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斑鱼配合饲料中发酵豆粕和豆粕部分替代白鱼粉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01
1
作者 罗智 刘永坚 +3 位作者 麦康森 田丽霞 刘栋辉 谭肖英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5-181,共7页
在浮式海水网箱(1.5m×1m×1.5m)中养殖石斑鱼幼鱼(9.4±0.1g),在等氮(52%CP)基础上进行以发酵豆粕和普通豆粕替代鱼粉的实验,为期56天。结果显示:在石斑鱼饲料中添加14%发酵豆粕,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和蛋... 在浮式海水网箱(1.5m×1m×1.5m)中养殖石斑鱼幼鱼(9.4±0.1g),在等氮(52%CP)基础上进行以发酵豆粕和普通豆粕替代鱼粉的实验,为期56天。结果显示:在石斑鱼饲料中添加14%发酵豆粕,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后随着发酵豆粕添加量的上升,这些指标都显著下降(P<0.05)。在同样替代水平下,添加21%发酵豆粕组,增重率,SGR,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都比添加20%豆粕组高(P<0.05),表明对海水肉食性鱼类来说,发酵豆粕是一种比豆粕更优良的蛋白源。用折线模型分析增重率随白鱼粉替代水平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石斑鱼配合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白鱼粉的最适量为10%。从实际生产的经济效益出发,建议在饲料中添加14%发酵豆粕,对石斑鱼的生长和鱼体组成不会造成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配合饲料 发酵豆粕 豆粕 白鱼粉替代品 生长 增重率 饲料效率 蛋白质效率
下载PDF
草鱼实验性镉中毒对肝胰脏、肾脏和骨骼的影响 被引量:40
2
作者 冯健 刘永坚 +2 位作者 田丽霞 王勇 高玲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用200尾10.8±1.2g的草鱼作实验性镉中毒实验。实验分为4组,每组50条。实验各组水中镉含量分别为:1/10LC50组80μg·L-1,1/50LC50组16μg·L-1,1/100LC50组8μg·L-1,对照组为<1μg·L-1,实验期120d。研究内容... 用200尾10.8±1.2g的草鱼作实验性镉中毒实验。实验分为4组,每组50条。实验各组水中镉含量分别为:1/10LC50组80μg·L-1,1/50LC50组16μg·L-1,1/100LC50组8μg·L-1,对照组为<1μg·L-1,实验期120d。研究内容为草鱼镉中毒时肝胰脏、肾脏、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病理变化。结果表明:(1)草鱼镉中毒的24hLC50为800μg·L-1;(2)各组草鱼的死亡率分别是64%,24%,20%,4%;(3)实验各组草鱼肝胰脏、肾脏和脊椎骨镉含量(湿重)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4)实验各组草鱼血浆中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总蛋白则下降明显(P<0.05);(5)实验各组草鱼脊椎骨中钙含量(湿重)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血清中钙、磷、镁含量显著减少(P<0.05);(6)病理学变化主要为:肝胰脏和肾脏严重受损,发生颗粒变性、水泡变性和脂肪变性与溶解坏死,脊椎弯曲、鳃丝塌陷且骨化不全。透射电镜下,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肾小球基底膜节段性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实验性镉中毒 肝胰脏 肾脏 骨骼 生化指标 病理变化
下载PDF
黑龙江鲤、德国镜鲤选育系与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生长及越冬体重损失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胡雪松 李池陶 +3 位作者 徐伟 曹顶臣 贾智英 石连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82-1189,共8页
利用电子标记跟踪同期孵化、同池饲养的黑龙江鲤(YL)、德国镜鲤选育系(JL)及荷包红鲤抗寒品系(HL)的生长过程。在135d(越冬前)、325d(越冬后)、385d及445d测定相关生长性状,评估3种鲤生长性能,并探讨越冬体重损失同越冬前体重的关系及... 利用电子标记跟踪同期孵化、同池饲养的黑龙江鲤(YL)、德国镜鲤选育系(JL)及荷包红鲤抗寒品系(HL)的生长过程。在135d(越冬前)、325d(越冬后)、385d及445d测定相关生长性状,评估3种鲤生长性能,并探讨越冬体重损失同越冬前体重的关系及其对越冬后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JL的特定增重率仅在1~135d显著高于YL和HL(P<0.05);YL体长的特定增长率在1~135d和325~385d显著高于JL和HL(P<0.05);3种鲤品种内个体间生长差异较大,体重的变异系数在各测定时段均超过20%;在445d时,3种鲤的性腺重和性腺成熟系数均为雄性显著高于雌性(P<0.05),但同一品种(系)雌鱼和雄鱼在各测定时段的生长无明显差别。越冬体重损失率与越冬前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但越冬前相同体重范围个体的越冬体重损失率存在一定差别,可细分为低体重损失(LWL)和高体重损失(HWL)两个群体;LWL群体的越冬前体重显著低于HWL群体(P<0.05),但在越冬后各测定时段的体重均显著高于HWL群体(P<0.05),LWL群体体长在各测定时段均显著高于HWL群体(P<0.05);越冬体重损失率同325~385d及385~445d的特定增重率无明显相关,但与385d及445d的体重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JL(体重)和YL(体长)的生长优势主要表现在早期(1龄);3种鲤的生长性能均具有较大的选育空间,但同一品种(系)雌雄个体在445d前的生长无明显差别;越冬体重损失不影响后期的生长速度,而通过决定越冬结束时的体重来影响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鲤 德国镜鲤选育系 荷包红鲤抗寒品系 生长性能 越冬体重损失
下载PDF
LHRH-A缓释剂促进雄性赤点石斑鱼性类固醇激素分泌和精巢发育与排精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舒琥 刘晓春 林浩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3-440,共8页
研究了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不同处理方式对雄性赤点石斑鱼性类固醇激素分泌和精子生成及精子排放的影响。对照组在0、7d二次注射生理盐水(50μg·kg-1BW),注射组在0、7d二次注射LHRHA(50μg·kg-1BW),埋植组在0d... 研究了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不同处理方式对雄性赤点石斑鱼性类固醇激素分泌和精子生成及精子排放的影响。对照组在0、7d二次注射生理盐水(50μg·kg-1BW),注射组在0、7d二次注射LHRHA(50μg·kg-1BW),埋植组在0d埋植LHRHA缓释剂(100μg·kg-1BW)。结果表明,通过埋植LHRHA缓释剂,血清睾酮(T)和11-酮基睾酮(11-KT)水平快速增加,显示血清睾酮和11-酮基睾酮水平与赤点石斑鱼精子生成和精子排放有密切关系。组织学观察表明,在21d,对照组和注射组鱼精巢充满了精子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而在同一时间,LHRHA埋植组鱼精巢含有大量精子,表明精子排放仍在进行。在40d期间采集精液总量为对照组<注射组<埋植组,差异显著。当注射组在处理14d后精液量逐渐回落到对照组水平时,埋植组仍然维持较高精液量水平。各组采集的精子的活力与采集的精液量呈正相关,而精子密度没有显著差异。数据显示,LHRHA缓释剂能显著增加赤点石斑鱼的精液量及延长精子排放时间而不改变精子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性类固醇激素 精巢发育 缓释 排精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吴金英 林浩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2,共6页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1~60d的斜带石斑鱼各期仔鱼、稚鱼和幼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光镜观察,描述了其消化器官发育过程和组织学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实验水温为22.0~27.8℃时,孵化后第4天,上下颌形成,卵黄囊被吸收,消化...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1~60d的斜带石斑鱼各期仔鱼、稚鱼和幼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光镜观察,描述了其消化器官发育过程和组织学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实验水温为22.0~27.8℃时,孵化后第4天,上下颌形成,卵黄囊被吸收,消化系统明显分化成食道、胃、肠、直肠以及肝脏、胆囊和胰脏等,鱼体由内源性营养转向外源性摄食营养,表明其消化系统的形态变化与食性的变化相适应。此后随着鱼体的生长,其消化系统从功能和结构上逐步完善成熟。胰脏在出膜后第4天出现,是和肝脏相互分开的一个独立的器官,但是发育到第35-60天,位于肠道后部的胰脏组织内出现许多大空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 消化系统 胚后发育 斜带石斑鱼
下载PDF
激素诱导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雄性化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文 杨宪宽 +6 位作者 徐新 肖玲 李水生 赵会宏 张海发 张勇 林浩然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7-1323,共7页
石斑鱼属雌雄同体雌性先成熟鱼类,低龄鱼卵巢先成熟,表现为雌性,高龄鱼才性转变为雄性。本实验通过持续跟踪取样,分析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在36月龄内的性腺发育过程,发现其性分化完成后,雌性卵巢在9月龄... 石斑鱼属雌雄同体雌性先成熟鱼类,低龄鱼卵巢先成熟,表现为雌性,高龄鱼才性转变为雄性。本实验通过持续跟踪取样,分析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在36月龄内的性腺发育过程,发现其性分化完成后,雌性卵巢在9月龄后开始发育。因此,采取投喂含有雄激素甲基睾酮(MT)饲料的方法,可以在石斑鱼卵巢发育之前,成功诱导8月龄的斜带石斑鱼幼鱼向雄性方向发育。结果表明,以MT 10mg/kg饲料的剂量投喂3个月能够有效诱导卵巢未发育的幼鱼往雄性方向发育;但停止投喂MT后,幼鱼精巢又开始出现退化,不会继续往雄性方向发展,而转变为雌性。以上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性别决定和分化除了受遗传因子和内分泌调控外,还受到年龄、体型和群体、环境等因子的影响,人工投喂MT激素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影响石斑鱼幼鱼的性腺发育的方向,只有在持续剂量的MT激素诱导下,石斑鱼幼鱼才能发育为成熟的雄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甲基睾酮 性别分化 性腺发育
下载PDF
广东沿海3个斜带石斑鱼养殖群体的RAPD和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兴汉 郭梁 +2 位作者 李明明 蒙子宁 林浩然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33,共7页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海水增养殖经济鱼类,但过度捕捞和人工养殖的快速扩张导致了其自然资源衰退和遗传多样性降低。文章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和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惠...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海水增养殖经济鱼类,但过度捕捞和人工养殖的快速扩张导致了其自然资源衰退和遗传多样性降低。文章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和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惠州、深圳和湛江3个斜带石斑鱼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状况和遗传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较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分析,RAPD技术在研究斜带石斑鱼种内遗传变异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多态性;2)相比较于其他已经报道的石斑鱼类,斜带石斑鱼的遗传多样性较低,RAPD检测到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40.57%,究其原因,可能是受过度捕捞和人工养殖的影响;3)RAPD检测到的群体间遗传相似度(Ⅰ)高达0.967 1~0.980 8,而Cyt b的核苷酸多样性仅为0.003 8;斜带石斑鱼养殖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显然很小,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文章还探讨了斜带石斑鱼线粒体Cyt b基因的特点,并针对目前斜带石斑鱼的养殖现状提出了相应保护遗传多样性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RAPD 线粒体Cyt b 遗传变异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脑垂体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舒琥 刘晓春 +2 位作者 张勇 袁桃安 林浩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71,共4页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不同时期的性成熟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脑垂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性成熟赤点石斑鱼脑垂体近椭圆形,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神经垂体主要由神经纤维、脑垂体细胞和微血管组成。其中神经分泌纤...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不同时期的性成熟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脑垂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性成熟赤点石斑鱼脑垂体近椭圆形,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神经垂体主要由神经纤维、脑垂体细胞和微血管组成。其中神经分泌纤维存在A(A1、A2)和B型神经分泌纤维。腺垂体中外侧部(PPD)腺细胞由嗜酸性的GH细胞和嗜碱性的TSH细胞及GTH细胞3类细胞构成。在不同的时期,GTH细胞内的分泌颗粒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脑垂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海洋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鱼类科学技术的研究方向 被引量:9
9
作者 林浩然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第3期27-30,43,共5页
积极实施海洋鱼类的增殖与养殖是海洋鱼类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因此 ,建立和提高海洋鱼类增殖与养殖的新技术 ,是近年来海洋生物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海洋鱼类的生殖内分泌生理学、生长与发育生物学、免... 积极实施海洋鱼类的增殖与养殖是海洋鱼类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因此 ,建立和提高海洋鱼类增殖与养殖的新技术 ,是近年来海洋生物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海洋鱼类的生殖内分泌生理学、生长与发育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是海洋鱼类增殖与养殖的理论基础 ;系统深入地开展这些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鱼类资源 可持续利用 增殖 养殖 海洋鱼类科学技术 海洋生物技术
下载PDF
云龙石斑鱼生长优势的转录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登东 杨玉鹏 +7 位作者 郑乐云 孙恺辉 何家瑞 王崇伟 邓贤铭 李水生 张勇 林浩然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8,共8页
云龙石斑鱼是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和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获得的石斑鱼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和适温性广的优良性状,其生长速度是母本的1倍以上,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已在国内推广养殖.但云龙石斑鱼生长... 云龙石斑鱼是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和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获得的石斑鱼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和适温性广的优良性状,其生长速度是母本的1倍以上,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已在国内推广养殖.但云龙石斑鱼生长优势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选取了相同养殖条件下的云龙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的两个群体各5尾,测量体长、体重等信息,并选取脑、垂体、肝脏和肌肉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分析.在脑、垂体、肝脏和肌肉样本中分别得到953、2054、558和1097个基因存在显著的表达水平差异.基于表达模式聚类分析、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基因表达通路分析等手段,我们发现,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等相关基因都明显上调,加快了细胞的增殖分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生长激素的分泌,可能是云龙石斑鱼生长优势的重要贡献因素.研究结果为探讨云龙石斑鱼杂交生长优势形成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探讨鱼类生长优势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 生长优势 GH/IGF轴 云龙石斑鱼
下载PDF
Nesfatin-1调控斜带石斑鱼生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庆 刘琼瑜 +7 位作者 李益祺 刘雅莉 李玉 陈嘉兴 张海发 李水生 张勇 林浩然 《渔业研究》 2016年第1期5-13,共9页
Nesfatin-1是核连蛋白-2(nucleobindin-2,NUCB2)裂解后产生的一种神经肽。本研究克隆得到斜带石斑鱼两种编码NUCB2(NUCB2a和NUCB2b)基因的c DNA序列(nesfatin-1a和nesfatin-1b),并对它们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esfatin-1a和nes... Nesfatin-1是核连蛋白-2(nucleobindin-2,NUCB2)裂解后产生的一种神经肽。本研究克隆得到斜带石斑鱼两种编码NUCB2(NUCB2a和NUCB2b)基因的c DNA序列(nesfatin-1a和nesfatin-1b),并对它们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esfatin-1a和nesfatin-1b在脑组织中广泛表达。在下丘脑中,两种nesfatin-1在卵巢发育的Ⅰ-Ⅴ时期表达量都比较低,在Ⅵ时期卵巢(退化的卵黄生成阶段的卵母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揭示nesfatin-1可能参与了卵巢成熟的调控。进一步采用腹腔注射实验研究了两种nesfatin-1对生殖轴的影响。注射nesfatin-1a和nesfatin-1b 15 min和60 min后,下丘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Ⅰ型(Gn RH-Ⅰ)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Ⅲ型(Gn RH-Ⅲ)的表达量都显著下降;此外,垂体中FSH-β的表达在注射nesfatin-1 60 min后显著下调。这些结果表明nesfatin-1a和nesfatin-1b参与了斜带石斑鱼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NESFATIN-1 组织分布 生殖调控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精子超微结构及盐度、温度、pH对精子活力及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62
12
作者 赵会宏 刘晓春 +2 位作者 林浩然 刘付永忠 王云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6-292,共7页
选取健康雄性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亲鱼进行人工采精,以日立H-600型透射电镜观察精子超微结构,同时设定盐度梯度、温度梯度和pH梯度,观察其对精子活力的影响。超微观察显示,精子头部呈圆形或卵圆形,核膜与质膜间的空间较大;... 选取健康雄性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亲鱼进行人工采精,以日立H-600型透射电镜观察精子超微结构,同时设定盐度梯度、温度梯度和pH梯度,观察其对精子活力的影响。超微观察显示,精子头部呈圆形或卵圆形,核膜与质膜间的空间较大;近端中心粒的长轴与尾部约成120°的夹角;基体位于鞭毛顶端,长轴与精子头部细胞核长轴平行;袖套位于核后端,呈筒状,两侧不对称,分布着数量、大小不等的线粒体和囊泡。尾部细长,长26.0~31.5μm,其主要结构是轴丝,轴丝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活力实验显示,精子活力的最适盐度为27~35,盐度33时精子寿命最长,为27min;最适pH为6.5~8.7,pH8.4时精子运动时间最长,为20min;最适温度为25~31℃,29℃时精子寿命最长,为37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精子 超微结构 精子活力 盐度 温度 PH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两种芳香化酶cDNA的克隆及其表达的组织特异性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广丽 刘晓春 +2 位作者 张勇 贝锦新 林浩然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1-799,共9页
以赤点石斑鱼 (Epinephelusakaara)脑垂体中提取的RNA为模板 ,根据芳香化酶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利用GeneRacerTM 技术 ,克隆出两种芳香化酶即脑芳香化酶 (P4 5 0aromB)和性腺芳香化酶 (P4 5 0aromA)的cDNA ,其全长分别为 190 1bp (编码... 以赤点石斑鱼 (Epinephelusakaara)脑垂体中提取的RNA为模板 ,根据芳香化酶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利用GeneRacerTM 技术 ,克隆出两种芳香化酶即脑芳香化酶 (P4 5 0aromB)和性腺芳香化酶 (P4 5 0aromA)的cDNA ,其全长分别为 190 1bp (编码 5 0 9aa)和 1833bp (编码 5 18a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赤点石斑鱼两种芳香化酶cDNA序列的同源性为 5 1 6 % ,氨基酸序列之间同源性为 6 2 5 % ,与斜带石斑鱼两种芳香化酶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94 7%和 97 9%。对 8个科的 10种鱼进行了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 ,结果与根据传统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分类进化地位基本一致。以特异性引物扩增雌、雄赤点石斑鱼各种组织 (垂体、嗅球、端脑、下丘脑、中脑、后脑、延脑、心脏、肾脏、肝脏、脾脏、性腺、鳃、胃、肠、皮肤、脂肪、肌肉、头肾、胸腺、鳔 ) ,以β actin作内标比较各组织芳香化酶基因表达量的差异 ,结果表明 ,赤点石斑鱼脑芳香化酶 (P4 5 0aromB)有广泛的组织分布 ,脑和垂体的表达量很高 ,各组织表达量有明显的雌、雄差异 ;而性腺芳香化酶 (P4 5 0aromA)表达主要集中于垂体和性腺 ,且不论雌雄 ,其性腺表达量均高于脑垂体 ,和P4 5 0aromB的表达模式明显不同 ,表现为在脑部 ,P4 5 0aromB表达量高于P4 5 0aromA ,而在性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化酶 P450 性腺 脑垂体 表达量 克隆 DNA 赤点石斑鱼 组织特异性 头肾
下载PDF
两种杂交石斑鱼及其亲本的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40
14
作者 王燕 张勇 +5 位作者 张海发 黄文 肖玲 李水生 杨宇晴 林浩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8-785,共8页
为研究两种杂交石斑鱼及其亲本的形态差异,实验采用传统形态学测定与现代框架测定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青龙斑(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和虎龙斑(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其亲本的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并进行相关统计分... 为研究两种杂交石斑鱼及其亲本的形态差异,实验采用传统形态学测定与现代框架测定结合的方法,测定了青龙斑(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和虎龙斑(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其亲本的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外观方面,青龙斑与亲本相比,其斜带边缘清晰连贯,而虎龙斑体侧分布有不同于亲本的大型环状斑;在外部形态框架方面,青龙斑背鳍前端及躯干形态都偏向于母本,呈现出背腹部压缩的细长型,而虎龙斑背鳍前端的框架形态偏向于母本、躯干的框架形态却偏向于父本,呈现出两种框架形态组合的特点。综合传统可量数据和框架数据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两种杂交石斑鱼在外部形态方面更偏向于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石斑鱼 亲本 形态差异 可数性状分析 可量性状分析
下载PDF
赤眼鳟线粒体D-loop和Cyt b基因序列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杨慧荣 赵会宏 +2 位作者 蒙子宁 刘丽 林权卓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106,136,共8页
研究了长江和珠江野生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共4个群体24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和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通过PCR扩增与测序,分别获得了长度为598 bp和752 bp的D-loop和Cyt b基因片段。分析表明,D-loop序列共定义了1... 研究了长江和珠江野生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共4个群体24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和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通过PCR扩增与测序,分别获得了长度为598 bp和752 bp的D-loop和Cyt b基因片段。分析表明,D-loop序列共定义了18个单倍型,存在34个简约信息位点,67个多态性位点,发生转换40次,颠换15次,插入/缺失14次。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33.7%、35.1%、17.5%、13.7%。Cyt b序列共定义了18个单倍型,存在68个简约信息位点,72个多态性位点,发生转换60次,颠换15次,无插入/缺失位点。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29.3%、26.4%、29.8%、14.5%。Cyt b除简约信息位点百分比大于D-loop外,多态位点百分比和单突变位点百分比均小于D-loop,说明D-loop具有较快的进化速率。D-loop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H)、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0.963 8、16.543 5和0.028 4,Cyt b的H、K和π分别为0.971 0、31.855 1和0.042 6,显示赤眼鳟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且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间。分析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FST值,D-loop和Cyt b都一致表明:长江和珠江水系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系统树和分子变异等级分析(AMOVA)也支持这一观点。同一水系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小,Cyt b则更小;不同水系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大,Cyt b则更大。故,Cyt b呈现出"小则越小,大则越大"的态势。分析其原因,可能与D-loop和Cyt b进化速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鳟 线粒体 D-LOOP CYT b 遗传变异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半胱胺盐酸盐和LHRH-A对黄鳍鲷IGF-Ⅰ基因表达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石和荣 张勇 +3 位作者 张为民 刘晓春 柯浩 林浩然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8-116,共9页
本文以黄鳍鲷 (Sparuslatus)为研究对象 ,利用GeneRaceTM 技术 ,从其肝组织中克隆出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IGF Ⅰ )cDNA ,并应用半定量RT PCR方法研究了半胱胺盐酸盐 (Cysteaminehydrochloride)和LHRH A对其肝组织IGF Ⅰ基因表达的影响。... 本文以黄鳍鲷 (Sparuslatus)为研究对象 ,利用GeneRaceTM 技术 ,从其肝组织中克隆出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IGF Ⅰ )cDNA ,并应用半定量RT PCR方法研究了半胱胺盐酸盐 (Cysteaminehydrochloride)和LHRH A对其肝组织IGF Ⅰ基因表达的影响。黄鳍鲷IGF ⅠcDNA全长为 84 0bp ,编码 185aa多肽 ;序列分析表明 ,黄鳍鲷IGF Ⅰ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金鱼的同源性为 75 8% ,与牙鲆的同源性为 86 5 % ,与同属鲷科的黑鲷同源性高达 10 0 % ,证明鱼类类胰岛素生长因子是非常保守的 ,E区域分析结果表明黄鳍鲷IGF Ⅰ属Ea 4型。在饲料中投喂CSH、LHRH A等添加剂 ,实验组黄鳍鲷鱼种的相对生长率、垂体GH含量、肝脏IGF Ⅰ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 :CSH、LHRH A能促进黄鳍鲷生长激素的合成和IGF Ⅰ基因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Ⅰ LHRH CSH 肝组织 基因表达 对照组 影响 黄鳍鲷 半胱胺 生长
下载PDF
糖和蛋白质水平对饲养于咸淡水中的凡纳滨对虾生长、体营养成分组成和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郭冉 梁桂英 +3 位作者 刘永坚 田丽霞 麦康森 吴小易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5-360,共6页
试验制作了蛋白梯度为35%,40%,45%的6种饲料,在每种蛋白水平下设计两种糖水平(15%和20%),饲养初始体重为(1.10±0.02)g的凡纳滨对虾,经过56d的生长试验,观察不同糖和蛋白质水平对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成活率、机体营养组成和消化率... 试验制作了蛋白梯度为35%,40%,45%的6种饲料,在每种蛋白水平下设计两种糖水平(15%和20%),饲养初始体重为(1.10±0.02)g的凡纳滨对虾,经过56d的生长试验,观察不同糖和蛋白质水平对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成活率、机体营养组成和消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对不同水平的糖和蛋白质的利用表现出差异性。各组的成活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糖水平为20%且蛋白水平为35%组的成活率要高于其它各组,糖水平为20%且蛋白水平为45%组最低,它们分别为93.3%和61.1%。糖水平为20%且蛋白水平为35%组的凡纳滨对虾体增重在各组间最高(269.4%),而且明显高于糖水平为20%且蛋白水平为45%组(117%)(P<0.05)。糖和蛋白质水平对全虾脂肪含量影响较大,在同一糖水平下,体脂肪含量随饲料蛋白含量的升高而升高;同样,在同一蛋白水平下,20%糖组的体脂肪含量要高于15%糖组。糖和蛋白质的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对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影响不显著;糖的消化率在蛋白水平为35%且糖水平为20%组最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糖水平 蛋白质水平 消化率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RAPD和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蒙子宁 杨丽萍 +5 位作者 吴丰 张勇 刘晓春 郭奕惠 庄怡谋 林浩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0,共6页
斜带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水鱼类。对这两种石斑鱼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和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变异分析。计算多态位点百分率、基因多样性和香农信息指数等遗传参数,以此评估种内遗传变异水平;... 斜带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水鱼类。对这两种石斑鱼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和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变异分析。计算多态位点百分率、基因多样性和香农信息指数等遗传参数,以此评估种内遗传变异水平;通过统计变异位点、平均核苷酸差异数、核苷酸多样性以及种间平均每位点核苷酸替代数进行基因序列变异分析,并构建UPGMA系统树。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赤点石斑鱼,这可能与它们在种内特定遗传结构、分布范围大小、自然资源状况的差异有关;斜带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之间检测到的种特异RAPD条带以及基因序列的变异,可作为种间分子鉴定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赤点石斑鱼 RAPD 线粒体CYTB 遗传变异
下载PDF
两种杂交石斑鱼子一代杂种优势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周翰林 张勇 +6 位作者 齐鑫 张海发 张磊 王乐 蒙子宁 刘晓春 林浩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1-169,共9页
使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两种杂交子一代(青龙斑和虎龙斑)及其亲本(斜带石斑鱼、棕点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共5个群体进行微卫星分析,计算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相似指数和Nei氏遗传距离。结果显示,在5种... 使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两种杂交子一代(青龙斑和虎龙斑)及其亲本(斜带石斑鱼、棕点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共5个群体进行微卫星分析,计算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相似指数和Nei氏遗传距离。结果显示,在5种石斑鱼中,棕点石斑鱼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最大(6.849 3),最小的是鞍带石斑鱼(2.608 6)。6对微卫星引物在这5个群体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66 7、0.751 3、0.441 9、0.664 0、0.542 6。在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中,虎龙斑和青龙斑的最高均为0.940 0,鞍带石斑鱼的最低为0.508 3。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率结果显示,青龙斑和虎龙斑均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亲缘关系较近。杂交子一代群体的等位基因基本来自父母本群体双方,可推断杂交子一代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水平明显增强,这是杂种优势得以形成的重要遗传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鞍带石斑鱼 棕点石斑鱼 杂交子代 微卫星
下载PDF
饥饿对黑鲷血清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以及白肌和肝脏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20
作者 邓利 张为民 林浩然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4-98,共5页
饥饿处理黑鲷 (Sparusmacrocephalus) 2、 5、 10、 15和 30d ,分别测定血清生长激素 (GH)和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浓度以及脂肪和蛋白质在白肌和肝脏中的含量 ;同时测量正常摄食动物的相应指标作为对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 饥饿处理黑鲷 (Sparusmacrocephalus) 2、 5、 10、 15和 30d ,分别测定血清生长激素 (GH)和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浓度以及脂肪和蛋白质在白肌和肝脏中的含量 ;同时测量正常摄食动物的相应指标作为对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①饥饿 15d后血清GH水平显著升高 ,T3 水平显著降低 ;②饥饿 15d后白肌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 ,而脂肪含量则在饥饿 2d就降低 ,并维持此低水平 ;③肝脏脂肪含量在饥饿 10d后显著升高 ,而蛋白质呈不规则波动。GH水平升高能强化储能物质的转化 ,而T3 水平降低可降低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饥饿 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贮能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