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维持治疗对肿瘤患儿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
1
作者 雷嘉颖 黎阳 +6 位作者 李春谋 熊稀霖 冯楚础 翁文骏 彭晓敏 周敦华 黄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人白介素-2(r IL-2)维持治疗对恶性实体肿瘤患儿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及相关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1月在本科治疗的22例肿瘤患儿,男女各11例,开始IL-2治疗的中位年龄9(3-16)岁,给予小剂量r IL-2免疫治... 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人白介素-2(r IL-2)维持治疗对恶性实体肿瘤患儿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及相关副反应。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1月在本科治疗的22例肿瘤患儿,男女各11例,开始IL-2治疗的中位年龄9(3-16)岁,给予小剂量r IL-2免疫治疗前均完成全部手术及放化疗,其中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5例。化疗结束1个月后开始使用rIL-2小剂量维持治疗:4×10^(5)IU/(m^(2)·d),隔日皮下注射,每周3次,共1年。每3个月行免疫细胞亚群检测至治疗终止,同时随访患儿病情转归及治疗相关副反应。结果:22例患儿经r IL-2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自然杀伤细胞(CD3-CD56^(+))、辅助性T细胞(CD3^(+)CD4^(+))、杀伤性T细胞(CD3^(+)CD8^(+))的绝对值及辅助T细胞/抑制T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调节性T细胞(CD4^(+)CD25^(+)CD127^(-))治疗前后的绝对值及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前获得完全缓解的17例患儿中,14例在治疗后继续保持完全缓解,3例复发,其中2例放弃治疗后死亡;治疗前获得部分缓解的5例患儿经治疗后行PET/CT扫描后评估为完全缓解。在小剂量r IL-2免疫治疗初期,出现注射部位皮疹1例,注射后低至中度一过性发热2例,均给予对症处理后消失,未见治疗相关器官功能损害。结论:小剂量r IL-2维持治疗耐受性良好,可显著改善肿瘤患儿外周血部分抗肿瘤免疫细胞亚群的分布,且不会导致调节性T细胞绝对值及比例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介素2 儿童 实体瘤 免疫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诱导治疗早期微小残留病监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多中心评价
2
作者 吴晓君 廖宁 +12 位作者 麦惠容 李欣瑜 万伍卿 杨丽华 黄礼彬 罗湘琴 田川 陈启文 龙兴江 何云燕 王缨 李志光 徐宏贵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7-344,共8页
目的探讨诱导治疗早期微小残留病(MRD)监测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的价值。方法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6月华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协作组的16家医院治疗的1164例初诊ALL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诱导治... 目的探讨诱导治疗早期微小残留病(MRD)监测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的价值。方法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6月华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协作组的16家医院治疗的1164例初诊ALL患儿临床资料。根据诱导治疗第15天MRD水平分为MRD<0.10%组、MRD 0.10%~<10.00%组、MRD≥10.00%组;根据诱导治疗第33天MRD水平分为MRD<0.01%组、MRD 0.01%~<1.00%组、MRD≥1.00%组。分析各组间年龄、初诊白细胞计数、有无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分子遗传学特征等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164例ALL患儿中男692例、女472例,诊断年龄4.7(0.5,17.4)岁,初诊白细胞计数10.7(0.4,1409.0)×109/L,53例(4.6%)有CNSL,随访时间47.6(0.5,68.8)个月。5年总生存率(OS)为(93.1±0.8)%,无复发生存率(RFS)为(90.3±1.1)%。诱导治疗第15天MRD<0.10%组466例,MRD 0.10%~<10.00%组523例,MRD≥10.00%组175例,5年OS分别为(95.4±1.0)%、(93.3±1.1)%、(85.4±2.9)%,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7,P<0.05);5年RFS分别为(93.2±1.6)%、(90.8±1.4)%、(78.9±4.3)%,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6,P<0.05)。诱导治疗第33天MRD<0.01%组925例,MRD 0.01%~<1.00%组164例,MRD≥1.00%组59例,5年RFS分别为(91.4±1.2)%、(84.5±3.2)%、(87.9±5.1)%,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P=0.010)。诱导治疗第15天MRD≥10.00%的ALL患儿中,第33天MRD<0.01%组80例,第33天MRD 0.01%~<1.00%组45例,第33天MRD≥1.00%组45例,5年RFS分别为(83.9±6.0)%、(67.1±8.2)%、(83.3±6.9)%,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P=0.032)。对诱导治疗第15天MRD≥10.00%组、第33天MRD 0.01%~<1.00%组单因素分析显示,第15天MRD≥10.00%组伴有CNSL患儿5年RFS明显低于不伴CNSL患儿[(50.0±20.4)%比(80.3±4.4)%,χ^(2)=4.13,P=0.042]。第33天MRD 0.01%~<1.00%组伴有CNSL或MLL基因重排患儿5年RFS明显低于不伴CNSL或MLL基因重排患儿[(50.0±25.0)%比(85.5±3.1)%,χ^(2)=4.06,P=0.044;(58.3±18.6)%比(85.7±3.2)%,χ^(2)=9.44,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0.58,95%CI 0.35~0.97)、初诊白细胞计数(OR=0.43,95%CI 0.27~0.70)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诱导治疗第15天MRD(OR=0.55,95%CI 0.31~0.97)、ETV6-RUNX1融合基因(OR=0.13,95%CI 0.03~0.54)、MLL基因重排(OR=2.55,95%CI 1.18~5.53)、初诊白细胞计数(OR=0.52,95%CI 0.33~0.81)是R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诱导治疗早期MRD水平越高,OS越差。第15天MRD水平是RFS独立影响因素。应用诱导治疗早期MRD水平指导危险度分型进行个体化治疗有望提高ALL患儿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多中心研究 预后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