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工作本科培养模式的本土化构建——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方舒 冯钧艺 《社会建设》 2015年第6期43-52,共10页
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时至今日在本科培养过程中仍存在培养理念跟不上、学生认同度低、课程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开设较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而... 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时至今日在本科培养过程中仍存在培养理念跟不上、学生认同度低、课程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开设较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而专业教育中的问题、探索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可供教育界同行进行对话探讨的价值。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本土化模式还需从创新社会工作教育理念、培养应用能力与研究能力兼具的专业人才、推进社会工作教育模式的规范化、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等路径加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本科培养 本土模式
下载PDF
冲刺千万人口,宁波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修晓博士专访
2
作者 王心怡 王修晓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0年第5期31-32,共2页
人口正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城市间的"人口竞争"愈演愈烈,对于中国任何一个有"野心"的城市而言,"千万人口"都是一个亟待突破的目标——"一座开放创新、幸福宜居的全球门户城市,到2049年,宁... 人口正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城市间的"人口竞争"愈演愈烈,对于中国任何一个有"野心"的城市而言,"千万人口"都是一个亟待突破的目标——"一座开放创新、幸福宜居的全球门户城市,到2049年,宁波市域常住人口约1000万。"两年前,"宁波2049"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这样的期盼。如今,宁波人口增长的脚步远快于预期。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宁波常住人口达到854.2万人,过去两年共新增常住人口53.7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入率 制造业 外来人口 常住人口 高端人才 中央财经大学 机遇和挑战 社会学系
下载PDF
大学毕业生目标自主性与无望感:社会支持与性别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孙铃 宁彩芳 +3 位作者 黄四林 窦东徽 张红川 张梅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1-458,共8页
大学毕业生面临重要的生活转折,其个人目标自主性对未来的无望感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以192名大四毕业生为被试,采用特殊目标测量法考察个人目标自主性,用问卷评价社会支持与无望感,探讨目标自主性与无望感的关系,并分析社会支持和性别的... 大学毕业生面临重要的生活转折,其个人目标自主性对未来的无望感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以192名大四毕业生为被试,采用特殊目标测量法考察个人目标自主性,用问卷评价社会支持与无望感,探讨目标自主性与无望感的关系,并分析社会支持和性别的作用。结果发现:(1)毕业前夕去向已经确定的大学生,无望感更低;(2)大四毕业生目标自主性越高,对未来的无望感越低;(3)目标自主性对无望感的预测受到性别因素调节。对于男生,高目标自主性能够显著降低无望感;对于女生,目标自主性对无望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4)社会支持对于目标自主性与无望感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是社会支持越高,其无望感越低。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建立自主的个人目标和改善社会支持对降低无望感具有重要意义,目标自主性的效应对男生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自主性 无望感 社会支持 性别差异 大学毕业生
原文传递
大学生公正感对其社会责任感的影响——社会流动信念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黄四林 韩明跃 +1 位作者 孙铃 尚若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4,共7页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的核心素养,更是社会和谐与良好风尚的重要保证。为揭示大学生感知的社会公正对其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公正感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以及社...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的核心素养,更是社会和谐与良好风尚的重要保证。为揭示大学生感知的社会公正对其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公正感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以及社会流动信念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1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大学生公正感与其社会责任感的关系,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2采用文字材料启动大学生公正感,考察其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控制组和低公正感组相比,高公正感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显更高。研究3进一步检验了社会流动信念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社会流动信念在公正感对社会责任感影响过程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维护社会公正增强大学生公正感,可以通过树立社会流动信念来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感 社会责任感 社会流动信念 大学生
下载PDF
社会需求、资源供给、制度变迁与民间组织发展 基于中国省级经验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国武 李璐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102,共29页
本文从社会需求、供给和制度主义这三种视角解释民间组织发展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转型时期民间组织发展地区差异的研究假设,并利用2001-2008年省级层次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三种理论视角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影响社会团体... 本文从社会需求、供给和制度主义这三种视角解释民间组织发展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转型时期民间组织发展地区差异的研究假设,并利用2001-2008年省级层次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三种理论视角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影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三种不同类型民间组织发展的具体因素各不相同;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嵌入于其所处的地方社会情境之中,它不仅反映了地区的社会需求结构和居民资源状况,还受到地区经济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变迁进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需求 资源供给 制度变迁 民间组织
下载PDF
个人的当代形貌:社会化理论的世纪挑战——人的主体性的新发展与以人为本的时代源泉 被引量:25
6
作者 郑杭生 杨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3-82,共10页
我们处在社会学创始以来又一个极为复杂的时期,现代性穿越了以往的束缚,追求更加自由、轻快和流畅的节奏,生活发生了持续的巨变。短暂的需要取代了对永恒的向往,流动变化比稳定持久更具有常态性,社会和集体的事业离开了传统航道,个人境... 我们处在社会学创始以来又一个极为复杂的时期,现代性穿越了以往的束缚,追求更加自由、轻快和流畅的节奏,生活发生了持续的巨变。短暂的需要取代了对永恒的向往,流动变化比稳定持久更具有常态性,社会和集体的事业离开了传统航道,个人境遇也更为不确定和难以预见。这些再次提示我们:传统理论的基础并非想象中那样牢不可破,反观传统、审查经典、重建理论视野和思维轨道永远是必要的。这种“反向而行”的过程能够显露传统理论对人本身价值目标的忽略和背离。在当代, 人的主体性发展穿越了“个体化”、“个性化”阶段,迈进了“个人化”里程,这是当代个人对这个变迁时代的实践回应,也是现时代个人与以往时代个人的标志性区别。这种状况显示了,人是新型现代性和社会工程的主体,并通过这一过程施展才能、发挥创造性、型塑历史,实现自己的期待、享受自己的生活。这是蕴涵于我们时代自身的以人为本的源泉,也是人本型、创新型和未来型社会化理论的现实支撑。于是,如何型塑具有时代精神的精英和社会财富的继承者,托起我们民族的生存和希望,也就再次成为理论社会学与时代和实践的一个交汇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现代性 人的主体性 个人化 新型社会化理论
下载PDF
目前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社会适应性危机 被引量:30
7
作者 张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目前,我国大学生在社会适应方面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认知片面、自我定位偏差、就业及职业胜任出现问题、心理调适能力与人际调适能力低下等几个方面。我国大学生群体社会适应性危机凸现了转型时期特殊社会背景及其呈现... 目前,我国大学生在社会适应方面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认知片面、自我定位偏差、就业及职业胜任出现问题、心理调适能力与人际调适能力低下等几个方面。我国大学生群体社会适应性危机凸现了转型时期特殊社会背景及其呈现出的结构性、普遍性、双重性及伴生性特征。这一问题应从教育改革、加强适应性教育以及大学生个人调适等几个层面寻找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适应性 心理调适
原文传递
社会工作发展与我国高等教育的理念转变和制度创新——专业化职业化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敏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0年第10期87-93,共7页
进入本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一些动态日趋增强。随着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的发展,大学教育的重心由本科生教育向研究生教育转移,研究生教育也不断大众化和普及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正在迅速超越精英教育的藩篱。我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一个... 进入本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一些动态日趋增强。随着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的发展,大学教育的重心由本科生教育向研究生教育转移,研究生教育也不断大众化和普及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正在迅速超越精英教育的藩篱。我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建设一支宏大的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正是对当今教育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和社会建设的积极回应。这些变化势必对高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培养目标及管理体系等带来深刻的影响。通过理念转变和制度创新,我国高等教育将成为真正的现代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社会工作 教育理念转变 教育制度创新
原文传递
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韩小谦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51,共4页
本文提出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是建立在对技术客观上是一个自组织系统的充分认识的前提下 ,认为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就是技术系统的他组织 ,即人们根据自己的共同利益 ,有计划地引导技术展现其发展的本质 ,控制其自发过程中的不良后果 ,使... 本文提出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是建立在对技术客观上是一个自组织系统的充分认识的前提下 ,认为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就是技术系统的他组织 ,即人们根据自己的共同利益 ,有计划地引导技术展现其发展的本质 ,控制其自发过程中的不良后果 ,使它朝着与自然、人性、社会和谐的方向发展。技术社会控制的他组织形式可以包括指令性的他组织和诱导性的他组织等 ,遵循技术过程的客观规律 ,辩证地运用这些形式 ,才能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发展 社会控制 自组织 他组织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理论的重建与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敏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4,共8页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至今,30年的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恢复重建约至上世纪末,第二阶段约从本世纪以来至今。划分的依据并不在于时间,主要在于社会学理论研究内涵和形式的重要变化。回顾也许能...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至今,30年的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恢复重建约至上世纪末,第二阶段约从本世纪以来至今。划分的依据并不在于时间,主要在于社会学理论研究内涵和形式的重要变化。回顾也许能获得一种认识:中国社会学的重大领域、主要分支领域、应用研究或专题论域,往往能够看到理论研究的前导和推动作用。回顾也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学理论的成长史、现有不足和偏差,以及特点、品质和未来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改革开放 社会学理论 30年回顾
下载PDF
论后危机时代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条件与目标定位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舒 《开发研究》 2015年第1期168-172,共5页
2008年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至今仍未褪去,全球经济时而动荡,复苏乏力。后危机时代我国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必须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增加经济总量与增进民生福祉的关系。在这样的要求下,后危机时代... 2008年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至今仍未褪去,全球经济时而动荡,复苏乏力。后危机时代我国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必须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增加经济总量与增进民生福祉的关系。在这样的要求下,后危机时代是大力发展我国社会政策的有利时机,社会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人力资源结构乃至城乡结构的深刻调整必然对社会政策提出新的历史任务,同时,也会释放出有利于中国社会政策创新发展的全新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社会政策 发展条件 目标定位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的学术成长与农村社会学的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109,共9页
中国社会学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随着学科不断成长壮大,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正在愈益增强。与此同时,这一学科也表现出日渐成熟的特征。在中国社会学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农村社会学是做出重要贡献的分支应用领域。无论是从中国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随着学科不断成长壮大,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正在愈益增强。与此同时,这一学科也表现出日渐成熟的特征。在中国社会学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农村社会学是做出重要贡献的分支应用领域。无论是从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和中国化的学术取向,或是追求主体性和自觉性的学术根基,还是承当民族生存和国家命运责任的学术立场,农村社会学的贡献是独特的和难以比拟的。当代农村社会学继续秉承了社会学先贤的事业和志向,并坚持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和"再评判、再认识、再提炼"的学术理念。面对已经到来的新型城镇化、城乡社会变迁、城乡关系调整的新阶段,农村社会学和整个中国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将进一步凝练和提升,以往西方社会学的话语支配地位将持续弱化并面临终结,从而真正迎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学派的发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的学术贡献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模式的生成与发展
13
作者 方舒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3-147,共5页
经过党和政府60多年实践探索,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管理模式。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可将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模式演变过程分为三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到改革之初的生成阶段、改革以来的转型发展阶段和2003年至今的创新发展... 经过党和政府60多年实践探索,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管理模式。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可将中国特色社会管理模式演变过程分为三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到改革之初的生成阶段、改革以来的转型发展阶段和2003年至今的创新发展阶段。在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时代议题下,梳理和评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管理模式的变迁,可以客观、充分地认识中国社会管理模式的历史变迁,也能为我国今后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管理模式 生成 发展
下载PDF
中美社会学发展史中几个问题的比较研究
14
作者 王积超 《凉山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145-148,共4页
最近几年,社会学在中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很多大学纷纷兴办社学专业,培养社会学专业人才,但是社会学在中国应如何发展,如何解决社会学专业学生今后找工作难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美社会学发展史中几个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或许能够给社会学... 最近几年,社会学在中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很多大学纷纷兴办社学专业,培养社会学专业人才,但是社会学在中国应如何发展,如何解决社会学专业学生今后找工作难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美社会学发展史中几个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或许能够给社会学界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以有益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社会学发展 社会学史 比较研究 社会学专业 培养目标
下载PDF
中美社会学发展史中的几个问题比较研究
15
作者 王积超 《池州师专学报》 200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最近几年 ,社会学在中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很多大学纷纷兴办社会学专业 ,培养社会学专业人才 ,但是社会学在中国应如何发展 ,如何解决社会学专业学生今后找工作难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中美社会学发展史中几个问题进行比较研究 ,或许能够... 最近几年 ,社会学在中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很多大学纷纷兴办社会学专业 ,培养社会学专业人才 ,但是社会学在中国应如何发展 ,如何解决社会学专业学生今后找工作难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中美社会学发展史中几个问题进行比较研究 ,或许能够给社会学界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以有益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社会学发展史 人才培养 专业教育 课程设置 就业
下载PDF
“如何做社会理论研究”圆桌研讨纪要
16
作者 孙菲 姜利标 +8 位作者 陈涛 迟帅 李钧鹏 刘拥华 孙飞宇 王建民 王赟 张巍卓 郑作彧 《学术评论》 2024年第2期20-46,共27页
时间:2024年2月25日形式:线上会议主持人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议。本次研讨会主题是“如何开展社会理论研究”,社会理论作为社会学学科延续和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相较于成熟的社... 时间:2024年2月25日形式:线上会议主持人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议。本次研讨会主题是“如何开展社会理论研究”,社会理论作为社会学学科延续和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相较于成熟的社会学定量抑或定性研究,社会理论研究并没有形成一种稳定的、可遵循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理念。面对不同的知识传统,如何兼顾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进而提出我们这个时代有效的理论问题,以此回应社会发展之问,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理论研究 会议主持人 社会学学科 早上好 研讨会主题 研究理念 定性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下载PDF
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经济作用
17
作者 苏日嘎拉图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0-65,共6页
文化经济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经济门类,它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文化经济的发展对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就业率、调整产... 文化经济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经济门类,它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文化经济的发展对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就业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满足和丰富人们的社会生活、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社会 发展过程 文化经济 作用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被引量:352
18
作者 辛自强 张梅 何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4-679,共16页
自恢复高考至今,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一历史时期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变化呢?本研究对1986至2010年间237项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报告进行了横断历史的元分析,以考察这些研究(被试为30多万名大学生)... 自恢复高考至今,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一历史时期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变化呢?本研究对1986至2010年间237项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报告进行了横断历史的元分析,以考察这些研究(被试为30多万名大学生)所测心理问题的9个因子得分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SCL-90各因子均值与年代之间均呈负相关,年代可以解释9个因子4%至36%的变异;25年来9个因子均值分别下降了1%至13%,其中偏执、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因子变化较明显。这说明25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减少,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2)25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大学一年级以上的学生上,而且重点大学学生(较之非重点大学)、城市生源学生(较之农村)、男生(较之女生)的心理健康改善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L-90 心理健康 大学生 横断历史研究 元分析 变迁
下载PDF
群际信任的增进:社会认同与群际接触的方法 被引量:59
19
作者 辛素飞 明朗 辛自强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群际信任是衡量群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尺度。群际信任指人们在群际互动中对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或意向做积极预期而且愿意承受相应的风险,这种信任主要是由群体成员所属的社会身份所决定的,表现为内群体成员对外群体成员的信任。影响群际信... 群际信任是衡量群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尺度。群际信任指人们在群际互动中对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或意向做积极预期而且愿意承受相应的风险,这种信任主要是由群体成员所属的社会身份所决定的,表现为内群体成员对外群体成员的信任。影响群际信任的因素包括社会群体身份及其表征和群体之间的接触经验,增进群际信任的方法主要包括社会认同与群际接触两大类方法。未来的研究需结合已有进展和社会现实问题对中国的群际信任问题及增进方法进行深入和系统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信任 内群体信任 外群体信任 社会认同 群际接触
下载PDF
1993至2009年大学生焦虑的变迁:一项横断历史研究 被引量:98
20
作者 辛自强 辛素飞 张梅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8-653,共6页
有研究表明,中学生的焦虑水平在逐年上升,那么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是如何随年代变化的呢?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呢?为此,我们选取1993至2009年间以Spielberger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测量大学生状态焦虑的63篇和特质焦虑的66... 有研究表明,中学生的焦虑水平在逐年上升,那么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是如何随年代变化的呢?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呢?为此,我们选取1993至2009年间以Spielberger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测量大学生状态焦虑的63篇和特质焦虑的66篇研究报告进行横断历史的元分析,以考察大学生状态和特质焦虑水平历年的变化情况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1993至2009年大学生状态和特质焦虑均值与年代有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大学生的焦虑水平在逐年上升;(2)大学生状态焦虑增长速度要快于特质焦虑,而且年代对状态焦虑变异的解释率也高于特质焦虑;(3)在状态和特质焦虑上男女大学生得分都与年代有显著正相关,且在两种焦虑得分上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状态焦虑 特质焦虑 横断历史研究 元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