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应性鼻炎防治中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北京)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洪田 杨钦泰 +46 位作者 叶菁 余少卿 许元腾 孟娟 杨玉成 唐隽 洪海裕 顾瑜蓉 刘文龙 张维天 王向东 张立强 许昱 魏欣 陈建军 左可军 安云芳 刘锋 李勇 王天生 陆美萍 孟粹达 谢志海 孙悦奇 邱前辉 曾明 许成利 王英 杨艳莉 徐睿 喻国冻 石照辉 叶惠平 孙亚男 张天虹 雍军 杭伟 谭国林 孙娜 杨贵 巴罗 姜彦 娄鸿飞 叶青 王学艳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尽管国内外变应性鼻炎(AR)诊疗指南均一致认可“防治结合、四位一体”的治疗策略,但是相对于过敏原检测、抗过敏药物治疗、过敏原免疫治疗(AIT)而言,人们对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研究较少、文献数量也不多。有鉴于此,中国... 尽管国内外变应性鼻炎(AR)诊疗指南均一致认可“防治结合、四位一体”的治疗策略,但是相对于过敏原检测、抗过敏药物治疗、过敏原免疫治疗(AIT)而言,人们对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研究较少、文献数量也不多。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的中青年专家们集体撰写了本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生进行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AR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过敏原 免疫治疗 环境控制 健康教育 预防
下载PDF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细菌学监测和药物敏感性动态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熊观霞 白晶 +3 位作者 吴旋 江广理 陈锡辉 文卫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8-234,259,共8页
【目的】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性分泌物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动态检测,以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菌的变化趋势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取近3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住院患者的鼓室内脓液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取得细菌分... 【目的】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性分泌物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动态检测,以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菌的变化趋势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取近3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住院患者的鼓室内脓液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取得细菌分离率的排序,致病菌的药物敏感度、各类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和相应的抑菌株数,并与本课题组在2002-2005年间同样题材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近3年369耳中培养有微生物生长254耳,其中细菌231耳、真菌23耳,1例患耳同时检出细菌和真菌。细菌检出率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1耳(占30.74%),铜绿假单胞菌53耳(占22.94%),金黄葡萄球菌44耳(占19.05%),奇异变形杆菌12耳(占5.19%);(2)胆脂瘤型中耳炎以奇异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为主,非胆脂瘤型中耳炎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为主。绿脓杆菌感染耳中骨质破坏相对较重。(3)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亚胺培南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对实验药物的敏感度都很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对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莫西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都敏感。环丙沙星和莫西沙星的浓度在0.5μg/mL时对上述四种细菌有90%以上的抑菌作用。(4)近3年与2002-2005年期间的药物敏感试验相比,4种常见致病菌的药物敏感度基本相似。【结论】近年来慢性中耳炎活动期患者分泌物的致病菌分布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为主;四种常见细菌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分型和骨质破坏中各有特点;药敏实验对临床用药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 最小抑菌浓度
下载PDF
功能性鼻窦内镜术后对鼻腔鼻窦气流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熊观霞 詹杰民 +3 位作者 江广理 黎建峰 容亮湾 许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5-210,共6页
【目的】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研究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后鼻腔-鼻窦的气场参数特点。【方法】从30例健康青年人中,通过鼻内镜、鼻声反射测定仪及CT检查,严格筛选出一例研究对象,根据该入选对象的鼻腔CT影像资料,利用Fluent 6.1.22软件重... 【目的】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研究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后鼻腔-鼻窦的气场参数特点。【方法】从30例健康青年人中,通过鼻内镜、鼻声反射测定仪及CT检查,严格筛选出一例研究对象,根据该入选对象的鼻腔CT影像资料,利用Fluent 6.1.22软件重建出正常鼻腔的数字模型,同时根据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要求(切除钩突,开放筛窦、上颌窦和蝶窦)模拟出鼻内镜术后的鼻腔数字模型,再用Navier-Stokes方程对手术前后鼻腔气流的粘性运动进行数值计算,比较内镜手术前后鼻腔的气流速度、分布和压力的差异。【结果】功能性鼻内镜术后模型的总鼻道流量明显减少,中鼻道和开放的筛窦区域的气流量增加在13%以上;气流在上颌窦、筛窦、蝶窦前方部分区域的气流速度均大于0.01m/s;上颌窦中、上部的气流速度大于0.1m/s,并形成明显环状流场;术后模型鼻腔内部阻力减小,以术腔中后部阻力减少为主。【结论】鼻内镜术后的鼻腔气流力学参数发生了变化,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改变了鼻腔一些原有的生理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鼻腔 气流 计算流体力学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
下载PDF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策略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43
4
作者 刘月红 庄惠文 +1 位作者 吴旋 熊观霞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BET)在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其围手术期的处理策略。方法收集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0例(25耳)。同期行BET并鼓膜切开置管术(2例前期行鼓膜穿刺术)。随访3个月... 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BET)在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其围手术期的处理策略。方法收集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0例(25耳)。同期行BET并鼓膜切开置管术(2例前期行鼓膜穿刺术)。随访3个月以上。记录手术前后咽鼓管功能问卷评分(ETDQ-7)、鼻内镜、纯音测听、鼓室图及Val-salva动作下颞骨CT检查情况。结果 2耳前期行BET并鼓膜穿刺者,术后4周内均复发;23耳同期行BET并鼓膜切开置管术者,术后3个月ETDQ-7评分、纯音测听(4PTA)阈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颞骨CT提示乳突及鼓室内软组织影均消失或不到术前的5%。12耳在BET术后3个月拔管,其中6耳恢复正常,另6耳在拔管后8周内复发,予重新切开置管。结论 BET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能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坚持规律的Valsalva锻炼以及3个月以上时间的鼓膜置管才能保证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障碍 鼓膜切开置管
下载PDF
不同年龄耳鸣患者耳鸣的心理声学特性及听力状况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敏 江广理 +1 位作者 姜鸿彦 陈锡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耳鸣患者的耳鸣心理声学特性、严重程度及听力特点。方法 81名患者分为≤30岁组(16例)、30~岁组(32例)、45~岁组(16例)和>60岁组(17例),各组均进行纯音听阈、声导抗、ABR、DPOAE检测,并询问耳鸣对其情绪、睡眠...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耳鸣患者的耳鸣心理声学特性、严重程度及听力特点。方法 81名患者分为≤30岁组(16例)、30~岁组(32例)、45~岁组(16例)和>60岁组(17例),各组均进行纯音听阈、声导抗、ABR、DPOAE检测,并询问耳鸣对其情绪、睡眠、工作的影响以及环境声对耳鸣的影响情况,由患者自我评价耳鸣响度和烦躁度,并进行耳鸣匹配和耳鸣掩蔽后效抑制试验。结果不同年龄组耳鸣患者的听力状况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加听力损失程度逐渐加重;不同年龄段患者在工作、睡眠和情绪受耳鸣影响、环境声对耳鸣的影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自评耳鸣响度和烦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岁组的耳鸣响度大于31~岁组和45~60岁组;31~岁组和45~岁组的耳鸣掩蔽后效抑制时间均较≤30岁组长。结论不同年龄耳鸣患者的耳鸣响度和耳鸣掩蔽后效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心理声学 年龄
下载PDF
鼻腔鼻窦气流动力学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熊观霞 许庚 詹杰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46-148,155,共4页
以生物流体力学的研究作为切入点,从气流动力学的角度阐明鼻腔鼻窦解剖结构与鼻腔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是目前鼻科学基础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鼻腔鼻窦气流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和目前的研究状况,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初步的设想。
关键词 气流动力学 鼻腔 鼻窦 气流
下载PDF
免疫耐受型树突状细胞对变应性鼻炎小鼠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魏佳炜 钟华 +1 位作者 李航 文卫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7年第5期253-257,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耐受型树突状细胞(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s,TolDC)在变应性鼻炎(AR)模型小鼠中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 SPF级Balb/c小鼠24只,按每组6只随机分成4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卵清蛋白致敏的AR小鼠模型组、过继回输TolDC治疗组... 目的探讨免疫耐受型树突状细胞(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s,TolDC)在变应性鼻炎(AR)模型小鼠中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 SPF级Balb/c小鼠24只,按每组6只随机分成4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卵清蛋白致敏的AR小鼠模型组、过继回输TolDC治疗组以及TGF-β/IL-10中和抗体组。分别比较四组间,AR小鼠鼻部症状评分、肺部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肺泡灌洗液Th1/Th2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血清卵清蛋白(OVA)特异性IgE的含量以及肺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表达情况。结果 AR小鼠模型建立成功;相较AR模型组,过继回输TolDC治疗组中小鼠鼻部症状显著减轻,肺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肺泡灌洗液Thl/Th2炎症因子的表达下降,血清OVA特异性IgE表达下降,以及肺Treg表达上调;TGF-β/IL-10中和抗体能够逆转TolDC的免疫调控作用。结论 TolDC能够通过TGF-β/IL-10依赖性信号诱导CD4^+Foxp3^+Treg生成,抑制AR模型小鼠上呼吸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鼻炎 变应性 季节性 树突细胞 免疫耐受 T淋巴细胞 免疫调节 免疫耐受型树突状细胞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和干扰素-γ与慢性中耳炎骨质破坏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马志超 熊观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在不同类型慢性中耳炎(COM)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骨质破坏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实验组37例慢性中耳炎病变组织(胆脂瘤中耳炎20例,非胆脂瘤中耳炎17例)和对照组18例...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在不同类型慢性中耳炎(COM)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骨质破坏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实验组37例慢性中耳炎病变组织(胆脂瘤中耳炎20例,非胆脂瘤中耳炎17例)和对照组18例(13例正常外耳道皮肤及5例正常中耳黏膜)中的IL-17、IFN-γ的表达。【结果】IL-17在胆脂瘤中耳炎、非胆脂瘤中耳炎、外耳道皮肤及中耳黏膜中的阳性表达指数分别为(81.6±20.0)%、(43.3±25.7)%、(4.7±1.9)%和(5.6±2.3)%,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FN-γ在胆脂瘤中耳炎、非胆脂瘤中耳炎、外耳道皮肤及中耳黏膜的阳性表达指数分别为(65.4±24.0)%、(30.1±24.5)%、(4.8±1.8)%和(4.0±1.6)%,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中耳炎病变组织中IL-17(r=0.685,P<0.001)、IFN-γ(r=0.662,P<0.001)与骨质破坏程度均成正相关。【结论】慢性中耳炎患者病变组织中的IL-17、IFN-γ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与该病骨质破坏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IFN-Γ 慢性中耳炎 骨质破坏 破骨细胞
下载PDF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在耳鸣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碧雪 王仙仁 +1 位作者 孙启阳 熊观霞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4-828,共5页
耳鸣作为耳科临床常见的难题之一,其产生机制及治疗方法都是研究的热点。主观性耳鸣产生的机制目前以耳鸣中枢化这一学说被广泛认可,而皮层可塑性是其研究的基础。因而,对于主观耳鸣患者大脑皮层功能的研究是疾病诊治的基础。功能性近... 耳鸣作为耳科临床常见的难题之一,其产生机制及治疗方法都是研究的热点。主观性耳鸣产生的机制目前以耳鸣中枢化这一学说被广泛认可,而皮层可塑性是其研究的基础。因而,对于主观耳鸣患者大脑皮层功能的研究是疾病诊治的基础。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低噪声的脑功能研究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听力学相关领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在耳鸣领域中的相关研究概况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 脑功能
下载PDF
基于主观症状评分评估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指导的鼻息肉激素治疗效果
10
作者 武俊男 陈枫虹 +2 位作者 赖明 袁海林 史剑波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11期740-742,共3页
目的 基于主观症状评分探讨血嗜酸性粒细胞≤0.37×10^(9)/L鼻息肉亚型经口服激素或局部鼻喷激素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56例鼻息肉病例纳入研究,其中口服激素组25例,年龄(44.6±15.1)岁,局部鼻喷激素组31例,年龄... 目的 基于主观症状评分探讨血嗜酸性粒细胞≤0.37×10^(9)/L鼻息肉亚型经口服激素或局部鼻喷激素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56例鼻息肉病例纳入研究,其中口服激素组25例,年龄(44.6±15.1)岁,局部鼻喷激素组31例,年龄(40.4±18.0)岁;两组用药时长均为1周,利用鼻窦炎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inonasal outcome test-22,SNOT-22)评分,分析口服激素或局部鼻喷激素对鼻息肉亚型(血嗜酸性粒细胞≤0.37×10^(9)/L)的治疗效果。结果 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鼻塞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局部鼻喷激素组治疗前、后嗅觉障碍评分提升显著(P<0.05),而口服激素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口服激素组治疗后SNOT-22评分显著下降(P<0.05),局部鼻喷激素组治疗前、后SNOT-22评分虽未有显著差异,但下降趋势明显;口服激素组治疗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和比例明显低于局部鼻喷激素组(P<0.05),但两组鼻部症状评分未呈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相较于口服激素治疗,局部鼻喷激素对于治疗血嗜酸性粒细胞≤0.37×10^(9)/L鼻息肉亚型能够简便且安全的达到主观症状改善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息肉(Nasal Polyps) 嗜酸细胞(Eosinophils) 激素治疗(hormone therapy) 主观症状(subjective symptoms)
下载PDF
内镜技术在耳神经外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汉桂 张湘民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5-187,共3页
关键词 内镜术 耳神经外科
原文传递
常用减充血剂对鼻黏膜纤毛毒性的观察 被引量:21
12
作者 滕以书 张湘民 +2 位作者 许庚 蔡谦 许家健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824-826,共3页
目的:观察减充血剂对鼻黏膜纤毛的毒性作用,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鼻腔减充血剂提供参考。方法:①选健康志愿者100例,分别用0.05%、0.025%盐酸羟甲唑啉,1.0%、0.5%麻黄素喷鼻7d,进行糖精试验以检测鼻黏膜纤毛输送率(MTR),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目的:观察减充血剂对鼻黏膜纤毛的毒性作用,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鼻腔减充血剂提供参考。方法:①选健康志愿者100例,分别用0.05%、0.025%盐酸羟甲唑啉,1.0%、0.5%麻黄素喷鼻7d,进行糖精试验以检测鼻黏膜纤毛输送率(MTR),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②用药7d后每组各取1例下鼻甲黏膜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①用药7d后,0.05%盐酸羟甲唑啉组鼻黏膜纤毛MTR为(7.64±1.56)mm/min;0.025%盐酸羟甲唑啉组为(7.46±1.65)mm/min,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麻黄素组为(4.73±2.03)mm/min;0.5%麻黄素组为(4.38±2.04)mm/min,其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0.05%、0.025%盐酸羟甲唑啉组分别与对照组[(7.14±1.76)mm/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0.5%麻黄素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0.05%、0.025%盐酸羟甲唑啉组分别与1.0%、0.5%麻黄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电镜观察:1.0%、0.5%麻黄素组黏膜上皮纤毛脱落,0.05%、0.025%盐酸羟甲唑啉组纤毛排列整齐。结论:麻黄素对鼻黏膜纤毛有不良影响;盐酸羟甲唑啉对鼻黏膜纤毛无明显影响,没有破坏鼻黏膜纤毛的正常生理功能,是理想的鼻腔减充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黏膜 纤毛 纤毛输送率 盐酸羟甲唑啉 麻黄素 糖精试验
原文传递
经鼻内镜对局部残留和复发鼻咽癌的手术切除 被引量:17
13
作者 文译辉 文卫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095-1098,共4页
鼻咽癌是原发于鼻咽黏膜被覆上皮的恶性肿瘤,以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高发,广东省发病率高达30/10万。放疗疗效显著,然而仍有22%~26%的患者局部复发(Sanguineti,1997)。
关键词 内镜手术 鼻咽肿瘤 挽救性手术 微创
原文传递
慢性鼻-鼻窦炎在内镜手术后不填塞的可行性研究和适应证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樊韵平 陈舒琳 +2 位作者 王静清 史剑波 许庚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2,66,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后不做填塞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对适应证进行研究。方法:对7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不填塞组)在FESS术后不进行填塞(保障措施包括:适当的病例选择,术前和术后抗炎,止血药物治疗,术中减少损伤...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后不做填塞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对适应证进行研究。方法:对7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不填塞组)在FESS术后不进行填塞(保障措施包括:适当的病例选择,术前和术后抗炎,止血药物治疗,术中减少损伤,术后细致的防粘连处理),并与填塞组(2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填塞组在FESS术后均无严重出血发生,术后渗血在2~6h内基本停止;在3个月的随访期内无术腔严重粘连发生。结论:采取适当的处理和预防措施,大多数FESS术后患者可不进行填塞,这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术后痛苦,降低治疗成本,也使患者对FESS治疗的依从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内镜术
原文传递
DJ-1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与Hep-2细胞系表达 被引量:5
15
作者 祝小林 雷文斌 +2 位作者 何小洪 贾涛 苏振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145,151,共5页
【目的】探讨DJ-1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Hep-2细胞系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15例喉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黏膜标本和Hep-2细胞系的DJ-1蛋白。【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与Hep-2细胞系中D... 【目的】探讨DJ-1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Hep-2细胞系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15例喉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黏膜标本和Hep-2细胞系的DJ-1蛋白。【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与Hep-2细胞系中DJ-1蛋白均有表达;DJ-1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98,P=0.002);低分化喉癌较高分化喉癌的DJ-1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9,P=0.008);喉癌的临床分期和年龄与DJ-1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t=0.476,P=0.642;t=0.019,P=0.985)。【结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Hep-2细胞系中均有DJ-1蛋白的表达,喉鳞癌组织内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黏膜组织;DJ-1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提示它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的有关过程,为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J-1蛋白 喉鳞状细胞癌 间接免疫荧光方法
下载PDF
儿童单纯性鼾症和OSAHS的睡眠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蔡谦 苏振忠 +4 位作者 文卫平 柴丽萍 滕以书 吴旋 肖继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鼾症(PS)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睡眠结构是否有差异。[方法]对3-12岁的116例打鼾儿童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区分PS和OSAHS,并了解他们睡眠结构和呼吸紊乱情况。[结果]整夜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显示PS...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鼾症(PS)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睡眠结构是否有差异。[方法]对3-12岁的116例打鼾儿童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区分PS和OSAHS,并了解他们睡眠结构和呼吸紊乱情况。[结果]整夜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显示PS和OSAHS组儿童的睡眠潜伏期(32±27 vs 34±27min)、睡眠效率(93%±13%vs 92%±13%)、觉醒指数(18±10 vs 16±11)、Ⅰ期睡眠比例(5%±3%vs 5%±5%)、Ⅱ期睡眠比例(38%±10%vs 38%±10%)慢波睡眠比例(39%±15 vs 37%±11%)、快动眼睡眠的比例(17%±8%vs20%±7%)差异不显著(P>0.05)。但最低SaO2(89.7%±5.3%vs 84.5%±7.9%)和平均SaO2(95.3%±1.7%vs 94.4%±2.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S和OSAHS的儿童睡眠结构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单纯性鼾症 多导睡眠图
下载PDF
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非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庄惠文 文卫平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布地奈德(Budesonide)治疗慢性非变应性鼻炎(NAR)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慢性NAR患者,应用鼻腔内鼻喷雾剂布地奈德局部治疗8周,每次每侧鼻孔内喷入64μg,2个鼻孔共128μg,早晚各1次。并做症状及体...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布地奈德(Budesonide)治疗慢性非变应性鼻炎(NAR)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慢性NAR患者,应用鼻腔内鼻喷雾剂布地奈德局部治疗8周,每次每侧鼻孔内喷入64μg,2个鼻孔共128μg,早晚各1次。并做症状及体征分级记分。结果:治疗后各项症状及体征评分均有下降,其中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流涕、鼻痒、头晕、头痛等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鼻塞、流涕、鼻痒、闭塞性鼻音、头晕、头痛等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布地奈德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慢性NAR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类 外用 投药 鼻内 鼻炎
原文传递
环境因素对外耳道湿度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庄惠文 黎建峰 +1 位作者 王东芳 熊观霞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研究外耳道气流的特点,探讨环境因素对外耳道湿度的影响,为外耳道部分生理及病理现象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病史、耳镜、耳内镜、中耳分析仪筛选出一例研究对象,用CFD的方法计算稳定状态下的... 目的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研究外耳道气流的特点,探讨环境因素对外耳道湿度的影响,为外耳道部分生理及病理现象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病史、耳镜、耳内镜、中耳分析仪筛选出一例研究对象,用CFD的方法计算稳定状态下的外耳道气流温度、速度和湿度特点,分析环境因素(气流速度、温度和湿度)对外耳道气流湿度的影响.结果 在外耳道皮肤释放水蒸气的速率为1.557x10-6 kg/m2s、外界温度20℃、环境湿度5.991 g/m3、环境风速0.25 m/s情况下,外耳道气流的平均温度为34.01℃;外耳道区域的平均气流速度为4.6x10-4 m/s;外耳道区域的平均湿度为18.963 g/m3,湿度从里向外逐渐减小,环境温度的下降(温差的增大),外耳道湿度降低.当环境风速小于0.5时,外耳道湿度只是发生轻微变化,之后随着环境气流速度的增大,外耳道湿度快速下降.外耳道湿度随着环境湿度同步上升.结论 外耳道是一个相对闭塞的区域,气流速度极低,温度与人体温度非常接近,湿度呈现从里向外梯度减少.外耳道湿度随着环境风速的增大而降低;环境温度通过改变气流影响外耳道的湿度,但影响的幅度不大;外耳道湿度随环境湿度同步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道 微流体分析技术 湿度
原文传递
保守治疗咽瘘的临床转归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祝小林 文卫平 +3 位作者 蒋爱云 雷文斌 胡丽茎 苏振忠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总结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临床转归及处理对策。方法:分析21例喉癌下咽癌全喉切除术后咽瘘发生的时间、创面状况和采用的相应治疗措施。结果:咽瘘的转归分为3期:引流清理期(Ⅰ期)、加压包扎期(Ⅱ期)、愈合期(Ⅲ期),不同期进行不... 目的:总结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的临床转归及处理对策。方法:分析21例喉癌下咽癌全喉切除术后咽瘘发生的时间、创面状况和采用的相应治疗措施。结果:咽瘘的转归分为3期:引流清理期(Ⅰ期)、加压包扎期(Ⅱ期)、愈合期(Ⅲ期),不同期进行不同处理。咽瘘经过引流清理期、加压包扎期、愈合期的处理后,14例咽瘘愈合,占66.7%(14/21);其余7例保守治疗无效经手术治愈。结论:咽瘘分别按转归的3期进行处理,取得满意的疗效,咽瘘的转归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瘘 全喉切除术 治疗 喉肿瘤 咽喉肿瘤
原文传递
DJ-1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复发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祝小林 文卫平 +4 位作者 雷文斌 柴丽萍 侯伟坚 文译辉 王仙仁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7-501,共5页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DJ-1蛋白表达水平与喉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将1995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71例喉鳞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和9例非喉癌者喉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分析其DJ-1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DJ-1蛋白表达水平与喉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将1995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71例喉鳞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和9例非喉癌者喉黏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分析其DJ-1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喉鳞癌组织中DJ-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5.9%(61/71),与非喉痛的喉黏膜组织55.5%(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确概率法P〈0.05).分别就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T分期、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和肿瘤的病理学分级等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喉鳞癌组织中DJ-1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J-1蛋白高表达患者其肿瘤复发率(53.3%)明显高于DJ-1蛋白低表达患者的复发率(26.8%;x2=5.164,P〈0.05).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发现喉鳞癌患者的肿瘤原发部位、性别、年龄、T分期、临床分期和肿瘤病理学分级对术后累积生存率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DJ-1蛋白表达水平和淋巴转移对术后累积生存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20和3.97,P值均〈0.05).结论 DJ-1蛋白在喉鳞癌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喉黏膜组织.DJ-1蛋白表达水平较高的喉癌患者生存率可能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 癌基因蛋白质类 细胞内信号肽和蛋白质类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