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合作是胃癌的最佳诊治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詹文华 《中国医刊》 CAS 2011年第5期93-95,共3页
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胃癌的总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全球第一、二号肿瘤杀手而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胃癌病例占新诊断的癌肿病例的10%,占癌肿死亡病例的12%。近几十年,胃癌外科治疗取得了不俗的进步。这些进步与胃癌的多学... 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胃癌的总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全球第一、二号肿瘤杀手而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胃癌病例占新诊断的癌肿病例的10%,占癌肿死亡病例的12%。近几十年,胃癌外科治疗取得了不俗的进步。这些进步与胃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观念获得普遍的认可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合作 胃癌 多学科综合治疗 诊治 流行病学调查 死亡病例 总发病率 健康问题
下载PDF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亮 徐建波 +4 位作者 吴晖 张常华 彭建军 杨东杰 何裕隆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比较D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PAND)与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纳入分析D2+PAND的胃癌根治术160例,为D2+PAND组,选择同期施行胃癌D2手术病人160例,作为对照组(D2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 目的:比较D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PAND)与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纳入分析D2+PAND的胃癌根治术160例,为D2+PAND组,选择同期施行胃癌D2手术病人160例,作为对照组(D2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情况。结果:D2+PAND组和D2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29.9±102.4)min和(266.7±90.6)min,平均输血量分别为(564.7±752.5)m L和(459.3±473.4)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PAND组和D2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74.8±7.4)个月和(53.8±4.9)个月(P=0.105),中位生存期为36.4个月和23.4个月(P=0.123),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分层分析显示胃癌T4期病人D2+PAND组和D2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8.1±4.6)个月和(17.2±2.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合并第2站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人,平均生存期分别为(40.8±5.7)个月和(12.6±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2+PAND可改善T4期和存在第2站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进展期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生存 手术并发症
原文传递
整体护理对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谢春梅 黄文高 +1 位作者 刘淑珍 彭丽芬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腹腔广泛转移患者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接受热灌注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模式分为整体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研究分析两组患者及医生对护理的主观满意度、质量安全指...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伴腹腔广泛转移患者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接受热灌注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模式分为整体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研究分析两组患者及医生对护理的主观满意度、质量安全指标和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评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差异,以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变化。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及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8.5±4.0)和(95.0±5.0),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94.0±5.0)和(90.0±10.0)(P<0.05)。整理护理组患者SCL-90量表多数条目评分、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整体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均未见1例导管相关性感染和褥疮,尽管整体护理组的管道周围腹水渗出情况少于传统护理组,分别为12.5%和2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热灌注化疗的胃肠癌患者采用整体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热灌注化疗 整体护理
下载PDF
胃癌中CXCL5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夏光概 张常华 +4 位作者 魏哲威 向臻 朱锦涛 周志军 何裕隆 《腹部外科》 2015年第1期28-31,I0001,共5页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5(CXCL5)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的关系。方法收集104例胃癌组织标本及其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胃癌组织中 CXCL5的表达。染色后阅片评分,采用卡方检验、Log-rank、Ka...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5(CXCL5)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的关系。方法收集104例胃癌组织标本及其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胃癌组织中 CXCL5的表达。染色后阅片评分,采用卡方检验、Log-rank、Kaplan-Meier、Cox 回归模型分析 CXCL5的表达与临床病例特征和胃癌病人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IHC 结果显示104例胃癌标本中有45例(43.2%)CXCL5高表达,癌组织中 CXCL5高表达与胃癌病人的 TNM 分期呈正相关(P=0.007),CXCL5高表达组病人预后显著低于其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8.7%和62.8%(P 〈0.001),Cox 回归模型发现 CXCL5的表达是胃癌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HR=2.280,CI:1.301-3.998,P =0.004)。结论CXCL5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可能与胃癌的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5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中的无瘤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晖 何裕隆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215-216,共2页
目前,根治性手术仍为胃癌唯一可治愈手段。无瘤原则是肿瘤根治术的基本原则。根治术中严格贯彻无瘤原则对减少术中医源性扩散及术后肿瘤复发、提高远期疗效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无瘤操作技术是实施无瘤原则的可靠保证。随着对肿瘤生物学... 目前,根治性手术仍为胃癌唯一可治愈手段。无瘤原则是肿瘤根治术的基本原则。根治术中严格贯彻无瘤原则对减少术中医源性扩散及术后肿瘤复发、提高远期疗效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无瘤操作技术是实施无瘤原则的可靠保证。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行为认识程度的加深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无瘤操作技术的相关观点和具体实施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广义的无瘤操作技术尚包含有彻底根治术的思想,如以往对胃癌多脏器侵犯、肝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术 无瘤操作 无瘤技术 具体实施方法 肿瘤生物学 远期疗效 根治性手术 病灶切除 肿瘤复发 肝转移
下载PDF
pSTAT3表达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6
作者 余双进 王昭 +4 位作者 李广华 王志雄 陈创奇 蔡世荣 何裕隆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90-9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估pSTAT3表达在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在Pubmed、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三个数据库检索,纳入8篇相关研究,包括1 314例胃癌患者进行meta分析,评估pSTAT3表达在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同时根据各文献研究所... 目的系统评估pSTAT3表达在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在Pubmed、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三个数据库检索,纳入8篇相关研究,包括1 314例胃癌患者进行meta分析,评估pSTAT3表达在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同时根据各文献研究所在地、出版年份、研究的患者数量以及文献质量评分,进行Meta回归分析以及亚组分析。结果 pSTAT3阳性患者相比pSTAT3阴性患者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87,95%CI:1.28~2.74,随机效应模型)。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及日本的研究结果显示pSTAT3阳性与胃癌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中国(HR=2.61,95%CI:2.01~3.38),日本(HR=2.20,95%CI:1.24~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韩国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6,95%CI:0.54~2.11)。pSTAT3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包括TMN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Lauren分型以及远处转移)等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Meta分析显示pSTAT3阳性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STAT3表达有望作为胃癌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TAT3 胃癌 预后 META分析
下载PDF
靶向siRNA抑制幽门螺杆菌vacA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刚 詹文华 +5 位作者 严燕国 马晋平 彭俊生 董文广 蔡世荣 何裕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0-475,共6页
目的:观察靶向siRNA能否抑制幽门螺杆菌(H pylori)vacA基因表达.方法:合成靶向H pyiori vacA基因5对特异 siRNA(实验组:vacA-S1,vacA-S2,vacA-S3, vacA-S4,vacA-S5)和1对非特异siRNA(对照组).通过电穿孔法使siRNA转化至H pylori内,观... 目的:观察靶向siRNA能否抑制幽门螺杆菌(H pylori)vacA基因表达.方法:合成靶向H pyiori vacA基因5对特异 siRNA(实验组:vacA-S1,vacA-S2,vacA-S3, vacA-S4,vacA-S5)和1对非特异siRNA(对照组).通过电穿孔法使siRNA转化至H pylori内,观察转化效率和转化1,6,12,24,48 h 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并将PCR产物克隆和测序. 结果:电穿孔转化效率平均为89%.vacA-S2、 vacA-S4组在转化1 h vacA mRNA表达抑制率达最大值,1,6,12 h抑制率分别为65%和77%,43%和50%,17%和9%,24和48 h时 vacA mRNA表达无抑制效应,与vacA-S1、 vacA-S3、vacA-S5、vacA-S6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因为vacA-S1、vacA-S3、vacA-S5、 vacA-S6组转化后各时间点mRNA表达无变化.vacA-S2和vacA-S4组在转化1,6,12,24 h时 vacA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26%和17%,47%和40%,70%和75%,33%和30%,与vacA-S1、 vacA-S3、vacA-S5、vacA-S6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转化48 h则无抑制效应.PCR产物克隆和测序与相应报道序列比较,同源性为99%.结论:靶向siRNA可以通过电穿孔法转化并特异地抑制H pylori vacA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空泡毒素A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胃癌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分析和外科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玉明 詹文华 +5 位作者 韩方海 何裕隆 彭俊生 蔡世荣 马晋平 赵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胃癌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胃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4年2月间收治的44例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无转移的576例胃癌病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同时性肝转移的... 目的分析影响胃癌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胃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4年2月间收治的44例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无转移的576例胃癌病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对胃癌肝转移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和探查性手术的生存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腹水、盆结节、腹膜侵犯、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周围脏器受累以及肿瘤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都与胃癌肝转移有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腹膜侵犯(P=0.003)、浆膜浸润(P=0.000)、淋巴结转移(P=0.081)是影响胃癌肝转移最重要的因素。本组胃癌肝转移患者行根治性切除16例(36.4%),姑息性切除15例(34.1),探察性手术13例(29.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5、11.0和6.2个月;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肝转移是胃癌的晚期事件;根治性切除胃癌原发病灶和肝转移灶,仍然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肝转移 临床病理因素 根治术 生存率
原文传递
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吴菁 张常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2期127-130,共4页
淋巴转移是多种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癌症患者预后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且不同部位、不同数目的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有不同的影响。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许多癌症在早期被发现,其中淋巴结活检阴性病例的比例也... 淋巴转移是多种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癌症患者预后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且不同部位、不同数目的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有不同的影响。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许多癌症在早期被发现,其中淋巴结活检阴性病例的比例也相应地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淋巴结 病理学诊断 淋巴结转移灶 前哨淋巴结 淋巴转移 细胞骨架 转移方式 免疫组化法 诊断技术 常规病理检查
下载PDF
巨大直肠异物嵌顿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建海 杨世斌 +1 位作者 赵志 韩方海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在胃肠外科临床手术中,直肠异物并不罕见,但持续异物在直肠停留并引发梗阻却相对罕见。通常情况下,通过润滑肠道,异物一般都能顺利排出体外。直肠异物嵌顿的诊疗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大部分的直肠异物来源于性自慰或恶意侵害,而国内... 在胃肠外科临床手术中,直肠异物并不罕见,但持续异物在直肠停留并引发梗阻却相对罕见。通常情况下,通过润滑肠道,异物一般都能顺利排出体外。直肠异物嵌顿的诊疗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大部分的直肠异物来源于性自慰或恶意侵害,而国内患者对病史往往羞于表述。我们就1例巨大直肠异物引起持续直肠嵌顿的病例作如下报道。一、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5岁,因'直肠异物引起直肠嵌顿1周'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异物 盆腔 病例 肛门 术中 患者 魄门 嵌顿 嵌顿时间
下载PDF
胃癌腹膜种植机制与外科治疗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裕隆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8年第1期8-10,共3页
胃癌的腹膜种植是仅次于淋巴道转移的远处播散方式,占总体胃癌病例的10%~15%,占术后复发病例的33%~50%,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术前诊断率低,多数病例经术中探查或冰冻病理切片确诊,对该类患者的处理,尤其对P2、P3型腹膜... 胃癌的腹膜种植是仅次于淋巴道转移的远处播散方式,占总体胃癌病例的10%~15%,占术后复发病例的33%~50%,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术前诊断率低,多数病例经术中探查或冰冻病理切片确诊,对该类患者的处理,尤其对P2、P3型腹膜种植及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者,即使在胃肠外科医师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看法。现就文献及我科情况对其转移机制与外科治疗现状做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种植 外科治疗 胃癌 种植机 淋巴道转移 复发病例 冰冻病理切片 术中探查
原文传递
LKB1基因沉默增强AICAR诱导大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作用
12
作者 柳发铿 何裕隆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讨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表达被抑制的情况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激活剂AICAR对大肠癌HCT116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的方法构建LKB1... 目的探讨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LKB1)表达被抑制的情况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激活剂AICAR对大肠癌HCT116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的方法构建LKB1敲除的HCT116-LKB1-shRNA细胞株及对照HCT116-PLKO.1细胞株。用不同浓度的AICAR作用于HCT116-PLKO.1及HCT116-LKB1-shRNA细胞,用SRB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及细胞周期改变,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 AMPK、P21、P53及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细胞间的差异。结果AMPK激活剂AICAR处理48小时后,随着AICAR浓度的升高,两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均逐渐升高,呈浓度依赖;而且HCT116-LKB1-shRNA细胞对AICAR的敏感性高于对照组。蛋白印迹法的结果发现,AICAR处理后两组细胞caspase-3均被激活,且HCT116-LKB1-shRNA细胞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HCT116-PLKO.1组。细胞凋亡分析结果显示AICAR导致HCT116-LKB1-shRNA细胞的凋亡高于HCT116-PLKO.1组。细胞周期分析的结果显示,AICAR处理12小时后HCT116-PLKO.1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而HCT116-LKB1-shRNA细胞周期未出现明显停滞。免疫印迹的结果提示HCT116-PLKO.1细胞中P21基因被激活,但HCT116-LKB1-shRNA细胞P21的表达并未升高。结论 LKB1基因的沉默增强了HCT116细胞对AICAR的敏感性。可能是AICAR在HCT116细胞中通过LKB1-AMPK通路激活P21,导致细胞周期停滞,避免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KB1 AICAR HCT116大肠癌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手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外科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3
作者 宋武 韩方海 +3 位作者 何裕隆 彭建军 蔡世荣 李洪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485-2487,共3页
目的比较手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外科在结直肠肿瘤根治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手辅助腹腔镜的手术安全性及适应证。方法前瞻性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64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 目的比较手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外科在结直肠肿瘤根治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手辅助腹腔镜的手术安全性及适应证。方法前瞻性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64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例,分别进行手辅助腹腔镜及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安全性、根治程度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64例结直肠癌患者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死亡病例。2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肿块大小等临床病理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辅助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127±31)min比(184±71)min,P=0.022];术中出血量及术后48h平均引流量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150±42)ml比(82±31)ml、(208±58)ml比(170±52)ml,P=0.008、0.020];Trocar使用数少于腹腔镜组(2.4个比5.0个,P=0.015)。腹腔镜组和手辅助腹腔镜组在肠段切除长度[(19±5)cm比(18±4)cm]、淋巴结清扫数量[(16±4)个比(16±3)个]、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4/32)比25.0%(8/32)]、术后排气时间[(1.7±0.9)d比(1.8±0.7)d]、术后耐受半流时间[(2.9±1.3)d比(2.8±1.2)d]、住院费用[(4.8±0.6)万元比(4.9±0.4)万元]及术后住院时间[(6.7±2.3)d比(6.6±2.3)d]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有效性,是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良好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手辅助腹腔镜手术
原文传递
进展期远端胃癌第12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晖 吴文辉 +7 位作者 徐建波 张信华 王亮 马晋平 陈创奇 蔡世荣 何裕隆 詹文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8期3847-3851,共5页
目的分析进展期远端胃癌肝十二指肠韧带(第12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从中山大学胃癌诊治中心数据库筛选1997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根治术的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379例,其中男256例、女123例,男女比2.1:1,... 目的分析进展期远端胃癌肝十二指肠韧带(第12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从中山大学胃癌诊治中心数据库筛选1997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根治术的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379例,其中男256例、女123例,男女比2.1:1,平均年龄57岁(21~86岁)。按有无第12组淋巴结转移分为阴性组(339例)和阳性组(40例),分析第12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阴性、阳性组肿瘤直径≥5cm者分别占30.1%(102/339)、55.0%(22/40),淋巴结转移N3者分别占8.3%(28/339)、42.5%(17/40),第12组以外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70.2%(238/339)、92.5%(37/40),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0.9%(37/339)、32.5%(13/40),TNMIV期者分别占18.6%(63/339)、65.O%(26/40),Borrmann浸润型者分别占74.3%(252/339)、92.5%(37/40),非腺癌者分别占15.9%(54/339)、35.0%(14/40),血清癌胚抗原(CEA)阳性者分别占12.7%(43/339)、32.5%(1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5cm、第12组以外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血清CEA阳性为第12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44、3.581、2.597、2.552,P=0.035、0.042、0.019、0.022)。Cox回归分析表明,第12组以外及第12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Borrmann分型为总体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阴性、阳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3.0、12.0个月,阳性组预后显著不良(P=0.000)。结论对可治愈性切除的远端胃癌,第12组淋巴结转移为其独立预后因素,对肿瘤直径≥5cm、合并第12组以外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血清CEA阳性者,应考虑彻底清扫第12组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 外科手术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原文传递
近端为主胃癌的根治性术式选择 被引量:19
15
作者 吴晖 何裕隆 +6 位作者 徐建波 蔡世荣 马晋平 陈创奇 张信华 王亮 詹文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2113-2117,共5页
目的探讨近端为主胃癌的根治性术式选择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胃癌诊治中心自1994年8月至2010年12月近端为主胃癌366例,依手术方式分为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PG组,77例)和根治性全胃切除组(TG组,28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近端为主胃癌的根治性术式选择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胃癌诊治中心自1994年8月至2010年12月近端为主胃癌366例,依手术方式分为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PG组,77例)和根治性全胃切除组(TG组,28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预后等,进而阐述其术式选择依据。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癌胚抗原(CE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G组肿瘤35cm、脏器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浸润癌、低分化癌比例均低于TG组[15.6%(12/77)比49.8%(144/289)、16.9%(13/77)比37.7%(109/289)、67.5%(52/77)比79.9%(231/289)、3.9%(3/77)比11.4%(33/289)、45.5%(35/77)比68.9%(199/289)、32.5%(25/77)比57.8%(167/289),均P〈0.05]。PG组手术时间、中位输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阳性中位数、联合脏器切除率均低于TG组[(256±83)比(298±86)min、0比400ml、(15±12)比(26±15)枚、0比3(枚)、15.6%(12/77)比43.2%(125/289),均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高于TG组[14.3%(11/77)比7.6%(22/289),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5cm、无脏器侵犯、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时两组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35am、合并脏器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时PG组的中位生存期均短于TG组(月:15.0比29.0、15.0比30.0、34.0比45.0、4.0比18.0,均P〈0.05)。结论对合并脏器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5c的近端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较近端胃切除能显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近端胃癌
原文传递
淋巴结转移阳性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晖 王亮 +6 位作者 何裕隆 徐建波 蔡世荣 马晋平 陈创奇 张信华 詹文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09-513,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阳性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142例,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阴性组(116例)和阳性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不同淋巴清扫...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阳性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142例,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阴性组(116例)和阳性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不同淋巴清扫范围对早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Borrmann分型、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癌胚抗原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组患者的TNM分期晚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1与D2清扫术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阳性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1与D2清扫术患者的淋巴结清扫中位数分别4和20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1和D2清扫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和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6和9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D2和Dl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6和9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阳性组中1)2和Dl清扫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6和2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范围、淋巴结转移为早期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仅根据常规临床病理特征无法准确评估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对淋巴结转移状况不明者应采取D2清扫术;与D1清扫术比较,D2清扫术并不增加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但患者预后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手术前诊断 肿瘤转移 淋巴结切除术 预后
原文传递
胃癌腹膜种植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吴晖 何裕隆 +5 位作者 蔡世荣 吴文辉 王昭 宋武 张常华 詹文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79-882,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区域腹膜种植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4年8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107例胃癌伴单纯腹膜种植,分析其临床病理参数并评估外科治疗对预后的影响。依种植区域分为结肠上区(SC)、结肠... 目的了解不同区域腹膜种植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4年8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107例胃癌伴单纯腹膜种植,分析其临床病理参数并评估外科治疗对预后的影响。依种植区域分为结肠上区(SC)、结肠下区(IC)、全腹膜种植(TPS)3组。结果TPS组的年龄较单区域种植组小(P<0.05),SC和TPS组发生脏器侵犯的比例高于IC组(P<0.05)。病灶全切除、病灶姑息性切除较旁路或造口手术、探查活检术的存活期明显延长(P<0.05),手术方式为独立预后因素。淋巴结清扫组较未清扫组的存活期显著延长(P<0.01)。全胃切除(TG)、部分胃切除(PG)较未切胃(NG)的存活期明显延长(P<0.05)。结论低龄胃癌病人容易发生远处腹膜种植,结肠上区和全腹腔种植者易发生局部脏器浸润,病灶全切除和姑息性切除、适度淋巴清扫可提高病人存活期,在满足病灶切除条件下,应首选部分胃切除而不是全胃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膜种植转移 淋巴结清扫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肝转移和腹膜扩散的相关因素及其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昭 詹文华 +5 位作者 何裕隆 蔡世荣 彭俊生 陈创奇 马晋平 郑章清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肝转移和腹膜扩散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和近远期预后以及姑息性手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5年7月间胃癌数据库资料中79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患者肿瘤穿透浆膜、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肝转移和腹膜扩散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和近远期预后以及姑息性手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5年7月间胃癌数据库资料中79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患者肿瘤穿透浆膜、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全胃癌、未分化癌、BorrmannⅣ型、女性患者因素与腹膜扩散相关,而BorrmannⅣ型、淋巴结转移、腹膜扩散与胃癌肝转移相关(P<0.05)。肝转移患者1年生存率低于腹膜扩散患者(P<0.05);而3、5年生存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扩散组中姑息性切除术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旁路手术/喂食性造口术和剖腹探查患者(P<0.05);而肝转移患者3种手术者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肝转移的胃癌患者近期预后比腹膜扩散患者差;姑息性切除术可改善腹膜扩散胃癌患者的近期生存率,而对肝转移患者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肝转移 腹膜扩散 生存率
原文传递
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刚 詹文华 +6 位作者 彭俊生 何裕隆 马晋平 严燕国 董文广 蔡世荣 汪建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胃癌数据库中1994年8月至2004年8月60岁以上的131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影响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有并存疾病、血红蛋白低于80g/L、...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胃癌数据库中1994年8月至2004年8月60岁以上的131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影响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有并存疾病、血红蛋白低于80g/L、白蛋白低于35g/L、体重指数(BMI)低于18.5kg/m2、术中失血量大于或等于1000ml、手术时间5h以上和联合脏器切除(脾/胰体尾切除)是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的危险因素,发生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7、1.74、2.97、4.23、2.21、2.28和3.80,发生并发症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0、1.90、2.38、2.12、2.45、1.66和3.41。结论老年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时应综合考虑上述危险因素,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胃肿瘤 胃切除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抑制胃癌Hedgehog通路对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上皮间质化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剑辉 吴晖 +3 位作者 马晋平 陈创奇 蔡世荣 何裕隆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2075-2078,共4页
目的探讨Hedgehog通路对胃癌转移方面的作用,特别是探讨其在胃癌上皮间质化(EMT)中起的作用。方法利用药物处理(环靶明)或小干扰RNA敲除基因的手段,抑制胃癌的Hedgehog通路,并通过显微镜下观察、Western印迹、Transwell侵袭及迁... 目的探讨Hedgehog通路对胃癌转移方面的作用,特别是探讨其在胃癌上皮间质化(EMT)中起的作用。方法利用药物处理(环靶明)或小干扰RNA敲除基因的手段,抑制胃癌的Hedgehog通路,并通过显微镜下观察、Western印迹、Transwell侵袭及迁移实验,分别探讨与EMT相关的细胞形态、蛋白质水平及侵袭迁移等功能性改变。结果抑制Hedgehog通路后胃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下降。胃癌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TGF)-β诱导下,细胞呈现梭形的外观、上皮化蛋白(E-钙黏蛋白)水平下调,间质化波形蛋白(Vimentim)水平上调,侵袭及转移能力分别提高3倍及4倍。TGF-β诱导后可上调Hedgehog通路的Sonic Hedgehog(SHH)及锌指转录因子(Gli)1蛋白的表达水平,提示可激活Hedgehog通路。在TGF—β的持续刺激下,抑制Hedgehog通路可逆转EMT,细胞恢复上皮化外观,E-钙黏蛋白表达上调,Vimentim表达下调,侵袭及迁移能力下调3倍及2倍。结论胃癌Hedgehog通路被抑制后,可逆转TGF-β引起的胃癌EMT化,提示Hedgehog通路在胃癌的转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HEDGEHOG 转化生长因子Β 上皮间质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