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的鉴定和耐药基因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育波 张天托 +4 位作者 朱家馨 郑文争 吴文斌 李惠 彭宣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6-481,共6页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的菌种鉴定方法和耐药性,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09-2014年临床分离的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共318株,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gyr B多重PCR法对其进行...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的菌种鉴定方法和耐药性,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09-2014年临床分离的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共318株,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gyr B多重PCR法对其进行菌种鉴定,检测碳青霉烯酶及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结果:318株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298株、不动杆菌基因种型3为5株、不动杆菌基因种型13TU 8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不敏感率分别为78.0%、89%、92.1%。OXA型碳青霉烯酶基因OXA-51、OXA-23、OXA-24、OXA-58检出率分别为91.2%、65.7%、1.3%、3.8%;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IMP、VIM、GIM-1、SPM-1检出率分别为0.9%、34.6%、6.3%、0.9%;未检测到OXA-48、OXA-143、SIM-1、KPC、NDM-1等基因。结论:gyr B多重PCR法是一种快速、特异性高、可靠的鉴定鲍曼不动杆菌的方法。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高度耐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主要与OXA-23、VIM等耐药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金属酶 耐药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潘明安 张天托 +2 位作者 朱家馨 黄静 刘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5期5-6,共2页
目的:比较3种检测肺炎支原体(Mp)的方法,寻求更加适合临床检测要求的检测手段。方法:选择148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留取痰或者咽拭子、血清标本,分别经培养、培养-PCR和血清IgM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种方法检测Mp... 目的:比较3种检测肺炎支原体(Mp)的方法,寻求更加适合临床检测要求的检测手段。方法:选择148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留取痰或者咽拭子、血清标本,分别经培养、培养-PCR和血清IgM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种方法检测Mp的阳性率分别为2.70%、6.76%和11.49%,经统计学检验,培养法与血清学阳性率、培养-PCR法与培养法阳性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培养-PCR法与血清学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PCR法和血清学检测是肺炎支原体病原学诊断的有效手段,二者联合使用对于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培养法 培养-PCR法 血清抗体法
下载PDF
下呼吸道感染不动杆菌属耐药性的变迁及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家馨 周宇麒 +2 位作者 黄静 谈淑卿 张天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3期2790-2791,共2页
目的:了解近3年来本院下呼吸道感染不动杆菌属耐药性的变迁,并研究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临床标本经API系统鉴定,采用国际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药敏标准参考2004年NCCLS标准判断折点。用纸片协同试验... 目的:了解近3年来本院下呼吸道感染不动杆菌属耐药性的变迁,并研究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临床标本经API系统鉴定,采用国际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药敏标准参考2004年NCCLS标准判断折点。用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酶表型并对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别如IMP、VIM、OXA-23、OXA-24进行PCR扩增。结果:不动杆菌属具有多重耐药性。对亚胺培南最敏感(86.3%),对阿米卡星(72.5%)、头孢哌酮/舒巴坦(72.5%)较敏感。检测到OXA-23型碳青霉烯酶,未发现金属酶。结论:本组资料对本院下呼吸道不动杆菌属感染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择有参考价值。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我院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不动杆菌属 抗药性 细菌
下载PDF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产AmpC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永标 张扣兴 +3 位作者 赵锋 唐英春 温景芸 朱家馨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有基础疾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产AmpC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收集我院2002-01—2003-12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株,用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菌株,K-B纸片法测定产酶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AmpC酶高... 目的观察有基础疾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产AmpC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收集我院2002-01—2003-12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株,用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菌株,K-B纸片法测定产酶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AmpC酶高产株总检出率22.5%(84/374)。产酶株对第2,3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单环内酰胺类以及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敏感率为0~28.6%,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8.8%,82.1%,72.6%,63.1%。混合其他细菌或/和真菌感染发生率36.9%(31/84),且多为条件致病菌。结论有严重基础疾病、且长期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尤其是第3代头孢菌素患者,易致高产AmpC酶细菌感染,且常混合感染各种条件致病菌,病死率高。治疗该类产酶菌感染首选为亚胺培南,其次为头孢吡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AMPC酶 敏感性 亚胺培南 头孢吡肟
下载PDF
发热伴呼吸道症状住院患者病原学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定云 周宇麒 +2 位作者 周密 刘翠婷 张天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02-1304,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发热伴呼吸道症状住院患者病原学及临床特征,研究症状与其的关系。方法:以呼吸科住院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130例为对象,进行病原学检测及临床分析。结果:130例中,社区获得性肺炎118例,结核性胸膜炎7例,肺结核2例,其他疾... 目的:通过分析发热伴呼吸道症状住院患者病原学及临床特征,研究症状与其的关系。方法:以呼吸科住院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130例为对象,进行病原学检测及临床分析。结果:130例中,社区获得性肺炎118例,结核性胸膜炎7例,肺结核2例,其他疾病3例。肺炎中细菌感染16例,病毒阳性13例,肺炎支原体阳性6例,病原学阳性率为29.66%。结论:住院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病种主要是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前3位病原分别为: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腺病毒,其病毒阳性率高值得我们重视。症状监测对肺结核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呼吸道症状 病原学 临床分析 症状监测
下载PDF
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刚 席云 +1 位作者 陈月燕 张扣兴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733-1736,共4页
目的确定铜绿假单胞菌不同基因型与抗菌谱的联系,以追踪院内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在分子水平上的相关性。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自该院住院患者各种标本中分离获得216株铜绿假单胞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 目的确定铜绿假单胞菌不同基因型与抗菌谱的联系,以追踪院内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在分子水平上的相关性。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自该院住院患者各种标本中分离获得216株铜绿假单胞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液体稀释法测定携带blaIMP基因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纸片扩散法检测亚胺培南敏感株和耐药株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携带blaIMP基因与不携带blaIMP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差异有显著性,未携带blaIMP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在PFGE上表现出不同的分型,而携带blaIMP基因的10株中9株具有相同的PFGE分型。结论blaIMP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中起主要作用,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有利于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场凝胶电泳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 微生物检验
下载PDF
加替沙星治疗呼吸道及尿路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娄探奇 石成钢 +3 位作者 王成 唐英春 张天托 张扣兴 《循证医学》 CSCD 2002年第3期146-150,174,共6页
目的 评价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静脉及口服片剂序贯给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及尿路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试验组先以加替沙星注射剂静脉给药,继以加替沙星片剂口服;对照组先以左氧氟沙星注射剂静脉给药,继以左氧氟沙星片剂口服。对2种... 目的 评价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静脉及口服片剂序贯给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及尿路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试验组先以加替沙星注射剂静脉给药,继以加替沙星片剂口服;对照组先以左氧氟沙星注射剂静脉给药,继以左氧氟沙星片剂口服。对2种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急性肾盂肾炎、复杂性尿路感染及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加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7.5%与85.7%;痊愈率分别为75.0%与64.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3%与88.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和3.4%;实验室检查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2.7%和4.2%,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替沙星注射剂静脉给药用于全身症状明显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等感染的初期治疗可使病情早期缓解,继以口服完成疗程,可获良好疗效;疗效与安全性均与左氧氟沙星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 治疗 呼吸道 尿路感染 抗生素
下载PDF
以呼吸道症状就诊的艾滋病患者5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佳佳 陆平兰 吴本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421-2422,共2页
艾滋病(AIDS)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严重破坏,全身多系统广泛受累,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常导致误诊或漏诊。现对5例以呼吸道症状起病的艾滋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山大... 艾滋病(AIDS)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严重破坏,全身多系统广泛受累,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常导致误诊或漏诊。现对5例以呼吸道症状起病的艾滋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69岁,中位年龄48.4岁。1例大学教授,1例工人,1例公司职员,1例保安,1例自由职业者。3例患者有冶游史,其中1例为双性恋。余2例均否认高危因素接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患者 呼吸道症状 就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位年龄 自由职业者 免疫功能 AIDS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81
9
作者 李洪涛 张天托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4年第5期336-339,共4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ICU患者院内感染主要原因 。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院内感染 ICU患者 研究进展 国内外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明安 张天托 +2 位作者 朱家馨 黄静 刘慧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31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季节的关系。方法:对本院1335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标本,应用Serodia-MycoⅡ试剂盒检测Mp-IgM抗体,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季节的关系。结果:1335例患者中Mp-IgM抗体检出阳性...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季节的关系。方法:对本院1335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标本,应用Serodia-MycoⅡ试剂盒检测Mp-IgM抗体,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季节的关系。结果:1335例患者中Mp-IgM抗体检出阳性者36例,阳性率为2.70%。其中0~20岁组发病率最高,不同性别和各季节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是青少年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应用Serodia-MycoⅡ试剂盒检测Mp-IgM抗体具有操作简便、敏感度高等优点,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IGM抗体 检测 呼吸道
下载PDF
门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天托 《中国执业药师》 CAS 2011年第6期26-28,47,共4页
呼吸道感染是门诊常见的疾病,抗菌药物适用于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性感染,根据不同部位感染和病原体流行病学状况,选择经验性治疗或抗病原体治疗。门诊多为轻、中度急性感染患者,以青霉素类、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 呼吸道感染是门诊常见的疾病,抗菌药物适用于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性感染,根据不同部位感染和病原体流行病学状况,选择经验性治疗或抗病原体治疗。门诊多为轻、中度急性感染患者,以青霉素类、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常用,经口服途径给药或序贯治疗,在门诊须强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呼吸道感染 门诊病人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 被引量:7
12
作者 沈欣 朱家馨 +4 位作者 李涵质 张开宝 杨海玲 彭宣宪 张天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45-1347,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2011年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现状及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分布状况。方法:收集我院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经API系统鉴定;K-B纸片法筛选泛耐药菌株;M-H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 目的:了解我院2011年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现状及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分布状况。方法:收集我院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经API系统鉴定;K-B纸片法筛选泛耐药菌株;M-H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RAPD分型分析菌株同源关系;改良Hodge实验鉴定碳青霉烯酶表型并对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NDM-1,IMP,VIM)进行PCR扩增。结果: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95株,对13种抗菌药物的平均耐药率为31.4%~91.7%。其中30株为泛耐药菌株,存在5种克隆流行株。有27株携带有OXA-23基因,未扩增出B类金属酶基因。结论:我院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严峻,并存在院内感染及水平克隆传播的可能;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甘兵 吴本权 +3 位作者 潘明安 黄静 朱家馨 张天托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4期12-14,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326例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性结果进行分析,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药敏,最低抑菌浓度...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326例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性结果进行分析,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药敏,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结果326例患者共分离出菌株169株,阳性率为51.8%。培养结果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128株,75.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6株(27.2%)、流感嗜血杆菌28株(16.6%)、肺炎克雷伯杆菌20株(11.8%)、不动杆菌18株(10.7%)、肠杆菌属16株(9.5%)为主要革兰阴性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占第2位(29株,17.2%),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8.9%),肺炎链球菌(9株,5.3%),肠球菌(5株,3.0%),真菌占第3位(12株,7.1%),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万古霉素对绝大多数革兰阳性球菌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而且耐药性较高,经验用药宜选3、4代头孢或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同时应动态监测细菌耐药性,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期 呼吸道感染 细菌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20例SARS患者特异性抗体变化规律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刚 陈雪娟 +7 位作者 陈文思 代志琰 张天托 杨林 崇雨田 刘淑芳 江元森 姚集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2-374,共3页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2 0例SARS患者系列血清中特异性IgM和IgG抗体 ,系列血清包括患者发病后 1周 ,2周 ,3周 ,4周 ,8周 ,12周所采集的样...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2 0例SARS患者系列血清中特异性IgM和IgG抗体 ,系列血清包括患者发病后 1周 ,2周 ,3周 ,4周 ,8周 ,12周所采集的样本。结果 :2 0例患者发病后第 1周IgM和IgG抗体均为阴性 ;第 2周时 16例IgM抗体阳性 ,17例IgG抗体阳性 ;第 3周后所有患者IgG抗体阳性并持续至第 12周 ,而IgM抗体阳性患者逐渐减少 ,至第 12周时所有患者均为阴性。结论 :SARS特异性IgM抗体消失较早 ,其存在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IgG抗体的持续存在可能是获得病后免疫力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特异性抗体 变化规律 非典型肺炎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情况及其对阿奇霉素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潘明安 张天托 +2 位作者 朱家馨 黄静 刘慧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21-725,共5页
目的了解我院社区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状况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07年8月到2008年3月我院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咽拭子、痰标本,分离培养Mp,检测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氯霉素... 目的了解我院社区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状况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07年8月到2008年3月我院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咽拭子、痰标本,分离培养Mp,检测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氯霉素的药物敏感性,筛选阿奇霉素的耐药株,检测阿奇霉素耐药株的作用靶位23S rRNA V区基因、23S rRNA II区基因、rplD基因及rplV基因的耐药基因变异位点。结果入选者共493例,Mp培养阳性者4株。其中耐红霉素和阿奇霉素2株,耐环丙沙星和洛美沙星3株,4株临床株对氯霉素均敏感。耐阿奇霉素株在23S rRNA的V区基因的2063位发生A到G点突变。结论我院存在对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Mp菌株,并且有多重耐药的现象。Mp对阿奇霉素耐药的机制可能与23S rRNA V区基因的点突变相关,与23S rRNA II区基因、rplD基因、rplV基因是否相关尚不能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阿奇霉素 耐药
下载PDF
戒烟对烟草依赖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伐尼克兰的辅助戒烟作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洪涛 张天托 +2 位作者 邹小玲 王艳红 李文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4115-4120,共6页
目的探讨戒烟对烟草依赖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伐尼克兰的辅助戒烟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吸烟的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戒... 目的探讨戒烟对烟草依赖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伐尼克兰的辅助戒烟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吸烟的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戒烟状况,将其分为完全戒烟组(n=17)、部分戒烟组(n=14)和继续吸烟组(n=13)。比较3组患者哮喘控制情况[包括医生角度(干预后)和患者角度(干预前后),患者角度以哮喘控制测试表(ACT)评价],干预前后肺功能情况[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FVC)、晨间呼气峰流速(PEFam)、夜间呼气峰流速(PEFpm)]、生活质量[采用哮喘生活质量问卷简略版本(mini AQLQ)评价],伐尼克兰使用情况。结果 3组患者干预后哮喘控制情况(医生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干预前哮喘控制情况(患者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戒烟组患者干预后哮喘控制情况(患者角度)优于继续吸烟组和部分戒烟组(P<0.05)。3组患者干预前FEV_1%pred、FVC%pred、FEV_1/FVC、PEFam、PEFp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干预后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戒烟组患者干预后FEV_1%pred、PEFpm高于继续吸烟组(P<0.05);继续吸烟组患者干预后FVC%pred、PEFam低于部分戒烟组、完全戒烟组(P<0.05);干预后部分戒烟组、完全戒烟组患者FEV_1%pred、FVC%pred、PEFam、PEFpm高于干预前(P<0.05)。3组患者干预前mini AQL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戒烟组患者干预后mini AQLQ评分高于继续吸烟组(P<0.05)。3组患者伐尼克兰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伐尼克兰辅助戒烟可增加哮喘患者戒烟率,戒烟可改善吸烟哮喘患者病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戒烟 伐尼克兰 呼吸功能试验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术前肺功能检查对非胸部手术慢阻肺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海玲 周宇麒 +3 位作者 周密 朱家馨 冯定云 刘翠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9-782,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肺功能检查对非胸部手术慢阻肺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行非胸部手术的慢阻肺患者40例(COPD组),匹配同期手术的非慢阻肺手术患者4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前1周... 目的:探讨术前肺功能检查对非胸部手术慢阻肺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行非胸部手术的慢阻肺患者40例(COPD组),匹配同期手术的非慢阻肺手术患者4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前1周内行肺功能检查。观察两组在ASA评分、体质指数、吸烟指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有无差异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肺功能下降程度的关系。结果:COPD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12/40),主要为肺炎,对照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5/40),主要为肺炎,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6)。肺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5),轻中度COPD患者手术较为安全,而重度以上者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r=-0.451)。慢阻肺组患者年龄较大,但在体质指数、吸烟指数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SA评分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术后有较高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主要的并发症为肺炎,术前肺功能检查在非胸部手术中尤其是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功能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TSLP促进肌成纤维细胞向哮喘小鼠气道募集 被引量:7
18
作者 孟平 陈壮桂 +3 位作者 张天托 李洪涛 邹小玲 杨海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7-781,786,共6页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与慢性哮喘小鼠气道组织中浸润的肌成纤维细胞的关系。方法:将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屋尘螨(House dust mite,HDM)组、anti-TSLP组、同型对照组...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与慢性哮喘小鼠气道组织中浸润的肌成纤维细胞的关系。方法:将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屋尘螨(House dust mite,HDM)组、anti-TSLP组、同型对照组。激光共聚焦检测气道组织中出现的肌成纤维细胞。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TSLP、TGF-β1、IL-25和IL-33的表达水平。结果:拮抗TSLP可显著抑制HDM持续暴露导致的气道结构改变,减少肌成纤维细胞向哮喘小鼠气道组织募集。Anti-TSLP组小鼠BALF中TSLP、TGF-β1和IL-33蛋白水平也较同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值均<0.05)。结论:TSLP促进肌成纤维细胞向慢性哮喘小鼠气道募集是其参与气道重塑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LP 肌成纤维细胞 哮喘 气道重塑
下载PDF
冬虫夏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洪涛 张天托 +2 位作者 黄静 刘慧 川上和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72-2375,共4页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COPD模型组、冬虫夏草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气道病理改变,分离培养鼠DCs,ELISA法检测DCs培养上清液和DCs-T细胞...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COPD模型组、冬虫夏草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气道病理改变,分离培养鼠DCs,ELISA法检测DCs培养上清液和DCs-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模型组和冬虫夏草治疗组的平均肺泡计数减少(P<0.05),冬虫夏草治疗组高于COPD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冬虫夏草治疗组DCs-T细胞共培养后上清液中IFN-γ水平高于COP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IL-5水平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冬虫夏草治疗组DCs上清液中TNF-α和IL-12 p70水平高于COP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冬虫夏草可促使COPD大鼠DCs产生Th1型细胞因子,机制可能与DCs产生的IL-12 p70促进T细胞产生IFN-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冬虫夏草 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小鼠致病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温景芸 张扣兴 +10 位作者 廖明 罗开健 任涛 辛朝安 黄韧 刘忠华 缪开源 金剑萍 刘香梅 郑巧花 张谱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7,F0003,共4页
目的用一株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观察其对小鼠的致病性及在小鼠间的传染性。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攻毒组、同居组,攻毒组乙醚麻醉后滴鼻感染AIV,观察各组食欲、反应、呼吸及有无皱毛、弓背、死亡等,测量体温及体重;检测相... 目的用一株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观察其对小鼠的致病性及在小鼠间的传染性。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攻毒组、同居组,攻毒组乙醚麻醉后滴鼻感染AIV,观察各组食欲、反应、呼吸及有无皱毛、弓背、死亡等,测量体温及体重;检测相应抗体水平、小鼠排毒情况及小鼠各器官带毒情况,并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攻毒组出现食欲反应下降,呼吸急促,皱毛,死亡;体重、体温下降。同居组未出现感染。攻毒组攻毒后12 h至第9天可从肺组织分离出病毒,第10天始出现相应抗体;感染小鼠的肺、心肌、肝、脾、肾和脑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结论 AIV对小鼠具有致病性,AIV能跨越种系障碍直接感染哺乳动物, 但在小鼠间无传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动物 致病性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