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孢吡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79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唐英春 张扣兴 +7 位作者 张天托 饶宪 周凤丽 毕筱刚 陈正贤 郭纪全 林材元 钟维农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评价头孢吡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7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头孢吡肟治疗 ,静脉滴注剂量为 2 .2g/次 ,bid ,疗程 7~ 14d。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 86 .1% ,细菌清除率为83 .8%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3... 目的 :评价头孢吡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7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头孢吡肟治疗 ,静脉滴注剂量为 2 .2g/次 ,bid ,疗程 7~ 14d。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 86 .1% ,细菌清除率为83 .8%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3%。此外将分离的 6 8株细菌作药敏试验 ,头孢吡肟敏感率为 83 .8% ,对大多数G-杆菌和部分G+球菌敏感 ,与泰能抗菌活性相似 ,较头孢他啶、左旋氧氟沙星和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高。结论 :头孢吡肟为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吡肟 细菌感染 抗菌活性 治疗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血气和酸碱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常然 唐英春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分析 酸碱平衡 病理生理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耐药株外膜蛋白OprD_2缺失 被引量:52
3
作者 陈 瑞 唐英春 +2 位作者 朱家馨 吴本权 谈淑卿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4期229-230,共2页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以亚胺培南为代表,应用十二烷酸磺酸钠-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SDS-PAGE)外膜蛋白图谱、凝胶分光光度扫描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和亚胺培南敏...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以亚胺培南为代表,应用十二烷酸磺酸钠-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SDS-PAGE)外膜蛋白图谱、凝胶分光光度扫描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和亚胺培南敏感株。结果:耐药组OprD2相对含量显著低于敏感组。结论:OprD2的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以亚胺培南为代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耐药机制 耐药株 外膜蛋白 OprD2 基因缺失
下载PDF
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的体外抗菌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扣兴 唐英春 +2 位作者 吴本权 朱家馨 谈淑卿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评价不同配比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 (1∶1、2∶1、4∶1、8∶1 )复方制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并与头孢哌酮进行比较。结果 :头孢哌酮与三唑巴坦以 ... 目的 :评价不同配比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 (1∶1、2∶1、4∶1、8∶1 )复方制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并与头孢哌酮进行比较。结果 :头孢哌酮与三唑巴坦以 1∶1、2∶1、4∶1、8∶1的 4种配比 ,体外抗菌谱较头孢哌酮扩大 ,对产酶菌株 ,二者合用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头孢哌酮单用的体外抗菌活性。其中 1∶1、2∶1和 4∶1配比的增效作用优于 8∶1的配比。头孢哌酮与三唑巴坦以 4∶1配比合用对所测产酶菌的MBC90 的值是MIC90 值的 2~ 4倍。结论 :三唑巴坦增强头孢哌酮对 β 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的抗菌和杀菌活性得到增强。头孢哌酮与三唑巴坦以 4∶1配比合用对产酶菌有较强的杀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 三唑巴坦 抗菌活性 Β内酰胺酶 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
下载PDF
rhG-CSF 和氟康唑联合应用对粒细胞减少小鼠念珠菌肺感染的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扣兴 唐英春 +2 位作者 张天托 饶宪 毕筱刚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21-123,共3页
为了研究人类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中性粒细胞减少小鼠白色念珠菌肺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的小鼠被分成4组:①对照组,气管内注射白色念珠菌;②感染前皮下注射rhG-CSF;③感染后12... 为了研究人类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中性粒细胞减少小鼠白色念珠菌肺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的小鼠被分成4组:①对照组,气管内注射白色念珠菌;②感染前皮下注射rhG-CSF;③感染后12h腹腔注射氟康唑;④rhG-CSF和氟康唑联合应用。结果显示注射白色念珠菌前4d,皮下注射rhG-CSF100μgkg-1d-1对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白色念珠菌肺感染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白色念珠菌感染后24h,肺内中性粒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rhG-CSF和氟康唑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疗法 白色念珠菌病 RHG-CSF 肺疾病 氟康唑
下载PDF
21世纪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扣兴 《新医学》 2000年第12期711-713,共3页
关键词 肺部感染性疾病 肺疾病 肺炎 治疗 肺肿瘤
下载PDF
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对细菌内毒素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吴朝晖 唐英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2-194,19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释放细菌内毒素潜能和速率的不同。方法:选择5种不同类型抗菌药物单独或联合作用于大肠埃希氏菌,比较4h期间游离内毒素,同时作菌落计数和细菌形态学检查。结果: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杀菌作用和释放内...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释放细菌内毒素潜能和速率的不同。方法:选择5种不同类型抗菌药物单独或联合作用于大肠埃希氏菌,比较4h期间游离内毒素,同时作菌落计数和细菌形态学检查。结果: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杀菌作用和释放内毒素最快,但释放内毒素量较少;头孢他啶释放内毒素较快而量较多;环丙沙星释放缓慢并中量;阿米卡星释放缓慢且量最小;头孢曲松致细菌丝状体形成,杀菌并释放内毒素最慢但量最大;阿米卡星和头孢曲松联合用药有协同抗菌作用,且明显减少头孢曲松释放内毒素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 抗菌素 细菌内毒素释放
下载PDF
内毒素在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小鼠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玉昆 唐英春 +2 位作者 覃德冰 朱家馨 谈淑卿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病情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单独及混合感染模型 ,对比大肠杆菌内毒素代替大肠杆菌 ,多粘菌素B拮抗内毒素活性 ,观察各组小鼠生存期、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肺组织... 【目的】探讨内毒素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病情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单独及混合感染模型 ,对比大肠杆菌内毒素代替大肠杆菌 ,多粘菌素B拮抗内毒素活性 ,观察各组小鼠生存期、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肺组织中的菌落数。【结果】大肠杆菌或大肠杆菌内毒素和白色念珠菌同时感染组 ,小鼠生存期明显短于各自单独感染组(P <0 0 5 ) ;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同时感染组 2 4h后 ,血浆内毒素水平高于大肠杆菌单独感染组 (P <0 0 1) ;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同时感染组 2 4h和 4 8h后 ,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菌落数高于各自单独感染组 (P <0 0 5 ) ;内毒素和白色念珠菌同时感染组 2 4h和 4 8h后 ,白色念珠菌菌落数高于白色念珠菌单独感染组 (P <0 0 5 )。【结论】内毒素可造成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加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白色念珠菌 内毒素类 混合感染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肺部真菌感染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常然 唐英春 +3 位作者 张扣兴 梁敏坚 张天托 李朝霞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56-457,共2页
关键词 肺部真菌感染 糖皮质激素 药物疗法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小鼠肺部真菌感染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常然 唐英春 +3 位作者 朱家馨 张扣兴 毕筱刚 梁敏坚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1-272,共2页
关键词 肺部真菌感染 G-CSF 治疗 小鼠
原文传递
不同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肺炎患者血浆内毒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朝晖 张扣兴 唐英春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76-576,共1页
关键词 肺炎 革兰阴性杆菌 药物疗法 抗生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