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镜在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和基底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江浩波 孙志平 +3 位作者 陈海针 刘平花 石文植 代少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04-209,共6页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及基底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上拟诊为脂溢性角化(108例)、日光性角化(46例)和基底细胞癌(71例)的病例,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研究皮肤镜诊断三种疾病的敏感性、特异度及一致...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及基底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上拟诊为脂溢性角化(108例)、日光性角化(46例)和基底细胞癌(71例)的病例,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研究皮肤镜诊断三种疾病的敏感性、特异度及一致性。结果:与病理诊断比较:①A、B两位医生使用皮肤镜诊断脂溢性角化的一致率分别为93.52%、93.52%,灵敏度为94.67%、93.33%,特异度为90.91%、93.94%,误诊率为9.09%、6.06%,漏诊率为5.33%、6.67%,Youden指数为85.58%、87.27%,Kappa值为0.8484、0.8511。②A、B两位医生使用皮肤镜诊断日光性角化的一致率分别为89.13%、89.13%,灵敏度为88.89%、85.19%,特异度为89.47%、94.74%,误诊率为10.53%、5.26%,漏诊率为11.11%、14.81%,Youden指数为78.36%、79.93%,Kappa值为0.7776、0.7809。③A、B两位医生使用皮肤镜诊断基底细胞癌的一致率分别为91.55%、91.55%,灵敏度为89.74%、92.31%,特异度为93.75%、90.63%,误诊率为6.25%、9.37%,漏诊率为10.26%、7.69%,Youden指数为83.49%、74.84%,Kappa值为0.8304、0.8293。结论:皮肤镜诊断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和基底细胞癌灵敏度、特异度均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镜 组织病理 脂溢性角化 日光性角化 基底细胞癌
下载PDF
皮肤镜诊断基底细胞癌与组织病理诊断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江浩波 李海仪 +4 位作者 孙志平 陈海针 刘平花 石文植 代少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0期199-201,共3页
目的 探讨皮肤镜在诊断基底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上拟诊为基底细胞癌的病例.通过临床经验丰富的皮肤科医师根据病史及皮损的临床表现进行临床诊断,然后采用皮肤镜诊断,最后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研究皮肤... 目的 探讨皮肤镜在诊断基底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上拟诊为基底细胞癌的病例.通过临床经验丰富的皮肤科医师根据病史及皮损的临床表现进行临床诊断,然后采用皮肤镜诊断,最后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研究皮肤镜诊断基底细胞癌的敏感性、特异度及一致性.结果 与病理诊断相比较,A、B两位医生使用皮肤镜诊断基底细胞癌一致率分别为90.67%、90.67%、灵敏度分别为88.10%、90.48%、特异度分别为93.94%、90.91%、误诊率分别为6.06%、9.09%、漏诊率分别为11.90%、9.52%、Youden指数分别为82.04%、81.39%、Kappa值分别为0.8125、0.8113.结论 皮肤镜对基底细胞癌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皮肤镜 组织病理 一致性研究
下载PDF
白芍总苷联合阿维A治疗斑块型银屑病3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江浩波 石文植 +3 位作者 孙志平 张淑芳 刘平花 陈海针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5-326,328,共3页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阿维A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口服白芍总苷联合阿维A;对照组34例,仅予口服阿维A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第6周和12周时治疗组患者的PASI...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阿维A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口服白芍总苷联合阿维A;对照组34例,仅予口服阿维A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第6周和12周时治疗组患者的PASI评分分别为(8.91±3.16)、(3.38±1.74),对照组为(11.76±3.43)、(5.07±2.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1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64.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另外,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和轻微。结论白芍总苷联合阿维A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阿维A 银屑病 斑块型
原文传递
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体外联合对白色念珠菌的后效应 被引量:6
4
作者 江惟苏 石文植 +3 位作者 徐碧华 谭升顺 刘平 陈庆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8期1532-1534,共3页
目的探讨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体外联合对白色念珠菌的后效应。方法先将白色念珠菌YO1∶19在1/2最低抑菌浓度(MIC)氟康唑的沙堡培养基上培养,然后在含10%正常人新鲜血清的RPMI1640液体培养基中培养,采用洗涤离心法和菌落计数法测... 目的探讨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体外联合对白色念珠菌的后效应。方法先将白色念珠菌YO1∶19在1/2最低抑菌浓度(MIC)氟康唑的沙堡培养基上培养,然后在含10%正常人新鲜血清的RPMI1640液体培养基中培养,采用洗涤离心法和菌落计数法测定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体外联合对白色念珠菌的后效应。结果单用特比萘芬、氟康唑、伊曲康唑对氟康唑预处理的白色念珠菌均有抗真菌后效应的作用,联合用药组较相应的单用药组抗真菌后效应时间长,并能产生相加作用。结论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联合应用能延长对白色念珠菌的后效应,可延长给药的间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白色 氟康唑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抗真菌后效应
下载PDF
维A酸乳膏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江浩波 孙志平 +1 位作者 张淑芳 石文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维A酸乳膏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85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93)和对照组(n=92),治疗组采用维A酸乳膏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组采用维A酸乳膏治疗。总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维A酸乳膏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85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93)和对照组(n=92),治疗组采用维A酸乳膏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组采用维A酸乳膏治疗。总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及不同时段的有效率。结果:治疗4、8、1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23.66%、31.18%、40.8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95%、17.39%、22.82%),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显著小于对照组(48.39%)。结论:维A酸乳膏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黄褐斑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维A酸乳膏,且减轻了维A酸乳膏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维A酸乳膏 胶原贴敷料
原文传递
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江惟苏 李镜波 +3 位作者 魏代奎 黎丽芬 胡萌 戴新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683-2686,共4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的表皮干细胞进行鉴定。方法运用中性蛋白水解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法分离表皮层和真皮层,并获得表皮单细胞悬液,采用Ⅳ型胶原铺板选择性黏附分离角质形成细胞,应用表皮干细胞培养基进行培... 目的探讨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的表皮干细胞进行鉴定。方法运用中性蛋白水解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法分离表皮层和真皮层,并获得表皮单细胞悬液,采用Ⅳ型胶原铺板选择性黏附分离角质形成细胞,应用表皮干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表皮干细胞β1整合素、角蛋白19(K19)、CK10的表达。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培养中实验组细胞呈现克隆生长,且克隆维持时间较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的培养细胞β1整合素及K19均呈阳性表达,而CK10阴性表达。结论应用Ⅳ型胶原黏附和运用表皮干细胞培养基可以实现人体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为表皮干细胞体外的大量扩增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鉴定
下载PDF
米诺环素胶囊联合裸花紫珠胶囊治疗口周皮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江浩波 石文植 +3 位作者 孙志平 张淑芳 刘平花 陈海针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7期930-931,共2页
目的观察裸花紫珠胶囊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口周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9例口周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10)及对照组(n=109),治疗组予口服米诺环素胶囊50 mg,每天2次,裸花紫珠胶囊3粒,每天3次,连续服用6周。对照组单纯口服米诺环素,用... 目的观察裸花紫珠胶囊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口周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9例口周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10)及对照组(n=109),治疗组予口服米诺环素胶囊50 mg,每天2次,裸花紫珠胶囊3粒,每天3次,连续服用6周。对照组单纯口服米诺环素,用法同治疗组。分别于第2、4、6周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4、6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4.4%、85.2%、90.0%,对照组为43.0%、62.4%、73.8%,前者均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米诺环素联合裸花紫珠胶囊治疗提高了口周皮炎治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裸花紫珠胶囊 口周皮炎
下载PDF
基于miR-155/SOCS1轴研究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特应性皮炎小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常晶 姚战非 +1 位作者 张铎 王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583-1588,共6页
目的:基于miR-155/SOCS1轴研究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特应性皮炎(AD)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155 agomir组、miR-155 agomir阴性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复方甘草酸苷+miR-155 agomir组。除对照组外,... 目的:基于miR-155/SOCS1轴研究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特应性皮炎(AD)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155 agomir组、miR-155 agomir阴性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复方甘草酸苷+miR-155 agomir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耳背涂布卡泊三醇(MC903)溶液法建立AD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耳部临床特征并进行皮炎评分;HE检测各组小鼠耳组织病理情况;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gE水平,q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耳部出现组织中miR-155、SOCS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耳部组织中SOCS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小鼠耳部出现明显红斑、充血红肿、耳组织表皮层增生、棘细胞层变厚、毛细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充血、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等症状,耳部皮炎评分、血清IgE及TNF-α、IL-6水平、组织miR-155水平升高(P<0.05),SOCS1 mRNA及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iR-155 agomir组小鼠上述症状加重,耳部皮炎评分、血清IgE及TNF-α、IL-6水平、组织miR-155水平升高(P<0.05),SOCS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miR-155 agomir阴性对照组小鼠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甘草酸苷组小鼠上述症状减轻,耳部皮炎评分、血清IgE及TNF-α、IL-6水平、组织miR-155水平降低(P<0.05),SOCS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miR-155 agomir组相比,复方甘草酸苷+miR-155 agomir组小鼠上述症状减轻,耳部皮炎评分、血清IgE及TNF-α、IL-6水平、组织miR-155水平降低(P<0.05),SOCS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复方甘草酸苷组相比,复方甘草酸苷+miR-155 agomir组小鼠上述病理症状加重,耳部皮炎评分、血清IgE及TNF-α、IL-6水平、组织miR-155水平升高(P<0.05),SOCS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通过下调miR-155表达、上调SOCS1表达减轻AD小鼠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5/SOCS1轴 复方甘草酸苷 特应性皮炎小鼠 作用机制
下载PDF
TIVAP和PICC在肿瘤化疗和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及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谢书勤 覃谦 +3 位作者 孙治平 庞伟 顾云 刘慧琴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研究经锁骨下静脉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access ports,TIVAP)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两种不同方法在肿瘤患者化疗及肠外营养支持期间应用的优劣。方法... 目的研究经锁骨下静脉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access ports,TIVAP)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两种不同方法在肿瘤患者化疗及肠外营养支持期间应用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481例采用TIVAP和PICC两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TIVAP组置管失败率、导管阻塞率、感染发生率、湿疹发生率、导管滑脱率均低于PICC组(P<0.05);两组二次置管率、暂时性上肢功能障碍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 TIVAP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化疗方式,可有效减少患者痛苦,降低置管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VAP PICC 置管并发症 化疗
下载PDF
超声导入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江浩波 孙志平 +1 位作者 张淑芳 石文植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5年第2期49-50,3,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导入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黄褐斑患者10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5)和对照组(n=54),治疗组采用超声导入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对照组采用维A酸乳膏治疗。总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及不同时段... 目的:探讨超声导入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黄褐斑患者10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5)和对照组(n=54),治疗组采用超声导入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对照组采用维A酸乳膏治疗。总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及不同时段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4、8、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27.27%、36.36%、58.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11%、18.52%、35.19%)。结论:维A酸乳膏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黄褐斑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维A酸乳膏,且减轻了维A酸乳膏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超声导入 氨甲环酸 维A酸乳膏
下载PDF
超声导入氨甲环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孙志平 江浩波 +1 位作者 张淑芳 石文植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导入氨甲环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组48例采用超声导入氨甲环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对照1组42例采用超声导入氨甲环酸治疗;对照2组40例采用谷... 目的:探讨超声导入氨甲环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组48例采用超声导入氨甲环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对照1组42例采用超声导入氨甲环酸治疗;对照2组40例采用谷胱甘肽静滴治疗;三组患者总疗程为1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三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4周及12周后,治疗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68.75%、47.62%、40.00%和89.58%、80.95%、60.00%。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x2=4.13,P=0.042;x2=7.31,P=0.007);治疗组在治疗12周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2组(x2=9.11,P=0.003),但与对照1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5,P=0.245)。结论:超声导入氨甲环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起效较快,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超声导入 氨甲环酸 谷胱甘肽
下载PDF
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惟苏 魏代奎 +2 位作者 黎丽芬 胡萌 戴新民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9期692-693,共2页
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是表皮发生、分化和创面修复的摇篮,。其正常增殖分化是维持皮肤正常组织结构和细胞内环境稳定的基本要求,但由于ESC数量较少,只占基底细胞总数的1%~10%,缺乏明确的特异性分子标志,体... 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是表皮发生、分化和创面修复的摇篮,。其正常增殖分化是维持皮肤正常组织结构和细胞内环境稳定的基本要求,但由于ESC数量较少,只占基底细胞总数的1%~10%,缺乏明确的特异性分子标志,体外培养很容易丢失其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因而如何大量获得纯度较高的表皮干细胞将成为目前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热点。本研究利用酶消化法和Ⅳ胶原筛选法从整形手术的正常人头皮、包皮中进行表皮干细胞分离和培养,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干细胞 体外培养 细胞生物学特性 增殖分化 cells 细胞内环境 创面修复 组织结构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1例
13
作者 张淑芳 李玉华 江浩波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1年第6期386-387,共2页
报告1例新生儿先天性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患儿男,14天,出生后皮肤干燥、脱屑,间断发热2周。躯干皮肤病理显示皮肤萎缩变薄,真皮层未见明显的毛囊、汗腺及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小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关键词 外胚叶发育不良
下载PDF
重复低能量强脉冲光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绍辉 张小敏 +5 位作者 陈剑钊 孙志平 王柳均 钟桂连 林欢儿 曾文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评价重复低能量强脉冲光治疗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重复低能量强脉冲光连续治疗2次,对照组采用正常能量强脉冲光治疗1次。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评价重复低能量强脉冲光治疗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重复低能量强脉冲光连续治疗2次,对照组采用正常能量强脉冲光治疗1次。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皮疹均明显改善。试验组痊愈率为57.5%,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痊愈率为32.5%,总有效率为75.0%。试验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斑、水疱、继发性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低能量强脉冲光治疗痤疮疗效优于单次高能量强脉冲光,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低能量 强脉冲光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东莞地区8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潮气肺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绮筠 梁荣伟 +4 位作者 许柏华 招建华 冯梅 武文丽 钟朝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8期161-163,171,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东莞地区82名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儿童潮气肺功能检查结果,总结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东莞东华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2例CVA患儿为观察组,同期选取8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两组均在上午8:00~10:00时行潮气肺功能检... 目的观察分析东莞地区82名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儿童潮气肺功能检查结果,总结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东莞东华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2例CVA患儿为观察组,同期选取8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两组均在上午8:00~10:00时行潮气肺功能检查,记录两组的潮气肺功能(TPTEF/TE、VPEF/VE、PEF/TEF25),分析CVA患儿致病因素。结果观察组的TPTEF/TE、PEF/TEF25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CVA患儿的过敏原、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吸烟环境和过敏性鼻炎或哮喘家族史均是CVA患儿致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潮气肺功能检查的TPTEF/TE和PEF/TEF25指标对CVA患儿小气道阻力敏感,其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的形状较正常儿童区别明显,值得推荐应用于CVA患儿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儿童 潮气肺功能检查 达峰时间比 达峰容积比
下载PDF
米诺环素联合裸花紫珠治疗痤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巧园 江浩波 王琳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第3期366-367,共2页
目的 分析痤疮应用米诺环素联合裸花紫珠胶囊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时段某医院收治的82例痤疮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治疗组(41例)。给予对照组米诺环素治疗,给予治疗组米诺... 目的 分析痤疮应用米诺环素联合裸花紫珠胶囊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时段某医院收治的82例痤疮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治疗组(41例)。给予对照组米诺环素治疗,给予治疗组米诺环素联合裸花紫珠胶囊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皮损评分指数、复发率。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显示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皮损评分指数、复发率对比显示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均出现局部红斑、瘙痒、干燥等不良反应,经正确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消失,且不会影响治疗效果,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 在痤疮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米诺环素联合裸花紫珠胶囊治疗效果显著,既可改善皮损情况,又可降低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米诺环素 裸花紫珠胶囊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兄弟同患Blau综合征基因突变分析
17
作者 江浩波 陈昌伟 +3 位作者 王琳 黄松根 温淑勋 王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9-284,共6页
目的:探讨兄弟同患Balu综合征的2例患儿CARD15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一对同患Blau综合征的同胞兄弟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血缘父母外周血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样品DNA进行扩增,采用基因芯片捕获目标基因CARD15,采用高... 目的:探讨兄弟同患Balu综合征的2例患儿CARD15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一对同患Blau综合征的同胞兄弟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血缘父母外周血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样品DNA进行扩增,采用基因芯片捕获目标基因CARD15,采用高通量测序仪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数据库(NCBI dbSNP,Hap Map,1000 human denome dataset和database of 100 Chinese healthy adults)进行比对,并对找出的可疑突变进行注释及筛选。采用Sanger法验证发现的基因突变。结果:患儿皮损及皮损组织病理表现均符合结节病,均不伴有关节损害及眼部损害。CARD15基因突变分析提示兄弟俩CARD15基因均存在c.1000C>T(p.R334W)杂合致病突变(p.R334W),突变遗传自患儿父亲。该突变位点在既往研究中的其他Blau综合征患者中曾被报道过。结论:临床上皮损表现为鱼鳞病、毛发红糠疹及湿疹样皮炎的患儿要考虑Blau综合征可能,基因诊断是明确Blau综合征病因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u综合征 CARD15 突变 肉芽肿
原文传递
TIAP和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和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并发症比较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8
作者 覃谦 陈丽菊 +16 位作者 文燕舞 黄连涛 庞伟 谭小明 孙治平 彭玉龙 李洪 王力斌 李爱辉 陈思远 梁卓虹 谢书勤 雷伶俐 徐雪平 钟巧弟 蔡越飞 钟胜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43-844,共2页
临床化疗中使用经外周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目前还有前胸部完全植人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accessport,TIAP)的置管方式。我们通过分析481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的TIAP... 临床化疗中使用经外周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目前还有前胸部完全植人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accessport,TIAP)的置管方式。我们通过分析481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的TIAP和经外周静脉的PICC两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centra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PICC 临床化疗 营养支持治疗 并发症 临床意义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 经外周静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