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性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改革探索——以中山大学为例
1
作者 周卉 黄林冲 冯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28期64-67,共4页
课程是教学体系的基本单元,更是高校人才培养最基础、最重要的载体。一流课程追求高质量目标,作为高校课程建设的标杆,具有很好的示范性作用。以中山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例,总结了综合性大学如何对标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目标,构建“五... 课程是教学体系的基本单元,更是高校人才培养最基础、最重要的载体。一流课程追求高质量目标,作为高校课程建设的标杆,具有很好的示范性作用。以中山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例,总结了综合性大学如何对标国家一流课程建设目标,构建“五个融合”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在兼顾学科差异的基础上系统推进本科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创新,提升课程体系“三性”标准,加强对一流课程群培育力度,推动一流课程认定落实落地,探索促进课程建设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高校 一流本科课程 改革 探索
下载PDF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有限元课程教学探索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万祥 马建军 +2 位作者 林凯荣 黄林冲 党文刚 《高教学刊》 2021年第20期123-126,130,共5页
文章以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有限元课程教学为例,开展了面向学术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通过基础理论普及、编程学习、软件学习、开放性问题探索、学术能力培养等多种方法,提升本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 文章以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有限元课程教学为例,开展了面向学术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通过基础理论普及、编程学习、软件学习、开放性问题探索、学术能力培养等多种方法,提升本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术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有限元 学术能力 探索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实验室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为例
3
作者 白春妹 《科教导刊》 2023年第32期57-60,共4页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实验室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作为新工科建设的重要专业之一,以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土木”创新型和复合型工程人才为目标,充分运用计算机、VR、AR等信息化技术,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虚拟仿...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实验室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作为新工科建设的重要专业之一,以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土木”创新型和复合型工程人才为目标,充分运用计算机、VR、AR等信息化技术,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虚拟仿真实验室,服务于“大土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新工科建设还应积极推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建立实验室与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扩大实验室和仪器的开放程度,鼓励学生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实验。通过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对实验室内重点区域的监控,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人才培养 实验室建设
下载PDF
思政引领、以人为本的桥梁工程教学设计——以梁桥概述为例
4
作者 胡正 王健 +1 位作者 戴北冰 刘建坤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0期108-111,共4页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思政元素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该文以桥梁工程课程的梁桥概述一节为例,探讨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首先介绍思政元素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接着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思政元素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该文以桥梁工程课程的梁桥概述一节为例,探讨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首先介绍思政元素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接着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学情分析与学情优化等角度,详述思政元素引领下,以人为本的桥梁工程教学设计理念。实践表明,思政元素的融入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对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梁桥概述 思政元素 以人为本 教学设计
下载PDF
EBL教学模式在隧道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陈瑜 林存刚 赵辰洋 《中国冶金教育》 2024年第2期14-16,21,共4页
分析EBL教学模式的定义、特点及在隧道工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通过EBL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应用EBL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包括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联系实际工程和评价学习效果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评价,验... 分析EBL教学模式的定义、特点及在隧道工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通过EBL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应用EBL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包括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联系实际工程和评价学习效果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评价,验证了EBL教学模式在隧道工程课程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L教学模式 隧道工程 综合能力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下载PDF
BIM技术在城市主干道立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徐利成 于泽江 +2 位作者 冀盼彧 赵辰洋 林沛元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2期7-11,共5页
广州市番禺区某主干道近年来交通需求急剧增加,面临着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因此针对该主干道立交节点的系统改造迫在眉睫。本研究应用BIM技术对该主干道的改造工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设计和建模,并采用Lumion10进行三维动态展示来反... 广州市番禺区某主干道近年来交通需求急剧增加,面临着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因此针对该主干道立交节点的系统改造迫在眉睫。本研究应用BIM技术对该主干道的改造工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设计和建模,并采用Lumion10进行三维动态展示来反映建设成果。研究表明,BIM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城市主干道立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效率,为工程的高效实施奠定基础,从而缩短城市交通系统改造所需的时间周期。本文研究成果对于其他类似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大型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主干道 交通拥堵 城市交通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运用——以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马会环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42期6-9,共4页
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是教育部新颁布的新工科专业改革19个项目群中“土木、建筑、水利、海洋类”的主要部分。如何将当下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技术与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结合,培养具备更高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高素质... 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是教育部新颁布的新工科专业改革19个项目群中“土木、建筑、水利、海洋类”的主要部分。如何将当下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技术与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结合,培养具备更高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人才仍需深入探索与实践,在新工科背景下从根源上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仍然是困扰工程教育发展的难题,任重而道远。以面向社会产业需求和科技发展方向为导向,从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协同创新共享平台建设及毕业设计新方式等多个环节展开讨论,将先进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入本科创新人才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的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信息化 工程人才 工程教育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8
作者 胡茂川 刘丙军 +1 位作者 蔡锡填 谭学志 《大学教育》 2023年第22期64-67,72,共5页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各类课程都应积极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将其有机融入教学中。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课程是水利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探讨其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理论课程和课...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各类课程都应积极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将其有机融入教学中。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课程是水利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探讨其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理论课程和课程设计两方面出发,系统探讨了课程思政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的整体建设路径,提出了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辩证思维、个人素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及生态文明理念等七维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最后提出完善课政融合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以期为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 课程思政体系 教学评价
下载PDF
北江流域防洪骨干“调蓄”工程体系完善和优化策略
9
作者 秦民 李臻 +2 位作者 陈志和 刘正风 刘志敏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3年第11期9-14,18,共7页
文章针对“22·6”特大洪水期间北江流域“调蓄”工程体系暴露出的问题,从新建、改扩建水库,已建枢纽工程优化调度等角度开展研究,提出北江流域防洪骨干“调蓄”工程体系完善和优化策略。初步确定了墨江冷水迳和罗坝水库,连江黄茅... 文章针对“22·6”特大洪水期间北江流域“调蓄”工程体系暴露出的问题,从新建、改扩建水库,已建枢纽工程优化调度等角度开展研究,提出北江流域防洪骨干“调蓄”工程体系完善和优化策略。初步确定了墨江冷水迳和罗坝水库,连江黄茅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防洪库容;制定了飞来峡枢纽防洪优化调度方案,并对其他“调蓄”工程提出了完善和优化措施。该项研究聚焦于以往被忽视的上游浈江和支流连江,对加快构建北江流域江河安澜防洪保障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蓄工程 水库防洪调度 行蓄洪空间管控 北江流域 连江 墨江
下载PDF
深圳滨海大道改造工程超宽坑中坑降水与开挖响应实例分析
10
作者 韩辉 王锐松 倪芃芃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26-2035,共10页
为探究超宽坑中坑降水与开挖过程中基坑变形和地下水的变化特征,采用实测分析方法对围护结构侧移、地表沉降、周边建筑物沉降及地下水与潮汐水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考虑潮汐补水的三维流固耦合模型,研究... 为探究超宽坑中坑降水与开挖过程中基坑变形和地下水的变化特征,采用实测分析方法对围护结构侧移、地表沉降、周边建筑物沉降及地下水与潮汐水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考虑潮汐补水的三维流固耦合模型,研究基坑降水和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的侧移规律,并验证分段降水控制和换撑措施对墙体变形的控制效果。主要结论如下:1)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最大侧移为29.5 mm,南北墙顶均向坑外侧移,地表沉降最大为29.4 mm,立柱、周边建筑物竖向位移量均小于6.5 mm;2)潮汐补水和降雨导致南北两侧坑外水位降落分别约-1.0 m和-1.5 m;3)在坑中坑降水和开挖深坑阶段,采用分段降水控制和钢支撑换撑使墙体最大侧移减小约29%和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中坑 变形特性 地下水变化 工程实测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供水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航道关键技术研究——以闽江水平定向钻穿越工程为例
11
作者 焦广宇 陈杨 +2 位作者 曹良 闫雪峰 马保松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5,共10页
为解决福州市琅岐岛供水不足问题而建设的塘坂引水工程琅岐支线(马尾段)供水管道,横跨穿越闽江航道,该管道内径为1 200 mm,长度为1 934 m,管材采用Q345B钢管。为减少该工程施工对现有地面设施的破坏并保证闽江主航路畅通,采用水平定向... 为解决福州市琅岐岛供水不足问题而建设的塘坂引水工程琅岐支线(马尾段)供水管道,横跨穿越闽江航道,该管道内径为1 200 mm,长度为1 934 m,管材采用Q345B钢管。为减少该工程施工对现有地面设施的破坏并保证闽江主航路畅通,采用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法进行施工。本工程穿越地层为岩石与淤泥质黏土软硬交替地层,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2 000 t级电驱动水平定向钻机,应用新型的KY-100水平定向钻磁靶导向定位系统,并采用国际先进的双钻机对接穿越施工工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同时为了克服该工程穿越地层复杂、人工磁场铺设困难、穿越距离长、入出土点易冒浆等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采取了双层套管、壁钩打捞及套洗钻具解卡等技术手段对钻杆弯曲、断裂等孔内事故进行了处理,提高了施工工效,减小了定向钻施工对地面设施和环境的影响。该相关技术经验可为类似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道 软硬交替地层 水平定向钻 穿越航道 磁靶导向定位系统 闽江穿越工程
下载PDF
软流塑地层盾构切削钢筋混凝土桩基工程实践
12
作者 廖秋林 宋跃均 +3 位作者 方建华 杨昊 赵立安 陈子豪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为实现软流塑地层盾构连续穿越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群桩,以绍兴地铁2号线切桩工程为例,从盾构机的选型、参数控制、切混凝土及切钢筋机理、刀具磨损等方面分析了撕裂刀对钢筋混凝土桩基的切削效果。主要结论为:1)采用MJS(metro jet system... 为实现软流塑地层盾构连续穿越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群桩,以绍兴地铁2号线切桩工程为例,从盾构机的选型、参数控制、切混凝土及切钢筋机理、刀具磨损等方面分析了撕裂刀对钢筋混凝土桩基的切削效果。主要结论为:1)采用MJS(metro jet system,全方位高压喷射注浆)地层预加固技术和3层刀布置技术顺利完成软流塑地层盾构切桩任务;2)“慢推速、中转速、小扭矩、严控浆、早补强、勤量测”盾构施工控制准则,适宜软流塑地层盾构磨桩施工;3)钢筋存在剪拉、弯拉和纯剪3种破坏形式,剪拉和纯剪破坏各占47%和25%,满足预期目标;4)钢筋主要缠绕在中心区刀梁孔洞处和R≤2025 mm范围内,长度以小于3 m居多,以弯拉破坏为主;5)刀具破损率及磨耗量均随轨迹半径增大而增加,2500 mm为刀具磨损陡增的临界值;6)基于现有刀具磨损状态,预计可继续切削1根直径1 m全断面工程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软流塑地层 撕裂刀 切桩 参数控制 钢筋破坏形式 刀具磨损
下载PDF
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强化的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13
作者 刘丙军 胡茂川 +1 位作者 蔡锡填 谭学志 《大学教育》 2023年第20期62-65,共4页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课程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文章针对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课程中存在的课程知识创新性不足、教学手段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围绕新工科和“卓越工程师”教育体系对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创新型复...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课程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文章针对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课程中存在的课程知识创新性不足、教学手段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围绕新工科和“卓越工程师”教育体系对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为目标,提出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课程建设需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重视前沿学科知识、强化课程实践教学等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 创新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超大超深输水工程盾构工作井内衬施工要点
14
作者 鲁勇浩 张先政 +1 位作者 孟令敏 李军政 《低碳世界》 2023年第10期97-99,共3页
为保证工程质量,从整体施工流程、钢筋施工、预埋件安装施工、模板施工(包括液压自爬钢模平面结构设置、模板相关预埋件的安装)、混凝土施工等5个环节出发,探讨如何提高超大超深输水工程盾构工作井内衬施工水平,希望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 为保证工程质量,从整体施工流程、钢筋施工、预埋件安装施工、模板施工(包括液压自爬钢模平面结构设置、模板相关预埋件的安装)、混凝土施工等5个环节出发,探讨如何提高超大超深输水工程盾构工作井内衬施工水平,希望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超深输水工程 盾构工作井 内衬施工
下载PDF
峡山大溪固化淤泥作为绿化种植土的应用
15
作者 李冰 孔秀娟 李梦飞 《现代园艺》 2023年第22期152-153,157,共3页
随着全国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的大规模开展,如何经济、生态地处理数量巨大的清淤底泥,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资源化利用清淤底泥并应用到沿岸的景观提升中,实现“水清岸绿”的目标,以峡山大溪整治工程为例,探讨了淤泥处理和利用的重... 随着全国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的大规模开展,如何经济、生态地处理数量巨大的清淤底泥,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资源化利用清淤底泥并应用到沿岸的景观提升中,实现“水清岸绿”的目标,以峡山大溪整治工程为例,探讨了淤泥处理和利用的重难点、淤泥固化方式及脱水固化后的泥饼利用技术要点,以期提升绿化中栽植效果,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淤底泥 淤泥固化方式 改良剂 堆肥 绿化种植土
下载PDF
特高压电网不等高差短导线的受力性能
16
作者 信珂 刘欣悦 +2 位作者 王乐天 马会环 金耕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目前中国的特高压电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工程中常由于忽视对导线受力性能的分析而酿成绝缘事故。根据导线两端挂线点的空间位置,其连接方式可分为等高差导线连接和不等高差导线连接。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不等高差短导线端... 目前中国的特高压电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工程中常由于忽视对导线受力性能的分析而酿成绝缘事故。根据导线两端挂线点的空间位置,其连接方式可分为等高差导线连接和不等高差导线连接。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不等高差短导线端子在不同方向上受力性能的经验公式。通过改变挂线点之间的水平间隔距离、竖直高度差两个因素,开展了不同空间布局组合状态下的导线端子的受力特性分析,提出了可供设计参考的导线端部力学分析公式。结果表明经验公式具有良好的工程适用性。导线两端的受力特性不仅与环境荷载有关,与导线型号、两端竖直高度差、两端水平间隔距离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度效应 导线模型 不等高差 短导线 电力系统
下载PDF
基于陆气耦合模式的降雨径流模拟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永强 刘万 +1 位作者 黎晓东 许继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基于陆气耦合模式的降雨径流模拟是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围绕陆气耦合降雨径流模拟,分析基于陆气耦合模式的降雨径流模拟框架,对比基础输入资料、天气模式和陆面水文模型各方面的优缺点,回顾基于该框架的发展历程... 基于陆气耦合模式的降雨径流模拟是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围绕陆气耦合降雨径流模拟,分析基于陆气耦合模式的降雨径流模拟框架,对比基础输入资料、天气模式和陆面水文模型各方面的优缺点,回顾基于该框架的发展历程,从集合预报、数据驱动、陆面水文模型与天气模式3个方面介绍了陆气耦合降雨径流模拟技术的发展,提出多尺度转换、双向耦合、不确定性问题及误差修正4个热点关键技术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推进基于陆气耦合模式的降雨径流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气耦合模式 降雨径流模拟 水文模型 天气模式 水文循环
下载PDF
不同季节影响下复合道面力学响应分析
18
作者 郭成超 张顺杰 +1 位作者 杨晓东 闫卫红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1期205-208,M0017,共5页
为了研究复合道面在不同季节时的力学响应,以中原地区某机场改造项目为项目背景,借助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道面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复合道面在温度影响下的力学响应,并与机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发现:大气温度所... 为了研究复合道面在不同季节时的力学响应,以中原地区某机场改造项目为项目背景,借助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道面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复合道面在温度影响下的力学响应,并与机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发现:大气温度所能影响的道面深度范围在0.56 m以内,和大气温度相比,道面面层温度峰值远大于气温峰值;道面内部不同结构层之间温度变化趋势相同,随着道面深度的加深,温度峰值逐渐递减,并且出现时间具有延迟现象;在不同季节,道面在相同机型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不同,说明温度对于道面的受力是有影响的,其中混凝土层在冬季时所产生的应变值比夏季所产生的减少约74%,变化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有限元模型 温度场 热力耦合 机场监测
下载PDF
西北江三角洲河床变化对咸潮上溯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9
作者 靳高阳 朱三华 曹一豪 《人民珠江》 2024年第3期89-98,共10页
为研究西北江三角洲河床变化及其与咸潮上溯关系,收集整理以往研究成果资料与水文气象、河道地形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一维非恒定流含氯度数学模型,水动力和含氯度验证结果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可以用于计算分析河床变化对咸潮上溯的影响。... 为研究西北江三角洲河床变化及其与咸潮上溯关系,收集整理以往研究成果资料与水文气象、河道地形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一维非恒定流含氯度数学模型,水动力和含氯度验证结果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可以用于计算分析河床变化对咸潮上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1999—2016年,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河床处于不均匀下切状态,河道容积持续增大,导致河口涨落潮阻力减小,高盐水团沿河口上溯更为简单,咸潮上溯情势日益严峻;②各口门站的涨潮量增加,咸界上移取淡机率降低,思贤滘不同来流条件下,磨刀门水道咸界平均上移3735 m,平岗泵站的取淡机率平均减少5.33%,沙湾水道咸界平均上移2369 m,沙湾第一水厂取淡机率平均减少5.14%,严重影响河口地区的生态系统以及正常取水需求。研究结果可以为西北江三角洲及河口地区的供水安全保障措施研究及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含氯度 数学模拟 咸潮上溯 咸界变化
下载PDF
河口细颗粒泥沙与微塑料异质聚集的环境效应理论研究进展
20
作者 秦民 邱静 +3 位作者 陈志和 洪昌红 李旻 区竞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与威胁已不容忽视,由于水环境与水动力条件改变,大量微塑料随水流迁移至河口会与细颗粒泥沙相遇碰撞而发生异质聚集,显著改变各自输移行为,进而影响颗粒物的归趋,并对环境中其他要素产生影响...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与威胁已不容忽视,由于水环境与水动力条件改变,大量微塑料随水流迁移至河口会与细颗粒泥沙相遇碰撞而发生异质聚集,显著改变各自输移行为,进而影响颗粒物的归趋,并对环境中其他要素产生影响。为进一步梳理并明晰泥沙与微塑料异质聚集的驱动因素、聚集输移特征与机理及其环境效应,本文结合近年国内外研究动态,探讨并总结河口细颗粒泥沙与微塑料异质聚集的驱动因素及其环境效应,充实了泥沙及其聚集物的环境效应理论,拓展延伸理论研究维度,从宏观、介观、微观层面提出了异质聚集环境效应的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有助于丰富与深化环境泥沙及其环境效应的理论体系,可为强化河口水环境治理技术、提升水污染防控水平和能力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细颗粒泥沙 微塑料 异质聚集 环境效应 重金属 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