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某汽车制造集团职业卫生状况调查 被引量:26
1
作者 曾文锋 谭强 刘移民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5-367,共3页
目的对某汽车制造集团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暴露水平进行调查,为职业危害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检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调查一般劳动卫生状况、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等,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职业... 目的对某汽车制造集团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暴露水平进行调查,为职业危害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检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调查一般劳动卫生状况、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等,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开展良好,卫生防护设施齐全,运行正常,个人防护用品配备齐全。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和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二氧化锰等因素,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中噪声超标率为35.3%,其他物理因素超标率为9.2%;粉尘超标率为1.4%,化学因素超标率为1.2%。4505名劳动者中,未见异常的人数为2817名(62.5%),一般复查人数为698名(15.5%),其他疾病或异常者973名(21.6%),职业性复查人数有16名(0.4%),此外还有1例职业禁忌证者。结论该汽车制造企业重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且不易控制,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应采取预防措施加强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制造 职业卫生 噪声
原文传递
2003年-2010年某职业卫生检测机构实验室质控考核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谭强 刘移民 +2 位作者 顾春晖 李荣宗 何健民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2077-2079,共3页
目的:了解某职业卫生检测机构实验室的理化检测能力。方法:通过收集该职业卫生检测机构实验室在2003年-2010年期间参加质控考核的数据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实验室参加质控考核项目总体合格率为90.6%(58/64),其中水质样品考核项目合格率... 目的:了解某职业卫生检测机构实验室的理化检测能力。方法:通过收集该职业卫生检测机构实验室在2003年-2010年期间参加质控考核的数据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实验室参加质控考核项目总体合格率为90.6%(58/64),其中水质样品考核项目合格率为33.3%(2/6),工作场所空气样品考核合格率为95.7%(44/46),生物样品考核合格率为100%(12/12)。结论:应加强实验室在水质样品和粉尘游离二氧化硅的检测能力,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理化检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卫生 质量控制 分析
原文传递
出生后铅暴露对大鼠海马突触结构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易林 于德娥 +4 位作者 魏青 韩晓洁 胡筱夏 韩文竹 胡前胜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4-398,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断乳后染毒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突触数目以及突触结构参数:突触间隙宽度、突触后致密物厚度、突触活性带长度、突触界面曲率的变化情况,探讨出生后铅暴露对海马突触结构可塑性的影响。方法断乳后雌性大鼠16只,随机... 目的通过观察断乳后染毒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突触数目以及突触结构参数:突触间隙宽度、突触后致密物厚度、突触活性带长度、突触界面曲率的变化情况,探讨出生后铅暴露对海马突触结构可塑性的影响。方法断乳后雌性大鼠16只,随机分成染铅组和对照组各8只。染铅组经水给予400μmol/L PbCl2,对照组饮用去离子水,直至观察终点(2月龄),T迷宫学习训练后灌注取脑,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元数目,利用透射电镜测定突触数目及突触结构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染铅组血铅显著增高(P<0.05);染铅组大鼠脑海马CA3区神经元数目与对照组神经元细胞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染铅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脑海马CA1区突触数目显著减少(P<0.05),突触结构参数中:间隙宽度显著增大(P<0.05),突触后致密物厚度、突触界面曲率及突触活性带长度显著减小(P<0.05)。结论断乳后低剂量的铅染毒并不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数目产生影响,而是主要引起突触连接数目的减少以及突触间隙、突触后致密物厚度等突触结构参数的改变,从而对学习记忆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突触结构可塑性 学习记忆
原文传递
学龄儿童尿中8-羟基脱氧鸟苷水平与交通干道大气污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谭强 陈伯宁 +2 位作者 于莹莹 王茂 宋宏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健康学龄儿童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及其与交通干道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距离交通干道约30 m的某小学及符合入选标准的30名学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08年5月份和11月份,在该小学操场的区域监测点各进... [目的]探讨健康学龄儿童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及其与交通干道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距离交通干道约30 m的某小学及符合入选标准的30名学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08年5月份和11月份,在该小学操场的区域监测点各进行1次连续5 d的区域氮氧化物(NOX)、SO2、O3、细颗粒物(PM2.5)污染水平检测;对学龄儿童活动点(课堂教学区、课外活动区、家校往返途中)的NO2、SO2、O3、颗粒物(PM10)污染水平各进行1次连续3 d的监测,并对学龄儿童尿液8-OH-dG含量各进行1次检测。[结果]5月份和11月份区域监测结果显示,所测各污染物污染负荷系数最大的为PM2.5和NOX,PM2.5的污染负荷系数分别为0.33和0.27,NOX分别为0.31和0.26。与5月份相比,11月份学龄儿童尿8-OH-dG水平明显升高(P<0.001)。个体暴露各污染物水平与学龄儿童尿8-OH-dG水平呈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个体暴露PM10与8-OH-dG的回归系数最大(βPM10=0.40、βNO2=0.38、βO3=0.36、βSO2=0.36)。[结论]交通干道大气污染的暴露可能是学龄儿童尿8-OH-dG水平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学龄儿童 生物效应 8-羟基脱氧鸟苷
原文传递
2007年-2010年某地区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状况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谭强 刘移民 +3 位作者 顾春晖 何健民 林秋红 曾文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2947-2949,共3页
目的:通过对该地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分析,探讨其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该地区2007年-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子系统"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的数据材料,进行职业病危害状况分析。结果:该地区... 目的:通过对该地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分析,探讨其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该地区2007年-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子系统"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的数据材料,进行职业病危害状况分析。结果:该地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逐年升高、职业健康监护异常检出率总体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状况正在改善,但存在问题仍不容忽视,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场所 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析
原文传递
佛山市某密封式铅蓄电池装配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松根 谭强 +5 位作者 顾春晖 李旭东 董雪梅 梁恒健 何敏嫦 王茂 《职业与健康》 CAS 2013年第22期2937-2940,共4页
目的对佛山市某密封式铅蓄电池装配整改项目进行控制效果评价,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评价其职业病防护设施整改效果。方法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检测分析、定量分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目的对佛山市某密封式铅蓄电池装配整改项目进行控制效果评价,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评价其职业病防护设施整改效果。方法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检测分析、定量分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铅尘(烟)、二氧化锡、乙酸乙酯、丙酮、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正己烷、氢氧化钠、硫酸及噪声等。检测显示,入槽作业岗位铅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 TWA)、烧焊、装模作业岗位8 h等效声级(L EX,8 h)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作业等级(噪声、化学物)为Ⅰ级,组装区各作业岗位均为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结论该项目属职业危害严重项目,职业病防护效果符合职业卫生相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蓄电池 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7
作者 谭强 刘移民 陈松根 《职业与健康》 CAS 2013年第5期628-630,共3页
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不断应用,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大量出现,其造成的职业健康危害也越来越引起关注。且目前国内在风险评估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对薄弱,不利于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该文就部分职业健康... 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不断应用,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大量出现,其造成的职业健康危害也越来越引起关注。且目前国内在风险评估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对薄弱,不利于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该文就部分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健康 风险评估 研究
原文传递
LEC法在陶瓷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松根 谭强 +4 位作者 梁恒健 董雪梅 郭垚 何敏嫦 王茂 《职业与健康》 CAS 2014年第9期1157-1159,共3页
目的探讨LEC评价法在陶瓷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实用性。方法分别采用LEC评价法和定量分级法对陶瓷企业可能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程度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压砖位作业岗位LEx,8 h为87.2 dB(A),进料作业岗位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 目的探讨LEC评价法在陶瓷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实用性。方法分别采用LEC评价法和定量分级法对陶瓷企业可能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程度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压砖位作业岗位LEx,8 h为87.2 dB(A),进料作业岗位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1.9 mg/m3,窑炉出口作业岗位WBGT为29.3℃,窑炉出口作业岗位CO CTWA为0.09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为1.01 mg/m3,CO2CTWA为1 134 mg/m3、CSTEL为1 362 mg/m3。结论 LEC评价法与定量分级法评估该陶瓷企业职业健康危害风险结果基本一致,其在陶瓷企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具有其实用性,亦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C评价法 陶瓷企业 职业健康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