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OCTA图像分析和眼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4)
1
作者 《人工智能在OCTA图像分析和眼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4)》专家组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43 位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邵毅 陈新建 杨卫华 谭钢 刘祖国 陈蔚 许言午 柯碧莲 石磊 黄锦海 李世迎 迟玮 计丹 接英 龚岚 胡亮 孙传宾 马健 杨文利 张慧 蔡建奇 邵婷婷 彭娟 赵慧 刘光辉 苏兆安 李程 邹文进 刘昳 王佰亮 李凯军 邱坤良 胡丽丹 邓志宏 廖萱 文丹 黄明海 温鑫 李中文 肖鹏 石文卿 唐丽颖 王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7-345,共9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无创成像技术,可提供三维、信息丰富的血管图像。大量研究表明,OCTA技术在影像生物标志物量化、诊断和监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迅速的应用。图像分析工具可快速、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无创成像技术,可提供三维、信息丰富的血管图像。大量研究表明,OCTA技术在影像生物标志物量化、诊断和监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迅速的应用。图像分析工具可快速、准确地量化OCTA的血管和病理特征,从而大大提高了OCTA成像的价值。近年来,人工智能(AI)已成为最强大的图像分析方法,特别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析可提供各种情况下的精确测量,包括不同的疾病和眼部区域。在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和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总结了国内外AI在OCTA图像分析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其中包括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病变的准确检测、视网膜灌注的精确量化以及可靠的疾病诊断,并分析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经过多轮讨论和修改,形成了AI在OCTA图像分析和眼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该指南旨在为临床提供新的见解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人工智能 图像分析 疾病诊断
下载PDF
眼眶病常用影像学检查设备操作指南(2024)
2
作者 邵毅 马建民 +56 位作者 黄晓明 《眼眶病常用影像学检查设备操作指南(2024)》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肿瘤专委会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眼科影像研究专家组 裴重刚 谭钢 吴桐 黄锦海 杨新吉 刘小伟 李光宇 周莉 李世迎 迟玮 张铭志 胡亮 陶文思 杨卫华 许言午 杨文利 谭佳 王耀华 施策 李凯军 张慧 蔡建奇 计丹 马健 接英 石文卿 彭娟 李程 刘光辉 邹文进 邓志宏 刘昳 温鑫 田磊 刘华 易湘龙 文丹 杨瑞波 董诺 李中文 吴恺 林志荣 王沙 胡建斌 康刚劲 廖萱 宋秀胜 张青 黎颖莉 葛倩敏 戴西件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发生于眶隔后眶骨、眶内及眶周组织的疾病或全身疾病侵犯眼眶者均属于眼眶病。眼眶病涉及的疾病类型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由于其病变处在眼眶及眶内而非眼球内,常规眼科光学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帮助有限,因此眼科影像检查技术如眼部B超、CT... 发生于眶隔后眶骨、眶内及眶周组织的疾病或全身疾病侵犯眼眶者均属于眼眶病。眼眶病涉及的疾病类型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由于其病变处在眼眶及眶内而非眼球内,常规眼科光学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帮助有限,因此眼科影像检查技术如眼部B超、CT、MRI等成为眼眶病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最主要手段。规范眼眶病常用检查设备的操作及总结眼眶病变影像学特征,可以提高眼眶病诊疗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助于减少眼眶病的误诊和漏诊,对眼眶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总结了眼眶病的常用检查设备原理、操作流程及影像特征,为规范眼眶病的常用检查方法、提高基层医疗眼眶病诊断效能提供参考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病 超声检查 CT检查 MRI检查 规范操作
下载PDF
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教学在全科住培医师培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金小岩 罗兴喜 刘世兴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年第8期673-674,共2页
2018年全科住培评估指标要求提出,综合医院需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有符合全科教学要求的全科门诊、全科病房。目前仍有少部分医院未能重视全科病房的建设,或虽设立病房,仍未重视学科建设。
关键词 全科医学科 全科病房 综合医院 医师培训 教学 评估指标 全科门诊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基层医院重型颅脑损伤126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陈志平 李方成 张准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82-183,共2页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体会,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救治重型颅脑损伤1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80例,中残8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8例。结论:早期手术...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体会,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救治重型颅脑损伤1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80例,中残8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8例。结论:早期手术,标准去大骨瓣减压,亚低温及脑保护药物治疗,维持有效的脑血流灌注和脑供氧,是基层医院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重型颅脑损伤 治疗
下载PDF
姜黄素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海生 蓝育青 +2 位作者 徐家窈 陈海燕 钟兴武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788-791,共4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增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1)采用不同浓度(5μg/mL、10μg/mL、20μg/mL、40μg/mL)的姜黄素干预hRPE细胞1 d、2 d、3 d、4 d、5 d、6 d,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不给予姜...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增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1)采用不同浓度(5μg/mL、10μg/mL、20μg/mL、40μg/mL)的姜黄素干预hRPE细胞1 d、2 d、3 d、4 d、5 d、6 d,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不给予姜黄素干预)。采用CCK-8法检测各时间点不同浓度姜黄素对hRPE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时间点各组细胞周期时相分布情况。(2)将hRPE细胞分为姜黄素组和对照组,姜黄素组加入10μg/mL的姜黄素,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培养液,采用实时荧光半定量PCR检测各组hRPE细胞VE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各浓度姜黄素对hRPE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均P<0.05),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率呈升高趋势,整体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不同浓度姜黄素干预后,G_(0)/G_(1)期细胞比例均大于空白对照组,S期细胞比例和G_(2)/M期细胞比例均小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3)姜黄素组hRPE细胞VEGF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姜黄素可以将hRPE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从而抑制hRPE细胞的增殖,还可以降低hRPE细胞的VEGF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促黄体生成素受体基因rs4539842、rs2293275位点多态性与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6
作者 尹倩倩 郑建华 +2 位作者 曹义娟 严晓南 杨冬梓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2506-2510,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患者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基因rs4539842、rs2293275位点多态性与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纳入于本院接受新鲜周期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不孕患者236例,提取外周...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患者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基因rs4539842、rs2293275位点多态性与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纳入于本院接受新鲜周期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不孕患者236例,提取外周血白细胞的基因组DNA,按LHR基因中不同多态性位点(rs4539842和rs2293275)的基因型分组,比较卵巢反应性与妊娠继续结局。结果:236例女性无一例发生rs4539842位点的突变。rs2293275位点突变GA+AA型患者与GG型患者相比,抗苗勒管激素(AMH)、窦卵泡数(AFC)、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直径≥14mm的卵泡数较少(8.05比10.04,P=0.069),促性腺激素(Gn)的使用剂量、取卵数、成熟卵子数、可利用胚胎数、慢反应和低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明显增高(83.33%比57.95%,P=0.035)。结论:rs4539842位点突变较罕见;rs2293275位点的基因型与卵巢反应性无关,与临床妊娠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卵巢反应性 基因多态性 rs4539842位点 rs2293275位点
下载PDF
FSHR基因rs1394205位点多态性与卵巢反应性关系的研究
7
作者 尹倩倩 郑建华 +2 位作者 曹义娟 严晓南 杨冬梓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393-1398,共6页
目的探讨IVF周期中患者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基因rs1394205位点多态性与卵巢反应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生殖中心第一次接受IVF-ET且年龄在35岁以下的327例不孕症患者,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并进行... 目的探讨IVF周期中患者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基因rs1394205位点多态性与卵巢反应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生殖中心第一次接受IVF-ET且年龄在35岁以下的327例不孕症患者,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并进行rs1394205位点测序。根据rs1394205位点等位基因的不同,将患者分为GA型(n=156)、AA型(n=79)和GG型(n=92),比较各基因型患者卵巢反应性的差异。结果FSHR基因rs1394205位点的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51.99%和48.01%。GG、GA及AA 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28.13%、47.71%和24.16%。GG型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启动量及总量较GA型和AA型患者呈减少的趋势(P=0.070;P=0.129),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AA型患者卵巢低反应的发生率(11.37%)较GA型(3.21%)和GG型(2.17%)患者显著增高(P<0.05)。3组患者的HCG日雌二醇(E 2)水平、HCG日直径≥14 mm卵泡数、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Gn总量及rs1394205位点AA基因型是卵巢低反应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FSHR基因rs1394205位点的AA基因型是IVF患者卵巢低反应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刺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卵巢低反应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下载PDF
基于CT特征构建鉴别胃神经鞘瘤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模型
8
作者 凌文峰 黄瑞滨 +2 位作者 戴卓智 张志强 杨志企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定量和定性特征的模型鉴别胃神经鞘瘤和胃肠道间质瘤。方法收集116例胃肠道间质瘤和34例神经鞘瘤患者CT资料,收集CT定性特征包括形态、位置、生长方式、密度、边界、黏膜面溃疡、瘤内出血、坏死、囊变、钙化和定量特征包... 目的探讨基于CT定量和定性特征的模型鉴别胃神经鞘瘤和胃肠道间质瘤。方法收集116例胃肠道间质瘤和34例神经鞘瘤患者CT资料,收集CT定性特征包括形态、位置、生长方式、密度、边界、黏膜面溃疡、瘤内出血、坏死、囊变、钙化和定量特征包括长径、短径、病灶各期CT值并计算肿瘤各期强化程度、相对/绝对强化率。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胃肠道间质瘤和胃神经鞘瘤间CT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筛选独立危险因子。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对比胃肠道间质瘤,胃神经鞘瘤多发生在胃体,呈腔外型、混合型生长,黏膜面溃疡多见,且瘤体积较大,肿瘤静脉期CT值、静脉期强化程度、静脉期绝对强化率较高。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长径、位置、生长方式、边界、囊变和静脉期绝对强化率是鉴别胃神经鞘瘤与胃肠道间质瘤的独立危险因子。基于联合CT定量和定性特征的联合模型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基于CT定量特征模型(AUC 0.955 vs.0.837,P=0.003)和基于CT定性特征模型(AUC 0.955 vs.0.896,P=0.009)。结论肿瘤长径、位置、生长方式、边界、囊变和静脉期绝对强化率有助于神经鞘瘤与胃肠道间质瘤鉴别诊断,基于上述CT特征建立的联合模型能够较好鉴别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神经鞘瘤 胃肠道间质瘤 CT特征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的应用指南(2023) 被引量:1
9
作者 《人工智能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的应用指南(2023)》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49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肿瘤专委会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眼科影像研究专家组 邵毅 马建民 谭佳 裴重刚 黄晓明 谭钢 陶文思 黄锦海 杨新吉 刘小伟 李光宇 吴桐 许言午 杨卫华 李世迎 迟玮 胡亮 接英 黄晓丹 李凯军 马健 王佰亮 彭娟 张慧 刘昳 李程 刘光辉 邹文进 谢华桃 李中文 王耀华 文丹 田磊 王燊 张青 刘春玲 黄明海 邓志宏 刘华 林志荣 王沙 温鑫 易湘龙 吴恺 石文卿 葛倩敏 王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1-847,共7页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一种与甲状腺功能障碍相关的复杂眼眶病,严重危害患者视功能、损害患者容貌外观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TAO的诊断和管理复杂,近几年,基于人工智能(AI)算法的医疗应用已经被开发,这些应用已被证明在筛查许多慢性眼...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一种与甲状腺功能障碍相关的复杂眼眶病,严重危害患者视功能、损害患者容貌外观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TAO的诊断和管理复杂,近几年,基于人工智能(AI)算法的医疗应用已经被开发,这些应用已被证明在筛查许多慢性眼病方面是有效的。自动化AI设备的先进特性,如快速性、便携性和多平台兼容性,使得临床上对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详细评估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就AI在TAO临床诊断、活动度评价和严重程度分级以及治疗结果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形成共识,为AI在TAO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自动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DTI及DTT技术在成人视放射病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10
作者 吴永顺 黄穗乔 +1 位作者 刘盼丽 元建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0期27-29,共3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评估成人视放射病变的各向异性程度、视放射神经纤维束构象特征及临床价值及探讨视放射病变对外侧膝状体(LGN)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收集经磁共振检查、临床资料或手术病理...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评估成人视放射病变的各向异性程度、视放射神经纤维束构象特征及临床价值及探讨视放射病变对外侧膝状体(LGN)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收集经磁共振检查、临床资料或手术病理证实累及视放射的脑内病变12例及磁共振检查无异常的健康体检者12例,以上受检者均进行过磁共振DTI及DUALTSE序列扫描。根据是视放射是否受累及,将12对视放射分成病变组、对照组,通过后处理软件分别获得部分各项异性指数(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平均纤维束长度(ML)、单位像素纤维束数目(MF)、LGN的高度与体积及进行纤维束追踪与成像分析,且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病例中有16个视放射纤维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纤维束稀疏、移位或破坏,累及视放射的病变可导致LGN大小、形态甚至信号发生一定改变,且病例组与健康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其ADC值、ML值及MF值均较健康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组与对照组间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累及视放射的病变可导致LGN形态或信号发生一定改变,病例组LGN高度及体积的缩小与健康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DTI及DTT技术可作为评价颞、枕部病变所致视放射及LGN形态、功能改变的既安全又客观指标;术前运用DTT技术对保护具有重要功能的白质纤维束及了解病变与该纤维束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纤维束示踪 视放射 外侧膝状体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3)
11
作者 《人工智能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3)》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49 位作者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眼科影像研究专家组 邵毅 龚岚 刘婷婷 谭钢 刘祖国 陈蔚 张铭志 李世迎 黄锦海 孙传宾 计丹 迟玮 杨卫华 许言午 接英 胡亮 魏雁涛 马健 杨文利 张慧 蔡建奇 苏兆安 李程 邹文进 刘昳 王佰亮 李贵刚 黄晓丹 谢华桃 李凯军 陆培荣 邱坤良 胡丽丹 邓志宏 文丹 刘春玲 姚勇 黄明海 邵婷婷 彭娟 赵慧 刘光辉 温鑫 李中文 石文卿 唐丽颖 王燊 梁荣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25-933,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医疗保健系统的智能化进程。神经眼科是眼科领域中新兴的分支学科,其常见疾病包括视神经盘病变和眼球运动障碍等。由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日益...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医疗保健系统的智能化进程。神经眼科是眼科领域中新兴的分支学科,其常见疾病包括视神经盘病变和眼球运动障碍等。由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人工智能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形成指南,为人工智能在该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神经眼科 视神经盘病变 眼球运动障碍
下载PDF
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慢性腰痛患者的反应度研究 被引量:267
12
作者 刘绮 麦明泉 +1 位作者 肖灵君 伍少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慢性腰痛患者的反应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87例慢性腰痛患者参与了本研究,患者根据自己情况独立完成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3个量表。每一种... 目的:探讨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慢性腰痛患者的反应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87例慢性腰痛患者参与了本研究,患者根据自己情况独立完成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3个量表。每一种量表评定2次,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ODI总分和各领域评分;应用效应大小(ES)和标准化反应均数(SRM)来比较3个量表的内部反应度;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来检验ODI总分的变化值与患者自我疗效评估得分的相关性,分析ODI的外部反应度。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ODI总分和各领域评分比较,两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ODI的ES=1.63,SRM=1.46;ODI总分的变化值与患者自我疗效评估得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8(P<0.01)。结论:中文版ODI评定慢性腰痛患者具有良好的反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评定 反应度
下载PDF
CyclinD1和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7
13
作者 梁瑞韵 廖增顺 +3 位作者 江山平 张蔚 李建国 郑东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6-9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由癌基因、抑癌基因及转移相关基因的特性所决定。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为癌基因CCND1的表达产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可调节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助于肿瘤侵袭转...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由癌基因、抑癌基因及转移相关基因的特性所决定。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为癌基因CCND1的表达产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可调节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助于肿瘤侵袭转移。本研究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病理组织中CyclinD1、VEGF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55例NSCLC和10例肺部非恶性病变病理切片中CyclinD1和VEGF的表达,并对55例NSCLC组织中CyclinD1和VEGF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瘤体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例肺癌病理组织中,CyclinD1和VEGF表达的阳性率分别是61.82%和74.55%;10例肺部非恶性病变标本中CyclinD1表达均为“-”,VEGF表达均为“-”。CyclinD1和VEGF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瘤体大小,腺癌和鳞癌,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不同临床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达阳性与阴性组生存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CyclinD1与VEGF均有负性预后意义。结论:CyclinD1和VEGF在60%以上NSCLC中有表达,两者均可能影响NSCLC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CcylinD1 VEGF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下载PDF
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电环切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17
14
作者 彭永排 周晖 +3 位作者 卞丽娟 卢淮武 张丙忠 林仲秋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9-624,共6页
【目的】探讨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行环形电切除术(LEEP)术后随访的检测方法和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行LEEP术并且病理诊断为CINⅡ/Ⅲ病例203例。分析术前的液基细胞学(LCT)、高危型HPV... 【目的】探讨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行环形电切除术(LEEP)术后随访的检测方法和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行LEEP术并且病理诊断为CINⅡ/Ⅲ病例203例。分析术前的液基细胞学(LCT)、高危型HPV DNA,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24月随访的LCT、HPV DNA与最终复发的关系。【结果】203例接受LEEP术并保留子宫的患者,在24个月的随访中发现18例复发,复发率为7%。手术病理切缘阳性、宫颈管搔刮阳性与复发相关(P<0.01);术后随访的LCT、高危型HPV DNA预测复发的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2%和94.4%、81.6%和86.9%、27.7%和42.5%、97.4%和99.3%,手术前后相同的高危型HPV DNA基因型预测复发的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95.7%、94.1%和95.7%。与HR-HPV DNA比较,术前术后相同HR-HPV基因型预测LEEP术后复发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相似,而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更高。【结论】手术病理切缘阳性和宫颈管搔刮阳性是LEE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随访除LCT和高危型HPV外,手术前后相同HPV基因型是复发的重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环形电切术 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复发 预测因素
下载PDF
Foxp3^+ Tregs和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21
15
作者 侯婧瑛 向仍运 +4 位作者 陈淑芬 于钟 吴淑云 王林 王凌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44-1749,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Foxp3+调节性T细胞(Foxp3+Tregs)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1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Foxp3+Tregs及PD1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Foxp3+调节性T细胞(Foxp3+Tregs)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1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Foxp3+Tregs及PD1的表达情况,分析胃癌组织中两者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及两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Foxp3+Tregs和PD1表达增加,PD1表达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两者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如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病变部位均无关,以上指标表达阳性者总体生存率低(P<0.05),预后差。胃癌组织中Foxp3+Tregs与PD1+TILs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Foxp3+Tregs和PD1+TILs共同表达,二者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Foxp3’调节性T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慢性腰痛患者的效度分析 被引量:152
16
作者 刘绮 马超 +1 位作者 伍少玲 夏淑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的效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07例慢性腰痛患者参加测试,患者根据自己情况独立完成C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3个量表。应用因子分析对CODI进行分析来检... 目的:探讨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的效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07例慢性腰痛患者参加测试,患者根据自己情况独立完成C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3个量表。应用因子分析对CODI进行分析来检验其结构效度;应用Person相关分析计算CODI每一条目与所属领域和其他领域的相关系数来检验其内容效度和区分效度;比较CODI和VAS、CODI和SF-36的Person相关系数来检验其同期效度。结果:患者对CODI的条目8回答率较低(32.7%),没有纳入统计分析。CODI的9个条目提取出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6.3%;每一条目与所属领域的相关系数r=0.78—0.89(P<0.05),且每一条目与所属领域的相关系数均高于该条目与其他领域的相关系数;CODI的三大领域得分和VAS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88,0.81,0.76(P<0.05);CODI的三大领域得分与SF-36各项目分值相关性r=-0.36—-0.87(P<0.05)。结论:CODI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区分效度和同期效度,可用于慢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评定 效度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时空及关节运动学参数分析 被引量:47
17
作者 万青 吴伟 +1 位作者 刘慧华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时空及关节运动学参数,为临床康复评估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24例自愿参加本研究;其中脑卒中组男15例,女9例,脑出血5例,脑梗死19例,年龄(57.75±5.57)岁;对照组男1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时空及关节运动学参数,为临床康复评估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24例自愿参加本研究;其中脑卒中组男15例,女9例,脑出血5例,脑梗死19例,年龄(57.75±5.57)岁;对照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56.54±6.02)岁。应用Gait Watch步态分析系统评估步态的时空参数和下肢关节运动学参数。所有受试者由同一医师进行2次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组的步频、步速显著降低,患侧步长显著缩短,步态周期和患侧支撑相均延长,患侧摆动相缩短。脑卒中组患侧髋关节的最大伸展角度明显受限(P=0.001),髋关节屈伸运动的平均角速度明显降低(P<0.001),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亦明显受限(P<0.001),膝关节屈伸运动的平均角速度明显降低(P<0.001),髋关节的最大屈曲角度和足偏角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患者的步行能力显著下降。结论:Gait Watch步态分析系统可定量测量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特征和下肢的关节运动学参数,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评估具有较高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步态分析 步行能力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和人工关节置换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18
作者 宋卫东 彭岳文 +2 位作者 李德 邱太彬 陈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3期7999-8003,共5页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系统是AO/ASIF于2004年为减少各种并发症而改进的新型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系统,其微创的理念与锁定防旋转的设计较以往内固定有更大的优势。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系统是AO/ASIF于2004年为减少各种并发症而改进的新型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系统,其微创的理念与锁定防旋转的设计较以往内固定有更大的优势。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07/2009-12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7例,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16例,人工关节置换2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8例,全髋置换3例)。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明显优于人工关节置换(P<0.05)。提示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但前者更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医学植入物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的随访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许杰 马若凡 +3 位作者 丁悦 Prakash-Raj Bhandari 李卫平 杨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450-2453,共4页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后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但有关感染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分析影响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2例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25例,女97例,平均年龄6...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后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但有关感染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分析影响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2例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25例,女97例,平均年龄63.1岁(27~82岁),平均随访3.6年。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对性别、年龄、肥胖程度、关节原发病(是否为免疫相关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关节内注射类固醇类消炎药史、假体类型、术中失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发热(>38℃)持续时间、术后1d血色素13项临床因素与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置换后发生感染9例,发生率为7.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与感染相关的因素中手术持续时间长、术后伤口引流量多及术后发热持续状态长者,置换后发生感染的风险分别增加到5.823,10.561,7.757倍(P<0.05)。提示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及术后发热持续状态是预测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关节成形 全膝关节置换 危险因素 人工假体
下载PDF
应用低分子肝素对初次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许杰 马若凡 +2 位作者 李亮平 蔡志清 董文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8期8963-8967,共5页
背景:下肢深静脉栓塞为人工髋、膝关节后常见并发症,置换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已成为常规指导原则。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对初次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初次行人工关节置换病例529例... 背景:下肢深静脉栓塞为人工髋、膝关节后常见并发症,置换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已成为常规指导原则。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对初次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初次行人工关节置换病例529例,对有否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者分为应用组和对照组。置换后8-12h开始,应用组每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6000U,连续使用10-15d;对照组未使用任何抗凝药物。统计比较病例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结果与结论:应用组中关节置换患者出血总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42,P<0.01)。膝关节置换患者以显性失血为主,髋关节置换患者则隐性失血量较大,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3,P<0.01)。说明人工关节置换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增加置换后失血量,这其中髋关节置换及膝关节置换显性、隐性失血比例各有不同。单纯通过计量置换中出血及置换后引流来评估有效血容量的丢失较为片面。抗凝治疗的同时应密切关注血红蛋白变化,结合手术特点充分考虑隐性失血,及时补充血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膝关节 低分子肝素 关节成形 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