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疫情期5G云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外科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尼加提·艾尔肯 汤地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2期134-137,共4页
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级政府制定限制人群聚集,减少人口流动等措施来阻止疫情扩散。在这种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业受到影响。考虑到今后亦有可能存在疫情影响开学的可能性,如能利用先进的5G通信网络,制定符合智慧云课堂要求... 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级政府制定限制人群聚集,减少人口流动等措施来阻止疫情扩散。在这种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业受到影响。考虑到今后亦有可能存在疫情影响开学的可能性,如能利用先进的5G通信网络,制定符合智慧云课堂要求的高素质教材、教案、软硬件构架及实施细则的预案,则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临床知识讲课和远程外科技术培训,确保疫情期间学生保持良好学习习惯和健康心理,待疫情过后,可再结合课堂课和病例讨论、见习实习等线下课程继续学习,形成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来进行外科学学习实践。现结合医院5G云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间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各大高校外科专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云课堂 外科教学 混合教学模式
下载PDF
肝内胆管癌不同大体病理类型的预后分析及临床特征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唐玥 于小鹏 +17 位作者 陈家璐 覃德龙 陈晨 吴泓 程张军 宋天强 毛先海 何宇 梁霄 翟文龙 李敬东 孙传东 马凯 邱应和 汤地 耿智敏 汤朝晖 全志伟 《腹部外科》 2023年第3期189-196,共8页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不同大体病理类型对预后的影响以及不同大体病理类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于2010-2020年中国13家三级甲等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660例ICC病...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不同大体病理类型对预后的影响以及不同大体病理类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于2010-2020年中国13家三级甲等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660例ICC病人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卡钳值:0.02),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肿块型ICC病人与管周浸润型ICC病人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ICC病人处于T1分期时,肿块型ICC病人与管周浸润型ICC病人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型ICC病人(513例)和管周浸润型ICC病人(102例)在地区、年龄、结石病史、Child-Pugh分级、腹痛、腹胀、黄疸、发热、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总白蛋白、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块型ICC和管内生长型ICC病人(45例)在地区、年龄、谷丙转氨酶、肿瘤大小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肿块型相比,管周浸润型ICC病人具有更良好的预后。可进一步探究对管周浸润型ICC病人进行免疫治疗的有效性,以及肿块型ICC病人对靶向治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大体病理类型 多中心研究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ERCP术后肝包膜下血肿破裂并腹腔出血一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俊宗 陈祖兵 +3 位作者 黄国增 唐亚军 汪海涛 汤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7-59,64,共4页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目前诊断和治疗肝胆胰疾病最常用的微创操作技术[1-3]。虽然ERCP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诊疗手段,但是在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它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常见的并发症...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目前诊断和治疗肝胆胰疾病最常用的微创操作技术[1-3]。虽然ERCP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诊疗手段,但是在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它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急性胰腺炎、胆管感染、出血、十二指肠穿孔和心肺功能变化,但肝包膜下血肿(hepatic subcapsular hematoma,HSH)是十分罕见的,常常与手术操作损伤有关[2,4-6]。现报道2019年8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合作诊治的一例ERCP术后9 h发生HSH破裂出血急诊行剖腹探查的病例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肝包膜下血肿 腹腔出血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
下载PDF
胃癌恶性腹水来源类器官培养与药物敏感性筛查
4
作者 胡蕾 陈伟 +6 位作者 张世维 蒋菲 文璋 刘宇虹 胡臻然 曹清华 杨峥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32-41,共10页
目的建立胃癌恶性腹水来源类器官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化疗药物筛查。方法收集4例胃癌患者的腹水,离心处理后与基质胶混合种板,然后添加含有生长因子的培养基进行类器官培养。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胃癌腹水来源类... 目的建立胃癌恶性腹水来源类器官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化疗药物筛查。方法收集4例胃癌患者的腹水,离心处理后与基质胶混合种板,然后添加含有生长因子的培养基进行类器官培养。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胃癌腹水来源类器官和原始恶性腹水肿瘤细胞进行病理形态学及相关免疫标志物分析。通过对2种化疗药物顺铂和氟尿嘧啶的敏感性筛查,评估胃癌恶性腹水来源类器官用于药物筛选的适用性。结果成功培养3例胃癌恶性腹水来源类器官,类器官的形态和生长特征存在个体差异性,所有类器官均可稳定传代、冻存与复苏。胃癌恶性腹水来源类器官保留了相应恶性腹水肿瘤细胞的组织结构特征,相关免疫标志物表达基本保持一致。3例类器官对2种化疗药物表现出不同的药物敏感性,对氟尿嘧啶均耐药,对顺铂的耐药存在个体差异。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胃癌恶性腹水来源类器官模型,该模型很好地保持了胃癌恶性腹水原始肿瘤细胞的病理学特征。类器官对2种化疗药物的反应初步证实其作为体外药物筛选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恶性腹水 类器官 药物敏感性筛查 个性化医疗
下载PDF
术前血清学联合影像学检查预测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生存获益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家璐 于小鹏 +17 位作者 唐玥 陈晨 邱应和 吴泓 宋天强 何宇 毛先海 翟文龙 程张军 李敬东 梁宵 孙传东 马凯 林瑞新 汤地 耿智敏 汤朝晖 全志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56-1166,共11页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癌(ICC)起病隐匿、侵袭性高,患者往往确诊时已失去了最佳手术时机,接受手术者5年生存率也极低。早期判断患者根治性切除术的生存获益至关重要。本研究依据术前影像学联合血清学指标对ICC根治性切除患者生存获益实行...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癌(ICC)起病隐匿、侵袭性高,患者往往确诊时已失去了最佳手术时机,接受手术者5年生存率也极低。早期判断患者根治性切除术的生存获益至关重要。本研究依据术前影像学联合血清学指标对ICC根治性切除患者生存获益实行预测,以期对临床判断是否适宜行根治性切除提供指导与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21年12月于中国13家三甲医院行根治性切除的821例ICC患者的影像学与血清学检测资料。影像学指标包括:发现肝脏肿块、肝内胆管扩张、门静脉侵犯、淋巴结侵犯、腹水及结石;血清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CA12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时间(PT)。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筛选目标变量,用目标变量构建CoxPH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验证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影像学发现腹水、肝内胆管扩张、淋巴结侵犯与血清学指标CEA>5μg/L、CA19-9>37 U/mL、CA125>40 U/mL是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用该六个变量构建CoxPH模型,根据该模型所区分的高风险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风险组患者(均P<0.05);所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及有效性。ROC曲线显示,模型1、3、5年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0.721、0.782;模型1、3、5年预测效能均高于独立指标的预测效能。结论:由CA125、腹水、肝内胆管扩张、淋巴结侵犯、CEA、CA19-9这六个术前指标组成的预后模型能较好地对患者进行高低风险分层,并对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获益进行较精准的个体化预测,对临床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宜行根治性切除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胆管 肝内 预后 列线图
原文传递
5种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方程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胡丹 樊友文 涂卫平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44-748,共5页
目的评价5种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方程在2型糖尿病人群(T2DM)中的优劣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肾动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检查的T2DM患者343例,以(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的GFR为参考标准,采用线... 目的评价5种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方程在2型糖尿病人群(T2DM)中的优劣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肾动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检查的T2DM患者343例,以(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的GFR为参考标准,采用线性相关分析、Bland-Altman曲线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方法评估CKD-EPIScr方程、EPI-Asian方程、C-G方程、简化MDRD方程及简化MDRD中国人方程5种方程估测GFR(eGFR)与金标准组的一致性。结果Bland-Altman分析显示,CKD-EPIScr方程计算eGFR值与金标准组的一致性较好。5种方程得出的eGFR与GFR相关系数分别为0.894,0.894,0.872,0.890,0.886;ROC曲线面积依次分别为0.962,0.961,0.959,0.958,0.958(P>0.05)。结论CKD-EPIScr公式与金标准组的相关系数最高,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在T2DM人群中,CKD-EPIScr方程可能更适合评估T2DM患者的eGF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肾小球滤过率 估测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方程
原文传递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癌的远期预后因素分析及生存列线图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泽锋 陈晨 +12 位作者 耿智敏 毛先海 李敬东 宋天强 孙传东 吴泓 程张军 林瑞新 何宇 翟文龙 汤地 汤朝晖 梁霄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39-947,共9页
目的基于肝内胆管癌(ICC)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建立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8月至2021年5月国内13家医疗中心连续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根治性肝切除治疗的351例IC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190例,女性161例,年... 目的基于肝内胆管癌(ICC)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建立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8月至2021年5月国内13家医疗中心连续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根治性肝切除治疗的351例IC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190例,女性161例,年龄[M(IQR)]61(14)岁(范围:23~93岁)。将总队列随机分为训练集(264例)和验证集(87例)。通过门诊或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基于训练集数据,利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ICC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通过内部和外部验证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获益。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远期生存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CA19-9、CA125、腹腔镜术中中转开腹和淋巴结转移状态是训练集ICC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基于上述筛选得到的独立预后因素建立生存列线图。ROC曲线提示,训练集患者术后的1、3、5年总体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794(95%CI:0.721~0.867)、0.728(95%CI:0.618~0.839)、0.799(95%CI:0.670~0.928),验证集患者术后的1、3、5年AUC分别为0.787(95%CI:0.660~0.915)、0.831(95%CI:0.678~0.983)、0.810(95%CI:0.639~0.982)。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论基于CA19-9、CA125、腹腔镜术中中转开腹和淋巴结转移状态等ICC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生存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肝切除术 腹腔镜 多中心回顾性 生存列线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