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 被引量:36
1
作者 周少丽 蔡珺 +3 位作者 黑子清 葛缅 李晓芸 沈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85-787,790,共4页
目的比较靶控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麻醉的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30例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的病人,ASA为1、2级,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复合靶浓度0.5ng/mL舒芬太尼组(SF组,n=15);异丙酚复合靶浓度4.... 目的比较靶控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麻醉的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30例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的病人,ASA为1、2级,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复合靶浓度0.5ng/mL舒芬太尼组(SF组,n=15);异丙酚复合靶浓度4.0ng/mL瑞芬太尼组(RF组,n=15)。两组患者均采用效应室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浓度为3μg/mL。观察麻醉诱导、手术开始以及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停药后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停留ICU时间、第一次主诉需要镇痛药的时间;VAS评分;OAA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和术中知晓情况。结果⑴RF组麻醉诱导时的SBP、DBP、MBP低于SF组(P<0.05);两组在麻醉诱导时心率比麻醉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在手术开始时的SBP、DBP、MBP无明显变化;RF组围拔管期的SBP、DBP、MBP均高于SF组(P<0.05);⑵SF组停药后的呼吸恢复、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高于RF组(P<0.05),RF组停止异丙酚后30min内的OAAS评分高于SF组(P<0.05),30min后的OA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⑶RF组围拔管期的躁动发生率多于SF组(P<0.05)、RF组第1次主诉需要阿片类药物时间早于SF组(P<0.05)、需要镇痛药的比例高于SF组(P<0.05);⑷两组患者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舒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但术毕30min内意识恢复慢于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患者苏醒迅速,躁动发生率高,应提前给予镇痛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全凭静脉麻醉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异丙酚 妇科腹腔镜
下载PDF
2种剂量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靶控麻醉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周少丽 蔡珺 +2 位作者 葛勉 黑子清 黎尚荣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腹部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5例,麻醉诱导调定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为3 mg·L^(-1),丙泊酚达到稳态效应部位浓度1 min时,依次...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腹部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5例,麻醉诱导调定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为3 mg·L^(-1),丙泊酚达到稳态效应部位浓度1 min时,依次给予维库溴铵0.1 mg·k^(-1)和2种剂量的舒芬太尼(A组0.5 μg·kg^(-1), B组1.0μg·kg^(-1))。观察2组病人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2组病人入睡时、丙泊酚达到靶控血药浓度时、丙泊酚达到靶控血药浓度1 min时的血压和BIS值均下降(P< 0.05),推注舒芬太尼后1,3,5 min以上值下降更明显,尤以B组显著。A组气管插管后1,3 min的血压及心率值较插管前升高(P<0.05),5 min降至插管前水平,B组变化不明显,2组插管前后BIS值均小于70,无不良记忆反应。结论:在抑制插管应激反应方面,舒芬太尼1μg·kg^(-1)优于0.5μg·kg^(-1),尽管插管前有比较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2种浓度均能使病人达到足够的麻醉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丙泊酚 麻醉 全身 血流动力学 随机对照试验 靶控输注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气管导管围拔管期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少丽 黑子清 +1 位作者 蔡珺 陈信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40-741,共2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对全麻腹腔镜手术围拔管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45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前10min,A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缝皮停用麻醉药时,B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C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00mg。在围拔管期,观...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对全麻腹腔镜手术围拔管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45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前10min,A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缝皮停用麻醉药时,B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C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00mg。在围拔管期,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变化;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停留术后复苏室时间;警觉/镇静评分(OAA/S)、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围拔管期呛咳、躁动发生率等。结果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在拔管时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加快(P<0.05);三组呼吸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清醒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和停留术后复苏室时间C组较A和B组长(P<0.05),OAA/S评分C组较A和B组低(P<0.05),VASB组较A和C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躁动和呛咳发生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能够比较好的抑制腹腔镜手术患者气管导管围拔管期不良反应,术前应用效果更佳,且术后苏醒迅速和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围拔管期 临床观察 妇科腹腔镜
下载PDF
经皮肾镜碎石术不同手术时间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周少丽 蔡珺 +3 位作者 李晓芸 高婉菱 黑子清 黎尚荣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不同手术时间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择ASA1~3级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27例,其中手术时间小于120min患者15例为A组,手术时间大于120min患者12例为B组,术中监测血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选...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不同手术时间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择ASA1~3级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27例,其中手术时间小于120min患者15例为A组,手术时间大于120min患者12例为B组,术中监测血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选择麻醉前和术中每30分钟为时间点,并记录术毕前最高值,术前、术中每小时和术后动脉血气分析监测血pH、Na+、K+、和BE值。结果A组患者术中HR的变化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B组患者术毕前HR最高值明显高于术前,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BP、CVP逐渐增高,与术前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手术时间的延长和灌流液量的增加而增高,2组相比B组比A组变化明显(P<0.05);血Na+的浓度术前术后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血K+的浓度和PH值随手术时间的延长和灌流液的增多逐渐下降,2组相比B组比A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以B组明显(P<0.05)。结论长时间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由于灌流液的吸收引起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剧烈变化而出现灌洗液吸收综合征,应进行严密的监测和预防处理,并适当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碎石术 血流动力学 血生化 手术时间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德昭 黑子清 +4 位作者 陈信芝 罗晨芳 甘小亮 黎尚荣 罗刚健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91-393,共3页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术。采用心排仪持续监测围术期SvO2、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O2)、体温、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的变...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接受原位肝移植术。采用心排仪持续监测围术期SvO2、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O2)、体温、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分析肝移植围术期SvO2与上述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vO2在无肝期前15min较术前增高(P<0.05),在无肝期30min较无肝期前15min显著降低(P<0.05),在新肝期30min和术毕较术前均显著增高(P均<0.05)。机体DO2、VO2在无肝期30min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在进入新肝期后均显著增高(P均<0.05);ERO2进入新肝期后显著增加(P<0.05)。SvO2在各时间点均与VO2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而与DO2、血红蛋白无相关性(P均>0.05);SvO2术前与CO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他时间点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持续监测SvO2对于改善氧代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原位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氧供 氧耗 心排血量 血流动力学 血氧代谢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肌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德昭 黑子清 +3 位作者 罗刚健 黎尚荣 马武华 罗晨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2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各种心肌酶的变化,探讨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06/09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接受原位肝移植术。常规结扎切断肝管... 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各种心肌酶的变化,探讨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06/09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接受原位肝移植术。常规结扎切断肝管、肝左右动脉和门静脉,用肝上下腔静脉阻断钳从前至后夹闭肝上下腔静脉,切除病肝后进行供肝吻合。先吻合腔静脉,腔静脉吻合口为倒三角形,再吻合门静脉,恢复供肝血流,进入新肝期,再依次吻合肝动脉和胆管。分别在术前、无肝前、无肝期30min、新肝期30m in、术毕、术后24h各采中心静脉血3m L,测定心肌酶谱。同时测量围术期心率、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患者2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全部患者术后转归情况:2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原位肝移植术。手术时间(335.74±74.04)min,无肝期时间(36.37±7.90)m in。术后3例出现心脏衰竭,心脏衰竭患者中有2例最终死亡。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②全部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心输出量和中心静脉压在无肝期下降(P<0.01),进入新肝期增高(P<0.01或0.05);平均动脉压在阻断和开放下腔静脉后3min内有一过性下降,应用血管活性药后基本维持稳定;心率在无肝期增快,进入新肝期早期增高,以后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③全部患者肝移植围术期心肌酶谱的变化:与麻醉后术前比较:无肝期30min除肌红蛋白显著增高外(P<0.01),其余各种酶均基本相似(P>0.05);新肝期30m in、术毕的心肌酶谱各值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术后24h除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无明显变化外(P>0.05),其余各种酶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与新肝30m in比较:术后24h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显著降低(P<0.05),肌酸激酶则显著增高(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基本无变化(P>0.05)。结论:新肝期表现为高血流动力学,而心肌酶普遍增高,术后24h开始恢复,提示开放后血流动力学与心肌损害存在分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心肌/酶学 血液动力学 心肌/病理学
下载PDF
黄芪对兔失血性休克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黑子清 林世清 +3 位作者 刘卫峰 刘磊 张辉 陈秉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01-1406,共6页
目的 探讨黄芪对兔失血性休克小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3 2只。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 ,随机分为 4组 ,黄芪高剂量组 (Hh组 ) :10g·kg- 1;黄芪低剂量组 (Hs组 ) :5g·kg- 1;山莨菪碱对照组 (S组 ) :2 5m... 目的 探讨黄芪对兔失血性休克小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3 2只。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 ,随机分为 4组 ,黄芪高剂量组 (Hh组 ) :10g·kg- 1;黄芪低剂量组 (Hs组 ) :5g·kg- 1;山莨菪碱对照组 (S组 ) :2 5mg·kg- 1;生理盐水对照组 (C组 )。分别于放血前、放血后10、2 0、3 0、40、50和 60min记录小肠黏膜微循环血流量、动脉平均血压、中心静脉压 ;实验结束后取回肠末端组织光镜和电镜检查 ,进行黏膜损伤Chiu’s评分 ;取肠黏膜组织测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与放血前值相比 ,休克期各组动物血压、中心静脉压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降低 (P <0 0 1) ,各组动物处于重度失血性休克状态 ;放血后每组动物各观察时间点小肠微循环血流量均比放血前明显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休克期组间小肠黏膜微循环血流量在同一时间点比较 :放血后 2 0、3 0、40、50、60minHh、S组动物小肠黏膜微循环血流量较C组高 (P <0 0 5或P <0 0 1) ,Hs组与C组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在放血后 40、50min两时间点Hh组动物的小肠黏膜微循环血流量较Hs组的高 (P <0 0 5)。光镜和电镜病理学检查显示 :对照组肠黏膜损伤严重 ,黄芪小剂量组次之 ,黄芪大剂量组和山莨菪碱组损伤轻 ;Chiu’s肠黏膜损伤评分值及线粒体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山莨菪碱 失血性休克 肠黏膜 微循环
下载PDF
色甘酸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粘膜的损害及血浆MDA,组胺,TNF-α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蔡珺 罗刚健 +1 位作者 甘小亮 黑子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53-1554,1557,共3页
目的观察色甘酸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损害及血浆MDA,组胺,TNF-α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组A)、模型组(组B)、低剂量色甘酸钠组(色甘酸钠25mg/kg,组C)及高剂量色甘酸钠组(色甘酸钠50mg/kg,组D... 目的观察色甘酸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损害及血浆MDA,组胺,TNF-α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组A)、模型组(组B)、低剂量色甘酸钠组(色甘酸钠25mg/kg,组C)及高剂量色甘酸钠组(色甘酸钠50mg/kg,组D)。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45min,再灌注1h的方法创建肠损伤模型,色甘酸钠于再灌注前15min经腹腔给予。在实验结束时在距离回肠末端5cm处分离一段0.5~1cm的小肠,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Chiu’小肠组织损伤评价标准对肠黏膜损伤进行评价,进行血浆MDA、组胺、TNF-α含量及SOD活性的测定。结果Chiu’小肠组织损伤评分:B组评分最高(P<0.05),D组评分较C组高(P<0.05);A组血浆MDA含量最低,B组最高(P<0.05);C、D两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血浆SOD活性最高,B组最低(P<0.05);C、D两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之间组胺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血浆TNF-α含量最低,B组含量最高(P<0.05);C、D两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色甘酸钠能减轻缺血再灌注肠粘膜损伤,减轻机体的氧化损害和TNF-α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 MDA SOD 组胺 TNF-Α
下载PDF
化疗后病人单肺通气期间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武华 吴一龙 +2 位作者 王越洪 关健强 高婉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后病人在单肺通气期间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变化。方法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20例(CT组),盐酸吉西他滨或多西他赛联合卡铂2周期化疗后手术,术前ASAⅡ~Ⅲ级。另选20例术前未化疗肺癌病人为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后,插入双...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后病人在单肺通气期间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变化。方法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20例(CT组),盐酸吉西他滨或多西他赛联合卡铂2周期化疗后手术,术前ASAⅡ~Ⅲ级。另选20例术前未化疗肺癌病人为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后,插入双腔气管导管,用纤支管镜确保导管到位。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和中心静脉置管(17~18cm)。在双肺通气后20min(S1)、单肺通气后20min(S2)、40min(S3)、80min(S4)、再次双肺通气后30min(S5)时分别采取动脉血和静脉血测血气,记录PaO2、PaCO2、PVO2、pH、Hb等。根据肺内分流标准模型公式计算Qs/Qt。结果与双肺通气相比,两组在单肺通气期间PaO2明显降低(P<0.05),两组在单肺通气期间Qs/Qt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在单肺通气期间PVO2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单肺通气期间,化疗组P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组Qs/Q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双肺通气相比,两组在单肺通气期间气道压力(Paw)明显升高(P<0.05)。结论化疗后肺癌病人在手术中进行单肺通气期间,由于化疗药物的肺毒性作用和弥散功能的受损,与未化疗肺癌病人相比,PaO2下降更加显著,肺内分流也相应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肺通气 氧合 分流率
下载PDF
罗库溴铵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肌松时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少丽 蔡珺 +2 位作者 黑子清 葛勉 黎尚荣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18-921,共4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对罗库溴铵肌松时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神经肌肉疾患、肾功能正常、在全麻下行择期脾切除和其他腹部手术的患者30例,其中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为对照组,1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试验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罗库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对罗库溴铵肌松时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神经肌肉疾患、肾功能正常、在全麻下行择期脾切除和其他腹部手术的患者30例,其中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为对照组,1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试验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1,当T1恢复至对照值的25%时,重复追加罗库溴铵维持剂量0·2mg·kg-1。用神经刺激仪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反应,观察罗库溴铵对两组患者肌松时效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起效时间为(213·5±33·2)s,较对照组的起效时间(110·5±29·4)s明显延长(P<0·05)。试验组中有5例T1抑制程度未达100%,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试验组重复追加3次以上临床作用时间逐渐延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重复追加临床作用时间无明显变化。术毕自主恢复指数试验组为(38·7±9·5)min,较对照组(19·5±7·8)min明显延长(P<0·01)。结论:罗库溴铵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起效时间延长,存在初始剂量“阻抗”现象;在短时间用药与肝功能正常患者无明显差异,长时间反复用药有蓄积现象,自主恢复指数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库溴铵 乙型肝炎 肝硬化 神经肌肉阻滞
下载PDF
肝移植病人的术后疼痛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晓芸 何玉莲 黑子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20-521,共2页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疼痛,评价肝移植术后疼痛治疗特点。方法48例接受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分为肝癌组23例及肝炎肝硬化组25例,分别记录并比较各组拔管后10min、术后12、24、48、72h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中芬太尼用量,...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疼痛,评价肝移植术后疼痛治疗特点。方法48例接受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分为肝癌组23例及肝炎肝硬化组25例,分别记录并比较各组拔管后10min、术后12、24、48、72h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用量,病人镇静、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肝癌组与肝炎肝硬化组一般情况相同,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及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拔管后10min、术后12、24、48、72h总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3%、21·8%、22·9%、12·5%、18·7%,多为轻中度疼痛(90·5%)。结论肝移植术后疼痛发生率较低、程度轻,肝癌与肝炎肝硬化病人肝移植术后疼痛差异无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手术 术后疼痛 治疗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心肌保护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2
作者 何江 孙海云 蔡珺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6期785-787,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心肌保护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ASAⅡ~Ⅲ级,年龄18~64岁,使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C组,n=25)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25)。D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心肌保护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ASAⅡ~Ⅲ级,年龄18~64岁,使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C组,n=25)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25)。D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5 min输注完毕,随后以0.5μg·kg-1·h-1速率泵注至术毕。C组采用同样方法静脉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入室(T_0)、右美托咪定负荷量泵注完毕(T_1)、气管插管后1 min(T_2)、切皮后(T_3)、劈胸骨后(T_4)、停CPB后(T_5)、术毕(T_6)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于T_0、T_5、T_6及术后6 h(T_7)、24 h(T_8)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并观察自动复跳情况和术后ICU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记录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停留ICU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D组T_1~T_4的HR减慢,MAP明显下降(P<0.05)。与T_0相比,两组T_5~T_8的血清CK、CK-MB活性及cTnI浓度均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D组CK、CK-MB及cTnI升高梯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开放主动脉后D组自动复跳率及术后ICU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停留ICU时间均显著少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瓣膜置换患者,可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瓣膜置换 心肌保护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模拟全肺切除测试法对呼吸循环及血乳酸的影响
13
作者 马武华 关健强 +2 位作者 黎尚荣 罗刚健 陈信芝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2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对全肺切除术患者于手术中施行模拟全肺切除测试,观察其对呼吸、循环及血乳酸的影响。方法:15例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在咪唑安定0.05mg/kg,异丙酚0.5-1.0mg/kg,芬太尼4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静脉诱导下施行双腔支气管内插... 目的:对全肺切除术患者于手术中施行模拟全肺切除测试,观察其对呼吸、循环及血乳酸的影响。方法:15例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在咪唑安定0.05mg/kg,异丙酚0.5-1.0mg/kg,芬太尼4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静脉诱导下施行双腔支气管内插管。开胸后开始单肺通气,并施行模拟全肺切除(阻断患侧肺动脉法)测试,阻断半小时后在1min、2min、5min、10min和术比时分别测定PetCO2、SpO2、SBP、DBP、MAP、HR、pH、PaO2、PaCO2和血乳酸值。结果:模拟全肺切除后5min,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延至10min时均显著性下降(P<0.05);HR在10min时显著性增快(P<0.05);pH值均无明显变化;SpO2和PaO2在阻断后轻度升高,术毕时轻度降低;血乳酸在10min内均显著性增加(P<0.05),术毕时增加更显著(P<0.001)。结论:对全肺切除术患者在手术中施行模拟全肺切除测试,对衡量全肺切除术后健侧肺的呼吸代偿功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测试期间应注意充分供氧和严密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肺切除术 模拟全肺切除测试法 呼吸 循环 血乳酸
下载PDF
社区门诊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方法与效果的探讨
14
作者 江小金 陈元芝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8期1057-1058,共2页
目的探讨社区医护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各种形式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预防及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广州某社区门诊就诊的9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较患者对各种健康教育方式... 目的探讨社区医护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各种形式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预防及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广州某社区门诊就诊的9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较患者对各种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度、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治疗知识知晓率。结果患者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治疗知识知晓率有显著差异。结论社区门诊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高血压预防治疗知识的知晓率;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门诊 高血压 健康教育
下载PDF
采用Swan—Ganz导管评价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前心功能的状态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德昭 甘小亮 +3 位作者 叶柏波 沈宁 黑子清 罗晨芳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采用Swan—Ganz导管评价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前心功能的状态。方法择期拟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60例,年龄45。64岁,ASAⅡ-Ⅳ级,按术前肝功能状态分为2组:肝硬化代偿组(C组,n=28)和肝硬化失代偿组(H组,n=32)。静脉注射眯达唑... 目的采用Swan—Ganz导管评价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前心功能的状态。方法择期拟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60例,年龄45。64岁,ASAⅡ-Ⅳ级,按术前肝功能状态分为2组:肝硬化代偿组(C组,n=28)和肝硬化失代偿组(H组,n=32)。静脉注射眯达唑仑、异丙酚、维库溴铵和芬太尼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30—45mmHg;吸入异氟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静脉输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常规监测HR,麻醉诱导后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MAP;右侧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右室射血分数(RVEF)、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右房压(RAP)、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和心搏指数(SVI),计算右室每搏功指数(RVSWI)、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体循环血管阻力(SVR)和肺循环血管阻力(PVR)。结果与C组比较,H组HR、MAP、RAP和R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CI、SVI、MPAP、PAWP、RVEDV、RVESV、RVSWI和LVSWI升高,SVR和PVR降低(P〈0.05)。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前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处于高排低阻状态,肺动脉压升高,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降低,应加强心脏功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SWAN-GANZ 肝移植 肝硬化 心脏功能试验
原文传递
活体部分肝移植受体围术期容量和循环变化及调控
16
作者 魏涧琦 罗刚健 +1 位作者 关健强 黑子清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0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我院18例活体肝移植受体围术期体液和循环变化的麻醉管理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我院18例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例;肝癌9例,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9例。所有受体均接受右半肝... 目的总结和分析我院18例活体肝移植受体围术期体液和循环变化的麻醉管理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我院18例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例;肝癌9例,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9例。所有受体均接受右半肝移植(Ⅴ—Ⅷ段),采用背驮式术式。结果18例肝移植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10.5±1.6)h,无肝期较长(100±15)min。术中出血量(3240±268)ml。活体肝移植新肝期血流动力学参数恢复较快;无肝期末和新肝期凝血功能明显改善。手术开始至新肝期出现低钾血症5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恢复灌注后,3例出现高钾血症,手术开始至新肝期,6例出现低钙血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术中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无肝期末及新肝期1。5min更为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体肝移植无肝期时间较长,水、电解质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显著,新肝期要注意纠正长时间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要努力纠正血流动力学、内环境和凝血功能的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围手术期 血流动力学 水电解质失衡 凝血功能 活体
原文传递
大黄素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俊光 吴先平 +2 位作者 韦志军 甘小亮 黑子清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0-131,共2页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10只: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D1组及D2组(在手术前3天开始,分别予大黄素60mg/天、120mg/天灌胃)。再灌注3h后处死动物,测定肺组织匀浆组胺...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各10只: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D1组及D2组(在手术前3天开始,分别予大黄素60mg/天、120mg/天灌胃)。再灌注3h后处死动物,测定肺组织匀浆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因子-6(IL-6)、细胞因子-10(IL-10)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结果:与A组比较,B组组胺及TNF-α、IL-6浓度显著升高(P<0.05,P<0.01),IL-10浓度显著降低(P<0.05);D1组及D2组组胺浓度显著升高(P<0.05,P<0.01),IL-10、SOD浓度显著降低(P<0.01)。与B组比较,D2组TNF-α浓度显著下降(P<0.05)。与D1组比较,D2组IL-10浓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大黄通过抗氧化作用并减少TNF-α及IL-6的释放,从而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缺血再灌注 大黄素 动物实验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