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Matlab GUI辅助大学物理实验 被引量:9
1
作者 蒋志洁 阳生红 张曰理 《物理实验》 2017年第6期23-27,共5页
运用Matlab GUI对大学物理实验进行仿真演示,以光栅衍射和傅科摆为例,通过界面布局的优化,直接在界面中输入和改变实验参量,形象、直观地演示出变化的参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MATLAB GUI 仿真 光栅衍射 傅科摆
下载PDF
运用Matlab辅助大学物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被引量:4
2
作者 蒋志洁 阳生红 +1 位作者 张曰理 蔡志岗 《物理与工程》 2019年第S1期69-72,共4页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将计算机数值方法适当地引入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运用Matlab在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模拟物理过程以及辅助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实践证明,这种授课方式有助于提高课堂...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将计算机数值方法适当地引入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运用Matlab在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模拟物理过程以及辅助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实践证明,这种授课方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 数值计算和模拟 MATLAB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共振激励和重力作用下一维水平弦垂直振动驻波理论与实验研究
3
作者 蔡为睿 李智超 +2 位作者 沈韩 王猛 方奕忠 《大学物理》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本文用本征函数展开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求解了重力作用下水平放置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以极小振幅作垂直简谐振动的一维弦的竖向振动波动方程,得出解析解,得到弦(弹性绳)共振形成驻波时的所有本征频率,且本征频率和驻波波腹大小、位置均与... 本文用本征函数展开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求解了重力作用下水平放置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以极小振幅作垂直简谐振动的一维弦的竖向振动波动方程,得出解析解,得到弦(弹性绳)共振形成驻波时的所有本征频率,且本征频率和驻波波腹大小、位置均与重力无关.实验上测量了驻波波腹的数目随共振频率变化的关系,利用理论推导出的波动方程中波速的表达式及测量弹性绳振动时的张力和绳子的长度,算出绳子的质量线密度,与实验值吻合,从另一角度验证了一维弦的横振动所满足的波动方程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作用 一维水平弦 本征函数展开法 拉普拉斯变换 驻波
下载PDF
弗兰克-赫兹实验物理分析新视角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潮锐 《物理实验》 2020年第4期12-17,共6页
弗兰克-赫兹实验的板极电流是积分实验量,不能准确描述弗兰克-赫兹管中热电子能量分布和能量交换规律.采用仿I-V分析法引入弗兰克-赫兹管等效电阻,可直观地体现热电子与管中原子能量交换的共振吸收物理图象.认为管中热电子运动犹如江水... 弗兰克-赫兹实验的板极电流是积分实验量,不能准确描述弗兰克-赫兹管中热电子能量分布和能量交换规律.采用仿I-V分析法引入弗兰克-赫兹管等效电阻,可直观地体现热电子与管中原子能量交换的共振吸收物理图象.认为管中热电子运动犹如江水奔流"后浪推前浪",在一系列不同G2栅极电位条件下,改变减速电压VG2P测量微分板极电流,深入分析热电子"重聚—共振"周期规律的物理原理.实验发现,处于能量交换区共振激发而失去动能的电子在管中形成负电本底且部分屏蔽G2栅极电场的加速作用.这一现象不仅导致其他电子需要比预期更高VG2K才能获得足以共振激发的能量,而且延缓了下次电子重聚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克-赫兹实验 激发电位 共振激发 微分测量 I-V分析
下载PDF
一种光谱拟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
作者 刘锦涛 罗莉 +2 位作者 余向阳 蔡烨帆 洪伟槟 《现代计算机》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为提高光谱数据分析效率,利用多个不同波段LED对目标光谱进行快速合成,提出一种光谱拟合系统,通过建立光谱数据库并使用上位机对目标光谱曲线进行数据提取,采用优化算法求解驱动电流最优参数,并由下位机实现对目标光谱的实际拟合。光谱... 为提高光谱数据分析效率,利用多个不同波段LED对目标光谱进行快速合成,提出一种光谱拟合系统,通过建立光谱数据库并使用上位机对目标光谱曲线进行数据提取,采用优化算法求解驱动电流最优参数,并由下位机实现对目标光谱的实际拟合。光谱采集结果分析表明,实际输出光谱曲线对AM1.5光谱以及随机绘制光谱曲线的拟合优度分别为0.69和0.77,能够较好地体现目标光谱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拟合 光谱数据库 光谱匹配
下载PDF
热蒸发沉积法制备硫化锌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林佳纯 熊宸玮 +3 位作者 陶克文 马德才 林少鹏 王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2,共6页
硫化锌作为Ⅱ—Ⅵ族直接跃迁的宽带隙半导体发光材料,具有较大的禁带宽度、丰富的发光色彩和优异的红外透过性,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太阳能电池、红外窗和光催化降解,在光电传感、核辐射探测和医疗影像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热蒸发... 硫化锌作为Ⅱ—Ⅵ族直接跃迁的宽带隙半导体发光材料,具有较大的禁带宽度、丰富的发光色彩和优异的红外透过性,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太阳能电池、红外窗和光催化降解,在光电传感、核辐射探测和医疗影像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热蒸发沉积法是一种重要的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其灵活多样的实验条件为制备优良性能的纳米硫化锌提供了可能。对热蒸发沉积法制备硫化锌纳米材料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主要介绍热蒸发沉积法的反应和生长机制,阐述了原料、衬底和催化剂种类,以及载气类型和流速等重要实验条件对硫化锌纳米材料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当前热蒸发法制备硫化锌纳米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硫化锌材料制备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锌纳米材料 热蒸发沉积法 光电特性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双钙钛矿反铁磁体Mn_(2)FeOsO_(6)的合成条件和磁性性质的理论预测
7
作者 李军 金尚健 +2 位作者 赵爽 姚道新 李满荣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4,共14页
提出了一种理论方法,用于预测复杂磁性双钙钛矿化合物的电子构型、多晶体形态、合成条件和物理性质。该方法对于双钙钛矿化合物的预测准确且高效。确定了一种反铁磁金属材料Mn_(2)FeOsO_(6),它具有极高的反铁磁Néel相变温度(TN)。... 提出了一种理论方法,用于预测复杂磁性双钙钛矿化合物的电子构型、多晶体形态、合成条件和物理性质。该方法对于双钙钛矿化合物的预测准确且高效。确定了一种反铁磁金属材料Mn_(2)FeOsO_(6),它具有极高的反铁磁Néel相变温度(TN)。大量分析表明Mn_(2)FeOsO_(6)在费米能级附近具有很高的态密度和反铁磁构型,总磁矩为零。本研究结果表明,Mn_(2)FeOsO_(6)的TN高达680 K,代表自旋电子学领域的一个潜在突破。构建了Mn_(2)FeOsO_(6)的TN的复杂磁性模型,获得了相对可靠的磁激发谱,可与潜在的中子散射谱进行比较。这一理论方法得到的合成条件符合许多已合成的双钙钛矿化合物的实验合成条件,且该方法具有预测其他复杂磁性构型的潜力。研究成果有望在新型双钙钛矿材料的大数据预测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钙钛矿 反铁磁体 Mn_(2)FeOsO_(6)
下载PDF
原子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观
8
作者 余招贤 《求知导刊》 2016年第33期88-89,共2页
原子物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实验和理论,经典和量子的关系.本文提出以原子物理中的基本实验为主线,着重介绍原子物理实验的背景、原理、现象、结果以及由此产生的原子物理学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几个概念和实验模型.
关键词 原子物理 原子物理实验 量子力学
下载PDF
结合定量仿真的虚实结合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被引量:1
9
作者 沈韩 赵福利 +4 位作者 方奕忠 冯饶慧 廖德驹 崔新图 黄臻成 《物理与工程》 2020年第5期102-106,共5页
理论物理、实验物理和计算物理是当前物理学的三大学科分支,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若能将三者有机融合,将能有效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中山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在教学改革中,引入多种科研常用的仿真软件,基于定量仿真,在力学、热学、电... 理论物理、实验物理和计算物理是当前物理学的三大学科分支,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若能将三者有机融合,将能有效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中山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在教学改革中,引入多种科研常用的仿真软件,基于定量仿真,在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内容分支中构建了若干"实验-仿真-实验"的实验模块,采用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初步实现了三种方法的融合。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采用科研的工具和方法进行物理实验,有效促进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实验 虚实结合 教学模式 定量仿真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远程物理实验及示教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潮锐 《物理实验》 2018年第5期37-39,43,共4页
基于互联网+虚拟仪器技术实施远程物理实验及示教,既优化教学资源又展示了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的本质.结合理论和实验课程教学需要,远程实施了LC谐振频率特性、连续波核磁共振观测和磁场随磁体温漂变化3个实验示教案例.针对每个教案,说明... 基于互联网+虚拟仪器技术实施远程物理实验及示教,既优化教学资源又展示了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的本质.结合理论和实验课程教学需要,远程实施了LC谐振频率特性、连续波核磁共振观测和磁场随磁体温漂变化3个实验示教案例.针对每个教案,说明了课堂教学远程实验操控方法,同时利用实时实验结果辅助解释物理原理或技术原理.教案显示了多样化教学技术选择,也为物理实验演示提供了一种辅助教学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演示 远程实验 虚拟仪器 互联网+
下载PDF
解读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引力波的直接探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宏浩 《物理与工程》 2018年第2期3-12,共10页
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对引力波直接探测实验作出关键贡献的3位科学家。本文主要介绍引力波从理论预言、研究到实验成功探测的科学发现历程,不同频段的引力波源及其探测手段,以及引力波研究的前景。
关键词 引力波 直接探测 激光干涉仪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生“三自”教育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颖 杨东华 雷世菁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42期67-68,共2页
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以人为本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三自&... 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以人为本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三自"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三自”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RLC谐振与物理共振的原理共性
13
作者 李潮锐 《物理实验》 2020年第12期21-27,43,共8页
描述RLC回路特性的二阶微分方程与受迫振动的动力学方程具有相似的物理涵义,后者可用于描述核磁共振物理原理,而前者则是核磁共振测量技术原理.可见,RLC谐振—经典振动—核磁共振三者存在明显的原理共性,而RLC谐振实验分析是理解共振物... 描述RLC回路特性的二阶微分方程与受迫振动的动力学方程具有相似的物理涵义,后者可用于描述核磁共振物理原理,而前者则是核磁共振测量技术原理.可见,RLC谐振—经典振动—核磁共振三者存在明显的原理共性,而RLC谐振实验分析是理解共振物理原理的重要基础.通过回路电阻R所产生的阻尼作用,深入分析RLC谐振稳态频域和暂态时域特性及其物理涵义.频域半高全宽与暂态时域弛豫时间随阻尼变化关系提供了深刻理解核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迫振动 核磁共振 弛豫时间 频率特性
下载PDF
基于大学生成长动力营的学业辅导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仰晓莉 杨东华 徐颖 《高教论坛》 2017年第11期69-73,共5页
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学业发展需求,文章探讨大学生学业困难原因和目前开展学业困难大学生学业辅导现状,以辅导员利用团体行为训练和团体心理辅导设计实践大学生成长动力营计划对学业困难学生开展学业辅导为例,探索出一套较为严密、简单... 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学业发展需求,文章探讨大学生学业困难原因和目前开展学业困难大学生学业辅导现状,以辅导员利用团体行为训练和团体心理辅导设计实践大学生成长动力营计划对学业困难学生开展学业辅导为例,探索出一套较为严密、简单易执行、成效显著长效持续的学业辅导方案,对新时期国内高校内学工队伍开展学业辅导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动力营 学业困难 团体行为训练 团体心理辅导
下载PDF
盖根鲍尔多项式的一些物理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琼桂 《大学物理》 2019年第1期13-16,24,共5页
讨论了盖根鲍尔多项式在几个物理问题中的应用,包括球瓣形区域上的热传导方程和薛定谔方程的求解,以及阿哈罗诺夫-玻姆势对一般中心力场束缚态能级的影响.
关键词 盖根鲍尔多项式 热传导方程 薛定谔方程 阿哈罗诺夫-玻姆效应 球瓣形区域
下载PDF
统计物理、无序系统和神经网络
16
作者 黄海平 《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40-44,共5页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帕里西在无序系统方面作出开创之举,他提出复本对称破缺方法解决自旋玻璃问题,这一方法也对神经网络等交叉学科产生深厚影响,激发未来对人工智能和人脑等复杂系统的进一步研究。2021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决定将物...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帕里西在无序系统方面作出开创之举,他提出复本对称破缺方法解决自旋玻璃问题,这一方法也对神经网络等交叉学科产生深厚影响,激发未来对人工智能和人脑等复杂系统的进一步研究。2021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决定将物理奖颁发给研究复杂系统的三位科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玻璃 复本对称破缺 神经网络 统计物理
下载PDF
Poster单项赛:CUPT地区赛的优化推广方案
17
作者 陈东海 何彪 +2 位作者 蔡志岗 何春清 徐富新 《物理实验》 2023年第5期33-36,共4页
通过介绍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的特色、优势及发展状况,分析制约CUPT快速发展的因素,结合2022年中南地区赛的新尝试,总结形成CUPT地区赛的优化推广方案——Poster单项赛.赛制上,Poster单项赛作为副赛单独列出、与正赛并行,其成... 通过介绍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的特色、优势及发展状况,分析制约CUPT快速发展的因素,结合2022年中南地区赛的新尝试,总结形成CUPT地区赛的优化推广方案——Poster单项赛.赛制上,Poster单项赛作为副赛单独列出、与正赛并行,其成果作品只做交流展示、不采用对抗答辩形式.单项赛为更多不能参加正赛的学生提供实战CUPT赛题的平台,降低从未参赛高校的参赛限制,提升其参赛积极性,同时还能起到培训新裁判、提升赛事影响力的作用.Poster单项赛进一步丰富了CUPT竞赛形式,拓展了CUPT竞赛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T 竞赛规则 制约因素 Poster单项赛
下载PDF
Arduino中PWM调制在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炳权 石皓宇 +4 位作者 车宇 李鹏 梁飞翔 唐强 蔡志岗 《物理与工程》 2023年第3期80-87,共8页
基于开源控制平台Arduino控制器的开放性与易用性,在原有的电子技术综合实验中新增了以Arduino单片机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模块。利用Arduino单片机中的脉冲宽度调制技术(PWM技术),单片机根据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对应调节两个直流电机的输入电... 基于开源控制平台Arduino控制器的开放性与易用性,在原有的电子技术综合实验中新增了以Arduino单片机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模块。利用Arduino单片机中的脉冲宽度调制技术(PWM技术),单片机根据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对应调节两个直流电机的输入电压,从而控制其转速比,进而控制由电机上的两个偏心镜反射后的点状激光的运动轨迹,利用视觉残留效果形成图案,并通过MATLAB设计了仿真实验验证了激光图案的正确性。新增教学模块扩展了传统的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实验教学中焊接控制电路的内容,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DUINO 教学改革 脉冲宽度调制技术(PWM技术) 计算机编程
下载PDF
导体镶嵌型巨电流变抛光液及其对硅材料的抛光 被引量:1
19
作者 邱昭晖 江波 +2 位作者 陆坤权 沈容 熊小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8-225,共8页
目的 解决现有电流变抛光液在电场下强度低和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方法 分析现有电流变抛光液的缺点及其原因,提出将新型巨电流变液——导体镶嵌型电流变液应用于抛光领域,并研制出以二氧化硅为磨料,以镶嵌了纳米碳的二氧化钛为电介质颗... 目的 解决现有电流变抛光液在电场下强度低和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方法 分析现有电流变抛光液的缺点及其原因,提出将新型巨电流变液——导体镶嵌型电流变液应用于抛光领域,并研制出以二氧化硅为磨料,以镶嵌了纳米碳的二氧化钛为电介质颗粒的硅油基电流变抛光液。测定添加了不同粒径磨料抛光液的剪切强度与电场强度、温度、使用时间的关系。搭建简易的旋转式电流变抛光装置,对不同粒径磨料的电流变抛光液在硅片表面的抛光效果进行试验。结果 碳镶嵌二氧化钛基电流变抛光液具有高剪切强度(>30kPa)、低漏电流(<1μA)、高温度稳定性(25~125℃)、长使用寿命和对少量磨料不敏感等优点。抛光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压2.5 kV下,硅片经过添加了2μm磨料的电流变抛光液持续抛光3 h后,其表面粗糙度从206nm降至6.4nm。之后再采用添加200nm磨料和20nm磨料的抛光液先后继续精抛后,其粗糙度降至0.46 nm和0.36 nm。结论 碳镶嵌二氧化钛基巨电流变抛光液能有效降低表面粗糙度,改善表面质量,很好地应用于精密抛光领域,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体镶嵌型电流变液 剪切强度 电流变抛光 硅片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基于自动聚焦的近眼显示虚像距离测试装置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豪 梁浩文 +1 位作者 李澍 孟祥峰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8期11-15,共5页
目的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能够将虚拟图像渲染并投影到人眼,通过控制近眼显示器的屈光度,可以调节虚像距离,从而适应不同视力的人员观看。但由于虚像距离跨度范围较大,很难实现连续准确的测量... 目的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能够将虚拟图像渲染并投影到人眼,通过控制近眼显示器的屈光度,可以调节虚像距离,从而适应不同视力的人员观看。但由于虚像距离跨度范围较大,很难实现连续准确的测量,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基于自动聚焦的近眼显示虚像距离测试装置。方法 提出一种可准确测定VR/AR设备虚拟图像距离的方法。装置由可调焦镜头、步进电机、固件工装及自适应程序构成,并通过步进电机配合图像清晰度分析自适应程序自动调节可调焦镜头的焦距。分析该装置的检查精度和测试范围。结果 相比传统方法(全局扫描的方法),本文使用爬山搜索法是通过对比前后的拉普拉斯值来确定电机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步长,基于爬山算法的自动聚焦方法聚焦时间缩短,效率提高,且测试装置性能更佳,该装置自动完成整个测量过程仅需要4 min。实验的精度为0.001 m,该商业VR眼镜在+2D到-4D的度数下,虚像距离的变化范围为0~13.830 m;且根据距离标定曲线可以得到,运用该装置能够测得虚拟图像距离在17 m以上。结论 本文所提出的基于自动聚焦的近眼显示虚像距离测试方法及装置能够对虚拟图像的深度距离进行高精度、大行程、自动化测试,可准确标定近眼显示设备的虚拟图像深度距离,有效提升测试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虚像距离 自动聚焦 虚拟图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