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科管理模式与理念的探讨
1
作者 杨承祥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5年第5期335-337,共3页
我院是一家拥有1、380张床位的综合性医院,去年麻醉科完成麻醉总量21,700例(手术室内16,200例,手术室外5,500例)据近5年的统计结果,我科的麻醉相关死亡率为35/100,000,来自SFAR—INSERM一份研究报告显示.1996~2000年法国... 我院是一家拥有1、380张床位的综合性医院,去年麻醉科完成麻醉总量21,700例(手术室内16,200例,手术室外5,500例)据近5年的统计结果,我科的麻醉相关死亡率为35/100,000,来自SFAR—INSERM一份研究报告显示.1996~2000年法国的麻醉相关死亡率为47/10,0000另一份麻醉相关死亡率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科 管理模式 综合性医院 死亡率 手术室内 手术室外 统计结果 研究报告 统计资料 显示
下载PDF
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麻醉科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仁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3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究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麻醉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9年6月期间麻醉科实施抢救的100例急危重症患者,依据抢救方式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应用常规抢救配合方案,观察组应用医... 目的:探究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麻醉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9年6月期间麻醉科实施抢救的100例急危重症患者,依据抢救方式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应用常规抢救配合方案,观察组应用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麻醉科工作中应用医护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效果尤为显著,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为患者争取到有效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进而降低患者的危险程度,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促进医、护、患三方关系和谐发展,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定位 分工抢救配合法 麻醉科 抢救效果
下载PDF
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麻醉与安全 被引量:39
3
作者 邓硕曾 梁幸甜 +1 位作者 黄慧慧 杨承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5-826,共2页
关键词 消化内镜检查 无痛医院 静脉麻醉 安全 内镜医师 消化道内镜 无痛胃肠镜 生理损伤
下载PDF
挥发性麻醉药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恒 杨承祥 +4 位作者 孙凯 孟宪慧 董晓莉 曾因明 王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891-1895,共5页
目的:研究挥发性麻醉药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136只,随机分为17组,每组8只。采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模型。按给药方式分为6大组:假手术组(含1亚组):自然灌流85 min;对照组(含4亚组):平衡15 min为1亚组,... 目的:研究挥发性麻醉药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136只,随机分为17组,每组8只。采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模型。按给药方式分为6大组:假手术组(含1亚组):自然灌流85 min;对照组(含4亚组):平衡15 min为1亚组,平衡后续灌15 min为1亚组,平衡续灌后缺血10 min为1亚组,平衡续灌缺血25 min后复灌30 min为1亚组;氟烷组(含3亚组):平衡15 min后,灌注含1.5 MAC氟烷灌注液15 min为1亚组,平衡续灌含药液后缺血10 min为1亚组,平衡续灌缺血25 min复灌含1.5 MAC氟烷的灌注液30 min为1亚组;1.5 MAC的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大组,各大组包括3亚组,处理同氟烷组。记录各组心脏在平衡15 min、给药后(或续灌15 min)、复灌30min的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压力升高或降低最大速率(±dp/dtmax)、心率(HR)、冠脉流量(CF)。实验结束后测定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心肌丙二醛(MDA)含量、高能磷酸盐(ATP)含量、Na+-K+-ATP酶、Ca2+-ATP酶活性。结果:(1)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组在给药后CF高于对照组(P<0.05);各用药组在给药后LVDP、±dp/dtmax低于对照组(P<0.01)、而LVEDP高于对照组(P<0.05);复灌30 min各用药组LVDP、±dp/dtmax高于对照组(P<0.01)。氟烷、异氟烷组在给药后和复灌30 min的HR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各用药组在缺血前、缺血期和复灌30 min的心肌ATP含量高于及复灌30 min SOD活性高于对照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3)氟烷、恩氟烷、异氟烷组在缺血前Ca2+-ATP酶活性低于对照组、各用药组在缺血期和复灌30 min此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4)在复灌30min,氟烷组的Na+-K+-ATP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和其它3用药组(P<0.05或P<0.01)。结论:挥发性麻醉药可抑制心肌收缩功能,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缺血再灌注后,能明显促进心肌功能与代谢的恢复,而且能提高CF、心肌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烷 恩氟烷 异氟烷 七氟烷 心脏功能试验 心肌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措施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周桥灵 刘洪珍 +6 位作者 赖晓红 廖美娟 梁桦 欧伟明 伍辉萍 陈焕伟 邓斐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315-2318,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对肝叶切除术患者的效果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肝叶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ANH+ERAS组(AE组)和对照组(C组)。均全麻下手术,C组常规输液;AE组行ANH,并应用ERAS。记录术中输液量、...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对肝叶切除术患者的效果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肝叶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ANH+ERAS组(AE组)和对照组(C组)。均全麻下手术,C组常规输液;AE组行ANH,并应用ERAS。记录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尿量及术后临床指标:排气及排便时间、进食全流质及住院时间。于麻醉诱导前(T_1)、术毕即刻(T_2)、术后1(T_3)、3(T_4)、7 d(T_5)抽血检测:CD4^+,CD8^+,CD4^+/CD8^+,NK cell水平。结果与T0比较,E组T_(2-3)时点CD3^+、CD4^+及NK细胞指标下降,CD8上升。与E组比较,AE组无输异体血病例;术后临床指标时间均缩短;T_(2-3)时点CD3^+、CD4^+、CD4^+/CD8^+及NK细胞升高,CD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H复合ERAS可减少肝叶切除术患者输注异体血,减轻对免疫功能的抑制,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快速康复外科 肝叶切除术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用于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桥灵 梁桦 +2 位作者 杨承祥 刘洪珍 邓硕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8-1029,共2页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患儿23例,年龄1.5~6岁,ASAⅠ~Ⅱ级。麻醉诱导七氟烷吸入诱导复合芬太尼及维库溴铵;麻醉维持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维库溴铵;术中根据...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患儿23例,年龄1.5~6岁,ASAⅠ~Ⅱ级。麻醉诱导七氟烷吸入诱导复合芬太尼及维库溴铵;麻醉维持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维库溴铵;术中根据血压和心率调节七氟烷的吸入浓度及瑞芬太尼的剂量,将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70~80mmHg。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电图、心率、脉搏氧饱和度、气道压等指标,机械通气30min时监测动脉血气。观察术野情况以及有无恶心、呕吐,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麻醉及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50~240min,平均(170±60)min。术中血压及脉搏平稳,血气监测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术野四周皮缘、皮下组织出血少,视野清楚。术后苏醒时间(20.5±14.0)min,拔管顺利,拔管时间(25.3±13.2)min,无不良并发症。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迅速,控制性降压效果佳,操作安全方便,便于麻醉维持和管理,并且苏醒快,使手术更加安全可靠,是用于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植入术 七氟烷 瑞芬太尼
下载PDF
顺式阿曲库铵三种输注方式用于肾移植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桥灵 黄慧慧 +5 位作者 刘洪珍 杨智慧 廖美娟 赵伟成 王汉兵 杨承祥 《实用医药杂志》 2017年第8期684-686,689,共4页
目的比较静脉间断推注、持续输注、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在肾移植麻醉中应用效果,选出适合的方式。方法拟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45例,年龄30~65岁,美国标准协会(american standard assciation,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间断推注组(A组)、持续... 目的比较静脉间断推注、持续输注、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在肾移植麻醉中应用效果,选出适合的方式。方法拟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45例,年龄30~65岁,美国标准协会(american standard assciation,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间断推注组(A组)、持续输注组(B组),靶控输注组(C组),每组15例。采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用TOF-Watch肌松监测仪以间隔12 s连续监测4个成串刺激尺神经后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麻醉诱导后,A组及B组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3 mg/kg,C组采用TCI-I泵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靶浓度为2.0μg/ml,待TOF中T1最低时气管插管。A组45 min间断追加顺式阿曲库铵0.1~0.3 mg/kg,B组则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1~3μg/kg·min,C组则随时调整顺式阿曲库铵靶控输注浓度,使术中肌松维持T1<10%。三组患者预计手术结束前30 min停用顺式阿曲库铵。记录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气管插管评级,恢复指数,TOFr 0.9时间,停药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总用量以及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比较,B组及C组恢复指数下降,TOFr恢复至0.9时间短,顺式阿曲库铵用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气管插管条件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在气管插管优评分,TOFr恢复至0.9时间,顺式阿曲库铵用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比较适合肾移植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阿曲库铵 靶控输注 肾移植
下载PDF
臂丛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术中癔症发作一例
8
作者 周桥灵 刘洪珍 +1 位作者 欧伟明 杨承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826-826,共1页
患者,男,21岁,体重61kg,因左手多发性骨折复位外支架固定术及清创术后,拟行左手掌清创、左大腿取皮及左手外伤皮肤植皮术。本次手术为第4次下术。ASAⅠ级,否认药物过敏史,无服用安眠药史,尤吸食毒品史,无精神病史。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术 癔症发作 臂丛阻滞 清创术后 支架固定术 手外伤皮肤 药物过敏史 骨折复位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胸科手术患者的镇痛作用及对其P物质和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黎志伟 赖有平 +2 位作者 邢首平 周桥灵 招国炽 《实用医药杂志》 2017年第5期411-413,41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0.5%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并测定血浆P物质和IL-6的水平变化。方法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四组:右美托咪定组(D1~3组)和对照组(C组)。关胸前行肋间神经阻滞,D...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0.5%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并测定血浆P物质和IL-6的水平变化。方法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四组:右美托咪定组(D1~3组)和对照组(C组)。关胸前行肋间神经阻滞,D1~3组用药分别为右美托咪定(0.5、0.75、1μg/kg)+0.5%罗哌卡因,C组为单纯0.5%罗哌卡因。检测术前(T_0)、术后1(T_1)、12(T_2)、24(T_3)和48 h(T_4)血浆P物质(SP)及IL-6的水平。观察患者T_(1~4)静息状态和躯体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追加曲马多的次数,观察患者术后有无肋间神经阻滞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D1、D2组T_(3~4)及D3组T_(1~4)的静息VAS评分降低,D1组T_(3~4)及D2、D3组T_(1~4)的活动VAS评分降低;D2、D3组T_(1~4)的Ramsay评分降低;D3组T_(1~4)的SP浓度降低,D2、D3组T2~3的IL-6降低;D1~D3组术后48 h内追加曲马多、恶心呕吐及头晕的例数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1组比较,D3组T_(1~4)的静息VAS评分降低;D2、D3组T_(3~4)的活动VAS评分降低,D3组术后48 h内追加曲马多、恶心呕吐及头晕的例数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四组患者T_(1~4)的SP浓度降低,四组T1的IL-6水平升高,C组T2的IL-6也升高(P<0.05)。四组患者均无出现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口周麻木、气胸及血肿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0.5%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的镇痛适宜剂量是0.75~1.0μg/kg,该方法可以降低P物质及IL-6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肋间神经阻滞 P物质 IL-6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手术镇痛 被引量:61
10
作者 周桥灵 徐枫 +5 位作者 李露君 黄慧慧 杨子文 刘洪珍 王汉兵 杨承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108-411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复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不同剂量DEX组(D1-3组)和对照组(C组)。术毕行TAPB,D1-3组...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复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不同剂量DEX组(D1-3组)和对照组(C组)。术毕行TAPB,D1-3组用药分别为DEX0.5、0.75、1μg/kg+0.25%罗哌卡因共60mL,C组为0.25%罗哌卡因60mL。观察术后T1-5时点NRS和BCS评分。记录追加曲马多的次数,TAPB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均未观察到TAPB相关并发症。与C组或D1组比较.D2~3组T4及或T5的NRS评分降低,BCS评分升高,术后需追加曲马多例数减少。与T1时点比较,C组和D1组的T4~5及D2-3组T5时点的NRS升高,BC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0.75-1.0μg/kgDEX复合0.25%罗哌卡因TAPB适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术的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神经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镇痛
下载PDF
术前急性超容血液稀释对结肠癌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梁桦 杨承祥 +2 位作者 李恒 刘洪珍 王汉兵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56-1260,共5页
背景与目的:由于恶性肿瘤患者常合并高凝状态,增加了手术后发生血栓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围手术期伴随高凝状态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我们采用6%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starch,HES)溶液、4%琥珀酰明胶(succinylatedgelatin,GEL... 背景与目的:由于恶性肿瘤患者常合并高凝状态,增加了手术后发生血栓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围手术期伴随高凝状态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我们采用6%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starch,HES)溶液、4%琥珀酰明胶(succinylatedgelatin,GEL)溶液及乳酸钠林格氏(lactatedRingerUs,RL)溶液作术前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cutehypervolemichemodilution,AHHD),观察其能否减轻结肠癌患者的高凝状态以及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方法:60例行择期手术治疗伴随高凝状态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手术前以15ml/kg的量于30min内分别给3组患者输注HES溶液、GEL溶液或RL溶液。采用血栓弹力图描记仪分析患者围手术期凝血状态的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术后DVT。结果:与急性超容血液稀释前(T0)比较,HES组在手术开始后30min(T1)、2h(T2)以及手术结束后1h(T3)时的凝血指数(coagulationindex,CI)明显下降(P<0.01)。HES组在T3时的CI明显小于GEL组(P<0.05)。HES组在T1、T2、T3时的CI明显小于RL组(P<0.05)。与T0比较,GEL组在T1、T2时的CI明显下降(P<0.01)。GEL组在T1、T2时的CI明显小于RL组(P<0.05)。术后HES组有2例(10%)患者发生DVT,GEL组有3例(15%)患者,而RL组有10例(50%)患者(P<0.05)。结论:术前采用HES溶液和GEL溶液实施AHHD能减轻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高凝状态,降低术后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外科手术 高凝状态 急性超容血液稀释 血栓 预防
下载PDF
羟考酮与吗啡术后镇痛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血小板活性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廖美娟 郑雪琴 +3 位作者 冯舒韵 李云 刘洪珍 杨承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2-545,共4页
目的评价羟考酮与吗啡术后镇痛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血小板活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羟考酮组(O组)和吗啡组(M组),每组20例。O组PCIA泵配方为羟考酮1 mg/kg加... 目的评价羟考酮与吗啡术后镇痛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血小板活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羟考酮组(O组)和吗啡组(M组),每组20例。O组PCIA泵配方为羟考酮1 mg/kg加托烷司琼6mg,M组为吗啡1mg/kg加托烷司琼6 mg。于麻醉诱导前5 min(T_0)、手术结束后4h(T_1)、24h(T_2)、48h(T_3)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P-选择素(CD62P)、NK细胞、NKT细胞、自然调节性T(nTreg)细胞含量和血小板聚集率(PAR)。结果与T_0时比较,T_1时O组,T_1、T_2时M组GPⅡb/Ⅲa、CD62P、PAR和nTreg细胞含量明显升高(P<0.05);T_1时O组,T_1~T_3时M组NK、NKT细胞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M组比较,T_2、T_3时O组GPⅡb/Ⅲa、CD62P、PAR和nTreg细胞含量明显降低,NK、NKT细胞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与吗啡比较,羟考酮术后镇痛可抑制血小板过度活化,对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较轻,此作用对防治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肿瘤细胞血行转移或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 结肠肿瘤 血小板 细胞免疫
下载PDF
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亚军 杨承祥 +2 位作者 梁幸甜 张瑜 张文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支气管阻塞器 单肺通气麻醉 单腔气管导管 双腔气管导管 临床使用 株式会社 麻醉学 肺隔离
下载PDF
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高频通气在纤维支气管镜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斌 王汉兵 +4 位作者 罗昌辉 何万有 林森 刘洪珍 杨承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高频通气在诊断性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88例拟行诊断性纤支镜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适度镇静组(PF组,n=42)和高频通气靶控输注组(PRH组,n=46),PF组静注芬太尼50μg及... 目的本研究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高频通气在诊断性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88例拟行诊断性纤支镜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适度镇静组(PF组,n=42)和高频通气靶控输注组(PRH组,n=46),PF组静注芬太尼50μg及丙泊酚1.5mg/kg,术中根据患者意识、体动和咳嗽情况每次静注丙泊酚20mg,PRH组静脉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初始血浆靶浓度分别为4μg/ml和4ng/ml,并行高频通气,术中根据情况调整瑞芬太尼靶浓度。观察记录患者的SpO2、MAP、HR、咳嗽评分、动脉血PCO2、纤支镜检查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低氧血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等指标。结果 PF组平均SpO2、最低SpO2均明显低于PRH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RH组(P<0.01)。于术前即刻、到达隆突时PF组MAP显著高于,HR明显快于PRH组(P<0.01)。PF组咳嗽评分明显高于,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PRH组(P<0.05或P<0.01);PF组纤支镜检查时间明显长于PRH组(P<0.05)。结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高频通气应用于诊断性纤支镜术安全有效,与常规适度镇静相比,可减少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降低咳嗽评分,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镇静 高频通气 靶控输注
下载PDF
剖宫产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产妇高凝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梁桦 黄琼 +3 位作者 文先杰 张亚军 李恒 杨承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HES)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剖宫产产妇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术前30min内输注15ml/kgHES200/0·5(H组)或复方乳酸钠(RL)(R组)。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血栓弹力描...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HES)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剖宫产产妇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术前30min内输注15ml/kgHES200/0·5(H组)或复方乳酸钠(RL)(R组)。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血栓弹力描记仪检测麻醉前(T0)、AHHD结束后即刻(T1)、1h(T2)、4h(T3)时的凝血状态。结果与T0比较,H组与R组产妇的TEG参数R值在T1时明显延长(P<0·05);H组的TEG参数ANG、MA、CI在T1、T2、T3时明显减小(P<0·05),R组仅在T3时明显增加(P<0·05)。与R组比较,H组在T1~T3时的TEG参数ANG、MA、CI明显减小(P<0·05)。结论剖宫产术前采用HES200/0·5行AHHD能减轻剖宫产围术期产妇的高凝状态,对预防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血液稀释 高凝状态 剖宫产术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烧伤患者热休克蛋白70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桥灵 张文璇 +4 位作者 杨承祥 高少青 刘洪珍 梁桦 杨智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烧伤患者的镇痛作用以及对热休克蛋白70(HSP70)、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削痂植皮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P组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PD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烧伤患者的镇痛作用以及对热休克蛋白70(HSP70)、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削痂植皮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P组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PD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min和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N组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给予生理盐水5ml。检测患者麻醉前、术毕、术后6、12、24h血浆HSP70和IL-6水平。观察患者术后2、4、8、12、24h的VAS评分。结果术后4、8、12、24hP组和PD组VAS评分均低于N组(P<0.05)。术后6、12hP组和PD组HSP70显著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N组(P<0.05)。术后6、12、24hP组和PD组IL-6明显降低(P<0.05),N组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P组和PD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够增加烧伤患者HSP70的浓度,减少炎性因子IL-6的释放,并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烧伤 热休克蛋白70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七氟醚与异丙酚对腹部手术老年糖尿病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桥灵 刘洪珍 +5 位作者 廖美娟 杨承祥 王汉兵 梁桦 赖晓红 贺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911-2914,共4页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异丙酚对老年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70例,年龄60—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n=35):七氟醚组(DS组)和异丙酚组(D...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异丙酚对老年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70例,年龄60—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n=35):七氟醚组(DS组)和异丙酚组(DP组)。于术前(T1)、术后24h(T2)、48h(T3)及1周(T4)进行以下测试:MMSE评分;连线测验;词语记忆试验;Stroop色词测验。记录各项评分和数据。结果:与T1比较,T2时点两组患者及L时点的糖尿病患者MMSE评分下降,T2-3时点两组患者连线测试A、B时间延长,T2时点两组患者Stroop色词测验一、二、三时间延长和错误数增加,T3时点两组患者Stroop色词测验二、三时间方面延长,T2-3时点糖尿病患者词语记忆试验各项词语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组之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与异丙酚均可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术后48h内短暂的认知功能障碍,两者的影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异丙酚 糖尿病 术后认知功能
下载PDF
输血指征与容量治疗 被引量:16
18
作者 邓硕曾 叶菱 刘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9-550,共2页
关键词 输血指征 容量治疗 输血不良反应 血液保护 组织灌注 循环功能 开源节流 围术期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疼痛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汉兵 王焱林 +1 位作者 欧伟明 杨承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疼痛模型的可行性,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提供稳定的研究基础。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腹腔注射60mg/Kg链尿佐菌素。造模前、造模后48小时、6周取尾静脉... 目的:探讨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疼痛模型的可行性,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提供稳定的研究基础。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腹腔注射60mg/Kg链尿佐菌素。造模前、造模后48小时、6周取尾静脉血测血糖;造模前、造模后1、2、3、4、5、6周测定大鼠50%缩爪机械阈值(PWT);造模后6周,透视电镜观察腓肠神经超微结构。结果:造模后48h模型组随机血糖高于16.7mmol/L比率为83.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48h、6周时血糖明显增高(P<0.01);造模后3周模型组PW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5周时PWT下降达高峰(P<0.01);模型组腓肠神经有髓纤维普遍出现明显脱髓鞘,髓鞘板层排列紊乱、肿胀。结论: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建立痛性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率高、简单易行、模型稳定、外周神经病变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神经病理痛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大鼠自体肝移植模型的改良——附216例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刚健 赵伟成 +2 位作者 朱国松 池信锦 黑子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05-1607,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改良模型的建立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操作者学习和建立216例大鼠自体肝移植模型的过程,总结手术技巧,手术改良方法。按学习时间先后分为预实验组(Y组)30例,模型改良组(G组)36例,模型稳定组(W组)150例,... 目的: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改良模型的建立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操作者学习和建立216例大鼠自体肝移植模型的过程,总结手术技巧,手术改良方法。按学习时间先后分为预实验组(Y组)30例,模型改良组(G组)36例,模型稳定组(W组)150例,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后8h存活率及手术后并发症;W组随机选取20例大鼠8h后处死留取肺肾组织标本,光镜观察肺肾损伤发生情况。结果:Y组手术成功率为73.3%(22/30),8h存活率20%(6/30),G组手术成功率为83.3%(30/36),8h存活率63.9%(23/36),W组手术成功率为98%(147/150),8h存活率83.3%(128/150),死亡原因主要为出血、门静脉狭窄和低温等等。20例W组肺损伤发生率35%(7/20),肾损伤发生率45%(9/20)。结论:熟练的手术技巧、缩短无肝期时间、减少损伤和出血,注意保温是模型成功的关键;改良模型能满足麻醉基础研究中有关器官保护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大鼠 缺血再灌注 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