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Tamm-Horsfall蛋白在肾脏病中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宋青 尹培达 李仕梅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报告了Tamm-Horsfall蛋白与肾脏病关系的一组系列性临床—实验研究结果,包括:①如何自行提取尿THP和制备抗THP抗体,说明自制抗原、抗体具有经济、实用、可靠性高的优点。②介绍用火箭电泳和单扩法测定尿THP的具体方法、要点和临床... 本文报告了Tamm-Horsfall蛋白与肾脏病关系的一组系列性临床—实验研究结果,包括:①如何自行提取尿THP和制备抗THP抗体,说明自制抗原、抗体具有经济、实用、可靠性高的优点。②介绍用火箭电泳和单扩法测定尿THP的具体方法、要点和临床意义。③用火箭电泳法测定肾脏病尿THP排量,发现慢性肾脏病时尿THP排量减少,在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时其排出量增高,这是一种肾脏病的辅助诊断方法。④采用荧光标记抗THP抗体,检测尿THP包裹游离细胞(THP-CFC),发现肾实质疾病的尿THP-CFC为阳性,而下尿路疾病和正常人则为阴性,因而是尿中细胞来源定位的较好方法。⑤首次用THP局部和全身注射两法成功制作了与国外学者技术路线不同的小管-间质性肾炎(TIN)模型,它是研究TIN发病机制与防治的一种理想和成功率高的、病理损害表现典型的动物模型。⑥在上述⑤的基础上,用环孢素A(CsA)来干扰TIN,发现CsA有预防TIN形成的作用,同时也证实了免疫反应在该TIN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TH蛋白 诊断 尿
下载PDF
IgA肾脏病遗传学研究进展
2
作者 郑智华 叶任高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1991年第2期10-13,共4页
经流行病学调研发现,IgA肾脏病的发病与种族及地区有一定关系,也发现在同一家族中有多个成员发病,从而考虑本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关键词 IGA肾病 遗传学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中肾功能恶化防治的研究现状
3
作者 王琳 叶任高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1998年第6期348-349,共2页
逆转或延缓肾功能损害是治疗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目标。晚近随着动物实验模型的深入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介入,对慢性肾脏病中肾功能恶化的机理和防治均有了不少新认识。1肾功能进行性损害的机理肾脏疾病时肾损害(包括功能和形... 逆转或延缓肾功能损害是治疗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目标。晚近随着动物实验模型的深入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介入,对慢性肾脏病中肾功能恶化的机理和防治均有了不少新认识。1肾功能进行性损害的机理肾脏疾病时肾损害(包括功能和形态的损害)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慢性 肾功能损害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凝学的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魏连波 粟德林 +4 位作者 叶任高 刘素雁 马军 马志刚 高云飞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70-372,共3页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者血凝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31例RNS为实验组,另设31例正常对照。两组均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g)、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者血凝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31例RNS为实验组,另设31例正常对照。两组均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g)、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的变化。结果:ⅧR:Ag、Fbg、PAgT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增高,AT-Ⅲ、Plg与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APTT时间显著缩短,P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ⅧR:Ag、AT-Ⅲ与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1b)呈正相关,Fbg、PAgT与A1b呈负相关。结论 RNS存在严重的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因子Ⅷ 纤维蛋白 血凝学
下载PDF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及实验系列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道友 叶任高 +7 位作者 李幼姬 郑智华 刘冠贤 谢春 李仕梅 李成进 韩蜀莲 毛晓玲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81-87,共7页
综述作者对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32年的研究概况,主要包括:①PNS发病机理:证明了免疫介导及炎症介导性肾小球损伤在PNS发病中的作用,在国内率先报告PNS患者有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 综述作者对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32年的研究概况,主要包括:①PNS发病机理:证明了免疫介导及炎症介导性肾小球损伤在PNS发病中的作用,在国内率先报告PNS患者有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异常升高,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增加,抗氧化功能减退等表现;②肾穿刺及病理:报告大量肾穿刺活检资料,着重分析系膜增生性及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在华南地区的发病情况,研究了系膜增生性肾炎肾生存率;③并发症:在国内率先分析了PNS并发感染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探讨了P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及肾小管功能异常的发病情况及预后;④在国内率先探讨激素(强的松)治疗PNS,并就强的松治疗PNS作了广泛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提出了强的松治疗PNS及常复发性PNS的新方案并证实其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 病理学 并发症 治疗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理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尹培达 陈永雄 +5 位作者 王丹 陈伟英 刘亚光 娄探奇 杨岫岩 石成钢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81-85,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全身性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理未明。本课题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角度进行研究,发现抗DNA免疫复合物(抗DNAICs)与狼疮性肾炎(LN)发病密切相关,能促系膜细胞产生白...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全身性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理未明。本课题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角度进行研究,发现抗DNA免疫复合物(抗DNAICs)与狼疮性肾炎(LN)发病密切相关,能促系膜细胞产生白介素6(IL6),对疾病的活动性、疗效判断有一定价值。在细胞因子与LN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及内皮素(ET)等与SLE的活动性明显相关,而且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SLE活动性及肾损害密切相关。此外,红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及淋巴细胞凋亡也参与LN的发病。在临床研究方面,本课题除对LN进行研究外,对狼疮脑、血液危象及肺胸膜病变等也作了深入研究,并发现SLE并发溢乳现象,证明与泌乳素(PRL)增高有关;肾活检对LN的诊断、疗效及预后的评价有重要意义。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CTXIV)是治疗LN及其它内脏损害的有效的成功的疗法。本课题还研究小剂量环孢素A(CsA)治疗LN,取得良好疗效;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危重SLE是一有效的抢救措施。对SLE的预后因素也作了观察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 红斑狼疮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血尿定位诊断的系列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谢春 叶任高 李幼姬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81-85,共5页
综述该研究所1984~1994年对血尿进行定位诊断的系列研究:①在国内首次报告用位相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形态及尿红细胞活体染色后光镜检查对诊断血尿来源的价值,认为当尿中红细胞以畸形为主(>75%),且畸形红细胞计数>8&... 综述该研究所1984~1994年对血尿进行定位诊断的系列研究:①在国内首次报告用位相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形态及尿红细胞活体染色后光镜检查对诊断血尿来源的价值,认为当尿中红细胞以畸形为主(>75%),且畸形红细胞计数>8×106/L,揭示为肾小球性血尿;②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尿红细胞分类计算法以鉴别血尿来源;③在国内率先提出利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尿红细胞体积可判别血尿来源,发现若尿红细胞体积分布曲线呈肾小球性分布,尿平均红细胞体积小于正常红细胞体积,应考虑肾小球性血尿;④通过体内和体外模拟实验,在国内首次证实,尿红细胞形态学和尿红细胞体积变化的机制是肾小球滤过膜的机械损伤和尿pH、渗透压等化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⑤根据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在国内率先指出,畸形红细胞尿可能也见于小管-间质性疾病;⑥在尿蛋白测定对血尿定位诊断的价值的研究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 蛋白尿 红细胞 异常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进一步开展中西医结合对狼疮性肾炎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叶任高 孙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7-178,共2页
进一步开展中西医结合对狼疮性肾炎的研究叶任高,孙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损伤的结缔组织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男:女约为1:9,狼疮性肾炎(LN)是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内脏损害,约70%SLE... 进一步开展中西医结合对狼疮性肾炎的研究叶任高,孙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损伤的结缔组织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男:女约为1:9,狼疮性肾炎(LN)是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内脏损害,约70%SLE患者有LN的临床表现,肾活俭几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应用尿素动力学模型评价血透患者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叶脉安 沈清瑞 +1 位作者 黄湖辉 余立群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0-32,共3页
应用尿素动力学参数时间平均尿素浓度(TACurea)、整体尿素清除率(KT/V)、蛋白质分解代谢率(PCR),对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并与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发现TACurea和PCR是反映血液透析长期充分与否... 应用尿素动力学参数时间平均尿素浓度(TACurea)、整体尿素清除率(KT/V)、蛋白质分解代谢率(PCR),对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并与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发现TACurea和PCR是反映血液透析长期充分与否的重要指标.KT/V可直接反映单次透析效果,是调整透析方案的最佳指标.在透析不充分的情况下,KT/V对PCR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尿素动力学模型 透析充分性 营养状况
下载PDF
中药干预肾间质纤维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魏连波 马志刚 +3 位作者 叶任高 陈宝田 战胜才 黄璜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46-948,共3页
综述了中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肾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促凋亡及其他途径干预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中药 肾小球硬化症 病灶性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补气温肾方对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改善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冠贤 范雁飞 叶任高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7期477-478,共2页
关键词 补气温肾方 血液透析 肾疾病
下载PDF
镉染毒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氧自由基代谢与损伤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姜傥 谭炳德 +1 位作者 董秀清 关伟明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4-6,共3页
本文以离体肾小管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了镉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时细胞内氧自由基反应及其与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镉可诱发离体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脂质过氧化产物明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 本文以离体肾小管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了镉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时细胞内氧自由基反应及其与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镉可诱发离体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脂质过氧化产物明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受抑,与此同时肾小管细胞出现一系列超微结构改变;抗氧化剂VitE可使脂质过氧化作用明显减弱,提示镉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与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结构及功能的损伤有关,氧自由基在镉致肾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抗氧化剂的使用对镉中毒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 肾小管上皮细胞 毒理学
下载PDF
35年狼疮性肾炎临床与基础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林 叶任高 +3 位作者 杨念生 曾丽霞 李幼姬 刘冠贤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161-166,共6页
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发现异常增高的循环白介素6 可导致狼疮性全身性病理损害;白介素6 异常增高在狼疮性小管间质损害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白介素6 及其信息传递中的 G P130 , Jun B 基因异常表达参与了弥漫性... 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发现异常增高的循环白介素6 可导致狼疮性全身性病理损害;白介素6 异常增高在狼疮性小管间质损害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白介素6 及其信息传递中的 G P130 , Jun B 基因异常表达参与了弥漫性增生性狼疮性肾炎( L N) 分子发病过程,并率先发现丹参通过增强cmyc 蛋白高水平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对人肾成纤维细胞增殖产生抑制作用。在国内外首次证实巨噬细胞在 L N 的病人肾脏局部增殖,且和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首次发现白介素受体(s I L2 R) 和 F L C T 增多是诊断早期活动 L N 的可靠指标。筛选并建立了一种本病活动性的计分方法;发现小管间质病变分级对 L N 肾小球病理、临床表现、治疗、疗效及复发的判断均有指导意义。在国内首先报道超大剂激素冲击疗法治疗严重的活动性 L N,率先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改进 C T X 冲击疗法治疗 L N。发现中药在促进骨髓造血,对抗 C T X 等致免疫功能过度抑制具有一定作用。首次在国内探讨了 L N 尿毒症的可逆性,并分析发现 S L E 死亡最主要原因并非尿毒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
下载PDF
终末期肾脏病可逆性的探讨─—附534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锋先 刘健 +1 位作者 冯小云 叶任高 《新医学》 1994年第10期512-513,共2页
本文调查了近11年来本院收治的534例终末期肾脏病病例,其可迟缓解率为2.6%。这种可逆性与原发疾病、肾衰时平均年龄及治疗方式有关。其中以狼疮肾炎组缓解率最高为14.3%。肾衰缓解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不缓解组(32.8&... 本文调查了近11年来本院收治的534例终末期肾脏病病例,其可迟缓解率为2.6%。这种可逆性与原发疾病、肾衰时平均年龄及治疗方式有关。其中以狼疮肾炎组缓解率最高为14.3%。肾衰缓解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不缓解组(32.8±12.4145.2±16.9岁),透析组缓解率高于非析组(4.7%:1.3%)。表明终末期肾脏病有一定可逆性,应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肾衰缓解率 病例分析 可逆性 疗效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薛志强 钟建珍 +1 位作者 叶任高 梁茵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8-19,21,共3页
目的:评估中药肾衰方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近期和远期作用。方法:217例CRF病人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85例)和在此基础上施用中药肾衰方的治疗组(132例)。结果:治疗组尿素氮(BUN)和血清肌... 目的:评估中药肾衰方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近期和远期作用。方法:217例CRF病人随机分为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85例)和在此基础上施用中药肾衰方的治疗组(132例)。结果:治疗组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P<0.05),血肌酐倒数(1/Scr)与时间(前3个月)回归分析,斜率b为正值2.6×10-4,表明能延缓CRF的进展,部分病人肾功能还有所改善。临床综合评价,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优于对照组65.88%(56/85)(P<0.01),3年以上的转归,终末期肾衰(ESKD)发生率为17.55%(8/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71%(12/31)(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 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病人抗氧化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道友 叶任高 +2 位作者 凌衫洪 李幼姬 李惠群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3期207-209,共3页
为研究肾病综合征(NS)时抗氧化功能状况,我们测定36例患者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维生素E,以及尿SOD、MDA。结果表明:NS患者血总SOD、Cu-Zn-SOD及维生素E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为研究肾病综合征(NS)时抗氧化功能状况,我们测定36例患者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维生素E,以及尿SOD、MDA。结果表明:NS患者血总SOD、Cu-Zn-SOD及维生素E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6.22±27.48μU/L比104.20±18.80μU/L,P<0.001;20.40±22.63μU/L比62.99±15.60μU/L,P<0.001;6.68±3.52mg/L比16.38±1.05mg/L,P<0.001);尿SOD及MDA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4.98±31.73μU/L比82.34±26.50μU/L,P<0.001;3.99±1.98μmol/L比2.64±0.78μmol/L,P<0.001).研究提示,NS时抗氧化功能减退,肾脏易遭受氧自由基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维生素E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肾脏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敏华 叶任高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肾脏疾病 糖皮质激素 临床药理学 适应证 给药方法
下载PDF
尿路感染研究的某些新认识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青 尹培达 《新医学》 1992年第5期229-236,共8页
氟喹诺酮类(quinolones)是80年代新型人工合成第三代喹诺酮抗菌药,具有抗菌力强,广谱,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较高,体内和组织内分布广,易渗入细胞内,血及组织中药浓度高,大部分由肾清除,尿药浓度高,大大超过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氟喹诺酮类(quinolones)是80年代新型人工合成第三代喹诺酮抗菌药,具有抗菌力强,广谱,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较高,体内和组织内分布广,易渗入细胞内,血及组织中药浓度高,大部分由肾清除,尿药浓度高,大大超过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低毒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免疫学 病原学
下载PDF
大黄素延缓狼疮性肾炎肾间质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9
19
作者 刘冠贤 叶任高 《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 1999年第3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的活性提取成分-大黄素对狼疮性肾炎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LN患者肾活检组织培养分离出成纤维细胞,分别用^3H-Td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对人肾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的活性提取成分-大黄素对狼疮性肾炎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LN患者肾活检组织培养分离出成纤维细胞,分别用^3H-Td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对人肾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大黄素能有效地抑制人肾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并能促使其细胞发生凋亡,两者均呈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成纤维细胞 增殖 凋亡 狼疮性肾炎
下载PDF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肾炎92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廖森 张金黎 叶任高 《新医学》 1999年第7期393-394,共2页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探讨应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Ⅳ-VTX)狼疮肾炎(LN)的最佳方案。方法:将92例LN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Ⅳ-CTX每2周1次,每次8~12mg/kg,连用2天;B组,Ⅳ-CTX每月1次,每次0.5、1.0g/m2;C组,Ⅳ-CTX每...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探讨应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Ⅳ-VTX)狼疮肾炎(LN)的最佳方案。方法:将92例LN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Ⅳ-CTX每2周1次,每次8~12mg/kg,连用2天;B组,Ⅳ-CTX每月1次,每次0.5、1.0g/m2;C组,Ⅳ-CTX每3个月1次,每次0.5-1.0g/m2。3组均同时口服泼尼松。结果:A组起效时间显著比B组与C组快;病情缓解率A组也显著高于B组及C组(P<0.01);病情活动性积分下降至25%、50%和75%时,3组CTX累积量无显著差异(P>0.05);3组间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Ⅳ-CTX治疗LN应根据狼疮活动程度选择。在急重症LN,应用A组2周1次方案有利于及时控制狼疮活动,提高疗效,保护肾功能;在LN病情基本控制后,改用B组每月1次方案可以巩固疗效;在LN病情完全控制后,应用C组3个月1次方案可以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冲击治疗 狼疮性肾炎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