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玉希 卢世新 +5 位作者 梁育玮 李明 程子颖 黄浚燊 黄家俊 黄霖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3-930,共8页
【目的】探讨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影响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因素。【方法】随访2013年3月至2020年5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诊治的156例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3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入选本研究进行后续分... 【目的】探讨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影响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因素。【方法】随访2013年3月至2020年5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诊治的156例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3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入选本研究进行后续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手术治疗组(n=26)和保守治疗组(n=10),分别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AS评分)、卡氏日常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及Frankel分级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功能状态和脊髓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对影响疾病预后的多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特征齐,具有可比性。手术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从术前的8.00(3.00~9.00)分下降至术后的2.00(0.75~2.00)分,KPS评分从术前的50.00(40.00~60.00)分上升至术后的60.00(50.00~70.00)分,Frankel分级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保守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KPS评分及Frankel等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6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2.0个月,95%CI为(6.3,37.7)个月,1年生存率68.7%,2年生存率48.0%,3年生存率33.6%。单变量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放化疗和靶向治疗对患者生存期有显著影响。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靶向治疗和放化疗是影响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外科手段治疗肺癌脊柱转移瘤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神经功能,靶向治疗和放化疗是影响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脊柱转移 外科治疗 生存分析
下载PDF
脊柱手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32
2
作者 黄霖 赵敏 +6 位作者 王鹏 陈铿 蔡兆鹏 唐勇 叶记超 胡旭民 沈慧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4-601,共8页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中影响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总结提高术中神经监测成功率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76例脊柱手术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中影响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总结提高术中神经监测成功率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76例脊柱手术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自由肌电图(free-run electromyography,Free-run EMG)多模式联合监测患者的资料,对术中神经监测出现异常改变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76例术中电生理监测发生异常,其中21例患者因术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8例因手术操作引起神经损伤,7例因肌松药使用不合理,8例因不合理使用吸入麻醉药,3例因患者发生肌颤导致下肢SEP监测异常,4例因电磁场干扰,7例因患者体位摆放不当,7例因电极线连接故障,11例原因不明。其中28例经采取合理干预措施使得神经监测异常得以纠正。结论:对诱发异常的病例应从操作技术、麻醉、电磁场环境、患者因素等多方面逐一分析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提高监测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体感诱发电位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自由肌电图
原文传递
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东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0-171,共2页
随着对脊柱侧凸治疗理念和矫形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其治疗效果有了长足进步。但对早发性脊柱侧凸目前不仅存在不同认识,其治疗也仍然是一个未完全解决的难题。本期邀请了国内七位知名专家就什么是早发性脊柱侧凸、早发性脊柱侧凸有何... 随着对脊柱侧凸治疗理念和矫形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其治疗效果有了长足进步。但对早发性脊柱侧凸目前不仅存在不同认识,其治疗也仍然是一个未完全解决的难题。本期邀请了国内七位知名专家就什么是早发性脊柱侧凸、早发性脊柱侧凸有何特点、为何会对患儿心肺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应采用何种方式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及其适应证是什么等问题,根据目前国际动态及专家们的个人经验进行了讨论,供同道们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早发性 治疗 生长 单侧 神经肌肉性 婴儿型 EOS
原文传递
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稳定性重建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开利 彭焰 +3 位作者 张良明 张新亮 梁安靖 黄东生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0年第3期212-217,共6页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稳定性重建方式。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手术治疗的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38例,其中椎体切除13例16个节段,后弓切除7例8个节段,全脊椎切除11例12个节段,其余类型7例。根据不同肿瘤切除范围,采...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稳定性重建方式。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手术治疗的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38例,其中椎体切除13例16个节段,后弓切除7例8个节段,全脊椎切除11例12个节段,其余类型7例。根据不同肿瘤切除范围,采取椎体重建、前方椎体内固定、后路植骨内固定或联合运用等稳定性重建方式。观察植骨融合、上下节段终板间距离、内固定断裂等情况,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前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神经功能Frankel评分和SF-36评分。结果随访12~89个月,平均29.7个月。6例于随访过程中死亡,5例因肿瘤复发而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6.2±2.2)分vs(1.8±1.3)分;t=-17.080,P=0.000],疼痛改善优良率达86.8%;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一级21例,改善二级8例,无明显改善1例;SF-36评分亦明显优于术前([30.7±7.2)分vs(58.3±16.5)分;t=19.037,P=0.000]。除复发外,植骨全部融合,无植骨骨折,5例伴有植骨吸收,终板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沉,术中、术后无严重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根据WBB分期及三柱理论,结合肿瘤切除范围的大小选择相应的重建方式,可恢复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中短期疗效满意。重建方式应综合考虑节段、预后和骨强度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肿瘤 脊柱融合术 骨移植 内固定 稳定性重建
下载PDF
难复性及骨融合性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
5
作者 艾福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5-236,共2页
寰枢椎脱位在国内及国际上有很多分类方法,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是寰枢椎不稳定、可复性脱位、难复性脱位和骨性脱位的分型,但无论哪种分类或分型,其主要目的均是用于指导临床外科治疗方案的制订。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临床外科 难复性 骨融合 可复性 寰枢椎不稳定 分型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在幼儿上颈椎疾患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源权 莫少东 +3 位作者 徐敬 付索超 张宇 艾福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4-591,共8页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在1~5岁幼儿上颈椎疾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本团队2013年5月~2022年3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治疗的上颈椎疾患幼儿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15~68个月,平均43.85±17.56...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在1~5岁幼儿上颈椎疾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本团队2013年5月~2022年3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治疗的上颈椎疾患幼儿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15~68个月,平均43.85±17.56个月;体重9~22.5kg,平均16.32±3.23kg。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其中2例患儿伴有四肢乏力,1例患儿颈部偏斜为主要表现;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C级2例,D级1例,E级10例。术前常规行张口位正侧位以及动力位X线片、CT骨三维重建、椎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MRI平扫或增强检查。常规行床边枕颌带或颅骨牵引,麻醉下颅骨牵引,13例患儿皆可获得完全或大部分复位,遂行后路寰枢椎复位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所有椎弓根螺钉直径为3.5mm;除外4例新鲜单纯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患儿,其他病例皆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对3例因颅颈交界畸形或寰枢椎发育异常无法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患儿采用枕颈固定融合方式治疗。结果:所有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硬脊膜、脊髓、椎动脉或神经根损伤。共置入颈椎后路螺钉50枚,枕骨钢板3个;其中寰枢椎椎弓根螺钉41枚,枢椎椎板螺钉3枚,C3、C4侧块螺钉6枚。手术时长100~180min,平均136.92±30.38min;术中出血30~150ml,平均73.33±35.43ml,均未输血。住院时间5~31d,平均15.58±8.37d。所有患儿皆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9个月,平均47.46±36.26个月。术后寰枢间距减小,椎管最小矢状径增大,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19±0.19cm vs 1.81±0.34cm,1.42±0.30cm vs 1.08±0.43cm,P<0.05)。术后3个月随访时,所有患儿均无颈部疼痛,除枕颈固定融合病例颈部活动受影响明显外,其余患儿仅轻微颈部旋转受限;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00±0.00 vs 16.23±0.48,P>0.05);术前1例脊髓功能ASIA C级,2例ASIA D级患儿末次随访时恢复至E级。所有行融合手术患儿骨性融合时间为2.5~6个月,平均4.15±1.60个月。4例行单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患儿,齿状突骨折愈合后返院拆除内固定,在后续随访中,寰枢椎无不稳并恢复正常功能。结论:直径3.5mm成人椎弓根螺钉能够安全有效应用于大部分上颈椎疾患幼儿,长期随访疗效满意。对于部分寰枢椎发育不良或颅颈交界畸形患儿,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枢椎椎板螺钉或枕颈固定融合是有效的补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1~5岁) 上颈椎疾患 颅颈交界畸形 寰枢椎脱位 颅底凹陷症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
原文传递
椎体间融合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合并Modic Ⅱ型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7
作者 贺宪 黄东生 +2 位作者 梁安靖 彭焰 孔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07-1012,共6页
目的 :比较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因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需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椎体间融合术组(... 目的 :比较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因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需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椎体间融合术组(A组)和单纯髓核摘除术组(B组)。A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6-58岁,平均40.77±10.27岁,病变节段L4/5 17例,L5/S1 14例,采用后路单侧开窗、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植入融合内固定术(简称椎体间融合术)。B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25-56岁,平均38.48±9.77岁,病变节段L4/5 15例,L5/S1 16例,采用传统的后路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简称单纯髓核摘除术)。两组病例数、男女构成比、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及病变节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6、12个月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并完成术后6、12个月的Macnab疗效评估。结果:术后共54例患者(A组28例,B组26例)获得随访,腰腿痛均明显减轻。每组术后6、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前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A组的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B组(P〈0.05),但腿痛VAS评分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Macnab标准评价,术后6个月,A组优20例、良6例、可2例,B组优10例、良12例、可4例;术后12个月,A组优22例、良5例、可1例,B组优13例、良10例、可3例;A组优良率大于B组(P〈0.05)。结论: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ModicⅡ型改变 椎体间融合术 髓核摘除术 疗效
原文传递
腰痛患者下腰椎MRI上Modic改变与高信号区的发生情况及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贺宪 彭焰 +2 位作者 梁安靖 张新亮 黄东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7-411,共5页
目的:探讨腰痛患者下腰椎MRI上Modic改变与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zone,HIZ)的发生情况及意义。方法:对511例腰痛患者(男263例,女248例;年龄20~70岁,平均48岁)腰椎MRI上L4,5和L5/S1节段的Modic改变和H1Z... 目的:探讨腰痛患者下腰椎MRI上Modic改变与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zone,HIZ)的发生情况及意义。方法:对511例腰痛患者(男263例,女248例;年龄20~70岁,平均48岁)腰椎MRI上L4,5和L5/S1节段的Modic改变和H1Z进行评估,统计两者及两者共存于同一节段的发生率。将有Modic改变和,或HIZ的椎间盘分为Modie组、Modie—HIZ组、HIZ组,比较3组的年龄、椎间盘高度、椎间盘退变程度、腰痛VAS和ODI评分。结果:511例患者中,190例(37.18%)209个节段有Modie改变,127例(24.85%)142个椎间盘有HIZ.18例(3.52%)18个节段出现Modie改变和HIZ共存的现象。HIZ组、Modie—HIZ组和Modic组分别为89例(124个节段)、18例(18个节段)、152例(191个节段),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6.0±11.0岁、49.2±9.2岁和53.5±10.6岁,仅HIZ组和Mo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平均高度分别为9.93±2.46mm、8.73±2.45mm和7.57±2.21mm,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椎间盘退变分级均≥Ⅲ级,其中Ⅳ级+V级退变率分别为48.39%、72.22%和75.92%,仅HIZ组与Modie组、Modie—HI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VAS分别为8.39±0.32分、8.45±0.30分、8.61±0.54分,ODI评分分别为38.22±4.23分、38.45±4.16分、39.18±3.53分,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痛患者下腰椎Modic改变和HIZ的发生率较高,但两者共存于同一节段的发生率低,当两者共存于同一节段时腰痛并不会明显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MRI MODIC改变 高信号区
原文传递
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 被引量:11
9
作者 唐勇 沈慧勇 +4 位作者 高梁斌 黄霖 王鹏 叶记超 陈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5-778,共4页
目的:总结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6~62岁,平均38.2岁。L1~L22例,L2~L35例,L3-L4 4例,L2-L4 2例,L... 目的:总结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6~62岁,平均38.2岁。L1~L22例,L2~L35例,L3-L4 4例,L2-L4 2例,L3~L5 1例,L3 1例,L4 1例;均有椎旁脓肿,单侧12例,双侧4例。12例合并腰椎后凸畸形,Cobb角5~-20。,平均11.2°±3.6°。神经功能受损2例,ASIA分级C级1例,D级1例。均采用腹膜后入路,其中4例双侧脓肿选择左侧入路,12例单侧脓肿选择脓肿侧入路。5例破坏L1或椎体破坏超过50%患者,采用传统腹腔镜技术操作,行前路单纯病灶清除及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9例病变累及2个椎体(椎体保留50%以上)者采用单孔腹腔镜技术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2例病变累及2个以上椎体(椎体保留50%以上)者采用改良单孔腹腔镜技术,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前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四联抗结核化疗2周,术后抗结核治疗9~12个月。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0~365min,平均280min;术中出血量50~400ml,平均112ml。无术中并发症。2例术前神经功能受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ASIA分级均为E级。1例右侧入路患者术后即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侧下肢皮肤温度高于对侧.未行特殊处理,术后1周症状消失。1例L4-L5前路内固定患者术后3个月摔倒后出现L5椎体螺钉松动,予内固定拆除,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2周Cobb角-10°-5°,平均-5.10±2.70,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3~22个月,平均12.1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10°~8°,平均-4.2°±2.1°,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Cobb角丢失2.6°±1.8°。末次随访植骨融合11例,融合时间6~12个月。11例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者,末次随访均未见结核复发。结论: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安全.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手术 腹腔镜 腹膜后入路
原文传递
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被引量:7
10
作者 叶伟 李春海 +3 位作者 丁悦 张硕凌 朱伟荣 刘尚礼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65岁,平均44岁。腰椎前屈后伸侧位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存在腰椎不稳,其中L4/512...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65岁,平均44岁。腰椎前屈后伸侧位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存在腰椎不稳,其中L4/512例,L5/S18例。MRI显示不稳节段合并中央型椎间盘突出9例,侧方椎间盘突出11例;同时合并腰椎管狭窄15例,其中侧隐窝狭窄11例,中央型椎管狭窄4例。均采用后路小切口下椎间盘切除、神经根管探查减压和B-Twin椎间融合术。结果:手术时间为1.3~2.3h,平均1.8h;术中出血量为70~90ml,平均80.7ml。术中无硬脊膜损伤,术后无脑脊液漏、神经功能损伤、伤口血肿等并发症发生。失访1例,19例随访6个月~2.5年,平均1.3年。患者术前Osweste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为38.74±4.70分,术后第3天为12.26±2.18分,术后3个月为9.95±2.39分,末次随访为8.05±2.07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第3天比较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术前病变椎间隙高度为9.73±1.49mm,术后第3天为13.53±1.63mm,末次随访为12.32±1.42mm,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第3天比较P<0.05。10例融合器出现2mm以内沉陷,5例出现较明显沉陷(>2mm),无融合器脱落。18例患者植骨融合,1例未融合但无任何临床症状。2例仍有腿部疼痛,1例予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为骨粒脱落所致未进一步治疗。结论: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近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B—Twin椎间融合器 后路 小切口
原文传递
腹膜后腔镜下手术治疗骶髂关节感染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勇 叶记超 +1 位作者 高梁斌 沈慧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7-288,共2页
骶髂关节感染并不常见,其中化脓性骶髂关节炎占全身骨关节感染的1%~2%[1],而骶髂关节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10%[2]。骶髂关节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3]。回顾分析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2例骶髂关节感染行腹膜... 骶髂关节感染并不常见,其中化脓性骶髂关节炎占全身骨关节感染的1%~2%[1],而骶髂关节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10%[2]。骶髂关节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3]。回顾分析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2例骶髂关节感染行腹膜后腔镜下手术清创治疗的患者,旨在探讨手术入路的建立和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感染 腹膜后腔镜 手术治疗 骶髂关节结核 骶髂关节炎 临床表现 手术清创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Modic Ⅱ型改变软骨终板中核因子-κB、白介素18和P物质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贺宪 黄东生 +3 位作者 彭焰 梁安靖 孔畅 曾巧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 :观察核因子-κB(NF-κB)、白介素-18(IL-18)和P物质(SP)在ModicⅡ型改变软骨终板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因单节段腰间盘退变性疾病行椎体间融合术的患者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20-70... 目的 :观察核因子-κB(NF-κB)、白介素-18(IL-18)和P物质(SP)在ModicⅡ型改变软骨终板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因单节段腰间盘退变性疾病行椎体间融合术的患者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20-70岁,平均47.1±13.7岁。根据手术节段终板有无ModicⅡ型改变,将其分为ModicⅡ型改变组(A组)和无Modic改变组(B组)。同时收集因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前路手术治疗的5例年轻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男3例,女2例,年龄20-29岁,平均24.2±3.7岁。对术中取出的软骨终板标本行HE染色观察软骨终板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IL-18和SP表达阳性率及阳性细胞指数。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C组软骨终板无明显退变,A组退变程度重于B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B、C组NF-κB阳性细胞指数分别为55.39±17.74、36.01±14.80、4.42±2.84,IL-18阳性细胞指数分别为45.23±12.95、30.22±12.01、5.22±3.46,SP阳性细胞指数分别为38.29±19.26、25.83±16.52、0.97±1.32。A、B组NF-κB、IL-18和SP阳性细胞指数均明显高于C组(P〈0.05),A组明显高于B组(P〈0.05),NF-κB与IL-18的表达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ModicⅡ型改变软骨终板中NF-κB、IL-18和SP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显著性升高,可能是ModicⅡ型改变引起腰痛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cⅡ型改变 腰痛 核因子-κB 白介素-18 P物质
原文传递
褪黑素通过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α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肪分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良明 王璇 +2 位作者 高文杰 黄东生 戎利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9期2968-2974,共7页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褪黑素能够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索褪黑素是否通过核受体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α介导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无菌采集骨髓样...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褪黑素能够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索褪黑素是否通过核受体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α介导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无菌采集骨髓样本,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表型。然后将细胞分为褪黑素组、CGP52608组和对照组,分别以含褪黑素、CGP52608脂肪维持液和正常的脂肪诱导液进行诱导,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受体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α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及其成脂肪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用受体特异性激活剂CGP52608,考察核受体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α激活状态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肪分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原代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旺盛,呈纤维梭状,流式鉴定间充质干细胞表型结果示,CD34和CD45表达阴性,CD29,CD44与CD105表达阳性。荧光定量PCR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褪黑素核受体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α,而且褪黑素能够呈浓度依赖性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α;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也证实褪黑素呈浓度依赖性促进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α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在成脂肪分化过程中,褪黑素在早期明显上调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α表达,但在中后期就维持在相对低水平。最后,用CGP52608激活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α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肪分化被抑制。因此,褪黑素通过核受体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α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肪分化,褪黑素在调节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褪黑素 骨髓 脂肪细胞 脂肪分化 褪黑素受体 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Modic改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贺宪 张新亮 +2 位作者 孔畅 高文杰 黄东生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讨Modic改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因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根据手术节段终板Modic改变的类型,分为ModicⅠ型改变组(A组,13例),ModicⅡ型改变组(B组,31例)和无Modic改... 目的探讨Modic改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因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根据手术节段终板Modic改变的类型,分为ModicⅠ型改变组(A组,13例),ModicⅡ型改变组(B组,31例)和无Modic改变组(C组,45例)。分别记录各组术前、末次随访时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并评估末次随访时的Macnab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22个月,平均(12.23±4.55)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B、C组(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hs-CRP浓度无明显下降(P>0.05)。A、B组腰痛VAS评分高于C组(P<0.05),但腿痛VAS评分、ODI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s-CRP浓度仍高于B、C组。A、B组复发率高于C组(P<0.05),Macnab疗效不如C组(P<0.05),但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时,Modic改变可能是术后遗留下腰痛及复发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C改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疗效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膜外腔镜治疗化脓性腰椎间盘炎1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勇 黄健 +9 位作者 刘浩 叶记超 侯景义 马梦君 蔡兆鹏 高梁斌 黄霖 王鹏 陈铿 沈慧勇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2期170-172,共3页
化脓性腰椎间盘炎(pyogenic spondylodiscitis)是指椎间盘、软骨终板及相邻椎体的感染性病变。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炎的方法主要包括前路和后路两种。前路手术的优势包括直视下病灶清创,能够充分清除坏死组织,有效保护腰椎前方大血管等... 化脓性腰椎间盘炎(pyogenic spondylodiscitis)是指椎间盘、软骨终板及相邻椎体的感染性病变。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炎的方法主要包括前路和后路两种。前路手术的优势包括直视下病灶清创,能够充分清除坏死组织,有效保护腰椎前方大血管等重要结构,同时后柱完整性的保留有利于脊柱术后稳定性。但前路手术的缺点是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腹腔镜 腹膜外 化脓性腰椎间盘炎
下载PDF
颈椎前路术后早期并发症特点、原因及其处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慧 孙建超 +5 位作者 郑潮顺 洪俊民 王晓飞 黄东生 李春海 叶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8年第4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特点、发生原因、对策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2016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单纯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患者391例,其中颈椎病321例,颈椎外伤(骨折脱位、脊髓损伤)54例,...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特点、发生原因、对策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2016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单纯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患者391例,其中颈椎病321例,颈椎外伤(骨折脱位、脊髓损伤)54例,颈椎肿瘤11例,颈椎感染5例。对上述病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特点、发生原因及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91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并发症共28例,占7.2%。不同颈椎疾患患者及不同节段数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不同。存在并发症的患者中,术后一周仍存吞咽困难者6例,5例对症治疗后完全康复,1例未恢复;脊髓损伤加重者2例,1例术后1周再次行颈椎后路减压手术并获得恢复,1例术后经治疗无效死亡;血肿压迫者3例,均予以紧急手术清除血肿;喉上及喉返神经损伤共4例,经对症治疗后恢复;上呼吸道感染5例,伤口延迟愈合3例,脑脊液漏1例,尿潴留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急性心梗1例,气胸1例,均予对症治疗后康复。结论颈椎疾患严重程度及节段数影响颈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可致严重后果。术前患者的综合评估、术前严格的准备,术中术者操作、助手密切的配合以及术后严格的观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前路 并发症 处理 预防
下载PDF
大鼠增龄过程中髓核组织HSC70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伟 徐康 +4 位作者 朱伟荣 杜开利 张新亮 黄东生 李春海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0年第5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在增龄过程中SD大鼠髓核组织中HSC70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3月龄、12月龄、24月龄SD大鼠各8只,HE染色检测椎间盘组织的退变情况;RT-PCR法测定髓核组织中HSC70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髓核组织中HSC70的表达。结果大鼠增龄过程... 目的探讨在增龄过程中SD大鼠髓核组织中HSC70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3月龄、12月龄、24月龄SD大鼠各8只,HE染色检测椎间盘组织的退变情况;RT-PCR法测定髓核组织中HSC70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髓核组织中HSC70的表达。结果大鼠增龄过程可部分反映椎间盘的退变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均显示HSC70在不同年龄组SD大鼠髓核中均有表达,且24月龄(1.26±0.21;0.56±0.07)表达较3月龄组(1.60±0.30;0.68±0.07)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但与3月龄和24月龄组相比,12月龄组HSC70变化(1.49±0.29;0.61±0.09)无差异(P>0.05;P>0.05)。结论 HSC70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表达降低,提示HSC70的降低可能与椎间盘退变的发展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增龄 HSC70
下载PDF
前路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术后C5神经根麻痹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霖 赵伟华 +3 位作者 陈铿 陈甫超 沈慧勇 蔡兆鹏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7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前路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效果及对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文作者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病例,依手术... 目的探讨前路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效果及对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文作者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病例,依手术方法分为前路减压融合术组(简称"前路组")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组(简称"后路组")。对比分析2组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和颈椎Cobb角。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纳入27例,全部患者原有症状术后获不同程度改善,JOA评分改善率为(59.8±19.6)%,未发生脑脊液漏和感染等并发症。5例发生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18.5%;前路组与后路组患者在年龄、术前JOA评分、Cobb角及随访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JOA评分、末次随访JOA评分及改善率无显著差异(P>0.05)。前路组2例发生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16.7%。后路组3例发生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20.0%;2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和后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OPLL均安全有效,对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化 后纵韧带 脊柱融合术 脊神经根 麻痹
下载PDF
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术前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霖 蔡兆鹏 +5 位作者 陈铿 王鹏 赵伟华 胡旭民 赵敏 沈慧勇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术前各种伴随疾病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eg)的影响并筛选风险预测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4年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接受腰椎椎间融合手术资料完整的482例患者术前各种伴随疾病和生活方式与手术椎... 目的分析术前各种伴随疾病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eg)的影响并筛选风险预测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4年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脊柱外科接受腰椎椎间融合手术资料完整的482例患者术前各种伴随疾病和生活方式与手术椎体邻近节段退变(ASDeg)的相关性。对各项伴随疾病与ASDeg间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对年龄与ASDeg间相关性则采用ANOVA检验。结果 482例患者中,男221例(45.9%),女261例(54.1%),平均年龄55.4(18~91)岁。术后平均随访40.8(24~48)个月,共发现ASDeg 91例(18.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围手术期伴随疾病和生活方式因素中,ASDeg的独立风险因素有:年龄(OR=0.977,P=0.021)、吸烟史(OR=2.580,P=0.001)、2型糖尿病(OR=0.091,P=0.001)和既往腰椎手术史(OR=0.091,P=0.000)。结论在影响腰椎椎间融合术后ASDeg的个体因素中,年龄、吸烟史、2型糖尿病和既往腰椎手术史是重要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骨关节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腰椎间盘矢状位MRI T2加权像局限性高信号区的临床意义
20
作者 贺宪 黄东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2-465,共4页
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MRI检查中,常可发现椎间盘后缘纤维环上出现圆形或线状的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 zone .HIZ)。这种变化初始时并没有引起注意,直到1992年Aprill等对这一现象进行描述后,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进... 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MRI检查中,常可发现椎间盘后缘纤维环上出现圆形或线状的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 zone .HIZ)。这种变化初始时并没有引起注意,直到1992年Aprill等对这一现象进行描述后,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笔者就腰椎间盘矢状位MRIT2加权像局限性高信号区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检查 T2加权像 高信号区 腰椎间盘 矢状位 临床意义 腰椎退变性疾病 纤维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