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尤为关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特邀从事大学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专家学者,聚焦“大学素质教育与新质生产力”这一话题,探讨服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之道,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素质教育 高素质人才培养 理论研究与实践 新质 因地制宜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培养高素质人才 体制机制
下载PDF
素质教育与大学教育改革 被引量:34
3
作者 庞海芍 郇秀红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3-78,共6页
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素质教育,在中国大学已经开展了20余年,尽管其概念和内涵已经发生一些漂移和变迁,但由其引发的大学教育的三大变革却意义深远。一是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强调培养专才转向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素质教育,在中国大学已经开展了20余年,尽管其概念和内涵已经发生一些漂移和变迁,但由其引发的大学教育的三大变革却意义深远。一是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强调培养专才转向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制器"走向"育人"。二是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识选修课从无到有,质量不断提升;公共基础必修课的设计思路也在发生变化,与通选课一起发挥素质教育作用。三是引发了"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本科培养模式改革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通识教育 大学教育改革 通识课程
原文传递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笔谈) 被引量:22
4
作者 杜玉波 赵长禄 +12 位作者 李和章 程基伟 王义遒 胡显章 谢维和 马陆亭 刘宝存 孙华 李健 程钢 杨光明 侯定凯 庞海芍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共1页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于2017年12月26日在北京理工大学举办了"...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于2017年12月26日在北京理工大学举办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座谈会。来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专家学者、管理者、师生代表,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的记者共8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新时代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路径与措施""素质教育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意义"等主题进行交流,达成了重要共识。本期选发部分发言人的观点摘编,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素质教育 立德树人 民族复兴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培养 北京理工大学 社会主义建设者 北京师范大学
原文传递
继往开来 精研深践 全面提升素质教育质量和水平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大成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共3页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高校探索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16年来,在教育部领导下,经过试点探索、建立基地和普及推广,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在促进高校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高校探索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16年来,在教育部领导下,经过试点探索、建立基地和普及推广,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在促进高校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世界高等教育日新月异的形势和我国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新目标.如何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由此可以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的成立是大势所趋、恰逢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工作 教育质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大学生文化 教育思想观念 文化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质量
原文传递
素质教育20年发展成果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5
6
作者 郭大成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51,共5页
素质教育概念提出20年来,中国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经实践的检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新时期,应全面梳理大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推进大学教育综合改革。文章提出应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促进教育与养成相结合等基本观... 素质教育概念提出20年来,中国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经实践的检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新时期,应全面梳理大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推进大学教育综合改革。文章提出应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促进教育与养成相结合等基本观点,同时指出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有效推进大学教育综合改革关键在于动员各方积极性,全员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与养成 全员育人
下载PDF
素质教育思想的三大根基 被引量:3
7
作者 庞海芍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共3页
素质教育思想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是注重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实践反思、道德熏陶等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价值态度、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身心品质的教育。
关键词 素质教育思想 实践反思 行为习惯 道德修养 知识积累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道德熏陶 思维方式
下载PDF
素质教育要为激发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营造条件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显章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共3页
二十大是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召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我们深化素质教育应当立足于这两个大局和所确定的任务来思考。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大变局 里程碑意义 创新创造 战略全局 两个大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如何发展素质教育
9
作者 王义遒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9,共1页
建设创新型国家,靠的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基础在教育。“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教育界针对当时教育领域产生的一些问题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或提法。“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是很有针对性的,是从特定角度对党的教育... 建设创新型国家,靠的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基础在教育。“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教育界针对当时教育领域产生的一些问题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或提法。“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是很有针对性的,是从特定角度对党的教育方针的一种补充或具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20世纪80年代后期 创新型人才 党的教育方针 创新型国家 问题提出 教育领域 教育界
原文传递
开启素质教育新时代
10
作者 庞海芍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2,共1页
改革开放以来,素质教育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于我国教育大政方针和改革实践,引发了教育思想、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但多年来素质教育尚存两大痛点,一是理论体系构建不... 改革开放以来,素质教育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于我国教育大政方针和改革实践,引发了教育思想、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但多年来素质教育尚存两大痛点,一是理论体系构建不足,二是实践工作边界模糊,以至于长期面临“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教育改革 改革开放 课程体系 实践工作 教育思想 边界模糊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培养
11
作者 庞海芍 《留学》 2025年第6期1-1,共1页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迅速影响乃至颠覆诸多行业。依靠大量知识记忆和重复性技能训练培养出的人才,将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素质教育必须深化人才培养目标、重构培养格...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迅速影响乃至颠覆诸多行业。依靠大量知识记忆和重复性技能训练培养出的人才,将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素质教育必须深化人才培养目标、重构培养格局、完善培养体系。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重塑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学者指出,数字化生产要素具有可复制性,数据作为信息具有可共享性,这决定了以数据为重要资源的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开放共享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发展模式对人的共享、合作、协同精神提出了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素质教育 知识记忆 高素质人才培养 开放共享 可复制性 数字化生产 人工智能 培养体系
下载PDF
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笔谈)
12
作者 王义遒 胡显章 +1 位作者 马陆亭 陈洪捷 《中国高教研究》 2025年第4期10-16,共7页
“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 “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其中“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是一项重要要求。在我国高等教育界,类似的要求在30年前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时候,已经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列为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其目的在于纠正当年高等教育中文理工分家、专业设置过窄、单纯专业教育观念突出及功利导向过重的弊病,以便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教育 协同发展 教育综合改革
原文传递
让我们在灾难中全面成长
13
作者 庞海芍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0年第4期38-38,共1页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灾难发生时带来的错综复杂局势、激烈矛盾冲突乃至生死考验,恰恰是对我们的价值信念、家国情怀、人生态度以及意志毅力的考验和历练,人们正是在激烈而艰苦的磨炼中才能迅速成长。
关键词 价值信念 家国情怀 玉汝于成 艰难困苦 生死考验 人生态度 全面成长 灾难
下载PDF
提高哲学自觉 推进文化育人
14
作者 胡显章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9,共1页
中华民族正在加速实现伟大复兴,文化的反思和振兴是其重要的前提和内涵。中国大学在本质上是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是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源泉,对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重大责任。大学人应该深刻认识文化在历史进步和大学自身建... 中华民族正在加速实现伟大复兴,文化的反思和振兴是其重要的前提和内涵。中国大学在本质上是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是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源泉,对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重大责任。大学人应该深刻认识文化在历史进步和大学自身建设中的作用,正确把握国家文化发展和大学文化建设的规律,积极推进文化育人,并主动担当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育人 自觉 哲学 中国大学 大学文化建设 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 历史进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